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_第1页
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_第2页
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_第3页
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_第4页
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前言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法律问题在社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一种新的法律现象出现了公益诉讼,这种现象的出现极大的引起了社会广泛大众的关注。通过民事公益诉讼这种方式来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保障,来维护维护社会发展。本文阐述的就是民事公益诉讼,但是众所周知,《民事诉讼法》对公益诉讼这一块的规定并不多,甚至于还有很多的漏洞,而这样就会使得许多的公共权力得不到切实的保护。法是国之重器,回顾法律的发展过程,其实每一个阶段都会有它所存在的问题,而与时俱进是一个法律的优秀品质,所以构建新的制度迫在眉睫。大多数学者的观点也都是要尽快构建制度,因为如果长期公共利益得不到完善那么会引起太多的矛盾,所以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是至关重要的,与此同时,构建制度势必也会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其他国家其实得到了许多理论和实际的检验,而本文其实也是从民事公益诉讼最为基本的理论来阐述,先分析它在我国的可行性,同时借鉴外国的经验,对我国构建民事公益诉讼提出合理的构想,促进相关制度的成熟,构建更加适合我国的制度。

1民事公益诉讼概述1.1民事公益诉讼的概念关于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的说法,其实早已产生,但是当时法律还不成熟,程序体制划分的还不是清楚,公益诉讼也就没有被划分的那么仔细。后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发展,程序法和实体法进行了分离,程序法又被分离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这三方面,而这三大块内容是否被纳入公益诉讼的一个范畴是个重要问题。从理论上来说,民事诉讼具有一大功能。但是,我们知道这跟公益诉讼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行政诉讼中存在公益诉讼也是学术界的一个共识。而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纠纷,私人利益涉及的更多,但是正如下文所言,社会公共利益是一种扩大范围的私人利益,对象是不特定的多数人,所以由此看出民事诉讼中也应该存在公益诉讼,即民事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针对的对象是社会公共利益,这里要区别于国家利益,依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并列的,因而也是有区别的。尽管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会交叉重叠,但是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不是等同的。尽管我国特有的政治学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依照公有制观念都当作了公益,但在法学上也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当然了,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公共利益可以把它当成是一个扩大范围的私人利益,并且它捍卫的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私有利益。因为它是本质上的私益之诉,所以公益诉讼是可以被规定到民事诉讼法中的。但是在我国大多数学者见解中,这些利益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并且应当谨慎区分。有位外国学者说过,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两者概念无完全不同,一个侧重于自身个人,及其自身生活当中的问题,另一个却是与政治生活有关,社会利益与这两者也不相同,它所涉及的是社会文明生活,并且以其为名义提出主张;这里的社会利益就是我们说的公共利益,而这里的publicinterests却不能望文生义地翻译为公共利益,按其论述恰恰是我们说的国家利益,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这些利益的本质区别还是很大的。区别好这些利益之分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民事公益诉讼。1.2民事公益诉讼的特征它的特征,其实就要用对比的方式才能比较直接的说明民事公益诉讼的特点。首先,是与民事诉讼的分别;两者对提起诉讼的主体的限制不同;由上文可知,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不仅有国家规定机关,社会团体也是其中之一;然而传统意义上的民事诉讼所规定的主要主体就是国家规定机关以及当事人,并且对应着民事诉讼中案件与公诉案件的提起主体。这样,我们能知道民事公益诉讼和民事诉讼,两者主体具有广泛性。两者的保护利益或者说目的不同。前者保护的是社会公共利益,这和民事诉讼中的保护私人的利益是不一样的。两者的诉讼作用不一样;民事诉讼的诉讼作用针对于现实的已经发生的侵害;而民事公益诉讼不仅包括已经发生的还包括可能会对未来发生的侵害,它有一种指引作用。由此可见,民事公益诉讼有预防作用。最后,和行政公益诉讼的不同;范围不全部相同;行政公益诉讼的范围更广,比民事公益诉讼多了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两种。除了上述所说还有一个特点,即两者诉讼主体间的地位差异较大。这个所指的地位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地位而是现实意义上所说的地位。民事公益诉讼提起主体中就国家机关地位更高些,其余两个多为社会团体;然而被告大多数都是经济和地位并存的某某企业,集团;两方之间地位差异很大。1.3民事公益诉讼的类型(1)纯粹性民事公益诉讼,即传统意义上的公益诉讼,它只包括受到侵害的公共利益,不包括任何私人利益。(2)复合性民事公益诉讼,就是当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都受到侵害时,诉讼只能是以维护公共利益提起,而私人利益是为了请求赔偿,保护才可提出的;至于不能说是为了维护私人利益,是因为目的不同那所属于的诉讼类型不同。(3)私化的民事公益诉讼,它又可以分为扩散性民事公益诉讼、集合性民事公益诉讼;顾名思义,前者侵犯多数人的私人利益,范围广泛;后者侵犯集中于某一范围的利益。

2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的现状2.1立法方面公益诉讼其实很早就在我国的实体法中有提到过,例如;《宪法》中有说到保护公共利益这一块:“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组织任何组织和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和集体的财产。”总所周知,我国对于民事公益诉讼的立法规定并没有将它单独立法,它经常是出现在民事诉讼法里面的;主要是把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订实施作为指引,这意味着在法律层面上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正式确立。正因为2012的正式确立,在接下来的2013,2014年就修订了《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侵害消费者权益进行了规定。但是最重要的阶段出现在2017,2018年;2017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修改了《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将公益诉讼写入民诉法第十十五条和五十五条法条当中,其中明确说明法律规定的主体可以对污染环境,侵害多数消费者,损害公共利益依法提起诉讼。这标志着我国正式确立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西南政法大学刘艺教授认为,对于检察院这一特殊身份的起诉、管辖、程序以及判决做了明确规定。2.2司法方面随着我国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现实生活中涉及到民事公共利益的案件不断增多,例如在2014年发生的一件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即南平生态破坏案。这个案件发生的时间点正好在当时对《环境保护法》对环境污染明确规定之时,而且虽然那时法条有规定,可实际运用并没有那么简单。所以这个案件是个很好的运用。案子其实就是围绕两方主体之间,原告一方:北京市朝阳区研究所以及福建省绿家园环境中心,被告有四人,只是被告者之间关系比较复杂;被告李某为未经主管部门许可将南平市的钢材厂转让给谢某,李某,倪某,之后原事情的发展就是,这三人进行采矿但是并没有取得占用林地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虽然在此期间有关部门进行了严厉警告但是这三人仍没有停止违法行为,终于在2014年7月三人因为非法占用农用地判处刑罚,但是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在2015年1月1号,原告才对被告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理由就是:四人违反法律破坏生态环境,要求被告恢复生态环境并且对破坏环境所造成的费用一并进行赔偿。一审审判是由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审判,判决决定由被告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并赔偿费用,承担原告在诉讼过程中所必须支付的诉讼费用和用于评估的必要费用。但是由于被告对一审判决不服再次提起上诉,上诉至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法院对此维持原判。这件案子在当时引起轰动主要原因就是:一、原告主体的适格问题二、生态环境破坏是否可诉三、举证责任的问题四、责任的承担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在2014年《环境保护法》中的规定都还没有明确化,所以大家对案件的关注度极高,最后出来的这个结果也是大家期望的。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对于民事公益诉讼在司法实践的阶段还是发展的不够成熟。要进一步完善其实借鉴的还是有意义的,在这方面外国确实发展的会更成熟,所以现在我们来看看一看外国民事公益诉讼的一种情况。

3民事公益诉讼的国外现状3.1英国说到英国有一种说法来形容英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叫做“检察长诉讼”,意思就说在英国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一般只有检察长,而其他的个人,一般团体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是有一定限制的;1、得到了检察长的允许,2、“私人检察长”就是说本来个人提起公益诉讼就是有限制的,他必须得到检察长的允许,但是在另一种情况下个人可以提起诉讼,就是检察官拒绝了曾经拒绝了个人起诉的这种权利,或者说对这种决定进行了不适当的拖延,那么在这两种情况下,个人是可以在自己权利受到不法侵害和造成损失的时候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些情况其实原告都是检察长,因为后面虽然是个人向检察长得到允许而去提起诉讼,但是其实民义上还是检察长是原告,他是基于个人请求来提起诉讼的。以上就是英国相对保守的民事公益诉讼状况。3.2美国美国可以说是最早产生民事公益诉讼这个概念,并且最早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国家了。美国最早是通过《反欺骗政府法》来规定此诉讼制度的。而且颁布《谢尔曼发托拉斯法》之前,美国是把“公益诉讼”叫做“公共诉讼”的,直到1980年颁布法律之后,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民事公益诉讼”,而之后也相继颁布了《克莱顿法》,这都是对于之前,法律对诉讼主体和受案范围不完整概括的补充;之前美国只规定说:“只是有与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有利害关系的才具有原告资格”,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律对原告资格也慢慢的扩大到任何人,公司,联合会等等。不难看出为什么美国的民事公益诉讼是世界上比较成熟的制度之一了,不仅仅是因为的他的产生时间早,还有他的与时俱进能力,后者之于前者更为重要。3.3德国德国的民事公益诉讼主要有两种:1、民众诉讼,2、团体诉讼;其中团体诉讼是最为重要、常用的一种诉讼形式,而这里的社会团体可以进行诉讼主要是由于最初的“诉讼信托理论”。这一理论说明社会团体可以基于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对法院提起诉讼的一种制度。同时对于团体诉讼还有几个限制:团体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权利能力,必须是具有相应组织度的团体,该团体提起的是侵害撤销之诉而非侵害赔偿之诉,限定的适用范围。团体诉讼最早源自于1908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这部法律也是对诉讼主体资格扩大,确定社会团体可以作为原告进行诉讼。除此之外,德国法律还规定,法官可以减少团体诉讼的诉讼费用,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3条明确表示一方当事人如果负担全部诉讼费用会对其引起巨大损害,那么法院可以命令当事人只对自己能够承担的诉讼费用范围之内的费用承担;此项条款很明显减轻了原告的负担,极大程度上产生了一个鼓励作用。3.4日本日本向来被称为民众诉讼。要注意的是民众诉讼原告并不都是直接利害关系人,也可以是普通民众,一般选举人;因为日本的民事公益诉讼受到大陆法系的国家即法国和英国的巨大影响,他们也把检察官纳入代表人(可以参与国际利益,公共利益的代表人),可以参与或者提起民事诉讼;他们还效仿法国的民事诉讼制度,在日本的《民法》《民事诉讼法》中都有明显的体现。综上所诉,我们通过对几个较典型的国家: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他们对于民事公益诉讼立法或者司法实践的表现,他们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不同之处在于每个国家对于民事公益诉讼这块的名称不同,但是相同点却是每个名称里面的理念是相一致的;其实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要构建一个国家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理念其实可参照别的国家,就像老话说的“万变不离其宗”。理念的一致性体现在:他们都极力保护自己国家的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他们诉讼的主体其实都有那三类:个人,团体组织,国家机关,只不过每个国家对这三大类主体的限定资格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最后所说的主体一定有这三大类。其中国家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就有两类:1检察机关2行政机关,检察机关算是每个国家所认可的,行政机关是属于比较少的国家会涉及;还有就是社会团体的预告资格,一般来说在大陆法系国家例如:德国,法国,他们对社会团体有一定的限制条件,而在英美法系国家如:英国,美国,他们就认为一般的社会团体都有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资格;所以说我们国家要构建自己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可以合理的借鉴国外的这些理论制度,这样能够加快我们国家建立制度步伐。

4我国产生此种现状的原因分析上文说到我国的现状分为司法现状和立法现状,那我们就从两方面来对其进行分析。首先在立法的现实状况中,原因在于:4.1我国立法是不够明确的,严重缺乏立法规定的即使现在想,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当中都有提及民事公益诉讼这一块,但是这里还是存在着真空地带;例如,在民事诉讼法中,所确立的民事诉讼主体是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在单位或者个人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团体组织只能以受害人的名义提起诉讼,并且如果受害者不同意,它是不能提起诉讼的,这一规定就让和案件无利害关系的人没法去提起诉讼,这样的话,会让很多涉及公共利益的民事诉讼案件因为原告资格的限定而无法通过这种途径进而处理问题,就会导致过多问题。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立法的缺陷。4.2司法不完善,缺乏相应的司法解释司法方面是需要继续完善的,在我国的多数宪法条文有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我们知道它只停留在鼓励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以提起申诉,检举,但是在真正的程序上却有巨大难度,可见司法方面也缺乏立法的适用力;在司法实践中,也有很多是因为原告资格的限制或者是原告适格的问题,就像2014年的南平生态破坏案,它所争议的焦点就在于原告资格,但是在当时,也就是2014年我国关于环境保护这块,可以提起诉讼的团体组织做了具体规定,五十八条规定:“法律规定具有原告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必须符合非营利性、依法登记于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连续五年专门从事环保公益活动且无违法记录的条件。”但是仍然出现极大的分歧,原因就在于法律并没有对规定的法律主体做一个明确的司法解释,由于缺乏相关的解释,所以在审理案件的时候,每个法官没有一致的对这个法条的理解,那么审判结果也大不相同。4.3司法救济的范围还存在很大的偏差在民事诉讼法中所说的能够提起诉讼的范围在于已经造成了实际的损害结果,但是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却不止于此,还包括没有真正出现的损害结果,即预防的一种损害结果;则两者之间带有矛盾,以此可见,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迫在眉睫。

5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完善以及发展5.1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创建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素质也不断的提高,进而法律越来越被民众所重视,我国的基本方针是依法治国,其中中心环节就是有法必依,就是说发生一件事情,当事人起诉到法院,法官进行判案必须要有法律依据来审判,而随着近年来其案件数量的不断增加,法官已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依照与之相近的法律来判案,所以建立一个适合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已经迫在眉睫。5.1.1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原则对于每个制度都有极大意义,它是指导法官判案,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一个重要依据。第一、平等原则;民事公益诉讼的一方是为了维护国家公共利益免受侵害,但是两方都需平等对待,两方诉讼地位平等;人民法院应当一视同仁;这充分体现出宪法当中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两方的诉讼平等:这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相同,注意并不是完全相同;当事人在使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第二、当事人处分原则与国家干预相结合;这个原则源于民事诉讼法中,是当事人处分原则的一个改动,本来在民事诉讼中,只要当事人不对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产生侵害,并且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行使权利即可,但是由于我们这里适用的是民事公益诉讼,一方当事人侵害的可能是公共利益,所以在前基础上还应该有国家对其的干预和防范。5.1.2理论依据形式当事人理论;它不以实体法中当事人来确定案件当事人这种理论,其实是不再以实体上是否与诉讼标的有关来提起诉讼,即使不与自身利益相关,与国家利益相关也可以提起诉讼。与此同时还有一个理论与之相类似,即程序当事人,它所述的也是说当事人只要是以自己名义起诉应诉,那么它就是诉讼案件的当事人了。为什么这一理论基础是建立公益诉讼的基础,因为随着后续发展的话,在这一制度建立下,原告资格这部分也会慢慢的扩大,而扩大的范围就是刚刚所说的形式当事人理论。5.2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及发展5.2.1责任承担民事公益诉讼与一般的民事诉讼制度相比有特殊性。因此在举证责任这部分它的规定也应该分不同主体而言。谁主张谁举证,这是比较常用的制度。比较适用于提起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例如,检察院,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国家公权力,在更不会容易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在这情况下适用于此种举证责任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主体是公民个人,或者组织团体,那其实就与检察机关不同了,他们往往遇到的被告大都是经济实力不容小觑,专业知识更是深厚,所以与前者相比,他们往往更容易处于下游地位,因此对于这类情况,举证责任就应该反过来,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方法。这对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大意义。5.2.2诉讼费用承担如果说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正式确立,那么会有更多的人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提起诉讼,那么各类案件接踵而至,其中肯定有诉讼标的不同的案件,那么诉讼费用的承担就成了必须考虑的问题,假设不考虑这个方面,那在案件中,原告是公民个人,他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提起诉讼,原告胜诉还好,如果败诉的话,那费用承担是不是就成为原告所考虑的问题呢,这就很有可能会打击到个人的积极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应该完善这个部分;其实这部分与举证责任有异曲同工之处,下列考虑的是败诉情况:起诉主体如果是检察机关,行政机关,那诉讼费用从国家财政中扣除;如果是公民败诉的话,那么费用承担应该由国家来承担,这样的话更能鼓励大家去维护公共利益;5.2.3原告资格的限定在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中有规定这个法条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它所针对的主体太小,只有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但是我国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话,那么原告的资格限定就不是如此,因为制度所针对的是“公共利益”那么原告范围就是应当扩大,如果不扩大那么这又将成为一个法律的盲区,所以主体可以是社会团体组织,公民个人,检查机关,行政机关;这些都能成为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

总结本文从民事公益诉讼是什么开始,然后到中外各国的立法现状分析,再到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该怎么做,以此看,我们国家在这块制度维度上有着较大的突破性,只是对于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任务,任重而道远,要构建出一个好的适合的制度还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不过我国从2012年《民事公益诉讼法》修改开始,就大力推进改正,在之后的几年内也增进修改,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开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继续保有信心,不断奋进,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会走向成熟,那必将是我国司法的又一个里程碑阶段。本文所写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由于本人专业知识受限,理论水平不足,致使本文有很多不足之处;望老师同学批评改正!

参考文献[1]胡巧姝,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2]王春花,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功能定位与制度完善[J].东南大学学报2018[3]颜红霞,民事公益诉讼研究[D].烟台大学2018[4]侯圣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利益结构[D].烟台大学,2018[5]康玉凤,马雪娇.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短板及完善路径[J].河西学院学报,2018[6]王琳,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7]葛君,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以谢知锦等四人破坏林地案为例[J].学理论,2015[8]张晓通,试议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原告资格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7[9]张琰,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司法困境和出路[D].福建师范大学,2017[10]洪浩,寿媛君,我国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困境与出路——以新世纪以降相关文献梳理为视角[J].山东社会科学,2017[11]郭辉,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7[12]朱佳楠,环境公益诉讼若干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13]谢颖虹,民事公益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