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永组团L分区C片区C3道路工程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西永组团L分区C片区C3道路工程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西永组团L分区C片区C3道路工程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西永组团L分区C片区C3道路工程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西永组团L分区C片区C3道路工程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永组团L分区C片区C3道路工程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工程概况建设背景C3路位于西永组团L标准分区C片区,处于L标准分区东部,规划范围西以快速路一纵线为界,东以襄渝铁路为界,北以西井大道为界,南以学城大道为界,规划用地约160公顷,规划以居住用地为主。项目规模本次设计C3路全长814.511m,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为30Km/h,标准路幅宽为16m,双向两车道,车行道宽8m,两侧人行道各4m。为了满足管线敷设宽度,道路路基左侧拓宽1m,右侧拓宽2m。本次设计道路两侧地块均为居住用地,目前尚未获得平场资料,根据业主信息反馈,设计道路与周边地块平场标高相差不大,道路可能先于平场实施,为保证结构安全,本次设计高边坡仍按永久边坡考虑。根据现状地形及道路路线条件,本次设计道路沿线共计1段高边坡,为挖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高边坡概况如下表所示:高边坡概况表编号边坡范围道路边坡类型长度最大边坡高度处理方式边坡性质边坡岩性立面面积(m)侧向(m)(m)(m2)1#K0+340~K0+580两侧挖方路基24013.63坡率法永久边坡土质3726采用的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规范设计依据我公司与业主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业主提供的《重庆西永组团L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土地利用规划图(修改)》《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建设工程设计方案预审意见》渝规沙坪坝市政预审[2019]0011号西永组团L标准分区C片区道路工程-C5路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设工程咨询(重庆)股份有限公司2019.4《西永组团L分区C分区C3道路工程高边坡支护方案可行性评估报告》重庆汇中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有限公司2019.05西永组团L标准分区C片区道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南江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2014.9实测1:500地形图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渝建发〔2010〕166号)建设条件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拟建场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冬暖夏热、春早夏长、秋雨连绵之特点。多年平均气温为18.5℃,极端气温-3.7℃(1986.2.1)和43.6℃(2006.8.15),年平均降雨量为1104.5mm,日平均降雨量为3.02mm,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5~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绝对湿度17.6mb。建设场地地形地质条件拟建场区属浅丘剥蚀地貌区,岭丘、冲沟发育。道路沿线为岭丘、冲沟地貌。斜坡地带地形坡角一般为5~15°,局部地带坡角30~40°(基岩斜坡、填土边坡)。丘顶高程一般为290~311m,冲沟高程一般为281~286。场地高差一般10~15m,最大高差30m。场地整体起伏平缓。拟建道路区位于北碚向斜东翼,区内无断层发育,岩层呈单斜产出。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拟建场区内分布有第四系填土层(Q4me)、残坡积土层(Q4el+dl)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地层。第四系全新统土层(Q4)素填土层(Q4ml):暗红色,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和风化砂岩、泥岩碎块,块径6~111cm,土石比3:7~2:8,干燥,人工抛填,堆积松散,年限1~2年。该层总体厚度0.30~16.50m。残坡积土层(Q4el+dl):为粉质粘土,深褐色,可塑状,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一般无摇振反应。该土层主要在斜坡地带分布,其余存在于冲沟。一般斜坡地带厚度为0.20~1.00m,冲沟及沟心、鱼塘位置厚度较大,有3.5~5.0m。该层总体揭露厚度0.20~4.5m。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Ss):灰色,浅灰色,中细粒结构,厚层~巨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暗色矿物次之,含泥质重。钻探揭露厚度1.30~13.90m,未揭穿该层,场地均有分布,为主要基岩岩性。泥岩(Ms):暗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含砂质重。岩质较软,易风化崩解,钻探揭露该层厚度1.20~13.40m。未揭穿该层,场地均有分布,为主要基岩岩性。强风化基岩情况强风化岩层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层厚1.55~3.39m,底界面高程272.29~292.12m。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道路沿线主要以斜坡和宽阔的沟谷为主,局部位置地形起伏较大。根据钻探资料,拟建道路沿线沟谷位置土层厚度较大,斜坡位置土层厚度小,下部基岩为泥岩和砂岩,呈互层状。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力性质及水力特征,场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土的腐蚀性拟建场区大多属原始地貌区,场区及周边人口稀少,工业不发达,没有化工、印染、冶金等污染源,场区土壤没有受到污染。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可以判定该场区土对混凝土结构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微腐蚀性。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根据野外调查及钻探揭露,由于拟建道路内地形起伏较小,地形坡角一般5~15°,斜坡地带土层厚度薄,地形坡角10~35°。场区内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地面变形等不良地质现象。地震效应评价根据钻探成果和地区经验,场区内的人工素填土属软弱土,剪切波速建议取130m/s。粉质粘土属于中软土,剪切波速值建议取160m/s。泥岩、砂岩剪切波速均>500m/s,属稳定岩石。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及“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拟建场地地震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其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基本烈度为6度地区的公路工程,除国家特别规定外,可采用简易设防。地质分段评价(1)C3路K0+000~K0+340填方路堤段按道路设计地坪高程修建时,道路两侧将形成填方边坡路堤段。地处宽缓冲沟及斜坡地带,地形坡角5~16°,场地覆盖层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厚0.1~3.6m,呈可塑状。下伏基岩为侏罗系沙溪庙组砂岩、泥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位。整平后所形成的填土边坡高度最高为6.16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道路填方段地形坡度总体较缓(坡角5~10°),填土边坡不会沿原地面产生整体滑动,可能沿填土内部产生圆弧滑动破坏(破坏模式)。若不采取合理放坡,填土边坡易产生垮塌。建议边坡高度小于8m,放坡坡率取1:1.5,即设计放坡坡率可行。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填方路堤段,路基填筑前应清除表层耕植土,填土时对填土分层夯实,路基填料及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要求。压实系数达0.97时,压实填土[fa0]=160kPa,粉质粘土[fa0]=140kPa,局部基岩出露,基岩可直接作路基持力层。(2)C3路K0+340~K0+580挖方路堑段该段道路里程桩号范围内按道路设计地坪高程修建时,道路两侧将形成挖方土质(局部岩土质)边坡路堑段。地处丘陵及斜坡位置,地形坡角5~19°,场地覆盖层第四系人工填土厚0.5~14m,残坡积粉质粘土厚0.6~4.0m,呈可塑状。下伏基岩为侏罗系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地下水贫乏,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道路两侧挖方边坡开挖处最大高度为11.8m(剖面23-23’西侧位置),为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土层厚度为0.5~14m,土层直立切坡后,难以自稳,建议放坡处理,边坡高度小于8m,放坡坡率取1:1.5,大于8m,放坡坡率取1:1.75,即设计放坡坡率可行。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K0+340~K0+580段为挖方段,现有填土段应换填,做路基处理。填土时对填土分层夯实,路基填料及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要求。压实系数达0.97时,压实填土[fa0]=160kPa,粉质粘土[fa0]=140kPa。(3)C3路K0+580~K1+486.924填方路堤段(含一般路基段)按道路设计地坪高程修建时,道路两侧将主要形成填方边坡路堤段,局部为一般路基段(挖填小于3m)。地处宽缓冲沟及斜坡地带,地形坡角5~16°,场地覆盖层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厚0.1~4.2m,呈可塑状。下伏基岩为侏罗系沙溪庙组砂岩、泥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位。整平后所形成的填土边坡高度最高为6.67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道路填方段地形坡度总体较缓(坡角5~10°),填土边坡不会沿原地面产生整体滑动,可能沿填土内部产生圆弧滑动破坏(破坏模式)。若不采取合理放坡,填土边坡易产生垮塌。建议边坡放坡坡率取1:1.5,即设计放坡坡率可行。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填方路堤段,路基填筑前应清除表层耕植土,填土时对填土分层夯实,路基填料及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要求。压实系数达0.97时,压实填土[fa0]=160kPa,粉质粘土[fa0]=140kPa,局部基岩出露,基岩可直接作路基持力层。岩土参数取值(1)人工填土根据物质成分、堆填方式,岩土参数可取经验值:综合天然Φ=30°,饱和Φ=28°;天然γ=20kN/m3,饱和γ=21kN/m3。结合地区经验建议路基压实填土压实系数0.97时地基容许承载力取经验值160kPa。填土的负摩阻力系数取0.30。(2)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填土:12MN/m4粉质粘土:30MN/m4岩体水平抗力系数,泥岩:50MN/m3,砂岩:240MN/m3(3)岩质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边坡岩体类型为IV类,中风化泥岩:49º,中风化砂岩:52º。III类,中风化泥岩:50º,中风化砂岩:54º。II类,中风化泥岩:62º,中风化砂岩:65º。(4)M30砂浆与岩体粘结强度中风化泥岩:360Kpa中风化砂岩:760Kpa(仅供初步设计使用,施工时应通过试验检验)(5)岩质边坡岩体破裂角:a.不受外倾结构面控制,坡顶无荷载时,取45º+Φ/2。边坡岩体类型为IV类,中风化泥岩:50º,中风化砂岩:55º。III类,中风化泥岩:60º,中风化砂岩:62º(经验值)。b.受外倾结构面控制时,取45º+Φ/2与外倾结构面中的较小值。(6)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建议取值,详见下表结构面结构面性质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Ф(º)岩层层面(281°∠21°)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5018裂隙1(187°∠46°)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5018裂隙2(68°∠55°)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5018以上参数为勘察期间无人类工程活动建议取值。在施工阶段,应避免大开挖、大爆破,破坏岩体完整性,降低岩体抗剪强度指标。建设场地地物条件工程所处的西永组团L标准分区C片区内现状道路有快速路一纵线、学城大道、横二路、科技大道北线、国道319、团歇公路,其他为村庄内部道路和机耕道。交通运输条件便利。规划区东侧边缘有现状轨道交通一号线东西向通过,襄渝铁路南北向通过。(以上内容摘自地勘报告)边坡设计技术标准及设计参数技术标准1)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2)场地环境地质条件为中等复杂;3)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道路使用年限;4)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标准按6度设防;5)荷载标准汽车:城—A级。设计参数1)边坡稳定安全系数Fst取1.3;2)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如下:2025.425.3211713.550283)路基、边坡压实度要求及填料相关要求详见道路分册。边坡设计边坡概况根据道路的路面标高及现状地形地貌,全线共存在两段高填方边坡,对应边坡的起、止点桩号见下表:高边坡概况表编号起点桩号(m)终点桩号(m)前进方向左侧/右侧边坡类型边坡最大高度(m)处理方式边坡支护形式1K0+340K0+580两侧挖方路堤13.63坡率法三维网植草防护高边坡设计本次设计高边坡范围为K0+366~K0+572段,道路两侧均为挖方边坡,左侧最大坡高12.03m,;右侧9.82m;现状地表均为人工填土,下伏基岩较为平缓,左右侧地质条件相近,选取最不利断面1-1作为典型断面进行设计。坡面防护采用三维网植草防护。具体要求见道路边坡防护部分图说。挖方区路基底部扣除路槽后素填土层小于等于1.5m时,应采用振动压路机压实后铺筑路基;当大于1.5m时应采取换填措施,换填深度为路槽下1m。边坡排水本次设计考虑在道路两侧,根据地形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雨水汇集后应在低洼处就近散排或者接入现状雨水管网。设置原则:1)挖方路基边坡外地面坡度与挖方边坡同向时,边坡顶部外5m设截水沟;2)填方路基边坡外地面坡度与填方边坡反向时,边坡底部外3m设排水沟。设计材料:采用M7.5浆砌Mu30片石。具体的截排水沟设置位置请见道路平面图。根据地块开发建设进度决定是否取消截排水沟。监测施工过程和施工结束后3年内,应委托有监测资质的单位,加强对边坡的监测,做好对边坡和邻近建、构筑物的变形和位移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有效工程措施,并及时通知设计人员,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1)监测原则和内容为了保证边坡工程在施工和运行中的安全,对工程进行安全监测。边坡工程监测项目应考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