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平衡--电解质教案及反思_第1页
电离平衡--电解质教案及反思_第2页
电离平衡--电解质教案及反思_第3页
电离平衡--电解质教案及反思_第4页
电离平衡--电解质教案及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系列电离平衡--电解质教案及反思电离平衡--电解质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使同学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使同学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建立和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使同学初步了解电离平衡常数

力量目标

使同学能够运用电离平衡理论及其学习方法探究电离平衡学问,培育同学的学问迁移力量和分析、推理力量。

通过设置“争论题”,培育同学的思维的严密性和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精确     性。

利用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培育同学独立思索,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和试验设计力量,提高同学的试验技能。

情感目标

使同学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育同学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教材设置该内容的主要目的是复习强、弱电解质概念,进而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加深同学对强、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打下基础。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化学键理论,都是以前所学的学问,通过建立两部分学问之间的联系,使同学在物质结构的层次上熟悉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温故而知新,便于同学对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使同学进一步熟悉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准备作用。有助于培育同学的归纳、总结学问的力量。

第二部分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包括电离平衡的建立及浓度等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是本节的重点和本章的核心,是上一章化学平衡学问的拓展和深化,是学习后面的几节学问的重要基础。通过该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同学加深对各种平衡体系的共性的熟悉,并且能够培育同学迁移运用所学学问的力量。由于本节学问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比较抽象,为了便于同学的理解,教材中支配了一些插图和表格,使学问形象、生动,以引起同学爱好,降低学习的难度。本节最终设置的“争论”题,有利于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同学的主体作用,使同学乐观参加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乐观性、主动性,培育同学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第三部分电离平衡常数,是对电离平衡的定量描述。依据K值,可以推断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比较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对该部分学问的学习可使同学对电离平衡的特征有更加深化的理解,并为下一节水的离子积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还能够使同学学到对平衡体系进行定量争论  的科学方法。

教法建议

指导同学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复习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分析强、弱电解质与化合物分类(酸、碱、盐)、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化学键类型的关系。使同学能够准确地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为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打下良好基础。

指导同学迁移化学平衡的学问和学习方法学习电离平衡。

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同学思索:(1)弱电解质溶于水后未能完全电离的缘由是什么?(2)建立电离平衡的条件是什么?(3)电离平衡的特征是什么?(4)转变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会造成或产生怎样的影响?让同学联系化学平衡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争论,独立寻求答案,猎取学问。使同学熟悉到化学平衡的原理完全适用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建立起新学问与旧学问之间的联系,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在本节的教学中,不宜采纳注入式教学方法,即以老师为中心地灌输学问,这不仅未能使同学深化理解学问,不利于培育同学独立探究学问的力量,而且会扼杀同学的学习乐观性和主动性。

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地使用电教手段,借助电脑动画,形象直观地模拟、演示醋酸的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便于同学更好的理解电离平衡的建立和特征,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对于电离平衡常数的教学,要重点介绍其意义,使同学学会运用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比较弱酸或弱碱的相对强弱。而不应涉及关于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这与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思路上完全全都的。

教学设计方案一

第一课时电解质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

2.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方法与实例。

力量目标:

1.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试验,培育同学试验探究力量。

2.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育同学分析推断力量。

情感目标: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1.基础学问导学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插入演示试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试验。

问题争论:

(1)是非辩论。

①电解质肯定是化合物,非电解质肯定不是化合物。

②化合物肯定是电解质。

③单质是非电解质。

(2)哪些物质是常见电解质?它们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

、氨气溶于水都能导电,是电解质吗?

氯化氢和盐酸都叫电解质吗?

(3)电解质溶液导电力量

电解质溶液导电力量强弱与单位体积中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关于,即与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非肯定数目)关于。离子浓度大,导电力量强。

争论:试比较0.1L2mol/l盐酸与2L0.1mol/l盐酸,哪一种导电力量强?

(4)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分(指导阅读后填表或

争论)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溶于水后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及具有强极性键的共

价化合物。

某些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电离过程

不行逆过程,无电离平衡。

可逆过程,具有电离平衡。

电离程度

几乎100%完全电离。

只有部分电离。

溶液中存在的

微粒

(水分子不计)

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

电解质分子。

现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

实例

绝大多数盐(包括难溶盐)

强酸:

强碱:

低价金属氧化物:

弱酸:

弱碱(、大多数难溶碱如)

电离方程式

2.重点、难点剖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是指化合物而言,但认为除电解质之外的物质均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如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区分:

电解质是纯洁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

(3)电解质必需是在水分子的作用或受热熔化后,化合物自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并不是溶于水能导电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如等溶于水都能导电,但是非电解质。它们导电的缘由是: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并非直接电离出来的。

(4)电解质溶液导电力量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准备的,离子浓度大,导电力量强;离子浓度小,导电力量弱。离子浓度大

小受电解质的强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准备。所以强电解质溶液导电力量不愿定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力量也不愿定弱。

3.思维进展与反馈

把0.01mol纯洁的烧碱固体分别投入下列100mL的溶液中,溶液的导电力量有明显变化的是()

A.0.5mol/L的硫酸B.0.5mol/L的醋酸溶液

C.0.25mol/L的盐酸D.0.25mol/L的硫酸铜溶液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①能导电的是()

②属于电解质的是()

③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溶液B.

C.液态D.液态

E.蔗糖溶液F.液氨G.氨水H.溶液

I.石墨J.无水乙醇

2.把0.05mol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该液体是()

A.自来水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D.0.5mol/L氨水

3.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准确的是()

编号

A

B

C

D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

P60一、填空题(1)

P61二、选择题1.2.

P61三、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表格填空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化合物类型与结构

电离过程

电离程度

溶液中存在的微粒

(水分子不计)

实例

电离方程式

探究活动

钠与饱和溶液反应,描述观看到的试验现象,并运用电离平衡学问说明造成或产生这种现象的缘由。

将钠投入到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中会造成或产生什么现象呢?

试验操作

试验现象

缘由

1.将钠投入到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中

2.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

提示:

在高一学过钠与水的反应,在这时同学能够精确     的描述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如:立刻与水反应,浮在水面,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最的溶成闪亮小球。对于

溶解度很小也是同学特殊熟识的学问。因此在总坚固验现象时,一般不存在问题。

本题的重点在现象的说明上,即用学校学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