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兵车行杜甫执教:淮安市阳光学校高二年级语文组胡建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为杜少陵;又因担任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世称他为杜工部。杜甫的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他本人则被尊称为诗圣。韩愈称赞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甫自己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辗转流离,最后抵达成都,在亲友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筑草堂栖居。后来出川东下,贫病交加,病逝于湘江的破船上,终年59岁。1.读书游历时期(712——746)祖父杜审言,是三朝宰相。杜甫24岁考进士未第。这一时期代表作《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却落得个“都市卖药,寄食友朋”。这一时期代表诗作《兵车行》、《丽人行》,对“安史之乱”前的开边政策进行讽刺,反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45——48岁亲历“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仕途几经辗转,生活充实,佳作较多。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49岁后居于成都杜甫草堂。诗作:《蜀相》《登高》《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其诗杜诗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风格多样,丰富多姿,或雄浑奔放,或清新细腻,或沉郁悲凉、或辞藻富丽、或平易质朴、或通俗自然。杜诗融冶吸收前人艺术技巧,发展成一种独特的新风格。沉郁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兵车行》的背景
《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听朗读,整体把握-感情基调思考:萦绕全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这首诗是讽世伤时之作,也是杜诗中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诗旨在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诗人的情绪是怨愤的,这是全诗的基调。
重点字词一、二、1.耶娘妻子走相送:2.哭声直上干云霄:3.或从十五北防河:耶——爷;妻子:妻子儿女;走:跑;相: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他们,即征夫;干:冲(动词)。有的。三、1.役夫敢申恨2.信知生男恶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低眉信首续续弹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言必信,行必果美言不信,信言不美。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怎敢,不敢,岂敢确实(副)确实随意(副)随意讲信用(动)真实的(形)媒人(名)确实诚实(形)整体把握把握文意,并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1.送别场面2.征夫控诉沉郁顿挫“行人但云点行频”“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诗眼鉴赏要点1.章法严密①形式——采用“一头两脚”体。②内容——一是前呼后应,二是层层推进。前呼后应:“牵衣顿足拦道哭”(生离死别之意)“边庭流血成海水”(此去决难生还)“千村万落生荆杞”“禾生陇亩无东西”“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开头:行人出征结尾:征战结果凄惨诀别频繁征兵(纲)超期服役士兵命苦战争惨烈战事祸农层层推进百姓怨愤表明一切准备就绪,只待一声令下就要出发2.生动描写鉴赏要点“辚辚”“萧萧”:听觉形象“弓箭”“在腰”:视觉形象出征士兵可见出征士兵之多士兵家属“走相送”“牵衣”泣“顿足”呼可见出征时间之长可见出征后果之险又如青海战场景象:漫山遍野,白骨纵横;天阴细雨,景象阴森的气氛渲染了凄惨令人有人马杂沓之感突出地描写了他们的动作细节。3.修辞方面反问尘埃不见咸阳桥边庭流血成海水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洲,千村万落生荆杞。役夫敢申恨?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夸张顶针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是一幅士兵家属前来送别的震撼人心的惨别图。第一节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想一想写一写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征夫的爷娘妻子儿女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遮没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请合理想象,用恰当的文字描述这幅画面想象想象
满天阴霾。轰隆隆驶过的战车声,战马的阵阵嘶鸣声,喧闹混杂不清的人声,越来越响。尘土飞扬的大道。军旗、战车、队伍。一队队军人,全副武装,杠着长枪,腰插弓箭走来。一军官模样的人挥动着长鞭催促队伍前进。一张青年汉子的脸,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几张军人的脸,有的两鬓染霜,有的满脸稚气:个个脸色凝重,一言不发地快步跟进。
大道两侧,无以计数的百姓。人头攒动,张目驰望。队伍快速通过人群。一衣衫褴褛的青年妇女奋力挤出人群冲向队伍,拦住了青年汉子的行进,一童子踉踉跄跄跟上,牵住了汉子的征衣。青年汉子摸摸童子的头,推开女子迅速赶上行进的队伍。女子瘫软在道旁。童子哭叫。路边拥挤的人群。一张张愤怒的脸。哭声、呼叫声交织一片,压过车声、马声。青年汉子回头,两行清泪落下。名句赏析2.“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3.“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有什么含义?1.“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二句表达了什么内容?在整首诗中有什么作用?语句赏析1.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一系列的动作,体现了送行者怎样的情感?
连续的四个细节动作,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的细腻入微,诗人笔下,灰尘弥漫,车马人流,令人目眩;哭声遍野,直冲云天,震耳欲聋!集中展现了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在整首诗中有什么作用?
所写内容: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生死离别之情,实际上是写人民的怨愤,也表达了反对开边政策的情绪。
作用:这两句诗是第一段的关键所在。前四句都是为它做铺垫的。为全诗奠定了悲凉怨愤的基调,有提挈全诗和设置悬念的作用,因为二、三段的内容极其深刻地说明了这震天哭声的由来。2.“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
这是对前两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所作的形象说明,读罢使人心酸不已。
古代孩子留长发,15岁开始用头巾束发。如今,一个刚到束发年龄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所以,连里正也动了心,替他束发。人过40,头发渐白,刚从前线回来,理当休息,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残酷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从这年龄的跨度中可以看出壮士们无期限地超期服役,控诉了统治者的残忍和罪恶。3.“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有什么含义?这两句写社会心理的变化。在封建社会里,人们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女则悲;因为男子是主要劳动力。可是现在不同了,反以生男为“恶”,生女为“好”。
这种变化是由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的,反映了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
这两个句子,上句是自我宽慰之辞,下句是哀叹之辞,以自我宽慰烘托哀叹,更显出哀叹之深。这样的心理变化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于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白居易<<长恨歌
>>1.造成惨别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小结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把边庭战士的重大伤亡和统治者的拓边野心作对比,指出了战争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全文的主旨。苦难根源
点行频-----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从“道旁过者问行人”开始,让当事者,即被征发的士卒作了直接倾诉。“点行频”,意思是频繁地征兵,是下文叙事的总纲,是全篇的“诗眼”。它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是以汉喻唐,实指唐玄宗。杜甫如此大胆地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这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激烈抗议,充分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2.“行人但云点行频”:有何作用?结尾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结尾写青海战场的景象:漫山遍野,白骨纵横,在阴沉的天色和凄凄细雨中,不时地闪出磷火,传来凄厉的鬼哭声。如此阴森的景象,真叫人不寒而栗!这样描绘古战场的悲惨的景象,其意仍在讽今——揭露“开边”政策的罪恶,发人深思。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答:尾联用对比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也可以说,使用了反衬的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除合同协议书去哪里拿
- 包车服务协议合同
- 商业借款协议合同
- 空调出租合同协议书简单
- 作品评选活动合同协议
- 变压器搬迁协议合同书
- 拆除居间合同协议书范本
- 合同款项代收协议
- 冬奥会普京合同协议
- 共有土地协议合同
- 供应链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 瓶装液化气送气工培训
- 【MOOC】中医与辨证-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零星维修工程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风电制氢制甲醇一体化示范制氢制甲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立项
- 2024年教科版(广州版)英语五年级上册期中模拟测试卷(无答案)
- 2024年人力资源行业变革:人工智能在招聘中的应用
- 2024-2030年中国玩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竞争力策略分析报告
- 上门按摩企业标准操作实务白皮书-爱尚往约企业标准开源手册 2024
- 吉利并购沃尔沃绩效分析
- DB11T 1028-2021 民用建筑节能门窗工程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