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结肠黏膜-内啡肽的影响_第1页
音乐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结肠黏膜-内啡肽的影响_第2页
音乐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结肠黏膜-内啡肽的影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乐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结肠黏膜-内啡肽的影响

抑郁是一种复杂的精神障碍疾病,包括各种精神症状和身体症状。临床表现除有心境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自我评价过低等精神症状外,还包括如疲劳、失眠、头痛、胸闷、胃痛、腹胀、食欲不振、性欲减退、大便不调等躯体不适症状。目前抑郁症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其发病率已位居世界10大疾病中的第4位。伴胃肠功能紊乱者更是占极高的比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方面,目前临床使用的各种抗抑郁药物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针灸治疗本病,很好地克服了上述缺陷。针灸治疗本病不仅能提高整体疗效,而且在改善胃痛、腹胀、食欲不振、大便不调等胃肠道症状方面也有显著的效果。因此在关注改善主症的同时,对其伴随症状中占有极高比例的胃肠功能紊乱的机制研究也十分重要。目前,β-内啡肽(β-EP)作为一种重要的脑—肠肽越来越多的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尤其是在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中近来备受关注。音乐疗法已被证实在辅助治疗抑郁症方面有良好的疗效,而音乐电针具有针灸治疗和音乐治疗的双重作用,目前国内外应用音乐电针治疗本病的研究鲜见报道。为了进一步验证音乐电针治疗抑郁症伴有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效果,同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慢性应激刺激复制抑郁模型大鼠,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检测了音乐电针治疗前后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及结肠黏膜组织内β-EP含量的变化,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实验材料1.动物饲养管理健康雄性SD大鼠[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动物许可证号:SCXK(京)2009~2012,饲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国家标准实验室],体重(180±20)g。除了实验期间的特殊要求外,其余时间动物均饲养于温度(18~25℃)和湿度(35±2)%相对较为恒定的动物饲养室,动物在自然光线下,自由进食和饮水。购进后饲养7d以适应环境,每笼5只,开始实验后,除对照组仍群养外,其余改为每笼1只孤养。通过开野实验将水平运动次数加垂直运动次数不足30次或超过120次的大鼠剔除,选取符合条件大鼠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百优解组、音乐电针组,每组12只。2.实验药物百优解(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分装,批号:J20030017)。3.仪器及治疗方法(1)试剂:β-EP放免试剂盒(北京华英生物技术研究所)。(2)仪器与设备:AB-160型电子分析天平(瑞士Mettler公司)、ZK-380型低温高速离心机(德国)、182型γ计数器(日本)、ZJ-12H音乐电针治疗仪(哈尔滨致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华佗牌针灸针(0.25mm×25mm,苏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二、方法1.应激刺激的预防参照文献的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刺激结合孤养方法制备抑郁模型,空白组每笼6只,其余各组动物全部孤养,每笼1只,21d内按随机方法接受7种不同的应激刺激,包括冷水游泳(10℃,5min)、夹尾(距尾尖2cm,180s)、禁水(24h)、禁食(24h)、潮湿环境(24h),昼夜颠倒(24h)、摇晃(频率1次·s-1,30min)。每日给予一种刺激,于电针或药物治疗后进行,平均每种刺激累计使用3次,共计21d,顺序随机,使动物不能预料刺激的发生。用旷场实验和糖水消耗确定模型成功与否。2.动物针刺治疗(1)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2)百忧解组:将百优解以生理盐水配制成1mg·mL-1,按照2mg·kg-1体重,灌胃给药,每天1次,共21d。(3)音乐电针组:参照全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研究会制定的“实验动物针灸穴位图谱”,选取相当于人体解剖部位的印堂穴和百会穴,用0.25mm×25mm毫针进行针刺,针柄接ZJ-12H音乐电针治疗仪,音乐选取抗抑郁处方,于每日进行应激刺激前1h给予电针治疗,平刺进针,百会针尖向前,印堂针尖向下(两针柄间放置消毒脱脂棉球隔离以避免短路),进针深度为8~10mm,电针频率为2Hz,电流强度为0.6mA,针刺强度以大鼠头部及脚趾微颤为宜,使动物不挣扎嘶叫保持安静为度,每次20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21d。3.大鼠脑损伤检测放射免疫法测定下丘脑、结肠黏膜β-EP含量。最后一次应激处理结束次日,大鼠快速断头取脑,在冰浴上迅速剥离大脑,分离出下丘脑,打开腹腔,剪取结肠2cm,称重后分别投入4%的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待测。按照试剂盒要求步骤加样操作。三、统计学处理:统计学组间比较,采用spss8.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x¯±s)表示,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大鼠结肠黏膜-ep含量的比较各组大鼠下丘脑与结肠黏膜β-EP含量的变化:造模后大鼠下丘脑β-EP含量显著降低,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d后,百忧解组、音乐电针组β-EP含量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忧解组与音乐电针组β-E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大鼠结肠黏膜β-EP含量显著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d后,百忧解组、音乐电针组β-EP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忧解组与音乐电针组β-E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音乐电针治疗青少年抑郁症中-ep的双向调节作用研究证实,β-EP与胃肠运动、胃和胰分泌、摄食行为、糖代谢等活动有关,参与机体全身应激的调节和应激时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在β-EP与临床现象学的关系上,文献中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发现非内源性及内源性抑郁症的血浆β-EP均低于正常组,内源性显著低于非内源性组,且经治疗后均有显著上升。但另一种结果却认为抑郁症的血浆β-EP升高,且与精神性焦虑、恐惧症状、强迫症状相关,经治疗症状改善后,血浆β-EP明显下降。β-EP在抑郁性疾病中为下丘脑—垂体过度活动的一种检测方法,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一样在抑郁性疾病中呈下调过程。本实验结果显示,抑郁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β-EP含量显著高于同期空白组,而下丘脑β-EP水平则显著低于空白组。这表明抑郁后胃肠黏膜病理变化处于一种明显的应激状态,因为机体胃肠黏膜损伤和处于应激状态,导致了局部β-EP含量的升高,表明β-EP含量升高可能是机体对抑郁过程所出现的应激和胃肠黏膜损伤的一种代偿性保护机制。同时也提示抑郁时可能胃、肠组织β-EP合成或贮存增多,释放减少;下丘脑β-EP合成减弱或释放增加。音乐电针治疗21d后,脑—肠轴下丘脑、结肠黏膜部位的β-EP水平得以调整,表现为对原来过高的介质水平进行回调,而对过低的介质水平进行上调。这与壮医药线点灸在纠正脾虚大鼠症状的同时调整脑垂体、下丘脑、胃、肠、外周血多部位的β-EP水平结果相一致。说明音乐电针对脑—肠轴下丘脑、结肠黏膜部位的β-EP有双向调节作用,推论其治疗抑郁症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