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理学复习大纲_第1页
森林经理学复习大纲_第2页
森林经理学复习大纲_第3页
森林经理学复习大纲_第4页
森林经理学复习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止矣森林经理学复习大纲、绪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森林经营管理的对象是森林资源,宗旨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五大转变: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由毁林开垦向退耕还林转变;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可持续发展(1987,WCED):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林业的基本内涵: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森林可持续经营: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生态过程不受损害的前提下的经营实践活动。国际间区域级别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共8个,中国加入了蒙特利尔进程。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提供生产经营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1826年,德国林学家洪德思哈根提出了法正林思想。森林永续利用(FSY)与森林可持续经营(FSM)的关系:思想类型:都是人类如何经营管理森林的一种思想或理论。目标:总目标是一致的。即森林如何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服务,为人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为人类与森林和谐相处探索实现的途径。内容和判别标准:虽然从总目标上看FSY和FSM并无根本差异,但是它们各自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和判别标准是有差异的。FSM形成于80~90年代,它是林业人总结了历史上人与森林的关系和森林经营经验而提出的适应当代情况的理论,它继承了人类经营森林历史中的合理经验,并根据人与森林关系的现状提出了新的内容和判别标准,发展了森林经营的理论。、森林资源森林资源:狭义的森林资源主要是指树木资源,尤其指乔木资源。广义的森林资源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和林地,它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殊的生态环境,在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经营的条件下,可以不断地向社会提供物质产品、非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以促进林业乃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环境改善。森林:以“有林地”定义森林。环境郁闭度达到0.2(包括0.2)以上的有林地。面积上要求:在我国,天然林面积需达到0.1hm2,人工林、经济林等达到1亩以上为森林。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为41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31%。世界森林面积分布: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中国(第5位)。世界森林覆盖率:南美洲>欧洲>北美联合中美洲;亚洲的森林覆盖率最低。世界立木蓄积最多的国家:巴西。 中国森林资源概况:时间名称森林覆盖率/%亮点1973~1976年第一次统一的全国森林资源调查12.7第一次较完整的全国性调查1978~1981年第二次统一的全国森林资源调查12建立了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总体的森林资源体系1984~1988年第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2.98西藏、台湾沿用1977年数据1989~1993年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3.92森林标准由郁闭度0.3改为0.21994~1998年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6.55第一次引入遥感、地信、数据库和模型1999~2003年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8.21第一次大陆地区全覆盖2004~2008年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36第一次开展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效益评估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林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西南高山林区(四川、云南、西藏)和南方集体林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贵州、浙江、安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显示:我国森林总面积1.95亿公顷;森林植被总碳储量78.11亿吨;内蒙古森林面积3.55亿亩,居全国首位;福建森林覆盖率63.1%,局全国第一。林地资源结构:有林地;疏林地(郁闭度在0.1~0.19之间的林地);灌木林地(分两类,一类为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一类为一般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辅助生产用地。权属结构:土地权属:国有和集体;林木权属:国有、集体、个人和其他(合资、合作、合股、联营)。林种结构:森林类别林种生态公益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面积比较平衡,便于统计森林资源,组织更大的营林单位;不是行政单位,而是森林经营管理的土地区划单位。林班区划方法:人工区划法:以方形或矩形进行人工区划,林班形状规则,人工伐开林班线。优点:设计简单,面积大小基本一致。缺点:起伏较大地区用人工区划会大大增加伐开林班线的工作量。(每10年砍一次)适用范围:平原及丘陵地区。自然区划法:以林场内的自然界线及永久性标志,如河流、沟谷、山脊、分水岭、道路等作为林班线划分林班。优点:充分照顾地形地势特点,林班线可作交通线,可作集运材道,管理方便,尤适山区。缺点:排列不整齐,林班面积大小不一致,形状不规则,林班多为“两山(坡)夹一沟”。综合区划法:在(2)的基础上加部分(1)而成,是我国山区区划林班的主要方法。优点:虽面积大小不一,但能避免过大或过小,好于(2)。缺点:组织实施上技术要求比(1)复杂,现地区区划有时出现林班线不易正确落实的情况。区划面积:南方经济条件好的地区一般<50hm2,北方一般100~200hm2。林班编号与命名:用阿拉伯数字由小到大,由林场西北角向东南,由上向下依次编号,除特殊情况外,林班号不更改或重新编号。小班:据林学特征和经营要求,在林场内划分出不同的地段,称为小班。小班是在遥感图像(包括航空象片)中,具有同一色调、纹理等一致性的形象特征的,同一坡向、坡度、坡位等林分调查因子的,由最小面积控制的林分或其他土地的斑块。现行的小班最小面积为0.067hm2。小班区划原则:每个小班内的自然特征基本相同并与邻接小班有显著差别,这些差别表现在调查因子上。包括权属、土地类别、林种、优势树种或优势树种组、龄级或龄组、郁闭度(疏密度)、林型或立地条件类型、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级)、林分起源、坡度级出材率等级等。土地类别:一级分类:林地和非林地;二级分类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等;非林地包括耕地、牧草地、水线。林种:根据森林类别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优势树种(组):林分之间优势树种组相差2成(25%)者可划分为不同小班;若为纯林,则优势树种应占7成(65%)以上。龄级(组):乔木林的龄级和龄组根据主林层优势树种(组)的平均年龄确定,林分间Ⅵ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Ⅶ龄级以上相差2个龄级以上,可划分不同小班。若按龄级组分,则组不同可划出不同小班。郁闭度(疏密度):在有林地内林分间郁闭度差0.2以上者,可划出小班。立地类型(林型):二者不同可划为不同小班。(立地类型:主要根据地形、土壤、植被确定。)坡度级:坡度级分6级,相差1级时,划分出小班;1级为平坡:0~5度;2级为缓坡:6~15度;3级为斜坡:16~25度;4级为陡坡:26~35度;5级为急坡:36~45度;6级为险坡:46度以上。坡向:分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及无坡向。坡位:分为脊、上、中、下、谷、平地。区划方法:用航片或卫片判读勾绘,用地形图现地勾绘,用罗盘仪实测,应到现地核对,对不合理界线修正,平均小班面积一般为3~20hm2,最大亦≤35hm2,经营小班北方一般在20hm2左右。命名、编号:与林班相似自然保护区区划: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在不同自然地带和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划出一定范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地点的选定:应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一次综合考察,弄清要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在此基础上确定自然保护区的主导保护对象及范围(核心区应不小于300公顷),采取的具体措施等。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与区域划分:①核心区:主要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保存最好的地方,禁止任何采伐、狩猎和试验。②缓冲区:位于核心区周围,可包括一部分原生性生态系统和由演替类型所占据的半开发地段,可用于某些试验或生产性的科学实验等。③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周围,主要用于发展本地特有生物资源,还可发展旅游业等。自然保护区类型:根据性质划分:①科研保护区:长白山、神农架等;②国家公园:湖南张家界、美国黄石等;③管理的保护区:濒危动植物;④资源管理保护区:草原、荒漠;⑤自然古迹保护区:溶岩、溶洞、石林;⑥文化景观保护区:红色景观;⑦历史或考古保护区命名规则:①自然保护区区划:自然保护区——分区——林班——小班;②命名:三名制,省、县名+具体地名+保护区类型(例如:吉林长白山温带森林保护区)。经营单位的组织:林种区和经营类型,在森林经营水平高的地区还可用经营小班。林种区的划分:林种区:在林业局或林场的范围内,在地域上一般相连,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以林班为境界的地域范围。林种区界线:一般以小班线为境界;划分依据:林种的差别(5个林种,林种不同应划为不同经营单位),森林经营强度不同及开发运输条件差别。划分方法(原则):不允许一个林班被2个不同林种区划开,即一个林种区包括整个林班;划分林种区时,一般先通过照片或平面图划分;林种区划分的细致程度决定于林区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经营强度;林种区的命名主要体现在经营方向与主经营目的上,以具体林种冠之。经营类型(作业级)的组织:经营类型:在同一林种区内,一些在地域上一般不相连接,但经营目的相同,并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及林学技术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树种不同;立地质量不同;森林起源不同;经营目的不同。经营类型的命名:树种或在树种名前面加上森林起源、立地质量高低,产品类型及防护性能等。如:杉木实生经营类型、针叶树经营类型。小班经营法:按小班设计和执行经营措施的方法。小班经营法的特点:区划成固定的经营小班;作业法、经营措施的设计和执行单位是经营小班;定期地进行生长量的检查,按连年生长量确定采伐量;不仅适用于同龄林经营,更适用于集约经营的异龄林,在采用集约择伐作业的条件下,最能发挥土地生产力。区划小班的条件:经营目的、经营利用方式相同,作业条件基本一致;土壤和肥力等级基本一致;同一立地类型或林型、坡向、坡度、坡位基本相似;小班最小面积在0.5hm2以上。、森林调查森林调查:也称森林资源调查,是对用于林业的土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森林资源调查体系:第一类,按规定由中央乃至省一级专业单位负责完成;第二类,专业单位和地方林业规划设计单位都有资格完成(内容多,范围大,开支大);第三类,一般由地方调查设计单位完成。一类森林资源清查:又称连续森林资源清查、全国森林调查,也就是国家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调查,或大区性的森林资源清查,由国家林业局安排实施,一般5年一次。二类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县、乡(镇)为对象的森林调查;原称为“森林经理调查”,也简称二类调查。二类调查由省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计划安排,按林业生产经营单位或管理单位组织调查,每10年一次,特殊情况下可提前进行。三类施工设计调查:主要为企业生产作业设计而进行的调查,称为“作业调查”,也简称三类调查。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具体步骤:制定连续清查工作计划、技术方案、操作细则;完成样地设置、外业调查和辅助资料收集;进行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的统计、分析、评价;定期提供全国和各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建立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一类清查的调查周期:5年。一类清查的调查总体:以省为总体。在森林资源分布及地形条件差异较大时,省内设副总体。一类清查的调查允许误差:引点定位:用GPS定位时,横纵坐标定位误差均不超过10~15米;周界误差:新设或改设样地周界测量闭合差<0.5%,复位样地周界长度误差<1%;检尺株数:≥8㎝的应检尺株数不允许有误差;<8㎝的应检尺株数,允许误差为5%,且最多不超过3株;胸径测量:<20㎝的树木,测量误差<0.3㎝;≥20㎝的树木,误差<5%;树高测量:当h<10m,误差<3%;h≥10m,误差<5%;地类、起源、林种、优势树种等因子不应有错。一类清查以固定样地调查为主,必要时可配置临时样地,并结合遥感技术进行调查。样地调查因子,共75项(下述重点):森林群落结构:对于有林地,要求目测调查群落结构类型划分标准完整结构具有乔木层、下木层、地被植物3层次的林分较完整结构具有乔木层和其他1个植被层的林分简单结构只有乔木1个植被层的林分林层结构:样地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样木分为单层林、复层林主林层和次林层。树种结构:树种结构类型划分标准1针叶纯林2阔叶纯林3针叶相对纯林4阔叶相对纯林5针叶混交林6针阔混交林7阔叶混交林自然度:按照现实森林类型与地带性原始顶级森林类型的差异程度,或次生森林类型位于演替中的阶段,划分为5级。可及度:只针对用材林近、成、过熟林,分3级:可及度划分标准即可及已经具备采、集、运条件将可及近期可具备采、集、运条件不可及地形或经济原因,近期不具备采、集、运条件森林健康等级:针对有林地和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分为:健康、亚健康、中健康、不健康,4个等级。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和生态功能指数: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标准评价因子类型划分标准权重ⅠⅡⅢ森林蓄积量≥150m3/hm250~149m3/hm2<50m3/hm20.20森林自然度1,23,450.15森林群落结构1230.15树种结构6,73,4,51,20.15植被总覆盖度≥70%50%~69%<50%0.10郁闭度≥0.700.40~0.690.20~0.390.10平均树高≥15.0m5.0~14.9m<5.0m0.10枯枝落叶厚度等级1230.05评价森林生态功能时,按下式计算综合得分:(越低越好)y=Xi:第i项评价因子的类型得分值(类型Ⅰ、Ⅱ、Ⅲ分别取值1,2,3);Wi: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评定功能等级综合得分值(Y)好<1.5中1.5~2.4差≥2.5另外,将综合得分的倒数定义为森林生态功能指数:K=并以此作为评定森林生态功能的定量指标,k≤1,数越大标明森林生态功能越好。天然更新等级:单位:株/公顷等级幼苗高度级(㎝)<3030~49≥50良好>5000≥3000≥2500中等3000~49991000~29995000~2499不良<3000<1000<500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统计表:共72个,其中核心表33个。附:森林覆盖率和森林绿化率:森林绿化率森林绿化率注:四旁树占地面积按1650株/公顷,即111株/亩。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也称森林经理调查、二类调查。二类调查的内容:核对该经营单位的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或调整(复查)经营区划;调查各类林地面积;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的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二类调查间隔期:一般10年一次,也可以5年一次。两次二类调查的间隔期称为经理期。小班调查:这是二类调查中涉及范围最广、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分别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小班按地类调查或记载不同调查因子;小班调查因子是在调查时对各小班应进行记录的因子。小班调查方法:样地实测法:在小班范围内,通过随机、机械或其他抽样方法,布设圆形、方形、带状或角规样地,在样地内实测各调查因子,由此推算小班调查因子,布设的样地应符合随机原则,样地数应满足精度要求。目测法当林况较简单时采用,调查前调查员要通过目测调查练习,并经过考核,各项调查因子目测数据80%项次以上达到允许精度要求时,才可用此方法。面积观测点3公顷以上1~2个4~7公顷2~3个8~12公顷3~4个13公顷以上5~6个航片估测法:卫片估测法:当卫片空间分辨率达3米时可用此法。技术要点:建立判读标志:(据调查单位森林资源特点和分布状况,以卫星遥感数据景幅的物候期为单位,每景选若干条能覆盖区域内所有地类和树种(组)、色调齐全具有代表性的勘察路线。)将卫星影像特征与实地情况对照获得相应影像特征,并记录各地类、树种(组)的影像、色调、光泽、质感、几何形状、地形地貌及地理位置(包括地名)等,建立目视判读标志表。目视判读:据目视判读标志,综合运用其他各种信息和影像特征,在卫星影像图上判读并记载小班地类、树种(组)、郁闭度、龄组等结果。对于林地、林木的权属、起源及目视判读中难以区别的地类,要充分利用已掌握的有关资料,询问当地技术人员或到现场调查等方式确定。判读复核:目视判读采取一人区划判读,另一人复核判读方式进行。二人在背对背作业前提下分别判读和填写判读结果,当2名判读人员的一致率达90%以上时,二人对不一致的小班通过商议达成一致,否则应到现地核实。实地验证:室内判读经检查合格后,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选部分小班进行实地验证。实地验证的小班不少于小班总数的5%(但不低于50个),并按各地类和树种(组)判读的面积比例分配,同时每个类型不少于10个小班。蓄积量调查:结合实地验证,典型选取有蓄积量的小班,现地调查其单位面积蓄积量,然后建立判读因子与单位面积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据判读小班的蓄积量标志值计算相应的蓄积量。二类调查基本成果:表簿材料:森林调查簿:以林班为单位进行森林资源信息记录和汇总的表册,由封面、封里、封底3部分组成;森林资源统计表。图面资料:主要包括:基本图、林相图、森林分布图、专题图。基本图:求算林地面积和编制林相图及其他林业专题图的基础材料。编图要素:各种境界线、道路、居民点、铁路、独立地物、地貌、水系、地类、林班注记、小班注记。林相图:以林场(乡、村)为单位,用基本图为底图进行绘制,比例尺与基本图一致。林相图据小班主要调查因子注记与着色,凡有林地小班,应进行全小班着色,按优势树种确定色标,按龄组确定色层,其他小班仅注记小班号及地类。林相图中的小班注记采用分数式结构,分子为小班号和龄级,分母为地位级(地位指数、林型、立地类型等)和郁闭度。如:1-森林分布图:以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用林相图缩小绘制,比例尺一般为1:50000或1:100000,其绘制方法是将林相图上的小班进行适当综合,图内只反映林班及以上单位的资源状况。专题图:是在专业调查基础上绘制的专业用图;主要类型:土壤分布图、立地类型图、病虫害分布图、野生动物分布图、副产资源分布图等。以林场(乡、镇)为单位。文字资料:森林资源调查报告、专业调查报告、质量检查报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由特定权利主体拥有或控制并能带来经济利益的,用于生产、提供商品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森林资源,它包括森林、林木、林地、森林景观、林内野生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资源资产。并不是所有的森林资源都是森林资产。森林资源资产主要可分为:林木资源资产、林地资源资产、景观资源资产、野生植物资源资产、野生动物资源资产、微生物资源资产。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经营的可持续性;再生的长期性;结构的复杂性;产品的非标准性;功能的多样性;分布的辽阔性;生产的定位性;管理的艰巨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评估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在评估基准日,对特定目的和条件下的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林地资源资产和林木资源资产的不可分割性(林地资源资产的价值必须通过林木资源资产的价值测算来体现);“存量”和“产量”的稳态巨差性;货币时间价值重要性;营林生产成本效应的滞后性;森林资源资产效益的外溢性;森林资源资产核查的艰巨性(森林资源资产核查是评估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定价的非规范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程序:明确评估业务基本事项;签订业务约定书;编制评估计划;现场调查;收集评估资料;评定估算;编制和提交评估报告;工作底稿归档。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通过行政和社会自律对森林资源资评估的行为、工作过程和有关当事主体进行规范、指导、监督、协调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允许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的范围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林地使用权;可用于经营的森林景观资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权。不允许产权变动的森林资源资产包括:权属不清或有纠纷的森林资源资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林木、林地;其他有规定不允许产权变动的森林资源资产。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森林资源评价: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森林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与论述,以提高人类对森林资源效益的认识,推动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评价的特点:评价内容和方法的主观性;评价系统的复杂性;评价结果的超前性。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现实性;市场性;实用性;时效性。森林资源资产核查的项目:林地资源资产(地类、位置、面积、立地等级、地利等级、所有权和使用权);林木资源资产(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竹林、防护林、特种用材林和未成林造林地上的幼树);其他森林资源资产(森林景观、野生动植物、林副产品)。森林资源资产核查方法:抽样控制方法:主要适用于大面积森林资源资产进行总体评估时的核查;小班抽查法:全面核查法。森林资源资产核查报告:一般由报告书(概况、核查方法、核查结果和结论)、附表(调查记录表、森林资源资产实物量一览表、各种森林资源资产实物量统计表)、附图及附件四个部分组成,它是资产评估的重要文件之一。资金的时间价值按支付时间因素的不同,分别有现值、终值和年金三种形式。资金时间价值按计息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单利法和复利法两种。单利计算:单利终值:V单利现值:V复利计算:复利终值:V复利现值:V式中:VnV0i——利息率n——计息年数。普通年金的终值:就是每期期末连续等额支付,到期时一次收回的资金额。等额分期付款有限期系列的后价:设a为等量付款数,w为期间长度,j为分期数,则:V变换为:V如果w=1,每年年末支付:V如果w=1,每年年初支付:V例:杉木用材林的轮伐期为26年,每年投入的管护费用为90元⁄公顷,年利率为5%,主伐时应在主伐收入中摊管护费用成本多少钱?解:如果管护费用为年末支付,其计算公式为:Vn=如果管护费用为年初支付,则公式为:Vn普通年金的现值:就是指今后一定时期内,每年或定期都有一笔固定额数的收入(或支出)的现在值。等额分期付款有限期系列的前价:V例:某林场向乡村租赁林地100公顷,租赁期为30年,每公顷的年地租为100元,对方要求一次性付清30年的地租,在利率为5%的条件下,应支付多少钱?解:由题意a=100×100=10000,i=5%,n=30;Vn=永续(定期)年金现值:就是指每期末支付一笔等额的现金流直到永远。永续年金没有终值,只有现值。永续定期系列付款的现值:V推导:设从现在起每n年都有等量付款数a,可得下式:V由无穷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V当n=1时:V商业利率一般由三大部分构成,即纯利率、风险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地租主要由绝对地租和差级地租两部分组成。林地资产价格的构成主要包括“资本”化的林地地租和土地投资补偿费两个部分。林地资产的特性:林地面积的有限性;林地差异性;林地位置的固定性;林地易变性;林地价值的依附性。林木资产评估的目的是估计特定区域内的林木在特定时间的价值。林木资产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成熟的可立即采伐的林木资产,一种是未成熟的近期不可能进行采伐的林木资产。林木资产评估测算方法:现行市价法:市场价倒算法、市场成交价比较法;收益现值法:年收益净现值法、年金资本化法、收获现值法;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序列需工数法、历史成本调整法。市场价倒算法:用被评估林木采伐后所得木材的市场销售总收入,扣除木材经营所消耗的成本(含有关税费)及应得利润后,剩余部分作为林木资产评估价值。其计算公式为:E=W-C-FE:评估值;W:木材销售总收入;C:木材生产经营成本;F:木材生产经营利润。市场价比较法:以相同或类似资产的现行市价作为比较基础,估算被评估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E=E:评估值;Ka:林分质量调整系数;Kb:物价调整系数,对幼龄林可以用评估日工价与参照物价交易时工价之比,中龄林以上用评估日的木材价格与参照物价交易时木材价格之比;G:参照物的市场交易价格。年收益净现值法:将被评估林木资产在未来经营期内各年的净收益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现为现值,然后累计求和得出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EEn:n年生林木资产评估值;Ai:第i年的收入;Ci:第i年的年成本支出;U:经营期;P:折现率;N:林分年龄。年金资本化法:将被评估的林木资产每年的稳定收益作为资本投资的收益,按适当的投资收益率估算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E=A:年平均纯收益;P:投资收益率。收获现值法:预测的被评估森林资产在主伐时纯收益的折现值,扣除评估后到主伐期间所支出的营林生产成本折现值的差额,作为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值的方法。EAu:参照林分U年主伐时的纯收入;Da,Db:参照林分第a、b年的间伐单位纯收入(n>a,b时,Da,Db=0);P:投资收益率;Ci:评估后到主伐期间的营林生产成本。中龄以后年营林成本是稳定的,为便于计算:i=n重置成本法:在资产评估中,用现时条件下重新购置成建造一个全新状态的被评估资产所需的全部成本,减去被评估资产已经发生的实体性陈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得到的差额作为被评估资产的评估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ECi:第i年的以现行工价及生产水平为标准的生产成本 ;P:投资收益率。调整系数的确定:幼龄林:树高、单位面积株数;中龄林以上:单位面积蓄积、平均胸径。各调整系数的计算公式:林分生长状况调整系数K1和K2的确定:K1和K2通常以现实林分中的主要生长指标(如株数、树高、胸径和蓄积等)与参照林分的生长状态指标相比较后确定。在幼龄林和未成林的造林地的林木资产评估中,以株数保存率(r)与树高两项指标确定调整K1和K2:当r>85%时,K1=1;当r≤85%时,K1=r;K2=现实林分树高÷参照林分平均树高在中龄林以上的林木资产评估中:K1=现实林分单位面积蓄积÷参照林分单位面积蓄积;K2=现实林分平均胸径÷参照林分平均胸径。立地质量调整系数的确定:K地利等级调整系数K4的确定:地利等级调整系数K4按现实林分与参照林分采伐的立木价(以倒算法估算)比值计算。综合调整系数K由各分项调整系数K;的值综合确定。其通式为:K=f(K1,K2,K3,K4)即:K=同龄林林木资产评估:成过熟林木资产评估:市场价倒算法:E=W-C-F例:某林业局对现有的2000m3成熟林木进行转让,调查该林分平均直径20cm,生产中小径原木和非规格材,按当地经验出材率70%,生产规格材31.5%,非规格材38.5%,规格材平均价格800元/m3,非规格材550元/m3,税率20%,当地木材生产平均利润率20%,木材生产和销售成本,规格材平均120元/m3,非规格材130元/m3,求转让成熟林木资产评估值。解:由公式:E=W-C-DW=2000×31.5%×800+2000×38.5×550=927500元C=2000×31.5%×120+2000×38.5×130+927500×20%=361200元D=(2000×31.5%×120+2000×38.5×130)×20%=35140元E=W-C-D=927500-361200-35140=531160元答:该资产价值为531160元。上述公式可根据实际改写为:Ef1,f2:某树种原木和综用材材种出材率;W1,W2:某树种原木和综用材材种单位产品平均销价;C1,C2:某树种原木和综用材材种经营成本;F1,F2:某树种原木和综用材材种的木材生产段利润;D1,D2:林地使用费(亦称山本费)。木材综合销价的确定:例:如已知某杉木成熟林林分平均胸径为16cm,其平均树高为15m,根据某规划队生产积累表明该林分的原木出材率为25%,综合材出材率为45%,其中原木出材中14cm原木占60%,16cm原木占25%,18cm原木占10%,20cm以上占5%,则其原木平均销价应为:680×0.6+730×0.25+780×0.1+880×0.05=712.5≈710元木材经营成本的确定主要包括直接采伐成本及有关税金费:育林费:按统一计征价的%征收;森林植物检疫费:按统一计征价的%征收;增值税:按不含税价的%征收;城建税:按增值税额的%征收;教育附加税:按增值税额的%征收;所得税:按不含税价的%征收(或每立方米征收元)。林地使用费(山价):目前山价支付方式存在多样化,应根据有关经营协议予以确定,并在评估说明中予以披露;木材生产经营利润率:主要为森工段的生产利润,通常以直接木材生产成本的10%~15%计算,或以销价的2%~4%,或直接以元/立方米计。例:某个体拟转让10hm2杉木林分,该林分经营类型为一杉中,年龄为28年,林分平均胸径为16cm,平均高为15m,蓄积为150m3/hm2,请评估该小班价值。(市场价倒算法)有关技术经济指标:木材销售价格:前表可得:杉原木710元/m3,杉综合为620元/m3;两金统一计征价:杉原木为400元/m3,杉综合为200元/m3;木材直接主伐成本:90元/m3;伐区设计费:7元/m3(按蓄积);检尺费:8元/m3;短运费(含道路维护费):20元/m3;木材生产经营利润率:按直接采伐成本的15%计;林地使用费:按新林价(杉原木160元)的30%计,综合材为原木的70%;出材率:经济材70%,其中:杉原木25%,杉综合45%。相关税费:育林费:按统一计征价的12%征收;维简费:按统一计征价的8%征收;森林植物检疫费:按统一计征价的0.2%征收;增值税:按起征价的6%征收。杉原木起征价为550元/m3,杉综合为420元/m3;城建税:按增值税额的5%征收;教育附加税:按增值税额的3%征收;销售费用:按销价的1%;管理费用:按销价的3%;不可预见费:按销价的2%。解:根据上述指标计算:(1)每立方米杉原木纯收入为:A1=W1-C1-F1-D1=710-90-7÷0.7-8-20-400×(12%+8%+0.2%)-550×0.06×(1+0.05+0.03)-710×(1%+3%+2%)-90×15%-160×30%=351.5元(2)每立方米杉综用材纯收入为:A2=W2-C2-F2-D2=620-90-7÷0.7-8-20-200×20.2%-420×0.06×(1+0.05+0.03)-620×(1%+3%+2%)-90×15%-160×30%×70%=340.1元据此可计算该林分评估值为:E=S×M×(A1×f1+A2×f2)=10×150×(351.5×25%+340.1×45%)=361380元则该林分评估值为361380元。市场成交价比较法:资产评估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该法要求有一个发育充分的公开的森林资源资产市场,能够找到与被评估资产相近的适合案例。E=例:某村准备转让10公顷的杉木成熟林,要求对其林木资产进行评估。根据资产清查该小班面积10公顷,蓄积量1500立方米,平均胸径22cm,平均采材距1200米,运距30公里。查地利系数表,其地利系数为0.978。参照案例1:附近林场两年前花80000元向邻村购买年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都与该小班相近的杉木成熟林6公顷,蓄积量900立方米。其地利系数为1.023。由于通货膨胀,杉原木中径材的平均价格已由两年前的每立方米600元升至每立方米700元。参照案例2:附近林场一年前花70000元向另一村庄购买年龄、树高相近、平均胸径为20cm的杉木成熟林5公顷,其蓄积量为800立方米,地利系数为0.92。一年前杉原木中径材平均价为660元每立方米。参照案例3:附近林场不久前用52500元购买了年龄、平均直径、树高都与该小班相近的成熟林3公顷,蓄积量500立方米,地利系数为1.1。解:成交案例1:KKG=80000÷900=88.89E=成交案例2:KKKG=70000÷800=87.5E=成交案例3:KG=52500÷500=105E=E=E幼龄林林木资产评估:重置成本法:E例:某小班面积为5hm2,林分年龄为4年,平均高2.7m,株数2700株/hm2,要求用重置成本法评估其价值。主要技术指标调查:该地区评估基准日第一年造林投资(含林地清理、挖穴和幼林抚育)4500元/hm2,第二年投资为1500元/hm2和第三年投资为1200元/hm2,每年地租300元/hm2,管护费150元/hm2年利率为5%;当地平均水平的林分平均高为3m;造林株数为3000株/hm2,成活率要求为85%。解:已知n=4,C1=4500+300+150,C2=1500+300+150,C3=1200+300+150,C4=450,p=5%该小班林木成活率=2700÷3000=0.9(即90%)>85%,故株数调整系数为:K1=1树高调整系数为:K2=2.7÷3=0.9E则该林分评估值为:5×10900=54500元。中龄林林木资产评估:收获现值法:预测林分生长到主伐时可生产的木材的数量,并测算出其立木的价值并将其折成现值,然后再扣除评估基准日到主伐前预计要进行各项经营措施成本的折现值,将其剩余部分作为被评估林木资产的评估值。收获现值法理论上可以用于任何年龄阶段的林木资产,但实际上该法一般仅用于中龄林和近熟龄的林木资产。E例:现有某国有林场拟转让一块面积为100亩的杉木中龄林,年龄为14年,每亩蓄积量为10m3/亩,经营类型为一般指数中径材(其主伐年龄为26年),假设每年的营林管护成本为5元/亩,由该地区一般指数杉木中径材的标准参照林分的蓄积生长方程y=f(x){此处方程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拟合如理查德方程}预测其主伐时平均亩蓄积为18m3/亩,现实林龄(即14年生)标准参照林分的平均亩蓄积为9m3/亩,该林分已经过间伐不再要求间伐,请计算该林分的林木资产评估值。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均为虚构假设指标)营林生产成本:从第五年起每年的管护费用为5元/亩;木材销售价格(参照成过熟林而得):杉原木730元/立方米,杉综合620元/立方米;两金统一计征价:杉原木400元/m3,杉综合200元/m3,增值税起征价杉原木550元/m3,杉综合420元/m3;木材生产经营成本(含短运、设计、检尺等):130元/m3;地租:新林价的30%,杉原木48元/m3,杉综合33.6元/m3;木材生产经营利润:杉原木15元/立方米,杉综合9元/立方米;林业投资收益率:6%;出材率:杉原木出材率为25%,杉综合出材率为45%。相关费用:育林费:按统一计征价的12%计;维简费:按统一计征价的8%计;木材检疫费:按统一计征价的0.2%计;销售费用:10元/立方米;管理费用:按销售收入的5%计;不可预见费:杉原木12元/立方米,杉综合7元/立方米;增值税:以起征价的6%计;城建税、教育附加合计以增值税的8%计。解:(1)预测主伐时亩蓄积量:M=(2)杉原木纯收入A1=W-C-F-D=730-130-400×20.2%-10-730×5%-12-550×6%×1.08-15-48=362.1元/m3(3)杉综合纯收入A2=W-C-F-D=620-130-200×20.2%-10-620×5%-7-420×6%×1.08-9-33.6=331.8元/m3(4)现在至主伐期间的营林管护成本合计i=n(5)其总评估值为:E=S故该杉木中龄林评估值为234200元。异龄林林木资产评估:异龄林的择伐强度最大不能超过40%,一般以20%~30%为宜;一般不存在地力衰退问题。异龄林林木资产测算思路:根据异龄林的结构与经营特点,异龄林林木资产的评估测算只能用收益现值法和市场成交价比较法,不能用各类成本法。收益现值法:刚择伐后异龄林林木资产评估:EB=EB:刚择伐后异龄林资产(林地、林木)总评估值;Au:择伐的纯收入;V:年管护费用;U:择伐周期。在求得林地和林木的总评估值EB后,按照当地的习惯、经验和林地的状况确定林木和林地各占的份额并确定比例系数。将评估值乘上林木的比例系数,就得到异龄林林木资产评估,公式为:EK:林木资产所占的份额系数。例:某一异龄林小班刚择伐过,其面积为10公顷,现有保留基准蓄积240立方米/公顷,要求评估其林木资产的评估值。据调查该小班择伐周期为10年,择伐强度为20%,择伐时小班的平均蓄积为300立方米/公顷,出材率为70%,出材的50%是大径木原木,30%为中径原木,20%为小径和非规格材,由于口径较大,平均每立方米木材平均可获纯收入350元。每年分摊的管护费为45元/公顷,利率为5%。根据当地的经营林价中山价(地租)所占的份额,小班林地的立地条件和地利等级,确定其林木在总价值中所占的份额为0.80。解:刚择伐后异龄林林木资产评估值:E则该小班的林木资产评估值为:179790元。择伐n年后异龄林林木资产评估:E例:仍按上例提供的基础数据,如果该小班已择伐6年,现要求评估其林木资产的现值。解:E现行市场成交价比较法:在异龄林中使用市场成交价比较法关键是选择参照的交易案例,在异龄林中由于其林相较同龄林复杂得多,其案例的收集也困难得多。在选择案例时首先应考虑树种组成,因为在复层混交的异龄林中,树种结构的差异对林木价值的影响极大;其次是径级结构,林分中大径木的数量直接影响了林木的平均价格和总价值;最后是立木的蓄积量和地利等级。因此,在评估中其林分的质量调整系数的确定必须考虑树种结构、径级结构、蓄积量和地利等级。总结用材林林木资源资产评估的几种类型:用材林同龄林林木资源资产评估中常用的评估方法:幼龄林采用重置成本法,中龄林及近熟林采用收获现值法,成过熟林采用市场价格倒算法。在森林资源资产交易市场公开、活跃、发育完善的条件下,市场成交价比较法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评估方法,适用于各龄组的林木资源资产评估。用材林异龄林林木资源资产评估中常用的评估方法:市场成交价比较法和收益现值法。经济林林木资产评估:林地资产评估:林地资产的特性:林地面积的有限性;林地差异性;林地位置的固定性;林地易变性;林地价值的依附性。林地资源资产的评估实质上是对林地使用权价格的评估,林地使用权是林地使用者依法对林地进行使用或依法对其使用权进行出让、出租、转让、抵押、投资的权利。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我国的林地部分归集体所有,其余的归国家所有,使用者无林地所有权。影响林地资源资产使用权价值的因素:林学质量: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土壤质地、海拔高度、坡位、坡向、坡形、地势经济质量:经济质量主要是指林地的经济位置,它通常以林地交通运输条件作为主要指标。如以近期内道路是否能达到小班,将小班分为即可及小班、将可及小班、不可及小班。森林经营的方式及强度;林产品的市场价格;生产周期;投资收益率;有林地与无林地的差别;评估时间与交易案例时间的差异;林地交易的迫切性;作林地使用,还是改变林地的用途。林地资产评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现行市价法、林地期望价法、年金资本化法、林地费用价法。、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森林成熟:将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标时的状态称为森林成熟。森林达到成熟时的年龄称为森林成熟年龄。森林成熟与农作物成熟的区别:不明显性(后者成熟时会很明显,如:鲜艳的颜色);效益多样性(前者的三大效益;而后者一般只有经济效益明显)。物质产品的森林成熟主要包括:数量成熟、工艺成熟、经济林成熟、竹林成熟。分别主要应用于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竹林中。数量成熟:林分或树木的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称为林分或树木的数量成熟;达此状态时的年龄称为数量成熟龄。公式:maxVi:林分或树木第i年的蓄积量或材积;i:年龄;Zi::第i年的材积平均生长量。数量成熟的确定方法:生长过程表法:找出合适的生长过程表,查出材积平均生长量最大时的时间即可。标准地法:步骤:1、选择标准地;2、设立标准地;3、将选定的各标准地林分伐倒区分求积,并查定平均年龄,计算出材积总量和材积平均生长量;4、将计算出的各龄级标准地的年龄、材积平均生长量列表,查出最大值的年份,即为数量成熟年龄。工艺成熟:将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目的树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的状态,称为工艺成熟。此刻的年龄称为工艺成熟龄。工艺成熟与数量成熟的联系:共同之处是二者都是衡量成熟的数量指标。差异主要有2个方面。第一,工艺成熟不仅是数量指标,而且还是质量指标。第二,不论林分或林木,数量成熟通常都会出现,而工艺成熟则不然。工艺成熟的确定方法:生长过程表结合材种出材量表法:步骤:1、找到合适的生长过程表,从中查出各年龄(或龄级)林分的平均高、平均直径,每公顷蓄积量列入工艺成熟龄计算表中;2、根据各年龄的平均高、平均直径,从材种出材量表中相对应的栏目中查出材种出材率,列入工艺成熟龄计算表;3、用各年龄林木蓄积乘以材种出材率,得到材种出材量;4、用材种出材量除以相应的年龄,得到该材种的各年平均生长量;5、对材种各年龄的平均生长量排序,找出最大值,所对应的年龄即为某材种的工艺成熟龄。标准地法:步骤:1、在某树种(或优势树种)各龄级林分中设置标准地,立地条件应一致或相似,疏密度中等;2、测标准地的平均年龄、树高、胸径、每公顷蓄积量等因子;3、对各标准地林木造材,求出各材种的出材率、出材量和材积平均生长量;4、在各龄级标准地中找出材种材积平均生长量最大值,该值对应的年龄(或龄级)就是工艺成熟龄。马尔丁法(最简单,但不准):公式:u=a+nd⁄2=a+n∙ru:某材种工艺成熟龄;a:树高达到材种长度时所需年数;n:材种小头半径方向上1cm内的平均年轮数;d:材种小头直径;r:材种小头半径。经济林成熟:目的产品平均年产量达最高时的森林状态,称为经济林成熟。竹林成熟:竹林生长方式:主要为散生或丛生竹林成熟:竹林常异龄,收获方式一般为择伐。年龄确定:标志法;声响和外部特征。非物质产品的森林成熟:主要包括:防护成熟、自然成熟、更新成熟。主要用于防护林、特用林。更新方式以渐伐和择伐为宜。防护成熟:当林分或树木的防护效能出现最大值后,开始明显下降时称为防护成熟;此时的年龄称为防护成熟龄。自然成熟:当林分或树木生长至开始枯萎阶段时的状态,称为自然成熟(生理成熟);此时的年龄即为自然成熟龄。自然成熟的确定:单株树木的的自然成熟比较容易确定,通常可以从树木的形态上得到确认。达到自然成熟的树木,通常有高生长停滞、树冠扁平、梢头干枯、树心腐烂等现象。林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2种情况同时存在。当死亡林木的蓄积量大于活立木增加的蓄积量,此时就达到了自然成熟。此时林分的蓄积量是最高的。更新成熟:树木或林分生长至结实或萌芽能力最强的时期,称为更新成熟。这一时期的年龄范围称为更新成熟龄。据林分起源,有2种更新成熟:种子成熟和萌芽成熟。经营周期:在森林经营中,经营周期是指一次收获到下一次收获之间的间隔。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到可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所用的期间。计算公式:u=a±vu:轮伐期;a:成熟龄或主伐年龄;v:更新期。(伐前更新则为减号,反之为加号;若主伐和更新同时进行,则u=a)轮伐期的作用:经营措施的安排;与永续利用相关;对木材收获的影响;计算企业的年伐量。确定轮伐期的依据:森林成熟龄:用材林、薪炭林:以数量成熟和经济成熟为主;防护林:以防护成熟和自然成熟为主;经济林:以经济林成熟作为依据。更新期:伐前更新:u=a-v;伐后更新:u=a+v;伐后立即更新:u=a择伐周期(回归年):在异龄林经营中,采伐部分达到成熟的林木,使其余保留林木继续生长,到林分恢复至伐前的状态时,所用的时间称为择伐周期,也叫回归年。择伐周期的确定方法:径级择伐的择伐周期:将某一径级以上的林木全部采掉的择伐。公式如下:A=aA:择伐周期;a:所采林木平均生长一个径级所需年数;n:采伐的径级数。例如:有一个异龄林分进行择伐作业,计划凡直径大于30cm的林木都采掉。林分中最大径级的林木为40cm.在此林分中,30~40cm的林木每生长1个径级(2cm)平均用4年。因此回归年A=4(年)×(40-30)/2=20(年)用生长率和采伐强度确定择伐周期的方法。AA:择伐周期;s:择伐强度;p:蓄积生长率。证明:因为根据择伐周期的定义,有关系式:m-ms1-s(1+p)等号两边取对数后,有:A所以:A=-影响择伐周期的因素:择伐强度:一般用材林采伐强度不得大于40%,伐后郁闭度应在0.5以上;容易风倒、枯死的林分,采伐强度不大于30%,伐后郁闭度应在0.6以上;回归年或择伐周期不应少于一个龄级期,下一次的采伐量不应超过这期间的生长量;下次采伐时林分单位蓄积应大于本次采伐时林分单位蓄积;首先确定保留木,将能达到下次采伐优良的林木保留下来。树种特性:喜光树种择伐强度可大些,回归年相应长些;耐阴树种反之;浅根性树种抗风倒能力差,回归年应短些。经营水平:经营水平高时,在采伐、集材等工序中对保留木损坏小,回归年可短些;林道密度大,交通条件好,劳动效率高,回归年可短些。立地条件:立地条件差时,植被恢复困难,择伐强度要小,回归年应短些。、森林调整的理想结构森林结构主要包括林种、树种、直径、树高及年龄结构。同龄林:林分内年龄基本一致;异龄林:林分内年龄相差2个龄级以上。法正林:某经营单位内绝对同龄林的集合。满足以下4个条件:法正的龄级分配;(各龄级均有,且所占面积相等,前提是假设各龄级生长量都相等。这是主导条件)法正的林分排列;(各龄级所处的位置符合采伐与天然下种更新以及防风保护的要求。就采伐条件来讲,最老龄级林分应靠近集材道路;就有利于天然下种与防风要求而言,由老龄级林分向幼龄级林分的排列方向应与主风方向相反。)法正的蓄积量:法正生长量:各林分生长量Z1,Z2,Z3,…Zu相加应等于这个经营类型的年总生长量u×Z,即总老林分(u年生)的蓄积量m。(证明相见PPT)法正蓄积量:各林分蓄积量之和称为法正蓄积量。公式:VVu:法正蓄积量;u:轮伐期;Z:经营类型内的法正生长量。法正利用率:常把采伐量与蓄积量之比称为利用率,把法正年伐量与法正蓄积量的百分比叫法正利用率。记为:P=法正林的优缺点:优点:年伐量(消耗量)等于年生长量就能实现永续利用,具有普遍意义;利用法正林4个指标去衡量、检查现实林分距永续利用或理想状态的差距,具有现实意义;法正林分法正的林分排列有利于天然更新、采运,有利于生态建设;法正林分理论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缺点:条件过于苛刻,现实林中很少见;是一种简单的再生产方式;只从森林内部条件考虑永续利用,没有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的可持续发展。广义法正林:幼、中龄林占优势,成、过熟林占少数,而不管它原来的龄级分布如何。广义法正林采伐不限于成、过熟林,有可能从幼龄到老龄级都有。一分期后森林结构保持不变,就可实现永续利用。异龄林森林调整的理想结构调整指标:株数按径级的分布;保留立木的蓄积(立木度);择伐周期;树种组成。年采伐量:森林额定每年的采伐量。一个森林经理对象的总年伐量是由森林主伐量、间伐量和补充主伐量3部分组成的。森林主伐:对成熟林分的采伐利用。森林主伐方式分为皆伐、渐伐和择伐3大类。是在森林培育过程中最主要的也是最终的木材收获,其收获量称为主伐量。间伐:在同龄未成熟林分中,定期伐去一部分生长不良的林木,为留存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促进保留木的生长发育。补充主伐:对疏林、散生木和采伐迹地上已失去更新下种作用的母树的采伐利用。纳入主伐量计算的均属有林地范围的森林资源,而将疏林、散生木、母树等资源采伐利用,称为补充主伐。森林采伐限额:年采伐限额是包括对所有林种森林和林木的主伐、抚育伐、卫生伐、林分改造等各种采伐消耗的总额。确定它必须按照采伐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同龄林计算年伐量:面积控制法(先计算、确定年伐面积,在推算年伐蓄积)按面积轮伐计算年伐量,公式:年伐面积=经营单位森林总面积轮伐期;特点:1、按面积轮伐公式较适于成、过熟林占优势的原始天然林;2、该法的缺点是只考虑经营周期来控制采伐量,未考虑具体龄级结构对年伐量的影响。为克服此缺点,避免年伐量的波动,应按龄级分配来考虑年伐面积和年伐蓄积量。按成熟度计算年伐量,公式:年伐面积=成、过熟林面积一个龄级期的年数;年伐蓄积=成、过熟林蓄积特点:这个公式考虑的时间范围较窄,只考虑现有成、过熟林资源的及时利用,没有顾及到成熟林以下后备资源的多少。这是典型的不顾及森林生态效益可持续的单一木材经营方法。按林龄公式计算年伐量:第一林龄公式:假设条件:现有近熟林经过一个龄级期后,以概率1全部进入成熟林,从而实现采伐对象只能是成、过熟林。公式:年伐面积=成过熟林面积+近熟林面积第二林龄公式:假设条件:现有中龄林(只取其靠近熟林的那个龄级的林分)经一个龄级期后以概率1全部进入成熟林,采伐对象只能是成过熟林。公式:年伐面积=成过熟林面积+近熟林面积按林况计算年伐量:列入按林况计算的采伐对象,并不考虑是否达到主伐年龄,它是按森林经营的要求,及时采伐那些生长不良的林分。公式:年伐面积=f/a;年伐蓄积=M/a∑f:按林况需要进行采伐的小班面积之和;∑M:按林况需要进行采伐的小班蓄积之和;a:采伐期限。面积控制法小结:面积控制法是以面积为主要调整对象,主要计算年伐面积,然后派生年伐蓄积。实质是:一种局部控制调整法,但从木材均衡生产角度,需结合材积控制法进行年伐量计算。材积控制法:该法可弥补(1)中年伐蓄积不稳定的缺点。目的:轮伐期间有等量的年伐材积。影响年伐量的因子:现实林分蓄积和生长量。法正蓄积法:通过比较法正林蓄积量、生长量与现实林分蓄积量、生长量的关系,把现实林分调整到法正林,而确定每年收获量的各种调整方法的总称。较差法:海耶公式:EZw:现实林分连年生长量;Vw:现实林分蓄积量;Vn:法正蓄积量;a:调整期即在现实林分的基础上,加(减)每年现实林分蓄积与法正林蓄积相比的差数。不但适用于皆伐的同龄林,也可用于择伐作业的异龄林计算。若Vw<Vn,则年伐量应小于年生长量,才能使现实林分积累蓄积,逐步将现实林分导向法正林。反之,则年伐量大于年生长量。利用率法:洪德斯哈根利用率法:EVn:法正蓄积量;Vw:现实林分蓄积;En:法正收获量。曼特尔利用率法:ESm: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因为公式是根据法正林理论推导而来,所以当经营单位内龄级结构均匀分配条件下,采用本公式才较合适。由于公式计算简单,常做粗略计算年伐量之用。修正系数法:1855.布利曼以法正林生长量为基础,以现实林龄和法正林的年龄系数调整的年采伐量公式:EEn:法正林生长量;A:现实林分平均年龄;u/2:法正林的平均年龄。例:某林场白桦经营类型主伐年龄为60年,10年为一个龄级,采伐后立即更新,各龄级的面积和蓄积量分配情况如下表,试按照面积轮伐及成熟度公式计算年伐量。白桦经营类型各龄级面积和蓄积分配表:龄级龄组平均年龄面积/公顷蓄积量/m3=1\*ROMANI幼龄林51532840=2\*ROMANII幼龄林152257280=3\*ROMANIII中龄林2530128940=4\*ROMANIV中龄林351086970=5\*ROMANV近熟林4513118590=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