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学者对经济法的不同定义引言一个学科的成熟发展,不仅涉及自身理论体系的构建,也体现为研究方法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的意义甚至更为重要——典型的如当今的经济学,其正是以具有“独特个性”的研究方法渗透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并以此成就了“经济学帝国主义”的“伟业”。事实上,近年来法学界所困惑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问题,其不仅涉及法学研究的本位、图景、范式或者路径,很大程度上也包括法学研究方法的创新问题。因此在当下思考经济法学研究,理应重视方法论的探讨。本文正是在此意义上而展开。笔者将以我国著名的中青年法学家、中山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林彬教授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从中梳理和总结出有关经济法学研究方法的一些创新思路,以求“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对经济法学研究方法问题的重视。一、从经济学的视角创新经济法学研究方法“经济法学”和“法律经济学”都是经济(学)与法律(学)联姻的产物,不同的是前者以“经济”和“经济管理”为法学研究的对象,以法律分析为方法;而后者则以“法律实践”为对象,以经济学为研究方法。因此如果我们把法律经济学界定为“法律的经济分析”,那么经济法学似乎也可以被视为“经济的法律分析”。周林彬教授是学界较早关注到上述研究规律和趋势并且对此进行开创性研究的学者。回顾十几年来研究成果,可以清晰的梳理出他关于经济法经济分析的若干研究思路。一是系统构建经济法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周林彬教授关于经济法经济分析的系统思想最早形成于1998年出版的《法律经济学论纲——中国经济法律构成和运行的经济分析》[1]。如其所言,《论纲》的研究的目的是“用市场经济理论去分析经济法律的构成和运行,试图发现经济法律在市场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运动规律,企求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法律的经济本质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并据此反思和重构中国的市场经济法律理论体系。”[2]可以看到,《论纲》的努力方向在于尝试突破传统注释法学的局限而将研究的视野广泛的扩展至经济法学静态层面的实体论和方法论、目的论和功能论、基础论和根源论,以及动态层面的经济法律供给与需求、成本与收益、立法与司法、运行与救济等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关于经济分析方法论的系统阐述[3],即:在承认经济法律具有稀缺性的前提下,明确以“交易费用”为经济分析的基本范畴;同时提出经济法律经济分析的基本假定,包括“经济法律主体最大化行为”、“经济法律主体有限理性”、“经济法律主体需求偏好多样性”以及“经济法律主体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四者;最后总结经济法律经济分析的“边际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变量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以及“文化-历史分析法”。[4]二是以经济分析方法深入研究经济法基础理论问题。早在《论纲》之前,周林彬教授即开始尝试将经济分析的思路引入经济法研究,此间的代表作如《市场经济立法的成本收益分析》[5]、《经济法概念新探》[6]、《法律成本与中国经济法制建设》[7]等等。上述论文,以及后来的其他著述(如《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法的创新》[8]),共同构成了以经济学原理分析经济法基础理论问题的系列成果。如在《市场经济立法的成本效益分析》一文当中,周林彬教授认为:(1)由于经济立法以节约因市场失灵导致的交易费用为宗旨,所以应选择交易费用较高的领域作为加快经济立法的突破口,比如产权法律制度;(2)由于经济立法是有成本的,而且这种成本对市场主体来说也是一种来自于市场外部的外在成本即交易费用,所以应选择立法成本较低的经济立法作为加快立法的前提,特别是把经济法的立法成本费用节约,作为提高经济立法质量的重点;(3)经济立法的供给和需求规律决定着经济立法成本费用的高低,因此要尽快出台一些旨在降低交易费用的经济立法(尤其是民商法),同时抑止社会对经济立法的要求。在《经济法概念新探》一文当中,周林彬教授及其合作者针对传统理论对经济法概念界定的理论缺陷指出:传统理论将经济法的价值取向理解为“使市场有序化”,把政府干预经济的行政行为与经济法混在同一理论体系中,会使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力无限扩张,容易产生计划经济以法律为形式的翻版。为此从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和体系构成几个层面来看,经济法应该是以实现社会公共福利最大化,授权政府以其行政行为干预私人经济行为的法律。而在《法律成本与中国经济法制建设》一文则是以成文—效益的分析方法,针对当时中国经济法制建设中出现的经济法律供求失衡、实施效果偏离立法预期、法律运行与社会财力支持相对不足的矛盾等经济法律高成本与低收益问题,从合理配置稀缺的经济法律资源这一基本命题出发,分析了中国经济法律的成本构成和影响因素,并从经济法律的立法方针、结构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降低经济法律成本、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运行机制的思路和措施。三是借鉴经济学前沿理论研究经济法实践的具体问题。在完成了经济法经济分析理论框架的构建,以及经济法基础理论(总论)问题的相关研究之后,周林彬教授转入关注经济法律实践的具体问题,而此部分著述的共同特点则在于对经济学前沿理论工具的借鉴和运用,例如:(1)运用比较法律经济学理论研究经济法移植及本土化问题;[9](2)运用行为法律经济学等前沿理论,研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问题;[10](3)运用契约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国商会立法问题;[11](4)运用“软法”理论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等等。[12]二、从民商法学的视角创新经济法学研究方法当代我国经济法学发展的历程,既透视了经济法本体问题的研究发展,也隐含着经济法学者对于经济法独立地位的主导和维护。这虽然有力地推动了经济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但同时也给经济法学研究设下了画地为牢的桎梏。其典型表现是,大多数经济法学者对于经济法问题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公法思维”尤其是“政府干预市场的纵向研究路径”,排斥与(民)商法等部门法的沟通与融合。然而事实上,市场经济法制本身所包含的制度类型并不仅仅是“管理型”的公法,它还有调整平等关系的民商法,而且在不少领域,两者甚至存在无法彻底切割的交叉地带(典型的比如公司法,它既涉及经济法意义上的市场准入制度,也涉及商法意义上的商主体制度)。这也就决定了经济法学的研究,不能局限于以“政府”为主体、以“管理”为对象以及以“公法”为思维。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经济立法处于热潮的时候,周林彬教授就开始关注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问题。例如他在《市场经济立法的成本效益分析》一文当中,针对学界长期以来对经济法、民法和商法三者关系界定不清的缺陷,提出:因为各类市场经济法律不同的经济学基础,所以在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方面,民法是市场的互补形式,商法是市场的替代形式,经济法是市场的补充形式,从而决定了民法要超前于市场活动立法,而商法须同步于市场活动立法,经济法应滞后于市场活动立法。这一观点得到了经济法学者和民商法学者的广泛认同,并经常为其他文献所引用。除了基础理论研究之外,周林彬教授也积极尝试着运用民商法的思维对市场经济法律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努力实现着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公法视角为主”到“公私法视角兼容”的研究。例如在《所有权公法限制的经济分析》[13]一文所研究的对象是民法(物权法)意义上的所有权,研究的理论基础涉及传统的罗马法制度,但研究的核心问题却是经济法意义上的所有权公法限制,而涉及的立法也正是《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等与经济法有关的制度。又如《我国无形资产出资立法的反思与完善》一文所研究的切入点虽然是商法范畴的公司资产,但是研究的落脚点却是经济法意义上政府对公司资本制度的监管问题。二是从“政府管理市场为主”到“政府管理和行业自治兼容”的研究。例如在《中国商会立法刍议》一文当中,周林彬教授从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目标,针对传统经济法理论倡导“政府干预市场”的观点,提出市场经济秩序的管理应该以政府管理和商会行业自治相结合为发展模式。该文还从八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与商会行业自治以及商会立法有关的热点问题。三是从“市场经济的国家立法为主”到“国家经济法律与市场非正式制度兼容”的研究。例如在《试论“超越法律”的企业社会责任》[14]一文中,改变以往对企业社会责任“就法论法”的研究思路,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那些超出法律义务规定的符合社会价值和期望的责任的承担,相应的,“超越法律”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调整的性质实为软法,而不是强制性法律规范。又如《商事惯例初论》和《试论商事惯例的司法适用》两篇文章[15],研究的对象虽然是商法的非正式渊源,但是透视的问题却是与国家市场经济立法并列、而且对于调整市场经济秩序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的立法及司法问题。三、从国际法学的视角创新经济法学研究方法长期以来,我国经济法学研究的视野大多局限于国内法的范围,多数观点认为,经济法的体系只包括“经济主体法”、“市场管理法”、“宏观调控法”以及“社会保障法”。在此,尽管有“涉外经济法”(或称“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存在,但其往往只被视为宏观调控法的一个类别;而调整对象更为广泛、法律关系更为丰富的国际法特别是国际经济法问题,却常常被排斥在经济法学的研究范围之外,由此导致了经济法研究当中“国内法”和“国际法”脱节的“两张皮”现象。这种现象随着中国加入WTO,弊端日益明显。在周林彬教授看来,“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实际上是由多个国内法律部门和国际法组成的有机整体。所以法学研究的重点,不仅要考虑国内法与国际法部门之间的差别,同时也要考虑国内法与国际法之间的联系,进而建立起在整体法律体系框架内的国内法与国际法的互动机制。”[16]国内法与国际法的互动关系,在中国加入WTO之后表现更为密切,因为“无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认识和解决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与WTO规则相一致的诸多‘国内法律入世’的系统工程中的重点工程,是以政府涉外经济管理法为主要内容之一的我国国内经济法,与WTO规则相一致的问题。这种相一致,主要反应了入世后我国政府机关经济管理职能沿着经济要求的方向转变经济和法律要求。”[17]因此,“正确的思路就是打破传统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界限,针对以往国际经济法学界研究重国际法、轻国内法和国内经济法学界重国内法、轻国际法的‘失衡’现象,应该努力将国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二者结合在一起,进行所谓‘国内法与国际法的换位’研究。”[18]上述这些观点在下列著述中得到集中体现:《WTO规则与国内法的关系及其法律模式初探》[19]、《WTO规则与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再思考》[20]、《WTO规则的经济性与中国经济法的改革》[21]、《WTO规则的平衡性规律初探》[22]以及《WTO规则与中国经济法理论创新》。[23]事实上,上述论断既是周林彬教授对中国经济法学研究发展趋势的展望,也是其自身倡导从国际法的视角创新经济法学研究方法的一种努力,正如其所言,“法学与经济学的互动研究、特别是国际经济法与国内经济法互动研究,旨在为我国加入WTO后国内法改革问题,提供一种符合经济与法律规律、国际法与国内法规律的理性化的系统思考,并通过国际经济法学、国内经济法学、国际经济学、国内经济学相互间的多学科互动,为提高各自学科的理论研究水平和指导实践的能力,提供一种符合学术规律和范式的理性的研究路径。”[24]应该强调,周林彬教授关于国际经济法和国内经济法互动研究的观点并只不是一种理论设想——因为通过近年来的若干著述,他已经将互动研究的方法与路径具体化,构建了完整的理论框架:其一是中国经济法调整对象创新,即经济法应该实现“从市场主体经营关系到政府经济管理关系”、“从行政关系到经济关系”、“从干预经济关系到协调经济关系”的三个转变;其二是中国经济法调整方法创新,即经济法应该实现“从不可诉性到可诉性”、“从直接规范到间接规范”、“从中国特色到国际标准”以及“从行政救济到司法救济”的四个转变;其三是中国经济法体系创新,即“从狭义法规范到广义法规范”以及“从一元制度到多元制度”的两大转变。结语如果从国家经济调控的宏观层面来分析,由于经济法制定与实施的目的是政府干预市场以及调整市场经济管理关系,它与国家经济、甚至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因此经济法学研究方法不能故步自封地局限于法学领域,还应该重视经济学思维的注入。而仅仅从法学研究的微观层面来分析,由于在法律体系当中经济法的原则和制度既与宪法、行政法、(经济)刑法、国际经济法等公法存在交叉领域,又与民法、商法、国际商法等私法紧密相连,因此经济法学的研究方法也不能画地为牢的将自身局限于部门法界限之内,而应该广泛地借鉴其他部门法的研究专长,以促进自身的综合发展。上述周林彬教授在其经济法学的科研及著述当中所倡导的“经济法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经济法学与民商法学相结合”以及“国内法学与国际法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路径,不仅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这种从“独辟蹊径”到“殊途同归”的研究进路,对于当代中国经济法学研究方法无疑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1]在《论纲》出版的十年之后,周林彬教授于2008年出版了新著作《法律经济学:中国的理论与实践》,该书可视为周教授近年来有关法律经济学理论系统研究的深化。参见周林彬:《法律经济学:中国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2]参见周林彬:《法律经济学论纲——中国经济法律构成和运行的经济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3-4页。[3]对于《法律经济学论纲——中国经济法律构成和运行的经济分析》及周林彬教授相关理论思想的评述,代表性的可参见:(1)李昌麒:《发展与创新:经济法的方法、路径与视域(上)——简论我国中青年学者对经济法理论的贡献》,载于《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第三期;(2)张世民:《经济法的经济学基础》,载于史际春、邓峰主编《经济法学评论》(第一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出版。[4]参见周林彬:《法律经济学论纲——中国经济法律构成和运行的经济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导论部分。[5]参见周林彬:《市场经济立法的成本效益分析》,载于《中国法学》1995年第1期。[6]参见王肃元、周林彬、许志勇:《经济法概念新探》,载于《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7]参见李胜兰、周林彬、邱海洋:《法律成本与中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载于《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第45页。[8]参见李胜兰、周林彬:《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法的创新》,载于《学术研究》2001年第2期。[9]参见周林彬、董淳锷:《法律经济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第六章的内容。[10]参见:1)周林彬、黄健梅:《行为法经济学与法律经济学:聚焦经济理性》,载于《学术研究》2004年第12期;(2)周林彬、何朝丹:《行为法经济学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创新》,载于吴志攀主编:《经济法学家》,200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1]参见周林彬、董淳锷:《中国商会立法刍议:从契约的视角》,载于《南开学报》2007年第2期。[12]周林彬、何朝丹:《试论“超越法律”的企业社会责任》,载于《现代法学》2008年第2期。[13]周林彬:《所有权公法限制的经济分析》,载于《中山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14]周林彬、何朝丹:《试论“超越法律”的企业社会责任》,载于《现代法学》2008年第2期。[15]参见:(1)周林彬、王佩佩:《商事惯例初论——以立法构建为视角》,载于《中国商法年刊: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2)周林彬、王佩佩:《试论商事惯例的司法适用》,拟发表于《学术研究》2008年第6期;(3)周林彬、董淳锷:《法律经济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第八章第一节。[16]周林彬:《WTO规则与中国经济法理论创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出版,第15页。[17]周林彬:《WTO规则与中国经济法理论创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出版,第6页。[18]周林彬:《WTO规则与中国经济法理论创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出版,第16页。[19]周林彬:《WTO规则与国内法的关系及其法律模式初探》,载于《中山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20]周林彬:《WTO规则与中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反思》,载于《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1期。[21]周林彬:《WTO规则的经济性与中国经济法的改革》,载于《中山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22]周林彬:《WTO规则的平衡性规律初探》,载于《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23]周林彬:《WTO规则与中国经济法理论创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出版。[24]周林彬:《WTO规则与中国经济法理论创新——一种法律经济学的观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出版,第25-26页。
经济法实体法与诉讼法新论1.本书为什么突出经济法实体法?以经济法实体法为书名,主要是因为关于经济法基础理论(即总论)的研究,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已近100年,国内也有30年,但学术纷争仍然较大,许多问题缺乏共识。本着成熟哪些介绍哪些的态度,我们暂且重点介绍经济法的实体法。我们将经济法的实体法分到政府干预法(市场规制法和经济调节法两部门)和政府参与法(政府作为私权主体参与法和政府作为公权主体参与法两部门)两大部分四个部门介绍。书中包含了对这两大部分、四个部门基础理论的思考(如果说经济法基础理论是总论理论,那么这两部分的基础理论可以暂且定名为经济法的分论理论和支论理论,我国经济法学界对经济法分论和支论理论的研究一直不够重视)。本书主要选取了国家司法考试中的经济法律内容作为重点介绍,希望对读者的司法考试有直接的帮助。2.本书为什么要突出经济法诉讼法?“有权利必有救济”是一句著名法谚,而法律权利的“救济”一定离不开“诉讼法”。学术界一般认为经济法属于实体法,因此,诉讼法不应当作为经济法教材的组成部分。但是经济法在中国作为比较年轻的实体法,至今并没有与经济法精神一致的诉讼法与之相配套。目前经济法的实施在中国适用《民事诉讼法》和《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因为这些程序并不具备追究违法者社会责任的功能,因此,经济法学人责无旁贷地需要进行经济法诉讼理论和制度的创新。基于目前中国没有这方面的实践,这个部分主要向读者介绍美国经济公益诉讼的立法和实践。以此说明经济法诉讼程序制度的建设不仅是“应然”层面的设想,更是一种“实然”的存在。3.经济法内容的基本分类因为在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国家或政府总是或者常常是一方主体。[1]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尝试是依据政府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不同角色、不同身份和地位来“拆零”经济法。依据政府在社会经济关系中是否为当事人,先将经济法法律部门分为政府干预法和政府参与法两大部分;在政府干预法调整的经济关系中,政府是关系人,不是当事人;[2]在政府参与法中,政府是当事人,因此,经济法的体系可以由两大部分构成。在政府干预法调整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当事人间的关系分为同质当事人间的关系和异质当事人间的关系,[3]因此,政府干预法分为市场规制法和经济调节法两个组成部分;在政府参与法中,政府的身份有公权主体与私权主体之分,因此政府参与法分为政府作为私权主体的参与法和政府作为公权主体的参与法两个部分。[4]因此经济法的体系应当由两大部分四个部门构成。这四个部门的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和责任,以至于责任的追究程序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应当将政府干预法分为市场规制法和经济调节法;政府参与法分为政府作为私权主体的参与法和政府作为公权主体的参与法四个部门。将经济法体系做如上的划分,与经济学的观点不谋而合。众所周知,经济法学的研究离不开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周其仁将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管理经济的方法概括为五种:第一,普通法(主要是财产法、合同法和民事法)管理私人经济行为。核心是保障产权的有效界定、不受侵犯。历史地看,普通法是西方管理市场经济的基础。几百年来,西方国家在其普通法的基础上形成了其市场经济的文明。第二,反垄断法。反垄断被看作一个公、私法混合的一个领域。第三,宏观调控。是根据凯恩斯的经济学说逐步形成的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景气的实践。必须强调,宏观调控是政府对经济活动的间接干预。就是说,政府仅仅改变企业和个人做经济决策的环境参数,但不干预、不限制、更不替代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决定和行为。第四,管制。政府依法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施加的直接的行政干预。管制发生的特征是:不但普通法的约束和调节、而且反垄断和宏观调控的实施都被看作不足以满足市场秩序的要求。这时,“管制”就出现了。需要明确,与反垄断的做法不同,管制是政府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采取直接的干预措施,而不是仅仅充当公诉人;与宏观调控不同,管制试图改变的不是决策参数,而是直接控制决策和行为。第五,国有化。政府依照法令、并运用财政资源新建国有公司,或者收购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由于政府是国有公司的老板,所以可以通过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来直接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而不需要经过反垄断、管制等外部管理的方式。周其仁总结以上五类的区别,指出:国有化是政府对企业的内部直接控制和干预,管制是政府从外部对企业的直接行政干预,宏观调控是间接的参数干预;反垄断是间接的司法干预;普通法是对私人产权最一般性的法律约束。[5]笔者认为,从法律角度分析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管理经济的形式,特别应当注意的是政府身份的变化。在普通法中,政府居于中立者的地位,只是法官的角色;在反垄断法中,政府的角色除了是法官以外还充当检察官,要对垄断行为进行调查并提出诉讼;[6]在宏观调控中,政府的角色是用“有形之手”模拟“无形之手”运作,人为改变企业和个人做经济决策的环境参数;[7]在市场管制法中,政府的角色是弱势群体的代表。为了实现这一角色,政府的身份除了是法官和检察官以外,还是弱势群体的“监护人”;在国有化中,政府的角色是所有者、采购者,是民事主体。本书是经济法学教材,除了因为普通法属于私法范畴,不属于经济法以外,按照法律关系的不同,我们将经济法分为四个部分,与政府管理经济的形式大致吻合。调整的是:将反垄断法归并到市场规制法中;将宏观调控分成经济调节法和政府作为公权主体参与法两个部分,因为二者的功能虽然相同,但是法律关系不同。国有化法属于政府作为私权主体参与法;管制属于市场规制法。4.经济法律法规的大体分类因为经济立法本身具有综合性,因此,笔者认为应当按照经济法律规范的不同分解经济法,将经济法律规范分解到不同的经济法部门法中,而不应当按照整部经济法律、法规的归属分解经济法。我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为例说明经济立法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在《价格法》中同时有政府参与法、干预法的经济法律规范的存在。《价格法》规定我国的价格形式有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应当属于经济调节法的内容。因为这里的政府是经济调节者,市场主体双方不分强弱都有义务按照政府制定的价格进行交易。《价格法》第14条规定了经营者不得有不正当价格行为:如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等。这条规定应当属于市场规制法的内容。因为这里的政府是弱势群体的保护者,强势主体有义务按照国家的强制性规定,不得从事这些禁止的行为,侵犯作为弱势群体的消费者的利益。该法第27条规定政府可以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制度,设立价格调节基金,调控价格,稳定市场。这条规定应当属于政府参与法的内容。因为这里的政府是市场上的买家或卖家,政府通过对重要商品的买卖活动调控价格,稳定市场。[8]虽然我们应当按照经济法律规范的不同分解经济法,但对经济立法进行一下大体的分类还是学习经济法的必要。下面的分类是大体上的一个分类,不具有绝对性。(1)政府干预经济法包括市场规制法和经济调节法。属于市场规制法的经济法律法规主要有: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特别交易监管法(证券法)、对外贸易法等。属于经济调节法的经济法律法规主要有:价格法、金融法、产业法、计划法等。(2)政府参与经济法包括政府作为私权主体的参与法和公权主体的参与法。属于私权主体参与法的经济法律法规主要有:政府投资法;国有资产法;政府采购法;彩票法;国债法等。属于公权主体参与法的经济法律法规主要有:预算法;财政法、税收法;审计法等。5.本书基础理论的写作思路本书的特点之一是既阐释了政府干预法和政府参与法的基础理论(即分论的基础理论),又论述了市场规制法、经济调节法、政府作为私权主体参与法和政府作为公权主体参与法四个部门的基础理论(即支论的基础理论)。这两部分基础理论写作的思路是分别介绍它们的“法律关系”、“法律责任”和“责任的追究程序”。人的权利或义务一旦为法律所确定,就会形成相应的法律关系。依法治国的前提是将社会中重要的关系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而只有将人的权利或义务通过法律确定下来,形成相应的法律关系,才能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法律关系即法律在调整社会成员行为过程中形成的由国家强制力予以保障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它由权利主体、权利客体以及权利与义务要素构成。”[9]《牛津法律大辞典》指出:法律关系是用最一般的方式观察法律人格者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术语。[10]张文显指出:没有对法律关系的操作就不可能对法律问题作任何技术性分析。[11]法律关系的不同,直接决定了保护方法的特点,并进而决定了法律适用、程序的选择。社会是由众多复杂社会关系构成的体系,每一类社会关系由于在主体、客体、权利(权力)义务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上升为法律关系和保护的方法也不相同。分析法律关系不同的顺序,可以首先看主体构成的特点;[12]主体相同情况下比较客体的特点;[13]客体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比较权利(权力)的不同。[14]不同的法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一定是在主体、客体、权利(权力)义务、责任等方面或者至少有一个方面有所不同。法律责任是为确保法律义务的履行而设置的措施,正是由于法律责任的设置,使得法律规范与道德和宗教规范不同,成为带“牙齿”的社会规范。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违反法律规定承担的对自己不利的后果。孙笑侠讲:法律责任可被定义为:因破坏法律上的功利关系和道义关系而产生的法律上的补偿和惩罚的不利后果。[15]确定和追究法律责任必须通过一定的合法程序。梅夏英认为程序规则的不同是区分法律部门的标准之一。他指出:“刑法与民法的分类是基于程序规则和调整手段不同而建立的。”[16]因此研究经济法法律适用的特殊程序规则不仅对经济法的实施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而且对确立经济法的独立法律部门地位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经济法应当分成两大部分四个部门,这四个部门的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和责任,以至追究责任适用的诉讼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应当分别对这四个部门的进行分类研究,归纳出市场规制法、经济调节法、政府私权主体参与法和公权主体参与法的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和追究责任适用的程序。本书将司法考试中相关的经济法律的内容,分成两大部分四个部门进行分别介绍,这样做的目的是试图解决李昌麒说过的两件事情:“从较为抽象的理性化的角度,构筑经济法的理论体系,尽量突破颁布一个经济法律、法规讲授一个经济法律、法规的做法”;“尽力做到经济法的总论与分论的内在联系和呼应,走出总论和分论两张皮的困境”。[17]参考文献:[1]肖江平:《中国经济法学史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178页。肖江平博士在潜心研究中国经济法学史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学者在经济法调整对象问题上形成以下基本共识。第一个基本共识是: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中,国家或政府总是或者常常是一方主体;第二个基本共识是: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是在国家“施加影响于”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第三个基本共识是: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是国家为了社会整体利益而施加影响于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2]我们认为:当事人和关系人都是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但是当事人之间互为权利义务,是权利义务的直接享有者和承担者;双方有物质交换关系的存在。关系人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则没有上述特点。[3]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管理综合案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康复机能评定》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电路与数字逻辑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网络爬虫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水和冰的结构》课件
-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高级商务英语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湘西民间打击乐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赣南医学院《英语听力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课件课例研究》课件
- 防疫安全心理课件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继电器应用
- 实验九(b)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用毛细管法)
- 全球机场三字码、四字码
- 2023-2024学年重庆市两江新区四上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 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质量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
- M7.5浆砌块石挡土墙砌筑施工方法
- 2022年度黑龙江省重点新产品名单
- 2023北京朝阳区初三上期末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 挖掘机司机安全培训试题和答案
- 肾内科学篇病例分析1
- 工程电力之DCS系统受电及系统复原调试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