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冷战(解析版)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_第1页
第16课 冷战(解析版)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_第2页
第16课 冷战(解析版)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_第3页
第16课 冷战(解析版)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_第4页
第16课 冷战(解析版)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试卷第=page1010页,总=sectionpages1010页第16课冷战本课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本课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事件成为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华约的成立 D.“铁幕”演说的发表【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美国成立北约,1955年,苏联为了对抗美国,成立华约,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C项正确;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排除B项;“铁幕”演说的发表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C项。2.以下是世界秩序变迁示意图。直接导致①所示的世界秩序出现的史实是A.雅尔塔会议 B.“北约”与“华约”的成立C.西欧、日本的崛起 D.二战后美国、苏联实力大增【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相继成立,标志着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B项正确;雅尔塔会议只是为两极格局建立奠定了基础,不是直接原因,排除A项;西欧、日本的崛起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表现,排除C项;二战后美国、苏联实力大增为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不是直接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3.九年级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只做了学习卡片(见图):该学习卡片的主题应该是()主题:_________内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A.美苏争霸 B.冷战政策 C.经济全球化 D.多极化趋势【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而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冷战的产物,故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美国,没有苏联,排除A项;C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4.苏联解体以来,北约不断东扩,不断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终于爆发乌克兰危机。追溯历史,“北约”这一军事政治集团成立于()A.一战时期 B.二战时期 C.冷战时期 D.科索沃战争时期【答案】C【详解】据所学可知,北约是1949年成立的,属于美苏冷战期间,故C项正确;19141918年是一战期间,排除A项;19391945年是二战期间,排除B项;科索沃战争,是一场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推动下、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其持续时间从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排除D项;故选C项。5.1947年3月,有位领导人以援助希腊、土耳其为借口,在美国国会咨文中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做()A.殖民主义 B.人文主义 C.杜鲁门主义 D.绥靖政策【答案】C【详解】杜鲁门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指导方针与扩张计划,1947年3月12日,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C符合题意;殖民主义、人文主义、绥靖政策均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ABD;故选C。6.观察下面地图,从中获取信息准确的是()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了统一,西欧走向联合【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地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德国的分裂。二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开始冷战,美英法占领区成立西德,苏联占领区成立东德,德国一分为二。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和对抗的结果。因此“冷战风六等唱,诰成分与对抗”符合题意。A项正确;“柏林被分区占领”是冷战的表现,不是热战,排除B项;1949年时华约组织还未成立,排除C项;德国实现了统一是在东欧剧变后的1990年,排除D项。故选A项。7.二战后美苏关系由盟国走向对抗,根源是A.消灭法西斯的目标已经形成 B.社会制度和国际利益的矛盾和冲突C.互相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 D.双方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资本主义制度,苏联是社会主义制度。二战后,由于美苏社会制度不同,国际利益冲突,导致美苏关系由同盟走向了对抗,B项正确;二战后,德意日战败投降,法西斯被消灭,排除A项;互相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双方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都不是两者对抗的根源,排除CD项。故选B项。8.二战后,美国凭借超强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发起了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A.二战胜利 B.“欧洲复兴计划”提出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北约建立【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项正确;二战胜利结束于1945年,冷战开始于1947年。排除A项;冷战指的是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状态。欧洲复兴计划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北约的建立是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二战都不是冷战的开始标志。排除BD项。故选C项。9.二战后,美国在经济上援助欧洲的举措是()A.出台杜鲁门主义 B.推行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答案】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为了防止欧洲发生革命,也为了控制欧洲,在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B项正确;出台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排除A项;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排除C项;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是苏联针对美国的军事措施采取的应对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10.冷战开始时美苏两国领导人分别是A.杜鲁门和斯大林 B.罗斯福和斯大林C.杜鲁门和赫鲁晓夫 D.罗斯福和赫鲁晓夫【答案】A【详解】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当时美苏的领导人分别是杜鲁门和斯大林,A项正确;罗斯福是二战时期美国总统,排除B项;赫鲁晓夫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的苏联领导人,排除C和D项。故选A项。11.前中国驻法大使蔡方柏说:“中法建交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发展,当时被国际媒体称为‘核爆炸’。这意味着:第一,曾分属两个不同阵营的两个大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进行对话,这本身就打破了美苏控制的两极格局……”对蔡方柏的上述讲话理解正确的是()A.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B.两大阵营开始合二为一C.美苏丧失了霸主地位 D.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局面【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打破了美苏控制的两极世界格局”结合教材可知,1964年中法建交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A项正确;两大阵营是对抗的,不会合二为一,排除B项;美苏两极格局被冲击,但还是两极格局,美苏并没有丧失霸主地位,排除C项;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12.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中“二战后初期”“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为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和渗透,美国在欧洲实行马歇尔计划,通过帮助西欧各国恢复经济来达到控制欧洲,遏制苏联的目的,A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虽然属于经济手段,但范围不是局限在欧洲,排除BD两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政治军事手段,而非经济手段,排除C项。故选A项。13.历史结论的提出,必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下列历史结论,正确的是:A.《雅尔塔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联合国的成立B.古巴导弹事件的发生,标志着“冷战”的开始C.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发展中国经济上已经完全摆脱发达国家的控制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答案】D【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走向解体,两极格局结束,标志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D项正确;1945年10月,包括中美在内的五十个国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标志着联合国的成立,排除A项;1947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排除B项;1990年,纳米比亚宣布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结束,但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较为落后,没有完全摆脱西方国家的控制,故C项错误。故选D项。14.一战前欧洲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敌对军事集团,二战前德意日法西斯形成了轴心国同盟,二战后世界出现了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局面。这反映了()A.法西斯势力的日益猖獗 B.大国结盟影响世界局势C.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 D.冷战对峙局面开始形成【答案】B【详解】依据题干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敌对军事集团,最终引发了一战,德意日法西斯形成了轴心国同盟,最终引发了二战,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与苏联争夺世界霸主,联合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北约集团,苏联联合社会主义国价形成华约,形成了两极格局,由此可知,大国结盟影响了世界局势,B项正确;法西斯势力的日益猖獗是二战前的情况,片面,排除A项;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是一战前的局面,片面,排除B项;冷战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于杜鲁门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1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推行了冷战政策。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巴黎和会的召开 B.华盛顿会议的召开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德国的分裂【答案】C【详解】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C项正确;AB项是一战后,排除AB项;D项不是标志,而是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二、综合题16.俄国是当今世界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俄国(苏联)的历史发展进程对它的国际地位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们(俄国)弱点暴露无疑,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在所有帝国主义国家中,俄国是最落后的,而这也成为布尔什维克赢得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二:材料三:苏联模式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以政治高度集权经济高度集中为特征,就好比武侠小说中的“七伤拳”,在发挥巨大威力的同时,对自身也会造成巨大的伤害……战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美苏由战时同盟破裂,走向非军事化的严重对立,深刻影响了世界格局。——《世界史论坛》(1)材料一中,19世纪60年代,俄国是通过哪一重大事件解决“关键弱点”的?它的解决有何历史影响?“布尔什维克赢得革命胜利”有何历史意义?(2)材料二图一中苏俄1921年开始农业产量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读图二结合说学知识写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3)材料三中“苏联模式”在哪场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依据材料三指出苏联模式的特征(4)材料三中“非军事化的严重对立”指的是什么?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俄国(苏联)的发展崛起给我们的启示。【答案】(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或是俄国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2)新经济政策;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3)二战;政治高度集权经济高度集中(4)冷战;两极格局;(5)改革是强国之路;经济建设要立足本国国情;(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依据材料一“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们(俄国)弱点暴露无疑,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俄国是通过废除农奴制改革解决“关键弱点”;它的解决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2)依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中苏俄1921年开始农业产量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新经济政策;依据图二内容,结合说学知识可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是是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3)依据材料三“在发挥巨大威力的同时,对自身也会造成巨大的伤害”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苏联模式”在二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政治高度集权经济高度集中是苏联模式的特征。(4)依据材料三“战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美苏由战时同盟破裂,走向非军事化的严重对立,深刻影响了世界格局”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非军事化的严重对立”指的是冷战;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5)结合以上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苏联)的发展崛起给我们的启示是改革是强国之路;经济建设要立足本国国情。17.透视新闻内容,把握时代脉搏。下图选自1949年10月3日的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内容。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据莫斯科方面的消息,10月2日,苏联新闻界对中国建立新的中央政府作出回应。几乎一半的苏联媒体报道了中国建立新的中央政府的消息。苏联中央报纸的头版通常主要报道国内新闻。然而,今天的苏联中央报纸在其头版发表了毛泽东的宣言。(1)中国“新的中央政府”成立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2)在《纽约时报》看来,苏联对中国“新的中央政府”的态度可能是()A.担忧 B.默许 C.认可 D.反对(3)《纽约时报》的这些报道,是否意味着其对中国“新的中央政府”的态度与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