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总结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总结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总结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总结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班级姓名层次第一单元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编写:闫玉芬审核:高二历史组寄语:将知识系统化,将知识理解化,你会记得更牢,更准.一、主题线索:(1)中国古代儒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儒学地位的演变。 二、学习要点:(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三、问题导学: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有什么重要意义?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3、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核心是什么?4、汉武帝如何尊儒的?5、简述理学和心学的主张?二者有何异同?6、明末清初有哪几位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并归纳其共同点。7、简述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思想产生的背景。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四、知识梳理人物时代思想派别代表作思想主张评价(影响)孔子春秋晚期儒家春秋⑴思想核心: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⑵政治思想: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为政以德”,包含了民本思想;⑶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大力兴办私学;⑷文化贡献: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孟子战国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被称为“亚圣”荀子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法治改造了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老子春秋晚期道家老子=1\*GB3①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丰富的辩证法: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2\*GB3②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庄子战国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把世界万物都看做是是相对的。韩非子法家主张“法治”‘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主张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反对是古非今,主张变法革新适应统一的中央集权需要,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古代社会统治理念基础。墨子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代表下层群众,一度成为显学,战国后,不受人们重视。董仲舒西汉新儒学春秋繁露=1\*GB3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2\*GB3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③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对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儒家思想称为历代统治者的正统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二程朱熹北宋南宋理学(儒学)朱熹:四书集注二程:=1\*GB3①万物皆只是一个理,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张先理而后物。②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③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④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朱熹:①“理气论”:主张先有理而后有气,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生的最高境界②“心性论”:认为性无不善,但被后天的欲望索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人们应克制自己的情感,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A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B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C熹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极大,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在日本、朝鲜形成了"朱子学"学派。D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统治。陆九渊王阳明南宋明朝中期心学(儒学)陆九渊: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③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得天理。王:①“心即理”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②“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被私欲侵蚀,因此要加强道德修养,去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③“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①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②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李贽明后期儒学焚书、藏书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②揭露道学家的虚伪。③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④赞扬吴起、商鞅改革,肯定农民起义。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带有民主色彩。黄宗羲明末清初明夷待访录A批判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C提倡“法治”,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等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船山遗书A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发展变化的并有规律可循。B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C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却是相对的。王夫之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五、疑难解析:1、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处和不同处思想家思想比较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原因、意义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奴隶社会经济基础发生动摇。(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崛起。(4)思想文化上学术下移,学在民间。意义:(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2)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汉武帝全面肯定新儒学的措施(1)思想上: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政治上: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学得以大兴(3)教育上:兴办太学——提高地位;在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独尊。“五经”成为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4、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共同思想主张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演变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认为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②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上的反映)。顾炎武、王夫之主张“经世致用”即研究学术要为现实所用。(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③批判继承传统儒家思想,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5、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①思想内核.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②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③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面目。6、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与和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立和谐社会都不无裨益。7、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反对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我们对待儒学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8、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春秋发展重创正统危机三教合一三教并行新发展批判利用动摇创立战国秦朝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明清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程朱陆王黄、顾王康梁9、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出现的社会背景(1)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3)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4)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法制思想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第一单元检测卡一、选择题:1、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而对财产却只字未提。这体现了孔子A、以人为本的思想B、反对苛政的思想C、以理服人的思想D、为政以德的思想2、清代学者戴震说:“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此话意在A抨击理学对人的摧残B、强调“理”大于“法”C赞扬理学的积极作用D、强调“法治”的重要性3、右图是清康熙帝为北京孔庙大成殿门额题的匾,显示出后代帝王对孔子这位圣哲先师的尊崇。该匾主要是表彰孔子对中国A.政治思想的贡献B.伦理道德的贡献C.哲学思想的贡献D.教育实践和理论的贡献4、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国”,这说明A.不管时代怎样,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加以继承C.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肯定或否定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5、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令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A、民贵君轻说B、人性本善说C、先义后利说D、浩然之气说6、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8、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9、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10、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11、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B.儒家思想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12、假如你是汉武帝时的一名学生,你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教育,你必须去那里?A、长安、太学B、洛阳、书院C、南京、国子监D、曲阜、孔庙13、“三教合归儒”的三教是指:①佛教②基督教③伊斯兰教④道教⑤儒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⑤D、②③④14、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B.注重气节、品德C.注重人的个性张扬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15、2004年8月,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悲哀的原因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评论着眼于二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B.此说法有失偏颇和浅薄,没有去辩证地客观评价C.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无任何进步之处D.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16、宋末元初的文天祥是大家熟知的英雄,当他抗元被俘后,宁死不屈,以正气歌明志。他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想是:A、道学B、理学C、佛学D、心学17、某校高一学生在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18、某校举行《儒学是进步作用大,还是消极作用大》的辩论赛,在陈述环节中有一方出现了知识性错误,请你指出它是哪一项?A.早期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19、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20、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B中央集权制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21、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22、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A.花木兰替父从军B.梁祝化蝶相随C.商鞅变法D.神化孔子23、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特点的是A.经世致用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工商皆本D.天下为主,君为客24、导致明清之际产生“活跃儒家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外,还有A.抗清斗争高涨B.社会相对安定C.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阶级矛盾相对缓和25、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B.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C.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26、程朱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C.内心反省,以致良知D.纲常伦纪,即为天理二、材料问答题:27.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又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其学说的?(6分)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2)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2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喜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4分)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2分)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4)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2分)(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5分)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论语·颜渊》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章句下》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请回答:(1)三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2分)(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2分)(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2分)(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4分)后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一典型事例。(1分)29、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韩非子》材料二: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