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常见疾病的重要信号_第1页
腹胀――常见疾病的重要信号_第2页
腹胀――常见疾病的重要信号_第3页
腹胀――常见疾病的重要信号_第4页
腹胀――常见疾病的重要信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腹胀――常见疾病的重要信号每个人都有过腹胀的体验,但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腹胀也是很多疾病的重要信号。腹胀是由于胃肠道内存在过量的气体所致,是临床上一个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可见于内、外各科的多种疾病中。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内只保持100~150毫升气体,多余的气体则可通过嗳气与排气(放屁)排出。但由于一些人生活习惯的改变,或饮食种类的变化,使气体来源增多(如吞入较多空气、或消化不良过度发酵)或因排泄障碍(如肠壁血循环不良、吸收不良、或肠道通行受阻),导致气体在肠道内积存过多,就会引起腹部胀满。

一、哪些疾病会引发腹胀

引起腹胀的疾病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器质性疾病直接引起的腹胀其特点是腹胀持续存在而且比较顽固,多呈渐进性加剧。在治疗上必须解除原发疾病,方能使腹胀彻底缓解。常见的疾病有胃肠通行受阻性疾病(如幽门梗阻、急性胃扩张、肠梗阻等)、腹膜或肠结核、胃炎、急性肠炎、胃与结肠肿瘤、肝胆系统肿瘤、肝硬化、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腹膜炎、感染毒血症、术后腹胀、低血钾、麻痹性肠梗阻等。

2.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功能性腹胀这一类腹胀不是器质性疾病直接的、突出的症状,而是间接或次要的功能紊乱。其表现为腹胀时隐时现、时轻时重,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暂时可获得缓解。主要见于慢性胃炎、胃下垂、各种慢性肠道炎症、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肝炎、胰腺炎、胆道疾患、肠寄生虫病等。此外,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肠壁郁血、气体吸收障碍,有时腹胀也很明显;心绞痛、心律不齐也可反射性引起胃肠充气。其它少见的原因,如某些内分泌与泌尿系疾患、B族维生素缺乏、胶原性疾病及药物反应等,也可引起腹胀。

3.官能性腹胀这是胃肠神经官能症常见而突出的症状。患者多有其它神经官能症的症状,腹胀程度常随情绪改变而改变,可因暗示激发或消失。但要注意,诊断这种疾病必须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后方可确诊。

此外,腹胀与生活习惯也有一定关系,如有些人吃饭时狼吞虎咽,吞入过量气体,或吃进较多的土豆、豌豆、花生、红薯、萝卜等容易产气的食品,都容易出现腹胀症状。

二、腹胀的一般治疗

导致腹胀的原因很多,所以一定要根据不同病情而采取不同措施。

1.病因治疗器质性疾病直接引起的腹胀,其关键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痛、吐、胀、闭”是肠梗阻的四大症状,如要消除其症状,必须在手术或使用“通里攻下”中药的情况下,解除肠道梗阻,其症状方可消除。而对于神经官能性腹胀,可在解除其思想顾虑的情况下,配合使用适当的安慰剂。

2.胃动力药能解除动力减退性腹胀(胃肠平滑肌缺乏张力,胃肠蠕动、消化与排空能力减弱或消失)。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促胃动力药有吗丁啉、胃复安和普瑞博思。它们都是外周多巴胺阻滞剂,可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增加食道下部括约肌张力,防止胃与食道反流,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与十二指肠运动,抑制恶心、呕吐,消除腹部胀满与疼痛,有效地阻止胆汁反流,但不影响胃液分泌。这类药物吸收迅速,一般15~30分钟,血药浓度可达峰值,对器质性、功能性、感染性、饮食性、放射性治疗引起的胃动力障碍均有治疗作用。

3.助消化药腹胀易导致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易致腹胀。故长期腹胀或发酵过度引起的胃肠充气,宜用助消化药。临床常用的有B族维生素、食母生、乳酶生、多酶片、胰酶片等。

4.解痉剂应用解痉剂,如抗迷走神经药及地巴唑等,可解除动力增强性腹胀(胃肠平滑肌张力增加,蠕动增强,常有阵发性腹痛、肠鸣亢进)。

三、中药治疗腹胀疗效好

祖国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主降,脾主升。脾胃健康,升降协调,则能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然而脾胃的正常功能,还要依赖肝的疏泄、胆的泄降及肾的温煦,才能维持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的动态平衡。若七情剧变,肝气横逆,影响气机;或胆汁泄降失常;或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胃;或肝肾阴虚,胃阴不足;或劳倦过度;或饮食不节等,均可致脾胃升降失职,气机逆乱,消化功能减弱,从而引起脘腹胀满、嗳气、胃脘疼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腹胀临床所见多属实症,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胸脘不舒、痞塞满闷、两胁胀痛、嗳腐吞酸、腹满拒按、恶心呕吐等。一般宜采用疏肝解郁、理气导滞、和胃降逆等法则治疗。常用药物有香附、青皮、郁金、陈皮、半夏、苏梗、木香、枳壳、枳实、厚朴、大腹皮、槟榔、沉香、砂仁、白豆蔻、神曲、麦芽、山楂、炒莱菔子、鸡内金、大黄等。常用方剂可选保和丸、平胃散、越鞠丸、香砂枳术丸、木香顺气丸等。若表现为寒邪损伤脾胃之阳、热邪壅滞胃肠、寒湿困脾或湿热蕴结等,则又当辨证施治。

腹胀虽多为实证,但虚证亦不少见。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脘腹不舒,痞塞胀满,时宽时急,不欲饮食,喜热喜按,得温则舒,气短乏力,体倦懒言等。治疗宜采用益气健脾、和中养胃之则。方剂多选补中益气汤、人参健脾丸(汤)、香砂六君丸等。若表现为胃阴不足者,则当益胃养阴,方选益胃汤、沙参麦冬汤。若脾胃阳虚而不能暖土者,治疗则当温补脾肾,温中健胃,方剂选附子理中汤加味,正气足则胃肠的功能恢复。

四、其它应采取的对策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时应细嚼慢咽,不要吃得过饱,忌暴饮暴食。生活规律,按时起居,注意腹部保暖,养成晨起排大便的良好习惯,以保持大便通畅。患有习惯性便秘者要及时治疗。

2.保持稳定的情绪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尽量避免生气动怒。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