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改革开放政治小论文_第1页
有关改革开放政治小论文_第2页
有关改革开放政治小论文_第3页
有关改革开放政治小论文_第4页
有关改革开放政治小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文档有关改革开放政治小论文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其中的政治发展道路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改革开放政治小论文,供大家参考。有关改革开放政治小论文范文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摘要]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它表现为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某些环节上的缺陷,这些矛盾虽然不需要用根本性的变革去解决,但仍然需要通过改革及时加以调整,否则就会窒息社会主义内在的生机和活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改革的必要性由此产生。[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性特征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大报告浓墨重彩地强调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改革开放的迫切重要性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曾经多方面多角度地反复强调改革开放的迫切重要性。例如,他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实行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2]。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说社会主义制度要比弱肉强食、损人利己的资本主义制度好得多,社会主义能够使生产力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地发展。为什么现在邓小平同志还要那样强调实行改革开放的迫切重要性,迫切到说再不改革,就只能“死路一条”、“葬送社会主义事业”呢?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又和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在内的一切阶级社会的矛盾根本不同:资本主义等阶级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则不是对抗性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是有决定性的。但是,制度又并不是万能的。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它表现为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某些环节上的缺陷,这种矛盾虽然不需要用根本性质的变革去解决,却仍然需要通过改革及时地加以调整,否则就会窒息社会主义内在的生机和活力。这就是说,在有了正确的社会主义制度之后,还需要有正确的方针政策去把社会主义制度所提供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去不断解决这种制度某些环节上的缺陷,使之更适合于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改革的必要性由此产生。与此同时,当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和发展战略,同它所生存和发展于其中的整个时代、世界的发展变化不相适应时,例如,当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国际间的竞争相应地转变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的时候;当新的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关联性空前强化的时候;当以增强综合国力为中心目标的改革调整浪潮广泛涉及各个国家、各个领域的时候;当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人类消耗能源、排放污染、排放温室气体的活动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基础的时候,也都要求社会主义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去顺应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潮流和时代精神。而且这种情况还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行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进一步增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改革的迫切重要性。在这样的时刻,要是拒不进行改革,或者贻误了改革的时机,都会危及社会主义的发展乃至生存。20世纪下半叶,原苏联的由盛转衰,其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滑坡,这个事实清楚地说明了即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要是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地通过改革去除弊兴利、去适应时代潮流,那也会遭遇到被边缘化,乃至被淘汰的厄运。二、改革开放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国建国以后,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大好形势下,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思想开始抬头,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高速度,一大二公三纯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升级,再加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造成工业与农业、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衡,经济畸形发展。经过1960年冬开始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到1965年,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又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在接踵而来的““””时期,国民经济又被推到了几乎崩溃的边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社会从1958年到1978年20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3]而如果联系周围的环境来看,问题就更加严重,因为在这一历史时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力,社会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结果,社会主义中国与资本主义西方在科技、经济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当然,“在这20年中,我们并不是什么好事都没有做。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譬如搞出了原子弹、氢弹、导弹等,但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4]。这就使当时中国又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一种思潮主张搞“两个凡是”,实际上是主张继续按“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那一套既定方针办;另一种思潮则散布所谓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言论,主张倒退到资本主义道路上去。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否定了这两种错误方案,指出唯一的出路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搞改革开放。他说,我们“冷静地分析了中国的现实,总结了经验,肯定了从建国到1978年的三十年的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不能说都是成功的。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体制方面存在着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他说“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5];而“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1978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其中心点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在体制上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的改革开放,也和过去的革命一样,旨在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状态的意义上说,它的性质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变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6],但从改革开放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坚持和深化原先的基本制度抉择的意义上来说,它又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7]。三十年来的实践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果然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它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带来了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的深刻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现在,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24.1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24.66万亿元,增长68倍,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发展到5%以上,由世界第11位跃升到世界第4位;我国的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2.17万亿美元,增长105倍,占全球的比重由不足1%发展到8%,由世界第32位跃升到世界第3位;我国的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1.67亿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1.52万亿美元,增长9101倍,由世界第40位跃升到世界第一位;我国的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940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5.13万亿元,增长54.5倍;我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由1978年的379元发展到2007年的1.85万元,增长48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发展到2007年的13786元,增长40倍;乡村人民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33.57元发展到2007年的4140元,增长30倍;我国的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10亿人中的2.5亿人,减少到2007年的13亿人中的一千多万人;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由1978年的68岁发展到2007年的73岁,超过世界平均寿命65岁8岁;我国的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三亿吨发展到2007年的五亿吨;我国的钢产量由1978年的3000万吨发展到2007年的4.6亿吨;汽车产量由1978年的14万辆发展到2007年的888万辆;高速公路由1978年的零发展到2007年的5.4万公里,占世界第2位;手机由1978年的零发展到2007年的5.6亿部,占全球一半以上;我国的网民从1978年的零发展到2007年的2.1亿,占世界第一位。这样的发展速度不仅超过了二战以后资本主义20年的黄金发展时期,而且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三、我国改革开放的两个关键性特征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会取得这样的伟大成就,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具有两个关键性的特征。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性特征之一,便是始终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使我国的改革开放成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改革开放,以发扬优势、革除弊端、大胆创新为内容的改革开放,从而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严格区分开来,认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好制度,必须坚持,要改革的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存在弊端的具体体制,因此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有关改革开放政治小论文范文二:浅谈改革开放30年党的理论创新与发展[论文关键词]改革开放;理论创新;历史贡献[论文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的主要原因就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三大理论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的不同阶段,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不同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科学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最能体现中国国情、体现中国民情和体现中国文化道德价值观念准则的理论框架,也是最能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代表中国社会的人文道德观念、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思维理念的理论体系。一、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推进新时期的伟大进程中,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了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第二次革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取得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的丰硕成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关于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关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论断;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思想;关于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根本标准的思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关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的思想;关于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共同发展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关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观点;关于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观点;关于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关于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思想;关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关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等,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同这条路线相适应,我们党还形成了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一整套方针政策。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党的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经过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正确决策。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二、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增添了新的伟大理论成果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增添了新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的国内外条件下,在充满挑战的21世纪,把我们党建设成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它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又一次新的伟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新的实践,科学总结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是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在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卓有成效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表明邓小平理论在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获得了丰富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我们党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不懈奋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党的十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