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县五德镇长兴村耕地撂荒现状及原因分析_第1页
石阡县五德镇长兴村耕地撂荒现状及原因分析_第2页
石阡县五德镇长兴村耕地撂荒现状及原因分析_第3页
石阡县五德镇长兴村耕地撂荒现状及原因分析_第4页
石阡县五德镇长兴村耕地撂荒现状及原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农村耕地撂荒的理论概述1.1耕地撂荒的专业解释耕地撂荒也可称为耕地抛荒、耕地弃荒、耕地丢荒,指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在可耕地上种植和耕作农作物的一种现象。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下的农民大都惜地如金、视地如命,而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小,甚至还抛荒弃地,而且这种现象还在持续发生,并且越来越严重。目前对我国全国范围内的耕地撂荒的面积,各地区都显示呈加剧的趋势。根据调查,我国耕地的总面积从1998年的19.45亿亩到2008年的十年内减少了1.19亿亩,]以每年1000万亩的速度持续减少,而我国人口却增加了两亿。虽然中央政府不断制定和完善保护耕地的法律法规,但是耕地撂荒现象仍然没有显著改善。《2014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中的数据指出,2013年的耕地面积相比2012年减少了35.47万公顷,而耕地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耕地的撂荒。1.2造成耕地撂荒的原因1.2.1农业生产效益比较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近些年,为了更快地解决“三农”问题,我国不但取消了农业税,而且还发放各种补贴给农民,以此来调动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然而这与不断升高的化肥、农药、种子等的价格相比较,农产品的价格仍然要低很多。成本上升了然而却不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这大大地挫伤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所以农民只好寻找其他的生活门路来维持生活,以寻求更大的空间来发展自我,赚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从而导致耕地撂荒。1.2.2农产品价格低,销路少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产品大都没有经过深加工,而未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价格低廉,使得农民靠耕种得来的收益不高而且不稳定。农民一年的收入完全要看农作物的收成和农产品的销售情况。若是遇灾害年,收成少,收入自然少。若是遇丰收年,此类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又会遇到没有销路的难题。农民自身没有销售途径,政府没有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的机制,使得农民耕种的积极性下降。1.2.3抗灾能力差,严重影响农民耕种的积极性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农业的发展也会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北方的农田缺少基本的水利设施,一些存水的设施也因多年未修,存不住雨水,使得农田无法灌溉,只能人工担水。而南方的农田基础设施也很薄弱,防洪能力减弱。再加上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很多农村的集体经济来源大大减少,单个农民资金有限,不能为改善生产条件投入大量资金,因此一些小型的农田水利等基层设施难以兴建,而农业基础设施的现状确实满足不了农业发展的需求。最近几年来一部分省区频繁发生旱涝灾害并且其范围比较广、危害程度比较大,这大大增加了农业种植的风险以及生产成本,加之原本的良田,经过旱灾涝灾也变为旱田、天水田,生产力更加低下,所以导致一部分农民都不愿意再进行耕种。1.2.4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健全城镇中流入大量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从理论上来讲,这样对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是非常有利的,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土地是属于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的,农村耕地在使用权以及收益权等方面的产权不清晰,从而难以实现产权对耕地的保护功能。加上农民并不愿意对耕地进行保护型的经营,致使耕地的质量不断降低,从而收益也就降低,最终土地就被撂荒了。从制度上来讲,另一个导致耕地撂荒的重要原因是土地流转机制的不健全。虽然初步建立了土地流转的补偿制度,但是在执行的时候仍然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不健全的土地价格机制,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之中,有可能会严重的低估了耕地的价值,农民得不到应得的补偿。虽然“30年不变”的承包经营政策保证了农民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性,然而这期间农村人口的变化情况很大,有的农民离开农村,去城市打工或已经成为城市的职工,而很多生活在农村的新生人口却没有土地。由于大部分农民依然具有比较传统的观念,并且土地对于他们来说承担着社会保障的价值,因此即便他们在城市找到了很好的工作,也不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他们宁愿将土地撂荒闲置,以防万一失业了他们仍然还有退路,所以很难将撂荒闲置的耕地集中起来进行经营。1.2.5新一代的农民欠缺种田的热情和技术我国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使得农村子女也普遍能接受到高等教育,新一代农村子女在成长中以学业为重,很少从事农业生产。在城镇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城镇化的影响,不想返回农村生活的愿望强烈,并且看到其父母辛苦劳动却收入微薄,产生对农业生产厌恶和反抗的心理。农村的父母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经验也多半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过教育之后返回家从事农业劳动。这种现象出现于八九十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必然会使得耕种事业后继无人。另外,农村子女接受的是现代的文化教育,从未学习过农业的生产技术,甚至从未了解过耕种的流程。这样新的农村子女没有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更缺乏种田的热情,耕地撂荒只会愈演愈烈。1.3耕地撂荒的危害近年来,耕地撂荒成为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造成了耕地资源的浪费,对农业的发展不利,甚至还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2调查区域简介2.1地理位置、气候分析石阡县是贵州省铜仁市下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横跨东经107°44′55″~108°33′47″,北纬27°17′5″~27°42′50″,思剑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南北、江瓮高速公路横穿县境东西。2015年,总人口46万。其中:包括仡佬、侗、苗、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8%。面积为2173平方公里。石阡县地处湘西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梯级大斜坡地带,石阡县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东南高、西北低,岩溶地貌明显。石阡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暖湿共节,无霜期长。2.2耕地面积、人口长兴村位于五德镇镇所在地西面,所辖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1亩,共有2个村民组,人口428人,党员13人。人口总数:428人农业人口:428人非农业人口:/人--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1.0亩。3石阡县五德镇长兴村耕地撂荒现状3.1耕地撂荒基本情况全县耕地总面积7225亩,其中:田4875亩,占67.4%;地2070亩,占32.6%。根据调查统计,全县耕地撂荒面积372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1%。其中:XX荒135亩,占全县撂荒地面积的36.3%;地撂荒237亩,占全县撂荒地面积的63.7%。按区域分:XX村撂荒60亩,占耕地面积的17.5%;XX村58亩,占15.6%;XX村62亩,占16.7%;XX村88亩,占23.7%;XX62亩,占16.7%;XX村42亩,占11.3%。3.2耕地撂荒与土地生产效率目前,随着耕地总面积的减少,贵州省山区和农村的农民拥有的耕地面积就更少了。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偏远地方依旧采用牛耕地,这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的高低。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收入不过几千元,若扣除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支出,几乎没有产生价值,农民普遍认为,从事农业不如从事非农产业的效益高。现在农村的真实写照就是“要想奔小康,必须背井离乡”和“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这导致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留下孱弱劳动力,无力耕种,有的不是租放经营,便是将土地闲置撂荒,从而使农村大量土地撂荒。3.3耕地撂荒与自然条件近年来,尽管我县大力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部分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农业生产条件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部分农民不得已只能撂荒耕种难度较大的土地。调查的所有撂荒地农户中76.0%因生产条件差而撂荒,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差是加速耕地撂荒主要原因。调查中,有的农民说,由于社路不通,种植有难度,收获难度更大,收一点还要人背上来,真是没办法。3.4该地区的土地管理办法当前“三农”工作中面临新的挑战就是农村耕地撂荒,它既是一个社会问题,又是一个经济问题,给粮食安全、农村社会稳定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近年来,为了使耕地撂荒现象得到解决,国家逐步完善了《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办法,针对农村土地撂荒作出一些制度性的约束,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农民自身在对农田的管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4石阡县五德镇长兴村耕地撂荒存在的原因4.1土地管理制度因素影响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发展,国家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土地流转是解决土地撂荒,增加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平原地区的耕地容易流转,但山区的耕地条件要实施土地流转难度比较大。在石阡县,川地易于流转,水平梯田和坡地流转难度大,加上土质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耕地在现有的政策下整体上流转难度大。4.2耕种效益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导致耕地撂荒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劳动也和其它生产要素一样向着边际收益高的产业或地区转移,工业化和城市化需要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所得劳动报酬与农业收益相比高得多,面对生活压力,打工是农民的理性选择。根据调查,在长兴村认为打工收入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占73%。所以在农村有劳动能力的人宁可去城市干脏活累活,不愿在农村种地。农村劳动力的外流,留守农村的大多是留守儿童和老人,劳动力缺乏导致土地撂荒。如长兴村二组共有156口人,2012年夏季在家中的人口是53人,多为老人、妇女和孩子。而作为新生代的农民工,从小生活在城市,面对城市的繁华,不愿改变生活方式回农村种地,所以农村土地撂荒成为了一种必然。4.3地理环境及自然灾害造成的耕地撂荒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较大,石阡县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而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10倍,加上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造成该地区干旱和土壤贫瘩。近几年降水偏少,旱灾频发,对农作物的发展影响较大。受山地气候影响,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土豆为主,生长和收获季节易受到干旱、冰雹灾害破坏,使得农作物减产。4.4村民自给自足思想导致的耕地撂荒据调查,目前较多的农民种田基本是为了自给自足,并非出于成本收效考虑觉得种粮有利可图。基于这样的考虑,部分农户只耕种距家较近、土地肥沃的土地保证自己家庭的口粮,而对于边远坡地则弃耕撂荒。5对于该区域耕地撂荒现象提出的建议5.1改善基础设施,夯实农业生产条件一要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降低农民种粮成本。二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造中、低产田土,整治闲置和废弃土地,对划定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和基础设施薄弱的撂荒地,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5.2发展特色农业,增强耕地实用性抓住扶贫开发的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山富硒茶、通江银耳、芦笋等特色农业产品。一要结合本地产品优势和土地资源特点,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实现产业合理布局,每个村突出自己的产品特色,做大做强产业。二要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广泛建立特色农产品展销窗口,解决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益。从而提高耕地的整体效益,增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5.3推进规模经营,增强耕地效益性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才能提高土地经营效益。一是鼓励龙头企业和有经营能力的大户积极接纳农户流出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如南江县长赤镇建华村唐成华外出务工赚钱返县后承包300亩耕地实行规模经营,当地农民可优先务工,既解决了耕地撂荒问题,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又解决了农民就近务工,方便照顾家庭的困难。二是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的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业主经营,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5.4因地制宜调结构,增强耕地重要性一要组织技术力量对撂荒地恢复生产进行分类指导,按照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果则果的原则,优化布局,大力推广对路良种及配套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二是确保各项惠农资金足额、及时补贴到位。用好产粮大县奖励资金,提高种粮积极性。有条件的地方,可对流转土地给予奖补。5.5加快土地流转,规范流转程序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业生产比较分散,效率低下,无法形成规模种植,阻碍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发展,在不改变集体土地性质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隆德县农村土地流转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存在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流转过程不规范等问题,影响着土地流转的速度。作为起主导作用的相关政府部门,要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为土地流转积极提供服务。针对农民在土地流转中所处的弱势地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对土地的面积、土壤成分、地块好坏等作出科学的评价,理顺土地价格,采取自愿公平有偿的原则,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对于山地和水平梯田,要给予政策优势,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指定商业银行采取政府财政贴息的方式,对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低利息或无息贷款,鼓励农民进行流转和承包山地、梯田,种植耐旱的经济作物,如石阡县根据山地特点发展的“中药材、蚕豆、草畜、苗木”四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同时适度发展规模养殖业,将坡度较大、道路崎岖的山地承包下来种草,引进经济价值高的鸡、猪、牛、羊等进行饲养,既解决了土地撂荒,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6结论解决土地撂荒问题的核心还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不同地区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对农业及配套设施的资金投入,搭建农业信息平台,合理合法流转土地,以此来解决农村承包土地撂荒问题,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村与农民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参考文献[1]曹勤顺.对农村耕地撂荒现象的思考[J].华北国土资源,2013,(01):84-85.[2]刘和俊.农村耕地撂荒问题透视[J].农村经营管理,2014,(07):24-25.[3]马永锋.探讨耕地撂荒问题成因及其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3,(07):9-10.[4]许洪富.秀山县农村耕地撂荒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09):345-346.[5]任晓敏.对农村耕地撂荒的原因及影响的分析[J].商,2015,(52):27.[6]莫警.对当前农村耕地大面积撂荒现象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01):166-167.[7]马永欢.完善管理机制避免耕地撂荒[J].中国土地,20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