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的作者和书籍简介_第1页
《抱朴子》的作者和书籍简介_第2页
《抱朴子》的作者和书籍简介_第3页
《抱朴子》的作者和书籍简介_第4页
《抱朴子》的作者和书籍简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抱朴子》的作者和书籍简介

《抱朴子》是晋代葛洪编著的一部道教典籍。抱朴子内外篇共有8卷,内篇20篇论述神仙吐纳符篆勉治之术;外篇50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词旨辨博,饶有名理。下面跟着xx来看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东晋葛洪所撰,分为内、外篇。今存“内篇”20篇,论述神仙、炼丹、符箓等事,“外篇”50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外篇”中《钧世》、《尚博》、《辞义》、《文行》等篇中还涉及有关于文学理论批评的内容。全书总结了战国以来神仙家的理论,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并继承了魏伯阳的炼丹理论,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抱朴子》在道教经典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研究我国晋代以前道教史及思想史的宝贵材料。

葛洪的文学思想深受王充和陆机的影响,并有所发展。他要求文章发挥社会作用,移风易俗,讽谏过失。认为“立言者贵于助教,而不以偶俗集誉为高”(《应嘲》)。他反对贵古贱今,认为今胜于古,指出“且夫《尚书》者,政事之集也,然未若近代之优文诏策军书奏议之清富赡丽也。《毛诗》者,华彩之辞也,然不及《上林》、《羽猎》、《二京》、《三都》之汪博富也”(《钧世》)。他认为文学风气当随时推移,指出“古者事事醇素,今则莫不雕饰,时移世改,理自然也”(《钧世》)。葛洪提倡文学创作要雕文饰辞,并主张德行与文章并重。他说:“文章之与德行,犹十尺之与一丈,谓之余事,未之前闻”。他还进而提出“本不必皆珍,末不必悉薄”(《尚博》)的论点,从而突破了儒家德本文末的思想藩篱。

《抱朴子内篇》有宋本,今存辽宁省图书馆。《道藏》本亦为古本。明刊单行本以鲁藩本为善。清代刊本以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本为佳。严可均辑有《抱朴子内篇佚文》10卷。梁陶弘景曾撰《抱朴子注》二十卷,已佚。今人王明著《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通行于世。此书通行的版本还有《四部丛刊》影明本、《汉魏丛书》本、《诸子集成》本。严可均亦辑《抱朴子外篇佚文》10卷。

《抱朴子内篇》主要讲述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灾却病,属于道家。其内容可以具体概括为:论述宇宙本体、论证神仙的确实存在、论述金丹和仙药的制作方法及应用、讨论各种方术的学习应用、论述道经的各种书目,说明世人修炼的广泛性。

《抱朴子外篇》则主要谈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属于儒家的'范畴,也显示了作者先儒后道的思想发展轨迹。其内容可具体概括为:论人间得失,讥刺世俗,讲治民之法;评世事臧否,主张藏器待时,克己思君;论谏君主任贤能,爱民节欲,独掌权柄;论超俗出世,修身著书等。总之,《抱朴子》将玄学与道教神学,方术与金丹、丹鼎与符、儒学与仙学统统纳为一体之中,从而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

葛洪提出了修仙必须积累善行,建立功德,慈善为怀。《抱朴子》中强调人不能单纯地从修炼方术入手,人生的抱负也不能仅仅是遁隐山林,要想真正修炼成仙还要建功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解脱和炼得肉体飞升,既做到立时济世,又得超凡入圣。如他说:“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他认为修炼既可以保德致长生,也可以治世致太平。通过修炼还可以获得长生,身体不伤,是最大的孝道。

葛洪著述篇目和卷数如下:《抱朴子内篇》20卷,《抱朴子外篇》50卷,《神仙传》、《隐逸传》、《良吏传》、《集异传》各10卷,《移檄章表》30卷,《碑诔诗赋》100卷,《金匮药方》100卷,《抄经史百家言》310卷,《肘后备急方》4卷;此外尚有《抱朴子养生论》、《大丹问答》、《葛洪枕中记》、《稚川真人较正术》、《抱朴子神仙金沟经》、《葛稚川金本万灵论》以及托名刘歌撰的《西京杂记》等。以上著作大部分已亡佚。《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标名葛洪的著作13种,部分为后人误题或伪托,但大多确为葛洪所撰。

作品评价

高似孙:“予自少惑于方外之说,凡丹经卦义,秘籍幽篇,以至吐纳之旨,歺炼之悴,沈潜启策,几数百家。靡不竭其精而赜其隐,破其鋋而造乎中,犹未以为得也。于是弃去,日攻《易》,日读《系辞》,所谓天地之几,阴阳之妙,相与橐籥之,甄治之,而吾之道,尽在是矣。……及观稚川、弘景诸人所录及内、外篇,则往往皆糟粕而筌蹄矣。”

宋濂:“著《内篇》二十卷,言神仙、黄白、变化之事;《外篇》十卷,驳难通释。洪深溺方技家言,谓神仙决可学,学之无难;合丹砂、黄金为药而服之,即令人寿与天地相毕,乘云驾龙,上下太清。其他杂引黄帝御女及三皇内文劾召鬼神之事,皆诞亵不可训。……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为文虽不近古,纡徐蔚茂,旁引而曲证,必达己意乃止,要之,洪亦奇士,使舍是而学《六艺》,夫孰御之哉?惜也”。

傅山:“道家者流,而不善读庄生之书,吾不慊(喜欢、满意)也。”[10]

方维甸:“稚川之学,匪特与道家异(指老庄),并与后世神仙家无儿微之合(指内丹等术)。”

孙星衍:“寻其旨趣,与道家(指老庄)判然不同。”

四库全书:“其书内篇论神仙吐纳、符箓克治之术,纯为道家之言(指神仙);外篇则论时政得失,人事臧否,词旨辨博,饶有名理。”

吴德旋:“闻之桐城姚刑部云:'《抱朴子外篇》依于儒家,言多足取;其《内篇》,绝鄙诞可笑.以洪之为人核之,言不宜有是.殆后世黄书,合刺其遗为《西京杂记》,江左人谓是吴均依托为之.观此,足知洪书之多伪托矣.夫士愤志求先圣道,思着书以传于后,然泯无闻焉甚众,而诞者之为反得不废,何耶?”

钮树玉:“余读《抱朴子》,而知风气足以囿人也。抱朴子之学博矣,其言辨,而识见超悟未能绝人。《内篇》沦神仙,似不及《真浩》;《外篇》谈时事。未必过《淮南》也。至于文词雕琢,华多实少,则六朝之所尚矣。风气之足以囿人也!”

范文澜:“《抱朴子外篇》,完全是儒家的面貌,不见怪诞的语句。特别是《诘鲍篇》,用荀子和韩非子的观点驳斥道家学派鲍敬言。他在《汉过篇》说‘反经(儒经)诡(违)圣(周孔),顺非而博者,谓之老庄之客。……左道邪术,假托鬼怪者,谓之通灵神人;卜占小数,诳饰祸福者,谓之知来(知未来)之妙’。这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