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3
期末冲刺卷(一)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伦理学是一门对人类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思考和研究的学科,进行伦理学研究首先需要思考一个前提
性问题:为什么要进行伦理学研究?一般来说,认知的动力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追求真理、渴望探索世界
奥秘的自然天性,一种是寻求智慧、渴望解决生活问题的现实要求。与纯理论研究不同,伦理学研究既离
不开求真的天性,又离不开向善的渴求。因为伦理学不仅涉及纯粹理性的认知,还涉及实践理性的认知,
尤其涉及借助意志使认知走向生活的实践活动。伦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不只是认识生活,更是改造生活。
苏格拉底追问“我们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孔子通过“仁学”重新诠释礼乐制度,都是为了解决所处社
会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是伦理学研究的根本推动力。
②现实生活是伦理学研究的发展动力,意味着伦理学研究归根结底要从现实的生活出发。只有从现实
生活出发,伦理学研究才能找准自己的生长点和发力方向。只有从现实生活出发,伦理学研究才能实现自
己的存在使命。一旦远离现实生活,一味沉溺于道德推理和道德论证,伦理学研究就有可能沦为学术圈内
的自娱自乐。因此,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来源于现实生活,伦理学的理论问题才具有真正的生命
力;远离现实生活、凭空想象出来的理论问题,有可能像''一个针尖上能站多少天使”之类的神学问题一
样毫无意义。
③从现实生活出发,伦理学研究最终要走向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伦理学理论。从逻辑上看,一个理
论是否为真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理论要与自身保持一致,即理论内部不会出现逻辑矛盾:另一
个是理论要与现实保持一致,即理论必须符合客观事实。相比较而言,后者更为重要,因为逻辑矛盾可能
源于论证不合理,这并不意味着结论必然错误;而与客观事实不符,意味着结论必然虚假。从这个意义上
说,一个伦理学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具有多大程度的真理性,取决于它是否符合现实生活,在多大程度
上符合现实生活。
④与自然科学研究相比,伦理学研究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自然科学的认识对象是事实世界,伦理学的
认识对象是价值世界。关于价值世界的认识,更多依靠它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效果进行检验。以现实生活
作为道德理论的检验标准,意味着我们的伦理学理论应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道德问题。创新伦理学理论需要
融通古今,需要借鉴中外各种伦理思想。在借鉴吸收各种伦理思想的时候,我们需要重视“现代化”转换
和“本土化”转换问题。从古代社会生长出来的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思想,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
展,才能适应当代道德发展的需要。从西方土壤生长出来的现代积极伦理思想,只有经过批判借鉴,结合
中国优秀文化基因进行重新创造,才能适应中国道德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李志祥《伦理学研究需要面向现实生活》2020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
I.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伦理学研究不是纯理论研究,从一定角度看,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是伦理学研究的根本
推动力。
B.伦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改造生活,因此,伦理学研究既离不开求真的天性,更离不开向善的渴求。
C.现实生活是伦理学研究的发展动力,伦理学研究要找准自己的生长点和发力方向,实现存在使命,就绝
不能脱离现实生活。
D.自然科学的认识对象是事实世界,伦理学则是对价值世界进行认知,从这个角度看,伦理学研究具有自
身的特殊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以“伦理学研究要面向现实生活”为中心,先后从多个角度对必要性展开论证。
B.第一段,作者从前提性问题出发,逐步分析后总结出了伦理学研究的根本推动力。
C.第二段,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阐释了伦理学研究与现实生活之间极为紧密的联系。
D.第四段,作者采用比较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阐释伦理学研究有自身的的特殊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格拉底追问“我们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孔子通过“仁学”重新诠释礼乐制度,两人所做的努力,
从本质上看出发点是相同的。
B.伦理学研究最终要提炼出伦理学理论,而某个伦理学理论是不是真理,取决于它内部是否有逻辑矛盾、
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C.伦理学的认识对象是价值世界,其认识正确与否只能依靠它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效果进行检验,这也是
伦理学研究具有的特殊性。
D.今天我们借鉴与吸收各种伦理思想,需要重视“现代化”转换和“本土化”转换问题,否则就很难适应
当下中国道德发展的需要。
【答案】
1.B
2.D
3.C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的能力。
B.“伦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改造生活,因此,伦理学研究既离不开求真的天性,更离不开向善的渴求”强
加因果,由第一段“与纯理论研究不同,伦理学研究既离不开求真的天性,又离不开向善的渴求。因为伦
理学不仅涉及纯粹理性的认知,还涉及实践理性的认知I,尤其涉及借助意志使认知走向生活的实践活动。
伦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不只是认识生活,更是改造生活”可知,选项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
D.“举例论证的方法”错误,第四段“与自然科学研究相比,伦理学研究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是比较论证,
但是没有举例论证。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C.“只能依靠它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效果进行检验”错误,由“更多依靠它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效果进行检
验”可知,原文是“更多”,选项改为“只能”,表述绝对,缩小范围。
故选C。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野草》走进鲁迅的世界
10月31日在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举行了阎晶明的《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的新书首发式。分
享会中,专家学者潘凯雄、孙郁、黄乔生、杨庆祥等人做了一场以''走进鲁迅的世界”为主题的深度对谈。
以下为精彩内容节选。
杨庆祥:《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是阎晶明对鲁迅散文诗《野草》全景式解读的一本书,非常有特
点。下面请专家们来谈一谈你们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和看法。
孙郁:阎晶明老师以一种反学院派或者反文章、反批评式的方法,进入到对鲁迅文本的解读里面,书
里的三个“深悟”令我印象深刻。一是他对鲁迅知识点的深悟。鲁迅丰富的知识结构,古今中外的知识点,
在他的文本里出现,他都捕捉到了。而且他又要控制自己的篇章,不做学院派的那种八股陈述。二是他对
鲁迅精神品德的深悟。鲁迅的那种灵动的、跳跃的词章背后的情思,鲁迅肩住黑暗的闸门,让青年人到宽
阔光明的地方去,那种自我的牺牲、普度众生的精神,很多别的学者没有谈到或者即便谈到也没有像他这
样来讲。三是对于鲁迅语言的深悟。鲁迅的文体是碎片式的、不规则的,反知识、反逻辑化的。阎老师对
鲁迅语言的解析是用一种中国传统的品鉴诗文,他用自己观察事物所得到的意象,用意象来表达意象。我
们解读鲁迅文本的时候容易被鲁迅深远的情思所俘虏,如果不克制就会出现问题。阎老师很克制,他把鲁
迅的文本放到鲁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里再来读解,让我们能深切地感觉到,鲁迅之所以是鲁迅,他能
写出这样词章的原因。
杨庆祥:孙老师讲的三个“深悟”最终筑就了鲁迅这样一个伟大丰富的灵魂。接下来有请潘老师。
潘凯雄:这本书学术研究的方法论特点十分鲜明。在序里,他承认《野草》是理解的畏途,他希望自
己对《野草》的研究,能够从诗与哲学的强调中,回到“本事”上来,就是本来的事实,尊重本来的事实。
第二章他通过“诗和哲学”来看鲁迅对“本事”的改造、升华和他的艺术创作,而不是离开本事无限度生
发。第三章讲《野草》的出版传播史,也是我觉得写得最漂亮、最扎实的。同时这本书从学风上看,求证、
求实、求真,他这个著作在格式上看不是很周严的学术著作,但是这里面却满是功夫、满是学问。从学术
上来说,是很值得尊重和学习的,也会给我们当下的学术研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杨庆祥:潘老师对学术界对鲁迅研究的局限性和缺点看得非常准确,指出了阎老师这本书的特点和价
值。下面请黄乔生老师发表自己的高见。
黄乔生:我认为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营造出了《野草》写作的氛围、背景和它的人物事情。《箭正离
弦:〈野草〉全景观》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很生动的日常生活的材料,比如鲁迅的饮食、抽烟、饮酒等,同时
还将一部分散布在文中的典籍,将鲁迅读过的书、创作过程中的一些阅读讲出来。我还关注到阎晶明专门
提到周作人那部分,写得很充分,很受启发。其实我想,还有一个人也很重要,那就是许广平。她在1925
年3月前后出现,把鲁迅从抽烟、酗酒当中挽救出来,对于《野草》文风、叙事方法的选择、感情抒发的
方式都有一定的影响。
杨庆祥: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我们今天的讨论到此结束。
(选自《扬子晚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阎晶明在《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里深悟鲁迅灵动跳跃的词章背后蕴含的精神品德,而其他的学者
根本没有谈到。
B.阎晶明把《野草》带入到作者的生活和时代中去解读,把鲁迅丰富伟大的灵魂呈现出来。
C.阎晶明研究《野草》时,特别关注“本事”,尊重本来的事实,他不提倡离开“本事”无限度生发。
D.阎晶明对鲁迅散文诗《野草》进行全景式解读而写成的《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特点鲜明,很有价
值。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郁、潘凯雄、黄乔生三位专家对阎晶明《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这本书的评价各有侧重但都高度
认可。
B.阎晶明以反学院派或者反文章、反批评式的方法解读鲁迅文本,不做学院派的那种八股陈述,显得与众
不同,难能可贵。
C.《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这本书虽然在格式上不是周严的学术著作,但求证、求实、求真,对现实
有借鉴意义。
D.黄乔生认为对于鲁迅创作《野草》以及文风、叙事方法的选择、感情抒发的方式都有一定的影响是人,
主要是许广平。
6.对于阎晶明的《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这本书,孙郁、潘凯雄、黄乔生三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给予
评价,请简述他们评价的要点。
【答案】
4.A
5.D
6.孙郁:从阎晶明对《野草》的三个“深悟”来说明阎晶明用与众不同的方法来解读《野草》。
潘凯雄:分析《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这本书特点鲜明的学术研究的方法论和求证求实求真的学风的现
实意义。
黄乔生:分析《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营造出《野草》写作的氛围、背景和它的人物事情这一特点。
【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而其他的学者根本没有谈到”错。原文是“很多别的学者没有谈到或者即便谈到也没有像他这样来
讲”。
故选Ao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主要是许广平”无中生有。原文是“其实我想,还有一个人也很重要,那就是许广平”,不能理解为
“主要是许广平”。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先看孙郁的观点,他有一个总领句,“阎晶明老师以一种反学院派或者反文章、反批评式的方法,进入到
对鲁迅文本的解读里面,书里的三个‘深悟’令我印象深刻”,后面是对三个“深悟”的具体阐述。据此
可以概括出“孙郁:从阎晶明对《野草》的三个“深悟”来说明阎晶明用与众不同的方法来解读《野草》”;
再看潘凯雄,他所讲内容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是“这本书学术研究的方法论特点I•分鲜明”,第二
层是“同时这本书从学风上看,求证、求实、求真,他这个著作在格式上看不是很周严的学术著作,但是
这里面却满是功夫、满是学问",最后他指出这两点的价值,“从学术上来说,是很值得尊重和学习的,
也会给我们当下的学术研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借鉴意义”。据此可以概括出“潘凯雄:分析《箭止离弦:<
野草〉全景观〉这本书特点鲜明的学术研究的方法论和求证求实求真的学风的现实意义”;
最后再看黄乔生,他也有一个总领句,“我认为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营造出了《野草》写作的氛围、背
景和它的人物事情”,后面是具体分析。据此可以概括出“黄乔生:分析《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营造
出《野草》写作的氛围、背景和它的人物事情这一特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固穷
[日]井上靖
当晚,我们就在原野上的一个小村子过夜。这一天途经的所有村庄都荒无人烟,不知是上面命令他们
撤离的呢,还是自己逃离家园的,总之,所有的村落都如同蝉蜕,剩下一具空壳,令人惊栗。
第二天拂晓出发,傍晚抵达颍水支流岸边。当晚,我们在颖水支流的岸边过夜。第二天,一个对这一
带地形熟悉的年龄最大的随从给我们带路,溯河而上,走了小半日,涉水过河。野宿一夜,然后又走了七
八天,虽然绕点弯路,终于抵达蔡国古都上蔡。我在十二三岁的时候,曾经来过上蔡一次,这次跟随孔子
重访上蔡,看到古都荒芜黍离,心头禁不住伤感悲切。
这天夜里,我们在原野上宿营,不料遭到一伙吴国溃军的袭击,把马车、粮食、甚至连本来就不多的
衣服、棉被等洗劫一空。
孔子为了振作大家的精神,操起琴来。大家都默然无声地倾听着琴声。
“我们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
可为什么在旷野流离失所?
呵,可悲呀,我们这些被征入伍的士兵,
从早到晚没有半点闲暇。”
不知是谁用低沉的声音合着琴声吟唱起来,一股难以言状的悲哀撕裂着疲惫不堪的这一群人的心胸。
只听孔子说道:“吴国军队把我们的东西抢得一干二净,我们现在唱出了他们的悲哀。他们被征入伍,
驱上沙场,又兵败溃逃,饥饿难耐,才抢劫我们的。他们这样跑到陈国内地来打仗,还能不能平平安安地
活着回到祖国去呢?”
孔子一说完,子路又唱起来。
“我们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
为什么在旷野流离失所?”
唱完以后,子路说道:“刚才我唱出了我们的悲哀。我们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为什么这样子在旷
野上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呢?”
是啊,这正是我们的悲哀。正像歌词所说的那样,我们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但已经在原野上流浪
三天了。
过后想起来,我们在原野上的流浪多少还有点精神上的宽裕感。
第二天,所有的随从都分头出去筹集粮食,到了傍晚,只有三个人带回一些,其他人都着疲倦的身子
一无所获、空手而归。这一带的村庄也全剩下一个空壳。
入夜,大家围坐一团,晚饭后,有几个人又唱起歌来。
“我们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
为什么在旷野流离失所?”
年轻人两三个两三个地轮流着唱歌跳舞,他们大都当过兵,歌声唱出了他们痛苦的心情。一夜过后,
第二天起来一看,除了三四个年纪大的随从外,其他人早已无影无踪,不辞而别、中途逃脱了。
“年轻人全跑了。”
一个没走的随从说,听说前头到处都是陈国的军队,大家害怕抓丁,连夜逃跑了。
孔子一行一下子冷落下来,失去了生气。我们在河间地带艰苦地往西走去。
西行、西行,但困于陈国,怎能顺利西行!
搞不到一粒粮食,偶尔经过一两个荒村,翻箱倒柜,就是能找到吃的,也非常有限,大家每人一份,
平均分配。这么点东西自然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我们就这样挪动着,大概离开陈国国都后八九天的样子,我们摇摇晃晃地到达一个村庄,大家实在支
撑不住,一个个都倒下去动弹不得了。
我们仰面躺下,发现头顶上伸展覆盖着巨大的桐树枝柯,浅紫色的花朵满枝头,在我们这些流亡者看
来,显得那么怪诞虚幻又富丽艳美。
不记得是到达村子的当天还是第二天傍晚,太阳已经坠落,余晖还在四周荡漾返照。我躺在桐花舒放
的树下,子路、子贡,颜回都在离桐树不远的池畔或坐或卧地聚在一起,孔子也端坐在树底下,不知道什
么人给他找来一块毛皮铺垫着。
这时,突然——我是这样感觉的,子路站起来,步履蹒跚地走到孔子跟前。
孔子正用指甲弹拨乐器,琴声悠扬动听。
“君子亦有穷乎?”
子路没好气地甩了一句,好像他在生气,也许他真的在生气,如果大家这样子不明不白地饿死在这里,
那我们以前的所作所为算是什么呢?子路一定发火了,而且,孔子这样的人忍饥挨饿,这无论如何使他感
到悲哀和气愤。
“君子亦有穷乎?”子路又问了一遍。
孔子停止了弹琴,把脸转向子路,说道:“君子固穷。”
他的声音洪亮有力,口气坚定,使大家吃了一惊,他又紧接着说:“小人穷斯滥矣!”这句话的意思
是说小人穷困的时候就会紊乱,不能自己约束自己,而君子就不会紊乱。
令人肃然起敬。我站起来,又重新端坐好。子贡也站起来,走到我跟前,正襟危坐,低沉地“啊”了
一声。
我觉得,这是对孔子的赞叹、是对孔子的赞仰,听了孔子这句话,得到最大的满足,什么饥饿死亡,
再也无所畏惧。
这使我感动,子贡还有子路又怎能不深受感动呢?子路对着孔子深深地俯首,然后使劲地扭转过身子,
张开双手,开始缓慢地、富有节奏地摇摆起来。
那时,子路大概哭了。“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溢矣!”一想起老师的这句话,饥饿算得了什么?!饿
死又算得了什么?!子路感到高兴——不如说他深受感动,情不自禁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起来。
第二天,子贡想法筹集到几天的粮食,大家才幸免挨饿。
(节选自井上靖《孔子》,本文标题为命题者所加)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同时也是孔子的随行人员,“我”回忆着往事,偶尔能从回忆中跳脱出
来,对往事作了一些恰到好处的简评。
B.小说重点描绘了孔子困于陈蔡间的两个情节,一是遭遇抢劫后,人们唱歌表达情绪,二是大家饥饿得无
法行走时,孔子开导学生。
C.小说都是通过子路的问话来表达随行人员对颠沛流离生活的厌倦和不满,物质生活的困顿逐渐引发孔子
的部分学生对孔子的厌恶。
D.小说采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绘孔子的形象,既描绘了孔子在危难面前的从容镇定,也写到了人们在
受到孔子感化后的表现。
8.本文的叙事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本文三次写到不同的人唱歌,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7.C
8.明线:孔子一行人的行踪。小说的叙事紧紧围绕着孔子的行踪展开。
暗线:孔子对随行人员的鼓舞。小说写随行人员遭遇危机,身体受损,精神不振,孔子通过弹琴和交谈沟
通等方式鼓舞大家。
9.①第一次唱歌引出孔子对吴国溃军的怜悯,虽然吴国溃军抢劫了孔子,但孔子不挂于心,反而怜悯他们
远离故土,表现出孔子“爱人”的仁者风度;②第二次子路歌唱,表达了子路对漂泊流离的旅途生活的不
满,表现了子路率真的性格,为后文他前去质问孔子作了铺垫;③第三次年轻人唱歌,表现年轻随从们的
担忧,暗示着他们准备逃亡。
【分析】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物质生活的困顿逐渐引发孔子的部分学生对孔子的厌恶”错,依据原文子路唱“我们不是野牛,也不
是猛虎,为什么在旷野流离失所?”后来又生气地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等内容可知,孔子的学生遭
遇颠沛流离的困顿生活,是对孔子坚持的道路感到了动摇,而并非对孔子产生了厌恶。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本文的明线:明线是从文章表面看出人物关系,事件发展和故事结构的非常清晰的线路。本篇小说从开头
至结尾都是围绕孔子的行踪来展开叙事,发展情节的,由开头孔子一行人从“第二天拂晓出发,傍晚抵达
颍水支流岸边”到“抵达蔡国古都上蔡”,再到“遭到一伙吴国溃军的袭击”,财物被洗劫一空,再到孔
子对众人的开导,到最后子贡筹到粮食,大家幸免挨饿。由此看出,孔子一行人的行踪便是本文叙事的明
线。
本文的暗线:暗线主要从人的情感为主,主要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本篇小说通过孔子一行人西行途中
遇到的种种困难,如遭到吴国溃军的袭击而失去财物,而后一行人精神不振,途中有人离开孔子等等困难,.
在种种困难之下,孔子用弹琴和交流沟通等方式鼓舞大家,最终使大家受到精神的洗礼。由此看出,孔子
对随行人员的鼓舞就是本文的暗线。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第一次唱歌:当孔子一行人被吴国溃军的袭击,财物被洗劫一空,孔子为了振作大家的精神,操琴弹乐,
这是有人随琴音而唱,但歌词内容悲哀撕裂,而后孔子却说“吴国军队把我们的东西抢得一干二净,我们
现在唱出了他们的悲哀。他们被征入伍,驱上沙场,又兵败溃逃,饥饿难奈,才抢劫我们的。他们这样跑
到陈国内地来打仗,还能不能平平安安地活着回到祖国去呢?”一席话,表现了孔子对吴国溃军的怜悯,
表现出孔子“爱人”的仁者风度。
第二次唱歌:这次是子路所唱,唱完之后说“刚才我唱出了我们的悲哀。我们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为
什么这样子在旷野上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呢?”从中可以看出,子路对这次的“西行”的不满,表现出子
路率真的性格,这就为他下文“没好气地”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埋下伏笔。
第三次唱歌:这次唱歌的是“年轻人”,“他们大都当过兵,歌声唱出了他们痛苦的心情”,他们“听说
前头到处都是陈国的军队,大家害怕抓丁,连夜逃跑了”,基于这种情况,“一夜过后”,他们就“无影
无踪,不辞而别、中途逃脱了”,而这次的唱歌,就为这些“年轻人”连夜出走埋下伏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有四年冬,秦饥,使乞氽于晋。庆郑日:“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
何以守国?“虢射目:“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庆郑日:“弃信背邻,
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授必毙,是则然矣。”弗听。后秦伯伐晋。晋侯谓庆郑日:“寇深矣,若之何?”
对日:“君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孙!”卜毛有,庆郑吉,弗使。乘小驷,郑入也。庆郑日:“玄
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
与人身工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弗听。壬戌,战于韩原,晋戎马还泞而止。公号庆郑。庆郑
目:“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遂去之。秦获晋侯以归。十一月晋侯归。丁丑,杀庆郑而后入。
是岁,晋又饥,秦伯又馆之粟。
(节选自《左传•僖公》)有删改
晋旱,来请粟。丕豹说缪公勿与,因其饥而伐之。缪公问公孙支,日:“饥穰更事耳,不可不与。”
问百里像,曰:“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于是用其言,卒与之粟。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
十五年,晋兴兵攻秦。缪公自往击之。〃月丰戌,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缪公与麾下驰追之,为晋军
所围。晋击缪公,缪公伤。于是峻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初.
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逐得,欲法之。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
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皆推锋争死,以
报食马之德。缪公虏晋君以归,令于国,齐宿®,将以晋君祠上帝。周天子闻之,曰“晋我同姓”,为请晋
君。夷吾姊为缪公夫人,夫人闻之,乃衰经跣,日:“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缪公遂与晋君盟,
许归之,更舍上舍,而馈之七牢。十一月,归晋君夷吾。
(节选自《名通•秦本纪》)有删改
(注)①齐宿:斋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1/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事
/及惧而变/将与人易。
B.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
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
C.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1/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
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
D.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
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
11.下列对文中那卓可埼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但比《春秋》
记事时间延长了许多。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
八“书”,共五个部分。
C.车右,即“骏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如《鸿门宴》中樊哙就是沛公的修乘。一般是
戎事称车右,其余称骏乘。
D.我国古代常用干支纪法来纪年、月、日、时。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60一循环,所以干支纪年
为60年一个周期,干支纪月为5年一个周期,干支纪日为60天一个周期。文中“王戌”属干支纪年,“九
月”则属序数纪月。
12.根据所学及文本内容,下列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原之战一一公元前645年,因为晋惠公屡次背信弃义,于是秦穆公兴兵讨伐晋国,晋国率军抵御,双
方在韩原展开激战,史称韩原之战。
B.穆公立马——三百名忠义勇士为了报答当年秦穆公杀马不责和食马得酒的恩情,于是在秦穆公受困之时,
帮助秦穆公反败为胜。
C.秦粮输晋一一秦国调集船只,满载粮食,从都城雍城出发,经过水路再转陆运,源源不断地直到晋国都
城绛城。
D.夷吾桎梏一一夷吾被囚禁在秦国。秦穆公下令全体国民斋戒独宿,他要用失信的夷吾祭天,后来因周天
子求情,穆姬以死相逼,才使夷吾躲过一劫。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答案】
10.B
11.A
12.D
13.(1)这时恰好有岐山下偷吃过缪公骏马肉的三百人出来驰击晋军,晋军解除包围,这样才使缪公脱身,
反而活捉了晋君。
(2)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
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的翻译是:古代发生战争,一定用本国产的马驾车。出生在自己的水土上而知道主人的心意,安于主
人的调教又熟悉这里的道路。任凭你怎样使用它,无不如意。现在用外国出产的马驾车打仗,等到它一害
怕而失去常态,行动将与人的意图相反。
“其人心”是“知”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与“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
是对称结构,中间断开,排除C。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A.“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错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
体史书。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穆姬以死相逼”错误。由原文“夫人闻之,乃衰经跣,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可知,
穆姬是向秦穆公请罪,为晋君戴孝,不是以死相逼。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于是,在这时;冒,迎击;脱,使……脱身;生得,活捉。
(2)关键词: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有何厌”;厌,满足;封,使动,使……成为边境:阙,侵损:
焉,哪里。
参考译文:
僖公十四年冬季,秦国年成不好,派人到晋国求购粮食。晋大夫庆郑说:“背弃了别的人恩惠便会失去
亲近之人,对别国的灾害幸灾乐祸就是不仁,贪图所爱惜的东西就是不祥,使邻国怒发就是不义。这四种
德行都丢失了,靠什么来保护国家呢?”虢射说:“一件皮袍,皮已不存在,毛又将附着在哪里呢?怨恨也
不会有所减少,反而使敌人进一步增加了实力,还不如不给。”庆郑说:“丢弃信用、背叛邻国,遇到祸患
谁来救济?不讲信用就会发生祸患,失去援救必定灭亡。这件事就是这个道理。”晋惠公还是不听。秦穆
公率领军队讨伐晋国。晋侯对庆郑说:“敌人深入了,怎么对待他们?”庆郑回答说:“是国君让他们深入的,
能怎么样?”晋侯说:“出言不逊。”占卜车右卫士的人选,庆郑最好,晋侯却不用他。晋侯用以驾车的小
驷马,是郑国输入的。庆郑说:“古代发生战争,一定用本国产的马驾车。出生在自己的水土上而知道主人
的心意,安于主人的调教又熟悉这里的道路。任凭你怎样使用它,无不如意。现在用外国出产的马驾车打
仗,等到它一害怕而失去常态,行动将与人的意图相反。进不得,退不得,不能与敌人周旋。国君用此马
一定后悔。”晋侯不听。九月十三日,在韩原交战。晋侯的小驷马陷于泥泞之中盘旋而不得出。晋侯向庆
郑呼救,庆郑说:''刚愎自用不听劝谏,违背占卜不用贤才,本来就是自求失败,又往那里逃呢?”于是就
离开了。秦军俘获了晋侯而回国。十一月,晋侯回国。十一月二十九日,杀庆郑以后进入国都。这一年,
晋国又发生饥荒,秦伯又赠给晋国粟米。
(节选自《左传•僖公》)有删改
晋大旱,来求借粮食。丕豹劝缪公不要借给,趁其饥荒而讨伐它。缪公问公孙支,公孙支说:“丰歉
交替出现,(谁都难免碰上灾荒,)不可不借。”问百里篌,百里篌说:“夷吾得罪了我们的国君,但他的
百姓又有什么罪过呢?”最后采纳了百里篌、公孙支的意见,终于借给晋国粮食。用船载车运,从雍到绛络
绎不绝。十五年,晋国将要举兵攻打秦国。缪公亲自去迎击。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会战于韩地。缪公
与其部下驰车追赶,被晋军包围。晋军攻击缪公,缪公负伤。这时恰好有岐山下偷吃过缪公骏马肉的三百
人出来驰击晋军,晋军解除包围,这样才使缪公脱身,反而活捉了晋君。当初,缪公丢失了骏马,岐山下
的农民把马抓住吃掉,一块共有三百多人,官吏追捕到他们,要依法处置。缪公说:“君子不会因为畜牲
而害人。我听说吃过骏马肉如果不喝酒,是会伤人的。”于是全部赐酒,赦免了他们。这三百个人听说秦
要迎击晋军,都争着要随军前往,去了正好碰上缪公处于困境,个个手持兵器拼死力战,以报答偷吃骏马
肉而被赦免的恩德。缪公俘获晋君而归,下令国中说:“大家斋戒,我将用晋君来祭祀上帝。”周天子听
说了,说“晋是我的同姓”,请求救免晋君。夷吾的姐姐是缪公的夫人。夫人听说了,也穿上丧服光着脚,
对缪公说:“我竟然连自己的兄弟也不能相救,唯恐有辱于您的命令。"缪公便与晋君盟誓,同意放他回
去,换了高级的客舍供他住,并用七牢的规格来宴飨他。十一月,送晋君夷吾回国。
(节选自《史记•秦本纪》)有删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夜曲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注)①桂魄:即月亮。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
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
B.杜诗中二、四句写宫女,虽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的话,但情蕴其中,耐人寻味。
C.王诗的首句写秋月从东方升起,露水虽生,却是淡薄微少,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第二句写女主人公在气
候转凉的季节还穿着轻软细薄的罗衣,没有更换秋衣。
D.王诗的三、四句抒情,主人公殷勤弄筝,沉浸于所弹乐曲之中而忘记归房。
15.两首诗表达的感情有何共同之处?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情感表达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4.D
15.都抒发了女子独守空房的孤独寂寞之情。
情感表达手法:杜诗是通过动作描写婉曲达意,以女子卧看牛郎织女星,委婉曲折地表达渴望夫妻团圆的
愿望。王诗是直抒胸臆,直言“心怯空房不忍归”(或王诗运用心理描写,来展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的孤
独与悲苦)。
【分析】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感情情感、表现手法的能力。
D.“沉浸于所弹乐曲之中而忘记归房”错。王诗说“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意思是漫漫长
夜满怀深情地银筝拨动,心中害怕独守空房,不忍进屋睡觉。故应是“似迷恋乐曲,实际上以乐曲寄情”,
"忘记归房”是害怕空闺冷寂不敢(愿)归房。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以及评价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杜诗写“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在一个秋天的晚匕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
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S去的萤火虫。从宫女
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
流萤,一下•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
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这首诗写失意宫女
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
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
冰。末句“卧看牵牛织女星”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王诗此诗前两句“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是写景,写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暗含孤独寂寞之
情;末两句“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少妇独守空闺,沉
浸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
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
故这两首诗都抒发了女子独守空房的孤独寂寞之情。
杜诗写“卧看牵牛织女星”,通过动作描写表达情感,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
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
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以女子卧看牛郎织女星,委婉曲折地表达渴望夫妻团圆的愿望。
王诗是直抒胸臆(或运用心理描写),直言“心怯空房不忍归”,写女主人公在深深思念着远出的丈夫,夜
不能寐,不愿独守空房,只有借弹筝来排遣凄凉寂寞的情怀。房空,心更空虚,其情悲切。通过女主人公
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笑傲江湖》第七回描写合奏琴箫:“突然间,铮的一声急响,琴声立止,箫声也即住了。霎时间四
下里一片寂静,明月当空,树影在地。”《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技巧高超的是
“,"两句。
(2)荀子在《劝学》中“,”两句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
(3)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的观点,这与荀子《劝学》中“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所表达的看法是一致的。
【答案】(D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君子博学而H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舫”“唯”“参”“知”“矣”等,默写时要写准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
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
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①事实所
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
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月
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
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
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
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
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
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全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②,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
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杀个人,只能在个人所愿意交出的一
分权利上控制个人。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
“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注)①谓表亲关系可能极为疏远。表,表亲。
(节选自费孝通《差序格局》,有删减)
17.下列各句的引号,和文本中第二段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那些“聪明”而“有种”的孩子,扑来扑去,屡扑屡失,而那些乡下孩子却反应灵敏,一扑一得。
B.“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
C.我们如果就个别问题求个别应付时,不免“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每一段生活所遇着的问题都是不同
的。
D.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尝一尝这“秋”,这故都
的秋味。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是个以自己为中心的网络”。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
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17.C
18.①生育和婚姻;②平等观念
19.①原文运用比喻的修辞,用蜘蛛网更形象地体现这个网是与自己有关的或近或远的亲属关系的网,而
改动后的句子则无法形象地体现自己与他人的这种联系。②原句句式多变,长短句结合,更强调了这个网
(或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是以自己为中心推出去的关系网。而改句并没有突出这个特点。
【分析】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第二段“一表三千里”中引号的用法是“引用熟语”。
A.“聪明”“有种”引号的用法表示否定。
B.“自家人”表示特定称谓。
C.“活到老,学到老”表示引用熟语。
D.“秋”表示突出强调的对象。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可以根据后面的“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摘出“生育和婚姻”。
第二空,可以根据“一方面是宪法观念”判断这里要填“……的观念”,再根据“地位相等”填出“平等
观念”。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修辞角度分析,原句“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网络”
比成“蜘蛛的网”,更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这个网是与自己有关的或近或远的亲属关系的网;而改句“这是
个以自己为中心的网络”,无法生动形象地体现自己与他人的这种联系。
从句式角度分析,原句“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由一个长句“这个网络像个
蜘蛛的网”和“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两个短句组成,强调“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强调了这个
网(或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是以自己为中心推出去的关系网;而改句没有突出强调这一特点。
20.下面是《读书周刊》采访爱德华•拉森《触及巅峰》的译者谭杰的访谈节选,请用三个句子概括谭杰
的看法,每句不超过15个字。
《读书周刊》:其实登山运动一直是存在争议的,有人甚至觉得这是让一些有前途的年轻人去做“无畏
的牺牲“。您怎么看?
谭杰:关于探险运动的风险问题,尤其是有死亡危险的探险运动,一直都备受争议。我相信每一个去
探险的人都不认为自己是去牺牲的,或者说得直白一点,都不认为自己是去送死的,他们自认是有相当把
握的。至于其中的风险,这又回到了刚才提到的话题,就是冒险行为的背后,是有一个奖励模式驱动的,
这种奖励不一定是财富和利益,也可能是探险者内心的满足。所以我觉得,就探险者本人来讲,他们对于
生死的价值判断其实是非常清楚的,外人无从理解,所以也不应该过多地去评价。
【答案】①每个探险的人自认有相当把握。
②奖励模式驱动冒险行为。
③不应过多评价探险者的生死价值。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谭杰的话一共有四句。第一句是客观陈述目前探险运动是备受争议的,后面三句是表达自己看法。其中的
第二句“我相信……他们自认是有相当把握的”是其第一个观点,表达的主要意思是探险者自认为有相当
把握。第二个观点是“冒险行为的背后,是有一个奖励模式驱动的,这种奖励不一定是财富和利益,也可
能是探险者内心的满足”,其认为风险的背后是奖励模式的驱动。第三个观点是“外人无从理解,所以也
不应该过多地去评价”。将这三个观点进行总结,注意字数不能超过15个字。
21.下面是一名高一学生写给某杂志社的投稿函片段,请从中找出五处用词不得体或不当的地方,找出来
并加以改正。
尊敬的编辑老师:
您好!
首先非常荣幸和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拜读我的来信。我是一名高一的文学爱好者,平时酷爱写作,几
篇著作也曾经被公开发表。近日看到你们杂志社发布的“华育杯”征文大赛资格选拔活动通知,现发来拙
文一篇,供各位老师评阅。无论入选与否,还望拨冗奉复,不吝愚见。本人不胜感激!以后如举办类似活
动,我一定鼎力参与,再次感谢!
【答案】(1)“拜读”改为“垂阅”;
(2)“著作”改为“拙作”;
(3)“你们杂志社”改为“贵社”;
(4)“奉复”改为“回复”;
(5)“愚见”改为“赐教”;
(6)“鼎力”改为“积极”。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得体能力。
(1)“拜读我的来信”中“拜读”意思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或受某某人指点。敬词,是自己对别
人的尊敬,可见语境中用于别人读自己作品不得体,改为“垂阅”。垂阅的意思是“某人写信、文件等给
上级或受尊重者,请其阅读时所用之词,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自己的谦虚,有请对方降低身份来阅读之
,音0、”O
(2)“几篇著作也曾经被公开发表”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军事行业安全工作总结
- 构建良好班级氛围的培训总结
- 《新脑血管病的预防》课件
-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2年江西省景德镇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1年青海省西宁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2年河南省洛阳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4年云南省丽江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课件
- 2024年人力资源年度工作总结参考(2篇)
- DB52T 1776.1-2023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 第1部分:评价规范
- 社工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 《人力资源管理》大学期末测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加盟店铺转手合同
- 领导年终总结汇报工作
- CQI-23模塑系统评估审核表-中英文
- 2024年大型游乐设施操作(Y2)特种作业取证(广东)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教学课件
-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培优试题
-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2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