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卷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卷含答案解析(二)_第1页
2022年全国卷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卷含答案解析(二)_第2页
2022年全国卷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卷含答案解析(二)_第3页
2022年全国卷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卷含答案解析(二)_第4页
2022年全国卷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卷含答案解析(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全国卷地区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9题,共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华民族是个注重和谐、和睦的民族,中国文化自古“贵和"。孔子明确提出了“和

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而不同”的理论思考首先在于强调和睦相处,“和”

的起点在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和为贵。其次,其

强调只有以“不同”为前提,始终保持个体间、民族间、国家间的差异,“和”才具有真

正的内涵和意义。人们因为“不同”,才需交流、认同;唯有和谐,才能沟通,以善意回

应善意,互利才能归于双方。再次,强调“和”的本义并非绝对的同一,凡事必缘理而不

径绝,“和”也是有原则的。《礼记•中唐》倡导“和而不流”,就是强调与人相和而不

随波逐流、同流合污。最后,在“不同”下求“和”道,即用中庸之道来防止冲突和斗争

激化,促成矛盾的转化和解决,使各方达到协调与均衡。

儒家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作为中华文化之精粹,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产生

了巨大的作用。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五千年,固然有着众多原因,但不得不说“和而

不同”的精神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和而不同”思想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

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民族不断与其他少数民族融合的结

果。中华民族经过多次迁徙、融合,在保持各民族丰富多样性的前提下结成不可分割的统

--整体。中华民族这种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正是“和而不同”精神的典型体现。同样,

“和而不同”思想也是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不断发展壮大的文化动因。汉族在历史进

程中的每一次发展都离不开与其他民族的交汇融合,正是“和而不同”的精神,促进了今

天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华大家庭的形成和发展。“和而不同”思想对中华文

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的民族融合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秦

汉帝国建立后,以华夏文化为主体加速吸收、融合、同化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成果,最后

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汉唐以后,与世界文化交流增多,中国文化

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各种外来文化,在保持自身文化内核的基础上,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

化,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这一过程中“和而不同”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时代,儒家的“和而不同”思想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

现实意义。坚持“和而不同”将有助于人们正确看待和处理不同国家、民族、宗教、文明

之间的关系,为世界文化共存、避免战争、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提供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指

导。坚持“和而不同”将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和而不同”还将有利于

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面对一个多元并存、差异显著的社会,只有坚持“和而不同”,全

体人民才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世界万千群类也才能维系至天长地久。

(摘编自黎昕《儒家“和而不同”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1.(本题3分)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贵和”,中华民族注重和谐,是因为中国人自古就遵从孔子提出的“和为

贵"''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B.“和而不同”必须有“不同”的存在,因为“不同”,人们才需要交流、认同,“和”

才具有真正的内涵和意义。

C.以“中庸之道”来防止冲突和斗争激化,能够化解矛盾,使各方达到协调与均衡,从而

实现目标和利益的一致。

D.“和而不同”思想促进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民

族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因。

2.(本题3分)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三个层次,分别论述了“和而不同”的内涵,“和而不同”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

中的作用、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层次清晰。

B.文章列举了《礼记•中庸》倡导“和而不流”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和”强调和睦相处,

“和”的本义并非绝对的同一。

C.文章第二段在论述时先提出总论点,具体论证时既有理论论证,又有事实论证,符合人

们的认知过程和思维习惯。

D.文章第三段既写了“和而不同”在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意义,也写了其对国家、社会

的意义,体现了作者思维的严密。

3.(本题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夏文化不断吸收、融合其他少数民族文化,最后形成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又以包容

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从而推动自身的发展。

B.我国“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是“和而不同”思想的完美体现,香港、澳门回归后的良好

发展也印证了“和而不同”思想的优越性。

C.虽然历史上中华民族经历了数次迁徙,但是中华文明依然能够绵延五千年,“和而不同”

思想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D.在当今时代,如果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认识到“和而不同”思想的重要性,并秉持这一

思想,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民族矛盾和国际纷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伴随信息化时代扑面而来,教育已发生深

刻变化。”近日,在“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成员李延保的开

场演讲,直击会议主旨一一“走向人类教育共同体”。

与此呼应,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丁钢的发言,也引发了与会者的关注与讨论。“从共享单

车、共享汽车到共享养老院,现在冠名共享的行业越来越多,这当然也影响到教育。未来,从

共享课程、共享图书到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将形成规模。”丁钢认为,“共享教育的提

出,更多是希望强调如何从终身教育走向终身学习,强调个体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更多

关注非系统知识、非系统能力的获得。”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知识成为一种可自由获得的生产资料,大大强化了学习者的主

体性。专家断言,未来三五年,学校将发生深刻变化,“在办学体制上汇聚优质教育资源,突

破校园界限,不限于固定学习场所;在教学结构上打破固定课时,跨越学科界限,重建课程体

系。这些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在今后的智能学习过程中,定制服务不再是难题,'有教

无类’能够真正实现”。

教育的作用始终在服务人类与社会中彰显。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共担责任,倡导

“全球共同利益”,应该推进人类教育共同体的发展。这没有办法按图索骥,只有在未来实

践进程中才能够创建。

(摘编自时晓玲《共享教育将引发学习方式变革》)

材料二:未来几年,共享教育将成为一股巨大的新动能,然而,受诸多因素制约,如经费、设施

不足等,宁夏部分地区的共享教育的成效并不显著。

记者走访一些农村学校发现,硬件设施都不错,但软件建设跟不上,网速慢、网络不畅

通,导致远程教育课程使用率低,时常遇到那边的教师己经讲完了一个知识点,这边却因网络

“卡壳”还没有听到。”学校现在是10兆、50兆宽带,不能满足授课需要,希望能提高到

■0兆•”相关人士如是说。

此外,一些城市学校仍对信息化发展缺乏认识,存在等待观望、消极被动的现象,部分

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不足。另外,有些学校只抓项目建设,不重视应用效果,不想用、不

会用的现象依然存在。据反映,目前,宁夏各级各类学校有3406所,进入在线课堂平台的不

到十分之一。

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与传统教育相比,制作网络课件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负担,

应承认教师共享的劳动成果,保障他们的知识产权,鼓励优秀老师制作优秀课件。“应当建

立一种激励机制,才会有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学习资源输送到网络平台上。”宁夏教育厅副厅

长说。

(摘编自于瑶、杨泽《一根网线撑起共享教育》)

材料三:可以说,共享教育的前提是,如何尊重每个不同的个体作为教育主体的意愿和需求。

根据“共享经济”的释义,可以对“共享教育”加以释义:共享教育具有弱化知识拥有

权和强调使用权的作用,在共享教育体系下,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意愿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学

习手段和方法,克服囿于知识掌握与技能训练的狭隘性,表现出个人对于知识多样性、异质

性发展的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并使教育资源得以最大限度被有效利用与共享。即所谓“随需

所获,学以为己”。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所有的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持续成长。这点恰恰与中

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相契合。

共享教育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个性化学习问题。相比正式学习,个性化学习与

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基于技术发展的个性化学习,关键在于从“如何教”走向“如何

学”,学习者个性特征与学习环境之间达到了平衡,它强调学习是一个情境化的过程。同时,

个性化学习以个体学习为中心,在任何地方和场所,在流动的任何时间,从差异性需要出发,

共享不受限制的多元的教育资源,可在在线与非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混合学习,并与非正式学

习整合。

(摘编自丁钢《教育需要向共享教育的理念转化》)

4.(本题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深刻变化,引发人们的极大关注,在“教育与中国未来

30人论坛”上,专家们对共享教育的利弊进行了讨论。

B.教育的作用在服务人类与社会中得以充分体现,而为了发挥教育更大的作用,就应该推进

人类教育共同体的发展,让其服务于全人类。

C.共享教育和传统教育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然而受制于经费不足、

设施不足等因素,我国一些地区的共享教育的成效并不令人满意。

D.尊重每个学习者的意愿和需求是共享教育的前提,在共享教育体系下,每个学习者可以

“随需所获”,同时每个学习者也是“学以为己”。

5.(本题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享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如果不是处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迅速

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共享教育就无从诞生和发展。

B.传统教育阶段,“有教无类”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进入共享教育阶段,“有教无类”能落

到实处,不同的人都能得到很好的教育。

C.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制作网络课件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新的负担,为此,应该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优秀教师制作高质量的课件供其他老师共享。

D.作为新生事物,共享教育未来会获得蓬勃发展,而在其体系下,人们对知识的拥有权被弱化,

使用权被突出,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会大大提高。

6.(本题6分)在共享教育时代,人们应该如何学习?请结合材料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清香楼主

聂鑫森

在古城湘潭,矮矮胖胖、年届半百的甄仁,称得上儒商。

他在雨湖边的文昌街租赁下一家中等规模的三层店铺,悬一横匾,上书“清香楼”三

个隶书大字。一楼是门面,右边专卖名酒,漂亮的陈列柜里摆放着轻易不卖的名酒样品,

如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五粮液、杜康等。左边专卖纸、墨、笔、砚、印石、画框、笔

洗……二楼、三楼是吃饭喝酒的地方。一楼门面两边的楹柱上,是甄仁撰稿、名书法家书

写、名刻手雕刻的一副对联:美酒佳肴舌尖滋味,宣纸端砚腕底风云。

凡是有些文化情结的人,经过清香楼,总会停下来,细看这副对联,书法雅逸、刻工

精妙。于是忍不住进店去,或买东西,或饱口福。

清香楼的总经理是甄仁,具体的事由他的夫人操持。甄仁主要奔走于书画界联络感情,

尤其对那些名家大腕访之甚勤。凡有头有脸的人来此设宴,他必自始至终地款待,绝不出

半点儿差错。

那一次,年近古稀的雷默在这里宴请外地的几位友人,幸亏甄仁在场,要不就会闹得

不愉快。

雷默为湘潭书画院退休画家,是全国少有的书画界全才,诗、书、画、印都让人称赞。

诗擅长古风,起承转合,气势宽博;书法诸体皆能,尤以隶书得彩;治印师法汉宫印,又

多有自悟,一刀既下,神采奕奕;画风狂野,大写意花鸟色墨淋漓,画松最让人称道,铁

干铜枝,龙鳞粗拙,针叶鲜茂。虽每平方尺万元以上,他却不肯轻易出手。

雷默设宴,只点菜,不要酒,他自带了两瓶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

按礼数,甄仁先在大门外迎客,再引之入雅间,然后亲自沏茶,并记下客人所点的菜

名,退下,去厨房细细交代。酒过三巡后,甄仁自备一杯酒,到雅间来敬雷默及客人。雷

默很高兴,向客人介绍甄仁:“他与书画界长年交往,亦是名人矣!”甄仁谦和地笑着说:

“我只是附名人骥尾,惭愧,惭愧。请雷老和各位先生尽兴,有事只管吩咐。”

不到一个小时,一楼的店堂里传来争吵声。跑堂的小伙子急匆匆告诉甄仁:雷默和客

人把酒豪饮一尽,指名要买陈列柜里的两瓶茅台酒三十年陈酿,但甄夫人执意不肯。甄仁

心里骂了一声“蠢婆娘”,忙去了店堂,把夫人拨到一边,拿出酒来,说:“雷老,贱内

不懂事,请您海涵。这样的好酒,雷老不喝谁喝?我送给您,算是赔罪。”

雷默仰天大笑:“酒不能让你送,酒饭钱用不了我的一尺画哩。你的话让我快意,雅

间靠墙立着画案,你很有心啊。快把大册页、色、墨、笔等物摆上去,我和朋友边喝酒边

轮流为你作画,算是答谢!”

甄仁常备的大册页本,一折一面等于一张四尺斗方。书画家在酒酣耳热时,或遣兴或

应甄仁之请泼墨挥毫。这些作品,为甄仁变了不少现钱回来。

这一次,雷默及友人又画了十张。遗憾的是,雷默没有画松,画的是一篮荔枝,题识

是“大利年年”.

甄仁的母亲快满八十了,住在乡下的青松镇。甄仁的父亲过世早,母亲这一生吃过不

少苦,现在生活好了,他要隆重地为母亲贺寿。他备了一个大册页本,题签为“百松多寿

图”,亲自写了序,概说老母生平及儿孙的感恩之心,然后登门求请本地名画家各画一幅。

夫人问:“怎么不请雷老画松?”

“先让别人画,中间留出连着的两面再请雷老画,他不画就不好意思了。”

在一个春雨潇潇的午后,甄仁先打电话预约,然后打的去了雷默的家。

两人坐在宽大的画室里,喝茶、聊天,甄仁动情地说明来意,再打开册页本,请雷默

观赏一幅幅松画。

“还留了两面,想请先生赐画,不知行否?”

“大家都画了,我不画有违常情。早些日子,有个房地产老板,说要为一个领导之母

贺寿,愿出十万元购一张松画,我一口回绝了。这两人口碑都不好,我没有兴趣画。”

“雷老,您的画无价,我不能说用钱买画,我是求画,请成全我这份孝心。”

雷默拎起毛笔蘸上墨,画几株南方的马尾松,再画峭峻的石头。松干、松枝、松针,

凸出土的松根,多棱多纹的石块,下笔沉稳快捷,浓淡兼施;再以赭色染干染枝,以绿汁

涂松针,生意盎然。

甄仁说:“先生画松得南宋李唐之气韵,但他画的是北地之松,而你画南方马尾松,

是多年写生所获,透出一个秀字,了不得,了不得!”

雷默说:“你没有说外行话,我很高兴。”

画完了,雷默题识:松谷云根图。癸巳春应邀。

过了些日子,有人告诉雷默,在那位领导干部之母的寿宴大厅里,他看见了那幅《松

谷云根图》,画的上边临时夹着一张大红纸条,上写寿者的姓名和贺寿者房地产老板的姓

名。

雷默马上明白了:他在册页上画的画,被甄仁挖截下来,卖给了那个房地产老板。

“什么东西!”雷默狠狠地骂一句。

(有删改)

7.(本题3分)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是

A.甄仁把自己的店铺起名为“清香楼”,有自我标榜高洁、高雅之意,但其言行粗鄙,作

者以“清香楼主”称之,有讽刺之意。

B.甄仁主要负责店铺的对外联络,妻子则负责各种具体事务,两人各司其职,使清香楼生

意兴隆,书画界大小名人因此纷纷慕名而来。

C.雷默是德艺双馨的老画家,他精通多门艺术,所画松树每平方尺能卖万元以上,却不肯

轻易出手,求画人口碑不好,即使出高价他也不答应。

D.小说借雷默之口写房地产老板想要高价购买松画一事,不仅凸显了雷默耿直的性格,也

为后文甄仁将《松谷云根图》转卖给房地产老板埋下了伏笔。

8.(本题6分)小说中的甄仁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9.(本题6分)聂鑫森的小说因其浓郁的文化气息而被称为“文化小说”,这篇小说的文化

味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评卷人得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6题,共2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

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

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

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昵沦落,不复自振,则可

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

餐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

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己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

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

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

者溥;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兼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

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t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

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

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日:“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祸则寝乃安,纪烟则寝不安。”

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粉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

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

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

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

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常:地名,指常州。

10.(本题3分)对下列语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归:称许

B.则千金有所必判割:舍弃

C.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能:做到

D.侯国常三年居:居住

11.(本题3分)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指向“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的一组是

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餐之所不为

A.

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

R[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

I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

p1布姻则寝乃安,纥祸则寝不安

,€一无所慕与无所惧

D(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

I•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

12.(本题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论说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有独到的见解。

B.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管住自己。

C.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

D.在作者看来,郭文麓升任副使后,权位更加尊显,仍将保持古之廉者的本色。

13.(本题10分)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卢龙塞行送韦学记①钱起

雨雪纷纷黑山外,行人共指卢龙塞②。

万里飞沙咽鼓聚,三军杀气凝旌旅。

陈琳③书记本翩翩,料敌张兵夺酒泉。

圣主好文兼好武,封侯莫比汉皇年。

【注】①掌记:唐代官名,观察使或节度使的属官掌书记的简称。②卢龙塞:是燕山山脉

东段的隘口,历史上为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③陈琳:建安七子之一,曾为袁绍掌书

记,后归附曹操。此处以陈琳借指韦掌记。

14.(本题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以“雨雪纷纷”点明卢龙塞环境艰苦,“共指”体现了出征的士兵为国戍边的

无畏精神。

B.三、四句视听结合,借飞沙、鼓整表现敌军的嚣张,又以旌麻的凝滞衬托形势的严峻。

C.五、六句中诗人将韦掌记比作陈琳,借用陈琳的典故,表达对韦掌记文采风流的赞美。

D.七、八句将唐王和汉皇相比,表达对文武兼备的圣主的赞美,表现出对战争胜利的信心。

15.(本题6分)有人说,这首送别诗具有不同于一般送别诗的新意,请从场景和情感两个

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评卷人得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题,每题6分,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张》中,“,”两句

说明了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恳切地提问并且常常思考眼前的事的道理。

(2)李白《蜀道难》中,通过对行人艰难行走时的细节描写,从侧面展现蜀道险峻的句子是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

壮丽景象。

第II卷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四、语言知识基础(共5题,共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经过中国铁路人40年的努力,中国铁路建设硕果累累。今天,中国已成为世

界上高速铁路建设速度最快、投入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根据相关规划,到

2020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5万千米左右,基本覆盖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其中高

铁3万千米左右,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中国将建成围绕“八纵八横”为骨架的现代化铁

路网,会有更多的人完成“在家门口上火车”的愿景。的高铁,让“双城记”成为

城市化生活常态,让“一日达”成为现实场景。

中国高铁还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信、

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速铁路技术的集成融合。越来越多的高科技

产品将如般亮相中国铁路,刷脸进出站、在车上进行移动支付、预定较为个性化的

产品都将不成问题。而高铁与地铁以及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也将更加便捷,()。

高铁,中国速度;高铁,中国奇迹。从绿皮车到高铁动车组,与我们的出行工具

的变迁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更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与科技的变革。

17.(本题3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孜孜不倦流星赶月车载斗量休戚相关

B.孜孜不倦风驰电掣雨后春笋息息相关

C.乐此不疲风驰电掣雨后春笋休戚相关

D.乐此不疲流星赶月车载斗量息息相关

18.(本题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将建成围绕“八纵八横”为骨架的现代化铁路网,会有更多的人实现“在家门口上火

车”的愿景。

B.中国将建成围绕“八纵八横”骨架的现代化铁路网,会有更多的人完成“在家门口上火车”

的愿景。

C.中国将建成以“八纵八横”为骨架的现代化铁路网,会有更多的人实现“在家门口上火车”

的愿景。

D.中国将建成以“八纵八横”为骨架的现代化铁路网,会有更多的人完成“在家门口上火车”

的愿景。

19.(本题3分)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时间大为缩短,旅客出行效率必将继续大幅提高

B.旅客出行效率必将继续大幅提高,时间大为缩短

C.时间会被大幅缩短,旅客出行效率必将被大幅提高

D.必将把旅客出行效率继续大幅提高,把时间大为缩短

20.(本题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传统上,①,因为这种症状更容易被理

解为抑郁症的症状。然而,根据世界精神卫生联合会的调查可知,很多患者首先出现的只

是躯体性症状,例如疲倦、食欲改变、腹痛、头痛等。由于

②,很多抑郁症患者前期不容易被发现。所

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重视自己的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一旦发现抑郁症状,应及时

诊治;而同时治疗躯体上的疼痛和抑郁情绪,

③。

21.(本题5分)请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谷歌、苹果和亚马逊凭借其在移动终端和应用分发平台的优势,开

始在数字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在国内,教育APP市场也异常火爆。学习宝、爱考拉、

梯子网、学霸君等教育APP纷纷上线,一时间硝烟四起,群雄逐鹿。其中学习宝异军突起,

学习宝iOS新版发布后,迅速跻身AppStore教育榜第三名。不少用户使用后纷纷表示,

新版拍照、搜题、解题速度特别快,识别率超高,体验特别流畅。最新数据显示,学习宝

上线截至到11月累积用户700多万,受到学生用户的--致热捧。

评卷人得分

------------------五、作文(共1题,每题60分,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

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一本书,深入阅读,方能得其精随;一篇文章,沉浸其中,方

能领会思想。因此,书要好好读,路要自己走。

然而现在出现了一种现象,请人来阅读某本书或者某篇文章,把读后的收获做成10~30分

钟的录音或者视频。请人代替自己“读书”,就可以不用花费自己过多的时间,这种读书

方式也获得了一部分人的认可。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或者想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

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是因为中国人自古就遵从孔子提

出的‘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强加因果;C项,“从而实现目标和利益的一

致”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用中庸之道来防止……使各方达到协调与均衡”;D项,

“是汉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因”错,文章只是说“‘和而不同'思想也是作为……

的文化动因”。

2.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文章列举《礼记•中庸》倡导“和

而不流”的例子,只是为了证明“和”的本义并非绝对的同一,不是为了证明“和”强调

和睦相处。

3.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说法绝对,文章只是说“和而

不同”思想对解决民族矛盾、国际纷争有利。

【备注】无

4.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专家们对共享教育的利弊进行了讨论”

错,从材料一可知,专家们讨论的是共享教育的利的一面。

5.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有教无类'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说

法于文无据。

6.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明确“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持续成长”这一目的。②充分发挥自

己的主体性作用,注重非系统知识、非系统能力的获得。③定制适合个人特点、满足个人需

要的学习内容和手段、方法。④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遵循“答案源于文中”

的原则。题干要求回答“在共享教育时代,人们应该如何学习”,只要从文本中概括出共享

教育的特点,然后从学习者的角度加以转换、组织即可。如文中说''共享教育的提出,更多

是希望强调如何从终身教育走向终身学习”“随需所获,学以为己”“所有的学习是为了自

己的持续成长”可概括出第一点答案。

【备注】无

7.B

【解析】无

8.①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店铺命名、自撰楹联不俗,与画家谈论绘画很内行。

②精通商道,心机缜密。用文化气息吸引顾客到他店里;奔走于书面界联络感情;店中常

备空白大画册,以便书画家酒酣耳热之时留下墨宝;在“百松多寿图”册中预留两张空白

页让雷默画松等。

③见利忘义。明知雷默不愿意,但为了钱还是把雷默为自己母亲贺寿的《松谷云根图》挖

截下来卖给房地产老板。

【解析】无

9.①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一是具有极高艺术素养和文化品位的儒商,一是德艺双馨的

老画家,言谈举止中透露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②讲述画家与“儒商”之间的故事,有

丰富的文化信息。③故事发生的场景“清香楼”,名称雅致,门口的楹联趣味高雅,书法

雅逸,刻工精妙,店铺内的摆设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④小说语言典雅,人物对话多用

文言词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解析】无

【备注】无

10.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居:驻守、任职。

11.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前句不是指向“今之所谓廉者”。C项,前

句说的是郭侯,“侯盖古之廉者也”;后句指向“古之所谓廉者”。D项,前句指向“古之所

谓廉者”。

12.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文章中说,“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

不见可欲”,意思是说,古代所说的廉洁的人,一定是开始就没有足以引起欲念的事物。而不

是“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

13.(1)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

必定有所算计。

(2)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们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

(3)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先于我了,我怎么能不说说呢?

【解析】无

【备注】(参考译文)

廉洁的官吏自古难有。虽然如此,当今所说的廉洁的官吏,是有的。先前向往升官而后

来畏惧罪罚,因此虽然他嗜好财利的心思比不上他竞逐升官的心思,而他逃避罪罚的心计胜

于他忧患贫贱的心计•,向往与畏惧在内心中互相牵制,那么这种情势之下他不得不勉强表现

出廉洁的行为。(如果)他幸好一直处在有所向往又有所畏惧的地位,那么可以(凭这一点)终

其一生而不至于败坏(声名),因而世间就用保全气节称许他。(如果)有的人权位逐渐达到顶

峰,那么他可向往的(官职)已经得到了,不再畏惧罪罚。倘若仕途蹉昵、沦落,不再自我振作,

那么可以向往的(官职)已经绝无希望了,就将甘愿犯罪而不推辞。因此他们开始(进入仕途)

时,忍受饥饿,铭心刻骨地自甘痛苦;而后来呢,他们中有的人甚至做出了贪婪者都不做的行

为。世人见到他那样子,就说:“这个人,如今竟然像这样了!”却不知道自始至终本来就是

这样的一个人。虽然这样,这还是在他们(声名)已经败坏之后说的。(实际上)正当他们刻意

做出廉洁的行为时,他们(贪婪)的萌芽本来就已暴露了。如果舍弃了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

了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千金之类的利益也必定有所割舍;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

得到了不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世人看见他舍弃千金,

竟然认为他有奇特的节操,却不知锥刀尖般的微利,才是他们的真正算计,因而就称他廉洁。

唉!这哪里算是知道古代的所说的廉洁的官吏?古代所说的廉洁的官吏,一定是开始就

没有足以引起欲念的事物。没有足以引起欲念的事物,所以他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供

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们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他虽然无所羡慕和无所忧惧,

却未尝不清廉。大概是即使想要不廉洁,(所贪财物)却没有适用之处。

郭侯治理我们常州,用平易和乐、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政事,而且尤其用

廉洁清苦来自我约束。我刚见到郭侯的时候是这样的,那么也认为他就是当今所说的廉洁的

官吏了。与郭侯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听到他的议论,考察他志向之所在,才知道郭侯不是当今

所说的廉洁的官吏。郭侯本性淡泊,厌憎繁华,曾经说:“我就喜欢粗食(以草菜为食),而不

喜欢肉食;用粗布做床褥睡觉才安然,用丝麻做床褥睡觉就不安。”他供养于自身大抵如此。

郭侯大概是古代的廉洁的官吏吧。(我)听说郭侯的夫人也乐于吃粗食穿旧衣,跟郭侯的嗜好

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古代的廉洁的官吏,还不能免于与家人互相埋怨,因此越发知道郭侯的

行为难以做到。

郭侯在常州任职三年后,升任山东副使离开,郭侯的幕僚霍君、裘君和他的下属武进

县尹杨君请求我写文章作为郭侯的赠序。郭侯的清廉,世人都已经全部知道了,为什么(还要)

等待我的文章呢?虽然这样,我知道郭侯的廉洁不是出于向往与忧惧,而他担任州守的时候,

还处在有可以向往可以忧惧的地位。从今往后,(他)官位越高,声望越隆,(原先)值得向往的

(官职)得到了而畏惧的东西去除了,郭侯的清廉还是这样的,这样之后,世人就会相信这样的

说法:郭侯果真不是贪慕与忧惧的人。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先于我了,我怎

么能不说说呢?

14.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借飞沙、鼓颦表现敌

军的嚣张”分析有误。从语境来看,诗歌主体写的都是唐军,这里以万里飞沙、狂风呼啸、

鼓角争鸣、旌旅凝滞为背景,主要表现了唐军气概豪迈、军容严整,战争形势严峻。

15.①场景:一般送别诗常选用长亭、杨柳、夕阳、江水等凄婉意象,这首诗却选用雨雪、

黑山、万里飞沙等壮阔之景为背景。②情感:一般送别诗往往表达惜别、牵挂、安慰、祝

福等情感,本诗却表达为戍边将士送行时的豪情与壮烈,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激励和鼓舞。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备注】【诗歌鉴赏】本诗描述了诗人送韦学记到北方边关卢龙塞去的情景。一、二句交

代了隆冬季节,描写了寒风裹着雨雪,从黑山外长驱而来,直扑关内的恶劣天气,同时也

暗示了战事的紧急。而“行人共指”又体现了唐军面对严酷的天气和紧急的战情无所畏惧

的英勇精神。三、四句以万里飞沙、狂风呼啸、鼓角争鸣为背景,表现了大唐三军将士的

气概豪迈、军容整肃、阵容威武之势。最后四句借用陈琳的典故,将唐王和汉皇作对比,

表现对战争胜利有充分信心,因为有料事如神的谋士和文武兼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