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排水及防护_第1页
道路排水及防护_第2页
道路排水及防护_第3页
道路排水及防护_第4页
道路排水及防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28挡土墙设计一、

概述1、挡土墙的用途:挡土墙是为防止土体坍滑而修筑的,主要承受侧向土压力的墙式结构物。按照墙的设置路基在遇到下列情况时可考虑修建挡土墙:(1)路基位于陡坡地段或岩石风化的路堑边缘地段;(2)为避免大量挖方及降低边坡高度的路堑地段;(3)可能产生塌方、滑坡的不良地质路段;(4)水流冲刷严重或长期受水浸泡的沿河路基地段;(5)为节约用地、减少拆迁或少占农田的地段;(6)为保护重要建筑物、生态环境或其它特殊需要的地段。图6-1挡土墙的各部分名称a)路肩挡土墙、b)路堤挡土墙、c)路堑挡土墙、d)山坡挡土墙挡土墙各部分名称如图6-1所示。靠填土(或山体)一侧为墙背,外露一侧为墙面(也称墙胸),墙面与墙底的交线为墙趾,墙背与墙底的交线为墙踵,墙背与铅垂线的交角为墙背倾角。墙背的倾角方向,比照面向外侧站立的人的俯仰情况,分俯斜、仰斜和垂直三种。墙背向外侧倾斜时,为俯墙背见图6-1),为正;墙背向填土一侧倾斜时,为仰斜墙背(见图6-1),为负;墙背铅垂时,为垂直墙背(见图6-1),为零。如果墙背具有单一坡度,称为直线形墙背;若多于一个坡度,则称为折线形墙背。2、挡土墙的类型挡土墙按照墙的位置、材料和结构形式,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按照墙的位置划分挡土墙可分为路堑墙、路肩墙、路堤墙和山坡墙等类型,如图6-1所示。

(2)按照墙体材料划分挡土墙可分为石砌挡土墙、砖砌挡土墙、混凝土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和加筋土挡土墙等。

(3)按照墙的结构形式划分(P117表6-2)

挡土墙可分为重力式、衡重式、半重力式、悬壁式、扶壁式、锚杆式、锚定板式、柱板式和垛式等类型。其中,重力式、衡重式多用石砌。半重力式用混凝土浇注,视需要也可在受拉区加少量钢筋,以节省圬工。其他类型多用钢筋混凝土就地制作或预制拼装。三、各种挡土墙的特点与使用条件

1.重力式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依靠墙身自重支撑土压力来维持其稳定。一般多用片(块)石砌筑,在缺乏石料的地区有时也用混凝土修建。重力式挡土墙圬工量较大,但其型式简单,施工方便,可就地取材,适应性较强,故被广泛采用。2.锚定式挡土墙(P117表6-2),锚定式挡土墙通常包括锚杆式和锚定板式两种。锚杆式挡土墙是一种轻型挡土墙,主要由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立柱、挡土板构成墙面,与水平或倾斜的钢锚杆联合组成。

图6-3锚杆式挡土墙图6-4锚定板式挡土墙

3.薄壁式挡土墙(P117表6-2)薄壁式挡土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悬臂式和扶壁式两种主要形式。悬臂式挡土墙,它是由立壁和底板组成,具有三个悬臂,即立壁、趾板和踵板。

图6-5薄壁式挡土墙图6-6扶壁式挡土墙4.加筋土挡土墙

加筋土挡土墙是由填土、填土中布置的拉筋条以及墙面板三部分组成。此外,还有柱板式挡土墙、桩板式挡土墙和垛式(又称框架式)挡土墙等。

图6-7加筋土挡土墙图6-8柱板式挡土墙

图6-9桩板式挡土墙图6-10垛式(又称框架式)挡土墙二、挡土墙的构造与布置(一)挡土墙的构造挡土墙的构造必须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同时考虑就地取材、结构合理、断面经济、施工养护方便与安全。常用的重力式挡土墙一般是由墙身、基础、排水设施和伸缩缝等部分组成。1.墙身构造

(1)墙背重力式挡土墙的墙背,可做成仰斜、垂直、俯斜、凸形折线和衡重式等型式(图6-25)。图6-25重力式挡土墙的断面形式a)仰斜;b)垂直;c)俯斜;d)凸形折线;e)衡重式

仰斜墙背所受的土压力小,故墙身断面较经济。用于路堑墙时,墙身与开挖面边坡较贴合,故开挖量与回填量均较小。但当墙趾处地面横坡较陡时,会使墙身增高,断面增大。故仰斜墙背适用于路堑墙及墙趾处地面平坦的路肩墙或路堤墙。仰斜墙背的坡度不宜缓于1:0.3,以免施工困难。俯斜墙背所受的土压力较大。在地面横坡陡峻时,俯斜式挡土墙可采用陡直的墙面,借以减小墙高。俯斜墙背也可做成台阶形,以增加墙背与填料间的摩擦力。垂直墙背的特点介于仰斜和俯斜墙背之间。凸形折线墙背系将仰斜式挡土墙的上部墙背改为俯斜,以减小上部断面尺寸,多用于路堑墙,也可用于路肩墙。衡重式墙在上下墙之间设衡重台,并采用陡直的墙面。适用于山区地形陡峻处的路肩墙和路堤墙,也可用于路堑墙。上墙俯斜墙背的坡度1:0.25~1:0.45,下墙仰斜墙背在1:0.25左右,上下墙的墙高比一般采用2:3。(2)墙面墙面一般均为平面,其坡度应与墙背坡度相协调。墙面坡度直接影响挡土墙的高度。因此,在地面横坡较陡时,墙面坡度一般为1:0.05~1:0.20,矮墙可采用陡直墙面;地面平缓时,一般采用1:0.20~1:0.35较为经济。(3)墙顶墙顶最小宽度,浆砌挡土墙不小于50cm,干砌不小于60cm。浆砌路肩墙墙顶一般宜采用粗石料或混凝土做成顶帽,厚40cm。如不做顶帽,对路堤墙和路堑墙,墙顶应以大块石砌筑,并用砂浆勾缝,或用5号砂浆抹平顶面,砂浆厚2cm。干砌挡土墙墙顶50cm高度内,应用25号砂浆砌筑,以增加墙身稳定。干砌挡土墙的高度一般不宜大于6m。(4)护栏为保证交通安全,在地形险峻地段,或过高过长的路肩墙的墙顶应设置护栏。为保持土路肩最小宽度,护栏内侧边缘距路面边缘的距离,二、三级路不小于0.75m,四级路不小于0.5m。2.基础

(1)基础类型绝大多数挡土墙,都直接修筑在天然地基上。当地基承载力不足,地形平坦而墙身较高时,为了减小基底压应力和增加抗倾覆稳定性,常常采用扩大基础(图6-12a),将墙趾或墙踵部分加宽成台阶,或两侧同时加宽,以加大承压面积。加宽宽度视基底应力需要减少的程度和加宽后的合力偏心距的大小而定,一般不小于20cm。高宽比可用3:2或2:1。台阶高度按加宽部分的抗剪、抗弯拉要求确定。图6-26重力式挡土墙的基础类型a)墙趾或墙踵部分加宽;b)钢筋混凝土底板;c)换填地基;d)台阶基础;e)拱形基础(2)基础埋置深度对于土质地基,基础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无冲刷时,应在天然地面以下至少1m;

(2)有冲刷时,应在冲刷线以下至少1m;

(3)受冻胀影响时,应在冻结线以下不少于0.25m。当冻深超过1m时,采用1.25m,但基底应夯填一定厚度的砂砾或碎石垫层,垫层底面亦应位于冻结线以下不少于0.25m。碎石、砾石和砂类地基,不考虑冻胀影响,但基础埋深不宜小于1m。对于岩石地基,应清除表面风化层。当风化层较厚难以全部清除时,可根据地基的风化程度及其容许承载力将基底埋入风化层中。基础嵌入岩层的深度,可参照表6-2确定。墙趾前地面横坡较大时,应留出足够的襟边宽度(趾前至地面横坡的水平距离),以防止地基剪切破坏(见表6-2)。

表6-2基础嵌入岩层的深度岩层种类基础埋深h(m)襟边宽度L(m)嵌入示意图较完整的坚硬岩石0.250.25~0.5一般岩石(如砂页岩互层等)0.60.6~1.5松散岩石(如千枚岩等)1.01.0~2.0砂夹砾石≥1.01.5~2.53.排水设施挡土墙应设置排水措施,以疏干墙后土体和防止地面水下渗,防止墙后积水形成静水压力,减少寒冷地区回填土的冻胀压力,消除粘性土填料浸水后的膨胀压力。排水措施主要包括:设置地面排水沟,引排地面水;夯实回填土顶面和地面松土,防止雨水及地面水下渗,必要时可加设铺砌;对路堑挡墙墙趾前的边沟应予以铺砌加固,以防边沟水渗入基础;设置墙身泄水孔,排除墙后水。浆砌块(片)石墙身应在墙前地面以上设一排泄水孔(图6-27)。墙高时,可在墙上部加设一排汇水孔。汇水孔的尺寸一般为5×10cm、10×10cm、15×20cm的方孔或直径为5~10cm的圆孔。孔眼间距一般为2~3m,对于浸水挡土墙孔眼间距一般1.0~1.5m,干旱地区可适当加大,孔眼上下错开布置。下排排水孔的出口应高出墙前地面0.3m;若为路堑墙,应高出边沟水位0.3m;若为浸水挡土墙,应高出常水位0.3m。为防止水分渗入地基,下排泄水孔进水口的底部应铺设30cm厚的粘土隔水层。泄水孔的进水口部分应设置粗粒料反滤层,以免孔道阻塞。当墙背填土透水性不良或可能发生冻胀时,应在最低一排泄水孔至墙顶以下0.5m的范围内铺设厚度不小于0.3m的砂卵石排水层(图6-27c)。干砌挡土墙因墙身透水,可不设泄水孔。图6-27泄水孔及排水层4.沉降缝与伸缩缝为避免因地基不均匀沉陷而引起墙身开裂,需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异和墙高、墙身断面的变化情况设置沉降缝。为了防止圬工砌体因收缩硬化和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应设置伸缩缝。设计时,一般将沉降缝与伸缩缝合并设置,沿路线方向每隔10~15m设置一道,兼起两者的作用,缝宽2~3cm,缝内一般可用胶泥填塞,但在渗水量大,填料容易流失或冻害严重地区,则宜用沥青麻筋或涂以沥青的木板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沿内、外、顶三方填塞,填深不宜小于0.15m,当墙后为岩石路堑或填石路堤时,可设置空缝。干砌挡土墙,缝的两侧应选用平整石料砌筑,使成垂直通缝。二、挡土墙的布置

1.挡土墙位置的选定(P124图6-4)

2.挡土墙的纵向布置

3.挡土墙的横向布置

4.平面布置项目29路基排水设计§7.1概述一、排水的目的和意义水是造成路基路面及其沿线构造物病害的主要原因。根据水源的不同,危害路基路面的水可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两大类。地面水包括大气降水(雨和雪)以及海、河、湖、水渠及水库水。地下水包括上层滞水、潜水及层间水等,它们对路基的危害程度,因条件不同而异。二、路基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7.2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地面排水设备路基地面排水结构物常见的类型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急流槽、拦水带、蒸发池、渡槽和倒虹吸等。一、边沟边沟的纵坡(出水口附近除外)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平坡路段,边沟宜保持不小于0.5%的纵坡。特殊情况容许采用0.3%,但边沟口间距宜减短。边沟的横断面形式有梯形、矩形、三角形及流线形等。P183图7-1梯形边沟的底宽与深度约0.4~0.6m。图7-3边沟泄水流入涵前窨井剖面图(单级跌水)二、截水沟截水沟又称天沟,一般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地点,用以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证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流水冲刷。截水沟的横断面形式,一般为梯形,沟的边坡坡度,因岩土条件而定,一般采用(1:1.0)~(1:1.5)。沟底宽度不小于0.5m,沟深按设计流量而定,亦不应小于0.5m。

图7—4挖方路段截水沟示意图1—截水沟;2—土台;3—边沟图7—6填方路段上的截水沟示意图

1—土台;2—截水沟三、排水沟排水沟的横断面一般采用梯形。底宽与深度不宜小于0.5m,土沟的边坡坡度约为(1:1)~(1:1.5)。图7—8排水沟与水道衔接示意图1—排水沟;2—其它渠道;3—路基中心线;4—桥涵四、跌水与急流槽跌水与急流槽是路基地面排水沟渠的特殊形式,用于陡坡地段,沟底纵坡可达。按照水力计算特点,跌水的基本构造可分为进水口、消力池和出水口三个组成部分。

图7—10边沟与涵洞单级跌水连接图 图7—11多级跌水纵剖面图(单位:m)

1—边沟;2—路基;3—跌水井;4—涵洞1—沟顶线; 2—沟底线五、倒虹吸与渡水槽六、蒸发池图7—16 渡水槽图例§5.3地下排水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