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一、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上)一、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上)一、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上)一、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上)一、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一、二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下列方框内的相应位置)1.有学者说:“对于中国人来说,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遁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对于“赶往近代最初一步”理解最准确的是()A.鸦片战争开放广州、杭州等通商口岸,促使封建自然经济解体 B.鸦片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2.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他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最先拿起西方这把尺量出了中国的短处。”以下史实与“他”相关的是()A.虎门销烟B.建成北洋海军 C.公车上书 D.创办福州船政局3.观察表格,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口货物税率变化表货物旧税率(%)新税率(%)棉花24.195.56棉纱13.385.56斜纹布14.925.56通商口岸开放B.小农经济的破产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4.“从此中国东南沿海各省门户洞开,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势力,凭借着不平等条约中的特权,在他的炮舰的保护下,通过这些口岸在中国开始泛滥。”该“不平等条约”还要求清政府()A.割让香港岛 B.增辟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C.镇压义和团运动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5.太后、皇帝和侍从“穿着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员认出,惶惶然向西逃亡。在长途的艰难流亡之后,10月23日,朝廷在西安重建起来。”这情形出现在()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6.李鸿章说:“台湾已是贵国的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却说:“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这段对话内容涉及的条约应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7.19世纪60年代,自强运动举办的新政,限于官办的制炮造船,认为这是自强的快捷方式但是需款颇巨,有出无入,何况军事工业与其他企业息息相关。洋务派认识到必须独辟蹊径,利用民力。以此为出发点,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B.创办民用工业 C.派遣留学生D.组建北洋舰队8.有学者在论及甲午战争时指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也没有受过海军训练。中国海军也不统一,没有司令部,没有参谋部,从未制定过海军作战预案。清朝海军压根儿就没有争夺制海权的意识。”该学者认为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在于()A.军事制度落后B.政治腐败 C.武器装备落后 D.统帅无能9.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竟言西学”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A.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改变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入心D.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10.北京大学教授房德邻在评价戊戌变法时指出:“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由此可见,作者认为戊戌变法()A.实现了中国政治现代化B.改变了中国政治体制C.与中国历次革命均有关D.有益于中国政治民主化11.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一书中指出:太平天国所做的改革,至少使中国跃进一百年……而现在一一恢复旧观,只有一件没有恢复,那就是清政府满洲人手中的军权,从此转移到汉人手中。作者认为太平天国()A.因改革失败而告终B.实现中国军事近代化 C.推翻了清朝的统治D.导致军事力量的转移12.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中国某一事件:这是国家危亡之际的一次群众性爱国运动,它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不准士子干政的禁令,标志着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已经崛起,并登上历史舞台。这些知识分子最有可能是()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北大学生二、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正确的标为T,错误的标为F,将所选答案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3.《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在华的经济掠夺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14.中国近代史上,首都北京两次遭到列强蹂躏。第一次是鸦片战争时期,第二次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15.义和团运动时期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出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4分,第17题6分,第18题10分,共20分)16.(16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材料二1837-1846年英国输华商品统计表年代英输华货物总值1837﹣1839年年均不到100万英镑1845年约179万英镑1846年约239万英镑材料三“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材料四恩格斯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2)请你辨析表格中的材料,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2分)(3)材料三中的“绅士”指谁?(2分)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战争中?(2分)(4)恩格斯所说的是哪一国家?(2分)它从中国夺走了多少土地?(2分)(6)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分)17.(8分)阅读材料,探究问题。材料一1864年,李鸿章强调“今昔情势不同,岂可狃于祖宗之法,必须……废弃弓箭,专精火器”,主张“仿立外国船厂,购求西人机器,先制夹板火轮,次及巨炮兵船,然后水陆可恃”。材料二据英人傅兰雅记载,从1871﹣1880年的10年间,仅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的西书就有98种、235种、译成未利之书45种,140余种,尚有13种未全部译完,其数量远超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翻译西书之总和。材料三光绪初年,唐廷枢受李鸿幸委派,创办开平煤矿,不料建成投产后,就有人参奏,扬言煤矿临近遵化“陵寝重地”,在此采煤,有碍黄陵风水,奏请封矿。(1)据材料一,指出“今昔情势不同”的表现?(2分)指出李鸿章主张的实质(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给中国带来的新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18.(16分)有人把戊戌变法称为“大危亡下的时代强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族的觉醒由1300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中宣告于世……公车上书是民族危机刺激下的集群,他们的共识更多地来自于对民族前途的思考,并且把抵御外辱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就其反映的时代意义来说是前代人们所不可比拟的。﹣﹣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戊戌期间,上海除以往的《申报》《宇林西报》等报刊外,还创办了《时务报》《苏报》《华报》等报刊,杭州、无锡等地也有类似的传播媒介……(江浙)士绅们的维新宣传则较注意向底层社会展开……当北京发生政变后,江浙社会仍保持自己的独立立场,尽力抵制当局的倒行逆施。﹣﹣摘编自胡成《戊戌变法是一个多重系列的历史发展》材料三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的西学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的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梁启超“笔端常带感情”……他把俚语、韵语、外国语融为一炉,不受古来章法的限制,常能动人心弦……黄遵宪的诗则能反映时事,反映社会而明显的区别于传统的旧诗……﹣﹣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1)据所学知识,指出引发“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2分)据材料一,指出为什么说公车上书者们超越“前代人们”?(2分)作者认为“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怎样的历史作用?(2分)(2)据材料二,概括江(沪)浙地区在维新变法时期的表现。(4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时期的新式学堂和文风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4)综合上述材料,如何理解戊戌变法被称为“大危亡下的时代强音”?(2分)八年级历史(上)一、二单元检测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6.CADADC7-12.BDBCDB二.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3.F14.F15.F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共40分)16.(16分)(1)目的: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2分)原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2)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呈上升趋势.(2分)(3)英法联军;(2分)第二次鸦片战争.(2分)(4)俄国;(2分)150多万平方千米.(2分)(5)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2分)17.(8分)(1)西方近代政治理论传入、清朝出现统治危机、近代工业的发展;(2分)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2分)(2)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技术;(2分)洋务运动是一次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促进了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2分)18.(16分)(1)①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②原因:把抵御外辱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③意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6分)(2)表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