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二期工程交通标志标线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二期工程交通标志标线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二期工程交通标志标线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二期工程交通标志标线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二期工程交通标志标线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二期工程交通标志标线施工图设计说明页共6页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二期工程交通标志标线施工图设计说明工程概况1.1项目区位两江大道位于龙盛片区,道路自南向北贯穿整个区域,是两江新区龙盛片区的中轴线,景观生活大道。道路起自鱼嘴向北依次连接主要道路有渝宜高速、唐凤线、一横线、机场东连线、绕城高速公路、寨子路、御龙二路、六横线、御石路等道路,终至龙盛片区规划区北边界的龙石路,路线总长约23km。目前已建设至石河立交处。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二期工程区位图本次设计的两江大道北延伸段二期起于石河立交,止于规划御石路,道路全长2.4km,是两江大道往北侧的继续延伸。是连接龙兴镇、石船镇、统景镇的重要联系通道。1.2工程规模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二期工程起于正在实施的石河立交,自南向北延伸,分别上跨石壁支路,与石船大道形成立体交叉、上跨石翔支路,与石金路平交,上跨石凤支路,石垭支路,终点与御石路相交,路线全长为2.4km,为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60km/h,标准路幅宽度66m,双向8车道,其中K17+473.298~K19+900.000为本次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二段的设计范围。全线含菱形立交两座,分别为与石船大道立交(含桥梁115m)和与御石路立交(含地通道125m),跨现状水系河水沟设置桥梁一座,为龙井湾大桥,桥梁全长290m。1.3设计内容本次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工程、排水工程、电照工程、交通工程等工作。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三期工程施工图设计共分七册: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桥梁工程》、第三册《岩土工程》、第四册《排水工程》、第五册《照明、电力工程》、第六册《交通工程》、第七册《海绵城市设计》、。本册为第六册《交通工程》。设计依据及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09)《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1038–2015)《视觉信号表面色》(GB/T8416-2003)《道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12)《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规范》(GAT851-2009)《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6311-2009)《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06)《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国家现行其他有关标准、规范、规程与规定。设计内容设计内容包括交通标志、标线、安全设施及交通监控系统设施等。交通工程设计总体设计原则:本次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总体原则:以保障交通安全畅通、行车有序、低公害的基本设施为要求,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按照道路交通工程的设计原则,为道路交通参与者提供正确、可靠、适时的交通信息为目的。同时结合道路沿线周边环境,对道路沿线实施各行其道,人车分离,安全防护等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交通标志设计4.2.1交通标志设计原则:设置交通标志旨在通过对驾驶员适时、准确的诱导,充分发挥其舒适、安全的效能。本项目交通标志设计主要以不熟悉该区域道路网系统的驾驶员为基本使用对象,通过适时、适量地提供交通信息,使驾驶员能够正确选择路线及方向,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同时,还通过禁令、指示、警告等标志来进行交通管制和保证行车安全,使道路发挥最大的作用。除个别标志外,交通标志的颜色为:指示标志:蓝底、白图案;警告标志:黄底、黑边、黑图案;禁令标志: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4.2.2交通标志布设方法:根据以上原则及本道路特点,交通标志主要布设方法如下:在立交出口渐变段起点设置指路标志在立交出口匝道起点附近设置匝道限速标志及匝道辅助标志;在主线与匝道、匝道与匝道合流处设置合流标志;在乡道进入两江大道主线处设置减速让行标志;在有下穿桥梁的道路起点、上跨道路的桥梁侧面设置限制高度标志;在有桥梁的主线及匝道入口处设置限重标志;主线加速车道后设置限速标志、禁停标志;在人行梯道和人行地通道的入口均设置人行通道标志;交通标志标线布置图中的指路标志路名仅做参考,最终路名由交警和地名办共同确定。4.2.3交通标志版面:标志根据其版面内容的不同,分为警告、禁令、指示、指路等几种。交通标志版面设计主要以《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为依据。以下几点须注意: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尺寸、设置、构造、反光和照明以及制作,必须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规定执行。外形尺寸允许偏差为5mm。交通标志的文字书写规范、正确、工整。根据需要,可并用汉字和其它文字。当标志上采用中英两种文字时,地名用汉语拼音,专用名词用英文。设计图中的指路标志为中文标准版面,在版面制作过程中,根据设置英文的需要,修改版面尺寸。采用铝合金板,符合GB/T279-2004《公路交通标志技术》要求。指路标志厚度2.0mm;警告、禁令、指示标志板厚度1.5mm。交通标志反光材料采用微棱镜超强级反光膜。交通标志的边框外缘,应有衬底色规定为:警告标志黄色,警令标志白色,城市快速路的指路标志绿色,其他道路的指路标志蓝色。标志板面的大小:矩形标志根据文字的多少确定,同一种类型的标志中,相类似的板面,能统一的尽量统一,以方便施工;标志版面反光膜,底膜采用二级反光膜,字或图案采用一级反光膜。所有标志均设边框,且按照国标确定。4.2.4标志支撑结构设计标志结构采用单柱式、门架式、悬臂式、附着式。标志结构的基本设计风速为30m/s。单柱式、双柱式的标志板内缘到土路肩边缘的距离不少于25cm,悬臂式标志板下缘距路面净空高度不得小于5.5m;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80Kpa。立柱顶端和横梁端部采用3mm厚的钢板焊接封盖。基础底法兰盘要与地脚螺栓点焊固定,并配双螺母。标志结构中的所有钢铁构件(包括螺栓螺母等)均须热浸镀锌处理,主梁、横梁、法兰盘等的镀锌量为600g/m2,紧固件为350g/m2。凡钢管外径在152mm以下(含152mm)的立柱和横梁,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焊接钢管,并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的要求;凡钢管外径在152mm以上的立柱和横梁均应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热轧无缝钢管,并应符合《结构用无缝钢管》(GB/T8162-1999)的规定。4.2.5标志设置标志设置在施工过程中须注意以下几点:在满足规定的前置距离的情况下,不允许损坏道路结构和妨碍交通安全;不应紧靠在建筑物的门前、窗前、及车辆出入口前;与建筑物保持1m以上的侧向距离。应满足视认要求,避免上跨桥、照明设施、门架、监控设施、电杆、行道树、绿篱及路上构造物等对标志板面的遮挡。不应遮挡其他交通设施。标志的版面应面向来车方向,并应尽量减少对驾驶员的眩光。设置路侧式标志时,可与道路中心线的垂直线成一定的角度,指路标志和警告标志为0度~10度,禁令标志和指示标志为0度~45度,道路上方的标志应与道路中心线垂直并与道路垂直线成0度~10度的俯角。标志立柱应保持垂直,其倾斜度不应大于立柱高度的0.5%,且不允许向车行道一侧倾斜。标志板在一根标杆上并设时,应按警告、禁令、指示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排列,同类标志的设置顺序,应按提示信息的危险程度先重后轻排列。停车让行标志、减速让行标志宜单独设置。标志安装在单柱、双柱或悬臂式标杆立柱上时,安装高度为200cm~250cm,但安装在隔离带、绿化带等非行人通行的地点时,安装高度不低于100cm。标志板外缘距路面侧石线不应小于25cm。标志板安装在悬臂上,考虑到通行净空和路面维修增高的因素,安装高度控制在550cm。对于附着式标志同样应当符合200cm~250cm和侧向净空不小于25cm的要求。4.2.6标志立柱标志立柱与横梁大小的选择依据国标关于结构设计的要求进行计算设计,对应不同板面大小的交通标志牌采用不同的支撑机构,主要分以下几种:单柱式选用89钢管,交叉口指路标志根据版面规格选用2F单悬臂式377。对于某些单独指示标志牌在规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附着在立柱或路灯灯杆上。交通标志立柱选用钢管制作,所有钢构件必须采用热浸锌或喷铝作防腐处理后漆象牙外观漆。标志支撑件的基础设计中采用双层或单层刚性扩大基础,基础的金属预埋件必须进行防锈处理,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为C25。标志板和支撑件的连接部件根据板面大小,选择适当的连接方式、连接方式可参照GB5768-2009附录E的有关提示。施工中,标志板和支撑件的连接可采用不锈钢万能夹。它由不锈钢扎带、扎扣和夹座三部份组成,其中扎带和扎扣选用SS201(AISI52mm牌号),夹座SS304(AISI牌号)。扎带的边缘应平滑,以防损坏支撑件的镀层。扎带的技术标准如下:宽(mm):19±3%,厚(mm):0.76±2%,最低屈服强度6KN,最低断裂强度10KN,伸长率40%,线膨胀系数(在0~100\U+2103):15.7×10×c。标志的包装、运输及贮存应符合JT/T279的有关规定。在连接部件时,应考虑安装方便、连接紧固、板面平整。各种标志立柱的埋设深度,决定于板面承载力的大小及地基承载力,一般应浇注混凝土基础,立柱的金属预埋件应进行防腐处理。道路交通标线设计4.3.1交通标线设计原则:交通标线的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标线应能确保车流分道行驶,导流交通行驶方向,指引车辆在汇合和分流前驶入正确的车道,规范行车纪律和秩序,减少事故。保证在白天和晚上都具有视线诱导功能,车道分界清晰,线向清楚,轮廓分明,并与交通标志有机结合,合理诱导交通流。4.3.2交通标线布设方法:两江大道及匝道设置车道边缘线及分界线,车道边缘线为白色实线,宽15cm;车道分界线为白色虚线,宽15cm,线长2m,间距4m。立交出入口设导流标线和出入口标线。立交加速车道终点及减速车道起点分别设置导向箭头,用以指导车辆转换车道。4.3.3技术要求:所有标线均采用热熔反光涂料。普通热熔标线厚度为2.0±0.2mm,导向箭头厚度为3.0±0.2mm,涂料中应混合占总重量15%~23%的玻璃微珠,在喷涂时,普通热熔标线表面还应均撒0.35Kg/m2的玻璃微珠。路面施工标线之前,要求路面干燥、清洁,除净杂物和灰尘。车道边缘线不应侵入行车道宽度。划标线之前,要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并结合道路平曲线要素、匝道曲线要素等实地方线,以保证标线位置精确、线形顺畅。突起路标突起路标设置原则如下:本项目立交出入口处、匝道小半径平曲线处车道边缘线旁全线设置突起反光路标。突起路标采用PVC基材的微棱镜型反射器,外轮廓尺寸为10cmx10cm。反光颜色:主线车行方向右侧为白色单面反光突起路标,左侧为黄色单面反光突起路标,匝道范围均为白色单面反光突起路标。匝道小半径平曲线处反光突起路标,设置间距为3m;立交匝道出入口处的车道边缘线反光突起路标设置间距为:斑马线两侧间距为5000mm,虚线段为6000mm。防撞桶在立交出口三角端处或匝道分流处设置防撞桶,用以显示分流端部,避免车辆直接撞击护栏端头,同时采取固定措施,保证碰撞时不飞散。防撞桶所用材质为玻璃钢,外贴超强级反光膜,使用时应在内部填充细沙或废弃轮胎增重。轮廓标本路段所采用的轮廓标以附着式轮廓标为主,附着于波形梁护栏、防撞路缘及混凝土护栏上。轮廓标由反射器、支架和连接件组成。安装时,后底板应做成一定的角度,角度大小以保证汽车的前照灯光能大致与其保持垂直为原则。轮廓标设置间距参照《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执行。立面标记在靠近道路净空范围的跨线桥、墩柱立面、隧道洞口侧墙端面及其他障碍物立面上设置立面标记。标记为黄黑相间的倾斜线条,斜线倾角45°,倾斜的一边朝向车道。其它所有电气设备应选用在质量与安全方面具有国家权威部门提供认证的合格产品,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技术,不得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本设计中的附注及说明,仅为必要的补充,未尽事宜应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DB50/T548.1-2014)及相关条款执行。由于交通设施建设的诸多不确定因素,施工方的全部工作必须在交警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和完成。所有工程完工后,施工方应备齐相关技术资料交付业主及重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并通过其对工程的验收。主要工程数量表类型类别单位数量备注标志板分车型限速标志块81200*2800合流警告标志块4D=900视线诱导标志块4600*1200道路名称标志块61000*2700人行地通道指示标志块41000*1000人行横道指示标志块81000*1000允许掉头指示标志块41000*1000限高标志块4Φ=800大型车靠右标志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