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目录一、导论 5(一)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5(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5二、相关概念论述 5(一)经济可持续发展 5三、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技术支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一)经济增长方式 6(二)技术科技普及率 6(三)专业人才稀缺 6(四)缺乏政府和国家政策的号召宣传 7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技术支持的对策与建议 7(一)发挥政府带动技术创新的作用 7(二)以企业科技创新为主导 7(三)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专业技术人员 8参考文献 8
试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支持摘要: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全球性危机的出现,人们不仅关心经济利益的增加,更关注社会福利目标的实现,如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环境条件等。如何依靠科技进步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技术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关键词: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支持
AbstractWiththeemergenceofaseriesofglobalcrises,suchasresourcedepletion,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ecologicaldestruction,peoplenotonlypayattentiontotheincreaseofeconomicbenefits,butalsopaymoreattentiontotherealizationofsocialwelfaregoalssuchastheimprovementoftheirqualityoflifeandtheimprovementofenvironmentalconditions.Howtorelyontheprogressofscienceandtechnologytosolvetheproblemsofeconomicdevelopmentandrealiz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economyhasbecomeanewhotspotinthetheoreticalresearchofthetechnicalandeconomicfield.Keywords:Economy;sustainabledevelopment;technicalsupport一、导论(一)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经济增长迅速,随着中国的经济扩张与经济增长逐步增长之间的矛盾,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越来越突出。这是经济增长的必然趋势。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总的来说,由于经济总量、规模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个数字取决于增加生产要素,实现经济增长不仅导致大量在中国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但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极其严重的挑战,中国。这表明粗放型管理模式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技术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且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要探索科技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首先必须认识到科技投入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验证技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之前,许多文献都证实了科技投入的内涵和作用。王虎(2008)将科技投入界定为人力资源、资金和政策,为整个社会的正常发展,以确保科技活动的分配。它还指出,投资在科学和技术提供全球技术进步的物质支持会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赵东喜(2010)认为,科技贡献率和技术进步的同时,指出,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前提。二、相关概念论述(一)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传统追求最具成本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可持续发展更侧重于资源和环境的产生和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不仅服务于当代人的需要,而且威胁和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这一定义只强调时间的可持续性,忽视了空间不同区域之间的不平衡。随着理论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深化。有学者指出,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考虑代际公平,还要考虑“代际协调”,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注重人类健康的社会视角,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经济视角。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在保证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界定为可持续健康的经济发展。三、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技术支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经济增长方式首先,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角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然而,随着中国的经济扩张与经济增长逐步增长之间的矛盾,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越来越突出。这是经济增长的必然趋势。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总的来说,由于经济总量、规模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个数字取决于增加生产要素,实现经济增长不仅导致大量在中国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但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极其严重的挑战。这表明粗放型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尚未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技术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且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二)技术科技普及率技术进步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优化实质上是产业要素配置的优化。具体来说,如果技术是固定的,因为生产要素只在一定范围内一定范围内存在,那么增加生产投入可以提高要素产出的效率。一旦超过这个限度,不仅单位的贡献将大大减少,总产量也将下降。然而,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技术进步可以通过一定程度上改善生产要素来抵消收益递减规律,从而增加投入要素的产出。这无疑会影响产业间生产要素的流向和流动,改变产业间生产要素的流动格局,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通过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从根本上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具有积极的作用。(三)专业人才稀缺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中国,尤其是制造业的崛起,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要充分认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培养大批科技人才,优化劳动者队伍结构,是当前和今后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四)缺乏政府和国家政策的号召宣传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技术落后、效率低、竞争力弱、产业结构矛盾突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弱点已经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挑战。只有把国内先进的技术成果有效地融入到我国的工业体系中,技术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力量,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塑科技创新主体,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发展风险投资。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技术支持的对策与建议(一)发挥政府带动技术创新的作用国家间竞争的核心不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领域,而是科学研究的阶段、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及技术创新的筛选阶段。在这种情况下,竞争的成败不仅取决于看得见的产品和服务,还取决于国家和企业选择研发方向和有效配置研发资源的能力。在技术发展的方向,国家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政府和企业要共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实现组织的监督和评价,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以更有效的方式来增加投资,改善管理,促进广泛有效的通信技术。(二)以企业科技创新为主导目前,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技术支持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在研发活动或研发活动中是当之无愧的。因此,从长远来看,它将对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未来的唯一选择和提升企业的核心技术创新的发展。技术创新的主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1、转变企业经营理念,建立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在买方市场逐步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速的今天,企业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只有改变传统的基于移植的生产经营理念和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发展新理念,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2,加快企业制度创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保障。企业制度创新是企业全面创新体系的基础和保障。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制度创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效保障。3,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企业家队伍。现代企业家在把技术创新主体转化为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内部化、制度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以企业为中心,以研发为内容,推进生产与科研相结合。在中国的科技力量集中在大学和科研院所,企业应积极发展与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联系与合作。政府应鼓励研究机构作为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进入企业,成为企业研究和发展共同体的一部分。这些措施将对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起到积极作用。(三)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分类指导。各级人事部门要根据各行业和行业的实际情况,与教育、科技等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规划教育。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预测需求,确定重点领域,明确目标和任务。认真分解和落实各项任务,加强监督检查,解决工作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1]曹广勇.市场经济发展视域下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OL].中国商论,2017,(33):9-10(2017-12-01).[2]李光明,马磊.西北5省(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空间分异研究——基于熵权灰色关联模型的实证分析[J/OL].江苏农业科学,:1-6(2017-11-28).[3]杨莎莎,秦艳辉,邓闻静,纪明.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比较[J/OL].统计与决策,2017,(22):131-134(2017-11-28).[4]李春忠,李小斌.我国绿色GDP发展的实证分析[J/OL].统计与决策,2017,(22):143-146(2017-11-28).[5]李华,高强.科技进步、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变化[J/OL].华东经济管理,2017,(12):100-107(2017-11-28).[6]高卷.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雄安新区发展思路研究[J/OL].经济与管理评论,2017,(06):130-136(2017-11-22).[7]彭刚.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J/OL].区域经济评论,2017,(06):2-5(2017-11-14).[8]劳健,谢如鹤.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广东农产品物流影响因素研究[J/OL].商业经济研究,2017,(21):95-98(2017-11-10).[9]陈楚琳,石磊.基于AHP的湘西自治州绿色生态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OL].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8-13(2017-11-06).[10]杨文文.关于我国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分析[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09):10-11(2017-11-01).[11]赵颖.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风险识别途径探索[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09):178(2017-11-01).[12]彭容,贺曲夫,徐习景.“十三五”规划下开展环境会计对绿色生态发展的影响[J/OL].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7,(04):37-40(2017-10-20).[13]潘建瑞.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逻辑演进[J/OL].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11-14+40(2017-09-27)[14]刘胜勇.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7,(18):250+252.[15]张绘.城镇化进程中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J].经济纵横,2017,(09):117-122.[16]郭秀清.绿色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读[J/OL].鄱阳湖学刊,2017,(04):61-66+127(2017-08-07)..[17]狄乾斌,郭亚丽,郑佳.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与演变特征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0(02):245-255.[18]程娜.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7,(05):116-122.[19]吴霞.新能源产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度评价——基于中国30个省域数据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17,(04):58-62.[20]卢志文.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湖南3市的实证研究[J/OL].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19-31(2017-03-24).[21]徐凤菊,张怀进,于泳波,杜运潮.虚拟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7,8(01):69-75.[22]李凯枫.对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7,24(02):137-138.[23]邓晓兰,陈宝东.经济新常态下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兼论财政供给侧改革的政策着力点[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01):3-10.[24]韩增林,胡伟,钟敬秋,胡渊,刘天宝.基于能值分析的中国海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J].生态学报,2017,37(08):2563-2574.[25]刘秀光.贫困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管理学刊,2015,28(04):33-36+51.[26]李军.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战略选择[J].老龄科学研究,2015,3(03):52-60.[27]樊杰,蒋子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心理素质的培养试题及答案
- 深入卫生管理领域试题及答案
- 探索园地中的2024年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成人大学体育试题及答案
- 卫生管理证书考试的试题及答案概览
-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回顾与前瞻试题及答案
-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关键技巧试题及答案
- 模拟日语面试题及答案
- 模拟保育员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文化产业管理证书学习路径
- 海泰电子病历系统-(医生)用户手册
- 新生儿心肺复苏评分表
- 《慧典电子病历系统》操作手册
- 《煤矿地表沉陷区监测技术地方标准》
- 壮锦的造型特征与色彩审美特征
- 强弱电架空线缆入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甲乙丙资信
- 样品外观尺寸检测报告.docx
- 免考勤申请书范文
- 国土调查调查项目招投标书范本
- 中国古代都城空间布局演变特征
- 砂石料加工场施工方案两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