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监视技术讲义_第1页
侦察监视技术讲义_第2页
侦察监视技术讲义_第3页
侦察监视技术讲义_第4页
侦察监视技术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侦察监视技术1.巡航导弹2.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开展趋势一、侦

察监视主要技术及运用一、侦

察监视主要技术及运用3.凡事预那么立,不预那么废。自古兵家就认为只有“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数千年来,利用人的视觉和听觉刺探敌情一直是军中侦察的唯一方式。4.发现识别目标媒质监视跟踪目标定位侦察监视,军队为获取军事斗争特别是战争所需敌方或有关战区的情况〔人员、武器装备、地形地物及作战结果等〕而采取的措施,是实施正确指挥、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保障。5.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就是指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技术。

发现识别目标媒质监视跟踪目标定位6.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分类根据侦察监视目标性质、范围、情报的使用和所引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战略侦察和战术侦察;根据侦察监视设备运载工具和使用范围不同,可分为地面侦察、水下侦察、空中侦察和空间侦察四个侦察技术〔教程分类方法〕;还有的根据侦察监视技术手段使用的不同,分为可见光、多光谱、红外、微波、声学侦察等。7.〔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三〕声学侦察监视技术〔一〕电子侦察监视技术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及运用〔一〕电子侦察监视技术8.〔一〕电子侦察监视技术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与运用无线电侦察监视雷达侦察监视9.雷达侦察监视技术雷达是通过发射和接受无线电波来搜索和探测目标的一种电子设备,是“无线电探测与测距〞英文缩写词Radar的中文音译名。现有雷达的工作波长在1mm~100m之间。〔一〕电子侦察监视技术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与运用10.发射机采集接收机目标无线电波处理处理〔一〕电子侦察监视技术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与运用显示器表示11.雷达性能的主要指标

一是,探测距离远近;二是,探测跟踪精度;三是,目标分辩能力;四是,搭载使用平台。〔一〕电子侦察监视技术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与运用12.

它所使用的电磁波是13-30CM的微波波段,微波一般可用电磁振荡的方法人为地产生,它能穿透云雾甚至冰层与浅土层,且微波地空中传输几乎不受天气影响和昼夜时节的限制,多数探测雷达都是利用微波进行工作的,比可见光和红外辐射穿透能力更强,所以通常用来探测被云雾笼罩着的目标以及深埋地下的物体。〔一〕电子侦察监视技术合成孔径雷达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与运用13.合成孔径雷达具有以下特点①分辨力高,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所获得的地面图像的分辨力已达1米左右,可以与航空照相的图像媲美。②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③能有效地识别伪装和穿透非金属掩蔽物。④覆盖面积大,提供信息快。合成孔径雷达在军事上主要用于侦察、测绘地面和战场的军事目标,监视战场情况,发现隐蔽和伪装的目标,查明敌方的兵力部署情况。〔一〕电子侦察监视技术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与运用14.70年代,前苏联海军远程航空兵和巡航导弹武器的开展与运用,美国海军还没有方法去对付苏联海军所谓的“空中饱和攻击〞。为此,美国海军开始研究对策,建造一种专门对付饱和攻击,并为航空母舰护航、舰队防空反导的战斗舰艇,这就是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一〕电子侦察监视技术相控阵雷达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与运用15.美国设在白令海峡的一部“眼镜蛇丹麦人〞相控阵雷达,天线直径30米,有15360个辐射器。这些辐射器发成96个组,即相当于96部雷达组合在一起,由设在天线后面的计算机统一指挥。〔一〕电子侦察监视技术相控阵雷达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与运用16.〔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三〕声学侦察监视技术〔一〕电子侦察监视技术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及运用〔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17.〔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可见光侦察监视多光谱侦察监视微光、红外光侦察监视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与运用18.紫外线可见光红外波微波无线电波x射线γ射线

可见光是指0.4微米-0.76微米之间的电磁波。1.可见光侦察监视技术〔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与运用19.

可见光,就是人眼看得见的光,是一种波长范围在0.4微米-0.76微米之间的电磁波。可见光侦察监视技术就是以可见光作为媒质的侦察监视技术。主要包括:可见光照相技术、电视摄像技术。1.可见光侦察监视技术〔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与运用20.电信号光电偶合器冲洗感光胶片处理相片表示处理光学系统采集可见光照相可见光目标显示装置电视摄像1.可见光侦察监视技术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与运用〔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21.普通相机侦察机照相卫星照相可见光照相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与运用〔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1.可见光侦察监视技术22.1.可见光侦察监视技术(二)光学侦视监视技术与运用60年代SR-71,该飞机具备卓越的性能。1.速度最快,是当时唯一超音速巡航的飞机,其试验机速度可达3331每小时公里。2.装备最先进,机上备有高清晰照相机,在良好天气下的55千米高空拍摄的图片分辩率可达50厘米。3.飞行费用高。目前使用的仅有四架,每月高达3900万美元。飞行高度24467米,仍属机密资料而未公开。1955年开始投入使用.时速692公里,其航程6000多千米,飞行高度达27430米。〔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23.1.可见光侦察监视技术美国空军正在秘密研制一种采用各种先进技术,使之摆脱雷达追踪的隐形远程无人侦察机。〔即“曙光侦察机〞,飞行高度45000米,飞行速度5.2马赫〕。〔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与运用24.1.可见光侦察监视技术按照国际惯例,一国领空仅限于80-110千米以下,在此之上的太空那么像公海一样属于公空,在此空间可以随意利用。照相侦察卫星的数量最多,技术最成熟,占军用卫星数量的60%以上。美国从6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发射了六代、230多颗卫星。由于分辨率的不同〔开始为3-6米〕,照相侦察卫星分为普查和详查两种,从第四代大鸟KH-9卫星开始,就把普查和详查结合起来同时负责。〔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与运用25.(二)光学侦视监视技术与运用从开始阶段的3-6米,到第四代大鸟提高到30厘米,第六代卫星如果轨道下降到160千米时,分辨率可以到达0.1米。从70年代中后期,美国研制出了数字图像传输型照相侦察卫星,不再使用胶卷,改用扫描成像型遥感器来摄制场景图像,并转换成数字信号传回地面图像中心自动转换成高清晰图像,因而地面人员从过去看到这幅图像需要半个月甚至一个多月的时间,缩短到一个半小时。美国长曲棍球侦察卫星〔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1.可见光侦察监视技术26.〔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可见光侦察监视多光谱侦察监视微光、红外光侦察监视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与运用27.夜间要有哪些夜视手段呢?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利用夜间等微弱光源,经过放大后,清晰观察目标的设备,称为微光夜视仪和微光电视;另一类是利用人眼看不到的红外线,对目标和背景所散发的温度进行比照,根据温差成像,再使用热成像照相机或摄像机把目标的热图像拍摄下来,以便对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或攻击,这又称为红外热成像和红外电视探测。3.微光、红外光侦察监视技术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与运用〔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28.3.微光、红外光侦察监视技术微光侦察监视微光夜视和微光电视设备由于采用被开工作方式,所以隐蔽性好,不易暴露,且体积小、重量轻,是目前装备数量最多、用途最广的一种夜视器材。但由于微光装置是通过放大微弱夜光来观察目标,在阴天和无光或烟雾条件下,那么难以发挥作用。〔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与运用29.〔二〕光学侦察监视技术〔三〕声学侦察监视技术〔一〕电子侦察监视技术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及运用〔三〕声学侦察监视技术30.——声纳侦察监视——传感器侦察监视〔三〕声学侦察监视技术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与运用31.1.传感器侦察监视

传感器,它能通过探测和感受地面的声波与震动来发出警报。〔三〕声学侦察监视技术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与运用32.2.声纳侦察监视

主动式声纳的工作原理和雷达十分相似。通过水声换能器及其组成的阵列,将探测电信号转换为在水中发送的声音频率的水波,形成水下声信号;当遇到目标,形成反射回波,再将其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经过处理,就可发现水下目标的存在,并可将目标定位。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与运用〔三〕声学侦察监视技术33.

被动式声纳通过被动接收舰船等目标在水中产生的噪声以及目标的水声设备所发出的信号,以测定目标方位和测距。因此,潜艇声纳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以被动方式工作,海岸声纳通常也以此为主要工作方式。〔三〕声学侦察监视技术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与运用2.声纳侦察监视34.

探测距离可达十至数十海里,可以实现对目标的三维空间搜索,可以搜索和跟踪多个目标。测向精度±0.25°~±1°,测距精度±1%~±5%。

法国大型水面舰艇装备的SS—48型声纳,在良好水文条件下的探测距离:全向发射时为15海里,定向发射时为20海里。一、侦察监视主要技术与运用〔三〕声学侦察监视技术2.声纳侦察监视35.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开展趋势一、侦

察监视主要技术及运用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开展趋势36.〔二〕向多维高精度开展〔三〕向多手段组合系统开展〔五〕向强生存能力开展〔六〕向侦察、监视、打击一体化开展〔一〕向实时全空域开展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开展趋势〔一〕向实时全空域开展〔四〕向信息融合技术开展37.地平线电离层天波地波普通雷达作用距离3000千米~6000千米以上

超视距雷达〔一〕向实时全空域开展第一,开展超视距雷达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38.〔一〕向实时全空域开展第三,开展星载相控阵雷达预警机机载相控阵雷达取得好的效果,促进了把相控阵雷达安装到预警卫星上设想的开展,目前正为此积极进行着深入的研究工作。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39.〔二〕向多维高精度开展〔三〕向多手段组合系统开展〔五〕向强生存能力开展〔六〕向侦察、监视、打击一体化开展〔一〕向实时全空域开展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开展趋势〔四〕向信息融合技术开展〔二〕向多维高精度开展40.〔二〕向多维高精度开展〔三〕向多手段组合系统开展〔五〕向强生存能力开展〔六〕向侦察、监视、打击一体化开展〔一〕向实时全空域开展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开展趋势〔四〕向信息融合技术开展〔三〕向多手段组合系统开展41.〔三〕向多手段组合系统开展一是,全天时、全天候地获取全空域信息的需求。普通雷达与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配合使用;可见光照相不能应用于夜间,红外热成像在目标与环境温度差异不大时效果不好,可以配合使用等。二是,反伪装、反隐身、反干扰的需求。对波长雷达波具有很强吸收或穿透效果的隐身目标,对另外波长的雷达波往往就没有这样的效果。在某种波长范围有效的伪装或干扰,对其它波长范围的侦察监视技术手段未必有效。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42.〔二〕向多维高精度开展〔三〕向多手段组合系统开展〔五〕向强生存能力开展〔六〕向侦察、监视、打击一体化开展〔一〕向实时全空域开展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开展趋势〔四〕向信息融合技术开展〔四〕向信息融合技术开展43.〔四〕向信息融合技术开展信息融合技术是借助计算机对假设干侦察监视技术装备所获取的信息,按一定准那么进行分析、筛选、鉴别、综合,从而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以便完成给定的评估和决策任务的信息处理技术。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44.〔二〕向多维高精度开展〔三〕向多手段组合系统开展〔五〕向强生存能力开展〔六〕向侦察、监视、打击一体化开展〔一〕向实时全空域开展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开展趋势〔四〕向信息融合技术开展〔五〕向强生存能力开展45.第二,开展频率捷变雷达技术第三,开展被动式侦察监视技术第一,开展双基地、多基地雷达技术〔五〕向强生存能力开展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46.〔二〕向多维高精度开展〔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