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制造周期效能改善研究_第1页
服装制造周期效能改善研究_第2页
服装制造周期效能改善研究_第3页
服装制造周期效能改善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服装制造周期效能改善研究

近年来,随着经济一体化、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人民币的上升,全球服装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服装公司尤其是快时尚品牌公司的快速响应,有必要缩短生产周期,并要求供应商在振动器时代缩短手续。另一方面,除了满足品牌供应商的需求外,服装制造商在后危机时代还面临着如何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缓解成本增加的压力。如何提高有效的生产效率,加快转型速度,提高核心竞争力。因此,在供应链快速发展的理念上,传统企业的局部观念、成本观念、经营习惯和经验观念转变为系统观念、生产观念和逻辑观念,以实现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准交率,加快现金流量循环。这是工业服装设备在转型过程中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1确定加工时间和产出时间制造周期效能(manufacturingcycleeffecti-veness,MCE)是衡量生产流程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计算式为MCE值=加工时间÷产出时间;MCE值≤1.式中:加工时间=实际作业的时间;产出时间=加工时间(包括检验时间)+移动时间+等候时间或库存时间.以图1为例,图中tQi为等候时间、库存时间、移动时间或检验时间,tPi为对应作业的实际加工时间.本例的MCE值计算为加工时间=∑i=12tPi=tP1+tP2=4+120=124min∑i=12tΡi=tΡ1+tΡ2=4+120=124min;产出时间=∑i=12tPi+∑i=13tQi=tP1+tP2+tQ1+tQ2+tQ3=4+120+480+240+60=904min∑i=12tΡi+∑i=13tQi=tΡ1+tΡ2+tQ1+tQ2+tQ3=4+120+480+240+60=904min;MCE值=∑i=12tPi÷(∑i=12tPi+∑i=13tQi)=0.137.=∑i=12tΡi÷(∑i=12tΡi+∑i=13tQi)=0.137.本例中MCE值为0.137,距离极限值1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这也是目前生产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生产经营绩效的改进可以通过合理的资源规划与订单排程,缩短制造周期以降低在制品数量,从而降低库存、释放现金并打造供应商竞争优势,进而提高有效产出、加快资金周转.2效率较低、延迟处理以服装供应商——牛仔裤加工厂制造周期效能为例,对其生产状况进行分析.(1)工厂现状.本次研究的实施对象为以生产加工牛仔裤为主的Z工厂,其主要承接快时尚女装品牌的内销订单.工厂职工近100人,月产能3万件.共3条生产流水线,即3个缝纫组,每组20人,每组日产能近400件.订单生产周期分为两类:来料来样加工(CMT)订单,生产周期为40d(含工作日和休息日);自主采购面辅料加工(FOB)订单,生产周期为60d.由于生产期间经常接到快速反应(QR)订单和追加订单,案例企业实施项目改革前准时交货率仅为35%.(2)效率低下的原因.工厂管理人员认为延迟交货的主要原因是FOB订单经常出现面辅料到货延迟、计划外的QR订单和追加订单过多,造成生产排程经常改变、返工率高、工人缺勤、新工人技术熟练率低等.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发现,Z工厂管理人员生产排期和投料主要依靠经验安排,忽略了影响有效产出的关键制约因素.因此,虽然整个工厂都在忙碌,但效率较低、延迟交货的现象屡屡发生.(3)Z工厂MCE剖析.依照Z工厂各部门产能,以订单K(标准5袋牛仔长裤,批量为2000件)为例,实地调查统计各环节的加工时间tPi(按每天工作8h即480min计算):下单/打版等(tP1=240min)→裁剪(tP2=480min)→埋夹/绣花(tP3=480min)→缝制(tP4=1200min)→打套结等(tP5=480min)→水洗(tP6=480min)→钉扣等(tP7=480min)→大烫(tP8=480min)→检验、包装等(tP9=240min).需要说明:P3环节是否需要埋夹、绣花及绣花片的多少因款式而异;在P4环节中,缝制1组和2组同时生产K订单,约需2.5d完成(1200min);流水线生产时存在等待、搬运、移动、误工等现象,采用内乘法对该厂缝制流水线的浮余率分别进行观测计算,浮余率=(浮余时间÷工作时间)×100%=[(1-纯加工时间)÷工作时间]×100%,可得该厂流水线的平均浮余率为38%,即K订单在缝制流水线上的纯加工时间仅为(1-38%)×1200≈744min.该订单制造周期生产流程及各环节耗时(包括等候、库存、移动等时间)如图2所示.另外,由于该厂CMT订单的平均生产周期为40d(19200min),即MCE值=(240+480+480+744+480+480+480+480+240)÷19200=0.214,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3缓冲状态下生产过程控制为提高Z工厂的制造周期效能,必须对订单生产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按照图3所示的改进技术路线,以准时交货作为订单排程依据,设定合理的缓冲时间,通过颜色管理实施订单管控,达到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准时交货率、增加有效产出以及提升经济效益的目标.实施改进的目标:准时交货率由原来的35%提高至90%以上;产量提高10%;订单的平均生产周期缩短20%.(1)基于快时尚品牌采购商交货期的订单排程.为提高MCE值、实现生产线投料合理安排,在充分保障每张订单准时交货的前提下,对Z工厂现有订单进行梳理,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按快时尚品牌采购商交货期进行总排程,使流水线生产加工有序进行.通常,按客户交货期排程,不允许插单,以确保订单准时交货,但如出现“圣诞款”等特殊或时效性追加订单时,在不影响其他订单交货期的前提下,可适当安排QR订单或追加订单提前生产.表1为Z工厂按交货期制定的订单总排程改进实例.理论上,表1所示的排程能保证订单的准时交货.但实施过程中,还应结合缓冲时间、订单颜色管理、在制品数量控制等多种方法,逐步实现准时交货、缩短生产周期,从而提升Z工厂的接单、生产和议价能力.续表(2)确定缓冲时间.由于生产流水线存在节拍不平衡造成的“停放”或“等待”、品种转换起步损失、员工技能熟练程度不一、工人缺勤及机器故障等不确定因素,生产周期往往超过各工序标准工时定额的总和.这时需要设定缓冲时间,以保障生产流程的顺畅和按时交货.设置缓冲时间时需循序渐进,过长或过短的缓冲时间都会造成制造过程的混乱.表1所示的订单(CMT单)按各工序工时定额总和(存在工序间的批量转移现象)均能在10d内完工(即纯加工时间为10d).鉴于Z工厂的管理现状,本案初步设定缓冲时间比各工序工时定额总和增加1倍,设定为21d(考虑后文100%交货期内有绿、黄、红3种缓冲状态,缓冲时间定为3的倍数,且不含休息日),此时的MCE值为10÷21=0.476(理想值).随着项目改善实施的推进,可在生产排期管控中逐步缩短缓冲时间,不断提高MCE值.(3)基于缓冲状态颜色的订单优先顺序管理.缓冲状态是每一个订单在生产过程中的位置,以“缓冲侵占”予以表现,缓冲侵占B=1-[(商定出货日期Dj-当天日期Di-非工作日天数+1)/缓冲时间tB]×100%.利用多色代码系统——绿、黄、红、黑追踪订单的执行状态,从而直观地根据交货期缓急(缓冲侵占)管理订单的优先顺序,如图4所示.当B≤33%时,用绿色表示订单状态;当33%<B≤66%时,用黄色表示;当66%<B≤100%时,用红色表示;当B>100%时,则用黑色表示.为了贯彻利用缓冲状态管理订单,Z工厂在总部工作室与车间各设立一块订单缓冲看板,从而使全体员工明确绿、黄、红、黑订单的进程,并按颜色调整订单优先顺序,进行生产过程控制,实现黑、红单占总订单比例为10%以下的预期目标.表2为Z工厂的缓冲管理表.依据21d的缓冲时间,排除非工作日天数,CMT单投料日期选择出货日期前的第21个工作日(暂定Z工厂每星期工作6d;特殊或时效性QR订单或追加订单提前10%~20%).按缓冲侵占计算式进行演算,标识订单颜色,再与正在进行加工的工序进度比较,实时监控订单状态.若“缓冲侵占”处于红色区域(66%<B≤100%),说明订单交货期较为紧急,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订单进程,保证按期完成;若“缓冲侵占”处于绿色(当B≤33%)或黄色(33%<B≤66%)区域,说明距交货期尚有一段时间,基本可如期完成生产任务.若“工作进度”小于“缓冲侵占”,说明订单实际进度比应进行工序进度稍慢,需要抓紧;若“工作进度”大于“缓冲侵占”,说明订单进度超前,如无意外,可按期完成.(4)管控投料.对于Z工厂而言,改进前是依据经验和直觉进行投料,而过多的投料往往会造成在制品积压、生产线拥堵、交货期延长等问题.为了使生产流程顺畅,对Z工厂投料进行了改进和管控.合理的投料管控可以保障生产现场“不做不该做的事”,集中精力“做该做的事”,从而保证物料流畅、减少在制品积压、增加现金流、有效缩短生产周期.因此,本文除了利用计算机及生产看板协助Z工厂投料管控外,还依据工厂自身情况提出了由三级管控逐渐向一级管控转变的改进方案,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管控投料的核心是控制在制品数量.根据现场数据分析,依款式不同,该厂日产量最高时可达1300件/d.为此,第一步(三级管控)的目标设定为将缝制流水线的在制品数量由16000件调整至6361件,即保证当出现面辅料交货延迟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生产时,流水线在制品有5d的工作缓冲量.取得初期成果后,进一步实施一级管控,努力使在制品量降至更低,目标为5000件.(5)改进成果.改进项目实施两个月,Z工厂准时交货率由原来的35%提升至95%,月产量由原来的3万件提高到近4万件(提高33%),CMT单的平均生产周期缩短至26d(缩短35%),MCE值=10÷26=0.385(提高了0.171);缝制流水线在制品数量由16000件降至6361件(最低时).Z工厂在项目实施期间,缝制流水线在制品数量的变化如图6所示,而项目实施前后车间在制品状态对比如图7所示.由此可知,Z工厂对快时尚品牌订单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企业整体盈利能力逐步增强.4mce,聚合物a在服装生产过程中,合理的订单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