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汉唐刺绣_第1页
丝绸之路上的汉唐刺绣_第2页
丝绸之路上的汉唐刺绣_第3页
丝绸之路上的汉唐刺绣_第4页
丝绸之路上的汉唐刺绣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丝绸之路上的汉唐刺绣

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路上进行挖掘和刺绣,对了解唐朝,尤其是东汉至唐朝时期的刺绣历史形态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地所出刺绣多为零散出土,通常一个墓葬或一处遗址仅出土几件,且是出自多次发掘,故刺绣信息的刊布非常零散,相关研究大多也仅就某件或某组刺绣作简单描述或简要分析,缺乏系统性。因此,全面整理和系统研究该地出土刺绣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从构图的角度系统梳理该地出土刺绣。1唐代刺绣的构图类型1.1单元式图案,由排列构成图案即单元纹样横向或纵向排列。某一纹样重复出现,横向或纵向排列构成图案,称为并列式构图,称重复出现的纹样为单元。单元纹样两方延续排列形成带状图案,常用于绣品边缘;单元纹样四方延续排列可组成大面积图案,适用性更强。1.2单元纹样沿相对集中方向排列即单元纹样45度斜角排列。和并列式类似,二二错排式也是循环某一单元纹样构成图案,稍有不同在于上下相邻两排(或左右相邻两列)里单元纹样错开二分之一,于是形成单元纹样沿对角线方向排列的视觉效果。因此,二二错排式仅适用于两排(或两列)或两排以上(或两列以上)的情况。此法将并列式稍加变化,图案效果却比并列式要活泼许多,脱单调呆板之气。1.3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式构图、中心对称式构图即纹样对称(或大致对称)排列。对称式排列也是单元纹样循环的样式。视具体情况又分两类:轴对称式和中心对称式,分别对应平面学的两个概念。平面学中将一个平面内沿一条直线折叠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类似的构图称为轴对称式构图;平面学中将一个平面内绕某个点旋转180°后与旋转前互相重合的图形称为中心对称图形,类似的构图称为中心对称式构图。此外还有一类情况,即图案不存在循环,但却能在视觉上取得类似轴对称的平衡效果,称为均衡式排列。1.4两种骨架类型即在各类骨架中填入主题纹样。大致存在菱形骨架、圆形骨架、龟背骨架、三角骨架、藻井骨架、波浪骨架和自由骨架几大类型。以菱形骨架较为常见,形式非常丰富,有用线纹表现骨架者,有珠粒相联构成骨架者,也有省略骨架者;圆形骨架具体又可分团花式、联珠团窠式和套环式等类型,团花式使用曲线圆形骨架,联珠团窠式以珠粒相联组成圆形骨架,套环式为圆形骨架两两相叠;龟背骨架即形如龟背的六边形骨架;三角骨架即形为三角形的骨架,三角多为锐角;藻井骨架即中心为主题纹样,四角为辅助纹样的构图样式;波浪骨架分两种情况,一种有形如波浪的曲线骨架,另外一种省略骨架,但图案排列仍有类似波浪的起伏感;自由骨架即形式较为自由的骨架样式,相对上述骨架灵活。1.5敦煌藏经洞出花纹绣即不遵循上述构图规律的图案排列形式。自由式在较晚时期出现较多,敦煌藏经洞出花卉纹绣有许多就是自由式,绣纹构图依植物生长态势而定,纹样自由、奔放,有生命力。2本文对唐代刺绣的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合西北地区出土汉唐刺绣实例,分述各构图类型。2.1单元纹样排列在西北地区出土的汉唐刺绣中有诸多并排式实例,构图类型如图1(a)所示。尼雅出土东汉绿地刺绣裤腿,在草绿色绢上用紫、蓝、黄、白色等丝线以锁针刺绣花草动物纹。其中以涡旋形卷草最为醒目,金钟花、豆荚形对叶、回形纹和兔头等点缀四缘。可约略将每株卷草附带其邻近纹样视为一个纹样单元,上下左右四方并列,如图1(b)所示。再如一件诺因乌拉出土西汉末年刺绣,上用丝线以锁针刺绣纹样,单元纹样较小,依靠单元纹样上下左右并列排列组成大面积花纹,如图1(c)1所示。有一点需说明,刺绣上的“单元纹样”虽称“单元”,然各“单元”常不一致,终有细节不同。刺绣为手工制作,故纹样难似织锦般齐整。上述花草动物纹每一单元纹样细节均微有差异。再如营盘出土东汉中晚期蓝地刺绣护膊,上用土黄、姜黄、棕等色丝线以锁针刺绣蔓草四株,上下两排,每排两株,护膊为先绣后制,故两排中间有一明显接缝,上下两排蔓草方向不统一,且四株皆不完整,均表明刺绣并非为此护膊而制。上下两排四株蔓草均有不同但极为相似,邻近者尤为相似,此为绣制中再现某一纹样主要依靠参照最相邻纹样的缘故。故此件一株蔓草可视为一个纹样单元,并列排列组成图案,如图1(d)(e)所示。此种排列非常简单,但依此法制作的图案却常常看上去非常复杂。如营盘出土东汉中晚期黄地刺绣鸡鸣枕,在淡黄色绮上用深蓝、褐、草绿、米黄、淡蓝、灰、棕红等色丝线以锁针刺绣蔓草纹,线条卷曲蔓延,色彩缤纷美丽,看似复杂,实为一单元蔓草纹样上下左右并列排列而已,如图1(f)192(g)所示。2.2金绣各类设计排列在西北地区出土的汉唐刺绣中有诸多二二错排式实例,构图类型如图2(a)所示。1934年斯文·赫定在罗布淖尔一带发现的一件汉晋刺绣,上以锁针刺绣三排纹样,上下两排不全,中间一排可看出单元纹样,为一种程式化了的变体云纹,每一排里单位纹样皆并列排列,上下两排里单位纹样错开二分之一,如图2(b)119所示。再如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红罗地蹙金绣袈裟模型,以拈金线袈裟界出水田格,格上开莲花,莲花间细格子内点缀朵云纹,相邻两列亦用云纹隔开。此件莲花形态大率相同,相邻两列的莲花恰错开二分之一,如图2(c)233所示。此类排列虽常见,但多数情况单元纹样仅约略错开二分之一,因绣制中纹样位置的确定以目测为主,故不会很精准。如都兰出土唐代织锦绣袜,袜面为红色绫,其上以锁针刺绣六瓣宝花,宝花采用二二错排式排列,但受袜面形状和大小制约排列并不非常规范,如图2(d)137所示。2.3对称平衡2.3.1不同种类,不同体裁,小体积,可减少对称感西北地区出土汉唐刺绣中有诸多左右轴对称的实例,少有上下对称的情况。阿斯塔那出土麴氏高昌时期的刺绣针衣,藏蓝色绢地上以红、黄等色线绣兽纹两对,上面一对属同一种类,体格较大,身姿矫健,两兽纹相同,左右对称排列,下面一对为不同种类,体格较小,两兽相对,非对称式纹样然有对称感,如图3(a)所示。左右兽纹用一道红色条纹隔开,内填两道连续的蓝色三角纹,可视为图案的对称轴,此为对称轴为实线的情况,多数情况对称轴是虚拟存在的,并不在图案中表现。如藏经洞出土唐代刺绣灵鹫山释迦牟尼说法图,以中间立于伞盖之下莲座之上释迦牟尼为中心,伞盖两侧为一对飞天,莲座两侧为一对狮子,释迦牟尼两侧各有一佛弟子和菩萨,绣品左下方和右下方跪着供养人,数目大致相当,如图3(b)所示。2.3.2左、右图案与左案旋转时,左曲式b山普拉出土汉晋时期绣花毡袋,绿色毡面上以黄、橙、红色线刺绣波形骨架填入蔓草纹,枝茎卷曲有叶片,如图4(a)139所示。将右侧图案旋转180°(c),发现与左侧图案(b)、色彩均基本一致。再如诺因乌拉出土汉代刺绣鞋垫,褐色地上钉绣黄色图案,类似卷草纹,上下各一个,S形排列,呈中心对称,如图4(d)所示,将下部图案旋转180°(f),发现与上部图案(e)基本一致,唯大小、形状略有差异。2.3.3双侧面线平衡感以几件双头鸟题材刺绣作为典型实例。如阿斯塔那墓地出土高昌郡时期双头鸟纹刺绣,红色绢为地,上用蓝、绿、黄、褐色丝线以锁针刺绣双头鸟、游龙、小鸟、植物等纹样。中间双头鸟固然左右对称,但除此以外其他纹样,游龙、小鸟和细小、繁多的植物纹样等并不左右对称,但在视觉上确有类似对称的平衡感(图5)95。同墓出土另外两件类似题材的刺绣和扎滚鲁克出土绿绢地双头鸟纹刺绣165亦属此类。2.4几何骨架式构图西北出土汉唐刺绣,尤其是唐以前刺绣上大量使用几何骨架式构图,大致可归为菱形骨架、圆形骨架、龟背骨架、三角骨架、藻井骨架、波浪骨架和自由骨架几大类别。2.4.1毛绣和丝绣下发现情况菱形骨架在早期刺绣上发现较多,晚期刺绣上发现较少;西北地区出土刺绣上发现较多,靠近中原出土刺绣上发现较少;毛绣上发现较多,丝绣上发现较少。图6(a)所示采用直线菱格为骨架,四角装饰圆点纹,图6(b)所示采用曲线枝蔓组成的菱格为骨架,图6(d)所示采用联珠组成的菱格为骨架,四角装饰朵花纹84,图6(c)所示没有明显的骨架,但单位纹样依菱格排列1。2.4.2主2联珠团激励式此类骨架因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北魏至唐代均盛行。与织锦不同,刺绣上发现的此类纹样均以花卉为主题纹样,尚未发现以动物为主题纹样的实例。图7(a)和图7(b)为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北朝刺绣,其中图7(a)为团花式,在曲线圆形骨架中填入花卉纹18,图7(b)为联珠团窠式,在圆形联珠圈内填入花卉纹17。另外,在联珠圈内外加以轮廓线,形成联珠环,也是一种常见的联珠团窠式。联珠环两两相叠即是套环式,如图7(c)所示阿斯塔那出土刺绣。圆形骨架还可与其他骨架结合使用,如图8所示敦煌出土北魏刺绣,为联珠圈与龟背纹两两相叠的骨架形式132。图7(b)所示在环状纹样带形成的圆形区域内设置主题纹样的形式在唐时极为风行,称为“团窠”(又作“团科”),为唐代织锦图案构图的常见形式。刺绣团窠实物所见不多,仅有上述和阿斯塔那唐西州时期联珠纹绣遮胸两例,然而从唐诗描述看,诸如:“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469”“空把金针独坐,鸳鸯愁绣双窠2169”“窠窠绣,鸾凤衣裳香窣地2177”“五杂组,刺绣窠1193”“双带绣窠盘锦荐,泪侵花暗香销2167”等,刺绣团窠在其时应也是非常普遍的。2.4.3联珠组织结构图8所示联珠组成的六边形即为龟背纹,内填忍冬纹样。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刺绣带上也有类似的纹样,亦为联珠组成,圈内外加轮廓线,形成环状结构,内填正面朵花一朵,侧面朵花两朵310。2.4.4三角骨架三角纹骨架主要见于诺因乌拉、阿斯塔那、扎滚鲁克和磨嘴子出土的鸟纹刺绣,图9所示为磨嘴子出土刺绣花边,三角骨架内填水鸟纹163。2.4.5金绣献佛织物模型藻井骨架出现较晚,仅见于法门寺出土唐代刺绣。图10所示为地宫出土绛红罗蹙金绣献佛衣物模型五件中的坐垫,中心平金法满绣莲花,四缘饰云头和卍字角花。法门寺地宫另出有一件藻井骨架式构图的凤蝶纹绣经袱,中心两凤组成的团花,四角各饰一凤17。2.4.6种类似波浪起伏感的纹样排列见于山普拉出土绢衣残片226、鹿羊纹衣襟残片79和中国丝绸博物馆藏棕绢地花卉枝叶纹绣307的边缘。现讨论一种没有波浪骨架但图案排列却有类似波浪起伏感的构图类型。图11(a)所示见于山普拉出土鸟首蛇身纹绣的边缘,单位纹样(朝上和朝下的颜色有差异)一正一反排列,左右延续形成带状纹样90。图11(b)所示见于木头沟出土唐代刺绣,亦是类似心形的单位纹样一正一反左右延续排列形成边饰76。2.4.7主题纹样的种类如中国丝绸博物馆从青海征集的北朝褐绢地劈针绣片316,主题纹样可能是类似植株、草叶一类的纹样,以较宽的类似彩带有飘扬感的线纹为骨架,右缘还有一列涡旋纹。构图比较自由,不如上述规整,但也不似自由式类型奔放,既灵活又有序。2.5盘金色的花间自由式是唐代织绣风格走向自由写实的必然结果。藏经洞出土白绫地缠枝花鸟纹绣片75可为一例,缠枝花卉连绵不断、委婉生姿,花间留白处则点缀以盘金的飞鸟,画面活泼自如。自由式构图,除了上述的对称、均衡规律还适用于一些本身对称的事物(植株、动物等),其他构图规律很少使用。例如藏经洞出土的一件晚唐-五代时期花鸟纹绣片,以蓝罗为地,上绣满绣丛生植株,花繁叶密,有飞鸟、蝴蝶萦绕其间,景象生机盎然,此件构图自由,但主要的花株左右仍然基本对称。3刺绣图案的构图西北地区丝绸之路沿途为中国汉唐时期,尤其是东汉至唐时期刺绣的主要出土地,所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