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美范文大全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fdecfb6c0e86c82be9b2deeb891f9bb/0fdecfb6c0e86c82be9b2deeb891f9bb1.gif)
![虚无美范文大全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fdecfb6c0e86c82be9b2deeb891f9bb/0fdecfb6c0e86c82be9b2deeb891f9bb2.gif)
![虚无美范文大全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fdecfb6c0e86c82be9b2deeb891f9bb/0fdecfb6c0e86c82be9b2deeb891f9bb3.gif)
![虚无美范文大全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fdecfb6c0e86c82be9b2deeb891f9bb/0fdecfb6c0e86c82be9b2deeb891f9bb4.gif)
![虚无美范文大全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fdecfb6c0e86c82be9b2deeb891f9bb/0fdecfb6c0e86c82be9b2deeb891f9b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虚无美范文大全第一篇。虚无美岛村是一个通过西洋文字与图画来欣赏西洋舞蹈的自由职业者,正如他喜欢西洋舞蹈的那份虚构与朦胧,他本人也是孤独空虚,百无聊赖,为寻求心灵慰藉,去朴实的雪国景致中领略悠闲宁静,“唤回对自然和自己容易失去的真挚感情”①(p214)。途中遇见叶子,惊诧于她那“优美而又近乎悲戚”的声音,心动于她那“迷人的美”,沉醉在叶子的镜中映像和流逝暮景中,又借手指的感触忆起了物语的女主人公——驹子。她虽为乡村艺妓却犹如从日本土中挖掘出的新鲜植物,蓄有恢复岛村生气的活力。岛村在与她的三次雪国相遇中①(p215),开始被她的清纯与洁净所吸引,后被她深深打动。岛村“内心深处仿佛感到,凭着手指头的感触而记住的女人,与眼睛里灯火闪映的女人,她们之间会有什么联系”,自己与她们更有不解之缘,而“对这种奇妙的因缘,并不觉得怎么奇怪”①(p212),或许因为符合佛教中的“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的缘起说。因此他们陷入因缘和合的玄妙范畴,在隐微的三角关系的交错中,展开了故事悲而美的情节。行男是叶子目前的恋人,却又是驹子传闻中的未婚夫,驹子为他的疗养费而卖身做艺妓。行男病故后,又出现围绕岛村的微妙关系。驹子全身心地爱着岛村,而叶子也愿意让岛村带她回东京。虚无思想极重的岛村既倾心于叶子的灵秀,又迷恋驹子的肉体,却不能给她们爱。叶子和驹子仿佛生活在虚幻的爱中。叶子在行男生前精心照顾他,死后坚持每天去他的墓地扫墓。她倾注满腔爱心的弟弟遥在远方,但依然无怨无悔,她的爱超越时间和空间;而驹子为不爱的未婚夫当艺妓,一往情深地爱着有家室的游客岛村,不图回报。作者有意描写其徒劳,将爱情变得朦胧虚无,溶入虚幻的世界中去,追求一种理想的爱。她们的爱从感官中脱离出来,升华为一种清纯的憧憬和美。她们在纯洁的爱中不求回报,达到“无我”“无心”的境界,在爱的世界里获得了彻底摆脱意识控制的自由,感悟到真谛。“无心”是佛教思想的中心,也是形成东洋精神文化之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虚幻中的爱是美的,而只有抛却功利和虚无相联系的美,才得以在心灵的感知中超时空而永恒。
1.《雪国》的虚无中感伤
《雪国》这部小说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都体现了川端康成的浓郁的虚无主义思想,还反映了他对美的执著追求。
《雪国》的开篇句子被很多评论列为开头语,“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该句不仅暗示了时间的转换,即由现实世界转化为虚无世界。虚无的世界,就如同桃花源一样,注定是理想的和不现实的。
岛村、驹子、叶子、行男构成了《雪国》的人物主线。他们都集中表现了虚无主义思想。岛村是一位空虚无聊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家境较殷实,因而能够坐吃家产、无所事事。岛村生活态度中的虚无主义思想十分明显:无所事事,颓废堕落,不切实际,充满幻想,把现实的一切都看成“徒劳无益”。因而在岛村眼里,只有沉浸在非现实的幻想中才能感到一种虚无的魅力,进而才能真正理解生活。可以说,岛村冷漠的虚无主义思想支配了他的全部生活方式和整个性格的发展变化过程。精神颓废,感情苍白,又奉行“徒劳无益”的思想,因而他无论何种努力和追求都注定要以失望而告终。这种悲剧性结局,主要表现岛村的虚无主义思想。
驹子是比较充实的一个人物。但岛村却把她的认真的生活态度和真挚的爱恋
情感,看做是“一种美的徒劳”。对驹子来说,她的不幸遭遇,扭曲了她的灵魂,自然形成了她复杂矛盾而畸形的性格:倔强、热情、纯真而又粗野、妖媚。倘若将《雪国》看成一支凄凉、感伤的乐曲,那么虚无就是它的主旋律。
然而,相对于现实的驹子,叶子则完全是虚无的象征。她宛如一座超凡脱俗的雕塑令人神往。可以说,叶子的死不是故事的终点,而是起点,是一种最高的艺术,是故事的延续也是生命的延续。故而,呈现于岛村意识之中的虚无观念,只能在一个这样的世界,实现其自身的存在和价值。
行男是一个道具式人物,比较特殊。他的病情将叶子和驹子联系起来,通过对他不同的态度,由特殊走向统一,使她们一起来承担使虚无主义思想形象化的任务。因此,《雪国》如果少了行男这个人物,那么它的虚无主题将会淡化许多。四个人无论从思想和行为都体现了川端康成的虚无主义。
川端康成所追求的就是那种虚幻之美,那种空灵之美。作者通过四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宣扬了一种虚无思想,指出人的一切追求都是徒劳,人生毫无意义,只有死才能得到解脱。
《雪国》中,反复流露的虚无思想,不仅是岛村的看法,而且它也是作者川端康成思想的裸视。
而虚无中所带的点点感伤,则是川端康成的小说的又一个里程碑。
他并没有大张旗鼓地述说那种感伤,而是将感伤带入到了那段凄美的爱情里面去,不管是驹子还是叶子,和岛村的所谓的“爱情”都是以虚无结尾的,都是令人感伤的。在虚无后感伤,从感伤中再体会虚无,这也是川端康成所要想表达的。
虚幻景物
关于虚幻景物,让笔者印象极为深刻的就是文章对于银河的描写。银河本为实物,“茫茫的银河悬在眼前,仿佛要以它那赤裸裸的身体拥抱夜色苍茫的大地……缀满银河的星辰,耀光点点,清晰可见,连一朵朵光亮的云彩,看起来也像粒粒银砂子,明澈极了。”“犹如一条大光带的银河,使人觉得好像浸泡着岛村的身体,漂漂浮浮,然后伫立在天涯海角上。这虽是一种冷冽的孤寂,但也给人以某种神奇的媚惑之感”,在这一刻,依托之情更为明显,甚至已将自己全然沉浸在银河之中,更重要的是,作者给银河一种拟人化的渲染,让银河带上了一种妩媚之感。而这种原本是欣赏女子时产生的感觉加入到了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中,凸现出在现实生活中无所依靠转而向虚无依托的一种心理。
尤其在火场当中,“黑烟冲上银河,相反地,银河倏然倾泻下来。喷射在屋顶以外的水柱,摇摇曳曳,变成了朦朦的水雾,也映着银河的亮光”,让人感觉在叶子那突然的死亡都没有挡住岛村的那份孤独,岛村就这样沉浸在对银河之中。银河这一自然景物,在作者如同书画家的笔下,除了透射出自然之美外,更加反映出主人公看似多情实则空虚孤独的内心世界。
在作者笔下,实物仿佛一块琉璃被精心打磨绽放出炫目光彩,展现出虚幻之美。琉璃如此脆弱随手一掷便会摔个粉碎,但偏偏又能在粉身碎骨的一瞬,拼尽
全力散发出毁灭之美。
虚無は現在あるものの価値や権威などをみとめず、すべてのことがただむなしいということである。
1「国境の長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ると雪国であった。夜の底が白くなった。」
暗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て、目のくらむような明るい真っ白の世界に飛び込んだ。映画のように、現実の世界から虚無の世界に入った。このトンネルは現実の世界と虚無の世界を分けるようだ。俗世間を離れた虚無の世界が桃源郷のように、必ずただ理想的な物である。これもカーストである。
2「日記。日記をつけてるの。」
「徒労だね」
島村は駒子の日記をつけることを徒労と思う。
「そういう都会的なものへのあこがれも、今はもう素直なあきらめにつつまれて無心な夢のようであったから、都の落人じみた高慢な不平よりも、単純な徒労の感が強かった。彼女自らはそれを寂しがる様子もないが、島村の眼には不思議な哀れとも見えた。その思いに溺れたなら、島村自らが生きていることも徒労であるという、遠い感傷に落されて行くのであろう。」島村は生きていることも徒労と思う。島村は親の遺産で無為な生活を送っている。舞踊の批評やフランス文学の翻訳などをしている「文筆家の端くれ」。妻子がいる。島村はつまらない知識人のモデルである。島村はすべてを徒労と思う。
島村にはなにかかえって駒子のの存在が純粋だと感じられる。駒子がいいなずけのために芸者に出たというのは純粋である。しかし、「駒子が息子のいいなずけだとして、葉子が息子の新しい恋人だとして、しかし息子はやがて死ぬのだとすれば、島村の頭にはまた徒労という言葉が浮んで来た。駒子がいいなずけの約束を守り通したことも、身を落してまで療養させたことも、すべてこれ徒労でなくなんであろう。」
3.「煙が天の河を流れるのと逆に天の河がさあっと流れ下りてきた。屋根を外れたポンプの水先が揺れて、水煙となって薄白いのも、天の河の光が映るのようだった。」
火事が起きたシーンで、葉子が落ちてきた場面で真っ先に駆け寄ったのは駒子である。普通は火事が起きた現場で人を助けるといったら男性が果敢に行うのが一般的なイメージである。しかし、主人公は駒子の後を追って救助に向かうこともない。島村にとって恋愛は徒労だと考えている。しかも、島村がやは
りなぜか死は感じなかったが、葉子の内生命が変形刷る、その移り目のような物感じた。虚無感を貫いている。
4、「娘は胸をこころもち傾けて、前に横わたった男を一心に見下ろしていた。肩に力が入っているところから、少しいかつい眼も瞬きさえしないほどの真剣さのしるしだと知れた。」
「男が目を動かすか動かさぬうちに、娘はやさしい手つきで直してやっていた。」
あの男が死ぬところである。しかし、二人は男の病気のために、感情が薄れていない。葉子は依然にあの男が好きである。この段落から見て、葉子からあの男が至れり尽くせりの介抱を受けている。葉子が男に愛情が溢れている。あの男が死ぬところでも、男の無事な目を見たら、自分が幸せになる。
5、「感想を書いとくんだね。」
「感想なんか書けませんわ。題と作者とそれから出て来る人物の名前と、その人達の関係と、それくらいのものですわ」
「そんなものを書き止めといたって、しようがないじゃなか」
「しようがありませんわ」
「徒労だね」
「そうですわ」と、女はこともなげに明るく答えて、しかしじっと島村を見つめていた。
全く徒労であると、島村はなぜかもう一度声を強めようとしたとたんに、雪の鳴るような静けさが身にしみて、それは女に惹き付けられたのであった。彼女にとってはそれが徒労であろうはずがないとは彼も知りながら、頭から徒労だと叩きつけると、なにかかえって彼女の存在が純粋に感じられるのであった。」
島村は駒子の日記をつけることは徒労だと思う。しかし、駒子が日記から自分の価値を感じられている。島村が「徒労」と言ったら、間もなく駒子の明るさと真面目な人柄を感じられる。そのとき、島村が駒子に感動される。
6、「島村はどきっとしたけれども、とっさに危険も恐怖も感じなかった。非現実的な世界の幻影のようだった。硬直していた体が空中に放り落とされて
柔軟になり、しかし、人形じみた無抵抗さ、命の通っていない自由さで、生も死も休止した姿だった。」
島村にとって、葉子が死亡しない。すべての物が非現実的な世界の幻影のようだった。死亡が生の延びだけである。死と生がただ一つの状態である。すべてのことがただむなしいということである。
第二篇。虚无的十字架观后感“也许这代表人终究无法做出完美的审判。”
东野啊,你不能用这句话就搪塞了结局啊。有好多事情都没说清楚呢,全都要读者自己去补脑吗。这个结局真心不能让人满意呐。
作品的内容笔法就不多做评价了,全都是最能吸引我的东野风。看这部小说时,我的感觉大致是这样的,震惊—痛恨—无奈—迷茫。和之前看过的温情系列不同,这部小说从头读到尾都包含着深深地悲哀。
小说中提到了很多社会与情感交叉的问题。我其实是很想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的。
1.纱织和史也因年少无知偷尝禁果,给自己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其实偷尝禁果这事还真不好说,他们的结局也是挺惨的。不过就算是孩子也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只想评判的是他们的处事方式,瞒天过海后亲手杀掉孩子。要是当初把这件事告诉父母,也不至于发展成这样啊。
这件事给两人留下的心理阴影,就是史也救上万条小生命也无法补救的。造成这起惨剧的罪魁祸首还有老师和同学的漠不关心。
老师在发现学生怀孕后,只想到了不要惹火上身;同学也只是抱着看笑话的态度,这全都是这起惨剧的助推器。
说到底,是教育的缺失与社会的冷漠吧。
又有谁愿意做牺牲自己的利益这种不划算的事呢。
2.花惠被渣男欺骗,一心寻死。关于生命,我思考过很多次。
说真的,我也曾多次想过自杀,想一了百了。你问我为什么想死,我只能回答你那是我觉得最好的解脱方式。人在最痛苦的时候,在最孤立无助的时候,可能脑子里蹦出来的就是这样的想法吧,我也不太清楚,但那时的我就是这样,一心求死,因为我没有办法摆脱那种折磨人的痛楚。冷静也只是暂时的,当痛苦再度袭来,所有的理智都一扫而空了。每个人的痛苦都是不一样的。小说里花惠的痛苦只有她能体会地最深切了,她想求死的心我能理解。
那这里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人呐,你不能只为自己而活,同样也没有权利决定他人的死活。不管有没有其他人爱惜,你都要自己爱惜自己啊。生命是宝贵的,每条生命都有价值,要好好爱惜自己的生命啊。可是花惠说得也对啊。但如果活着比死了更痛苦怎么办。
“你的生命并不属于你自己,也属于你的父母,还有认识你的所有人,即使他们并不是你的好朋友也一样。不,现在也属于我。如果你死了,我一定会难过。”
史也很聪明,能对绝望至极的花惠说出这番话,那会给她带来些许活下去的勇气。
但我个人认为这段话毫无道理可言,我的生命自父母赋予我之后,就完全属于我了,我决定我的生死那是我的事儿,和他人无关。只不过是要不要考虑爱我的人的感受罢了。轻视生命,才是误解。失去了疼爱自己的母亲,多年未见也并不想见面的那个不负责任的父亲,早已离职未剩下的人际。在花惠眼里,自己几乎一无所有,无所牵挂了。她选择死亡,并不是毫无道理。只是花惠肚子里的孩子,那条年幼的小生命,并不属于花惠,她没有权利决定他的生死。
“生命”这个话题要说的话,是怎么也说不完的,我就先说到这里吧,还要再思考思考才行呢。
3.中原和小夜子痛失爱女后和平分手。
整篇小说里最让我揪心的点。为什么啊。就这样分手,太令人难过了啊。
第一章的标题叫《我很庆幸自己离婚了》,为什么我离婚会庆幸呢。
“如果不是当时已经离婚,我差一点再度成为死者家属。”
小夜子是一个很睿智,坚强,又努力的女人。她是除去熏(四谎女主)外,又一个深深吸引我的女子。痛失爱女的她并没有深陷于悲痛不能自拔,反而积极利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她参加了遗族会,为死刑的判处而努力。她甚至还策划出书《以死刑为名的暴力》,光看这个书名,就能了解她内心的坚定。中原和小夜子妈妈的对话真是挺让人难过的。“那张遗照是什么时候拍的啊。她的笑容很美。”
“说来真悲哀,只有在别人被判处死刑时,才能够笑得出来。”谁能想到这样发自内心的笑容经历过多少的心酸苦楚啊。我们常说这就是命运,可惨遭他人杀害的命运叫人如何接受。原本以为可以いつもいつもいつも
しあわせ的。结果只有和平分手。东大,我接受无能啊。心都要碎了。
中原说。“她的人生还很长,我不能耽误她。”对,你说得没错。我很赞成,可是还是好心痛啊。
4.史也的妹妹由美说了一句话。“你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感受,我是无所谓,妈妈呢。你知道不知道其他人都是怎么说她的啊。”
一边是抚养自己长大的母亲,一边是共患难的妻子,夹在这两人中间,我该选谁呢。史也直接对妹妹放话:“那就断绝关系好了。有人再问到你们,你就说我和你们已经没关系了,行吧。”这话说得霸气,正义感十足。
往后看就知道了,史也如此坚定地保护妻子是什么原因。这大概就是隐瞒过去必须付出的代价吧。
史也为赎罪,可以做到心无杂念,无所怨言。他对母亲的态度却实有不妥,这不该是一个成年人对母亲说话的方式。
父母始终都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的,他们的确是为了你好,你也应该知道。说话该说得温柔一点,伤害父母也是天大的过错,不是吗。
5.母亲擅自委托人调查花惠的过去。
作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能擅自为孩子做决定。同时家人之间应该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做决定前要首先征求对方的意见,才能让家庭变得和睦而美好啊。执意遵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受伤的不止一个人。
6.史也的母亲和孩子都因为花惠父亲杀人事件受到牵连。这就是大众舆论的压力吧。小孩子他们懂些什么呀。他们只会因为家长无意间说的话而选择孤立其他的小朋友。家长们都这么大了,有些道理我也不想明说。大人犯的错和小孩子无关,他们无需承受父母的过错。作为老师,家长,难道你们教给孩子的就是校园冷暴力吗。只有把宽容,体谅,理解,包容,接受的品质教给孩子们,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塑造的性格才会更加完美。
至于邻居们,闲言碎语不要太多了,大家都是成年人,最好不要管别人家的闲事哈。你想说背地里说说就可以了,但也仅限于此。
大人的心理承受力一般比较强,虽对这些话不会太在意,不过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狗急跳墙嘛,懂了吗。
7.花惠的父亲没怎么照顾过她,当父亲再次出现在花惠面前时,花惠对他只有深深地怨恨之情。那我们对不负责任的父亲该承担何种责任呢。
我还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史也选择了接受并不顾花惠反对主动照顾他。那是花惠的父亲,不是他的父亲啊。史也的做法可以给我们点启示吧。毕竟情况不同,毕竟情感不同,毕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自己想去吧。
8.小夜子把女儿一个人留在家里,无意间造成了悲剧。
该由谁来负责呢。单方面来说,小夜子该负主要责任,谁叫她要把女儿一个人留在家里。但是这种想法是不负责任的。这里不只是家庭教育的问题,也是安全教育的问题。关于儿童教育,那说的就多了。
还是要给每个父母都好好地敲个警钟,不然到时痛苦悔恨的就是你们了,关于教育,要父母努力才行,不能全依仗学校方面。对未成年孩子的保护就更是你们的职责了。
9.蛭川入室盗窃的同时杀害了爱美。关于这条,我挺想爆粗口啊。
盗窃就盗窃啊,偷东西和杀人孰轻孰重你不知道是吧。你说害怕孩子太吵被发现,为这种理由就杀人,那我还想随意捅你一刀呢,你想不想啊。我真的是不想多谈,(“”引自原文)
“真是一个愚蠢的男人,如果他因为这种愚蠢下地狱,那就让他下地狱,但为什么要让爱美沦为牺牲品。爱美只活了八年,未来还有漫长的人生,她的人生也是中原和小夜子今后的生命意义。
那时候正是幸福的巅峰,然而,那个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身处巅峰,而是深信这份幸福会永久持续,甚至期待会更加幸福。
不久之后,其中两个人离开了人世。不是意外,也不是病故,而是遭人杀害。也许当时就已经隐约觉得,两个人之间可能到此为止了。”
任谁都能感受到那种深深地无奈吧。就不难体会中原和小夜子的心情了。
“如果不判死刑,那就让他赶快出狱,我会亲手杀了他。”“我也和你一起动手。”
读这些话时,我可以感受到中原和小夜子失去爱女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在顷刻间支离破碎。用我常说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我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愚蠢的罪犯,破坏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要是你有父母,有孩子,能体会到那种心情吗。你的父母孩子也会为你伤心,就更别提被害者的父母了。你可以去死啊。那被害者的遗族所承受的痛苦又有谁能分担呢。
真的不想多说什么了,如果是我,也会和小夜子夫妻一样,亲手杀了他。
10.町村作造为了不让自己和女儿的恩人史也坐牢,残忍杀害小夜子封口。
花惠的父亲町村作造,他看待问题是片面性的,他可能在瞬间获得了良知,也可能是一时冲动,不过做了就是做了,杀了人要拿什么弥补呢。
你想过没有,这也是一条生命啊。你不想让自己的救命恩人落入地狱,就可以随便杀人吗。小夜子只是为了让史也正视自己的错误,她没有做错啊。一条生命,就这样白白葬送了。
如果史也自首,事情也许会有转机;就算没有转机,也不至于被判死刑。你只想到自己亲人的痛苦,就没想过小夜子的父母痛失女儿的心痛吗。
唉,木已成舟,多说无益。永远都不要被冲动给害了啊。
11.警察调查罪犯的不合理之处。
纵使想快速找出凶手,对待被害者家属的态度却让人心寒。
12.全小说最关键的问题——罪与罚
(实际上我不想谈这个问题啊,我对法律一无所知,就谈谈就好啊,没别的想法。我说的也别当真。)
死刑很无力吗。究竟该不该废除死刑。
如果是以前的我,一定会愤世嫉俗地说。“凭什么废除死刑啊。现在死刑都是注射死,一点痛苦都没有。如果有可能,我真希望恢复古代的凌迟,把伤害孩子的杀人凶手千刀万剐。”没错,我是这样想的。
作者到最后也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思考。看到相关书评中对结局的推测,大致是小夜子和中原其中一个人把多年前婴儿的尸骨挖了出来,我也很赞成这个推测。
前文中已经提到小夜子对待是否该废除死刑的问题摇摆不定了;中原更不必多说,根本没有打算让犯人自首,只是想了解真相。
这也暗示了作者的态度。死刑无力。如果罪犯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犯下的过错赎罪与弥补,在长长的人生道路中留下自己悔悟所付出努力的痕迹,就是值得称赞的,而那些被关进监狱的人,他们也许是没法真正悔悟的,还有可能装出一副虚情假意的样子来获得假释。在我看来,死刑是可以给被害者遗族带来些许心理安慰的,但那也只是暂时,失去亲人的悲痛是用何种办法都无法弥补的。我们只能通过时间,通过努力来忘却,像小夜子一样,一直往前走。
为什么会有死刑。也许是一命偿一命吧。在一起杀人案件中凶手被判死刑,双方的家人都会陷于悲痛。
我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就是罪犯是否有悔改之心。
通过两起杀人事件的比较,一个被判死刑,一个没有服刑来看。
被判死刑的蛭川直到死前都没有悔改之心,把法庭给他判处的死刑当成了命运的解脱;史也则是做了一名儿科医生,拯救了许多小孩子的生命。
两相对比,是啊。死刑无力。
杀人凶手拥有悔改之心,能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弥补过错,要比一辈子待在监狱里无所事事好很多。
遗族渴望获得的,也不是凶手的性命,只是觉悟而已。如果废除死刑是因为人权,那死刑的废除其实没有意义。真正要改变的是牢狱内的劳改吧。心灵救赎才更加宝贵。
第三篇: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
(一)
借了一本《虚无的十字架》,借阅期为三天,今天是最后一天,为了不辜负我当初借书的初衷,决定看完它。
竟然一上午就看完了,果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应该说这是我看东野圭吾的第三本书。第一本是《白夜行》,第二本《解忧杂货店》。看完有一个总体的感觉就是,书中的人物关系构思很巧妙,总是那么引人入胜、出其不意。
看这本书时,也是如此。本书开篇写的是一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当我特别好奇他俩到底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写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被害。当时就一直在想,开篇的少男少女肯定会再次出现,但是以什么形式、什么内容出现呢。强烈的好奇心促使着我往下看,有一种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
书中作者花了大幅的篇幅讨论了死刑是否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如果小夜子没有被杀害,她的立场到底会不会动摇呢。会不会奔走呼告,坚持让史也和纱织为自己年轻时所犯的罪,接受应有的惩罚呢。
我从内心深处来讲其实是不希望史也受到惩罚的,他在自己内心已经给自己判了刑,并将囚禁一生。相对于用一生默默赎罪、回报社会、造福群众,在监狱里背负着那虚无的十字架,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我以上的观点也仅限于这本书中的史也。毕竟,"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也只有在犯人受到应有的审判、接受应有的刑罚的基础上,再来探讨他们是否真的悔罪。刑罚对他们而言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死刑是否真的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从小夜子的遗作来看,她当然是倾向于"杀人偿命",这是一种传统的思想,根深蒂固。她认为刑罚并没有让犯人改过自新,他们会凭着高超的演技假装悔罪而获得减刑和假释,走上社会后依然会成为社会的毒瘤,祸害苍生。
但是我从里面也读到了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深深置于内心的那种复仇感,坚定而执拗,让人不禁会掩卷深思。
另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两对人对命运各自不同的选择,史也和纱织,道正和小夜子。史也为了弥补自己年少时犯的罪,选择积极前行,为救治更多的人而不懈努力;纱织却沉浸在懊恼和悔恨中不能自拔,自暴自弃。道正选择了告别过去,重新开始;小夜子却作为受害人家属,做了更多关于犯罪和刑罚的研究。
我不敢说哪种选择更好,毕竟我不是他们,并不能感同身受地去理解他们当时的处境。但是,我更接近于选择一种全新的生活。逝者已逝,生者还要继续前行,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做的事负责,颓废和逃避显然解决不了任何事情。
本书的结尾,因为找不到婴儿的尸体,史也和纱织并没有受到审判,这无疑也说明了作者的态度。但是他们给自己的惩罚是一辈子,背负的是沉甸甸的十字架,而不是虚无的十字架。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
(二)
无解的审判——《虚无的十字架》读后小记
罪与罚的本质为何,是让犯错听到审判而感到内心解脱,还是让他重获自由用一生赎罪。
合上书,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
审判,死刑,虚无,沉重…在脑海中翻腾着。
两个少年因为二十一年前犯下的错误,改变了各自的命运。原本简单的爱情,在背负了沉重的错误后,像一个诅咒,更像一个病毒,在二十一年后扩散到更多的家庭。二十一年间,史也努力弥补着自己的过错,希望可以改变和帮助更多;纱织则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得到任何东西,过着卑微不堪的生活。
史也和纱织二十一年不同的发展轨迹;小夜子和道正在离婚后对于爱女死亡所做的不同行为;死者家属希望凶手能因死刑而反省自己的错,而凶手至死都认为死刑是自己的命运。充满着对立和矛盾的线索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怎样才是真正为自己的过错承担。
书中的辩方律师曾说"死刑很无力".因为虽然完成"一命抵一命"的弥补形式,却不能真正让受害者家属感到欣慰,因为伤害已成事实。且有时,希望执行死刑,并不是表面上愤怒的延伸,更多的是受害者家属潜意识中希望通过夺走犯人生命这一严重的惩罚,让犯人能够反省的表达。同时,也是避免更多同样悲剧发生的方式。可是,真的可以吗。
如若犯人早已觉得生无可恋,才丧心病狂地犯罪,或是觉得走到如今的田地,是由于自己从小缺爱坎坷的经历,一切都是自己的命运。那任何的惩罚,还有意义吗。死刑,恐怕反而成为了逃避承担更多责任的解脱。死刑过后,留给受害者家属的,只是顿时失去了目标的迷茫和空虚。所以书中辩方律师才会认为"不同的事件应该有不同的结局",只是还有怎样的结局,没有人能答得上来。死刑废除论因此悬而未决。
我不禁好奇,监狱里的那么多罪犯中,有多少是因为被剥夺了自由的惩罚而进行反省的。如果都进行了深刻的反省,那不该有那么多的前科罪犯再度入狱了。可即便知道犯人并不都能自我惩戒,还是要让他们在狱中背负着虚无的十字架,这,便是现状。而在生活中,并非每个错误都需要入狱或被判死刑,甚至当犯错的时候会轻易地被原谅。但人有时仍会因某个错误感到自责、愧疚、内心惶恐终日不安,这份不能自我原谅的心情,或许才是真正的审判,是最沉重的十字架。
最终,逃避了二十一年的史也和纱织最后选择面对自己的过错,进行了自首。这应该是符合大多数读者对于伦理的要求的。可作者却戏剧性地安排了警方找不到犯罪证据,无法定罪的情节。或许这也是作者内心矛盾的体现吧,正如书中写的"也许这代表人终究无法做出完美的审判".
第四篇:白先勇的虚无白先勇的虚无
2003年4月5日11:37
前天,深夜从梦中醒来,打开电视,意外的看到了凤凰重播的节目,那,应该是三年前或者更久远的访问,主角是白先勇。
不同于我所看过的照片里那个忧郁帅气的男子,人过中年的他,发胖了,嘴角,噙着笑,眼里,透着悟禅的洒脱,少了一份愤世嫉俗,多了几分淡泊。唯一没被岁月洗去的,也许,就是身上仍然残留的淡淡贵气,淡淡忧郁。
就是那个晚上,我坐在偌大的房子里,一个人,对着电视。
外面,下着雨,清洗着这个充满尘垢与污秽的城市,送走了一些,送来了一写屏幕上的白先勇,就站在书房里,身后的一橱一橱的书,一室古色古香的布置。他,就在那里,淡淡的笑着,诉说着那个远去的时代,还有那些消失了的贵族们的故事""“当我问起白先生是否考虑过落叶归根时,他沉吟了一下,委婉地说:‘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心灵自由。只要可以获得心灵自由,就算是个荒岛我也愿意去。’自从10年前向新闻界坦然承认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后,白先生终于不用面对世人无休无止的追问:‘为什么一直独身。’退休之后,他更显得形单影只。没有四季的圣巴巴拉是个静静的小城,美丽的日子年年如一。‘隐谷’是名副其实的隐居之地,没有一丝尘世的热闹可以借来遮挡人生无底的虚空。白先勇寂寞吗。
白先生说他现在社交活动不多,也很少旅游,‘都去过了,好虽好,但也不用去第二次。’‘人生百味已尝九之’这句话,在他说来或是超然,在我听来则是心惊。”
然后就有写白先勇的冲动,就一个大学中文系的学子而言,写他并不是要一个深而远的见解,有的,只是仰慕和崇拜,把自己心里所想用笔记下来,或许也像什么样的光能够照亮要走的路。
白先勇的作品大多都是深具复杂性的作品。在《台北人》的开篇,白先勇写到“纪念先母先父以及那个忧患重重是时代。”这部作品虽写的是台北人,然而其中是主人翁都为生活在台北,而心在过去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生活的人。过去的时代已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如寻常百姓家”。此时,花已非花,雾已非雾,但是,白先勇笔下的人们还是要抱住已非花的花,已非雾的雾,在滚滚红尘中打滚一场,挣扎一翻,几载沉浮,几番颠沛,几多流离,结果,花谢了,雾散了,才叹到,人生无非是一场梦,一片虚无。
也许,其间的得失悬殊真的大得连生命都显得苍白无力,就如秋天里萧瑟的黄叶,随风飘零,却始终找不到回家的路,而飘荡的过程就是生命失落的虚无,但是空气的托力又使得落叶有一丝丝外力的依靠。
如同白先勇笔下人物,他自己也有着类似的出身和经历,这也在身上大同小异的上演着:1963年,白先勇出国的前夕,母亲已经过世。在出国后的第一年,白先勇曾经这样写道:“我到美国后,第一次感到国破家亡的彷徨。”
当别人“出国留学,大概不免满怀兴奋”时,他,却是没有,“只感到心慌意乱,四顾茫然”,在繁华的美国,心境,是荒凉的。
学成之后,“父亲已先归真”,为之奋斗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的走了。将门之后,看尽繁华的“最后贵族”,也不过是在风中飘零的黄叶,亲人走了之后,大洋的彼岸,剩下的又是什么。长长一声叹息,听在心中的,个中滋味,又有几人懂得。
白先勇的笔调一直都弥漫着这股浓浓的虚无感。德国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海德格尔认为一个人在客观世界中的生存的最基本的方式是“忧虑”。因为他感到他所处的世界所有的境遇只不过是虚无,而这个虚无的世界又是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人只能悬在“虚无”中无穷无尽地“忧虑”着,而所有的“忧虑”都是通过恐惧、痛苦、厌恶以及选择行为表现出来的。而《台北人》中的人物的种种行为也都隐现着虚无的阴影,就让我们看看这股虚无主义是如何从白先勇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
一以虚当实,虚实难辨
《台北人》里有些主人翁离开在大陆所习惯的生活后,漂洋过海远赴台湾,彼地非此地,他们发现现在的生活决非他们所想要的生活,现实不是他们愿意接受的现实,在巨大的反差中,他们找不到任何存在的充实感与实在感。而此时。他们所熟悉的往日充满诱惑地向他们招手,于是,在潜意识中,他们精心营造起他们所梦想的生活,或者,就此沉溺于梦想中,在梦想中生活。
《纽约客》是离家去国的异乡人,自觉或不自觉的出于形势所迫而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因而不同程度上都带有被放逐或自我放逐的味道。无论是投身密歇根湖的吴汉魂还是自沉威尼斯湖的李彤,他们,看似弃绝红尘,实际弃绝的却是难以坦然容身的异国他乡,还有那挥之不去的漂泊感。在这种自我麻痹中生存得到一丝心灵的慰藉。
《永远的尹雪艳》的主人翁尹雪艳完全拒绝容入现在的台北生活。现今存在的台北生活对尹雪艳等于一片虚无,她宁愿抛弃这种生活,构筑另一种自己自己想要的如梦如幻般美好的生活。“尹雪艳公馆一向维持它的气派。尹雪艳从来不肯把它降低于上海霞飞路的排场。”在将自己的生活构筑成过去的模式这一点上,尹雪艳可谓煞费苦心,完全融入其间,出不来了。她不仅保持着公馆往日的派头,而且在生活的个种小事上,她也保持着往日的习惯,甚至连饮食的菜式都和往昔一样:“午点是宁波年糕或者湖州粽子,晚饭是尹公馆上海名厨的京沪小菜:金银腿、贵妃鸡、炝虾、醉蟹。”尹雪艳就是这样将台北的生活塑造成“透着上海大千世界荣华的麝香一般”,人们在这里“宾至如归”,好象又过去了往昔的生活。尹雪艳逃避虚无的方法似乎就是以假当真,将梦想营造成逼真的现实,将虚幻的过去当成现在的现实生活来生活。
像尹雪艳这般在梦想中,在虚幻中生活的人还有钱夫人等。《游园惊梦》是《牡丹亭》的一出曲子,讲的是杜丽娘入梦,而钱夫人在宴会进行过程中,真的跌入梦中。钱夫人死命攀住早已成为往事的过去,把消逝的往事当成真的来体验。她不断强调那过去的生活是她“只活过一次”的生活,是她真正的生活,令人强烈的感到她面对的现实生活对她是虚无不存在的,她只能将梦当成现实,以虚代实。白先勇在许多篇章里都把“昔”当做实存的本体,把“今”
当做空无的虚影。然而,“昔”明明消失无迹,而“今”又被白先勇描画为虚无,致使虚无难辨,化为一片虚无。
《孽子》中,一群孩子生活在公园里面,把那里当作他们的世界,一个脱离于真实生活的世界,虽然感觉并不是特别的踏实,但是里面自成一个王国,让人在真实的世界里找到一个虚无但是踏实的世界。傅崇山是白崇喜的影子,傅山是白先勇的化身,在小说里,傅山死了,而在这样一段时间里,白先勇对自我价值的追寻是被家庭观念阻挠的,于是在这样的一个小说里,白先勇以自身的环境代替小说的氛围,制造了傅山的死,而王夔龙的等待的实却代替了现实感情的虚。
斯威夫特说“生活是一出悲剧。在这悲剧中,我们先是冷眼旁观片刻,然后就扮演起自己的角色。”白先勇用冷冷虚无的笔调描写了一个又一个人物,他们的生活正是白先勇在某种程度上的写照,晚年的孤独,豁达,宁静都是可以从中找到痕迹的。
二、在虚中求实,而又舍实就虚。
如果说《永远的尹雪艳》、《游园惊梦》里的主人翁为了躲避虚无就是将自己的梦想营造成真实的人生,完全在梦中生存,那么《台北人》里另外一些人逃避虚无的方法却是在虚无中追求一种真实,而这种真实是和他们自己所梦想的相似的真实。他们心里很明白,现实是现实,梦想是梦想,他们只是寻找一种替代品。
《孤恋花》中的酒家女“总司令”年青时,是一个同性恋者,欲和一个同为酒家女的比她年轻的名叫五宝的女孩成立一个家,过上幸福的生活。她说:“从前我和五宝两人许下一个心愿:日后攒够了钱,我们买一栋房子住在一块儿,成一个家,我们还说去赎一个小清倌人回来养。”但是“五宝死得早,我们那桩心愿一直没能实现,漂泊了半辈子,碰到娟娟,我才又起了成家的念头。”总司令由于一直想与她的同居者五宝成一个家,但这个梦想由于五宝的死没能实现,于是,她空着一颗心在因失去五宝而变得虚无的世界里漂泊,最后,将娟娟当成五宝重温她的梦想。
对于“总司令”五宝是她是整个世界,失去了五宝,这个世界变得虚无起来,同样的,《一把青》里的朱青也因失去了郭轸,她是世界也变得虚无起来,为了填补她的世界的虚无,她变得爱吃童子鸡,她找的情人都是和她当年的丈夫郭轸有相似点的年轻小伙子:年青、英俊、是一个飞行员。
像这中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人生因失去什么而感到虚无,而有在潜意识里将自己的所缺失的那一角用另一块质料差不多的物质来填补起来的人物在白先勇的世界里比比皆是。《花桥荣记》中的卢先生在无缘与未婚妻相见的情况下愤而选择了洗衣女,《那一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里的王雄不自觉的将小表妹当成自己的未婚妻,《孽子》里的小玉对父亲的期待,把那些经理们称为干爹,虽然玩世不恭,但是对父爱般的关怀小玉仍然向往,以至于到了最后小一个人偷渡去了日本,找他的父亲。小玉无法在现实中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生活中无法企及的部分,于是小玉放弃虚无的幻想不再重蹈母亲的覆辙,径直去了日本""他们都失去了对于他们的存在极为重要的东西。这个支柱他们存在的支点一旦失去,他们面对着瞬间虚无的世界,恐惧、不安,欲寻找回他们存在的支点,冲破这一份虚无。看着白先勇笔下的人物在虚无中挣扎的一幕幕悲剧,人们不禁要问:白先勇的世界是不是也失
去了支点。为何一翻起段篇小说的代表作《台北人》,我们就感觉到一片虚无呢。
三、是非成败转头空
白先勇笔下的人物都是一群有着沉重过去的人们。过去的生活或荣华富贵、或灯红酒绿,或豪情万丈,或安逸舒适,但不管怎样,他们脚踏着生养自己的土地,毕竟是踏踏实实活过了一回,而今,漂泊异乡,远离故土的生活已与往者截然不同,这使他们愈加怀念以前的生活,魂牵梦萦中,往昔的生活倒是真的,而今倒是虚了,虚虚实实当中,他们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想要摆脱这种虚无感,但是结果又是怎么呢。
《游园惊梦》中的钱夫人的梦被惊醒了,窦公馆非钱公馆,而钱夫人年华已逝,美人迟暮,她不能回到从前,也不能一直在梦中,她还得面对这一片虚无。尹雪艳的公馆不管怎样,只能被人们誉为“世外桃源”,终归不是现实,而且,尹雪艳只一个人,她难道可以不老,可以逃脱生老病死的自然定律而永远年轻吗。《孤恋花》中的总司令到底还是失去了娟娟,她还得重新面对虚无。而王雄抗不住这一虚无,跳海而死。
纵观白先勇的《台北人》中的一系列主人翁的命运,他们的结局总是摆脱不了那一片人生的虚无感,所有的努力,挣扎只落得“是非成败转头空”。
尤其是那个时代旅美的中国人,就如在石缝里求生存的杂草:一方面,为生活而忙,为能在异国的土地上获得别人的认同的努力的向上爬;另一方面,对美国物质文明的向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执着、对西方文化腐朽一面的厌恶,三者在同一个身体里胶着,造成了漂泊海外而无根的痛感。白先勇这种人生到头一场空的思想融入到他的作品中,所有的人生被他诠释成虚无的梦。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啊,梦醒时分,也只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彻底虚无世界。
四生死今昔
白先勇也抱一种“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的类似道家哲学之思想。凭着常人的理性与逻辑,“过去”应该代表死亡,“现在”应该代表生命。但在白先勇视界中,“昔”象征生命,“今”象征死亡。这一特殊看法之根结,在于白先勇将“精神”,或“灵”,与生命认同,而将“肉体”与死亡印证。如此,当王雄自杀,毁了自己肉身,他就真正又活起来,摆脱了肉体的桎梏,回到丽儿花园里浇杜鹃花。郭轸与朱青的逝去了的爱情,是生命;但埋葬了“过去”的朱青,却只是行尸走肉。朱焰“只活了三年”,因为随着他“艺术生命”之死亡,他也同时死亡。傅山死后,王夔龙即使活着,也如同没有生命的肉身,他的存在只是告诉后人关于爱情关于生命的启示,让大家陪着叹息和发呆,在这种思索之中,白先勇将活着的思索和死去的爱情联系在了一起。
《花桥荣记》之卢先生,来台多年,却紧抱“过去”,一心一意要和他少年时期在桂林恋爱过而留居大陆的“灵透灵透”的罗家姑娘成亲。这一理想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有了它,他不在乎也看不见现实生活的艰辛痛苦,因为他的“灵”把他的“肉”踩压控制着,然而,当现实之重棒击碎了理想,使他再也没有寸步余地攀住他那梦幻,“灵”立刻败亡,“肉”立刻大胜,于是他搞上一个大奶大臀唯肉无灵的洗衣妇阿春,整日耽溺于性欲之发泄:既失去“过去”,就绝望地想抓住“现在”。但当他连丑陋的“现在”也抓不住时(阿春在卢先生房里偷
人,他回去捉好,反被阿春“连撕带扯”咬掉大半个耳朵),他马上整个崩溃,而死于“心脏麻痹”。他之死,他之“心脏麻痹”,可以说是他的灵肉冲突引致的悲剧。
造成这样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当中看出来,白先勇是一个消极的宿命论者。他相信人是有前世有今生,投胎以后还能够再做人。所以任何的一切都有因果,都有连续和绵延,任何令人唏嘘的往事都能够和现实联系起来。“我听妈妈说,我生下来时,有个算命瞎子讲我的八字和爸爸犯了冲。我顶信他的话,我从小就和爸爸没有处好过。天理良心,我从来没有故意和爸爸作对,可是那是命中注定了的,改不了。”“他在睡梦中也很有知觉似的,睁开没有视觉的眼睛,冷冷的盯着,像墙头上的夜猫,细眯的瞳孔,射出一线透人肺腑的寒光,然后说道:我们是命中注定了,我们命中注定滚在一堆了。”会预卜凶吉的吴家阿婆,称尹雪艳为“妖孽”。金大班称朱风肚里的胎儿“小孽种”。娟娟唱歌像“诉冤一样”,“总司令”拿她的“生辰八字去批过几次,都说是犯了大凶”。。蓝田玉“长错了一根骨头”,是“前世的冤孽”。白先勇似乎相信,人之“孽”主要是祖先遗传而来,出生就已注定,根本无法摆脱。他好像也相信“再生”之说:前世之冤魂,会再回来,讨债报复。
同样,白先勇在叙事时也流露出了独特的时间观。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可以被看作一拒绝过去时和将来时,竭力现要在在进行时中把握住什么却又终无所获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它们并不确指某个瞬间,而仅仅暗示了一种巨大的虚无主义离心力对一切场景和记忆的拆解,以及个人经验面对这种拆解时的无能为力。而这种虚无的时间观和剧中人生死命数的偶然性(猝死与失踪)、无根基性(飘泊与孤立)结合在一起,又形成了一种加缪意义上的生命虚无主义意蕴。
尤为重要的是白先勇对孤独、对个体生存的隔绝状态、对日常生活的琐屑无聊的细致入微的揭示。人与人之间某种倾拆、沟通的渴望以及远比这种渴望更为强烈的个体交流之不可能性。
第五篇:存在与虚无读书笔记《存在与虚无》读书笔记
会计10559107105548朱新宇
去年我第一次接触《存在与虚无》,硬着头皮看导言,感觉文字艰涩,难以把握,且我本身缺乏必要的积淀。于是导言没有全部看完就放弃了该书的阅读。大三伊始,课业并不繁重,于是有时间仔细琢磨这本大部头的著作。加之此前的阅读(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也是我第一篇读书报告的内容)让我觉得目前思维还算敏捷。这给了我足够的信心。我遂确定乘着假期尽我所能地理解这部书。《存在与虚无》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论述虚无问题;第二部分论述为自身的存在;第三部分论述为他人;第四部分论述为有、做和存在。
传统哲学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以区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为前提的,萨特却要用现象一元论来取代原先的二元论。在他看来,现象本身就是存在,超越本质、超越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N-Ethyl-4-methoxyamphetamine-hydro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8599
- 2025年度商业门面使用权转让合同
- 2025年度电梯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与演练合同
- 2025年度解除租赁合同解除条件争议调解协议书
- 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控制度
- 科技发展趋势宇宙生命探索与地球应用
- 个人房屋租赁给企业合同范例
- 两子女离婚财产分割合同范本
- 2025届毕业生就业实习合同协议
- 个人委托代理合同书样本
- 二零二五版电商企业兼职财务顾问雇用协议3篇
- 课题申报参考:流视角下社区生活圈的适老化评价与空间优化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 《openEuler操作系统》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FZ/T 54007-2019锦纶6弹力丝
- DB11-T 291-2022日光温室建造规范
-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二(下)期末英语试卷(附答案详解)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全套课件
- 纪检知识答题测试题及答案
- 创伤急救-止血、包扎课件
-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舆情成因及治理
- 道教系统诸神仙位宝诰全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