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_第1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_第2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_第3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_第4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碾小学2016——2017学年度 三年级数学(下) 执教:李纪号实用文档③小组相互交流: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铺的?怎样列式?(2)小组合作组长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分工测量和计算,再在组内交流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汇报学生1:我测量这个长方形的长是3cm,宽是2cm,按照猜想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列式3×2=6cm2。学生2:我用1cm2的小正方形数格子的方法,沿长摆了3个,有这样的2行,一共是6个。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cm2。教师追问: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一样的数据。在这个算式中,3和2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学生1:3表示长方形长3cm;2表示长方形宽2cm。学生2:3表示每一行可以摆3个1cm2的小正方形,2表示一共可以摆2行。(4)教师小结看长方形的长是几厘米,就知道一行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就是长乘宽。三、练习应用教材第32页课堂活动1~2学生按照教材的要求去独立完成。同桌相互交流,抽生汇报。2.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图形的面积。抽生汇报,集体订正。3.教材第33页第2题(1)你从题中获得什么数学信息?(2)教师引导:求地毯的面积就是求会议室地面的面积。(2)学生独立完成,抽生反馈。4.教材第33页第3题(1)仔细审题,你从题中获取什么信息?(2)教师引导:篮板面和篮球场是什么形状?(求长方形面积)(3)独立尝试,全班反馈。四、反思总结从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作为长方形的一个特殊形式,正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我们将作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继续学习。五、板书设计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二)【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1页,32页课堂活动,练习六第4、5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借助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2.经历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类比转化能力与应用能力。3.能正确地、熟练地运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类推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准备】黑板上画出面积是9dm2的正方形。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具,1cm2的小正方形若干。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具,1cm2的小正方形若干。【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复习旧知(1)教师引入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一起推导出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你还记得吗?(2)学生汇报①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教师提问: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会求吗?②抽生交流:这图形是个长方形,可以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求,但是题中没有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3)解决问题教师:这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3cm。谁来说一说怎么计算它的面积?学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个图形的面积是10×3=30平方厘米。(教师板书)创设情境同学们学的不错,请打开教材第31页,迅速的完成试一试?用16个1cm2的正方形摆长方形,并填一填。学生操作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谁来汇报你是怎么摆的?(教师板书,黑板上示范展示)(2)学生汇报学生1:我把16个小正方形摆成一排,长16厘米,宽是1厘米,面积是16cm2.学生2:我把16个小正方形摆成两排,长8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16cm2.学生3:我把16个小正方形摆成四排,长4厘米,宽是4厘米,面积是16cm2.(3)教师板书长(cm)1684宽(cm)124面积(cm2)161616教师引导:请仔细观察第3个图形,长和宽都是4cm,它是一个什么图形?(正方形)揭示课题教师:昨天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怎么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新课(一)研究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1.教师引导教师:谁来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关系?学生: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2.学生猜想教师:你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你能猜想一下正方形面积如何计算吗?学生: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3.自主探索(1)教师提问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不是等于边长乘边长呢?老师把这个正方形图形贴在黑板上,你能根据昨天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来自己验证刚才的猜想吗?教师追问推导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要知道哪些数据?你还记得吗?学生回答学生1:每个小格子的面积是多少?学生2:需要测量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教师提示: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dm2。(2)合作交流各小组组长根据黑板上的图形组织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汇报学生1: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dm2,这个正方形的可以分成3行,每行3格,列式计算3×3=9,一共是9格,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9dm2。学生2: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3dm,按照猜想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是边长乘边长,面积等于9平方分米。学生3:正方形每行小格子的个数等于它的边长,正方形小格子的行数也是等于正方形的边长。它们采用数格子和猜想公式计算面积,结果都是一样的。教师小结同学们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全班齐读)(二)运用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出示例题打开教材第32页例2,电视机显示屏长48厘米,宽27厘米,遮电视机的方巾是边长9分米的正方形,电视机显示屏的面积是多少?方巾的面积是多少?(1)学生齐读题,理解题意。教师追问:电视机的屏幕是什么形状?要求它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方巾是什么形状?要求它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2.解决问题(1)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请其他同学评价。(2)学生汇报学生1:显示屏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等于48×27=1296平方厘米。(教师板书)学生2:方巾的边长是9分米,它的面积是9×9=81平方分米。(教师板书)教师追问: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9分米,只有一个数据,你是怎么算出方巾的面积的?学生: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都是一样的。根据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我用边长乘边长。三、练习应用1.教材第33页第1题第(2)题。学生运用公式,独立计算,全班汇报。2.教材第33页第1题第(3)题。(1)你从图形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2)学生独立完成,你有其它方法吗?(3)抽生汇报。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数方格、公式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3.教材第33页第5题。(1)学生读题,题中的条件和问题。(2)教师提问:求玻璃的面积实际是求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反思总结这节课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呢?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五、板书设计第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与面积计算的比较【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1页,32页,练习六第8题。【教学目标】1.通过长方形面积与周长的比较,分清面积与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策略。2.通过回顾系统整理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的比较。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计算策略的多元化。【教学准备】教学具:直尺,卷尺。【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出示图形教师直接出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具。(1)教师引入同学们,老师手中拿的图形是什么图形?你看到它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有关的知识?(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汇报

学生1: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板书面积)学生2:以前还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周长)2.揭示课题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齐读)教学新课(一)回顾与整理知识整理(1)出示图形①教师提问你能说出这个图形的周长求的是什么吗?面积呢?(学生演示)②学生汇报学生1:围绕这个图形一周的线段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教师板书)学生2:这个图形的大小就是这图形的面积。(教师板书)③教师追问:要想求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数据?求面积呢?④学生汇报

学生1: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它的长和宽的长度。求正方形的周长要知道它的边长。学生2:求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它的长和宽的长度。求正方形的面积要知道它的边长。教师小结在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时都要知道他们的长和宽的长度。(板书相同点)图形计算周长计算①教师提问这两个图形的长度分别是这样。(板书数据)你会计算它们的周长吗?计算结果是什么单位?②学生计算提示: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请两位同学黑板板演。③学生汇报学生: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与宽的和乘二,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乘四。列式:(2+7)×23×4=12(cm)=9×2=18(cm)④反馈订正全班反馈正确的情况,集中评讲。面积计算①教师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样算呢?计算结果是什么单位?②学生计算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请两位同学黑板板演。③学生汇报学生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教师板书)列式:2×7=14(cm2)3×3=9(cm2)④反馈订正全班反馈正确的情况,集中评讲。(二)分类与对比(1)教师引入同学们掌握得挺好,你能从黑板上板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吗?①教师要求:请各小组组长组织同学做好交流讨论。②小组学习:小组同学根据学习主题展开交流,教师巡视,适当引导。(2)学生汇报学生1:周长和面积的概念不同。(板书意义)学生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不同。(板书方法)学生3:周长和面积的单位不同。(板书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教师板书(4)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认真梳理,找准了它们之间的不同,在平时的计算中,一定要按要求去计算。三、练习应用1.你能给下面这些物体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吗?(1)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6()。(2)一棵大树高15()。(3)小明的身高146(),体重32()。(4)一张邮票的面积是4()。2.有一个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1)口答:说说计算面积和周长的方法。(2)提问:这里周长和面积都是用4×4,那我们能说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吗?教师指出:周长和面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个算式里4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教室的黑板长大约是()米,宽大约是()米,围在黑板外边的一圈金属条大约长多少米?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呢?学生测量数据,保留到整数。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全班反馈,集体订正。教材第34页第8题。学生认真审题,获取题中的信息。引导:从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直接获得每个图形边的长度。(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3)全班反馈,集体订正。四、反思总结这节课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呢?哪些知识存在困难?五、板书设计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练习课【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练习六第6、7、9~12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2.能熟练地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教学重难点】熟练地运用长、正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具:直尺【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复习旧知①教师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不知道同学们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②学生汇报:教师抽生汇报,全班反馈。2.揭示课题看样子,同学们对计算的公式记忆得比较好,理解程度到底怎么样呢?下面我们通过今天的练习课来进一步学习。(板书课题)教学新课(一)回顾旧知,基础练习教材第34页第9题。(1)估一估:学生估计图中各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教师引导估计的方法。可以看这两个图形里面大约能摆多少个1cm2的正方形,也可以先估计出长和宽,然后算出面积。量一量:独立测量出相关数据。算一算:根据公式计算面积,然后全班反馈。(4)你能计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独立计算全班反馈。一个正方形的花坛的边长是11米,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给花坛四周围上篱笆,那么篱笆有多长?学生读题,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教师提问:求花坛四周围篱笆,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抽生板书)学生汇报解答过程和结果。板书:11×11=121(m2)11×4=44(m)全班反馈,集体订正。一块长方形的镜子,长是50厘米,宽是3分米,这块长方形镜子的面积是多少?全班读题,理解题意。教师提问:从题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典型错误)学生汇报解答过程和结果。板书:50厘米=5分米5×3=15(平方分米)(4)集体订正,反馈效果。小结: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长和宽的单位必须要统一。本题目长方形的长是以厘米为单位,宽是以分米为单位,计算时需要统一单位,可以将题中的长方形化成以厘米为单位,也可以将长方形化成以分米为单位,注意书写格式。(二)比较分析,指导练习教材第34页第7题。全班齐读题后提问:你能从题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想一想: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通过题中的数据能求出长方形的宽吗?全班独立完成,抽生汇报,教师板书,反馈效果。2.教材第35页第10题。全班齐读题后提问:你能从题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想一想:求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题中没告诉正方形的边长,你怎么求出正方形的边长?(抽生汇报)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板书。解题的策略:怎么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预设学生答案:根据正方形周长求边长,根据正方形边长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求出下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1)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图形的周长是指哪些线段的长度?可以怎样求?学生独立完成周长计算,抽生板书。学生汇报解题的思考过程和结果,教师引导集体反馈效果。方法一:2+4+(4-2)+1+2+(2-1)方法二:(4+2)×2=6+2+1+2+1=6×2=12(dm)=12(dm)小结:你觉得上题的解题方法中哪个更简单?求这个图形的周长,方法一是将每条线段的长度相加,方法二是将这个图形的线段平移拼凑成一个长方形。直接运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1)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哪些面?小组讨论可以怎样去求?(2)学生独立完成面积计算,抽生板书。(3)学生汇报解题的思考过程和结果,教师引导集体反馈效果。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2×(4-2)+(4-2)×(2-1)4×(2-1)+(2-1)×22×4—1×2=4+2=4+2=8-2=6(dm2)=6(dm2)=6(dm2)小结:你认为哪个解题方法更简单?求这个图形的面积时根据题意采用割、补的方法来解决问题。4.教材第35页第11题。(1)全班读题,理解题意。提问:你从题中获得哪些信息?想一想,要使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周长是16cm,长和宽分别应该是多少?(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点子图中画出周长为16cm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再分别算出它们的面积并填在表中。(3)提问:仔细观察填在表格中的长、宽与面积,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小组汇报:长和宽的和都是8cm;长和宽相差越大,面积就越小;当长和宽相等时,面积就最大。教师小结: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一定时,正方形的面积最大。三、练习运用1.教材第35页第12题。全班读题,你从题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全班独立完成,抽生板书汇报,反馈效果。2.教材第35页的思考题。图中每个小方格表示1cm2,计算长方形的面积。(1)想一想小方格的摆放与长方形有些什么关系?(2)用平移的方法找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再计算出它的面积。四、反思总结这节课,我们练习了哪些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很多秘密。五、板书设计面积单位的换算第1课时面积单位换算(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6页,37页课堂活动,练习七第1~4题。【教学目标】1.通过对面积单位之间换算的必要性。探索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2.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3.初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分析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重点:掌握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难点: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教学准备】教具:1cm2,ldm2,1m2的正方形纸片。学具:1cm2,ldm2的正方形纸片。【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复习旧知(1)教师引入:我们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哪些?这些长度单位是如何进行换算的?(2)学生汇报:常见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进率是100。(3)教师板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2.引入课题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可以换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面积单位换算。(板书课题:面积单位换算)教学新课(一)探究1dm2与100cm2的关系1.估计猜想教师提问提问一:请仔细观察老师手中这个(1cm2)小的正方形,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回答:1平方厘米。提问二:你再看看这个(1dm2)大的正方形,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学生回答:1平方分米。教师设疑确实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一个是1平方厘米,一个是1平方分米。你能估计一下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面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生汇报,教师将学生的估计板书出来。小结:估计的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验证。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正方形、大正方形和直尺。合作探究教师提问各小组组长组织组内成员想一想,有什么办法通过手中的学具去验证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的关系?小组合作小组分工合作,在活动过程中作好记录。适时进行交流。教师巡视。(3)学生汇报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在汇报的过程中请对小组的研讨进行展示。预设学生汇报:学生1:我们小组是用面积为1cm2的小正方形去摆面积为1dm2的大正方形的,每行可以摆10个,可以摆10行,大正方形一共可以摆100个小正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dm2,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cm2。所以1dm2是100个1cm2。(学生演示,教师板书)学生2: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dm2,它的边长为1dm,我们组用直尺将它一行平均分成10分,每一份的长度为1cm,同样将这个大正方形的高也平均分成10份,它的每一份的长度为1cm,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cm2。通过数一个面积为1dm2的大正方形可以分成100个面积为1cm2的小正方形。学生3:我们组是通过计算得出结果的。因为1dm=10cm,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0×10=100(cm2),这个大正方形边长也可以用1dm表示,它的面积是1×1=1(dm2),所以1dm2=100cm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归纳概括(1)教师小结:通过大家采用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的方法对1dm2和1cm2认真地探讨,我们验证了猜想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dm2=100cm2”。(2)教师板书:1dm2=100cm2。学生齐读“一平方分米等于一百平方厘米”;反着读“一百平方厘米等于一平方分米”。4.对比练习我们才学习了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1dm2=100cm2”,大家有信心来迎接挑战吗?(独立完成,集体反馈)(1)3dm2=()cm2(2)25dm2=()cm2(3)500cm2=()dm2(4)10000cm2=()dm2(二)探究1m2与1dm2的关系1.确定目标(1)教师引入:同学们都掌握得不错,你能自己探究出“1dm2=100cm2”的面积单位进率关系,你看老师手中的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这个呢?(2)出示图形:教师出示面积是1m2和1dm2的正方形。(3)教师引导:你能根据刚才小组合作采用的摆、数和计算的方法思考“1m2=()dm2”吗?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2.合作探索(1)小组合作小组分工合作,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2)学生汇报相信大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组内的交流,都有自己的想法?谁能说一说?学生汇报,教师引导。3.总结概括(1)小结:边长1m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m2。边长是1m的正方形,也就是边长10dm的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dm2)。所以,1m2=100dm2。(2)教师板书:1m2=100dm2。教师引导学生顺着读,反着读。4.对比练习(1)2m2=()dm2(2)31m2=()dm2(3)400dm2=()m2(4)50000dm2=()m25.推理延伸(1)教师提问通过共同的学习,我们推导出1dm2=100cm2,1m2=100dm2,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请仔细观察大的面积单位和小的面积单位怎样换算更简单?学生汇报预设学生回答:学生1:大的面积单位到小面积单位的换算,就是在大单位前面的数的末尾添上2个0。学生2:小的面积单位到大面积单位的换算,就是在小单位前面的数的末尾划掉2个0。教师小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大单位到小单位就是数的末尾添上2个0,小单位到大单位是数的末尾去掉2个0。三、练习应用1.完成教材第37页课堂活动第l、2题。第1题: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对口令”后,全班进行“对口令”活动。第2题:读题理解题意,合多少平方厘米是什么意思?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估算,再根据题意进行操作、计算,并把结果填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2.完成教材第37~38页第1~3题。学生独立做在书上,然后讲评。反思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板书设计第2课时面积单位换算(二)【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7页,教材第38页第5~6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通过对长度单位和相邻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比较不相邻面积单位进率换算。2.体会到面积单位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及交流互助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比较不相邻面积单位进率换算。难点:掌握不相邻面积单位进率换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旧知(1)教师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进行换算呢?(2)学生汇报学生1: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学生2:大的面积单位转化成小的面积单位,就是在小的面积单位数的末尾添上2个0,小的面积单位转化成大的面积单位,就是在小的面积单位数的末尾去掉2个0。(3)教师板书:1m2=100dm2,1dm2=100cm22.揭示课题教师:请仔细观察,1m2、1dm2与1dm2、1cm2都是相邻的面积单位,不相邻的面积单位进率又是多少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及应用。(板书课题:面积单位换算(二))教学新课(一)探索不相邻面积单位进率1.复习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及之间的进率换算,老师来考考大家?看你学好没有?1m=()dm,1dm=()cm,1m=()cm。学生汇报1m=(10)dm,1dm=(10)cm,1m=(100)cm。(教师板书)教师追问:为什么1m=100cm呢?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出的?学生1:1米和1分米是相邻的长度单位,它们的进率是10,1米和1厘米不是相邻的长度单位它们的进率是100。学生2:因为1m=10dm,1dm=10cm,10×10=100,所以1米=1000厘米。2.探索(1)教师引导同学们的长度单位学得挺好,那你看到这些面积单位及相邻的面积单位的换算,你还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不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估计猜想1平方米=()平方厘米。你能用自己的思考方法来猜想吗?小组合作各小组同学先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汇报预设学生汇报:学生1;因为1m2=100dm2,1dm2=100cm2,100×100=10000,所以1m2=10000cm2。学生2:因为1m=100cm,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m,也是100cm。如果按照边长1m来计算它的面积就是1m2,如果按照边长100cm来计算它的面积就是10000cm2,所以1m2=10000cm2。学生3: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m,如果我用面积是是1cm2的小正方形去摆,每行可摆100个小正方形,可以摆100行,一共可以摆10000个,所以1m2=10000cm2。…………教师小结面积单位的换算分为相邻和不相邻两种情况。不相邻的面积单位的换算就是看从最大的面积单位到最小的面积单位是数到第几个相邻面积单位,然后就用几个100相乘得到进率。比如:1m2=100dm2,1m2=10000cm2,1m2=1000000mm2完成教材第38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汇报怎么想的?教师引导评价,集体反馈。(二)运用面积单位换算知识解决问题1.出示例题阅读教材第37页例3。学生审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教师提问:你从题中获得什么数学信息?你从题中发现什么问题吗?学生汇报:图中给出的数据的长度单位厘米,求的面积单位是平方分米,在计算时要进行单位换算。2.独立尝试(1)教师要求同学的眼睛是火眼金睛,发现了这个问题。请各位同学采用自己的方法完成这个计算,做完后思考能不能有其他方法?学生计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根据情况抽生板书。方法一:90×40=3600(cm2)方法二:90cm=9dm,40cm=4dm,3600cm2=36dm29×4=36(dm2)(3)学生汇报学生1: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长乘宽,90×40=3600(cm2),题中要求的结果用平方分米表示,用单位换算表示3600cm2=36dm2。学生2:题中给出的数据长度单位是厘米,要求的面积单位是平方分米。先根据长度单位换算将厘米转换成分米。90cm=9dm,40cm=4dm,长方形面积就是9×4=36dm2。集体反馈全班反馈,集体订正。教师小结在计算面积时,一定要理清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的数据单位。根据要求可以在列式前对长度单位进行换算,得出需要的面积单位。也可以使用原数据单位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后再换算成要求的面积单位。练习应用教材第38页第5题。学生齐读题理清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抽生汇报题中条件中的数据单位和所求问题单位有什么关系,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学生独立完成,抽身板书并汇报自己的思考过程,集体反馈。教材第38页第6题。(1)齐读题理清题中的条件和问题(2)题中只有一个条件和所求问题是什么关系,采取什么方法计算。(3)题中条件的数据单位和问题单位是怎么关系?怎样转换。学生独立完成,抽身汇报板书,集体反馈补充练习:填一填。(1)2m2=()cm2(2)2500cm2=()dm2(3)3m240dm2=()dm2(4)30dm250cm2=()cm2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汇报,集体反馈。教材第38页思考题。(1)学生读题,理清题意。从图中和条件中你发现什么?要求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能否求出?(2)长方形由两个相同正方形组成,它由6条正方形的边长围成了一个周长54cm的长方形。可以求出正方形边长。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进行交流。抽生汇报,教师引导点评,集体反馈。四、反思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五、板书设计问题解决第1课时问题解决(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9页例1,40页课堂活动,练习八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运用面积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决策略,从而有效解决生活问题。2.通过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乐于与同伴相互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主动克服在问题解决中遇到的困难。【教学重难点】重点:从问题入手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难点:分析不同应用题的题意,确定数量关系。【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教师引入教师: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谁来说一说这两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是怎么计算的?学生汇报学生1: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方形面积=长×宽。学生2:正方形周长=边长×4,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3.揭示课题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上述知识相关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解决相关的问题。(板书课题:问题解决)教学新课(一)研究甘蔗的产量问题1.出示例题教材第39页例1学生审题找出本题的条件和对应的问题。教师提问你从题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所求的问题是什么?学生汇报学生:从题中知道长方形的长是15米,宽是8米,还知道每平方米收甘蔗7千克。所求的问题是“这块地可收甘蔗多少千克?”2.分析问题(1)教师要求大家对题中的条件说得比较完整,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同学带着这样的问题分组讨论?①甘蔗的产量主要与什么相关?②土地是什么形状?③长方形地的面积怎么计算?小组合作小组组长组织组内成员围绕问题进行研讨记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各小组同学从老师给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①第一个问题:甘蔗的产量主要与什么相关?求它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学生:甘蔗的产量与这块甘蔗地的面积有关,要求甘蔗地的面积必须知道每平方甘蔗地的产量和这块甘蔗地的平方数。板书:总千克数=每平方米千克数×平方米数②第二个问题:要求土地的面积,土地是什么形状?学生:土地是长方形。③第三个问题:长方形地的面积怎么计算?学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二)解决甘蔗的产量问题1.探究解题方法(1)教师要求通过同学们的汇报,已经理清本题的数量关系。你能解答这道题了吗?请各位同学根据数量关系独立分步列式计算,再列综合算式计算。学生列式学生按照要求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抽学生板书。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同学们都认真解题,到底是对还是错呢?请在上台板书的同学来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结果。学生:通过上面的数量关系分析,要求这块甘蔗地的产量,必要要知道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这块甘蔗地每平方米收7千克,另一个条件就是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但是不知道另一个条件。所以我第一步就是求:①这块长方形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5×8=120(平方米)两个条件都知道,根据数量关系求第二步:②这块甘蔗地手多少千克?120×7=840(千克)③根据分步计算,列综合算式:15×8×7=120×7=840(千克)分析思路①教师引导:你认为这位同学的做法正确吗?全班反馈,集体订正。②同桌交流:为了加强巩固,请同桌同学互相完整说出分析的方法和过程,我们再请学生说一说。2.小结解题方法(1)抽生回答:从所求问题分析,要求(这块甘蔗地可以收甘蔗多少千克),必须知道(每平方米收的千克数和一共的平方米数),而(一共的平方米数)不知道,所以要先求(一共的平方米数),再求(总的千克数)。(2)教师总结:我们一起来回顾解决应用题的基本步骤:首先是认真审题,获取题中的信息;其次,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再者,根据数量关系分步计算和列综合算式。最后,根据题意进行检查验算。三、练习应用1.教材第40页课堂活动第1题。(1)想一想:题中要求一个班级所有桌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2)量一量:同桌同学一起量出课桌的有关数据。(3)算一算:先独立计算出一张课桌面的面积。再根据一张课桌面的面积和班上的总人数,估计出全班的课桌面所需木板的面积。(4)说一说:抽生汇报,集体反馈。2.教材第40~41页第1~5题。(1)找准问题和条件,分析数量关系。(2)学生独立先分步再综合列式解题。(3)抽生交流汇报,反馈效果。(4)小组互动交流,强化补救不足。四、反思总结这节课我们运用长、正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用了哪些策略?五、板书设计第2课时问题解决(二)【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9页例2,40页课堂活动2,练习八第6~9题,思考题。【教学目标】1.能运用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与长、正方形有联系的实际问题。2.经历解决问题策略多元化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元化【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教师引入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将应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或面积的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还记得我们的解题步骤吗?谁来说一说?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运用长、正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给同学们提个醒,你能采用多种方法的一定要去思考采用多种方法?(板书课题:解决问题。)教学新课(一)研究草坪的结构问题1.出示例题教材第39页例2。(1)学生审题:根据题意从图中找出条件和所求的问题。(2)教师提问: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①从文字题和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条件?谁来把条件完整地说出来?学生1:从文字题中知道路的宽度为2米,小路两边有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2:从图中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是20m、宽是7m及小路宽2米。②这个图中,长方形草地分为了几部分?每部分是什么图形?它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学生1:长方形的草地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2个小长方形和1个正方形。学生2:一个图形是小正方形,它的每个边长为7m;第二个图形是小长方形的路宽,它的长是正方形的边长,宽为2m;第三个图形是大的长方形,它的宽是7m,长不知道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对边相等的特点,找到每个图形的长和宽。2.引导提问(1)教师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学生汇报学生1:正方形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2:长方形的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3:这两块草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4: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教师板书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学生1、2、3提出的条件。(二)解决草坪的占地问题(1)教师提问仔细观察图,如果要求正方形草坪的面积,你能算出来吗?谁来说一说你怎么想的?(2)学生汇报学生1:要求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学生2: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长方形的宽。教师板书谁来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教师根据汇报板书。7×7=49(m2)教师提问仔细观察图,你能求长方形草坪的面积吗?请各位同学在小组内围绕下面的条件交流自己的想法?①要求长方形的草坪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②你能从图中找到这些条件吗?(5)小组合作各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6)学生汇报学生1: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学生2:从图中知道长方形的宽,但是不知道长。可以通过用草坪的长减去正方形草坪的长与小路宽的和。就求出长方形的长。(7)学生解题①教师要求:请根据刚才的汇报,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先分步再综合列式计算。②学生尝试:按照要求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抽生板书。板书:第一步:求长方形草坪的长?20-7-2=11(m)第二步:长方形草坪面积是多少?11×7=77(m2)综合算式:(20-7-2)×7=11×7=77(m2)(8)学生汇报请在黑板板书的同学来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结果,请同学给予判断和评价。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长和宽,宽是知道的,长是用大长方形的长减去正方形的边长和路的宽度。(9)教师引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3个问题,如何求整块草坪的面积?请各小组同学按照以下的要求去完成。①做一做:学生独立理好自己做题的数量关系,算出草坪的面积。②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看数量关系是什么?③说一说:在小组里交流自己不同的解法,做好交流记录和确定发言人。学生操作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导。(11)学生汇报请一个小组同学汇报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请仔细听,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补充。预设方法一草坪面积=大长方形面积一中间小长方形的面积20×7-2×7=126(m2)预设方法二草坪面积=正方形面积+右边长方形的面积7×7+(20-7-2)×7=126(m2)预设方法三将A向右平移2m与B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将B向左平移2m)(20-2)×7=126(m2)(12)教师总结求草坪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同学们一共用了3种方法。我们一起来回顾:第1种方法,就是用大长方形面积减去中间小长方形的面积;第2种方法,就是用正方形面积加上右边长方形的面积;第3种方法,就是将左边正方形草坪向右平移2m与长方形草坪拼成一个大草坪。虽然用的方法不同,但是算出来的结果都是126m2。三、练习应用1.教材第40页课堂活动第2题。(1)想一想:怎样剪才是面积最大的正方形,同桌同学交流讨论。(2)剪一剪:动手折一折如何剪最大正方形,根据交流实际操作。(3)算一算:独立完成求出的面积和剩下的面积的计算。(4)说一说:教师抽生汇报操作,全班反馈。2.教材第41~42页第6~9题。(1)找准问题和条件,分析数量关系。(2)学生独立先分步再综合列式解题。(3)抽生交流汇报,反馈效果。(4)小组互动交流,评价反馈补救。3.教材第42页思考题。(1)想一想:根据题意独立思考如何才能将长方形剪长5cm,宽4cm的小长方形而没有剩余。说一说: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组内做好记录并加以讨论。演一演:抽生汇报,让学生拿出图形在黑板上演示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教师给予引导性操作展示。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五、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面积意义和单位【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5~30及第36~38页,练习九第43~44页第1~5题。【教学目标】通过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等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理解,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2.在面积和面积单位等知识的复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选择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过程,初步学习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3.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自主独立整理第二单元第25~30及第36~38页知识。【教学重点】重点: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使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教师引入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学完了,为了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巩固,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对本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2.教师板书(板书: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新课1.回顾知识,自主梳理(1)教师要求: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25~30(面积和面积单位)及第36~38页(面积单位换算),用自己的方法收集在这里学了的知识,并记录在草稿纸上。(2)学生整理:学生独自整理,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展示,引导建构(1)教师提示: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识,并根据组内同学的交流大家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小组整理的复习资料。最后请各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自己组内的整理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全班进行补充。(2)小组交流:各组长组织组内相互交流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3.提炼方法,认知内化现在我们按照教材的页码一起来整理,谁来汇报在“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单位换算”两部分分别学了哪些数学知识?(1)面积和面积单位①学生1:在这节学习了面积的意义。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②学生2:我们还学了如何比较两个物体和图形面积的大小。(板书)教师追问:你能说一说比较的方法有哪些?并结合例来说明。学生汇报:第一种方法是观察法,就是用眼睛就可以直接判断面积大小。比如:教室里的黑板和课桌面面积的大小。第二种方法是剪拼法,就是两个图形面积比较接近,用肉眼不能准确分辨大小。就可以采用剪拼法。第三种方法是数格子法,就是用一样大小的方格去测量两个不同的物体面积,看那个物体面的格子数更多就更大。第四种方法计算法,就是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③学生3:在这节认识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1cm2,1dm2,1m2。教师追问:确实在本节我们只认识了常用的面积单位,还有一些较大和更小的面积单位今后会继续学习。谁来说一说这几个面积单位的大小,并结合实际的生活实例说明。学生汇报:边长是1cm的正方形面积是1cm2。比如…边长是1dm的正方形面积是1dm2。比如…边长是1m的正方形面积是1m2。比如…教师引导:大家还有补充吗?一起来读一读本节学的知识,并将自己整理的复习资料进行修改完善。(2)面积单位换算教师引入:谁来汇报面积单位换算这节学了哪些知识?①学生1:在这节通过猜想验证,推导出1m2=100dm2,1dm2=100cm2,1m2=10000cm2。②学生2:知道了大小面积单位如何进行换算的。相邻大面积单位换算成小面积单位是在数后面直接添2个0,相邻小面积单位换算成大面积单位直接在数后面删2个0。③学生3:不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不是100。先看两个面积单位之间隔了几个相邻单位,从大到小数到第几个相邻单位,就用几个100相乘得到换算进率。1m2=10000cm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①教师引导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整理出这两节学习的知识,你自己觉得针对这些知识你有哪些疑难点?哪些掌握的不是很牢固?②抽生汇报学生对自己理解上的难点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对其分析讲解。③小组合作各成员根据集体整理完善自己的梳理。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练习应用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觉得掌握的怎么样呢?你能考验自己、挑战自我吗?老师这有一组习题,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等下我们一起交流。教材第44页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填上合适单位。(2)抽生汇报,说明理由。(3)集体反馈,引导评价。2.教材第44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汇报,集体反馈。3.教材第44页思考题。(1)按照题中的图形在硬纸上画好图。(2)用剪刀剪下图形,拼出每个图形的正方形。(3)独立操作如何拼成一个正方形。(4)同桌交流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如何求。四、反思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哪些知识有疑难?五、板书设计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1~32页,39~40页,练习九第4~11题。【教学目标】1.运用不同的条件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的面积计算。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由单一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3.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及解决问题的策略。难点: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灵活多元应用。【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自主独立整理第二单元第31~32页与39~40页知识。【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情境引入出示房屋平面图。提问:大家猜这是什么图呀?这确实是老师家的房屋平面结构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能从平面图上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吗?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汇报学生1:这是一个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合成的图形。学生2:可以求这个平面图的面积有多大。3.揭示课题教师:刚才不少同学提出的问题都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教学新课回顾知识,自主梳理教师要求同学们仔细回想一下,关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打开教材第31~32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和P39~40页(解决问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用你喜欢的方式简单记录下来。学生操作学生打开教材,独立梳理知识体系,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展示,引导建构教师提示:同学们整理好了吗?请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自己的知识整理并作好记录,形成一个小组的整理复习资料。最后请各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自己组内的整理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全班进行补充。小组交流:小组学生相互交流补充,并作好记录。3.提炼方法,认知内化大家整理好了吗?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面积的计算和解决问题这两小节分别学了什么知识?其他同学仔细听并进行补充。(1)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①学生1:我们学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教师追问:你能说一说是怎么推导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吗?学生:用1cm2的小正方形测量长方形的个数,每排正方形数相当于长,排数相当于宽。长乘宽求到正方形的总个数,就是面积。②学生2:按照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教师板书)教师提示:同学们整理得不错,老师想考考大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哪些条件有关?③学生: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正方形的边长。(2)解决问题请学生汇报第四小节“问题解决”学了什么知识?其他同学仔细听并进行补充。①学生1:这节学习如何解决问题。文字题和图画题,首先要仔细阅读,找到条件和问题。其次根据条件和问题理清数量关系。最后列式解答。②学生2:这节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组合图形计算的解题方法,就是要先分别计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③学生3:我们还学会了根据题意进行分割、填补、移动等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请学生根据刚才的汇报,独立地完善自己的整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这些知识方面还有哪些疑难点,同学之间相互进行分析、补充和解释。练习应用1.解决问题同学们,整理完了这两节知识,我们一起来计算房屋的面积有多大?看一看:仔细观察平面图,你获得哪些信息?说一说:图形上的相关数据。做一做:独立完成,并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写一写:抽生板书并汇报自己的做法。想一想:学生观察比较,提出多种策略。教师小结:同学们用分割的方法,把多边形的面积这样复杂的问题,转化成了简单的我们学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就简单多了。教材第44页第4~5题。学生读题获取信息,抽生汇报。分析数量关系,分步计算。抽生汇报板书,集体反馈。教材第44页第6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反馈。4.教材第44页第10~11题(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找出条件和问题。(2)学生独立计算,抽生汇报板书第三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4课时)第一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1课时除法的口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页主题图,第49~50页及课堂活动,第51~52页练习1、2、3、4题。【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并掌握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经历算法产生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初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和符号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从两位数(被除数是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中,通过知识迁移,类推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悉地运用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几百几十数除以一数的口算方法。难点:理解知识之间的迁移类推。【教学准备】教学挂图、题卡或者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口算天天练20÷2=40÷2=80÷4=50÷5=

60÷3=80÷2=24÷6=55÷5=老师出示题卡让学生看着卡答题,可以多种方式回答。如:开火车、抢答等形式。口算练习完成后,老师可以选择两个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同学,如:“80÷4”、“55÷5”。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说法给予适当的评价和补充,梳理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填空800里面有()个百,50里面有()十,9里面有()一。教学新课情境引入教师出示挂图或者多媒体课件内容:“今天是森林召开动物运动会,动物们都在积极的参加各项运动比赛,有跳绳比赛,有荡秋千比赛,有吹泡泡比赛,有拍球比赛等等”教师要求:同学们观察一下,你能从图中读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学生1:一只小猫3分钟跳312下,一只小猫2分钟跳198下,谁跳得快些?学生2:小猪3分钟吹135个泡泡,平均每分吹多少个泡泡?教师:同学们,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如果能,请你试一试.学生独立地开始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巡视。发现学生列式后做题有困难的,可将学生的算式列在黑板上:312÷3=198÷2=135÷3=教师揭示课题:问题要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来解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探索新知为了绿化校园,各个学校都在开展植树活动,教师出示挂图。学习例题1出示教科书第49页例题1挂图或者课件内容:有600棵树苗平均分给2所学校。教师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预设回答:每个学校分多少棵树苗?教师要求:请同学们试着解决这个问题。汇报预设,师板书:600÷2=过渡语:怎样计算呢?教师布置小组讨论。要求:每小组确定发言人,每组有一记录人,每人都要发言,小组讨论算法。预设小组讨论结果:600里面有6个百,6个百除以2就等于3个百,3个百就是300。2乘以300等于600,所以600除以2等于300。6÷2=360÷2=30600÷2=300对于学生回答情况,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对于第二种方法有数学转化思想,把除法的问题转化成乘法来解决,老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对于第三种方法,老师可以总结成:当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时,我们可以先不看0,用百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最后我们计算时没有看几个0,我们就是商后面添上几个0。出示课件或者板书,可以先让学生试着归纳口算的方法,老师做引导和适当补充,最后学生如果不能小结方法,老师可以小结给出口算方法。练习应用同学们,你们刚刚学习了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学习例2教师出示教科书第49页例题2挂图或者课件内容:这块占地120m2的长方形实验田,长是多少米?学生单独思考,列出算式,小组展开讨论:怎样计算出长是多少.?120÷6=教师巡视。预设汇报预设:学生1:我用的是刚刚学习的第三种方法。先把120看成12去除以6等于2,最后在商后面添上0就等于20。学生2:我用的是刚刚学习的第二种方法,我想6乘以20等于120,所以120除以6等于20。小结: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一样的。同学们,今天学习了整百、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下面的情境。学习例题3教师出示教科书第50页例题3挂图或者课件:5只小兔采了5朵蘑菇,平均每只小兔可以分多少朵蘑菇?5只小兔1朵蘑菇也没有采到,平均每只小兔分多少朵蘑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师巡视。教师引导:1朵蘑菇也没采到我们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应该是()朵。学生列出算式:5÷5=0÷5=教师引导:第一个问题大家都好解决每只分1朵。第二个问题分0朵,每只分多少朵?教学演示:找5个同学扮演5只兔子,老师手中什么都没有,分给5位同学,当然最后每位同学手中,也会什么也没有分到。什么也没有,我们用数学符号0表示,所以同学手中分到的是0。把0平均分,最后每位分到的也只能是0。因此,我们得出:0÷5=03.课堂训练0÷2=0÷6=0÷9=教师板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反思总结同学们,下面你们就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来检验一下自己。游戏互动同桌互相对口令:要求是“你说算式,我说答案”。先安排整百数除一位数;再组织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完成教科书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互相说计算的方法。开火车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第1题。完成后以开火车的方式评价,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比一比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怎样判断出谁跳得快?每分钟跳多少?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列式:180÷2=300÷3=同桌交流算法。师:同学们,请你谈一谈今天的收获?板书设计:第2课时除法的估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例题4,第51页及课堂活动第3题。【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并能说出估算的过程和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估算的价值,理解估算的现实意义。在学习估算的过程当中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说明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在学习估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者挂图,口算题卡。【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口算天天练200÷2=400÷2=800÷4=500÷5=600÷3=800÷2=570÷3=550÷5=老师出示题卡让学生看着卡答题,可以多种方式回答,如:开火车、抢答等形式。口算练习完成后,老师可以选择两个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同学,如:“800÷4”、“550÷5”。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说法给予适当的评价和补充,一起复习三位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估算做铺垫。二、教学新课谈话引入教师出示课件或以谈话的方式给出如下信息。(1)2013年,中国的人口大约有13亿;(2)今天足球比赛大约来了3000名观众;(3)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公里。教师提问:同学观察以上的数学信息,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这些数字都是大概的和不是准确的数。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探索新知教师出示教科书第50页例题4。教师引导观察:学校组织全体学生去参加科技馆,你们观察一下图中给出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分析挂图:学校有568人,科技馆一次容纳不下568人,工作人员要求分批进入。教师布置小组讨论:要求怎样分配每次进入的人数,使参观的过程合理合情。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做一些适当的引导,如:告诉学生们,不是任意分三批,要尽量的使每批进入参观的人数接近。汇报预设情况预设:学生1:我们把568平均分成3份,这样每批进入的人数就相等了,我们列出了算式“568÷3=”可是,我们小组没有人可以计算出结果来,请老师帮忙。教师引导:这些问题你们现在无法解决,你们可以先想一想我们上学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的估算,把它运用到现在的学习中。学生在教师引导后进行小组讨论。汇报预设情况预设:学生1:我们是这样想的,把568人估成600人,用600÷3=,这样,就变成了我们会做的题了。算下来,每批大概进入200人比较合理。学生2:我们是这样想的,把568人估成570人,用570÷3=,这样,就变成我们会做的题了。通过计算,每批大概进入190人比较合理。教师总结:估算就是把不是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先估成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通过运用整百、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来计算出大概的一个得数。所以表达估算的算式就应该写成600÷3=200或者570÷3=190过渡语:同学们,刚刚你们估算了一下每批进入的人数分别是190和200人,能想一想这样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的结果比较后,会是怎样的吗?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回答预设:学生如果能够讨论出“568估成600或570,估成的数比实际的数要大,所以商就比实际的大。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的结果就大一些。”当然更好。如果不能讨论出这个结果,教师就给学生引导,让学生先比较实际的人数568和估成的人数600、570的大小,让学生发现是估大了,在除数不变的情况下,被除数变大,商是要变大的。从而小结出学生所估的得数将会比实际的得数要大一点。教师小结:我们在估算时,得到的结果会是与实际数有差别的。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大家只要掌握了估算的方法,就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请学生小结估算的方法:估算时,就是把不是整百、几百几十的数先估成整百、几百几十的数,通过运用整百、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来计算一个得数。这个得数就是估算的一个结果。三、练习应用教师出示下表,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结果和方法。华严镇学校观看科技电影人数统计表学校人数批次每批大约进入人数华严小学8764新店小学4942高丽小学7353镇西小学5673刘湾小学3792反思总结教师提问:请观察一下刚刚完成的练习题,第一行的算式和第二行的算式估算以后,它们的商有哪些不同点?学生回答预设:学生:第一行的商是两位数,第二行的商是三位数。教师小结:利用估算的方法,判断算式的商是几位数,可以为以后的试商提供帮助,也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过渡语:今天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知道了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别,并能运用估算知道除法中商是几位数。现在,请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出示教科书第51页课堂活动第3题。提出要求:请一个学生回答两个算式的商是几位数;2.独立完成后,再同桌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得数。汇报预设全班评价。第3课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页。【教学目标】1.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掌握笔算方法。2.通过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3.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估算来确定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的大致范围,训练学生估算能力,发展学生数感。【教学重难点】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者课件,题卡。【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口算天天练习17-8=12+9=6×4=26÷2=28÷7=3×7=400÷2=360÷4=老师出示题卡让学生答题,可以多种方式回答,如:开火车、抽学生、抢答等形式。2.估一估,商是几位数366÷6=426÷3=572÷2=934÷7=384÷4=619÷9=教师出示题卡,抽生回答,并让学生说明估算的理由。教师小结: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除数,商就是三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商就是两位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灵活处理小结语言的指向。竖式计算48÷4=76÷5=学生单独完成,教师巡视,两个学生板演。完成后,安排汇报预设答题过程和算理。对第二题有余数的计算,教师可以做提示和补充。二、教学新课1.自主探究教师谈话:森林里开动物运动会,小猪们一起比赛吹泡泡,请大家看比赛的结果。教师用挂图或者课件出示教科书48页情境:小猪3分钟吹了135个。小猪平均每分钟吹多少个泡泡?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找出数学信息,思考怎样解决问题。教师提要求:同学们可以先把算式列出来,先不用计算。汇报预设算式,教师板书:135÷3=(揭示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师:能口算吗?那么怎么做呢?出示讨论要求:(1)可以先估一估每分吹了多少个泡泡。判断一下商可能是多少位数。(3)尝试用竖式算一算。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小组汇报预设:(1)估算后,我们发现不会超过50个。(教师可以追问估算的理由)(2)因为被除数的百位上是1,比除数3小,所以商是两位数。(3)算式汇报:135÷3=45学生的算式汇报,可以教师版书也可以学生板书。因为这个算式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新课例题,要让学生看清楚书写过程。教师追问:竖式过程为什么是这样?回答预设:我是按照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来书写的。教师追问:为什么商4会在十位上呢?回答预设:我估计135里最多有50个3,我是把135估成150估大了,所以改成40个3。商4应该在十位上。(2)我用两位数除以一位的方法去做,先用3去除百位上的1,发现不够除;于是就用3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发现可以除,三四十二,商4。在这里,商4也不是表示的4,而应该是四十,所以4应该写在十位上。教师总结:做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如果最高位不够除,就去除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板书)教师要求每个小组回过头再讨论一下刚才讨论的结果和现在得出的结论,回顾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练习应用教师根据教科书第48页动物运动会情境图,增加如下信息内容:小熊们在拍球,三只小熊2分钟,拍了242个。三只小熊平均每分拍多少个?教师安排学生找数学信息,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作个别引导。汇报预设预设: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2)按照三位数除以一位的笔算方法计算。如果学生没有汇报估一估的过程,教师可适当补充。汇报完后,同桌互相评价,并说计算的过程。三、练习应用用竖式计算教科书第53页,补充三个有余数作为参考。288÷4=276÷2=639÷3=27÷2=296÷3=373÷3=学生独立完成题后,集体订正。请几位学生说做题的过程。说一说完成教科书第53页课堂活动“说一说”。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题卡:如:848÷4,147÷3。活动要求:第一个学生出题卡,让第二个说出此题的商是几位数,商的第一位是多少,商写在哪一位数上面。教师巡视。活动结束后,学生把题卡上的题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四、反思总结1.教师准备一些学生竖式计算有错的题,制成题卡或者直接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用刚刚学习到的知识去判断。比如:2.教师运用教科书第48页动物运动会的情境图设计数学信息:小猴荡秋千,3分钟荡了273次,小猴平均每分钟荡了多少次秋千?教师要求:仔细观察,寻找数学信息,列算式,解决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完成。集体订正,汇报方法,说算理。教师小结。第4课时商是间有0的除法(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例题6。【教学目标】1.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是0)的笔算方法,并掌握笔算方法。2.通过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是0)的笔算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3.结合具体的情境估算确定三位数(被除数十位是0)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大致范围,训练学生估算能力,发展学生数感。【教学重难点】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是0)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者课件,题卡。【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口算天天练11-0=0+9=40÷2=26÷2=0÷7=3×7=420÷2=200÷4=出示题卡,让学生看着卡答题。用多种方式回答,如:开火车、抽学生、抢答。2.竖式计算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教师安排:先是自己估一估商是多少位数,然后,同桌交流结果,并要求说明估的过程。接着,请汇报预设估商的结果和过程。最后,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二、教学新课教师板书,请学生试做。揭示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是0)的除法,要求学生先去试着做一做,接着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最后分享给全班同学。2.探索新知教师巡视观察,查找学生做题的一些问题和思路。把发现到的一些问题和思路在汇报预设时根据情况与学生交流。汇报预设:汇报时请学生把自己的竖式书写过程板书在黑板上,也可以由教师板书。在学生板书后,教师要求学生说一说答题过程。学生回答预设:(1)先试商,估一估商是几位数。(2)再按照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从最高位除起,一位一位的往下除,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教师在这里可以追问为什么中间商“0”。学生回答预设:因为百位上“4”除以“2”商“2”刚好除尽。所以,用十位上的“0”去除以“2”。因为0除以任何数都得0,所以十位上的0去除以2商0,0该写在十位上。教师追问:竖式书写还有不同的吗?教师可以根据巡视情况引导出第二种竖式书写方法2。板书:教师要求学生对比一下这两竖式的不同的地方。教师总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是0)的方法:按照三位数除以一位的方法去做,当除到0时,可以直接商0占位,接到往下面除。三、练习应用1.算一算仿作练习十一的第二题,竖式计算。505÷5=903÷3=840÷4=306÷9=7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