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传统文化 提高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探讨_第1页
渗透传统文化 提高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探讨_第2页
渗透传统文化 提高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探讨_第3页
渗透传统文化 提高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探讨_第4页
渗透传统文化 提高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引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家、爱民族、促团结的民族文化与道德品质文化,对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均具有重要意义。语文作为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有天然的学科优势,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人文精神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并积极探索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的创新,提升传统文化教学成效。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积淀下来的一系列思想、价值观、艺术、文学、建筑、饮食、礼仪等方面的传统。它是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的结晶,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崇尚仁爱与诚信,这些都是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念。将传统文化中的绘画、文学以及音乐等艺术形式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而且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还有助于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还是国家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战略需求,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支柱,已经根植于中国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之中。对当代的中国而言,传统文化的价值更加突出,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借助传统文化实现“以文化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民族精神,同时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会随之提升,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影响传统文化教学成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明确具体的问题才能加以改进和完善,也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教育方式单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单一,普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育方式单一降低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影响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相应的传统文化教育成效也会大打折扣。对学校而言,由于学校缺乏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考核,使得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足。目前针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考评依然存在“唯分数论”的现象,将分数作为考评依据,考评中很少以学生综合素养为依据,说明目前的考评机制依然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不足。以教学质量为依据的单一的考评机制难以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负面引导,使教师只注重考试内容的教学,不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对教师而言,教师备课多以考试内容为核心,对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缺乏关注。教学中对语文学科不同题材、不同文体、不同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未能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均统一采用灌输式教学,缺乏灵活性与针对性,传统文化教育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二)经典诵读方式固定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学生感知经典文本以及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经典诵读方式多样,包括吟诵、朗读、背诵、朗诵等,借助多样的经典诵读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经典文本的感知,而且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效。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组织经典诵读的方式比较固定,缺乏对多种诵读方式的灵活运用,进而影响学生对经典文本的感知,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经典诵读方式固定表现为要求学生齐声朗读、自动朗读、点名朗读,在这种经典诵读方式下,学生仅仅是读了文字,无法深刻感知文本,难以切身体会到文本中蕴含的思想与情感。(三)课外教育方式欠缺随着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但传统文化教育依然主要集中在语文课堂上,课外教育方式欠缺。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增加古诗词的阅读背诵量,围绕传统节日布置相关阅读和写作任务等。这些方式体现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但传统文化教育只局限于课堂上,缺乏课外实践,不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内化。局限于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传统文化教育只能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部分知识层面的传统文化元素,无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传统文化的挖掘与运用之中,不仅会降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而且会影响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的发挥,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策略(一)开展户外观察活动,培养自然探索精神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强调应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人文智慧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理念。小学生活泼好动,且想象力丰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生动有趣的大自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观念,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进而从小根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观,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为此做出更大的贡献。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带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亲近自然。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和探索自然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增强学习效果。以《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将学生带入到大自然之中,让学生主动寻找苍耳、蒲公英等植物,并要求学生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学生身处自然环境之中,不仅能够放松身心,而且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体会与理解,进而提升其学习效果,同时也能起到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配套环境是开展户外观察活动的基础,为保障户外观察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加强校园绿化建设,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户外学习与活动的环境。另外单纯依靠语文学科开展户外活动难以保证户外活动的数量和效果,因此应由学校牵头,组织多学科合作开展户外活动,实现多学科联动,帮助学生在户外活动中得到更多收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再以《枫树上的喜鹊》为例,这篇课文描述了站在枫树下的小作者联想喜鹊一家日常生活的相关内容,充满了儿童的奇思妙想。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课文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心理因素,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培养学生的自然情感,使学生对自然产生向往之情,且主动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以及体验自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传统文化教育与审美体验的结合,既能强化学生辨别美、感受美以及认识美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生态理念的理解和认识。(二)树立诚信礼让榜样,营造良好的班风有的小学生被娇生惯养,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诚信礼让方面有所欠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为学生树立诚信礼让榜样,并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借助榜样的正面引导来激励和鞭策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师者,人之模范也。”对小学生而言,其普遍会将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树立诚信礼让榜样,教师首先要做出表率。语文是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涉及的课时更多,因此语文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也更多,对学生的影响更大。作为语文教师应做到以德育德、以身作则、以身立教,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各个方面都要为学生做出榜样、做出表率,当然也包括诚信礼让。要让学生在教师身上感受到诚信礼让的魅力,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提升传统文化教育质量。除了教师之外,同学之间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相较于教师,同龄人之间产生的影响作用往往更大。因此教师可以将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树立为诚信礼让榜样,借助这些学生谦逊礼让、诚信守诺的品质影响和带动其他学生,营造良好的班风与校园文化氛围,提升诚信礼让教育成效。另外,教师还可以将童话世界中主人公树立为榜样,使其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借助童话世界主人公来引导和熏陶学生,帮助其提升综合素养。以《去年的树》为例,课文讲述了鸟儿与树之间的友谊,并凸显了鸟儿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鸟儿寻找树的过程中经历的三次焦急地询问结果,让学生在吟诵、朗读、朗诵的基础上想象一下鸟儿在得到不同结果后的心情,引导学生感受鸟儿的心境,体会鸟儿践行诺言的决心,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通过这种方式,既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三)联系生活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小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主动联系生活,开展生活化教育,借助生活元素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同时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一味地说教,应更多地引导学生亲历体验,让学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并与课文中的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最终实现自我认识与自我提升。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在阅读课文和学习相关内容时会自觉联系生活实际,并对自己的生活体验与课文描述内容进行对比,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能促使学生积极反思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态度。以《一分钟》为例,课文讲述了元元因贪睡一分钟而导致上课迟到20分钟,并因此产生了许多焦躁与自责的故事。不珍惜光阴、时间观念不强是一些小学生存在的问题,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学生也会将自身的行为与元元进行对比,并认识到贪睡是不好的习惯,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还有哪些不好的习惯、应如何改正等。传统文化强调“修身克己、自强不息”,联系生活开展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悟和自省,使其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引导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并养成守时惜时的好习惯。(四)借助绘本开展写作教学,丰富写作素材绘本是较适合幼儿园与低年级小学生阅读的图书之一,并且绘本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借助绘本开展写作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写作素材,而且能实现读写结合,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绘本,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加深感悟,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情怀。绘本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语言生动、图文并茂,对小学生更具吸引力,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绘本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相较于教师的单向灌输,借助绘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效果更加显著。学生在绘本阅读过程中不仅可以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而且能够学习绘本中的表达技巧,激发表达欲望,这对提升写作教学质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借助绘本开展写作教学,一方面需要教师精选绘本,选用的绘本应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另一方面则要指导学生在读中表达、在读中创作,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实现语文素养的发展。要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感悟、边读边表达,并通过续写、改编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具备一定写作能力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绘本小故事,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五)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但识字教学通常比较枯燥、乏味,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相悖,这是影响识字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为转变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借助更加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提升识字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情境创设便是典型的直观教学手段之一,借助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提升学习效率。以“碧”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向学生讲述:“学校组织郊游活动,小王和小白走累了,二人背靠背坐在石凳上边休息边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他们二人和石凳共同构成了一个‘碧’字。”这样的故事情境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刻印象,并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如“碧”字由“王”“白”“石”组成,小王、小白坐在石凳上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碧”字。同时碧也有“绿色”的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