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计投标方案_第1页
财务审计投标方案_第2页
财务审计投标方案_第3页
财务审计投标方案_第4页
财务审计投标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务审计投标方案目录TOC\o"1-3"\h\u5217第一章项目背景和需求分析 134960第一节项目背景 138766一、审计的定义 13194二、审计的分类 1530672三、财务审计的目的和意义 2332516第二节需求分析 2530653一、财政取得的主要成绩和财政改革 2610306二、财政预算和财政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3717三、深化财务审计的思考 359251四、财务审计的发展趋势 4231572第二章整体服务方案 436624第一节整体服务设想 4327603一、服务理念 4324422二、服务内容 4412762三、服务要求 4513991四、服务期限 4526805五、服务标准 4612889第二节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534728一、审计准则 5326027二、审计依据 5420820第三节财务审计工作方法 5924257一、查账法 591199二、顺查法 5910742三、逆查法 6012251四、审阅法 6019503五、复核法 6232668六、核对法 6321701七、调节法 6511497八、分析法 6527605九、推理法 6611899十、盘点法 6610229第四节审计工作流程 6830774一、接受业务委托 683737二、计划审计工作 6815979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6931928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709338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7024936第五节增值延伸服务 7114704第六节项目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7617036一、项目重难点 7631370二、解决措施 78973第七节合理化建议 864798第三章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9127246第一节项目组织机构 911988一、项目组织机构 9127842二、项目组织机构图 9118485第二节项目人员配备 914682一、本项目人员配备 9227566二、人员配备表 924550三、人员岗位职责 9415656第三节项目人员守则 971207一、项目人员员工守则 9710458二、项目人员执业守则 991071三、项目管理人员守则 10012898第四节项目人员要求 10124801一、思想道德要求 10232013二、业务能力要求 10330914三、综合素质要求 10832619第五节人事管理制度 11032454一、岗位设置 1101183二、岗位职责 11228033第六节会计师职业道德制度 11528935一、爱岗敬业 11525510二、诚实守信 11611557第七节财务管理制度 11925028一、总则 12028928二、财务人员管理及岗位职责 12023220三、收益分配 12115182四、资产管理

12121643五、负债管理 12323333六、收入管理 1231554七、成本费用管理 12426635八、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 12532019第八节业务质量控制制度 1259107一、总则 12531740二、质量控制目标 12522771三、对业务质量控制 12629095四、职业道德规范 12812851第九节业务执行管理 12917476一、指导、监督与复核 12930693二、咨询 13512473三、意见分歧 1366020四、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13718942第十节审计工作底稿规定 14028143第四章项目拟投入设施设备 14416433第一节项目拟投入设施设备 14432411第二节办公设备管理制度 1455500一、目的 14517774二、适用范围 14522277三、职责 145104四、内容及过程控制 14625213第五章服务质量保障 15030583第一节质量控制措施 15017674一、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15015418二、事务所质量控制措施 15226273第二节服务保障承诺 15426742一、实行审计公开 1543338二、坚持审帮促结合 15422917三、遵守服务制度 15423584四、提高服务态度 1556165五、做好售后服务 15525878第三节审计人员工作质量要求 15522244一、坚持原则,依法审计 1559404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1562144三、廉洁奉公,不谋私利 1564381四、遵纪守法,严守机密 15619034五、加强学习,廉虚谨慎 1566388第四节审计工作执业质量标准 1578230一、审计计划阶段质量标准 15719390二、审计实施阶段质量标准 16030429三、审计完成阶段质量标准 16422395第五节服务质量保障措施 1693234一、人员保障 17012635二、时间控制 17123317三、质量控制 17110472四、审计沟通与配合 17226202五、进度控制和保密措施 17324943第六章财务审计实施方案 1787521第一节财务审计服务认识 17819375一、财务审计服务范围 1787496二、服务内容重点及实施策略 18018977三、专项审计重点领域 18531003四、基建审计重点领域 18615440五、绩效评价重点领域 20528728六、财务收支审计重点领域 20921017七、经济责任审计重点领域 21219918八、内控审计重点领域 21829553九、资产清查重点领域 22021650第二节审计取证方法 22319331一、审计方法 2239827二、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 22327287第三节财务收支审计方案 2279136一、确定审计范围及目标 2276835二、明确审计流程 22729810三、财务收支审计重点 22931184四、常用审计方法及注意事项 2311300第四节财务决算审计方案 23222427一、总体审计思路 23228605二、审计目标及任务 23529222三、审计人员工作重点 23623727四、审计意见 2394410五、管理建议书 23931448第五节财务审计检查工作 24215661一、审计财务检查要点 24231187二、财务审计检查标准 24730050第七章财务审计进度控制方案 24930942第一节审计项目进度控制办法 24911237第二节审计进度控制措施和流程 25214992一、本所的组织保证工作 25214012二、总体工作计划 25311106三、审计工作进度安排 25311489四、审核工作流程 25431037五、工程审核方法 2545132六、中标后各阶段的主要工作 25611432七、审核报告 26011689八、审计依据 26130805九、审计结果的审议确认 26125782第三节审计进度保证措施 26223061第四节进度控制承诺 26311102一、进度控制承诺 26316517二、审计反应速度的承诺 26520098第五节进度控制计划 26517125一、常用的制定项目进度计划的方法 26513980二、网络技术方法比较 2669474三、项目进度计划方法的选择 2672204第八章服务保密方案 26928444第一节财务审计保密重要性 26928324一、做好审计保密工作的思考 26925120二、树立严谨态度,增强保密意识 26920447三、健全保密机制,完善保密措施 2704799四、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技能 27114267第二节服务保密制度 2712593一、密件、内部文件及保密纸管理制度 27128754二、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 273323三、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27412493第三节审计人员保密制度 27513386一、保密范围 2762035二、保密守则 27630022三、保密规定 27711350四、机要文件规定 2788765五、文件保管 27926292六、文件归档 279125七、文件销毁 28012419第四节审计的保密措施 28020354第五节审计现场保密工作 28312228第六节财务审计保密承诺书 28514318一、审计服务保密承诺书 28517044二、审计人员保密承诺书 2868039第九章反腐措施、承诺及建议 2878207第一节反腐反贿赂行为准则 28728767一、总则 287388二、执行义务 2877434三、利益冲突原则 2877688四、举报及处罚原则 2917950五、附则 29221484第二节反商业贿赂措施 292436一、目的 29230374二、适用范围 29212962三、管理程序 29330056第三节反商业贿赂承诺 29727564一、我方承诺 29730818二、保密承诺 29711692三、廉政承诺 29715804第四节反商业贿赂建议 29930510一、商业贿赂的概念与犯罪特征 29924997二、发案原因与治理难题 3008907三、刑事立法的完善 30220200四、商业贿赂的犯罪心理及其预防 30526705第十章后续服务方案 30715753第一节后续服务承诺 30710614第二节审计服务响应 30829469一、审计服务内容的响应 30815698二、对服务速度的响应 31015080三、服务期后的服务响应 31030836第十一章档案管理 31131768第一节审计档案管理制度 31124266第二节审计档案管理办法 31318056一、审计档案 3145567二、其他档案 31713046三、档案及文件编码要求 3188240四、审计档案的移交 3196546五、其他 32031532第三节审计档案的重要性 32031306一、审计档案的作用 32010655二、进一步提升审计档案管理工作 3213142三、完善档案工作制度 32228238四、审计档案计算机应用 32222125第四节审计文件材料立卷归档规定 323第一章项目背景和需求分析第一节项目背景一、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其实践活动历史悠久,但人们对审计的定义却众说纷纭。公认具有代表性且被广泛引用的是美国会计学会1972年在其颁布的《基本审计概念公告》中给出的审计定义,即“审计是指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所制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地收集和评估证据,并将结果传递给有利害关系的使用者的系统过程”。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其实践活动历史悠久,但人们对审计的定义却众说纷纭。公认具有代表性且被广泛引用的是美国会计学会1972年在其颁布的《基本审计概念公告》中给出的审计定义,即“审计是指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所制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地收集和评估证据,并将结果传递给有利害关系的使用者的系统过程”。(一)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是审计的对象,也就是审计的内容。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代表着被审单位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或有效性及经济现象(如会计资料)的真实公允性的一种看法。本书第四章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二)收集和评估证据证据是审计人员用来确定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性或有效性及经济现象真实公允性的各种形式的凭据。收集充分、有力的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从一定意义上说,审计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鉴定、综合和利用审计证据的过程。(三)客观性客观性是指不偏不倚,实事求是,这是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审计人员只有客观地收集和评估证据、作出审计结论、报告审计结果,才能达到审计目标,也才能使审计工作令审计意见的利害关系人信服。(四)所制定的标准所制定的标准是审计的依据,即判断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与否、经济效益如何、经济现象真实公允与否的尺度,如国家颁布的法律、规章和标准,职业团体制定的会计准则(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企业制定的各种消耗定额、计划、预算等。(五)传递结果向依赖和利用审计意见的组织和人员传递结果是通过编制审计报告进行的。编制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后步骤。审计报告的格式有些是标准化的,如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报告;有些则是非标准化的,如职员舞弊专项审计报告。在有些情况下,审计人员甚至还可以采取口头的非正式形式报告审计结果。(六)系统过程审计须按照公认的规范(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颁布的十条公认审计准则及审计准则公告,统称为“GAAP”)要求,遵循一定的程序进行,以保证审计的质量,提高审计的效率。二、审计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审计加以考察,从而作出不同的分类。对审计进行合理分类,有利于加深对审计的认识,从而有效地组织各类审计活动,充分发挥审计的积极作用。(一)按审计执行主体分类按审计活动执行主体的性质分类,审计可分为政府审计、独立审计和财务审计三种。1.政府审计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事务所依法进行的审计,在我国一般称为国家审计。我国国家审计事务所包括国务院设置的审计署及其派出机构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置的审计厅(局)两个层次。国家审计事务所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有国有资产的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各国政府审计都具有法律所赋予的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强制性。2.独立审计独立审计,即由注册会计师受托有偿进行的审计活动,也称为民间审计。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在发布的《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指出:“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独立审计的风险高,责任重,因此审计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审计方法的变革都基本上是围绕独立审计展开的。3.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是指由本单位内部专门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对本单位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实施的独立审查和评价,审计结果向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这种审计具有显著的建设性和内向服务性,其目的在于帮助本单位健全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西方国家,财务审计被普遍认为是企业总经理的耳目、助手和顾问。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理事会通过了新的财务审计定义,指出:“财务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顾问服务。它以增加价值和改善营运为目标,通过系统、规范的手段来评估风险、改进风险的控制和组织的治理结构,以达到组织的既定目标。”(二)按财务审计分类1.运作审计(作业审计):检讨组织的运作程序及方法以评估其效率及效益。2.履行审计(遵行审计):评估组织是否遵守由更高权力机构所订的程序、守则或规条。3.财务报表审计:评估企业或团体的财务报表是否根据公认会计准则编制,一般由独立会计师进行。4.信息科技审计:评估企业或机构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系统可靠性及一致性。(三)按审计基本内容分类按审计内容分类,我国一般将审计分为财政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1.财政财务审计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旨在纠正错误、防止舞弊。具体来说,财政审计又包括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即由审计事务所对本级和下级政府的组织财政收入、分配财政资金的活动进行审计监督)、财政决算审计(即由审计事务所对下级政府财政收支决算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计监督)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即由审计事务所对预算外资金的收取和使用进行审计监督)。财务审计则是指对企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由于被审查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是以会计报表为媒介集中反映的,因而财务审计时常又表现为会计报表审计。财政财务审计在审计产生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都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可以说是一种传统的审计;又因为这种审计主要是依照国家法律和各种财经方针政策、管理规程进行的,故又称为依法审计。我国审计事务所在开展财政财务审计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被审单位和人员存在严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侵占国家资财、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往往会立专案进行深入审查,以查清违法违纪事实,作出相应处罚。这种专案审计一般称为财经法纪审计,它实质上只是财政财务审计的深化。2.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状况进行审查、评价,目的是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盈利能力,实现经营目标。在西方国家,经济效益审计也称为“3E”审计。最高审计事务所国际组织(INTOSAI)则将政府审计事务所开展的经济效益审计统一称为“绩效审计”。西方国家又将企业财务审计机构从事的经济效益审计活动概括为“经营审计”。(三)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按审计实施时间相对于被审单位经济业务发生的前后分类,审计可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1.事前审计事前审计是指审计机构的专职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及其他经济活动发生之前所进行的审计。这实质上是对计划、预算、预测和决策进行审计,如国家审计事务所对财政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重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等进行的审查;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盈利预测文件的审核,财务审计组织对本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计划的科学性与经济性、经济合同的完备性进行的评价等。开展事前审计,有利于被审单位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保证未来经济活动的有效性,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一般认为,财务审计组织最适合从事事前审计,因为财务审计强调建设性和预防性,能够通过审计活动充当单位领导进行决策和控制的参谋、助手和顾问。而且财务审计结论只作用于本单位,不存在对已审计划或预算的执行结果承担责任的问题,审计人员无开展事前审计的后顾之忧。同时,财务审计组织熟悉本单位的活动,掌握的资料比较充分,且易于联系各种专业技术人员,有条件对各种决策、计划等方案进行事前分析比较,作出评价结论,提出改进意见。2.事中审计事中审计是指在被审单位经济业务执行过程中进行的审计。例如,对费用预算、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通过这种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尽早纠正偏差,从而保证经济活动按预期目标合法合理和有效地进行。3.事后审计事后审计是指在被审单位经济业务完成之后进行的审计。大多数审计活动都属于事后审计。事后审计的目标是监督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鉴证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评价经济活动的效果和效益状况。按实施的周期性分类,审计还可分为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定期审计是按照预定的间隔周期进行的审计,如注册会计师对股票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进行的每年一次审计、国家审计事务所每隔几年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的财务收支审计等。而不定期审计是出于需要而临时安排进行的审计,如国家审计事务所对被审单位存在的严重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突击进行的财经法纪专案审计;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企业委托对拟收购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的审计;财务审计机构接受总经理指派对某分支机构经理人员存在的舞弊行为进行审查等。(四)按审计技术模式分类按采用的技术模式,审计可以分为账项基础审计、系统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三种。这三种审计代表着审计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但即使在审计技术十分先进的国家也往往同时采用。而且,无论采用何种审计技术模式,在会计报表审计中最终都要用到许多共同的方法来检查报表项目金额的真实、公允性。1.账项基础审计账项基础审计是审计技术发展的第一阶段,它是指顺着或逆着会计报表的生成过程,通过对会计账簿和凭证进行详细审阅,对会计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逐一核实,来检查是否存在会计舞弊行为或技术性措施。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特别是专门的舞弊审计时,采用这种技术有利于作出可靠的审计结论。2.系统基础审计系统基础审计是审计技术发展的第二阶段,它建立在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上。即首先进行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试和评价,当评价结果表明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健全且运行有效、值得信赖时,可以在随后对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工作中仅抽取小部分样本进行审查;相反,则需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这样能够提高审计的效率,有利于保证抽样审计的质量。3.风险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是审计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采用这种审计技术时,审计人员一般从对被审单位委托审计的动机、经营环境、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出发,利用审计风险模型,规划审计工作,积极运用分析性复核,力争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上。除上述分类外,审计还可按执行地点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前者是指审计机构对被审单位依法定期报送的计划、预算和会计报表及有关账证等资料进行的审计,主要适用于国家审计事务所对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进行的财务审计;后者是指审计机构委派审计人员到被审单位进行现场审计,以全面调查和掌握被审单位的情况,作出准确的审计结论。(五)按照执行地点分类按执行的地点可以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1.报送审计报送审计又称送达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事务所的要求,将需要审查的全部资料送到审计事务所所在地就地进行的审计。他是政府审计事务所进行审计的重要方式。这种审计方法的优点是省时、省力;缺点是不易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实际问题,不便于用观察的方法或盘点的方法进一步审查取证,从而使审计的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2.就地审计就地审计又称现场审计,是审计机构派出审计小组和专职人员到被审计单位现场进行的审计。它是国家审计事务所、民间审计组织和财务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的主要类型。审计对企业来说,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是确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关键。由于企业的生产过程涉及大量的对内、对外业务,并且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包含其中,因此往往成为企业所得税审计的难点,也是审计人员最感头痛之处。所以,我们在审计过程中,首先应该了解企业有关生产成本控制的内部管理体系是否合理。包括了解企业是否有专职会计进行成本核算;内部凭证制度是否健全,凭证的种类、内容、编号是否符合会计处理要求;簿记和报表的记录和制定是否及时完整;凭证、账册、报表三者之间有无严格的核对制度;资产盘点制度是否按期完成;另外还应了解企业成本核算的流程。通过上述一系列的调查摸底,确定企业成本核算的可信赖度,然后根据可信赖度的不同,搭配审计人员,组成不同的审计小组进行审查。三、财务审计的目的和意义(一)财务审计的目的财务审计的目的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财务审计的目标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保证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与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是财务审计目的的两个层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审计的最终目的,而保证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是达到这一最终目的的关键所在。这是因为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使有限的经济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其最终目标与此是一致的,只有保证了被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才能保证资金的使用符合法律法规、计划的要求,资金才能发挥预期的效益,因此保证被审计事项真实性、合法性是基础层次的审计目的。其次,这两个层次的目的又是统一的整体,真实性和合法性本身也是效益性的重要方面,被审计单位只有按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资金,才能使资金发挥预期的效用,否则资金的效益就无从谈起,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性在具体的审计项目中应该是统一整体的不同方面,因此,财务审计的目的是对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价,对被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检查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必要前提和手段,审计中应首先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检查,在此基础上,对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评价,二者不可或缺。(二)财务审计的意义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作为上层建筑,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管理、调控和服务功能日益重要。为了保证其职责的有效履行,需要对其进行监督。作为国家审计的一部分,财务审计在维护法律尊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为改革开放和宏观调控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财务审计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保障国有资产的玄全和完整。通过审计,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规模、来源渠道和使用方向,发现和揭露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2.促进廉政建设。目前,干部队伍的腐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政治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审计,可以发现和揭露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问题,严肃财经法纪,促进党风廉政建设。3.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审计,可以发现和揭露资金使用不合理或损失浪费的问题,提出财税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4.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这一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行政机关负有国民经济的行政管理职能,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对发展科技、文教等事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上述重要职能越来越多地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即运用国家掌握的经济资源,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管理和调控。这就必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按法律、法规和国家发展规划的指向开展业务活动。通过审计,无疑有助于及时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第二,为国家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依据。通过审计,能够掌握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真实情况﹐发现宏观经济管理中带有普遽性的问题,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工商财税一般都是公司在工商局、财政部、税务局(国税、地税、个人所得税)办理的相关事物。现在许多企业都会寻找专门做工商财税的公司进行合作。第二节需求分析财务审计是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当前,财务审计工作就是要顺应财政体制改革的新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促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规范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切实加强对财政收支的审计监督,在查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规范财政管理,促进增收节支,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结合当前财务审计的实际情况,围绕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深化财务审计谈几点看法。一、财政取得的主要成绩和财政改革(一)财政取得的主要成绩1.财政收入不断跃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各级财政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财政经济平稳运行创造条件。据统计,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全国财政收入分别超过15万亿元、17万亿元、18万亿元、19万亿元,2019年为2015年的1.3倍,年均增长率达到5.7%,国家财政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其中,税收收入在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别突破13万亿元、14万亿元、15万亿元,年均增长6%。同时,税收占比较“十二五”末期提升一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我国连年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全面推广营改增,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增值税税率,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以及一系列降费等措施,有效降低企业税费成本和居民个人负担。财政收入增速从2017年的7.4%,逐渐下降至2019年的3.8%。同时,企业负担持续减轻,涉企收费继续下降,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连续4年负增长,地方教育费附加等专项收入增幅从2016年的16.1%回落至2019年的-4.8%。随着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逐步上升,第三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这充分体现在税收占比上——第三产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比重,由“十二五”末期的54.8%上升至2019年的56.9%,提高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税收占比,由“十二五”末期的45.1%,下降至2019年的43%。从细分行业看,高技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信息技术等产业税收增长较快。“十三五”期间,财政部门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积极盘活资金存量,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及时下达预算和拨付资金,加快债券发行和使用,全国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全国财政支出分别突破18万亿、20万亿、22万亿、23万亿,2019年为2015年的1.4倍,年均增长率达到8%。此外,在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各级财政部门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增加了对脱贫攻坚、生态环保、基层“三保”等重点领域的投入。2.相机抉择稳健财政政策相机抉择就是在某些情况下由政府根据经济运行走势,相应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尽快消除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一是通胀时实行紧缩政策;二是通紧时实行扩张政策;三是总量平衡时实行中性政策。从1993年开始,我国实施了三次大的宏观调控,有效发挥了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一次是1993年—1997年,为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二次是1998年—2004年,针对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等问题,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三次是从2005年开始,针对供求总量大体平衡、结构问题和体制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控制赤字:2005年安排3000亿元,比上年减少192亿元,赤字率由2.5%降至2%,长期建设国债发行由1100亿元降到800亿元。(1)调整结构: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项目资金投向结构,采取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促有控。(2)推进改革:一是将生产型增值税调整为消费型增值税;二是加快推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工作,外资企业税负比内资企业低10个百分点左右;三是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四是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机制;五是继续完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和公共卫生四项制度;六是支持国有企业和金融体制等改革。(3)增收节支:强化收入征管,促进财政增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财政节支。(二)财政改革不断深化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的财政管理模式正加快向公共财政制度转变,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制度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和综合财政预算制度逐步建立,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这里主要介绍两种改革。1.部门预算制度改革一是改革预算形式,一个部门一本预算,财政内部预算安排切块到各业务司,如农业部,所有预算安排都归财政部农业司管。一个部门有多少钱,过去说不清楚,现在一目了然了。二是改革预算编制方法,采取收入支出分类编制。如基本支出:工资、奖金、津补贴按实有人数核定,日常公用经费12个项目按文件规定核(公用经费按部门编制核定),大型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放到项目经费里面,如业务费。下一步还要实行实物费用定额预算,现在已经制订了一些单项标准,如物管费、电梯维护费、车辆等。编制原则:综合预算原则,项目类型就是基本建设项目、行政事业费项目、其他项目。三是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纳入管理的中央有40个部门,预算外资金都纳入了财政专户管理。四是规范预算编制程序,采取“二上二下”四个阶段。五是逐步推行了预算绩效考评试点。六是加强基础工作,如基础数据的了解核实、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理、电算化技术的运用。2.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政府收支分类,就是对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划分,以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财政部从1999年开始准备,历时6年,2005年1月至8月选择交通部、科技部等6个中央部门以及天津、河北等5个省市进行改革试点,经国务院批准,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1)改革的必要性一是原有科目不能直接、清晰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我国原预算支出类、款、项科目主要是按经费性质进行分类的,把各项支出划分为行政费、事业费等等。这种分类方法使政府究竟办了什么事在科目上看不出来,政府的很多重点工作支出如农业、教育、科技等都分散各类科目中,形不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由于科目不清晰、不透明,导致政府预算“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二是缺乏完整统一的支出体系,不利于做细做实政府预算,科目设置比较粗。三是涵盖的范围比较窄,没有包括预算外收支和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四是统计口径与国外有很大差别,不利于与国外进行宏观比较。因此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曾经多次要求我国要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2)改革的主要内容改革后的政府收支分类主要由以下三部份构成: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支出经济分类。收入分类:主要反映政府的收入来源和性质。设类、款、项、目四级6大类、49款、354项、700多目。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扩大了涵盖范围,增加了预算外收入、社保基金收入;二是用非税收入代替了世行的其他收入;三是增加了分析功能。支出功能分类:更加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设类、款、项三级17类、172款、1152项。按政府职能活动分类,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等,完成某项职能发生的费用。特点:一是分类项目完整;二是分类标准规范,如教育经费在教育中反映,特别直观;三是科目设置明细;四是便于国际交流;五是充分考虑国情,如科技分类。支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设类、款两级12类98款,如工资福利支出。特点:一是自成体系;二是充分细化,充分满足了细化部门预算的要求;三是科目广泛。3.深化财政改革的方向(1)要明确财政职能定位就是说,财政是干什么事的。古时候,把财政职能定位为“养事养兵养廉”,养事就是养官,养兵就是国防,养廉就是保证政府机构的运转。现在财政基本职能是三条:一是配置公共资源;二是分配社会财富;三是参与宏观调控,主要是采取财政政策和税收。归纳起来财政职能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弥补市场不足。(2)要有进有退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两个取消、两个退出、两个加强、三个确保。“两个取消”就是要坚决取消各种制度外的收支,不纳入预算的各种收支,坚决取消地区、乡镇两级财政;“两个退出”就是坚决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如财政拿钱修机场、部门用预算资金投资办企业。要逐步从经营性的事业单位退出,如文艺团体、开发性的事业单位;“两个加强”就是要加强农业投入,农业是弱势产业,美国和西欧对农业的补贴是最多的。要加强对高新技术、科技领域的投入,比如东风大卡车就是当时国家支持的科技创新开发项目,现在质量、性能是世界第一,主要是出口;“三个确保”就是要确保政权运转资金的保障,确保最低收入人群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保障,确保社会公益事业的需要。(3)要完善制度首先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一是要明确目标,到底解决什么问题:二是要调整结构,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减少专项补助;三是加大横向转移支付,进行经济补偿。其次是要统一国家税收。甲地与乙地、国企与民营企业征收税赋标准要一样。要统一国家预算。一是所有财政收支都应纳入预算管理,这是国际惯例,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是这样规定的;二是预算标准、预算定额、预算口径都应统一;三是要实行预算与执行分离,成立政府预算局。二、财政预算和财政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预算和预算执行有待于进一步规范1.预算仍然不细化科目设置不清晰,比较粗,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比如行政费、事业费等科目的设置,也是人大反映最多的问题,人大对预算审查起来非常困难,无法审查。2.没有一个合理的预算标准和定额标准和定额是一个要害问题,由于没有科学的标准,同样是公务员,同样是履行国家职能的机关单位,财政安排的资金差额却非常大。关键原因就是很多科目没有标准,实物指标没有定额,如用车、用房、物管、绿化、房屋维修等。还有很多标准不切实际,还有的根本没有标准,造成部门之间占有的公共资源不一样,预算很难审查。3.不公开,透明度不高现在很多地方的预算是不完整的,还有很多资金没有进入预算,如预算外资金、结转资金、转移支付资金、超收安排的资金等。同时,每年预算的调整幅度也很大,由于不公开、不透明就导致财政分配权力发生了转移,预算本应经政府同意,人大批准后由财政执行,但由于预算不透明、比较粗,人大无法进行审查,再加上又有很大一部份资金没有纳入预算,人大、政府的权限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4.预算刚性不够,调整随意性大(二)转移支付有待于改革和规范1.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每年国家的转移支付资金占了整个财政支出资金的近50%,但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现在安排的依据仅凭《预算法》中一句话,“补助地方支出”是远远不够的。2.现有的结构和比例不合理2005年全国转移支付14413万亿,其中税收返还3758亿,加上原体制补助358亿,占36%,中央对地方财力补助3812亿(一般性转移支付1122亿),占33%,专项拨款3517亿,占31%。由于税收返还占了三分之一还多一点,越富的地方由于原来基数大,返还越多,越穷的地方由于原来基数小,返还越少,造成地区之间差距越来越大。专项拨款比例太大。3.项目资金安排随意性大专项拨款这一块,项目设置过多过滥,有260多个大项,400多个小项,从立项到拨款都不规范,随意性大,审批都是上级掌握,因此造成地方拼命向上跑,主要就是争专款。(三)有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挤占、侵占、损失浪费比较严重其体表现在:一是行政成本高,2005年我国行管费占一般预算支出12.9%,文教卫生、农业等事业费又有相当部份用于行政管理支出,重要因素是人太多,吃得太多。二是资金闲置分散情况比较严重。如中央129个一级预算单位,通过清理盘点,结存资金达600多亿。同时,资金分散,不能办大事,如专项转移支付260多个大项,400多个小项,落实到项目平均一个项目只有1000多万。三是损失浪费比较严重,预期目标达不到。存在着质量隐患、不能发挥作用的国家投资项目不下1/4。四是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还比较严重。(四)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监督比较薄弱。(五)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真正做到依法办事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当部份主体税种没有法律规定。征什么税,什么标准,必须经人大立法。又比如财政应当有法律规定,有一个预算法,但政府掌握的钱远大于四块,应包括税收、资本收益、专项收入、其他收入等,但现在各地除了税收和基金外,其他收入未反映,政府性融资、预算外收入、基金、税收各占1/4,但纳入预算的有些地方只占1/3,有2/3没有纳入预算管理,法律不完善。没有规定基金、政府债务等要进入预算盘子。二是执法不严,有法不依。比如税收征管,按照税法规定是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而现在是计划征收,每年都有一个税收计划,纳入预算编制,各地都按计划征税,完成了计划是有税不征,没有完成计划是无税也要征。沿海现在征到7成算不错了,西部各省市到年底还在为完成计划而奋斗,形成企业贷款交税。审计署曾对788户企业进行了调查,一半的企业完成了任务不让缴,1/3的企业交过头税。三、深化财务审计的思考(一)财务审计所取得的良好成绩和积累的初步经验这些年,财务审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一些初步的经验,有几个认识问题要回顾一下:一是财务审计是永恒的主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与我国的宪法、审计法是一致的,宪法、审计法总是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放在第一位。与国际上世界各国的情况也是一致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国家审计有各种不同职能,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对政府财政进行审计监督是一样的。如果不对财政进行审计监督,国家审计事务所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中国审计事务所从1983年成立以来就没间断过财务审计。二是财政“同级审”是中国财务审计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94年审计法颁布以后,财务审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展“同级审”,才真正发挥了审计事务所监督本级政府财政的作用,这是一个关键的转折。三是提出财务审计实行收支并重转为以支出审计为主。这是在2001年前后提出的,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转变。过去,财务审计以收入为主,以“上审下”为主,现在逐步转向收支并重以支出审计为主,以“同级审”为主。这是财务审计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的转变。为什么这样?作为国家审计事务所更多的要关心纳税人交给政府的钱是怎样花的,使用的效果怎么样,这也是社会更关心的一个问题。四是积极探索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不仅要关心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而要更多的关心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效益怎么样,把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起来,就提高了财务审计的层次和水平。五是最近提出,为了适应人大常委会的要求,为了认真贯彻新修改的审计法,财务审计要突出“整体性、宏观性、效益性、建设性”。这是新的历史条件,新的形势下对财务审计提出的新要求。这些变化,他是由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审计相关法律的变化而变化的,也是根据人大和社会不同时期需求而变化的,而这种变化是非常必要的,体现了财务审计深化发展的过程,体现了财务审计在层次和水平上的不断提高,认真总结20年来财务审计初步的基本经验,特别是指导思想上的变化非常重要。关于财务审计取得的主要成效成果:一是促进了财政预算管理的规范,这是财政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认可的。二是促进了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如细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等,都是与审计事务所不断提出意见和建议相关的。细化部门预算审计署连续提了5年,提一次有时还不行,就必须反复提、反复讲,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转移支付98年前后就开始提,改革难度比细化部门预算更难;三是加强了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提高了部门预算执行的管理水平;四是加强了专项资金审计或审计调查,促进了专项资金作用的发挥,如扶贫资金、移民资金、社保资金、教育资金等,这些资金的使用都是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的;五是开展了效益审计,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特别是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审计,节约了大量财政资金。(二)财务审计面临的新挑战1.人大的要求越来越高七、八年前向人大常委会作报告反映问题,信息量很大,人大评价都很高。最近两年来,人大常委会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屡查屡犯,怎样从体制机制上去解决,怎样从总体上对预算执行进行评价,对一些敏感问题,如财政超收怎样使用的等等也要求我们审计,这些要求是不过份的,因为国外一般都是审决算。新修改的审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今后向人大常委会的报告,主要是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对人大常委会关注的问题要在报告中给予回答,这个难度是很大的,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是个难题。财政预算执行怎样报告,是一个新的课题,说明人大常委会对预算执行监督的思路和目的在一定程度和层面上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中国有个特点叫上行下效,地方人大也可能提出这些问题,作为地方审计事务所,要提前作好准备。2.社会期望值越来越高,这对我们也是一个挑战一个是财政支出结构问题,现在这方面社会呼声很强,支出结构怎么调整,我们也要关注。今年开始,财政支出有很大的一部分向农村倾斜、向“三农”倾斜,将来我们的审计工作重点也要向这方面逐步转移。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审计如何发挥作用?现在要进行调查研究,总结这方面的经验。还有财政赤字结构问题,还有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都是社会所关注的。第二个问题是财政管理体制问题。现在一些部门集权太多,管得太细,造成地方向上跑,不跑不行,大项目要跑,小项目也要跑,要回去的钱很多没有进入预算,直接分散到一些部门,哪个部门跑都有钱,如农业、林业、教育、卫生、城建,还有下一步的粮食等,这些问题社会上很关注,部门和地方权力和义务不对称,审计事务所在审计中要保持清醒头脑,要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多为基层考虑。3.体制、队伍素质和外部环境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审计体制有一定局限性,队伍素质与政府、人大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与任务还不相适应,外部环境有些地方好一些,有些地方还有很多困难。(三)深化财务审计的基本思路1.加强学习,强调“四性”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宏观经济和总体情况的学习和把握;要比较系统地学习财政知识,加强培训,加强实践,逐步积累经验,提高财务审计工作水平。今后财务审计要强调和突出“四性”:一是整体性,要从总体上去把握,总体上对同级预算执行要有一个基本的评价,主要成绩是什么,主要问题在什么地方,如果不从总体上去进行评价,人大是不满意的;二是宏观性,要注意关心全局性的问题,比如涉及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问题、财政风险问题、财政支出结构问题,县乡债务问题等等,从全局的角度研究一些总体性的问题,选一些课题进行一些审计调查,如最近开展的经济开发区的调查,主要是对税收政策利弊进行分析,最近还选择对转移支付项目、规模进行审计调查,调查不是找问题,是掌握总体性的情况;三是效益性,效益审计重点要放在财政资金上,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建设性,通过财务审计,要为政府的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们不是金口玉言,有的建议要提好多年才能引起领导重视,不是说一下就解决了,关键是要坚持,只要你觉得是对的,就要敢于提出来,敢于坚持。2.要把各类审计有效地结合起来财务审计是一个整体,不是各干各的,必须把各种、各类审计有效地结合起来。一是要把源头搞明白。源头在哪?源头就在财政部门、发改委。财政资金支出这一块在财政门;基本建设投资支出这一块在发改委,这两个部门掌握了整个财政资金分配的源头。源头搞清楚了,你心中才有全局。审计一定要把财政部、发改委的作为财务审计的重中之重来安排,各地也要把源头把握住,要加强对财政、发改委组织管理预算的情况进行审计。二是解决主渠道问题。财政资金的流动,主渠道是各部门,特别是有资金分配权的部门。有的部门掌握的资金很多,有的几十亿,有的几百亿,审计事务所要坚持守土有责,加强监督,总体把握,突出重点,如果不这样,几年后出现大的问题那就是失职。三是要关注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要解决末端问题,要组织一些专项的审计或审计调查,下一步要把重点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加强涉农资金的审计或审计调查,如农村水利工程、河道建设、公路建设、垃圾处理等,国家没有投入是不行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任务,怎样把国家投入的这一块钱用好,对这些专项资金使用的效果是我们审计事务所需要关注的,特别是地方审计事务所。审计监督涉农资金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要死抠法规和部门规章,如修公路资金,只要这个钱是用在修公路上,不要管他是县道、乡道还是村道,县上有个统筹安排问题。“三农”方面的专项补助项目多,情况比较复杂,如果死抠部门规定是要出问题的,因为有些规定并不一定符合基层的实际情况,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就是为什么这样做?怎么样?就是结果怎么样,是不是有利于发展?有没有造成损失浪费?越到基层越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县一级审计事务所今后要更多的面向“三农”。四是要关注效益。第一是要关注基本建设;第二是要关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的问题,如今年开展的住房公积金审计调查,这是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今后要在这些方面多搞些审计调查。第三是要关注专项资金,要加强财政资金的效益审计。3.关于财务审计走什么路一是要走中国自己的路,中国特色之路。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走自己的路。各地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好自己的重点。二是要走能走之路。要走的路很多,要做的事也很多,如果做不了硬去做,肯定效果不好,还是要从实际出发,选一些力所能及的深化财务审计,提高财务审计水平的事去做。三是要走上坡路,不能倒退,总是要不断前进。现在有些地方没有把财务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抓好,对本级总体情况把握、投入力量都是不够的,所以要整合各种资源,各种力量,把财务审计这个龙头抓好,包括经济责任审计,说到底主要也是财务审计,各地要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把各地财务审计工作做得更好。四、财务审计的发展趋势具体讲,就是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为政府财政管理服务向为人大对预算审查监督服务转变。目前人大对财政的监督要由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转变,要实现这个转变,必然借助审计这支力量,必然对审计提出新的要求。二是从单纯的财政收支合法审计向预算审计和绩效审计转变;更多的应当关注各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关注部门专项资金绩效的情况;三是从手工审计向计算机审计转变。第二章整体服务方案第一节整体服务设想一、服务理念

XX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XX项目的财务审计服务时,采取五项措施强化审计服务理念,改善审计执法环境,助推XX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一)科学整合审计资源在重大审计项目上,打破科室界限,实现审计组人员重组和知识结构的优化配置,发挥资源最大潜能,提升审计质量和效果,打造审计“精品”。(二)加强审计过程控制从审前调查了解到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现场审计、审计业务会、处理处罚、审计整改等局主要领导全程参与,做到组织到位、审计到位、决策到位、服务到位。(三)突出抓好审计整改通过审计跟踪整改,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加强内部控制,降低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风险,提高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效益性。(四)做好服务响应根据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的需求,在落实审计要求的同时,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指导,面对面的答疑解惑,为被审计单位财务制度的健全和规范管理提出建议、意见。(五)做好审计结果综合分析和运用通过分析发现问题的规律性、倾向性、趋势性和个别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审计的御防和建设性作用,实现审计的最终目标。二、服务内容(一)财务收入来源的合法性、入账的完整性;(二)财务支出范围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三)收费是否按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收费范围和收费标准收费;(四)财务及预算账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内部财务制度及相关规定;(五)会计凭证及附件的合法性、合规性及完整性。(六)会计科目的设置及账务处理的合规性;(七)预算的执行情况,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八)税金扣缴及缴纳是否准确及时;(九)其他不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及内部制度的情况;(十)对财务有关问题进行咨询。(十一)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十二)财务收支情况,包括预算执行、收入、支出情况;(十三)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包括立项、招投标、合同执行、结算审核、工程变更等制度的执行情况;(十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包括资产、资源的管理、土地征用管理等情况;(十五)货币资金管理情况;(十六)债权债务情况,包括债权债务增减变化和清理情况;(十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十八)重要制度和政策执行情况;(十九)小微权力清单执行情况;(具体内容根据采购方工作需求)三、服务要求(一)接受采购人提出的审计要求,客观、公正执行委托项,并对委托事负全部责任。(二)项目部组成人员不少于X人,项目负责人具有注册会计师证书,除项目负责人外项目部其他组成人至有X名具有注册会计师证书,其他人具有会计师、审计师证书,并且项目部人员为本公司职工,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应具备10年以上财务或审计工作经历,会计师、计师具备5年以上财务或审计工作经历,并具有相关的证明材料。四、服务期限自签订合同之日起三年。五、服务标准(一)财务审计证据规范1.财务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依照法定程序和方法收集、鉴定和综合整理,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审计证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充分性:证据数量足以证实审计事项;(2)相关性:证据和审计目标相关联;(3)可靠性:证据能够反映审计事项的客观事实;(4)合法性:证据必须具有法律效力。审计证据包括:(1)以书面形式存在并以其记载内容证明审计事项的书面证据;(2)以实物存在并以其外部特征和内在本质证明审计事项的实物证据;(3)以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及其他电脑储存形式存在并用以证明审计事项的视听电子证据;(4)与审计事项有关人员提供的言证材料;(5)专门机构或专门人员的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6)其他证据。收集审计证据,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确定合理的审计风险水平,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2)考虑取证成本与证据效益的对比;(3)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防止主观臆断;(4)认真分析、科学判断,力求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5)证据的取得必须符合审计法规规定的手续和程序;证据要得到被审计单位或提供证据人员的正式认同。对相关单位或人员拒绝签字盖章的,审计人员应注明原因和日期,方可作为证据。2.审计取证应按不同类别的审计项目和要求,分别采用审核、观察、监盘、询问、函证、计算及分析性复核等不同的取证方法。3.根据需要对可作为证明材料的各类原始资料、文件及实物等采用复制、复印、摘录、照相等技术手段。4.对被审计单位或有关人员提出异议的审计证据,应当进行核实;对确有错误和偏差的,应当重新取证。5.对现金、有价证券、票据的盘点监督,对被审计单位隐瞒、截留、挪用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的取证,应由两名以上审计人员办理。6.审计取证材料清单及所附审计证据,应编入审计工作底稿,并归入审计档案。(二)财务审计工作底稿规范1.所称的财务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收集的各种资料所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是编写审计报告的基础资料。3.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方案的内容相衔接,正确反映审计人员执行审计方案的全过程,按编制顺序分为单项审计工作底稿和汇总工作底稿。4.审计工作底稿由审计人员按审计方案确定的分工,各自在工作中编制。5.单项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某一事项的详细记录,也是对被审计单位综合评价的具体依据的一部分。6.汇总审计工作底稿是在单项审计工作底稿确定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整理,由主审按审计事项的性质内容分类归集汇总而成。汇总审计工作底稿是编制审计报告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被审计单位名称;(2)审计项目名称及实施审计时间;(3)被审计单位基本概况;(4)审计事实;(5)审计评价;(6)审计建议;(7)附件凭证;(8)主审、审计人员及编制日期。7.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应该观点明确、客观反映、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用词恰当、字迹清楚、格式规范。审计工作底稿中阐明的事项、时间、地点、当事人、数据、计量、计算方法和因果关系等必须准确无误、前后一致,相关的证明材料如有矛盾,应予鉴别和说明。审计工作底稿不得擅自增删或修改。8.相关的审计工作底稿之间应有清晰的勾稽关系。9.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可以是纸质、磁带、磁盘、胶片或其他有效的信息载体。无纸化的工作底稿应制作备份。10.审计工作底稿应纳入审计档案。(三)财务审计报告规范1.要求所称的财务审计报告是XX对被审计单位(事项)实施审计后,就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结果向XX、XX提出的书面文书。2.凡发出审计通知书的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都应该出具审计报告。3.财务审计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被审计单位的名称;(2)审计事项和审计的范围、内容、时间;(3)被审计单位的概况;(4)审计后查实的主要问题;(5)审计评价;(6)审计意见及建议;(7)其他需要阐明的事项;(8)相关附件。4.财务审计报告应符合以下基本的质量要求:(1)客观性:财务审计报告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2)清晰性:财务审计报告应该易于理解和富于逻辑性;(3)简明性:财务审计报告既要简明扼要、文字精炼,又要完整表达审计意见;(4)建设性:财务审计报告应该充分体现内审部门的服务功能,帮助和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控制措施,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5)及时性:财务审计报告应该及时发出,以收到防止弊端发生,促进、改进工作的时效;(6)重要性:财务审计报告形成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应该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和重要性。

5.编制财务审计报告的程序:(1)审查审计任务的完成情况,确保审计工作覆盖了审计方案既定审计范围的全部内容,实施了所有的审计步骤;(2)审阅审计工作底稿;(3)依照重要性原则,评估审计发现的重要性,对审计发现的代表性、典型性、严重性进行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确定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发现;(4)起草审计报告;

(5)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

(6)修改审计报告;

(7)审核定稿审计报告;

(8)发送审计报告。

6.财务审计报告应纳入审计档案。(四)财务审计档案管理规范1.审计档案是法务稽查部在进行审计监督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公司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审计档案的管理主要包括法务稽查部对审计档案进行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编研、鉴定和移交等项内容的工作。

3.审计档案包括:(1)审计通知书、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等审计公文;

(2)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及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

(3)审计工作方案、审定审计报告的会议纪要、检查审计决定执行情况的记录等文件材料;

(4)有关审计项目的请示、报告、批复、批示、询证函、复函等文书材料;

(5)审计计划、审计工作总结、业务学习资料等行政管理文件;

(6)其他有保存价值的资料。

4.审计档案管理要求:

(1)公司法务稽查部经理负责公司的审计档案管理工作,同时接受公司法务稽查部负责人档案管理的指导和监督;

(2)审计档案的立卷实行谁审计谁立卷的原则,实行主审负责制。

(3)审计档案按照完整、精炼、有效的原则进行收集和整理,以审计项目为单元立卷,编写文件页号、目录和备考表、填写卷宗封面后装订,然后移交档案保管人员。(4)对确无保存价值的资料应清点核对、登记造册,经法务稽查部负责人复核后销毁。(5)审计案卷的排列规则: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定稿在前,修改稿在后;批复在前,请示在后;重要文件在前,次要文件在后;汇总性文件在前,原始性文件在后。

(6)审计档案一般不对外借阅,必须借阅者应事先经法务稽查部负责人书面批准。法务稽查部根据有关项目的性质和内容,决定是否允许复印或摘录其中的有关内容,借阅者应自行负责因其误用资料而造成的任何后果。

5.每年形成的审计档案,在审计年度终了后,暂由法务稽查部保管三年,期满之后,由法务稽查部编制移交清册,移交公司档案管理部门统一保管。

6.审计档案分为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

永久性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

当期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经常变化,只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档案。

7.审计档案的保管年限如下:

(1)当期档案自审计报告签发之日起至少保存十年;

(2)永久性档案应长期保存;

(3)不再继续审计的被审计单位,永久性档案的保管年限与最近一年当期档案的保管年限相同。

8.销毁审计档案,应由公司档案管理部门会同法务稽查部提出销毁意见,编制审计档案销毁清册,经公司审核批准方可实施;实施销毁时,应由公司档案管理部门和法务稽查部共同派员监销,并在审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审计档案销毁清册应永久保存。第二节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一、审计准则(一)审计准则的含义审计准则,又称审计标准,或称执业准则,是专业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必须恪守的最高行为准则,它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判断标准。1.审计准则是制约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2.审计准则既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要求同时也对社会提供审计工作质量保证。3.审计准则是通过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体现出来的。4.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签署最终审计意见时的客观保证(二)审计准则的作用1.实施审计准则可以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2.实施审计准则可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3.实施审计准则可以维护审计组织和人员的合法权益。4.实施审计准则可以促进国际审计经验交流。(三)审计准则的结构内容1.根据现行的世界各国的审计准则来看,其内容大体上包括一般准则、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三个部分。2.有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所制定的审计准则虽然章节和标题不一,但主要内容都不外乎上述三大部分。3.西方国家的审计准则,大都是以美国的审计准则为蓝本加以补充、修正而成的。4.国际组织和地区制定的审计准则,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审计准则》最具代表性。(四)会计师的基本要求1.强化重大错报风险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摆脱原来的审计程序导向思维。2.从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高度要求注册会计师考虑是否实施及如何实施这些程序。3.在描述注册会计师所做审计工作时强调风险导向审计思想等。二、审计依据(一)审计依据原则选用审计依据时,必须遵循准确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辩证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可靠性原则。审计依据是指查明审计客体的行为规范,是据以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的客观尺度。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的关系是:审计依据包含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审计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依据的特点是层次性、相关性、地域性、时效性。不同的被审计事项需要不同的衡量、评价依据,审计人员应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不同的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审计依据进行审计判断,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决定。审计人员在选用审计依据时遵循一定的原则:1.从实际出发审计人员应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需要选定适用的依据;选用时一定要根据依据的权威性、层次性、区域性、时效性、相关性的特点及其要求,尽可能选用权威性大的,令人信服的依据;尽可能选用高层次的依据,如选用的低层次依据一定不能与有关高层次依据相抵触;应选用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适用的依据;应选用适用于被审计事项发生时有效的依据;应选用与被审计事项有关、有利于做出审计判断、表示审计意见和做出审计决定的审计依据。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定要选用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如果选用的行政法规与宪法、法律存在矛盾,应以宪法、法律规定为审计依据;国务院各部门之间的规定相抵触时,应以法律、行政法规授权的主管部门的规定为审计依据;地方人民政府与国务院主管部门的规定相抵触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以国务院主管部门的规定为审计依据。下级人民政府、部门的规定与上级人民政府、部门的规定相抵触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以上级人民政府部门规定为审计依据。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没有明确的审计依据时,应当请示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审计事务所,或从是否合理、是否正确、是否违背了国家法律、法规,是否损害了国家利益或是否侵犯了被审单位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去判断。2.把握实质问题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错综复杂的,经济情况是瞬息万变的,因为影响经济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断变化的。因此,既要历史地看问题,又要辩证地看问题,认真仔细地研究多种问题中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是本质问题;多种因素、矛盾中,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主要矛盾,哪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才能选用适当的审计依据,并据以做出正确的判断,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做出令人信服的决定。3.准确可靠审计人员所运用的依据必须准确可靠,决不能把道听途说的主观臆测作为判断是非的依据。无论引用什么资料作为依据,均要查看原件、签发单位和签发时间,并判断其适用性;凡引用数据,一定要亲自复核,决不能照搬照抄;凡列举的定额、标准,必须要有原文资料,并核实其有效期和适用的单位;凡引用的单位管理制度,一定要有文字记载,领导的口头指示和某种会议精神,如没有文字依据,均不得作为审计依据;凡引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一定要查到原文原件,做适当的摘录或复印,决不可断章取义,妄加推论。总之,准确而合理地运用审计依据,有利于客观公正地做出审计判断,有利于提出合理的审计意见和做出正确的审计决定,有利于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二)审计依据分类审计依据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不同种类的审计依据有。着不同的用途。对审计依据进行适当的分类,有利于审计人员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审计依据。1.按审计依据来源渠道分类(1)外部制定的审计依据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条例、政策、制度;地方政府、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规章制度和下达的通知、指示文件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