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二集》作者周清原考_第1页
《西湖二集》作者周清原考_第2页
《西湖二集》作者周清原考_第3页
《西湖二集》作者周清原考_第4页
《西湖二集》作者周清原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湖二集》作者周清原考

一《杭州及杭州水域景观二集》-苏轼的《湖边初步雨》。东南山水钟秀之地杭州,历来是人所景仰的形胜之地,西湖更是文人墨客萃聚纷纭、流连忘返的绝妙之所。因此历代题咏杭州山水、西湖绝景的文字无以索计,昔有宋仁宗作诗叹赞杭州“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唐代的白居易、宋代的苏轼曾因居官杭州,对杭州景致、西湖胜概的叹咏更是人所共知。因而历代泛游西湖、观览杭州山水的游人恰是如云聚散,其状难以描述尽言。更有为后代传言不绝的金人仰慕西湖佳景挥鞭南下的故事:“孙何师钱塘,柳耆卿(永)作《望海潮》词赠之:‘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虽然此说未必可信,然其所反映出来的人们对杭州及西湖胜概的景慕之情可鉴。题咏杭州及西湖美景形胜的诗文虽多,但以杭州与西湖为背景、写景状物、塑造人物形象,再现昔日杭州及西湖旖旎多彩的风俗画的小说,则只有一部,这便是《西湖二集》。现见《西湖二集》为贝叶山房张氏藏版,全书共三十四卷,卷末附《西湖秋色》一百韵,题“武林济川子清原甫纂”。湖海士序称作者为“周子清原”,但周清原生于何时,事迹如何,不得而知。湖海士仅为我们提供了以下一些有关周清原的线索:予览胜西湖而得交周子,其人旷世逸才,胸怀慷慨,朗朗如百间屋,至抵掌而谈古今也。波涛汹涌,雷震霆发,大似项羽破章邯,又如曹植之谈,而我则自愧邯郸生也。快矣乎!余何幸而得此。咄咄清原,西湖之秀气将尽于公矣。乃谓余曰:“予贫不能供客,客至恐斫柱剉荐之不免,用是匿影寒庐,不敢与长者交游。败壁颓垣,星月穿漏,雪霰纷飞,几案为湿,盖原宪宪桑枢,范丹之尘釜,交集于一身,予亦甘之。而所最不甘者,则司命之厄我过甚,而狐鼠之侮我无端。予是以望苍天而兴叹,抚龙泉而狂叫者也。”……据此看来,《西湖二集》的作者周清原是杭州(武林为杭州旧称)一个怀才不遇且又多遭厄运的落魄书生。关于他的生活年代,根据全书行文语气大致可判为明代后期,篇中每每出现“我洪武爷”等字句可为证见。另外,清代也有两个周清原,其一是清康熙时太学生周清原,字浣初,然为武进人;其二是乾隆时周昱,字清原,钱塘人。从籍贯、年代看,当与《西湖二集》的作者周清原无关。现见《西湖二集》,全书每卷一篇,杂演古今事迹,而必与西湖相关属,故以“西湖”名冠之。观《西湖二集》之名,当有初集,然现今尚未发见。因此,我们今天只好先谈谈《西湖二集》。二景观的上望、下景观湖海士题写的《西湖二集》序说:杭州“以吴越王雄霸百年,宋朝之南渡百五十载,流风遗韵,古迹奇闻,史不胜书,而独未有译为俚语,以劝化世人者。苏长公云:‘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也’。而使眉目不修,张敞不画,亦如葑草之湮塞矣。西湖经长公开浚,而眉目始备;经周子清原之画,而眉目益妩然。则周清原其西湖之功臣也哉!即白苏赖之矣。”白居易、苏轼对西湖的开浚疏通之功,给后代留下了风景秀丽的白堤与苏堤景点;而周清原氏给我们留下的则是反映在《西湖二集》中广阔的杭州及西湖为背景的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在这幅历史画卷上,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当年形胜都会杭州的一件件历历往事,一处处秀丽妙绝的山水景致,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幅幅旖旎多彩的世态人情的风俗图画。这便是《西湖二集》在中国小说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然而历来的中国文学史和小说史皆未充分认识到或者很少言及这部很有特色与个性的作品的价值与意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披览《西湖二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作者为我们勾画出的昔日杭州那优美秀丽的山水图画,令人有一种身临其境,如见其景之感,大有流连往返于书中所描写的景色之中而不能自拔的情思。如卷十四《邢君瑞五载幽期》,饱醮墨笔,极尽铺陈设色之能事,再现了昔日西湖十景的旖旎风光。“孤山落日趁疏钟,画舫参差柳岸风。莺梦初醒人未起,金鸦飞上五云东”的“苏堤春晓”、“望湖亭外半青山,跨水修桥影亦寒。待泮痕边分草绿,觞惊碎玉琢阑干”的“断桥残雪”、“万顷寒光一夕铺,冰轮行处片云无,鹫峰遥度西风冷,桂子纷纷点玉壶”的“平湖秋月”、“塔影初收日色昏,隔墙人语近甘园。南山游遍分归路,半入钱塘半暗门”的“雷峰夕照”、“浮图对立晓崔嵬,积翠浮空霁霭迷。试向凤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烟低”的“两峰插云”等景观,信笔写来,一幅幅西湖绝妙景色的图画历历如在眼前。又如卷二《宋高宗偏安耽逸豫》,有一段描写钱塘海潮的文字:“玉虹遥挂,望青山隐隐如一抹。忽觉天风吹海立,好似春霆初发,白马凌空,琼鳌驾水,日夜朝天阙。飞龙舞凤,郁葱环拱吴越,此景天下应无。东南形胜,伟观真奇绝,好是吴儿飞彩帜,蹴起一江秋雪。黄屋天临,水犀云拥,看击中流楫。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再现了潮涨潮落全过程的不同奇观,令人神往之至。再如卷三十《马神仙骑龙升天》,借马自然之口述说杭州秦望山之壮观:“太乙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九天日月移朝暮,万里山川换古今。风动水光吞远峤,雨添岚气没高林。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呈现出一派秦望山的朝暮、远近之壮观,凭添一种变幻莫测的神异色彩。其他如对杭州三天竺飞来峰下的集福讲寺雄伟壮丽的佛殿景观的描写(卷二十八),对宋时西湖所建的聚景园、玉津园、富景园、集芳园、屏山园、玉壶园等景点的描绘(卷二),对西湖荷花怒放时的盛况的勾画(卷十四)等,都把我们带入了昔日那风光旖旎的杭州城与西子湖畔。细细品来,《西湖二集》实不愧是一幅昔日杭州及西湖秀丽风光的山水图轴。其次,《西湖二集》以西湖与杭州为背景,系联古今,塑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既有皇帝、百僚、士大夫、文人学士,也有和尚道姑、娼妓市井无赖,类型众多,面目各异,恰是一幅昔日杭州的人物谱系图。如卷二《宋高宗偏安耽逸豫》,描写宋高宗赵构不图恢复中原之长策,置父兄在金受辱、中原百姓惨遭蹂躏于不顾,重用秦桧,迫害岳飞等抗战派首领,一味妥协投降,偏安江左,“只是燕雀处堂,一味君臣纵逸,耽乐湖山”。后来禅位于孝宗,更是纵乐湖山,“不管冬夏与春秋”了。又嫌日游西湖拥挤嘈杂,另造几处亭园,如聚景园、玉津园之类,后又“于德寿宫内,造成景致,与西湖一样,凿为大池,引水注入,叠石为山,象飞来峰之景,建一亭,名为冷泉。”每至八月十八观潮之日,更是大集文武,声势浩大,嬉游纵乐,不思有北寇之虞。一个耽于逸豫、不图进取的封建君主的典型形象跃然纸上。但是,同样是帝王形象,小说卷一《吴越王再世索江山》中的吴越王钱镠,则与高宗形象迥乎相异,明显是与宋高宗的形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小说中的钱镠,小时出众异常,青年无赖、落魄,特有的家境与时代造就了他猛勇、刚毅、有志竟成的性格特征,即使是死后,还是个烈鬼,不忘向宋君索还江山,一个刚毅、勃勃有为的君主形象何等鲜明。官僚士大夫的形象是《西湖二集》着笔较多的部分,但其各个官僚士大夫的面目又各自有异,如赵雄的痴呆无主(卷四《愚郡守玉殿生春》)、韩滉的仁义忠勇(卷九《韩晋公人奁两赠》)、刘伯温的知人乐荐与朱亮祖的深谋睿智(卷十七《刘伯温荐贤平浙中》)、祖琙的刚烈正直(卷二十九《祖统制显灵救驾》)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多重性格变奏曲。《西湖二集》中关于文人学士的形象亦与其他明清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不同,如卷三《巧书生金銮失对》中的甄龙友的形象便颇具特色。小说中的甄龙友“自小聪明绝人,成人长大之后,愈觉聪明无比。饱读儒书,九流三教,无所不能,口若河悬,笔如泉涌,真个是问一答十,问十答百。就是孔门颜子见了,少不得也要与他作个揖,做个知已。若是子贡见了,还要让他个先手,称他声阿哥。”然而如此满腹经伦的才子却屡试不中,妻子儿女无以为生。后虽是宇文价识才,荐举于孝宗。孝宗策问时却一字也答不上来,空自蹉跎了十多年。虽然命运多乖,遭遇坎坷,然他却放达潇洒,自号永嘉狂生,日在杭州寺院出入、闹市招摇、题写讽刺儒生为“米虫”、金刚“美目盼兮”的诗句,制作嘲弄孙四官儿与娇娘结婚而无“元红”的荒唐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小说中的甄龙友既有其他小说中文士所共具的怀才不遇的怨愤与贫寒凄苦的生活遭际,但又具市井无赖式的戏谑、放纵,可谓是明清短篇小说中比较独特的性格复杂的文士形象。至于其他文士形象,如邢君瑞(卷十四《邢君瑞五载幽期》)、魏鹏(卷二十七《洒雪堂巧结良缘》)等沉溺于爱情而不能自拔的书生形象,也很有特点。《西湖二集》中还有一组令人瞩目的人物形象,这便是颇使这部短篇小说集生辉的许多妇女形象,如酷爱嫉妒以至残杀人命的皇后李凤娘(卷五《李凤娘酷妬遭天谴》)、忠贞不渝执着追求爱情而死而复生的贾云华(卷二十七《洒雪堂巧结良缘》)、聪明睿智佐夫成名的妓女曹妙哥(卷二十《巧妓佐夫成名》)、侠义忠烈的侍女朵那女(卷十九《侠女散财殉节》)、才高子建而命薄如纸的才女朱淑真(卷十六《月下老错配本属前缘》)等妇女形象,生动多样,中国古代妇女的众生相于此皆可得以观见。至于道行颇高而终究敌不住人欲的诱惑而私通了妓女红莲的玉通和尚(卷二十《巧妓佐夫成名》)、神机妙算却不受封禄的吴山神仙胡日星(卷二十五《吴山顶上神仙》)等神仙、道人的形象亦颇耐人寻味。再次,《西湖二集》以颇为生动的笔触,勾画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杭州昔日风习图画,颇具民俗学、历史学与文化学方面的重要意义。关于民习的记载在历史笔记或史书与方志之中并不少见,小说中亦不乏其例,如《金瓶梅》、《红楼梦》等小说中都包含有大量值得研究的风习方面的资料。《西湖二集》作为一部专写西湖风物的短篇小说集,在描写杭州风习方面颇具成就。总括起来大致有十余类之多,如聚集西湖之滨游观市卖之风:西湖景点之处,“凡游观买卖之人,都不禁绝,画船小舫,其多如云。至于果蔬、羹酒、关扑、宜男、戏具、闹竿花篮、画扇、彩旗、糖果、粉饵、时花、泥孩儿等样,名为湖上土宜,又有珠翠冠梳,……,或以轻桡趁逐求售者,歌妓舞鬟,严妆炫卖,以待客人招呼,名为水仙子。至于吹弹舞拍杂剧撮弄,鼓板投壶,……都名为赶趁人,其人如蚁之多”(卷二《宋高宗偏安耽逸豫》);学士题写之风:穷秀才于国宾写屏风之词被高宗赏识,赐予翰林学士之后,杭州各处“歌楼酒馆,庵院亭台,粉壁之上,往往有文人才子之笔。也有文理欠通之人,假学东坡姓苏,希图君王龙目观看,重瞳鉴赏,胡诌乱诌,做几句歪诗句在上,臭秽不堪,……”(卷二同上);八月十八观海潮之风:“八月十八日,孝宗请太上太后观潮,先期命修内司,在浙江亭两傍,抓缚席屋五十间,都用五彩绣幕缠挂,十八日清晨,早膳已完,御辇担儿,及内人车马,并出候潮门,簇拥而来,驾到浙江亭,好生整齐。太上分付从驾百官,各赐酒食,并免侍班,从便观看。百官各自分散,逐队嬉游。先前有澉浦金山都统司五千人在下江,……那时自龙山以下,贵邸豪民,彩幕绵亘三十余里,挨肩叠背,竟无行路,连隔江西兴一带,也都抓缚幕次,悬挂锦绣,江面之上有如铺锦一般,……”(卷二同上);七夕节妇女染红指甲之风:“杭州风俗,每到七月乞巧之夕,将凤仙花捣汁,染成红指甲,就如红玉一般,以此为妙。那凤仙花,共有五色,还有一花之上共成数色;还有一种花上,洒金星银星之异,极是种类变幻。宋时谓之金凤花,又名凤儿花。……”(卷五《李凤娘酷妬遭天谴》);灯节士女游乐之风:“西湖之上,无景不妙。若到灯节,更觉繁华,天街酒肆,罗列非常。三桥等处,客邸最盛,灯烛灿鼓,日盛一日。妇女罗绮如云,都带珠翠,……又有邸第好事者,如清河张府蒋御药家,开设雅戏烟火,花边水际,灯烛灿然。游人士女,纵观则相迎酌酒而去,……”(卷十二《吹凤箫女诱东墙》);清明节戴柳、祭扫、饮酒之习:“西湖之盛,莫盛于清明。清明前两日,名为寒食。杭州风俗,清明日,人家屋檐都插柳枝,青可爱,男女尽将柳枝戴在头上,又有两句俗语道得好:‘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小孩子差读了,道:‘清明不戴柳,死去变黄狗’,甚为可笑。杭州此日,家家上墓祭扫,南北两山,车马如云,酒樽食箩,山家村店,无处不是饮酒之人。……”(卷十四《邢君瑞五载幽期》)。其他如杭州佛教盛行,买卖鱼鳖放生之风(卷八《寿禅师两生符宿愿》);元夜五更接灶拜天,以椒柏之酒待亲戚邻里之习(卷十六《月下老错配本属前缘》);请客以烧鹅羊肉为敬的风习(卷十六同上);杭州好营酒楼、妓馆之风(卷十一《寄梅花鬼闹西阁》);妓女设局聚赌之风(卷二十《巧妓佐夫成名》)等,如此丰富的风俗描写,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生动鲜明、风光旖旎的昔日杭州的风俗画,在中国小说发展史独具意义。三配合比兴结构的情节结构结构的独特新颖,亦是《西湖二集》不同于明代其他短篇小说之处。《西湖二集》在结构艺术上的独到之处主要表现在情节结构和语言结构两个方面。现在我们先来看看它在情节结构上的特点。《西湖二集》中的每部短篇小说都很明显地呈现出情节结构的比兴特点,这便是在每篇小说的情节开展之前,都有一个或几个为其正文情节发展铺垫的前奏故事,看似类同于宋元话本小说的“入话”与“头回”,实则有异,倒是类同于《诗经·关睢》以“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的比兴而导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正题一样的手法。如卷六《姚伯子至孝受显荣》一篇,是叙述姚伯华在元末战乱的苦难岁月中行孝老母,神鬼为之动情,后来子孙繁盛,皆位极人臣的故事。但是小说在开始叙说这个故事的本体前却先讲了与此本体故事相关的另四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是杭州汤镇的一个逆忤之子曹保儿持刀凶杀老母而陷地身亡;第二个是山西平阳府军生周震,秋试得中而洋洋自得,无视父亲的不孝行为,最后突然染病,双目失明,忽作驴鸣数声而死的故事;第三个是唐朝滑州一个妇女以蛴螬虫作羹让盲婆婆吃,后变成人身狗首之怪物而被游城的故事;第四个是福建延平府杜氏三兄弟媳妇虐待婆婆,最后三妇分别变成牛、狗、猪以显报应的故事。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本体故事情节展开之前所述说的这四个小故事很明显是为姚伯华行孝受显荣的正文主题作铺垫,是作为小说本体情节开展前的“比兴”部分,情节结构具有很明显的比兴特点。又如卷三《巧书生金銮失对》,写聪明饱学的才子甄龙友平日“口若河悬,笔如泉涌”,但在孝宗召见策问时却一言不能语,空自蹉跎十余年,宣扬了一种命由天定的宿命论思想。但在这个本体故事情节展开之前,作者先以“纱笼自可为丞相,金紫难加薄命人,风送滕王雷碎石,难将天意等闲陈”的诗句,敷陈出李潘自有为相之命,王显终无福禄之份,王勃有风送滕王阁成名之遇,张镐却遭雷击荐福碑之厄等四个故事。这四个故事的意蕴亦与小说本体所要体现的精神形义密合,很明显也是作为小说本体情节结构的比兴部分的。再如卷九《韩晋公人奁两赠》,描写唐朝领淮南江南二道的藩镇节度使韩滉,庆祝五十大寿,有虞侯牛原献美妓金凤。但金凤原为韩公部属使君戎昱才子的相好,韩公得知内情,惩办了献媚邀宠、离拆他人婚姻以泄私愤的谗言小人牛原,把金凤送归戎昱,并重置妆奁使其成百年之好。韩滉的仁义之举为时人传为美谈,后韩滉被封为晋公的故事。同样,与其各篇小说一样,作者在正文展开之前也征引了与之相关的两个故事。一是晋朝石崇有美妾绿珠被小人孙秀发现,谗告赵王伦,致使石崇、绿珠双双而亡,赵王伦亦因谋反而身亡的故事;一是唐朝乔知之有宠婢窈娘,多有姿色,被武承嗣抢夺而去,致死两条人命,武承嗣后亦遭恶极而合门诛夷的故事。作者述说完这两个故事后说:“那个夺人姬妾的何苦作此恶孽,害人性命,连自己也不得其死。如今听小子说一个人奁两赠的故事”,这便是“韩晋公人奁两赠”的正文。很明显,这两个故事虽然与正文主旨构成一种反照,突出韩晋公的仁义人品,但是这两个故事作为小说本体故事情节的比兴部分的性质未变。由于全书每篇的情节结构皆是带有这个特点,故此不再一一枚举了。可以说,这种情节结构的比兴特点,正是作者为《西湖二集》全书各篇所拟定的整体性结构体系,体现了作者小说情节结构的一种新观点,与明代“三言”、“二拍”等短篇小说的情节结构特点明显异趣。冯梦龙的“三言”的每一个短篇中都没有发现这种情节结构,如《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开首除了叙述与小说主人公有关的太湖风光外,就直接切入正题叙述;《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以一首《西江月》词领起,直接叙及故事本体,亦没有作为情节开展的比兴部分。其他各篇皆如此。凌濛初的“二拍”中也尚未发现诸如《西湖二集》这种情节结构的比兴特点,故事的开展都很直捷。因此,我们认为《西湖二集》的这种渐次而进的剥笋式情节开展的结构特点,堪称为明清短篇小说结构的独特之处,可视为《西湖二集》对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结构发展的一大探索与贡献,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下面我们再看看《西湖二集》在语言结构上的新发展。中国古典小说,特别是明清白话小说,无论是短篇,还是长篇,在语言结构方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小说的语言结构成分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作为所有其他小说共具的“说话人”式的叙述语言,语言浅显平易,通俗流畅;一是作为写景状物、敷陈、领述故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