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15XX市第一医院覆盖XX辐射周边的智慧胸痛急救网胸痛中心建设方案
目录一、 区域协同的胸痛急救网络建设是大势所趋 41.1 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理念和建设特点 41.2 充分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实现区域协同 4二、 严峻的心脑血管防治形势 52.1 XX庞大的村镇人口和急剧攀升的发病率 52.2 XX市胸痛救治存在的具体问题 52.3 建立规范的区域协同胸痛救治网络乃解决之道 6三、 XX市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络规划 63.1建设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络的意义 63.2全面规划XX市大急救平台战略 7四、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 74.1成立专项领导、工作小组 74.2胸痛中心建设的具体任务 84.3规范的胸痛中心建设方案 84.3.1设立胸痛中心常务机构 84.3.2建设胸痛急救数据平台 94.3.3建设远程急救监护指挥中心和医生移动监护机制 94.3.4设胸痛患者留观室 104.3.5建立医院全院时钟同步系统 104.3.6建立患者就医全程时间轨迹自动跟踪系统 104.3.7改进医院标识体系和引导系统 104.3.8整合院内外资源,完善胸痛救治流程 114.3.9胸痛急救医院网络的搭建 114.3.10持续改进和认证 12五、 方案实施时间表及费用预算 13六、 合作方式及回报周期 146.1XX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对应公司产品收费价格 146.2合作方式 146.3回报周期 14七、 胸痛中心建设中的注意事项 15
区域协同的胸痛急救网络建设是大势所趋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授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进行“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根据国家卫计委第3号令《院前急救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胸痛中心(ChestPainCenter,CPC)建设及胸痛急救网络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一个经循证医学验证的整合医学最佳胸痛救治模式。在XX市第一医院医、教、研全面快速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今天,心血管病的防治,介入治疗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处于领先水平,在当地处于核心地位,影响力也早已超出XX,辐射周边,按照中国标准建设规范的“胸痛中心”并与国际接轨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医院强化和提升重点学科地位的紧要工作,更是提升XX市及周边地区胸痛救治整体水平科技惠民的战略举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理念和建设特点胸痛中心(ChestPainCentre,CPC)及胸痛急救网的发展是一个趋势,是目前已验证的整合医学的一个最佳胸痛治疗模式。它是通过多学科及院内外急救体系在信息共享基础上的合作和流程优化,最大限度地达到快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避免浪费、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胸痛中心建设的核心理念:1.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2.基于统计数据的持续性管理改进和流程优化;3.建立胸痛区域协同救治的医院网络,通过培训使网络内的所有医院按照统一的规范临床路径进行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危重症的救治;4.建立与中心及网络医院互动的家庭心脏康复机制,通过对社区医生和患者的教育,缩短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有效的进行一、二级预防与健康干预。胸痛中心建设的特点是重在管理改进,是虚拟平台,实体运作。胸痛中心建设不是盖大楼,它的实质是通过引进先进的规范化医疗管理理念,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一个虚拟化管理平台,在不改动医院现有科室设置的情况下实体运作,实现充分资源整合及高度医疗信息化管理和高效利用。胸痛中心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医疗管理方式的改进:通过在医疗过程中更多的使用信息技术和医疗信息设备,利用信息设备的即时性、低出错率、高运行效率替代传统模式下以人工为主的作业方式,克服信息沟通不畅、资源整合不充分、运行效率低、医疗过程欠规范等弊端。参与胸痛中心建设和日常运营的各传统科室可以借助公用的信息平台不断改进目前的医疗过程,提升各科室之间的配合默契度和工作效率,从而改进诊疗效果。充分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实现区域协同胸痛中心和周边的基层网点医院、急救120等,利用现代的物联网技术连结成为“胸痛急救网”,通过信息的实时共享,充分挖掘和发挥胸痛中心高端医疗资源优势,让区域内一个或多个优秀团队带动几十、上百个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共同发展,由“胸痛指挥中心”做总协调,实现院前急救与医院内抢救无缝衔接、分级救治和协同救治并举,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的新模式。严峻的心脑血管防治形势《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报告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慢病(包括心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和癌症)呈快速增长态势,到2010年到2030年,心血管病死亡预计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死因的首位。由于救治水平的差距,中国的心血管病死亡率明显高于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根据中国冠心病政策模型预测,2010到2030年仅考虑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加的因素,中国35岁至84岁人群中心血管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和脑卒中)事件数增加将大于50%;心血管病事件数增加约2130万,死亡增加约770万,防控形势异常严峻。XX庞大的村镇人口和急剧攀升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农村城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呈快速增长趋势。XX市第一医院冠心病PCI年介入量每年约300例,其发病特点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表疾病谱相似,同时还拥有它自身的特点。XX地区居民对冠心病知晓率低下,自发进行冠心病预防工作可能性小,冠心病发病后接受规范化治疗难以实现,急性心肌梗死不能得到及时救治,从而导致冠心病成为XX地区影响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问题。XX市胸痛救治存在的具体问题XX市冠心病患者急诊PCI救治比例依然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院前和院内延迟,具体涉及患者就诊延迟,转运网络欠通畅、医疗支出、医疗资源分布和医院救治能力等多个环节。一是患者求治延迟明显,包括就诊延迟,转诊延迟,医疗资源分布延迟,治疗延迟等;二是诊断流程不规范,30%的患者入院诊断可能存在错误,尤其是基层单位出现漏诊或误诊比例较高;三是急诊介入能力欠缺,基层单位或开展普通介入的单位无法常规实施急诊介入治疗;四是基层与上级医院间缺乏联诊和转诊制度,使一部分适合转诊行急诊介入的患者无正常渠道转诊;五是院前救治能力缺乏,救护车系统缺乏院前的医学信息传输,缺乏统一指挥,无法最优化转运患者。和成功开展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工作的城市比较,我们还有很大差距:=1\*GB3①缺乏信息化实时的医学信息传输能力。目前急诊120救护车尚未能与各家医院进行实时有效通信,基本沿用了既往家属指挥送哪就去哪,或就近运输的模式,医院与120系统完全脱节,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无法衔接,导致很多明确STEMI的患者未能按照治疗指南的要求到达最佳治疗单位,或到达单位后无法及时衔接,大大延误了血管开通的时机。=2\*GB3②缺乏规范化的胸痛诊疗单元。目前XX市尚无严格意义上的“胸痛中心”,基本上急诊科医生承担了大多数的胸痛患者的诊疗工作,繁忙的工作缺乏规范的诊疗流程使院内延误出现概率大大增加。=3\*GB3③缺乏冠心病数据共享平台及转诊系统。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变换救治地点,既往的医疗资料获得困难,无法共享,轻者重复检查,形成浪费,重者延误治疗,危及生命。此外部分高危患者进行转诊过程无法得到完备的转诊支撑,只能就地治疗,延误治疗时机。=4\*GB3④缺乏完善的冠心病质量控制及改进体系。患者进入院内治疗的各个流程无数据记录,无法据此进行有效的总结,导致患者看病随大流,撞大运等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无法杜绝。建立规范的区域协同胸痛救治网络乃解决之道越来越多的患者,捉襟见肘的优质医疗资源,无序的急诊救治模式使很多的急诊胸痛患者无法得到最佳的治疗,带来巨大的社会问题。同时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基层医院不具备急诊救治条件,急症病人不能有效处置,引起漏诊、误诊现象严重,各环节无有效衔接,致使抢救成功率低,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多,老百姓信任度下降等问题突出。因此,以胸痛为切入点,如何在XX市建立规范,完善的区域性胸痛救治网络,使XX百姓一旦急性发病能得到最佳的救治方案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大民生问题。摸索和建立一套系统化,区域化,高效,协同,规范的胸痛急症救治网络迫在眉睫。XX市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络规划XX市第一医院在XX市心血管疾病救治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其积累的优质医疗技术资源和广泛覆盖XX市及周边地区的心脏病防控工作网络,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基层医院进一步强化延伸服务已成为业务发展的方向和当务之急,建立和国际接轨的、规范的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络,科技惠民、保障民生,具有现实的政治意义和良好的社会意义。3.1建设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络的意义随着胸痛中心的建立,可以强化医院的品牌建设,扩大影响力,强化对周边基层医院的业务指导和分级诊疗管理,有利于医院的渠道建设,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心血管内科是XX市第一医院的优势学科,需要不断强化并始终保持其优势地位,向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看齐,不仅是设备现代,技术高超,更要运营先进,管理创新。按照国际标准建设和运营的胸痛中心将更加有利于医院对外开展学术交流和学科研究能力的提升。目前XX市胸痛病人,特别是ACS病人,FMC2B、D2B时间尚未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较多时间浪费在院前和院内衔接上,而球囊括开时间的缩短,不仅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还可以改善预后,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加快病床周转。XX市冠心病介入治疗均在医保报销范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介入治疗也纳入了新农合大病救治范围,患者接受程度高,需要不断满足日益升高的医疗需求。3.2全面规划XX市大急救平台战略随着以胸痛中心建设为核心的区域协同胸痛救治网络的形成,急性胸痛救治模式的先进性和急救的社会效果就会不断体现,使现有的急救体系得到不断地完善,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营管理体系和软硬件系统。总体规划可在未来1-2年的时间内,逐次丰富和拓展相关危重疾病进入胸痛协同网络体系,形成大急救平台。如脑卒中救治、创伤急救、高危孕产妇管理、新生儿急救、中毒抢救等,优化院前急救和院中抢救的业务流程,可以大大提高XX市的整体急救效率,挽救更多的生命。同步提升医院重点科室和医院的运营管理水平。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胸痛中心是通过协调、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资源,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便捷、规范的诊疗通道的一种救治模式,不需要改变现有的实体结构,但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制定相应的制度、不断优化工作流程、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和设施,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以确保胸痛中心的良性运行和功能作用的发挥。4.1成立专项领导、工作小组该项工作涉及院前120系统、基层医疗机构和院内多个科室的协调和流程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因此应建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胸痛中心工作委员会,建议该委员会成员包括:胸科医院领导120急救中心领导网络医院领导等心内科、急诊科、心胸外科等重要科室主任4.2胸痛中心建设的具体任务根据《中国胸痛中心自主认证标准》和《胸痛中心建设规范与实践》的要求,胸痛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建设或改进现有的信息化平台和设备;搭建胸痛急救网络,将胸科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前移、下沉,打破时空限制;培训参与胸痛中心建设、运维的各类人员;优化胸痛急救流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与胸科医院和网络医院互动的家庭心脏康复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心血管疾病的智能防控体系。胸痛中心认证与持续改进4.3规范的胸痛中心建设方案以XX市第一医院为主体建设“XX市胸痛中心”,包括指挥控制中心、远程在线实时会诊中心、由心内科、急诊科、导管室、CCU、影像室在内高度协同的规范化胸痛诊疗单元。其次,在XX市及周边地区发展基层医院,包括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和更为分散的乡镇中心卫生院,成为胸痛急救网的基层急救网点医院,通过部署“翰纬急救综合管理系统”、医生一体机工作站等相关的设备,将这些医院及设备通过远程通信系统实现与胸痛中心的远程实时信息传输和会诊,进行远程指导,成为胸痛中心的远程协同机构。协调120急救中心,在其急救车辆上安装“翰纬急救综合管理系统”及相关设备,并与胸痛中心建立协同合作关系,使患者在接诊和转运途中就能实时与胸痛中心实时共享相关信息,及时指导有效救治和和最佳的救治地点,成为当地“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的移动网点。在此基础上吸收周边的医疗资源,通过信息共享,进一步发挥胸痛中心的医疗资源优势,让区域内一个或多个优秀团队带动几十、上百个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共同发展,由胸痛指挥中心做总协调,实现对全市更有效覆盖的急救网络,将院前急救与医院内抢救无缝衔接、分级救治和协同救治并举,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的新模式。从而在和120、基层医疗机构等院内外急救体系合作,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交通和调度信息化基础上实现流程优化,实现提至院前的快速诊断,在院前与院内无缝衔接基础上的及时救治(绕行急诊)、通过标准诊断流程降低死亡率、通过规范治疗避免浪费、改善临床预后,为当地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4.3.1设立胸痛中心常务机构在XX市第一医院设立胸痛中心委员会,由主管院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医务部主任为副主任,委员由急诊科、心血管内外科、呼吸科、放射科、超声影像科、检验科、信息科等科室主任组成。主要负责协调资源,制定规划和提出发展建议,对中心医疗质量进行定期评议,提出持续改进意见。胸痛中心设行政总监负责日常管理,技术总监负责业务。4.3.2建设胸痛急救数据平台由翰纬医疗集团研发的“翰纬急救综合管理系统”提供各应用信息系统的集成,包括急救支持系统、急救车跟踪系统、基于时空的院前急救、数据分析与挖掘系统。该平台使用标准的接口编写,既方便扩充,也易于与医院现有的医疗信息系统衔接。另外,该系统提供严格的权限管理和数据安全管理措施,在保证相关急救人员使用的同时,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可以依托胸痛急救数据平台随时检查、统计、监管各医院的胸痛急救机构的运营状况。胸痛急救数据平台技术,由北京翰纬医疗集团提供。系统构成示意图如下:4.3.3建设远程急救监护指挥中心和医生移动监护机制建设全天候胸痛急救分级救护机制:设立多进多出的胸痛热线电话为公众或网络医院提供7X24的医疗服务:一级:为呼叫监护中心接收急救请求,连同心内科医生做出预判;二级:转向心内科CCU医生接手处理;三级:则转给主任医师或专家处理;四级:为专家会诊。为此,项目要求为专家或二线值班医生配备支持3G技术的平板电脑,使医生可以远程访问急救电子病历系统,随时查看病人的实时生命体征数据,了解病人病情进展。医生还可通过平板上安装的客户端软件随时进行院后随访等工作。4.3.4设胸痛患者留观室在急诊科(或心内科)设留观室,配肌钙蛋白检测仪、心电检测仪,用于对低危胸痛患者的检查。4.3.5建立医院全院时钟同步系统翰纬急救综合管理系统保证了整个全院的各科室墙上挂钟、医生工作的PC,医生的手机、生命体征采集系统时钟的自动同步,使得全院的救治在时间上统一。在急诊科分诊台、EICU、导管室、心内科CCU装子钟。在信息科机房装母钟(GPS卫星时间接受器),服务器、医生的电脑上装网络时间同步软件。4.3.6建立患者就医全程时间轨迹自动跟踪系统在急诊科分诊台、EICU、CT室、X光室、导管室、心内科CCU装时间感应器,在急诊科胸痛分诊台放患者身份标识,可以把患者到达医院急诊科分诊台、EICU、心内科CCU、CT室、X光室、导管室的就医全程的时间轨迹自动采集下来,避免医疗纠纷,方便日后管理改进。4.3.7改进医院标识体系和引导系统按着医疗机构急诊区域引导标识体系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和胸痛中心特殊要求,重新设计和设置医院标识系统,以方便患者就医和相关人员的快速移动。4.3.8整合院内外资源,完善胸痛救治流程数据收集首先从基线调查做起,融入日常医疗工作中、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不断改进流程翰纬公司在协助已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建设时,积累了丰富的符合规范的流程样板,可根据XX市第一医院的实际情况加以修订完善。4.3.9胸痛急救医院网络的搭建由XX市第一医院的专家对基层医院的医生进行相关胸痛急救临床路径知识的培训和讲解。建设基层急救网点的主要任务:在基层医院建设远程ICU为每个基层医院配备一个胸痛急救包,和一个一体机工作站(含无线上网卡)。胸痛急救包内有溶栓及其它急救药,一套无线多参监护系统(包括无线12导联实时心电仪,无线血压计,无线血氧仪、医用平板电脑),可以将抢救现场的生命体征、视频和医学影像传到XX市第一医院胸痛中心,实现基层医院现场抢救,XX市第一医院胸痛中心专家实时远程支持。为120建设移动ICU-实现转运中全程监护为每台救护车配备一个胸痛急诊包,内有溶栓及其它急救药,一套无线多参监护系统(包括无线12导联实时心电仪,无线血压计,无线血氧仪、医用平板电脑),可以将抢救现场的生命体征和图像传至XX市第一医院胸痛中心。有条件还可配起搏除颤监护仪、心肺复苏机、高级转运呼吸机等急救设备。我们称配备了这些设备的救护车为移动ICU。患者进入救护车就相当于进入了急诊ICU,通过院前急救人员与院内专家的实时协同救治,大大提高危重病人转运的安全性。移动ICU-实现转运中全程监护建立与XX市第一医院或网络医院互动的家庭心脏康复管理机制今天任何一家大型医院的病床都是有限的。将低危患者送到社区医院和家庭、建立与中心医院联动的家庭病房,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实现对社区医院和家庭病房的远程监护是一个发展方向。通过在基层医院或家庭提供能实时传输患者生命体征的设备,尤其是12导联心电图的实时传输,可以解决原有技术手段下不能有效监控阵发性心律不齐、室颤房颤等的状况,可大大提高针对术后心功能改善状况的监控,这样可以缩短患者在中心医院的住院时间,增加病床周转率,同时将医院的服务范围扩展到社区和家庭。加强对社区和患者的教育,可以缩短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有效的进行一、二级预防与健康干预。实现以胸痛急救为切入点,以胸痛中心数据中心为依托,进行个人健康监护、家庭健康管理、疾病群防群治,建设社区胸痛急救预警系统。4.3.10持续改进和认证胸痛中心建设验收完成后,需要严格按着规范要求和优化后的流程运行,并积累连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申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的认证。翰纬公司已经协助国内3个胸痛中心的认证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协助医院:基线调查编写、完善、规范、优化流程设计导引、符号识别系统解决导入新模式的难点,包括120、基层、急诊等数据采集(连续6个月)、统计、分析、报告配合医院准备成套的申报资料预评估及现场模拟考察(或演练)持续改进方案方案实施时间表及费用预算项目实施可分为三期。第一期约需1个月,以XX市第一医院为主体部署急救平台综合管理系统,分别在急诊科(5套)、心内科(5套)、心功能科(5套)12导联实时心电监测设备和2辆救护车(急救包),依托翰纬公司的云数据平台搭建,一期投入191万元。应用产品功能用途数量单价(万)总价(万)急救平台综合管理系统应用平台,数据联网调度,缩短救治时间110010012导联实时心电监测设备数据的采集、传输、显示急诊科5套心内科5套功能科5套15575急救包12导联实时心电监测设备数据的采集、传输、显示,应用于救护车2816腕带式脉搏血氧监测仪数据的采集、传输、显示,应用于救护车电子血压监测仪数据的采集、传输、显示,应用于救护车一期总投入:191万元第二期约需1个月,在医院内部建立全院立体心电网络监测系统,分别在急诊科(追加5套)、心内科(追加5套)、心功能科(追加5套)12导联实时心电监测设备和5辆救护车(急救包)实现无缝实时心电数据传输,二期投入215万元。应用产品功能用途数量单价(万)总价(万)常规心电图远程通判平台应用平台,接收、处理下级医疗机构心电数据15050动态心电同步远程监测平台同步心电数据接收、处理、监测1505012导联实时心电监测设备数据的采集、传输、显示急诊科5套心内科5套功能科5套15575急救包12导联实时心电监测设备数据的采集、传输、显示,应用于救护车5840腕带式脉搏血氧监测仪数据的采集、传输、显示,应用于救护车电子血压监测仪数据的采集、传输、显示,应用于救护车二期总投入:215万元第三期约需1个月,完善PCI患者术后管理(由于目前医院每年约有300例PCI患者,每季度并发需要监测管理的患者约100人次。至少需要部署100套12导联实时心电监测设备)、对基层医院(包括县级医院和乡镇中心卫生院)进行心电数据对接,达到方案的设计规模,实现XX市全覆盖和辐射周边更广泛区域,二期投入550万元。应用产品功能用途数量单价(万)总价(万)离院PCI患者管理系统应用平台,医生患者互动平台APP1505012导联实时心电监测设备数据的采集、传输、显示PCI介入患者离院随访100套1005500三期总投入:550万元合作方式及回报周期6.1XX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对应公司产品收费价格编码项目名称项目内涵计价单位价格说明310701003动态心电图含磁带、电池、电极费用次150310701007心电事件记录含磁带、电池费用次25310701008遥测心电监护含电池、电极费用;包括心律失常捕捉监测小时5310701009心电监测电话传输含电池、电极费用日8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治疗肚脐病的故事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考核试卷
- 天然气开采的社会责任与公众参与考核试卷
- 体育用品广告宣传与体育保险考核试卷
- 木材的变形与干缩原因考核试卷
- 创业空间的投资与风险管理考核试卷
- 智能医疗设备研发合作协议
- 轨道交通项目异议处理程序时效
- 邯郸市健身器材市场租赁合同
- 水利信息化管理操作指南
- 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直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湖南土建中级职称-建筑工程《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国开(浙江)2024年《个人理财》形考作业1-4答案
- 《创意改善生活》课件 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风电场项目经济评价规范》(NB-T 31085-2016)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本知识(共45页).ppt
- IE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
-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特殊教育概论(共4页)
- 浅谈公务用车费用审计
- 炼油厂化重整装置生产原理及工艺
- (完整版)装修主要材料一览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