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的故事_第1页
锡伯族的故事_第2页
锡伯族的故事_第3页
锡伯族的故事_第4页
锡伯族的故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锡伯族故事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锡伯族总人口为188824人,其中辽宁省132615人,主要分布在沈阳、大连、铁岭、朝阳、锦州、丹东、瓦房店、凤城等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4566人,主要聚居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以及霍城、巩留、伊宁、乌鲁木齐等县市;黑龙江省8886人,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和双城市;吉林省3168人,主要分布在长春市;内蒙古自治区3023人,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盟;其余分布在陕西、北京、上海等省、区、市。呈现东(北)西(北)分居、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局面。锡伯族有自己的语言。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北和西北的锡伯族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现在,东北锡伯族的语言和当地汉族、满族基本相同。新疆的锡伯族,由于居住较为集中,在语言文字上保持了较多的特点。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锡伯族民间故事,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鲜卑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16世纪编入蒙古“八旗”后,其社会组织发生了急剧变化,生产上转入稳定的农业经济。18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迁往新疆,尔后这些锡伯族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故乡。远古时代的神秘传说:在锡伯族民间传说中说,锡伯族先民——鲜卑,古时南迁时,在鲜卑山(今大兴安岭)中迷失方向,被困在山里。后来,有一种神兽在前方引路乃得出山,才来到南方大泽(呼伦贝尔草原)。这种兽,状如虎而五爪,文如狸而色青,大如狗而迅走。锡伯族保留有供奉“鲜卑兽”(瑞兽)的习俗。将绘制的兽形图案,挂在住室西或北墙上,久而久之就成为锡伯族标志性图案。2011年5月23日,辽宁省沈阳市申报的“锡伯族民间故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沈阳市于洪区文化馆获得锡伯族民间故事项目保护单位资格。历史渊源在这风沙弥漫的大西北,勤劳的锡伯族人民凿山筑渠,修筑了长达100多公里的察布查尔大渠。潺潺的流水使荒漠的原野变成了阡陌纵横,树木葱绿,瓜果飘香,美丽富足的地方。锡伯族以勇武骑射著称。曾经涌现出不少优秀射箭运动员。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他们通过翻译,广泛接触和吸收兄弟民族的文学艺术。《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几十部著作,几百年前就被译成锡伯文,而且流传甚广。艺术特色锡伯族民间故事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中可以看到古代锡伯人的社会生活、信仰习俗和文学想象力以及民族心理特质。锡伯族民间故事同其他兄弟民族民间故事,有着许多联系和相似。在语言运用上,因为使用锡伯语,所以保留着独特的风貌。传承保护自从锡伯族民间故事被挖掘发现,于洪区文化馆立即对何钧佑家族口头传承数代、讲述锡伯族先民鲜卑人部落生活及其英雄史诗的5部长篇叙事进行采录、整理,并予以正式出版。2009年,锡伯族民间故事被列入辽宁省非遗保护名录;2011年成功进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何钧佑则于日前被公示为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锡伯族民间故事列入非遗名录后,当地文化部门高度重视,组织专业队伍对这一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同时联合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研究生,历时3年整理出版了两部共60余万字的《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锡伯族的民间故事,流传于新疆锡伯族地区和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的锡伯族当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中,属民间文学(口头传统)类别。锡伯族的民间故事,以其口耳相传的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目前已搜集到500余则,民间的蕴藏量依然丰富,坊间有许多擅长讲故事的艺人。故事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历史跨度大,人格化程度高,同时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故事的表现形式明快、质朴、简练,没有侈奢和修饰,亦没有故意的朦胧,更没有恼人的拖泥带水,有的则是昂扬的精神、感人的情节、通俗的语言、泥土的芳香,加之传承者的亲请,更使这些故事深受锡伯族人民的喜爱,并能扎根于民间,成为锡伯族口头文化中的瑰宝。锡伯族的民间故事,可分为风俗故事、神话故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传说故事、生活故事、机智幽默故事、童话故事、动物故事及有关狐仙、河神、鱼神精成仙帮,帮助人类的故事等种类。风俗故事以老人为什么受尊敬、正月十五抹黑脸、抓嘎拉哈的传说等为主;神话故事以喜利妈妈的传说、海尔堪玛法的传说、山神乞食、龙女出海、灵芝姑娘等为主;生活故事以章京和他的女婿、木碗的报应等为主;机智幽默故事以霍托哈哈吉的故事为主;动物故事以与狐狸、青蛙、猫、狗、鸟等动物有关的故事为主。锡伯族的神话故事,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幻想和解释,来表达生活现象。如《喜利妈妈的传说》和《鲜卑瑞兽的传说》,都是具有这种神话色彩的传说故事。它们叙述了远古时候,在兴安岭的深山老林里,有一个部落,他们穿的是兽皮鱼皮,吃的是鱼肉兽肉,过着群居生活,有一个夏天,部落里的大多数都有围猎去了,只剩下一些老体弱的人和孩子守候在山洞里,照管这些人的说是喜利姑娘,围猎的人走了没再回来,他们遇难了。山洞里没有吃的东西了,在老神仙的指点下,喜利历经艰难曲折,到天上见到了玉帝,在玉帝小儿子海尔堪的帮助下,喜利借到了玉帝的宝物,治服了火山和旱魔,救活了山洞里的人们,后来这些被救活的人的后代,就是锡伯人,他们就把喜利妈妈海尔法堪敬祀为自己的祖先。《鲜卑瑞兽的传说》,反映了早期的锡伯部落在兴安岭的一次大迁徙中,天降茫茫大雾,整个迁徙的部落迷失了方向,正在这时来了一头神兽,在它的带领下,才度过了难关,顺利地进行了迁徙,这两则传说都反映了远古时候锡伯人的生活情形,对于研究锡伯族早期的历史和民俗,提供了可贵的口碑资料。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传说,简称为历史传说。这些传说故事是锡伯族口传的历史,它是以某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事迹为依据,在口传中不断充实,丰富和加工的结果。锡伯族的南迁盛京,是锡伯族的重大历史事件,这在史料给我们留下的记载并不太多,但是在传说故事中,却有着生动的反映。比如从《回头岗》的传说中,可以了解到三百多年前,锡伯人在伯都纳生活的情景;以及清廷为什么调遣这个勇武、强悍、精于骑射的民族进驻盛京。除了历史传说,还有《图伯特》、《布将军》、《色大人》、《吴大力》、《神医七大夫》、《布彦图》和《宝奶奶》、《莲花的玛玛传说》等人物传说故事。在《布彦图》中,布彦图徙手搏猛虎,在讨伐张格尔叛乱中他英杀敌,曾官至西将军。晚年他荣归故里,乐善好施,常接济穷人,有关他的故事,至今还在乡里流传。《色大人》(色普铿额),光绪年间,他在作盛京门提督时,有一年发大水,他曾开办粥厂,救活了好几万人。他还修桥铺路,为人们排忧解难,作了许多好事。《吴大力》是传说中的神奇人物,在修盛京的皇陵时,多少人不能把石碑的碑帽子装运上去,可是他一个人却神乎其神的把碑帽子给安好了。《神医七大夫》是叙述七大夫在途中遇到一伙送葬的,他发现抬着的棺材还在淌血,立即劝说人们把棺材停下,从而救活了难产的妇女,接生了孩子。《宝奶奶的破枕头》,说的是勤劳、善良、心地美好的锡伯族姑娘,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侍奉孤身老人宝奶奶,终得好报的故事,它歌颂了锡伯人民高尚的品德。《顶马奇遇》,反映的是锡伯族武官顶马,在夜归的途中,遇见了无家可归的妇女,从而帮助她排忧解难的故事。在《莲花的玛玛传说》中,主人公莲花力大无穷,她匡扶正义,扶危济困,惩治邪恶势力,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风物和民俗传说,是人们对已经出现过的事物,运用虚构和想象,来表现自然、社会和社会和社会本形式本身。在传说里,常常都是表现加工过了的自然物和人物,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赋予美好的形象,对民族的习俗给以庄重神秘的解释,创作了一些喜闻乐道的民俗传说。比如《黑鱼沟的来历》,通过锡伯小伙救助黑鱼的奇异情节,来展示锡伯人想往富裕生活的良好愿望。《音德美与小马官》,曲折地反映了锡伯少女音得美追求婚姻幸福的情景。《抓嘎拉哈的传说》讲述了锡伯族抓嘎拉哈游戏的来历。《瞪眼佛的传说》和《宝葫芦开山》,通过两人得宝和寻宝的传说故事,反映了锡伯人对家乡宝山和财富的热爱。在锡伯族众多的故事中,生活故事最具特色,它从不同的角度,歌颂了劳动和劳动人民,表彰了他们在反抗阶级压迫中的聪明才智,和他们勤劳、善良,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与此同时,辛辣无情地鞭挞了官吏地主、富人财主们的愚蠢无知和贪婪凶狠。从中可看到锡伯社会生活的若干投影,有助于了解锡伯族的社会生活状况。如《章京和他的女婿》、《秃子》、《鹦哥的故事》、《把‘奇怪’拿来》、《巴图、地上和章京》、《贪心窄京的下场莎等故事,最具代表性,社会价值最高,对人民群众最有教育意义。这些故事中出现的剥削者、压迫者的形象是章京、县官、财主,还有阎王,反映了锡伯社会生活的特点。章京,是官名,是锡伯族社会特有的“牛录的首领。“牛录”本来是锡伯人被清政府编入八旗后的基层单位,自迁来新疆戌边屯垦后,又成为进行戍边屯垦的军事行政编制。因为章京都有御赐的土地,又无偿地使用跟丁,跟丁作警卫、服杂役、耕种土地,所以章京既是官吏,又是财主,是统治者和剥削者。许多故事中所出现的最高的、最有权势的官吏是县官,人民在取得与县官斗争的胜利后,往往要召集全县城的百姓,把县官搜刮来的金银财宝、粮食牲畜,全部分给穷人,这是锡伯族的历史发展特殊情况的反映。故事中的财主,即占有土地,雇用长工种地,又有牲畜,让长工为其放牧,甚至上山打猎。这种财主身上显然带着锡伯族以农为主、兼营牧业、喜欢打猎等经济生活的特点。故事中还出现了“阎王”的形象,而故事中的阎王,实际上是财主的形象,是人间财主的幻化和替身。它以批判的态度把“阴”“阳”两个世界加以表现出来,实际上财主是人间的阎王,阎王则是阴间(幻想中的)财主。故事中的章京、县官、财主、阎王都贪婪凶狠、欺压劳动人民。在《章京和他的女婿》中,章京为了剥削穷人,以女儿许嫁为由,让巴图为他当几年长工;待女儿出嫁后,还千方百计地要占女婿的便宜,想方设法掠夺女婿的“宝衣”、麒麟、“神柜”,表现出贪得无厌、吝啬成性的剥削阶级本质。《贪心章京的下场》中,章京已有四十四个妻妾还嫌不够,看到穷人的妻子霞美长得漂亮,就要利用权势强娶为妾,表现了贪婪好色的剥削者、统治者的荒淫与腐朽。《鹦哥的故事中》,县官看到伐木人的鹦哥能唱歌赚钱,觉得有利可图,就随便诬人以罪,将鹦鹉强行归官,据为己有;《把“奇怪”拿米》故事中的县官,为了霸占平民百姓孝顺阿的妻子,以势压人,百般刁难。这种巧取豪夺,蛮横无理的行为,表现了统治者的典型特征。然而,不管是章京、县官、财主、阎王,他们的共同点是极端的愚蠢——尽管攸们有权有势,甚至有—批帮凶、打手为其驱使作恶,然而却背离真理,正义,缺乏智慧,因而他们都一个个败在机智勇敢的劳动人民手下,显出万般丑态。机智人物故事,以霍托哈哈吉为代表,他是类似于阿凡提一类的人物,在民间流传许多有关霍托哈哈吉戏弄贪官的故事。如《秃孩子》、《秃鹰》等故事中,霍托哈哈吉多以正面歌颂的形象出现,财主觉得秃子不听任他的欺负,竟和自己对抗,怀恨在心,三次设计想害死秃子。但是机警灵活的秃子时时都有提防,他每次都巧妙地将计就计,略作手脚,就让财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类故事,多数并不满足于暴露统治者的丑恶,也不满足于对某一统治者个人的惩治,而往往在故事结尾处,让代表剥削者的反动政权垮台,让穷人上台掌权,将土地分给穷人,把统治者搜刮聚敛的财富归还给人民,使人人安居乐业,过天下兴旺太平的日子。童话故事和动物故事,通过幻想的境界,神奇的情节,表彰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正直无私的品质,揭露贪婪懒惰、损人利已的剥削阶级思想行为,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爱憎感情、道德观念和是非观点。如《穷姑娘和富姑娘》、《秃鹰》、《燕子》、《猫和狗结仇》、《狗和兔子》、《青蛙的故事》、《麻雀》、《狐狸》(系列故事)等,均属幻想性较强的故事。《穷姑娘和富姑娘》故事中的穷姑娘、弟弟和老妈,他们虽然穷苦,却不贪财,他们靠自己的勤劳过着俭朴的生活,用善良的心对待人和事;即使遇到发财的机会也不轻易伸手,不愿过不劳而食的生活。穷姑娘被乌鸦引到神婆那里,她不走金门走木门,不用金碗、银碗用木碗,不要金箱、银箱要木箱;弟弟让秃鹰背到太阳山以后,不要令人献花缭乱、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却拣起了一颗金黄色的麦种。她唯一的一棵麦穗,虽然贵如生命,是她今后生活的全部希望,但当她听秃鹰说,三个孩子快饿死了,便答应把麦穗借给秃鹰。在《燕子》的故事中,老妈妈看见被折断腿的燕子,就精心地给予洽疗,使老燕能继续去哺育它的子女。这些情节,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本色和高尚品质。另一则动物故事《苕帚、锅刷和小猫》,通过拟人化的幻想故事,教育孩子要勤劳,不要懒惰,要忠诚,不要说谎,要友爱,不要自私,并使说谎、懒惰者受到了苁种惩罚。情节富有朝气、情趣。最后苕帚、锅刷和小猫都在其主人老太太的教育帮助下,改正了缺点,变成了“不偷懒、不说谎、不自私的人,试着愉快的生活。《孤女与黑牛的故事》(还有其异文变体《后娘的故事》)主要谴责后娘虐待前妻之女的恶劣行为。故事曲折动人。最后,受尽磨难两次死而复生的前妻之女与父亲团圆,享受了天伦之乐;而虐待、残害少女的狠毒的后娘,最终受到了惩罚,被赶出家门。这类故事,劳动人民的爱憎感情和会恶是非观念,同样是表现明的观念。锡伯族的民间故事,大都沿着一条主线发展,内容单纯,寓意明晰,脉络清楚,易讲易记,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结构单纯完整,故事发展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是锡伯族民间故事的一个特点。例如《章京和他的女婿》就是由四部分构成:第一剖分讲章京和他的女婿矛盾的缘起,引起女婿要整治丈人的下文。这部分提挈全篇,笼贯整体,是故事的“头”。接着是三次整治的具体内容和经过,每次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小故事;而这三个小故事彼此勾连,在发展上又具有一定的连续性,都脱离不了第一部分这个前提。这就构成了章京和他的女婿之间又斗争又联系的、十分巧妙风趣的完整的大故事。其结构图可以这样表示。《秃子》分上下两大部分,每部分都有四个小故事。前四个小故事是现实生活故事,发生在人间,是长工秃子以破坏财主的阴谋诡计的方式,教训了想害死自己的财主;后四个小故事是现实生活的幻化,发生在“阴”“阳”两个世界,是秃子设计圈套,教训了欲捉拿自己的魔鬼和阎王。这八个故事连在一起,形成了以秃子——这个机智的主人公为主线的一环接一环的故事串。八个故事中,除第一个(矛盾的发生、缘起)、第八个(矛盾的解决、结局)是一头一尾外,其它六个小故事三三并列,各抽去三个故事中的任何—个,都不影响全故事的完整性;然而它们的保存,不仅使故事更加丰富,而且使结构十分对称、均匀,体现了艺术结构的美。故事情节神奇巧妙,既有现实的真实反映,又带有浓厚的幻想成分,是锡伯族民间故事的另一个特点。例如《孤女和黑牛的故事》中,前妻之女(孤女)受后母虐待,每日早出晚归,放牛干活,又吃不上饱饭,还要挨打受骂。这是现实中司空见惯的事实,是真实的,写实的;然而她放牛在野外时,黑牛十分同情她,与她说话,给她“变”饭吃;牛死后,皮和骨头变成衣服、首饰,给她穿戴。孤女被后母害死在井里后,井上长出了树,树上有小鸟,小鸟懂人话,能与外出归来的父亲交流感情。鸟被后母烧死后,又能在灰烬中变成珍珠,珍珠又变成姑娘,和孤女长得一模一样。这一系列情节,是很神奇的,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但这则故事,也正靠这些情节,才产生出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没有这些幻想的情节,这则故事就失去了光彩。这是以幻想情节为“故事核”的一类;也有以现实情节为“故事核”的。但这些情节,虽然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但也不是生活中寻常的普通的情节,而带有很大的想象成分、夸张描写,使这些情节很奇妙。再以《章京和他的女婿》为例。巴图为了惩罚章京,把普通的单衣变成“宝衣”,把毛驴变成“麒麟”,把旧木箱变成“神柜”,就已经是很奇特的了;然而为了使章京对他的宝衣、麒麟、神柜深信不疑,并动其“贪心”,产生占有的念头,他做了一系列巧妙的安排布置、精彩的“现身说法”式的表演,和有声有色的动人演说。这些情节非常巧妙、生动有趣。锡伯族民间故事还喜欢用情节反复和对比描写的手法,增强故事的条理性和艺术魅力。例如《燕子》中,穷人老妈妈为受伤的燕子包扎折断的腿,种下燕子衔来的南瓜籽,结出南瓜的一系列情节,后来富人麻太太都模仿着干了一遍。这种反复,能增强故事的条理性,加强听故事人的记忆,是典型的口头文学尤其是童话的叙事方式。但是这种反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比中的艺术反复。老妈妈和麻太太俩人,虽然做着同样的事,但是为什么做、怎样做却大不一样,截然相反。故事就在这种“大不一样”中,塑造了两个极不相同的人物。这种反复中对比、描写、叙事,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思想,增强了故事的艺术魅力。这种表现手法,在《穷姑娘与富姑娘》、《秃鹰》等许多故事中,都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锡伯族的民间故事,从故事所反映的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生产方式看,大多以农耕为主。《燕子》中讲种南瓜,《秃鹰》中讲种麦子(而且还用葫庐装麦种),《秃子》中讲到让牛头魔王拉粪车、马头魔王碾稻谷,《秃孩子》中讲种萝卜,《海瑟木算卦》中讲用刀豆算卦,还讲到高梁垛子,《把“奇怪”拿来》讲到高梁地、仓房、粮囤等等,这都是农业民族生活的反映。又如《章京和他的女婿》中,章京所生活的地方,有东西南北门,他骑的“麒麟,先奔到东城门下,后又跑到西城门下。这种建筑形式,是锡伯人定居新疆后,一个牛录的军民围墙而居的乡镇建筑形式;而章京去总管衙门,要出东门,往东走,这正是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镇往县城去的路,可能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又如,《巴图、地主和章京》这则故事,叙述地主因不给长工工钱,引起两人争执。长工巴图打了地主,地主告到章京那里。在审判时,章京因事先接受了地主的贿赂,本欲判巴图无理。然而巴图早有准备,见官前在袖筒里藏一擀面杖,待章京宣判前,巴图故意将檊面杖头露出一点,朝章京晃了晃。章京以为是将要献给他的银子,很高兴,便判巴图有理,地主要付清所欠的工钱。事后,章京向巴图要银子,巴图却取出了檊面杖,并说:“我早就听说你断官司不公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