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龟甲与龟甲胶_第1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龟甲与龟甲胶_第2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龟甲与龟甲胶_第3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龟甲与龟甲胶_第4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龟甲与龟甲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龟甲与龟甲胶龟甲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reevesii(Gray)的背甲及腹甲。又名:下甲、坎版、龟板、龟版、元武板、乌龟壳、乌龟板、拖泥板、败龟板。原动物乌龟又名泥龟、金龟、草龟、金线龟,多群居,常栖息在川、泽、湖、池中,肉食性,常以蠕虫及小鱼等为食,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等省较多。本品药材性状:背甲及腹甲由甲桥相连,背甲稍长于腹甲,与腹甲常分离。背甲呈长椭圆形拱状,长7.5~22cm,宽6~18cm;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背棱3条;颈盾1块,前窄后宽;椎盾5块,第一椎盾长大于宽或近相等,第2~4椎盾宽大于长;肋盾两侧对称,各4块;缘盾每侧11块;臀盾2块。腹甲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6.4~21cm,宽5.5~17cm;外表面淡黄棕色至棕黑色,角片12块,每块常具紫褐色放射状纹理,腹盾、胸盾和肋盾中缝均长,喉盾、肛盾次之,肱盾中缝最短;内表面黄白色至灰白色,有的略带血迹或残肉,除净后可见骨板9块,呈锯齿状嵌接;前端钝圆或平截,后端具三角形缺刻,两侧残存呈翼状向斜上方弯曲的甲桥(墙板)。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腹甲的稳定专属性特征:呈前后宽度近等而中间腰身(连接甲桥部分)内凹的长方椭圆形板片;肱角板与股角板的外缘均明显宽于各自的中缝线,尤以肱角板更为明显,其中缝线长为其外缘的1/4~2/3之间;胸、腹、股三角板中缝线的长度相近,但其中腹角板略长些;胸、腹两块角板组成为四角呈圆弧形的类方形;胸、腹角板与甲桥连接处较钝圆而无明显纵棱;肛角板中线长为其外缘的3/5~5/6之间;肱角板左右两下方各伸出一个仅与胸角板外缘相连而不与甲桥相连的“小尾巴”。背甲的稳定专属性特征与腹甲相比较少。最重要的是第一椎角板正前方有一对称的三角尖伸入颈角板正后方。本品味咸、甘,性微寒;归肝、肾、心经。功能: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带。中医临床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崩漏经多。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降低甲状腺及肾上腺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兴奋子宫,增加生殖器重量,抗突变,抗肿瘤,抗高脂血症,抗动脉粥样硬化,耐缺氧,镇静,补血,止血等作用,对核酸合成有影响;另有增加冠脉流量,抑菌,降低血清中铜的含量等作用。其它药用部位:(1)龟甲胶:为龟甲经水熬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块;呈长方形或方形的扁块或丁状,深褐色,质硬而脆,断面光亮,对光照视呈半透明状,气微腥,味淡;本品味咸、甘,性凉,

归肝、肾、心经,功能:滋阴,养血,止血;中医临床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腰膝酸软,血虚萎黄,崩漏带下;(2)龟肉:味甘、咸,性平,功能养阴补血,中医临床用于劳瘵骨蒸,久嗽咯血,久疟,血痢,肠风痔血,筋骨疼痛;(3)龟血:味咸,性寒,无毒,中医临床用于脱肛,打扑损伤,和酒饮之;(4)龟胆汁:味苦,性寒,中医临床用于痘后目肿,闭经;(5)龟鞭:为龟的雄生殖器,用于滋补强壮。龟甲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味咸。主漏下赤白,破症瘕痎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久服轻身不饥。一名神屋。”《本草图经》曰:“秦龟,山中龟,不入水者是也,生山之阴土中。或云秦以地称,云生山之阴者是,秦地山阴也。今处处有之。龟甲,水中神龟也,生南海池泽及湖水中,今江湖间并皆有之。山中龟,其形大小无定,大者有如碑跌,食草根、竹萌,冬月藏土中,至春而出,游山谷中。今市肆间人或畜养为玩,至冬而埋土穴中。然药中稀用,卜人亦取以占山泽,揭取其甲,亦堪饰器物。《尔雅》所谓山龟者,岂是此欤。水中龟,其骨白而厚,色至分明,所以供卜人及入药用,以长一尺二寸为善。《尔雅》亦有水龟,又一种yang(上央下龟)龟,小狭长尾,腹下有横折,见蛇即呷而食之,江东人谓之陵龟,即《尔雅》所谓小龟也,亦入药用,能疗蛇毒。又一种蟕(子夷切)蠵(以规切),大甲,可以卜,即《尔雅》所谓灵龟也。陶、苏以此为秦龟。按《岭表录异》云:蟕蠵,俗谓之兹夷,盖山龟之大者,人立背上,可负而行。潮、循间甚多,乡人取壳,以生得全者为贵。初用木楔其肉,龟被楚毒,鸣吼如牛,声动山谷,工人以其甲通明黄色者,煮拍陷玳瑁为器,今所谓龟筒者是也。据此乃别是一种山龟,未必是此秦龟也。其入药亦以生脱者为上。凡龟之类甚多,而时人罕复遍识,盖近世货币所不用,而知卜术者亦稀,惟医方时用龟甲,故尔弗贵矣。方书中又多用败龟,取钻灼之多者,一名漏天机。一说入药须用神龟,神龟底壳当心前,有一处四方透明如琥珀色者是矣。其头方,壳圆,脚短者为阳龟。形长,头尖,脚长者为阴龟。阴人用阳,阳人用阴。今医者亦不复如此分别也。又药中用龟尿,最难得。”根据本草资料的记载,古代龟甲的品种来源较多,大致有“水龟”、“山龟”和“海龟”等几类。现代龟甲的品种来源,除了某些已绝迹的龟类外,基本上与古代相同。虽然我国各版药典都规定龟甲的来源只有乌龟一种,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药材部门收购的龟甲实际来源是包括乌龟在内的多种龟类的背甲和腹甲。20世纪80年代以后,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中国药典》标准,强调乌龟以外的其它龟类甲壳不可作“龟甲”使用,龟甲的来源也就自然减少了。但由于龟甲商品奇缺,价格昂贵,其它来源的龟甲仍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药材市场和医疗单位而不能杜绝。龟板的共同特征,均为板块状,分二层,由内面骨板及覆盖其外表的盾片组成。具有角质盾片12块,其上多少具有偏心类方形环纹,盾片间有沟,喉盾常为三角形,两侧一般有残缺翼状向后弯曲的甲桥(东南亚闭壳龟例外)。骨板9块,其间大多呈锯齿状缝嵌接。质坚硬,可自骨缝处断裂。近年来,由于水质污染,过度捕杀等原因,乌龟的资源逐年减少。加之用药量增加,龟板供求矛盾突出,致使大量的进口“龟板”充斥市场。药材质量已引起普遍关注。据报道,约有十余种进口“龟板”,其主流品是缅甸陆龟、眼斑沼龟和锯齿摄龟。代表量较大的有东南亚闭壳龟、马来龟、地龟、大地龟、庙龟、凹甲陆龟和背平陆龟的腹甲。商品龟板存在幼体、雌体和雄体的差异。它们的主要区别点在于:幼体龟板的骨板愈合不完全,对光视在胸、腹盾间以及股盾处可见1或2个棱形透明的角质。雄体龟板和缅甸陆龟、地龟、大地龟、刺地龟、庙龟和东南亚闭壳龟等腹甲的板面呈深凹槽状,可与拱形的背甲吻合。而雌体龟板的板面却较平坦。雌雄龟板之间差异,鉴别时应注意。龟腹甲含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18种氨基酸,另含铬、锰、铜、锌、磷、镁、铁、钾、钙、铝、钠、锶等十多种无机元素,并有氧化钙、氧化镁、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硅等含氧化合物,又含有骨胶原、角蛋白等。龟甲近代习惯用腹甲(下甲),称龟板,其背甲(上甲)多不药用。根据古代文献记载,龟甲入药不分上下,至宋代《日华子本草》方只用下甲。现代科学实验亦证明二者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一致。近年卫生部已颁布龟上甲的部颁标准,经几年来的使用,证实了上下甲搭配使用的合理。故《中国药典》1990年版始同时收载了腹甲和背甲,名称亦作了相应的修改。目前中药市场龟甲的品种增多是一种好事,它给我们开辟龟甲资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通过对龟甲品种来源的研究,证明从古至今龟甲均来源于多种龟类动物。文献记载各类龟甲的主要成分基本相同,说明古人以龟类多种动物的龟甲入药是合理的。但各种龟甲之间在化学成分上仍存在着某些差别,仍有进一步深入进行其它化学成分分析比较,以及药理和临床研究之必要。在广泛开辟龟甲资源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护某些濒危龟类动物,不要将它们列入龟甲资源的开发对象。姜大成等经对13种龟板化学成分比较,在干燥失重、总灰分、水与醇浸出物、蛋白质与磷脂含量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近年来,正品龟板的资源破坏严重,人工养殖又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且生长周期长,使得正品龟板的资源已近枯竭,因此目前从众多的非正品龟板中寻找替代品,扩大正品龟板的种类,应该是一项积极而有意义的工作。本项实验表明,多数非正品龟板在浸出物、蛋白质、磷脂等化学成分的含量方面与正品龟板相近,有的种类甚至高于正品。易混品及伪品:(1)黄缘盒龟(龟科):背甲长椭圆形,高拱状,长15~20cm,宽10~13cm,高约7cm;前端稍向前平伸,后部隆起较高,正中有1条略隆起的脊棱,每盾片边缘的纹理较细密、清晰;外表面黑褐色或暗棕褐色;(2)黄额盒龟:背甲长椭圆形,高拱状,长17~20cm,宽12~14cm,高约8cm;前后端圆弧状或微有小缺刻,最宽处位于第6对缘盾间;正中有1条稍突起的脊棱,淡黄色;(3)眼斑水龟:背甲长椭圆形,较扁平,脊部拱状,前后两端圆形,后部明显增宽;长12~16cm,宽9~13cm,高5~6cm,外表面棕褐色、黄褐色或绿褐色,较光滑,最宽处位于第8对缘盾间;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功效与龟甲相似;(4)黄喉水龟:背甲呈椭圆形拱状,背棱3条,正中1条起隆明显;长9~14cm,宽6~11cm,高3~6cm,外表面黄棕色,盾片的角质层纹不明显;产于云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广东、台湾,功效与龟甲相似;(5)东南亚闭壳龟:又名马来闭壳龟、安布闭壳龟,背甲长椭圆形,高拱状,幼体短椭圆形,突起的脊棱略钝,前后端圆形;长15~19cm,宽12~15cm,高7~9cm,外表面灰褐色;本品为从印尼进口龟甲;(6)黄缘闭壳龟:又名夹板龟、闭壳龟、驼背龟、断板龟,背甲长圆形,前端稍平截,后端圆钝略宽,背部高耸;长10~16cm,宽7~11cm,高4~7cm;外表面棕褐色,“方窗”呈红棕色或棕褐色,盾片角质层纹十分明显,环纹中心色泽稍浅,并多具密集的点状突起;分布于河南、湖北、江苏、安徽、广西、浙江、湖南、福建、台湾,功效同龟甲;(7)海南闭壳龟:背甲呈椭圆形拱状,隆起较高,边缘不甚整齐,前后两端略向外翻,前端略凹入,后端圆,中央有1条隆起的脊棱;长9~16cm,宽9~11cm,高4~8cm;表面浅黄色,具棕黑色条纹或斑点,背中部有棕褐色辐射纹,脊部有一窄的浅黄色纵线纹;颈盾较小,类长方形;(8)三线闭壳龟:又名乌龟、金头龟、三棱闭壳龟,背甲脊棱3条,中央宽圆,二侧不显,棕褐色,3条线黑色;腹甲长椭圆形,长15~18cm,宽10~12cm,前端平截或微凹,后端具三角状缺刻外表面黄色或棕黄色;主产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功效同龟甲;(9)锯齿摄龟:龟壳长椭圆形,前部稍比后部宽,背甲隆起不高,常具3条棱线;缘盾略外翻,后部尤显,并有稍明显的锯齿,长11~26cm,宽10~18cm,高4~8cm;表面泥棕色或棕黑色;前端平截,后端浅凹缺状;本品为进口龟甲,分布于泰国、缅甸、柬埔寨以及亚洲南部地区;(10)锯缘摄龟:又名摄龟、夹蛇龟、克蛇龟、新板龟,背甲类长方形,长12~16cm,宽10~14cm,高5~7cm;前端中间缺刻,边缘呈锯齿状,后部锯齿缺刻深,顶面较平坦,正中有1条脊棱突出,两侧弧形棱线通过肋盾上部,形成棱形平面;外表面棕色或棕褐色,偏心形类方形纹理细密;分布于湖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11)马来龟:背甲呈椭圆形拱状,长9~21cm,宽7~16cm,高5~10cm;正中有1条脊棱,两侧各有1条棱脊,不达第4肋盾;前端微凹,后端圆或微有缺刻;外表面棕褐色,每盾片上隐约有黑斑点,盾片的角质层纹不明显;最宽处位于第6~7对缘盾间;本品为进口龟甲;(12)星龟:背甲长椭圆形,隆起很高,每片椎盾和肋盾又向上隆起呈钝圆锥状,后部缘盾锯齿明显;长20~24cm,宽13~16cm,高8~11cm,表面深棕色,盾片上六角形纹及缘盾>>>形纹清晰;本品为进口龟甲,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锡兰较常见;(13)大地龟:腹甲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30~33cm,宽15~19cm,前端平截,后端具三角形深缺刻,两侧有呈翼状向后弯曲的甲桥;外表面淡棕色,盾片具黑棕色斑点或放射状纹理;本品为进口龟甲;(14)地龟:背甲呈方椭圆形低拱状,长10~12cm,宽7~8cm,高3~5cm;背棱3条,正中一条隆起明显;表面黄棕色,背棱处有黑色条纹,盾片角质层纹明显,略呈覆瓦状排列;颈盾盾牌状,前宽后窄,两端中部凹入;为进口龟甲,分布于巴都群岛、苏门答腊、婆罗洲、菲律宾,中国南部等;(15)刺地龟:腹甲长椭圆形,雌体板面较平坦,雄体板面凹槽状,长17~22cm,宽11.5~13cm;前部稍比后部窄,前端平截,后端三角状缺刻;外表面黄色,每块盾片具褐色放射状条纹,射线起端呈黄棕色,无斑点;内表面淡黄白色,上部角质覆盖面窄;除喉肱沟V字形外,各横沟都近于平直;腹盾沟、胸盾沟和股盾沟较长且略相等,其余3条盾沟较短;内板切过肱胸沟;为进口龟甲,分布于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亚、新加坡;(16)草龟:腹甲呈狭长板块状,窄长椭圆形,长22.5~24cm,宽8.5~13cm;两侧具纵棱,长约为棱间宽的2.5倍;前部比后部略宽,前端平截,后端三角状缺刻;外表面淡黄色,每块盾片具浅黑色斑块,角质盾片较薄;本品为进口龟甲,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等地;(17)庙龟:又名安嫩代尔圣龟,腹甲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30~40cm,宽18~22cm,前端平截,后端深凹入,两侧有呈翼状向后弯曲的甲桥;外表面黑褐色,盾片具黑色暗斑;腹盾间的中缝线最长,肱盾间的中缝线最短,有腋盾和胯盾;内表面灰白色,肱盾与胸盾缝的交叉处在内板中;本品为进口龟甲;(18)印度陆龟:龟壳长椭圆形,背甲隆起高,但背部正中较平坦,缘盾后部稍外翻,锯齿状明显;长23~27cm,宽13~17cm,高7~11cm,表面黄色或红棕色;每块盾片上均有不规则黑斑,六角形纹及缘盾>>>形纹明显;颈盾1枚,较窄,长条形,椎盾5枚,第1~4枚略呈长方形或正方形,缘盾左右各11枚,有锯齿,臀盾1枚,形大,略向下向内弯;从云南调入,当地习称旱龟壳,为进口龟甲,亚洲南部以印度中部到马来半岛中部为多;(19)印度棱背龟:背甲呈椭圆形拱状,长14~18cm,宽11~13cm,高5~6cm;背棱1条,前后缀连;表面灰褐色,肋盾及椎盾的盾缘具黑色不规则斑纹,盾片的角质层纹不明显;颈盾类方形,后端略凹入,第三椎盾倒心形,其脊棱突起明显且前低后高,缘盾类方形,后侧缘盾外缘略齿状突出,臀盾类方形;腹甲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13~17cm,宽6~11cm,前端平截,后端具三角形浅缺刻,两侧有翼状向后弯曲的甲桥;外表面黄白色,盾片具黑色对称斑块;(20)黄喉拟水龟:背甲长椭圆形,略扁,长11~15cm,宽8~12cm,高5~6cm;脊部拱状,正中有一条突起的脊棱,前后两端圆形,后面微呈锯齿状;外表面棕褐色或淡棕色,盾片之间的沟缝明显,通常缝线黑色,盾片较光滑;颈盾狭小,后边宽,第1椎盾前宽后窄,第2~4椎盾宽大于长或长宽近相等,比肋盾窄,第4~6

缘盾狭长;腹甲近长方椭圆形,长11~15cm,宽7~11cm,厚0.8~1.2cm;(21)眼斑沼龟:背甲椭圆形拱状,后部两侧略宽,尾端稍后伸,椎盾正中突出起棱角,盾片薄膜状;长12~20cm,宽9~14cm,高3~7cm,表面浅棕褐色;盾片上无六角形纹及缘盾的>>>形纹(龟甲上有),表面较光滑;椎盾与肋盾均有周边为黄色的深褐色圆斑;颈盾1枚,略呈宽锥形,椎盾5枚,第1~4枚近等大,第5枚较大,缘盾左右各11枚,无锯齿,臀盾2枚,略呈正方形;腹甲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11~19cm,宽6~10cm,前端平截,后端具三角形深缺刻,两侧有呈翼状向后弯曲的甲桥;本品从云南调入,当地习称水龟壳,为进口龟甲,缅甸南部多见;(22)花龟:又名乌龟、八卦龟、中华花龟,背甲长21.6cm,宽15.3cm,壳高8.5cm,略拱起,脊棱3条,二侧明显,后缘略呈锯齿状,棕色,脊棱色浅,边缘色深;腹甲平坦,前缘平切,后缘缺刻,棕黄色,每1盾片具1块墨渍状斑;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浙江、江苏等地,功效同龟甲;(23)平胸龟:又名大头龟、鹰嘴龟、大头平胸龟,背甲长椭圆形,极扁平,长7~15cm,宽5~11cm,高3~5cm;前端凹陷,呈圆弧状,后端圆,最宽处位于第8、9对缘盾间;幼体后端微呈锯齿状;外表面暗褐色或棕褐色,光滑或有点状突起的放射状纹理,盾片角质层不明显,并具黑色的斑纹;颈盾横条状,极小;椎盾宽大于长,比肋盾稍窄或等宽;幼体椎盾隆起呈嵴状,比肋盾宽;第1椎盾最小,第5椎盾最长,第3椎盾六边形,第2~5椎盾前缘正中呈三角状突出,与靠近椎盾两侧的肋盾在同一平面上;缘盾长大于宽,后部略平伸,类方形,两侧窄长条形,纵列,内面较平坦,臀盾2枚,长方形,横列;腹甲呈板片状,长方椭圆形,长7~15cm,宽5~11cm,前端平截,后端具三角形浅缺刻,两侧有明显向外伸出的翼状甲桥;产于云南、贵州、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海南、台湾、广东、广西;(24)缅甸陆龟:背甲长椭圆形,高拱状,无背棱;长15~25cm,宽11~17cm,高6~10cm;外表面棕绿色,椎盾片的角质层纹明显,具明显的不规则黑色斑块;颈盾长方形,窄长,第3椎盾六边形,缘盾长方形,横列,臀盾单枚,较大,舌状下伸;腹甲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9~21cm,宽8~12cm;前端截形,中央微凹,后端具三角形凹缺;中上部与上舌缝相连,胸腹沟缝不与舌下缝重合,舌下板之间无韧带相连;本品为进口龟甲,见于广西;(25)陆龟:腹甲长方椭圆形,长24~27(~54)cm,宽

17~20(~34)cm;前后部近等宽,前端微缺刻,后端具深缺刻;外表面暗褐色或浅黑色,股肛沟向后形成夹角,使股盾外缘大于内缘;肱盾和腹盾的中部直接相连,胸盾被分隔于两侧,略呈三角形,腹盾外缘小于内缘;腹盾沟最长,约占盾沟总长的38%~43%;肱盾沟>股盾沟,肛盾沟或喉盾沟最短;内表面暗黄白色,前端角盾覆盖面宽,内板在肱胸沟之前,切割肱盾沟;为进口龟甲,分布于印度、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及中国南部;(26)四爪陆龟:背甲呈椭圆形拱状,隆起较高,无背棱,长8~15cm,宽7~13cm,高4~7cm;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