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秋期期中学情调研八年级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共4页,两个大题,24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黑色水笔或签字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1分,共20分)。1.关于我国疆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南北间的最大距离长于东西间的最大距离B.我国大陆海岸线的长度长于陆上国界线的长度C.我国南北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D.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总面积约为960平方千米【答案】A【解析】【详解】我国南北距离大约是5500千米,东西距离大约是5200千米,南北间的最大距离长于东西间的最大距离,A正确。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度是1.8万多千米,陆上国界线长度大约是2万多千米,B错误。我国主要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无寒带,C错误。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陆地面积约为960平方千米,D错误。故选A。从事平面设计工作的一位设计师,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为台湾省、上海市、重庆市和云南省设计了独有的“福”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四幅图与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对应正确的是()A.甲一台湾省一闽 B.乙-上海市一沪 C.丙一重庆市一黔 D.丁一云南省一赣3.甲地的火锅以麻辣著称,该口味特点与当地()A.气候寒冷有关 B.水产丰富有关 C.气候湿热有关 D.海拔高有关4.在丙地旅游,最有可能看到()A.维吾尔族男生表演手鼓舞 B.蒙古族学生制作奶茶C.朝鲜族学生表演长鼓 D.傣族姑娘展示孔雀舞【答案】2.B3.C4.D【解析】【2题详解】由图可知,甲图有火锅,是重庆市,简称渝,A错误;乙图有东方明珠塔造型,是上海,简称沪,B正确;丙图有孔雀舞,是云南省,简称云或滇,C错误;丁图中有台湾岛轮廓,是台湾省,简称台,D错误。故选B。【3题详解】由图可知,甲地是重庆,火锅以麻辣著称,该口味特点与当地气候湿热有关,麻辣出汗利于排体内湿气,C正确;重庆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A错误;火锅的麻辣口味与当地水产、海拔关系不大,BD错误。故选C。【4题详解】由图可知,丙地为云南省,最有可能看到傣族姑娘展示孔雀舞,D正确;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A错误;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B错误;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C错误。故选D。【点睛】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既相互交融,又多元发展。大多数民族有民族语言,有些民族有民族文字。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关注。读“中国与世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统计与预测图”,完成下面小题。5.根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于世界大约()A.10% B.20% C.25% D.30%6.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于2021年开始调整为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该政策有利于()A.减少人口数量 B.降低人口出生率C.减缓人口老龄化 D.减慢人口增长速度【答案】5.A6.C【解析】【5题详解】读图可知,根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26%左右,世界达到16%左右,中国比世界高出约10%,故选A。【6题详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于2021年开始调整为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该政策有利于减缓人口老龄化,缓解劳动力不足,C正确。目的是为了提高人口出生率,增加人口数量,加快人口增长速度,ABD错误。故选C。【点睛】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总体上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步,"未富先老"。具体表现为:老年人绝对数量大,发展态势迅猛;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城乡倒置;高龄化趋势加剧;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增速加快,比重增高。“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表达了我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共创美好生活的愿望。结合下图(比例不同),完成下面小题。7.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A.① B.② C.③ D.④8.图中属于自治区的是()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答案】7.D8.D【解析】【7题详解】读图可知:①——④依次是西藏自治区、云南省、黑龙江、广西壮族自治区,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④广西壮族自治区,故选D。8题详解】读图可知:①——④依次是西藏自治区、云南省、黑龙江、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中属于自治区的是①西藏自治区、④广西壮族自治区,故选D。读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36°N),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关于我国地势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华北平原位于第一级阶梯B.太行山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C.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D.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0.关于我围地势特征产生的影响,叙速正确的是()A.大河东流,便利南北交通 B.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少C.利于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D.冬季风无法影响东部沿海【答案】9.D10.C【解析】【9题详解】读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可知,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D正确,C错误;华北平原位于第三级阶梯,A错误;太行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B错误。故选D。【10题详解】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大河东流,便利东西交通,A错误;在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B错误;地势西高东低利于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C正确;冬季风强劲可以影响东部沿海,D错误。故选C【点睛】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古诗词蕴含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人间四月芳非尽;由寺桃花始横井”,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季风影响1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力重山”描绘的画面位手()A.长江 B.京杭运河 C.黄河 D.塔里木河【答案】11.C12.A【解析】【11题详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是平原地区由于温度较高,花开较早,而山上由于温度较低造成了花开较晚,这是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C正确;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季风影响无关,A、B、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力重山”体现了长江上游落差大,水流急,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读“我国某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的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13.图中反映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 B.台风 C.洪涝 D.寒潮14.下列地区该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最多的是()A.云贵高原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东北平原【答案】13.D14.C【解析】【分析】【13题详解】由图可知,图中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呈现出从我国北部向南减少的趋势,尤其是内蒙古地区出现的次数最多,而东北地区由于气温低,出现的次数少,南方地区由于气温高,出现的次数也少,题目中符合该自然灾害的是寒潮,寒潮自北向南影响我国。故选D。【14题详解】由图可知,图中的自然灾害是寒潮,寒潮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位于北部的内蒙古地区出现的次数最多,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读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图,完成下列各题。15.下列资源中,人均占有量最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是()A.石油 B.水C.耕地 D.煤炭16.图中反映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是()A.总量丰富 B.人均占有量少C.总量缺乏 D.人均占有量多【答案】15.D16.B【解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人均占有量最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是煤炭,占世界平均的79%,最少的是石油和天然气,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十,故选D项。【16题详解】读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图可知,我国煤炭。耕地、水资源、天然气以及石油资源等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同时又是一个资源人均严重不足的国家。故答案选B项。【点睛】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6月25日是我国土地日。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完成下列各题。17.我国的耕地状况是()A比重小,后备资源充足 B.比重小,后备资源不足C.比重大,后备资源充足 D.比重大,后备资源不足18.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A.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B.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C.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D.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答案】17.B18.A【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我国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我国耕地面积1.3亿公顷,却承受着养活世界21%的人口的沉重负担。我国现有的宜垦荒地资源数量不多,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就更少了,可见后备资源不足,故B符合题意。【18题详解】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因此,“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故A符合题意。下图表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9.下列各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A.①水田②林地③旱地④荒地 B.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C.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 D.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林地20.图①与图②之间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位于()A.400mm年等降水量线 B.秦岭—淮河C.大兴安岭 D.昆仑山【答案】19.B20.B【解析】【分析】根据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和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进行分析解答。【19题详解】①为南方地区,多山地丘陵,降水丰富,以水田为主;②为北方地区平原广阔,耕地多,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③为林地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西南山区,以林地为主;④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结合题意。故选B。【20题详解】图①与图②之间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1月0℃等温线,是南方与北方的界线,是旱地水田的分界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结合题意。故选B。【点睛】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和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二、综合题(30分)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年来域外大国以南海争端为借口插手南海事务,以谋取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被称为“亚洲四大热点”争端之一。材料二:南海石油、天然气储藏量超过200亿吨,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矿物资源丰富,鱼类资源有1500多种,可燃冰预测储量约194亿立方米。南海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南海争端产生的直接原因。南海是中国联系亚、非及欧洲国家,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材料三:三沙市位置示意图。(1)我国领土的最南端A是______(岛礁),中国在此投放有主权碑,军舰和海警执法船不定期到这里巡航。(2)图中黄岩岛是我国无可争议的领土,附近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B是______。(3)C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位于______(南海/东海)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4)海峡E______是我国的内海之一。(5)根据材料分析南海争端产生的原因。【答案】21.曾母暗沙22.菲律宾23.①.台北②.东海24.琼州海峡25.南海自然资源(如油气资源、渔业资源、矿产资源等)丰富;南海是我国重要的海上运输航线(海上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重要);域外大国插手南海事务。(任答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国南海区域示意图及南海丰富资源为材料,涉及我国四至端点、隔海相望国家、主要省级行政单位简称、我国内海、主要民族分布及我国内海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我国疆域辽阔,其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A曾母暗沙,中国在此投放有主权碑,军舰和海警执法船不定期到这里巡航。【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并读图可知,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图中黄岩岛是我国无可争议的领土,附近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B是菲律宾。【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其中省级行政区C是台湾省,简称是台,行政中心是台北,其附近的钓鱼岛位于东海。【小问4详解】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被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所环抱的渤海,以及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之间的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其中海峡E是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之一。【小问5详解】结合材料可知,南海地区油气资源、矿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上交通便利,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是南海争端产生的原因。22.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资料:如图为黄河示意图(图1)和长江示意图(图2)。(1)长江、黄河共同发源的地形区是______,两条河流都属于______,(内流河/外流河)。(2)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水能资源丰富,被誉为“______”,A处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______水利枢纽。(3)B处是黄河中游流经的地形区______,该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4)关于黄河、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单选)A.在航运上都是“黄金水道” B.都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C.全年水量都很丰富 D.初冬或初春都有凌汛(5)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单选)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②中、下游地势低平③流域内降水丰富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植被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答案】22.①.青藏高原②.外流河23.①.水能宝库②.三峡24.①.黄土高原②.水土流失(严重)25.B26.D【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黄河示意图和长江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了5个问题,涉及黄河的概况、水能资源的利用、黄河的忧患、长江的洪灾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长江、黄河共同发源于青海省,所属地形区是青藏高原,两条河流都属于外流河,长江注入东海,黄河注入渤海。【小问2详解】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跨越阶梯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被誉为“水能宝库”;由图可知,A处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水利枢纽,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B处是黄河中游流经的地形区黄土高原,该区土质疏松,降水集中,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小问4详解】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黄河通航能力不强,故A错误;长江、黄河都跨越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都蕴藏着巨大水能资源,故B正确;都流经季风气候区,夏季水量丰富,故C错误;黄河有凌汛,长江没有冰期,故D错误。故选B。【小问5详解】由图可知,长江中游中、下游地势低平,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水流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②③⑤正确,故D正确;中游地区围湖造田和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植被不是自然原因,①④错误,故ABC错误。故选D。23.读我国气候分布图和吐鲁番、海口、漠河、五道梁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气候类型名称:五道梁______。(2)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______。(3)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据图分析,导致漠河和海口两地冬季温差大的主导因素是______;造成吐鲁番和海口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4)据图分析:漠河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促,温暖湿润;海口的气候特点是______。根据漠河和海口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说一说它们各自发展旅游活动的优势。______【答案】23.高原山地气候24.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25.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26.①.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②.漠河:气候寒冷,可以发展滑雪大赛、冰雕艺术展等冬季旅游项目;海口:气候炎热,水分条件充足,适合开发越冬旅游、水上乐园等项目。【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我国气候分布图和吐鲁番、海口、漠河、五道梁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为材料,涉及我国的气候及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五道梁位于青藏高原上,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我国东部以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奇峰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显著,所以我国气候的特征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小问3详解】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由图可知,漠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