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代尚理论派理性美学观的理本论阐释
从思想本质和理论视角来看,明清时期的情感美学观分为尚情论学派的情感美学观和僧侣理论学派的理性美学观。从美学取向来看,尚理论派以理为本,以明理为宗,从理本意识出发来观照文学的属性与功能,把理性主义美学原则作为文学的审美理想原则,强调“义理”(伦理理性)、学理(学识学力)对文学的制导作用,试图以理性为艺术立法。一、审美的理性教育清代尚理论派以王夫之、叶燮和翁方纲为主要代表。王夫之的理性美学观主要表现于理欲之辨、情理之辨和对艺术情感、艺术理性的内涵界定方面。在理欲之辨上,王夫之认为人类的生存自然权利为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历史进化的原动力,并以此为基点而提出理欲合一论。他一方面强调理不弃欲,理寓于欲;另一方面,又强调以欲从理,以理导欲。在方法论上,则要求“遏欲存理”,偏重(倾欹于理)而不偏废,“偏废则两皆非据”①。王夫之认为从自然机制入手来探究理性是符合人性之道的。他以理欲合一论来代替理欲对立论,以导欲论代替禁欲论,有着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也有着社会乌托邦色彩。在情理之辨上,一方面,王夫之从伦理学美学视角提出性(性即是理②)情合一论。他认为情源于性,情性相涵。又强调,情感表现要攸宜攸当,其性情合一论实质上是“以性正情”③,“性为情节”④。另一方面,王夫之从理性主义美学视角提出情理合一论。他认为情理相需,互待为功。情理又是相互转化的,寓理于情,情中见理,两者合化无迹而符合艺术特性,这是对古典情理之辨审美认识的一个飞跃。王夫之从理性主义美学视角提出艺术情感的雅化和理化。所谓情感的雅化,实即情感的伦理化。“诗以道情,道性之情”⑤。“性之情”在价值定位上规定了情感的伦理化维度。在情感的价值辨别上,他要求进行“审情”、“辨情”、“择情”,严于情感的雅俗、贞淫之别。“浪子之情,无当诗情”⑥,不能进入审美领域加以艺术表现。所谓情感的理化,实即情感的理智化。王夫之认为艺术观照下单纯化的情感是不存在的,艺术情感渗透着理性的内容,容含有审美理解和认知因素。审美感兴的情感体悟和艺术意象的情感把握都离不开理性因素,情悟与“思理”是互渗互补、相济相融的。情感的雅化要求,反映了王夫之伦理学美学与情感美学(求善兼求美)相统一的观念。情感的理化要求,贯穿了化生思想和辩证思维方法,因而比尚情论派的唯情主义、情感至上观点更臻成熟和圆融。如果说情感的雅化标向表现出当时回归正统文化的潮动的共同特征,那么情感的理化标向则是王夫之文艺美学观的独特贡献。对于艺术理性的内涵界定,王夫之从审美学视角加以创造性阐释。就艺术理性的属性而言,王夫之指出艺术作为一种“诗理”,它的质的规定性或本质特征在于寓象化和寓情化,并与审美感兴、审美直觉和艺术意象密切相关。就艺术理性的内容而言,包括意蕴理性和形式理性。意蕴理性指作为审美表现对象内容的伦理理性和自然理性。形式理性是艺术形式规范和艺术内在规律,亦即所谓“诗法”、“脉理”;是具体化而非绝对化的;强调以内容为主导、以形式为从属,形式理性服从于意蕴理性。从意蕴特征来看,艺术理性不等同于“经生之理”,不等同于“名言之理”(名理)。它不是直接地“言理”、“推理”,而是隐曲地“涵理”、“寓理”,并与“风韵”、“风旨”融为一体而讲求理致、理趣。诗理涵咏于兴、寓寄于象、融化于情而实现审美创化。在艺术观照中,单纯化的理性是不存在的,艺术理性总是包含有情感性成分。艺术理性以感兴为枢机,以意象为载体,以情感为血肉,崇尚鲜活灵动、神采焕然的意象实体和虚实相生、不即不离的美学标格。王夫之关于艺术理性的理论阐释,直接启示了叶燮对艺术理性的思辨把握。叶燮的理性美学观从审美学的角度来把握艺术情感和艺术理性,重认知重求实,强调察识征理,力图以理性为艺术立法。在叶燮看来,审美领域中艺术理性是“不可名言之理”、“名言所绝之理”⑦。艺术理性具有三个根本特征。其一是遵从艺术的含蓄蕴藉特征。其二是理寓于象,象中见理。其三是只能通过审美体验加以把握。总之,艺术理性妙绝名言,迥异逻辑推理,不是概念化符号化,而是审美化和寓象化。艺术理性与艺术意象、审美体验是须臾不能分离的,它完全排除名言思考,妙绝名理言诠,不可以逻辑思维和概念推理来推求。诗理不着痕迹不用道破,道破的不是诗理。这是艺术理性不同于生活理性和逻辑思维的根本特征。艺术理性并非在概念、范畴的逻辑运动过程中以直接说理议论方式出现,而是始终寄寓于艺术形象和渗透于情感、直觉、想象、联想等感性心理形式中。艺术理性是“绝议论而穷思维”⑧,浑沌而幽渺,朦胧而深邃,具有弗晰性、非确定性和非确解性。叶燮对于艺术理性与生活理性、名言之理的辨析,对于艺术理性的属性、功能和表现方式,作了精审而透辟的阐解,富于辩证精神和思辨特色。翁方纲的理性美学观,将朴学的求实精神和实证方法引入诗论和创作实践中,强调“诗必研诸肌理”⑨,“为诗必以肌理为准”(10),把肌理看成诗艺的本质特征,对艺术理性的属性、功能和表现方法进行了理论定位。他秉承程朱理学的理本论和理观意识并以此对客观世界一切事物加以观照和审视。翁方纲认为艺术理性包括“义理之理”和“文理之理”两种构成维度。“义理”是就思想内容而言,从意义建构角度来看可称为意蕴理性。“文理”是就表现形式(或创作法式)而言,从形式建构角度来看可称为形式理性。义理包含内容意味而具有“真实”属性,文理作为形式规范具有构形功能。翁方纲认为,义理作为意蕴理性包括阐扬经义和考订训诂两方面内容,既符合经学本原论和伦理教化观,又体现“真实”性质和“有物”要求。这样就以义理和学问为诗艺创造的准绳,标揭了翁方纲关于文学以通经学古为本务、发挥义理与考订训诂相结合的主张。翁方纲的所谓文理,是作为形式理性而实指实际操作的诗法、诗式(包括字法、句法、章法、篇法等),即所谓“绳墨规矩”、“声音律度之矩”(11)。这种文理包括形式美规律、形式规范和艺术技巧等,如起承转合、收放顿挫、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音律声调、节奏脉理、比兴体制、用实用虚等。翁方纲一方面提出“诗之言理”而“理不外露”;另一方面,要求更进一层达到“不涉议论而理字浑然天成”的自然妙造的高层次境界(12)。翁方纲关于艺术理性的概念内涵的界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建树。综上所述,清代尚理论派从理本意识出发而试图以理性为艺术立法,将文学的属性和功能加以理性化,把理性主义美学原则作为文学审美理想原则。二、尚理论对艺术理性话语建设的重要贡献清代尚理论派是从理观意识和审美向度出发来观照和把握艺术理性的概念内涵、美学特征和表现方式的,对艺术理性的话语建构作出了独特贡献。1.理论之理:理性与理性如果说明清时期尚情论派的情感美学观是从本体论角度来把握情感并以情本观念作为一种具有哲学普遍意义的思维方式和观审方式的话,那么尚理论派的理性美学观则是从本体论角度来把握理性,并以程朱理学的理观意识作为一种具有普遍哲学意义的思维方式和观审方式。邵雍提出观物要“观之以理”(13),程颢、程颐强调“天下物皆可以理照”(14),朱熹要求“体用一源者自理而观”(15),明确提出理观意识(或理照观念),把理本体作为观照和统摄宇宙万物的永恒存在的最高原则。此时尚理论派沿着程朱理学的理观思路来观照和把握文学世界,并贯穿于主体的认识判断、价值评判和审美评价的过程中。翁方纲提出理之“形上形下”的双重性质和“彻上彻下”的双重功能(16),认为在自然界中是“性道统之理”与“密察分析之理”的合一,在审美领域则是“义理之理”与“文理之理”的统一。翁方纲不满于戴震否弃理的形而上性质和本体论意义,即把理性局限于自然性的事物之理(“分理”、“条理”),强调理性的本体论性质和统制化功能(17)。叶燮认为“理者与道为体”(18),要求“折衷于理道”(19),赋予理与道同体的本体性能。他在“理事情”—“才胆识力”的美学耦合机制中突出强调“理”(作为客体理性)与“识”(作为主体理性)的主导地位和制导作用及其主客体一体化向度。叶燮提出理一御万、明理通理为待物处事的前提条件,而察识征理、识高理明则为艺术创造的根本保证。王夫之的理性概念隶属于气本论(气本体有着本体论意义),他的理性涵义包括伦理理性和自然理性(规律之理),但其伦理理性概念与程朱理学的伦理理性概念在性质和内容上没有实质区别,表现出伦理学美学的价值标向,因而其伦理理性也带有某种形而上色彩。明清时期尚理论派的理观意识与尚情论派的情本观念一样,都强调形上形下合一的性质和体用不二的特色,在深层思维方式上是趋同的,前者则试图以理性为艺术立法,强化了艺术创造的“理性”标格和“理致”向度。2.“理性”与“策略”如果说从哲学角度明确指出理性概念并标揭其本体论和价值论意义的是唐代道宣和宋代程颐的话,那么从文艺美学角度提出“理性”概念并用来作为文学价值思维取向的是明代王世贞和清代陶自悦。王世贞在其《徙倚轩稿序》中说:“靡而初唐,又靡而梁陈月露,其拙者又跳而理性。”王世贞批评当时诗坛的模拟之风,由效法初唐以复古为革新而以清新劲健为尚转而模仿六朝的风云月露而以轻靡奇丽为尚,其拙者又跳而趋务道体诗而空谈心性义理。这里“理性”在特定意义上指那种必先命意而涉于理路的论理化体式及其“义理”内容,与“风情”相对峙,在一般意义上则指意蕴内容和价值思维取向。清代陶自悦在为元代郝经《陵川集》作序说:“理性得之江汉赵复,法度得之遗山元好问。”(20)陶自悦是从思想内容与形式规范两方面来概括郝经的作品,郝经也强调理为文之本原,要求文以明理。这里“理性”与“法度”(艺术形式规范)相对峙,在特定意义指经术理义,在一般意义上是指艺术理性的意蕴内容和思想倾向。王世贞和陶自悦的“理性”概念实指艺术理性,主要是指意蕴理性。王夫之提出“故经生之理,不关诗理;犹浪子之情,无当诗情”(21)。这里“诗理”就是指艺术理性,即审美化、诗化的理性,与艺术情感(“诗情”)相对峙。叶燮所谓“幽渺以为理”,“不可言之理”(22),亦即指艺术理性,并要求通过意象化方式来进行审美表现和审美接受。王夫之和叶燮将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关于艺术理性的认识引向圆熟精深,并使其获得完整的理论形态。从艺术理性的内涵规定来看。翁方纲从内容与形式关系角度把它分为“义理之理”和“文理之理”(23)。“义理之理”即意蕴理性,“文理之理”即形式理性,“义理”以通经学古为本,“文理”则以形式创变为务,义理托自文理,文理本于义理,两者融契会通整合一体。“义理”就其意义建构而言,一般意义上指意蕴理性,特殊意义上指伦理理性。传为白居易的《金针诗格》讲到诗的内外意时认为义理即“仁义礼智之理”。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提出意蕴理性的理包含义理、事理和物理,而尤以义理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对象内容。“文理”就其形式建构而言,指的是形式理性。所谓“文律”、“诗律”、“曲律”、“文法”、“诗法”、“诗式”、“格调”、“规矩”、“法度”等都是指形式理性。王骥德《曲律·杂论上》里“文理”指文辞条理,反对因律害辞。章学诚在《辨似》一文中强调“文理”作为形式规范和艺术内在规律有其客观性,不能因提倡文以明理而否认文理本身的独立性意义、构形功能和美感作用。再从“文理”的运作机制来看,明清尚理论派承续宋代江西诗派关于有定法而无定法、提倡“活法”反对“死法”的诗法论并加以发展。王夫之倡扬以理式为主导以法式为从属,反对将具体诗法加以绝对化,要求于法度中体现出个性和独创性。叶燮主张一定之规与主体创变相结合,要求于法度中体现出自由创造和自然妙造。翁方纲则呼吁师法与师心的一致而着重于穷形尽变,诗中有我在而法以由我运。这样就从法度与主体、法度与个性、法度与自由的关系中深化了对文理运作机制的认识。3.艺术理性图常理此时理性美学观对于艺术理性的美学特征也作了较为深刻的理论阐解。王夫之认为,艺术理性的根本属性或美学特征在于,在理与象(艺术形象)关系上遵循形象思维规律而寓象化,在理与情(艺术情感)关系上恪守情理合一原则而寓情化。在王夫之看来,艺术理性不等同于“经生之理”也不等同于“名言之理”(24),特别指出,艺术理性不是预先设定、“先为之论”的“奇理”(25),也不是“无情之理”(26),艺术理性是容含有情感质素,寓象化为其根本特性所在。如果理因“自得”而理寓于象,那么理与象浑然一体自然灵妙,“花鸟禽鱼”之意象实体寓理而无理累。叶燮从审美学和意象论角度来观照艺术理性,认为艺术理性的美学特性表现为意象化审美形态,有着弗晰性、朦胧性、非确指性和不可穷尽性。其意象载体“磅礴”,鲜明生动,“然其中之理,至虚而实,至渺而近,灼然心目之间,殆如鸢飞鱼跃之昭著”(27),只能通过默会想象而加以审美把握。艺术理性的寓象化,正如明代王思任所说:“其所言在水月镜花之间,常使人思而可解。”(28)“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29)“诗到极胜,非第不求人解,亦并不求己解,岂己真不解耶,非解所能解耳。”(30)妙在不言言之,全不及理而理自无限。4.理“神”与“理”艺术意象为文学本体,艺术理性不脱离意象本体,因而要求运用寓象化手段表现艺术理性。寓象化既是艺术理性的根本美学特征,同时也是艺术理性的基本表现方式。艺术理性涵咏于兴、寄寓于象、融契于情,与审美感兴、艺术意象、审美直觉和审美体悟密切相关。艺术理性不是以论理形式而是以意象形式出现,寓理于象是必然的美学要求和基本的表现方式。王夫之认为,艺术意象具有鲜明灵动、不可分割的动态性和整体性,生香活色、实相真感的真实性和实体性,曲尽隐微、“广通诸情”的弗晰性和多义性(31),“一往深折”、“独至之用”的独特性和微妙性(32)。它积淀着理性内容而又呈现为意象形式,有着鲜明生动、宛然在目的兴象风神和虚实相生、不即不离的美学特色。理与象妙合无垠、浑涵无限而成为意象实体,妙在不用道破而呼之欲出,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思和无穷的魅力。王夫之反对以论理化代替寓象化,提倡不径直言理而用比兴方法和拟人化手段加以表现。反对以判断推理、逻辑思考代替形象思维和情感体悟,要求理寓于象自然浑成而理趣深长。叶燮在纠正那种将艺术理性加以概念化、征实化的误解的同时,提出艺术理性审美表现的意象化含蓄化,要求通过比喻、想象、夸张、通感等艺术手段予以表现。他强调理与象合化一体,妙入神境而高致自在,意象之表“灿然”“灼热”,“心了了而口不能解,卓如跃如,有而无,无而有”(33)。翁方纲认为艺术理性的寓象化即“理不外露”自然浑成。他反对“直以理路为诗”,批评邵雍、陈献章等人的理学诗是“直言理耳,非诗之言理”(34),要求“不涉议论而理字浑然天成”的自然妙造的超诣境界(35),强调“善言文理”而“如玉如莹,爰变丹青”(36),巧妙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来表现理致。从寓情化角度来看,王夫之和叶燮都强调理寓于情而情理交融,自然超妙而含蓄隽永。翁方纲则从实学精神出发强调性情与学问、兴会与根柢的合一。但他们的情理合一论都倾欹于理。沈德潜指出:“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健康教育知识测试卷及答案五篇
- 2 《离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18 刘胡兰 同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防治并发症 健康生活到百年课件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竞赛数学的原理与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榕圣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重庆市渝北临空艺术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杭州市萧山区国有企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温州公用事业发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湖南出版中南传媒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度商用厨房油烟机安装与维护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03月恒丰银行2024年春季招考毕业生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网络安全系统运维方案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14:“6策划-6.3变更的策划”(雷泽佳编制-2025B0)
- 2024年特厚板行业现状分析:中国特厚板市场占总销售量45.01%
- 202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招聘19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国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镇痛和镇静治疗专家共识2024解读
- 音乐老师年度总结5篇
- 2024版商标许可使用合同与商标授权协议3篇
- 学生学情分析报告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