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马教会看教产与民族的兴衰_第1页
从罗马教会看教产与民族的兴衰_第2页
从罗马教会看教产与民族的兴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罗马教会看教产与民族的兴衰

19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极大地改变了欧洲原有的宗教模式,促进了两种教派之间的竞争和新旧思维之间的冲突,加速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概念形成,结束了西方社会长期形成的宗教共和主义感,并为促进西欧国家的外国殖民地和领土扩张做了准备。作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它并不能简单地看做宗教领域的冲突,有如此多阶层和国家席卷进来,必然涉及到复杂的经济、政治等因素。当然没有宗教领域内的“突破点”,欧洲社会的变化就不会如此深入剧烈。首先,“16世纪早期,教会的批评者们把他们的攻击集中在三种无序的状况下:教士的道德败坏、教士的无知和教士的兼职,与之相关的失职问题。”宗教改革前夕,教士生活腐化、素质败坏、失职怠职等情况非常普遍。上自罗马教皇下至普通教士,多数过着一种与其身份极为不符的腐化生活。“宗教的三条誓愿……,其甚少受到这些人的注重,就好像他们从未承诺过一般……他们整天言不及义,其余时间都沉溺于游戏与贪婪……他们公开占领私人财产……每人都居有私第——他们极不敬畏、也不喜爱上帝;他们无顾于来世,喜爱肉体的放纵甚于精神之需要。”对于指责,连身为罗马教皇的庇护二世(1463年)都表示认同和担忧。教会的腐化堕落是与其物质财富的增长有着必然关系。生产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复苏、繁荣,使教会经济势力不断膨胀。为了聚敛钱财,教会炮制了朝圣、祈祷、斋戒、购买赎罪券、捐献、施舍等多种赎罪形式,以哄骗民众、获取钱财。金钱逐渐充当了赎罪的媒介,昔日真诚的忏悔开始被各种虚假的敛财形式所代替,上帝似乎变成了一个只关心人的外在行为,不在乎人的内心动机的功利主义者。在财富面前,早期强调净化灵魂、注重德行的宗教伦理开始向追求效果、外在形式的救赎伦理转化。对此黑格尔尖锐地指出:“———这乃是认识和意志在最高事物方面以及在最琐碎的行为上的一种失掉自我、非精神牺牲和缺乏性灵的情况。”无知加上欺诈,结果使这种制度名誉扫地,而这种制度看起来明显地是教会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而采取的一种可耻的权宜之计。这种做法本来有助于促进宗教事业的发展,但实际上它成为了教会横征暴敛的许多手段之一,的确在当时,即中世纪末期,必须承认教皇们有一种最不幸的倾向,就是单纯为了财政上的目的而大量增加颁发赎罪券的数目。这样作在道德方面的影响是令人痛心的,受到了一些思想开明的人士的谴责。“现代历史学家一致认为天主教的弊端并不是新教革命的主要原因。宗教改革者所反对的是中世纪的天主教,而不是中世纪天主教的弊端———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对中世纪后期的神学,它的烦琐的圣事理论,它的关于必须用善行来补充信仰的信念,以及对由教士掌握神的权威的教义所产生的日益强烈的反抗。”在罗马教会沉迷享受的时候,它忘记了自己所肩负的提供神圣信仰、慰藉混乱人心的神圣职责。建立在托马斯主义基础上的基督教义已无法解释中世纪晚期频繁天灾人祸的时局背景,无法给人们精神提供合理慰藉。因为阿奎那神学的特点是以理性和逻辑来论证神学,但它客观上却为怀疑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信仰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有别于理性和感觉的精神基质,是为人的理性和感官所难以理解和把握的,而阿奎那却企图用理性来论证,这“正如用信仰来把握理性的对象会造成愚昧的盲从一样,用理性来论证信仰的对象也必定会流于一种空疏枯燥的形式主义。”其结果只会导致神学自身的异化和理性主义的勃兴,这是中世纪晚期罗马天主教义为“异端”所攻击的症结所在。在十五六世纪欧洲普遍遭受瘟疫、饥荒、战争以及穆斯林世界威胁下,这种神学的缺陷更显得尤为突出。教会的腐败、灾难的频仍加之信仰的无力,使得整个基督教世界弥漫着世界末日到来前的恐惧、焦虑。歇斯底里、狂躁不安成为了许多信徒心理的最好写照。印刷术的传播与民智的觉醒也使得人们日益感到罗马教会的无能与堕落,这为宗教改革的爆发做好了必要的心理铺垫。对罗马教会来说,要维系人心、获得信徒重新尊崇,就必须在道德方面加强自律,在教义方面适时改革,在政治上拉拢西欧世俗政权,以打击铲除异端思想教派,消除思想混乱根源。但在与西欧世俗政权关系方面,罗马教会长期以来坚持唯我独尊的帝国霸权思想与其争夺,从而为两者携手起来共同打击异端埋下了祸患。自罗马帝国败亡以来,罗马教会就以其巨大的声望和体制承袭了昔日帝国的理想与使命。“罗马帝国虽然亡了,它的灵魂仍在天主教会中活着,后者不单继承了前者的组织结构,并且承袭了大一统主义(universalism)的理想……从哲学上说,天主教会是希腊化文明的最后成就;从政治和组织上说,它是专制的罗马帝国的后裔与承继者。”在这种霸权思想的指导下,罗马教会长期以来围绕着基督教世界的最高领导权来与世俗皇(王)权进行不懈斗争。斗争虽然暂时加强了罗马教廷在基督教世界的领导地位,但也暴露了它的固有缺陷:要维系霸权地位,教会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可供随时调遣的军队,这是进行政治斗争最有力的工具。如果仅靠信徒的支持和精神方面的影响力想牢牢控制局面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而这恰恰是罗马教廷所缺乏的。其次,要确保教会在欧洲的强势地位,就需要坚持一种稳定的政治机制和连贯的政策。“首要的是在位教皇必须年富力强;其次是每个教皇要有继承人,并能与之共商教会的策略;第三是选举的形式和程序必须明确,而且长期不变和没有争议。”但混乱的教皇选举制度使其不时招致欧洲君主的干扰。德国的皇帝、法国的国王乃至意大利的贵族都想操纵教皇的选举,来推选一位有利于自己的教皇。在政治斗争方面,罗马教会先天不足,但仍野心不死,最终酿成了“阿维农之囚”等屈辱局面的出现。罗马教会势力的无力与衰败,为“异端”思想和西欧民族政权的兴起壮大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新兴市民阶级的推动下,十四五世纪英法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专制君主作为民族利益的代表和化身,成为了与封建分裂势力进行斗争的主要领导者。法国王权对教会搜刮钱财的做法极度不满,在市民阶级的支持下它开始夺回属于自己的经济权力;对教皇在英法百年战争中一味偏向法国举动不满的英国国王也开始对境内的教产发动进攻;德意志境内的一些诸侯国家也通过各种形式来对罗马教会表示不满。除意大利外欧洲大多数国家形成了一种独立意识。这些国家的君主和国民开始认为他们的民族生活与众不同,反对任何外来的干涉。他们虽然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者,但是他们倾向于把教皇看作成是一个外国人,无权干涉他们国家的事务。“任何专制的君主都不能容忍自己长期无权控制宗教事务,只要在他的领地内存在着两种的管辖,他就不可能成为专制君主。不管什么理由,世俗君主们企图把教会置于他们统治下的野心无疑是对罗马日益增长的反抗的一个主要原因。”市民阶级和异端教派都通过各种形式表达了对教会的不满和对民族国家与王权的支持。“人们业已发现,事态发展下去可能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即有多少世俗统治者,就会有多少教皇,这意味着将会出现众多的地方教会和王朝教会。在这种教会中,神职人员的地位将会大大降低,而教会的普世性也不过是一句空话。这种信仰多样化所造成的后果可能是很严重的。”在这个信仰薄弱、思想紊乱的时代,许多统治者都深刻地认识到切断自己臣民与罗马教廷的宗教关系是非常有利的事情,他们也想成为新兴民族国家的宗教领袖。德国作为宗教改革的发源地,集中了欧洲几乎所有的矛盾。由于分裂,教皇敢于在德国大肆出售赎罪券;由于分裂,德意志宗教团体众多,其中教会产业最多;由于德国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城市经济较为发达,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经济关系和矛盾十分复杂与尖锐,这些都为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提供重要条件和前提。作为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的爆发原因复杂。在多种因素中,经济无疑是根本,政治则是动力,僵化的教义与堕落的道德则是导火线。对此德国历史学家卡勒尔这样总结道:“天主教会内部的道德败坏,源于过分关心物质上的权力。精神权威的衰退,导致了物质上的权力的丧失,而这种物质上的权力的丧失,反过来进一步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