大学生助学贷款的风险与对策探析_第1页
大学生助学贷款的风险与对策探析_第2页
大学生助学贷款的风险与对策探析_第3页
大学生助学贷款的风险与对策探析_第4页
大学生助学贷款的风险与对策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I大学生助学贷款的风险与对策探析——以广东省为例摘要: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实施教育成本分担,促进机会均等的一项重大措施。它对支持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过,由于我国助学贷款起步尚晚,在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银行、高校、学生三方之间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从当前助学贷款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入手,以广东省地区为例进行调查研究,并进一步提出完善的政策措施与建议,以及对提高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效性提供参考。关键词:助学贷款;银行管控;违约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reformofhighereducationsystemandhighereducationenrollmentscale,highereducationcostshaverisen,inthiscase,studentshavetogotoschool,butcannotaffordtopaytuitionfees,itbecomesaproblemthatmustbesolved.Atthistime,thenationalstudentloanistheimplementationofEducationcostsharingandpromotethedevelopmentofeducationsystem.Therearealotofproblems.Inparticular,withthematurityoftheloanstudentsincreases,theprobabilityofdefault,theproblemisgettingworse,affectingsubsequentstudentloansforthedevelopmentof.Thispaperbrieflyintroducesthepresentsituationandtheproblemsofthedevelopmentofstudentloans,inSanmingareaasanexampletoinvestigatetheresearch,andfurtherputforwardasoundpolicymeasuresandsuggestions,andtoimprovetheeffectivenessofnationalstudentloanpolicytoprovidereference.Keywords:studentloan;development;bankmanagement;default

目录引言 1一、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现状 2三.国家助学贷款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一)政府政策与商业盈利目标的不兼容 3(二)学校对贷款学生的认定比较困难 3(三)学生违约现象严重 4四.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4(一)学校对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不充分 4(二)银行缺乏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和信用机制 5(三)国家助学贷款体制的矛盾 5(四)银行、学校、学生三个主体之间权责不分 6五.国家助学贷款的对策分析 6(一)学校完善家庭困难学生的认定程序 6(二)银行建立健全的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奖惩机制 6(三)政府营造商业银行宽松的助学贷款环境 7(四)营造银行多元经济困难学生贷款资助体系 7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Abstract IPAGE9引言从八十年代末开始,中国开始逐步实行收费制度,标志着“免费大学”时代的终结,即开启了自费负担教育成本的序幕,这种趋势是必然的,直接的原因是收费上大学可以使我国的财政经费负担减轻,更能促进建设更多的高等院校,使高等教育规模能够扩大从而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助力,事实也证明此项政策在我国经济极速发展扮演则会重要的角色。在党和国家的关注下,助学贷款从九十年代末起,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支持了数以万计的贫寒学子完成学业,为贫困家庭解决了顾虑。但是因为政策问题、制度缺陷、贷款学生自身意识问题、助学贷款在实际运行也有不少问题,目前的我国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仍然还是不够完善。因此,助学贷款的实施是当前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近代史上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斯通在70年代提出一个理论,他认为只要公民接受高等教育,那成本不应全部由国家负责,而是国家,机构,学生,家庭以及社会都应分担,共同分享。这就是著名的高等教育成本理论,伍德霍尔也写了一本《借款学习:为发展中国家设计学生贷款计划》,在书中,他提出的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助学贷款计划必须注意的"制度规定",从贷款的规模还有对象以及偿还等方面细细分析,而且尝试设计了一套关于助学贷款计划管理的一个辅助模型。2011年沈红教授发表了两篇对我国助学贷款的改革重点以及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深刻的建议的论文。一是TheMostUrgentProblemonStudentLoanSchemeinChina:Repayment一文是在《哈佛中国评论》于2011年春季发表的,该文对国家助学贷款偿还进行了测算,是关于平均负担率方面的,并且测算出中国比较合理的贷款年限大约为9年。另一篇是《新华文摘》于2011年8月份全文转载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与实践中的既成矛盾》,本文中,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决策和经营的五个矛盾的做法成品审查和分析:政策性贷款,由商业银行经营信用卡,但缺乏道德文化,借用针对性,但它是很难判断的,因为借贷人情况都不一样而且政策确实死的、贷款动机目的合理但还贷期限与惩罚方式不合理等,这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成效并迫切需要改革。从文献的综述得知,助学贷款偏于理论与偏于实践的均有。对于各地具体实施助学贷款而已,多元化的研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对制度的探索构建有一定的帮助。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地区两所高校为样本的助学贷款主体调查研究,对当前助学贷款现状进行探讨,为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议。一、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现状从九十年代初期到二十一世纪短短的十年间,高校学费大幅上涨,如表1.1,高校学费从1989年到2015年,学费从开始的500飞涨至7000,其中固然有货币等因素的原因但是从城镇居民入增长来看,这十年来城镇居民年收入扣除通货及价格因素,仅增长了1.3倍,相反,大学收费翻了13倍,高校收费的上涨速度是居民收入的10倍!所以,国家必然实行国家助学贷款。福建等五省市于2007年自试点实施生源地助学贷款以来,大学逐渐采取一切在校园学生贷款给单一模式校园学生贷款和学生贷款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来解决学生的贷款读书的问题。还没有实施生源地贷款的贫困大学生依然可以按照2004年7月财政部、银监会、人民银行、教育部四部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大学校园中的学校向学生发放贷款的个人信用为安全、财政和学校联合贡献为经办银行提供风险补偿和学生贷款期间的学校由财政全额补贴,一到两年毕业后开始还款,还款时间不得超过六年。达到各民族地区贷款的实现。那么对于发展状况,基本上分为为3个特点:各地政策“影响较大、仍需完善”;政策“规定单一、创新不足”;“步伐不一、内容各异”。2013年7月15日,教育部、财政部文化公司共同发布了“学生关于需要信用贷款相关的通知,继续与国家开发银行进行优先考虑学生贷款业务,并鼓励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经营这项业务。8月12日,财政部、教育部,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开发银行联合举行2013年的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一个会议,促进学生民族信用贷款工作在动员和部署,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要求所有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计划,以确保在秋季学期的开始,和那些申请和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大学生尤其是新家庭经济困难,能够顺利学生民族获得信贷的学生贷款。由具体的实施效果上来看,当地政府为促进效果是明显的,给予学生助学贷款以大力支持。根据当前最新的统计记录,从2013年8月到2014年6月底,福建、湖北、陕西、重庆、江苏共5省签合同的信用助学贷款14亿元,学生贷款在114000人,占全国平均在校比例的总人数达到了11.2%,发放贷款总额达到6.1亿元。三.国家助学贷款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政府政策与商业盈利目标的不兼容按照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是以效益型,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而国家助学贷款的贷款额度小,期限长,流动性低,效益难保障。因而难以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目前商业银行把国家助学贷款看作是一种政策性贷款,甚至认为助学贷款是银行承担了部分高等教育的成本,从商业角度上讲没有任何好处。银行内部也没有建立其他激励措施,具体的经办行和经办人都缺乏积极性,只是作为一种“硬任务”来完成,是不得已而为之。态度上不积极,必然导致助学贷款工作的不到位,一些工作还必须通过学校来催促才能完成,形成了“学生求学校,学校求银行”的不正常现象。(二)学校对贷款学生的认定比较困难由于现在高校面向全国范围招生,学生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因此对困难学生的认定不可能对每个同学都亲自到其家庭所在地做一个系统全面的调查,只能根据学生交回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和同学们的民主评议会进行确定。据《中国教育报》记载,日前,“假贫困生”申请得到困难补助的现象在高校频频发生。据广东省地区学生反映,大学辅导员负责的班级较多,学生的情况很难完全了解,一些学生就钻这个空子,他们在当地的民政部门或乡镇办事处开了个贫困生证明,然后回学校完成一篇个人“贫困”情况材料,申请大多数能够如愿。有些“贫困生”对这做法并不避讳,有时候困难补助领到手后,就拿补助的钱请宿舍的同学到外面饭店饱餐一顿。冒牌“贫困生”虽属个别现象,但却使真正需要救助的同学得不到救助,乱了高校正常的救助秩序,国家设立困难救助的初衷意在给那些经济确实困难的家庭施以道义上的支持,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一个继续完成学业的机会,但是如何进行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何以判断谁是“经济上确有困难者”?从收入来说,我们没有既可查又可靠的个人收入申报制度,而当前中国的个人收入又是“色多彩”;从分担责任来说,我们也没有明确的家庭责任人的界定,谁有责任为家员的高等教育负担成本,是仅为父母还是在父母不具备经济能力的情况下也包括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和兄弟姐妹?学校从学生表象来判断他是不是贫困生,主要依地出具的学生家庭情况证明。在缺少贫困程度比较的条件下,谁是比较贫困者?家所在地虽然可以一般地说明学生的家境,但也有来自大城市中的极度贫困户和来山区中的富裕家庭。(三)学生违约现象严重在现行的助学贷款无担保的政策下,个人诚信信度是决定贷款是否产生信用风险的首要因素,一旦借款人诚信缺失、恶意违约,必然导致违约现象的发生。截至2015年底,国家开发银行福建分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9257笔,贷款金额4787.68万元,其中不良贷款548.89万元,不良贷款率达到11.47%。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助学贷款已经深入各大高校,并能很好的实施开来,但是另一方面也透露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贷款违约数逐步上升,通过同学们自己陈述,由于刚毕业就业得不到保障,没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助学贷款,因而拖欠银行贷款;也有部分学工处老师指出,学生根本没有意识要偿还这笔贷款,没有分清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的区别。这些相关的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四.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的原因(一)学校对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不充分各高校没有完善的调查家庭经济状况政策,现在的助学贷款办理模式使贫困生提供真实信息的监督力量失效,最终导致贫困生评定标准流于形式,无法使国家有限的帮助真正落到有需要的学生手中。目前我国普遍实行在校学生填写贷款合同,由经办银行集中审批贷款合同,集中发放贷款的这一贷款模式。然而要真正了解学生本人的家庭情况,如何掌握学生不断变化的家庭经济状况,成了界定贫困生的一大难以解决的问题。追求“公平”实际上是这些同学心里不平衡的表现。这种心理行为主要是来自于一些非贫困的学生,他们大多数认为申请贷款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也可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更为舒适。对于将来的还贷,们也认为自己一定有能力解决的,这也正好体现出当今大学生中所存在的提前消费的心态,他们坚信自己将来一定会有一个不错的工作岗位,收入丰厚,所以要偿还额度不大的助学贷款,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再加上助学贷款利息相对较低,于有不少人都跃跃欲试,国家助学贷款显现出“僧多粥少”的局面。而学校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难以辨别每个学生是否真正贫困,这就可能改变了助学贷款的初衷,使部分真正贫困的学生并没有申请到贷款,而条件不算太差的同学却得到了贷款。我们很难发现助学贷款审核不严谨、划定申请对象条件不明确,使得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一些学生相互攀比,盲目追求时尚和名牌,花钱大手大脚。广东省地区学校没有完善的家庭调查系统,这也同时也就放纵了一些非贫困生都来选择申请助学贷款,即使申请不到,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多大的损失,而一旦申请到则会有很大的好处,这样做显然是利大于弊的,而他们的行为必然排挤了一部分贫困生的名额,道德约束的失效使真正的贫困生申请助学贷款的道路异常的艰难,使得他们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与此同时,这部分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的心态则是:国家的钱不用白不用,他们并不会真正体会到贷款的切实用处,一旦以后就业不好、收入低,不还贷款则成为他们必然的选择。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影响贫困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经济困难,影响非贫困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因素则是非经济因素。要解决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出现的供需矛盾,应该针对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手中,并且,应该全面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尽可能做到让更多的贫困生能获得国家助学贷款。(二)银行缺乏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和信用机制在助学贷款实施中几乎每个高校都碰到过这种情况:不少有能力交学费的学生也向学校提出助学贷款申请,一些非贫困生为了满足自己在物质上高消费的需求甚至伪造低保证明材料骗取贷款。对于恶意违约行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在当今信用体系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学生时代的不良的个人信用记录不会对自己以后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诚信就是守信用,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我们一些违约的贷款学生确实就是这种美德。有的大学生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认为国家的钱还不还无所谓,毕业后销声匿迹,学校和银行无法与他联系;有的贷款大学生毕业多年,有钱买车买房,就是不还国家助学贷款。有的贷款毕业生丢失合同,本人不知何时还本付息,又不及时采取措施。这些学生之所以违约,根本原因就是心中没有诚信,没有把诚信看成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助学贷款实施十年来,学生违约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和信用机制。高校对学生信用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这是保证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顺利实施的前提。目前,虽然教育部对严重违反国家助学贷款协议的学生实行了新闻媒体公示制度,人民银行也建立个人征信系统,银行对违约者采取了一些措施。对违约者不提供房贷,车贷等,但这些违约者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作用还不充分,所以出现了部分贷款毕业生赖账的情况。(三)国家助学贷款体制的矛盾目前,助学贷款主要表现为一项政策性任务,但被置于商业化运行轨迹,《关于助学贷款的补充意见》明确指出,开展助学贷款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人才培养,特别是经济较困难的优秀青年得以深造的重大决策。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政策性强且风险较大的信贷业务。同时又规定银行发放的国家助学贷款属于商业性贷款,纳入正常的贷款管理,遵循有借有还的原则,助学贷款是信贷资金,属于生息资本,具有追逐利润的本性。一般情况下,资金成本越小,利润率越高,则信贷资金投放的数量越大;反之,则信贷资金的数量较小,国家助学贷款采用信用的方式发放,既无担保也无抵押。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同时贷款期限长,降低了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与其他商业性银行贷款相比,助学成本高,收益不大,同时,对银行来说,信用贷款的风险最大,抵押贷款的风险最小,担保贷款介于二者之间,按照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原因,三种贷款应执行不同的利率。但助学贷款利率不能上浮,国家助学贷款业务被银行从业人员称为“政策贷款”,其发放并非银行自主进行的,该贷款耗时长,息差小,盈利少,不符合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因此,追求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大化的商业银行没有发放助学贷款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回报率整体偏低。银行发放助学贷款本来就有顾虑,在信贷资本金本来不甚丰登的情况下,发放助学贷款的机会成本增加,如果银行得不到相应补偿就会失去放贷积极性。(四)银行、学校、学生三个主体之间权责不分我国助学贷款“银校合作”发放形式的实施涉及到银行、学校,学生三个主体,其中,学生是最重要的责任主体。但是目前国家助学贷款的各相关主体的责任划分不明确,这种对助学贷款的各个相关主体权利划分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顺利执行。在这种模式中,学校将银行与学生的借贷关系转移到学校和学生之间,造成了学生、高校和银行三者之间的借贷关系的混乱。同时,高校认为助学贷款完全是学生和银行之间的事,学校何必承担责任,他们甚至怕引来经济上的麻烦,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如此这般带来的自然是贫困生的受助面窄,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缓慢。另外,国家助学贷款对于违约学生的处理也过于笼统,如采取扣发毕业证、学位证,或是要求用人单位直接从其劳动报酬中扣除等,这一系列措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没有明确实施机构和各自责任,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拖贷问题。五.国家助学贷款的对策分析(一)学校完善家庭困难学生的认定程序严格家庭困难学生的认定程序,让那些家庭确实困难的同学能够享受到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完成学业。为此,学校成立了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本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学院成立以分管家庭经济学生资助工作的学院为组长,学院学生为辅导员,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担任成员认定工作组。学校向学生寄送家庭调查表和资助简介,在每学年结束之前,需要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及在校学生要如实填写调查表,并经乡镇盖公章,证明其经济状况。然后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负责汇总审核通过的经济困难学生调查表,报小学资助小组审批,并建立家庭经济款案信息档案,做好学生贷款工作。(二)银行建立健全的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奖惩机制首先,为了提高学生贷款信用,一方面,对在校期间提前还款的学生在利率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对学生的信用情况进行定期的网络或学校媒体的公布。对信用好的学生,银行,学校对其进行其他方面的奖励和优惠,如在奖学金和优秀班干部的评定上优先,或者替学生偿还部分贷款利息。另一方面,加大对违约学生的惩戒力度。集体措施,对信用较差的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网上公布,提出警告,并在学校奖学金评定和银行以后发放助学贷款实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建立国家助学贷款个人信用网的违约“黑名单”,定期进行媒体公开和网络的查询;对损信的学生,将其违约行为计入助学贷款的个人信用档案,进一步纳入以后全国个人信用信息系统,使其保持5年记录在案,共全社会查询其不受信用的记录。同时对不履行职责的介绍人,见证人公布其姓名;实行个人破产制度和信用制度。其次,银行在借款人毕业后要进行严格的贷款追踪,对学生在毕业后的去向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规范的调查记录,发现贷款学生不及时还贷,应及时追债。对于贷款的追讨,银行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落实到责任人,甚至可以成立专门的追债部门,有专人进行追债,减少贷款损失,降低违约率。我们还可以建立动态的追踪机制,银行在联系不到借款人的同时可以联系其毕业前的高校,现在的单位或家人,并督促他们进行还款。四是高校,学生毕业后的用人单位应积极配合银行做好贷后追踪工作,承担一定的追债跟踪,追债任务,在社会上形成多方联合跟踪,追债体系。最后,如果采取以上措施都不能达到效果,可以利用法律手段强制其还款,确保做好贷后管理工作。(三)政府营造商业银行宽松的助学贷款环境首先可以营造一种宽松的国家助学贷款环境,国家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尽快出台有关政策,为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营造宽松的环境。目前国家优惠政策的条件是财政贴息50%,受到很多银行的欢迎。而免征的部分营业税,相对于助学贷款过低的利息收入和可能发生的坏账来说是微乎其微的。银行最担心的就是可能会发生的贷款损失以及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只有解决这两个问题,才能彻底解决银行办理助学贷款的心病。其次,考虑让政策性银行来做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性较强,而目前的经营成本高,收益低,因而让商业性银行做助学贷款的宏观执行者实为不妥。政府可以授权国家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发展银行等,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微观经济环境,长久的让助学贷款政策一直运作下去。(四)营造银行多元经济困难学生贷款资助体系国家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方式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国家助学贷款虽然能够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也可能成为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主体,但是建立多样化的资助体系仍旧是非常必要的。各商业银行应当积极推出新的针对具体需求群体的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已经在现实中运行的各种针对解决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业务,如中国农业银行推出的“金钥匙”助学贷款,中国银行推出的出国留学贷款,建设银行推出的“圆梦”助学贷款,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农户无担保助学贷款等都是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方式。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政府、银行、高等学校是三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良性发展,三个方面必须加强协调和沟通,建立高效的互动体系。在这个互动体系中政府无疑需要充当重要的、强有力的召集者和协调者的角色,由相应的政府部门出面组织定期的协调会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显得非常有必要。而银行和高等学校也要在积极做好各自范围内工作的同时,增加相互之间的信任,加强对各环节的管理,努力做好相互之间的衔接。从某种意义上讲,高等学校和银行之间的默契配合是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关键。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是界限分明的两个阶段:学生从贷款到毕业为一个阶段,期间主要靠学校教育、管理,银行进行配合;贷款学生从毕业至归还贷款为一个阶段,期间主要靠银行的努力,高校要做好配合工作。如果缺少高等学校前一个阶段的有效教育、管理和大量的信息收集、积累,就会给后一个阶段的工作开展带来很大困难;而后一个阶段的工作成效直接关系着贷款回收的比例,按照新的政策,这一比例的高低直接影响高等学校承担的风险的比例和继续得到国家助学贷款的数额,反过来影响高等学校的利益。因此,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及时沟通情况,反映问题,争取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