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日照市后村镇初级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山东省日照市后村镇初级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山东省日照市后村镇初级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山东省日照市后村镇初级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山东省日照市后村镇初级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山东省日照市后村镇初级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在神经、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B.甲状腺激素促进糖的氧化,因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起拮抗作用

D.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通过载体并消耗ATP完成的

参考答案:B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D.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可根据其年龄组成预测参考答案:C3.1976年,美国的H.Boyer教授首次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此文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A.能进行DNA复制B.能传递给细菌后代C.能合成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D.能合成人的生长素

参考答案:C4.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正确叙述是

A.细胞的分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B.细胞衰老,代谢减弱;细胞癌变,代谢和膜的黏着性增强

C.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能力下降,酶活性减弱‘

D.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长参考答案:A5.如图所示某一健康人注射疫苗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表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与丁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B.甲与丁时间注射疫苗后,参与抗原识别并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C.丙时间各淋巴细胞的DNA含量不完全相同D.在乙与丙时期产生的免疫反应中,丙时期的免疫反应更快,更强烈参考答案:B【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坐标曲线图;免疫调节.【分析】1、当注射丁时,注射甲产生的抗没有增多,所以甲与丁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因而识别它们的B细胞特异性也不同.2、丙时间抗体水平突然上升,是受到了类似甲疫苗的抗原的刺激,体内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3、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是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和少量的记忆细胞.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解答】解:A、据图分析,甲与丁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所以两条曲线不连续,A正确;B、甲时间注射疫苗后,参与抗原识别的细胞是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丁时间注射疫苗后,参与抗原识别的细胞是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B错误;C、丙时间各淋巴细胞进行增殖分化,故淋巴细胞的DNA含量不完全相同,C正确;D、由曲线图可知,在乙与丙时期产生的免疫反应中,丙时期的免疫反应更快,更强烈,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二次免疫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6.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T细胞会辨识并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B.面对病原体时,身体非特异性免疫启动的时间较特异性免疫早C.特异性的抗原分子和淋巴因子可向B细胞传递信息引起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若研究清楚埃博拉病毒特异性抗原蛋白的结构,就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生产该蛋白作疫苗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辨识并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A错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一、第二道防线的免疫作用,启动的时间较特异性免疫早,B正确;特异性的抗原分子和淋巴因子都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正确;若研究清楚埃博拉病毒特异性抗原蛋白的结构,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相应的基因转移到微生物等生物体内,获取该蛋白作疫苗,预防埃博拉病毒疾病,D正确。7.右图为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此细胞是真核细胞而不可能是原核细胞

B.此细胞是动物细胞而不可能是高等植物细胞

C.结构2不含磷脂,其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前期

D.结构3、5在完成其功能的过程中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参考答案:C8.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内染色体正在被纺锤丝牵拉到两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此时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C.着丝点的数目与染色体的数目相等D.染色体的数目与DNA的数目相等参考答案:C【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二倍体生物细胞内染色体正在被纺锤丝牵拉到两极,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都是体细胞的两倍;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是DNA含量的一半;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都与体细胞相同.【解答】解:A、如果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如果是有丝分裂后期过程,则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如果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C、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着丝点,所以着丝点的数目与染色体的数目始终相等,C正确;D、如果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则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与DNA的数目相等;如果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DNA含量的一半,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种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疾病B.遗传病患者都携带致病基因C.高胆固醇血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环境因素对苯丙酮尿症的影响要大于青少年型糖尿病参考答案:C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先天性的疾病也不一定是遗传病,A错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能不携带致病基因,B错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有家族性的特征,C正确;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易受环境影响,D错误。10.加强管理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野生大象种群得到了恢复。近几年出现了保护区中野生大象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以上信息及所学到的知识,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该现象可说明野象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B.该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保护区内野象食物不足C.该现象说明野象种群正在积极的寻求人类的帮助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参考答案:C该现象说明野象种群数量增大,种内斗争增强,保护区内资源不足,需要外出觅食,A、B项正确;该现象说明野象由于食物不足,正在觅食,不是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C项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D项正确。11.利用蛙坐骨神经进行相关实验,相关结果如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a、b点均无离子跨膜运输B.图2指针偏转是由a端K+外流速率增大引起的C.图3指针偏转是由于b端Na+内流使a、b两点间存在电应差D.图4中a端K+内流与b端Na+内流速率相等,使指针不偏转参考答案:C【分析】1、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概念: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呈外正内负状态。

(2)形成机制是:K+外流。

2、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概念:是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变化过程。

(2)形成机制:Na+快速内流形成。【详解】图1中a、b两点均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由于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所以a、b点均存在离子跨膜运输,A错误;图2指针偏转是由a端Na+快速内流形成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而b端膜外为正电荷,所以a、b两端产生电位差,从而产生电流,B错误;图3指针偏转是由于兴奋传导到了b端,b端发生了Na+内流形成了外负内正的膜电位,而a端已经恢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使a、b两点间存在电应差,C正确;图4中a端和b端均是K+外流形成的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由于a、b两端膜外不存在电位差,所以指针不偏转,D错误。故选C。12.下列是某同学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

①携带遗传信息;②能转运氨基酸;

③能与核糖体结合;④能转录产生RNA;

⑤每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⑥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是遗传物质,能携带遗传信息,故①正确;tRNA能识别并转运氨基酸,②错误;mRNA能与核糖体结合,用于合成蛋白质,③错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产生RNA,④正确;tRNA上一端的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故⑤错误;DNA分子在复制时,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故⑥正确。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考点:遗传的分子基础【名师点睛】正确区分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子和反密码子(1)基因、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对应关系(2)氨基酸与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关系①每种氨基酸对应1种或几种密码子(密码子简并性),可由1种或几种tRNA转运。②1种密码子只能决定1种氨基酸,1种tRNA只能转运1种氨基酸。③密码子有64种(3种终止密码子,61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反密码子理论上有61种。13.地衣、甘蔗、支原体、变形虫都具有的糖是

A.纤维素

B.淀粉

C.糖元

D.核糖参考答案:D14.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B细胞的激活信号可来自于抗原或者T细胞B.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分化增殖C.激活的B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D.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作用于细胞内外的抗原参考答案:D15.生长激素和胰岛素都是人体内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的激素,但是功能不同,与此无关的是()A.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

B.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C.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空间结构

D.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参考答案:D1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生理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有核糖体、内质网、溶酶体及线粒体等细胞器参与B.细胞核能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C.生物膜系统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包括叶绿体类囊体薄膜D.缺氧状态下,叶肉细胞产生的一分子C02进入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内,穿过6层膜参考答案:C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没有溶酶体参与,A项错误;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项错误;生物膜系统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C项正确;缺氧状态下,叶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产生的一分子C02进入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内,穿过4层膜,D项错误。【点睛】本题易错选D项。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无氧状态下,叶肉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不是线粒体,而是细胞质基质。17.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功能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只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空间结构有关B、已知某化合物具有催化功能,可以推断此物质为蛋白质C、有些蛋白质具有防御功能,如抗体;有些蛋白质具有接受信息的功能,如受体;抗体与受体都具有专一性D、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不会影响其生物活性参考答案:C18.图为科研人员培育克隆猴“中中”的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e的性状表现不受来源于b中的基因控制B.图中涉及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胚胎移植等C.d为胚胎发育提供遗传物质和其他适宜条件D.e诞生实验体现了a细胞的全能性参考答案:B【分析】体细胞核移植过程:【详解】e的性状表现受来源于b中细胞质基因的控制,A错误;图中涉及的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胚胎移植等,B正确;d为胚胎发育提供适宜条件,但没有提供遗传物质,C错误;e诞生实验体现了a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错误。故选:B。【点睛】易错点: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原理是动物体细胞细胞核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9.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B.乔木阶段物种丰富度最高,群落结构最复杂C.表中的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D.该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等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表格数据的分析能力及对群落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表格植物类别中可判断出A项正确。物种丰富度应看物种数量,表中显示乔木阶段物种数量最多,该阶段群落结构也最复杂,B项正确。样方法应随机取样,C项错误。结构复杂的群落一般都包含了四种种间关系,D项正确。20.(06上海卷)棕色鸟与棕色鸟杂交,子代有23只白色,26只褐色,53只棕色。棕色鸟和白色鸟杂交,其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是

A.100%

B.75%

C.50%

D.25%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表现型相同的棕色鸟杂交得到子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出现性状比为褐色∶棕色∶白色=1∶2∶1,那么亲代棕色鸟为杂合子,后代中褐色和白色为纯合子,则把棕色鸟(杂合子)与白色鸟(纯合子)杂交,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其后代白色鸟所占的比例为一半。答案选C。21.已知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X—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害废物积累Y—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害物质积累Z—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突变结果,出现了新的菌株,它们能代谢原有菌种产生的有害废物。以下哪项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的配对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C22.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参考答案:C23.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免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参考答案:C24.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参考答案:D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可能会由于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导致身高不同,反之,基因型相不同的两个人,也可能因为环境因素导致身高相同,A正确;在缺光的环境中,绿色幼苗由于叶绿素合成受影响而变黄,B正确;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均为ii,两者均为纯合子,所以后代基因型仍然为ii,表现为O型血,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正确;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由于亲代是杂合子,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错误。【考点定位】基因、环境、性状【名师点睛】结合“基因型+环境=性状”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时,注意各项描述个体间的异同是基因型决定的,还是环境变化引起的。25.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体液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

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参考答案:B26.(2012江苏)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参考答案:A27.如图,甲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共由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A占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基因的A端有RNA聚合酶结合位点,是启动转录的信号B.甲图到乙图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提高温度对②部位的影响与解旋酶的作用效果相同D.该基因在第n次复制中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为400x(2n﹣1)参考答案:D【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分析】分析题图:图为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磷酸二酯键,②表示氢键,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位点.该基因由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A占全部碱基的2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T=A=20%,C=G=50%﹣20%=30%,则该基因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1000×2×20%=400个,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600个.【解答】解:A、基因的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终止子位于基因的尾端,因此该基因的A端有RNA聚合酶结合位点,是启动转录的信号,A正确;B、甲图到乙图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正确;C、提高温度对②部位的影响与解旋酶的作用效果均为氢键断裂,C正确;D、由分析可知,该基因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有400个,在第n次复制中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为400×(2n﹣2n﹣1)=400×2n﹣1,D错误.故选:D.28.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杂交组合子代表现型及数量甲(顶生)×乙(腋生)101腋生,99顶生甲(顶生)×丙(腋生)198腋生,201顶生甲(顶生)×丁(腋生)全为腋生

A.顶生;甲、乙

B.腋生;甲、丁

C.顶生;丙、丁

D.腋生;甲、丙参考答案:B29.下侧为蟾蜍屈肌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要验证某药物能通过阻断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而阻断屈肌反射活动,在观察肌肉收缩情况前,应采取的操作是①在c处不放药物,刺激b②将药物放在c,刺激b③将药物放在a,刺激b④将药物放在b,刺激aA.①与②

B.②与③C.③与④

D.②与④参考答案:答案:A30.有些实验可以通过染色改进实验效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时,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叶绿体的结构更清晰B.在蔗糖溶液中加人适宜红墨水,可用于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C.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时,可用龙胆紫溶液对子叶切片进行染色D.在研究蛋白酶专一性实验中,可用双缩脲试剂检验蛋由质以确定底物分解是否彻底参考答案:B【分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原理是: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具有中央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当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且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导致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逐渐分离,即发生质壁分离,此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间隙充满了外界溶液。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实验原理是: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之一是:染色体容易被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详解】A、健那绿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叶绿体本身呈绿色,其形态为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因此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不需要染色,A错误;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无色,以此为实验材料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时,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红墨水使之成为红色,会使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B正确;C、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龙胆紫等碱性染料可将染色体染成深色,因此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时,不能用龙胆紫溶液对子叶切片进行染色,C错误;D、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在研究蛋白酶专一性实验中,用双缩脲试剂检验仍有紫色反应,D错误。故选B。31.如果把某个植物细胞放到蔗糖溶液中,却没有出现质壁分离现象,不可能的原因是(

A.发生了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B.细胞已经死亡

C.所用的蔗糖溶液的浓度不够高

D.该植物细胞尚未成熟参考答案:A32.图a、c表示细胞中的两种结构,b是它们共有的特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b表示两层的膜结构,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B.若b表示含有核酸的细胞器,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C.若b表示磷脂,a、c肯定不是核糖体和中心体D.若b表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含色素的细胞器,则a、c肯定是液泡和叶绿体参考答案:C【分析】本题是对细胞器成分(核酸、色素)、膜结构(有无膜结构)及膜层数等知识点综合性考查。【详解】细胞中含有两层膜的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A错误;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B错误;核糖体和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因此中心体不含有磷脂,C正确;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含有叶绿体,D错误。【点睛】注意题干中“细胞器”与“细胞结构”的区别,细胞中含有两层膜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中含有两层膜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植物体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表皮细胞不含有叶绿体。33.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赤道板,进而形成细胞壁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复制完成加倍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周期D.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也会发生染色体的复制参考答案:C【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完成时为止,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详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会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A错误。中心体的复制是在动物细胞分裂的间期完成,B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染色体,不能进行细胞分裂,不会有细胞周期,C正确。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DNA是裸露的不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D错误。【点睛】1.赤道板是不存在的结构,细胞板是真实存在的结构。2.中心体分布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34.下列关于细胞核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B.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C.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D.所有的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核参考答案:D35.若精子中核DNA含量为a,则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核DNA含量分别是

)A.2a和a

B.4a和2a

C.a和2a

D.2a和4a参考答案:B36.将蚕豆根尖(细胞含6对染色体)制成装片后,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A.复制后形成的24个DNA分子 B.位于细胞中央的赤道板C.染成深色的12条染色体 D.细胞膜的中部向内凹陷参考答案:C【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周期的扇形图,根据箭头方向可知,b→a表示分裂间期;a→b表示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据此答题.【解答】解:A、在光学显微镜中观察不到DNA分子,A错误;B、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因此无法观察到,B错误;C、该生物含有6对染色体,因此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可以观察到染成深色的12条染色体,C正确;D、蚕豆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并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最终将细胞一分为二,而不是细胞膜的中部向内凹陷,D错误.故选:C.37.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参考答案:D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蝉吸取树的汁液属于寄生关系,蝗虫啃食植物叶片属于捕食关系B.在种群特征中,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数量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越大D.向农田施肥和向鱼塘投放饵料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参考答案:A【考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会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会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解答】解:A、蝉吸取树的汁液属于寄生关系,蝗虫啃食植物叶片属于捕食关系,A正确;B、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错误;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动物的体型与营养级的高低关系不大,如大象比狮子体型大,但是它的营养级比狮子低,C错误;D、向农田施肥和向鱼塘投放饵料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率,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种间关系,能量传递效率等相关知识,意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39.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B.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C.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D.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参考答案:D40.(00上海卷)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可以看到的中心粒数目是

A.2

B.4

C.8

D.1参考答案: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菠萝、仙人掌等植物有一个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一所示,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如图二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