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含解析)哲理类题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含解析)哲理类题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含解析)哲理类题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含解析)哲理类题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含解析)哲理类题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哲理类题材(甲)嘲子由苏轼堆几盏埃简,攻之如蠹虫。谁知圣人意,不在古书中。曲尽弦犹在,器成机见空。妙哉斫轮手,堂下笑桓公。(乙)戏子由苏轼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任従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眼前勃溪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乙诗颔联进行客观写实,借助“攻”“低”“诵”等动词,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子由埋首躬读的书生形象。B.“器成机空”,机器制成之后,制机原理早已消失;心有“天游”,言说子由已摆脱六情束缚,内心逍遥,放任自然。C.两诗善于用典,桓公读书不能深谙其道,恰如子不传父斫轮之要;任凭侏儒们“笑方朔”,子由也不改易其清高气节。D.《嘲子由》,调侃中传递读书奥义,嘲笑中一窥兄弟情深;《戏子由》,戏谑中见子由操守,言辞虽涩可也含蓄有致。2.陆游在《施司谏注东坡诗序》中这样评价苏轼诗歌:“援据闳博,旨趣深远。”请结合上述两首诗歌对该评论进行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过沙头杨万里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论诗绝句元好问眼处心声句有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3.上面两首诗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哲理:。4.上面两首诗,表达哲理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赏析。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杂兴八首之三清顾嗣协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幸勿多苛求。放言五首(其三)唐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5.下列对两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诗的一二句,写骏马能跨越险阻,却不如牛会耕田,赞美了牛的坚韧精神。B.顾诗的五六句,意思是如果舍长就短,即使是智者也会捉襟见肘、无能为力。C.白诗的一二句,通过“赠”字,强调自己说的这个“决狐疑”的方法之宝贵。D.白诗的五六句,通过两个历史人物的事例,从反面说明了首句方法的正确性。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诗将同为家畜的“马”与“牛”、同为运载工具的“车”与“舟”作了对比,来证明观点。B.顾诗通过类比的手法,表现出了作者思维的深邃与细密,诗中阐释的道理颇具辩证性。C.这两首诗的诗意含蓄隽永,出语曲折委婉,结尾处均未点破观点,富有情味,让人思而得之。D.这两首诗均富有理趣,顾诗侧重于表达如何选用人才,而白诗侧重于表达该怎么样辨识人才。7.古诗中常常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才观,请结合以上两首诗及曹操的《短歌行》,简要分析三位作者是如何表达人才观的。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刘朝英进斋杨万里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唯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即说读书须起三更、睡半夜,必然非常辛苦,但每天与诗书相伴,有古琴作陪也不失为一种雅趣。B.颔联采用比喻手法,将艰苦的学习过程比作通向圣门之路,表示尽管前路蜿蜒曲折,也不可半途而废。C.诗人以“涧底针”“云端树”做比,勉励学子不要好高骛远、浮于“云端”,而应做踏实勤恳的“涧底针”。D.这首诗平易直白、通俗易懂,然而却具有真知灼见,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后辈的殷切希望。9.诗歌尾联饱含哲理,请结合诗句和当代现实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读书·其二(节选)法式善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条渐苍莽。此理木不知,木乃遂其养。我读古人书,辄作古人想。掩卷了无得,心中时怏怏。忽然古明月,照见天怀朗。前境所造非,后境改观倘。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八句侧重说理,后八句现身说法,由理入情,展现作者读书时的所思所感。B.五六句描写树叶在露水的滋润下旺盛而繁茂,而青翠的枝条渐渐呈现出萧条的景象。C.“忽然”用词精妙,凸显出诗人在读书的过程中由“怏怏”到开阔明朗的心境变化。D.末尾将“前境”与“后境”对比,揭示读书或许能使人改变看法、呈现新貌的道理。11.诗歌前八句运用比喻托物明理,给人以读书的启示,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B2.①“援据闳博,旨趣深远”,指引用典故或论据素材宏大丰富,表达的主旨理趣深刻高远。②在诗一中借弦上曲、器中机、“轮扁笑桓公”等典故,论据丰富,表达了读书不能只拘泥古人书本,还要自悟才能理解书中要义的治学道理,意蕴深远;③在诗二中,借东方朔、秦优旃、庄子中“妇姑勃溪”“天游”“六凿”等典故,典故未富,赞美子由在简陋的环境中仍能苦读自守、不为现实所动的高尚节操,劝诫子由不要被现实所困,要做到豁达自然、泰然处之,意蕴含蓄深刻。【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机器制成后,制机原理早已消失”歪曲原意,“器成机空”,是说机器制成,但其中的玄机妙智早已超脱于机器之外,强调读书要学会体悟书外内容的重要性。“子由已摆脱六情束缚”,不准确。心有“天游”,是告诫子由要摆脱现实困境对自己的干扰,静下心来专心读书。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嘲子由》中“曲尽弦犹在,器成机见空”二句,是诗人告诉“攻之如蠹虫”的子由:圣人的思想并不全部都在书里,这就好像学音乐不只是弹奏琴弦,学制作也不只是运用机械。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读书比作“弦”和“机”,将读书的收获比作“曲”和“器”,表达了诗人认为读书也不能局限与书本,而是要勤于思考的道理。“妙哉斫轮手,堂下笑桓公”运用的是《庄子·天道》中的典故,工匠轮扁嘲笑读书的桓公,理由是“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即自己制作车轮的本领不是简单地理论传授,儿子就能学会的。而“妙哉斫轮手,堂下笑桓公”二句中的“妙哉”,表达了诗人对这个道理的赞同,轮扁对桓公的态度与苏轼对子由的态度恰好暗合。诗人运用典故,认为真正的知识需要亲身实践才能提升,所以个人的思想不能仅凭读书获得,要重视生活实践,勤加练习。《戏子由》中,“任从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两句运用两个典故称赞子由。前句典出《汉书·东方朔传》:汉代的东方朔曾对武帝说侏儒身长三尺多,自己身高九尺多,可二者所享受的俸禄却相同,所以“朱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后句典出《史记·滑稽列传》:有一次,秦始皇在殿上摆酒宴,适逢天下雨,陛楯郎(殿前执楯的卫士)都被雨淋着。优旃同情他们,便在殿上上寿呼万岁时向他们大呼:“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于是秦始皇令陛楯郎一半一半地轮流值勤。这里,诗人以东方朔、陛楯郎比子由,以侏儒、秦优喻当时朝廷的宠臣,于戏谑之语中称赞子由宁可过清苦的生活也不屈己求人的秉性。“眼前勃溪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两句诗化用《庄子·外物篇》:“心有天游,室无空虚,则妇姑勃溪;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之意,从而称赞子由将眼前的困苦、纠纷置之度外的精神。3.实践出真知(或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过沙头》通过描写只有篙师认识水痕直接表达出实践出真知的哲理;《论诗绝句》通过反问的手法表达哲理。【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过沙头》能帮我们体会其中哲理的是最后两句“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暗潮到了却无人知道,只有篙师能通过水痕判断出暗潮的到来,为什么只有篙师能知道呢?因为他天天在水里劳作,从而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论诗绝句》中,“眼处心生句有神,暗中摸索总非真”,是元好问论诗的句子。意为:见得真切,方才写得入神;无生活底蕴而一味玄想虚拟,则难免失真。只有像杜甫那样“亲到长安”,对客观的描写对象有了实际的接触和体验,才能激发内心的感受,写出入神的诗句。从而体现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哲理。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过沙头》这首诗明白晓畅而富有深意。前两句可描写船行过沙头之后,就能远远地看到村庄,此处江面开阔,气候温润,后两句则写,但常人却不知道,暗潮已然来到,因为他们没有水上的生活经验,对潮水涨落的规律不知晓;而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全诗通过描写一个行船的场景就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实践出真知。《论诗绝句》这首诗批评了缺乏现实体验的模拟文风(如西昆体、江西诗派等),指出了诗歌(文学)创作的源泉是客观现实,真情必然来自诗人的切实生活感受。元好问认为,文学作品不是作家头脑中虚构的,而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反映。只有像杜甫那样“亲到长安”,对客观的描写对象有了实际的接触和体验,才能激发内心的感受,写出入神的诗句。而且在表达这个意思时用了一句“亲到长安有几人”的反问句,诗歌通过临摹《秦川图》的比喻,来反问人们,真正去过长安的又有几个?从而强调亲自体验,实践的重要性。5.A6.C7.答题示例:顾诗,前四句运用类比手法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芸芸众生,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表达了物各有所用、各有其利,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所以表达的是因材施用、用人所长、避其所短的用人观;白诗先写“试玉”要烧满三日,“辨材”须等待七年才能完成,接着运用周公、王莽的典故,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若想辨识人才,必须经过时间的检验;曹诗中多处运用典故,如“周公吐哺”等,一改东汉社会以门第取人的传统观念,表达出自己独到的人才观:若想建功立业,一定要礼遇贤才、广纳贤才、唯才是举。【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赞美了牛的坚韧精神”错,骏马和牛各有所长,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故选A。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结尾处均未点破观点”错,顾诗结尾“生材贵适用,幸勿多苛求”直接点明了观点。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能力。顾嗣协的这首哲理小诗,揭示了物各有所用、各有其利,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要因材施用、用人所长、避其所短的辩证道理。“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这四句以类比的方式形象地告诉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芸芸众生,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生而为人,只有具备了这种自知之明,能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有可能找准人生坐标,从而赢得成功。如果舍长就短,即使是智者也会捉襟见肘、无能为力。故作者提出:“生材贵适用,幸勿多苛求。”人才贵在适用,不必过于苛求,只要有某方面的才能就可以予以任用;过多苛求,强人所难,只会把大批人才拒之门外。这是作者人尽其才的人才观。白诗“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意思是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这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运用周公、王莽的典故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周公在辅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代汉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若想辨识人才,必须经过时间的检验;曹诗《短歌行》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诗中多处运用典故,如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周公吐哺”等,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一改东汉社会以门第取人的传统观念,表达出自己独到的人才观:若想建功立业,一定要礼遇贤才、广纳贤才、唯才是举。8.C9.①尾联意为:不能由于一味追求科第的等次而耗费了半生心血。②诗人告诫学子们既要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又不可心心念念地惦记功名。③现实中有许多人汲汲于功名利禄而弄得自己心力交瘁、失去本心,此联也可规劝当代人淡泊名利、笃定心智。【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应做踏实勤恳的‘涧底针’”错误。“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作者打了一个比方,那些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并非生来就是如此高不可攀。它们刚开始时都是娇嫩的幼苗,当熬过了风雪冰霜,经历了雷打电劈,最后终于坚韧不拔、让人称颂。诗人鼓励对方,即使你暂时就像“涧底针”那样微不足道,但是只要一直努力,一定也能成为“云端树”。故选C。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参加科举考试是谋求仕进的捷径,学子们寒窗苦读也都是为了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诗人却敦敦告诫,不能由于为了科第的等次,而耗费了半生的心血。言下之意,诗人希望对方淡泊名利,既要积极进取,又不可心心念念地惦记着功名,最后弄得自己心力交瘁、憔悴不堪。朴实的话语,却具有真知灼见,也饱含哲理,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也显示出诗人对后辈面命耳训的一番真情,告诫学子们既要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又不可沉醉与功名,弄得自己心力交瘁、失去本心,此联也可规劝当代人淡泊名利、笃定心智。10.B11.①以植树设喻,植树不可求骤长,读书也不能急于求成。②给人以读书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启示。【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青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