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市民化能力和进程的影响城乡二元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农业盈余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是发展中国家的一般规则。然而,中国独特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造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和日益严峻的农民工问题。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的出现直接导致了中国城市人口比重一直低于非农化率,不仅制约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且还将进一步导致内需不足和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此外也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当前,尽管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第一阶段(非农化)已经几乎没有制度障碍,但第二阶段,即农民工市民化却依然困难重重。文军归纳了影响农民市民化的六大因素:人口因素、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社会权利、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姜作培提出认识障碍、政府障碍、制度障碍、信息障碍、素质障碍是农民市民化的主要障碍。简新华、张建伟认为制度障碍和费用来源是妨碍农民工市民化的两个最大的困难。刘传江、徐建玲等将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障碍概括为认识障碍、政策障碍、制度障碍和素质障碍四个方面。虽然影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是在这些因素中,制度因素是最重要的、根本的因素,其它因素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制度因素的制约。因此,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从体制和机制入手。胡鞍钢也认为包括农民工问题在内的“四农”问题的本质很明显是“一国两制”问题,即城乡两种不同身份居民的制度安排。刘应杰从中国长期对峙而极不合理的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论证了中国农民工阶层的出现、存在和发展的重大意义。郭书田、刘纯彬等将这种城乡关系概括为二元社会结构,认为二元社会结构是由14种具体制度构成的,它是中国国情的根本特征和要害。但是,这种制度、体制或城乡关系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究竟如何,尚缺乏实证分析。本文将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因素概括为城乡二元制度,分析了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入户调查数据对这一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1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特征,建立多元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1.1城乡二元制度的成因城乡二元制度,简单的说,就是城乡分割、城乡有别的制度体系。具体来说,城乡二元制度是指在二元经济结构中为了加快城市工业化进程和限制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而建立起来的城乡分割、城乡有别的制度体系。城乡二元制度几乎涉及到所有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具体包括户籍制度、住宅制度、粮食供给制度、副食品与燃料供给制度、生产资料供给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人才制度、兵役制度、婚姻制度、生育制度等14种制度。城乡二元制度形成的原因,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从国家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目标和途径来解释。认为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经济资源向城市重化工业集中,政府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人民公社制度和户籍制度等来严格控制人口的流动,实行城乡分割。第二种观点认为,农民虽然人数众多,但因居住分散而导致的集体行动中过高的沟通成本,以及由于单个农民的产品只是农业产出的微小份额,造成免费搭车现象,因而缺乏政治力量。由此便形成农民人数众多而政治影响力微弱这种所谓“数量悖论”。第三种观点认为,我国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政绩考核方式导致了城市偏向的经济政策和城乡二元制度。以上三种观点只是从不同的侧面解释了城乡二元制度的成因,然而,城乡二元制度决不是某一种因素独立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除了上述因素外,城乡二元制度产生和存在还有其经济条件,即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基础,即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人口因素,即巨大的人口压力。城乡二元制度既是对身份的认定,更是对利益关系的界定,它具有城乡二元性、城市偏向性和城乡分割性等基本特征。1.1.1构建城乡统筹的经济体制城乡二元制度的二元性有三层含义:一是从城乡二元制度的内涵看,城乡二元制度规范的是城市和农村或市民和农民之间的经济社会关系,是关于城市和农村或市民和农民而之间经济社会关系的制度体系;二是从城乡二元制度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看,城乡二元制度的产生和存在依赖于经济结构的二元性,二元经济结构是城乡二元制度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三是从城乡二元制度的影响看,城乡二元制度一旦形成,它不仅催生了另一个二元结构———二元社会结构,又造成了二元经济结构中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偏差,从而强化了经济结构的二元性。1.1.2城乡二元制度的实施二元性仅仅是城乡二元制度的表面象征,其本质特征在于城乡二元背后不同的权利和利益规定。在城乡权利和利益的规定上,城乡二元制度强调牺牲农村居民的利益,以保障城镇居民的利益,采取的是农业哺育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战略,城乡二元制度就像抽水泵,源源不断的将农业剩余和农民的利益输送到城镇。这种城市偏向的城乡二元制度通过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等具体制度制造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在权利和利益上的巨大差异(如表1),形成了两个权利、地位迥异的社会阶层。1.1.3城乡分割为了保证城乡二元存在及其背后城市偏向的利益格局,就必然要求在城乡二元制度的设计上限制某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尤其是要严格限制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的转化,从而将农村和城镇二元分割开来。但是,这种分割就像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棘轮,它只允许农业剩余转移到城镇,却不允许城镇工业剩余转移到农村;只允许城镇劳动力到农村就业,却限制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定居。因此,城乡二元制度的分割性是片面的、单向的分割,而不是将农村和城镇严格分割、封锁起来。1.2农民工个体特征的影响因素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实际上受到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和市民化能力的双重约束,只有既有市民化意愿,又有市民化能力的农民工才能实现市民化。因此,为了全面考察城乡二元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影响,本文分别将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市民化能力(1)、市民化进程作为因变量,将自变量划分为基于农民工个体特征的一般性变量和基于城乡二元制度特征的制度性变量,其中一般性变量包括农民工的性别、教育程度和打工时间;制度性变量包括分别反映就业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等城乡二元制度因素,包括找工作时是否使用过亲戚熟人、从事的行业、劳动保护状况、户籍制度是否是阻碍市民化的因素、是否愿意参加当地社会保障、以及打工期间土地处置方式。因此,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市民化能力、市民化进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共同表示为:Logistic回归模型中具体变量的名称、含义及赋值见表2。2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数据主要来自2007年2-3月武汉大学《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数据。该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812份,有效问卷741份,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就业地分布在19个省市,输出地分布在28个省市。调查严格遵循随机抽样原则,样本量较大,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净值由调查的农民工工资与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计算得到。但由于2007年统计年鉴中只有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因此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由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与非消费性支出的比例估算得到,为11595元。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表3):具有市民化意愿和市民化能力、以及已经成为市民的农民工的比例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分别为68.3%、32.7%和6.7%。从单因素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看,在一般性变量中,性别对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对市民化能力和市民化进程影响很明显,教育程度和第一次外出打工时间不同,市民化意愿、能力和进程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制度性变量中,除户籍因素外,其他因素对三个因变量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3户籍因素对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影响利用Eviews6.0软件得出的回归结果如下(见表4)。由模型1可见,行业因素和劳动保护因素对市民化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分别在10%和5%水平显著)。其中,行业值越高,市民化意愿越弱,由表3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制造业、运输、仓储业和建筑业三个行业的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较高,而其他行业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较低;劳动保护越好,市民化意愿越强;参加当地社会保障的意愿也有一定影响,大约在10%水平显著,正的系数显示,社保意愿越强,市民化意愿越强;其它因素都没有显著影响。其中户籍因素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不显著,这可能与人们的认识有所出入,但却与同为本次调查的其他结果相一致。在农民工不希望成为市民的原因中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城市压力大,不如农村生活舒适”、“城市就业风险大,害怕失业后生活没有保障”、“城市房价太高,买不起住房”、“城市生活费用太高”,分别占22.7%、21.9%、14.6%、11.2%,而选择“没有城市户口,享受不到市民待遇”的农民工比例仅为1.7%,这说明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主要来自城市的工作、生活压力和风险,而不是户籍因素。与农民工不希望成为市民的原因的调查结果相类似,农民工的最大愿望同样不是“得到城镇户口,成为市民”(仅占3.6%),而是“增加工资”、“拥有稳定职业”、“子女能正常上学”和“在城里拥有自己的住房”(分别占37.8%、33.1%、16.9%、8.7%)。这些调查结果说明农民工对是否取得城镇户口并不看重,因此户籍因素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就不可能显著。由模型2可见,性别、教育程度、外出打工时间和劳动保护状况对农民工的市民化能力具有显著影响(1%水平显著)。其中,样本为男性、教育程度越高、外出打工时间越长和劳动保护越好,则农民工的市民化能力越强;而土地处置方式在10%水平上显著,对土地越不重视(如无偿转包或抛荒),市民化能力越强。因为根据该调查显示,男性、教育程度越高、外出打工时间越长和劳动保护越好的农民工,其工资收入就越高。农民工对土地越不重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的农民工在城镇的打工收入较高,否则农民工一定会选择由家人耕种或有偿转包。当然无偿转包或抛荒只是农民工在农村土地制度难以流转制度或交易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做出的次优选择,但无偿转包或抛荒毕竟不能为农民工带来任何收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一部分农民工的市民化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是否使用过亲戚熟人、从事行业、户籍因素对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合理的解释可能是绝大多数农民工(85.3%)在外出就业时都借助过亲戚熟人的帮助,而他们从事的行业基本上都是非正规部门而且其就业性质基本属于非正规就业,因此农民工在这两个方面的差距并不明显,但是这种状况恰恰反映了农民工在就业方面亟需解决的问题。而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户籍歧视造成的,因此户籍因素对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影响也不显著。由模型3可见,在市民化进程方面,是否使用过亲戚熟人、从事行业、土地处置方式对其有显著影响,它们在1%的水平上显著。其中,教育程度越高,市民化进程越高,使用过亲戚熟人找到工作的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低于没有使用过亲戚熟人找到工作的农民工;行业值越高,市民化程度越低;对土地越不重视(如无偿转包或抛荒),市民化能力越强。此外,教育程度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也具有显著影响(10%水平显著)。但性别、外出打工时间、劳动保护状况、户籍因素和参加当地社会保障意愿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均不显著。4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其职业社会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如下几点重要结论和政策建议:第一,城乡二元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有着重要影响。在城乡二元制度下,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被迫采取农民工的就业模式,即身份转变和职业转换相背离。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不能像其他国家那样一次性完成,而是被分割为两个阶段。而且农民工在城市受到各种歧视性待遇,在就业和生存状况方面都远远不如城镇职工,成为漂浮在城乡之间的“边缘人”。正是这种独特的农民工就业模式、生存状态和劳动力转移过程的分割,反过来又降低了他们自身的市民化预期净收益,从而减弱了市民化动力和意愿,成为造成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第二,城乡二元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能力也有着重要影响。在城乡二元制度下,由于就业歧视等制度性歧视的存在,大多数农民工只能在城镇次属劳动力市场上就业,而次属劳动力市场就业稳定性差,劳动强度大,工资和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待遇差。因而,与不存在城乡二元制度相比,实际就业率下降,实际工资性收入和非工资性收入也低得多。因此,在市民化经济门槛不变的情况下,城乡二元制度导致了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净值的下降,从而制约了农民工市民化。第三,具有市民化意愿和市民化能力、以及已经成为市民的农民工的比例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说明,一方面,农民工具有比较强烈的市民化愿望,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市民化能力的制约,绝大多数农民工无法转化为市民。因此尽快提高农民工的市民化能力成为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第四,既然城乡二元制度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城乡二元制度的变革,对于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从实证分析的结果看,目前,户籍因素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能力和进程的影响都不显著,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性因素主要是嵌入到户籍制度中的就业、社会保障、土地、教育等福利性的制度安排。这说明与2005年以前,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相比,随着户籍制度的逐步放开,尤其是一些地方将允许农民工取得城镇户口(如蓝印户口)与享受市民待遇脱钩以来,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已经从形式化的户籍制度(即显性户籍墙)转化为对农民工的预期和收入等权利和待遇具有实质性影响的制度安排(即隐性户籍墙),如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因此,未来城乡二元制度的创新重点不能再继续停留在形式化的户籍制度层面,而应该尽快切换到对农民工的预期和收入等权利和待遇具有实质性影响的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上来。如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就业歧视,加强就业服务,加强劳动保护,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改革和完善土地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修枝剪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医用隔离衣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医用口香糖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指甲干燥用化妆制剂产品供应链分析
- 凸轮链轮引擎定时组件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提供麻将馆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期末补全对话练习
- 医用佐药产品供应链分析
- 制动液更换加注机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声音接收装置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SPECTRO直读光谱仪使用课件
- 消防安全知识模板
-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报告
- 湘教文艺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期末测试题
- 国开作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形考任务4:撰写课程学习总结(第1-9章权重25%)参考882
- 五星级酒店工程部标准化管理资料
- 晕厥护理查房(与“晕厥”相关共28张)课件
- 民族团结实践活动总结范文5篇
- 网店客服(第二版)整书电子教案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全课件最新
- 全国护士延续注册体检表-(正式)
- 小学校园污染防控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