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车辆运输行业税收征管难的思考_第1页
破解车辆运输行业税收征管难的思考_第2页
破解车辆运输行业税收征管难的思考_第3页
破解车辆运输行业税收征管难的思考_第4页
破解车辆运输行业税收征管难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破解车辆运输行业税收征管难的思考车辆税收是“行业税收”的统称,是指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纳税人按照国家税收政策法律规定应该缴纳的各项税收。通常是按照纳税人的经济性质来确定涉及到的税种,它包括交通运输行业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税、印花税以及教育费附加等。虽然车辆运输行业税收占总税收的比重不是很大,但税收征管的难度确实不小。为此,笔者就破解车辆运输行业税收征管难题谈几点看法,以供商榷。

一、车辆税收征管逐步由单一征管向复合征管转变

众所周知,车辆是内地陆路运输行业的主要运输工具,车辆运输包括客运和货运。那么,从行业税收征管角度来讲,过去,车辆税收征管完全靠地税部门一家“唱独角戏”,征管手段落后,强制措施乏力。近些年来,可以说国家对车辆税收的征管高度重视,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机动车辆税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79号),提出采取“以票控税、信息共享、协同管理”的措施,即“一条龙”管理办法,加强机动车辆税收在生产、销售、购置、使用各个征收环节的信息沟通,实现上下各环节协调配合管理。车辆税收的征管由一家征管变为多部门同管,要求国税部门、公安交警部门协助管理车辆税收。这一办法的出台,的确对车辆税收的征管起到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多次发文要求加强车船税征管工作,2007年,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还联合下发了“关于保险机构代收代缴车船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7]98号),明确车船税交由保险公司代收代缴。XX省地税局联合XX省监管局出台了《XX省机动车车船税代收代缴管理办法》,从2007年7月1日起由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交强险)业务的保险机构代收代缴车船税,这一办法有效地解决了车船税单一税种的“征管难”问题。

近些年,各地就货物运输结算还采取了“以票控税”的办法,利用“发票”实行税收源泉控管,等等这些办法,在很大程度上都有效地堵塞了车辆税收管理的漏洞,减少了车辆税收的流失。归结起来,这些办法和措施,给车辆税收征管带来利好有三:一是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公安交警部门“先税后验”,关口控管效果明显;二是车船税随“交强险”由保险公司代收代缴,单一税种的征管难度降低了;三是货物运输结算采取“以票控税”,索要结算发票这一部分税收管住了。同时,这些办法和措施也改变了车辆税收征管模式,目前车辆运输行业税收“以地税部门为主体征管,以国税、交通、交警和各个保险公司等部门为协助征管”的复合征管模式雏形已初步形成。

二、分析目前车辆运输行业税收征管难的原因

从实际征管工作情况来看,车辆运输行业仍然是税收征管的一个难管行业。一方面,车辆运输行业比较特殊,从事运营的成员比较复杂,车辆买卖过户频繁以及车辆运输在区域间有很大的流动性;另一方面,毗邻地区或县(市)间税收政策执行不够统一,税收征管方式和税(费)收负担存在着差异性,车辆运输费用结算和车辆税收出现“车往税负低或费负低处跑”的问题。再加上交通、交警等部门配合不协调,国税、交通、交警和地税部门车辆信息不互通,保险公司履行职责不到位等问题,从而导致车辆运输行业仍然是行业税收管理的“难管领域”。究其车辆运输行业税收“征管难”的原因,主要有五:

难点一,车辆运输行业中个体私营占有很大比重,导致车辆税收控管困难。从各地情况来看,运输企业经过改制后,逐步转向民营化,个体私营占有很大比重,除了少量客运有客运公司营运外,很大一部分客运、出租车辆和货物运输车辆以及农用车辆几乎被个体私营所占有。纳税人大多数为自然人,税源零星分散,车辆税收覆盖征收面比较广,给日常税收征管带来一定的困难。

难点二,车辆营运流动性大,车辆户籍地与营运地不一,导致车辆税收属地管理困难。从目前运输行业情况来看,“业主”营运地点不固定,客观上就造成了车辆税收管理监控难,再加上个体私营车辆买卖过户更换频繁,一部分车主还与税务部门进行“游击战”,从而导致属地税收管理和日常税收征管时纳税对象情况掌握不清,更谈不上要求“车主”按期申报纳税了。

难点三,职能部门配合不协调,车辆信息不互通,车辆运输行业管理和税收征收管理脱节。目前,国税、公安交警、交通运管和地税部门车辆信息交换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相互间工作配合还不协调,导致车辆行业管理“缺位”,不利于车辆税收的管理。由于车辆是机动的,而税务人员又不能上路行使检查权,这给追

缴税款工作及采取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就客观上要求借助职能部门的力量来加强税收征管。但实际上又受到职能部门的制约,部门有部门的“规矩”,如不准“搭车”收税收费,不准派驻人员等等,“先税后验”难以达到理想状态,这也是税收控管上面临的问题。

难点四,区域间或毗邻县(市)间的车辆税收政策执行不统一,“人为因素”影响了车辆税收的控管。税收负担有差异影响了车辆税收的源头控管,也导致“以票控税”办法失控。目前从各地的情况来看,“税往低处流,车往低处跑”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车主”利用交通便利的条件,运输结算时不到本地开票结算,甚至车辆落户也在区域间和毗邻县(市)间转移,从而降低了“以票控税”的作用。

难点五,车辆税收征管质量不高,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车辆税收的征管很大程度上依赖依靠职能部门的控管。目前,就车辆税收管理来说,车辆“户籍式”管理和车辆税收专业化管理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个体运输户“定税”管理不到位,车辆运输行业税收仍然是各地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就税收管理员而言,很大程度上把税收管理寄希望在交警部门“先税后验”把关上,寄希望在保险公司代收代缴上和客运公司代扣代缴上。也就是说,除企业申报、代收代缴和代开发票部分外,税收管理员好管好征的税款征收起来了,难管难征的漏掉了;企业单位(要结算票据)的税款征收起来了,个体私营(不要结算票据)的漏掉了;公司客运的税款征收起来了,个体中巴出租车辆漏掉了。

除此之外,车辆税收管理难度大,税收成本高,征管手段落后,也是影响车辆税收征管的一个重要因素。地税部门为车辆税收工作要组织协调多个职能部门,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

三、破解车辆运输行业税收征管难的对策

从各地车辆税收征管情况来看,“征管难”和税收流失问题还是相当严重,尤其是货物运输不索取发票部分和个体营运部分。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强化措施予以解决,既要治标又要治本。

措施一,强化职能部门工作配合,建立车辆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车辆行业税收的管理格局。针对车辆流动性大、税源分散、难以控管的特点,地税部门要与国税部门、公安交警、交通运管等车辆管理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对车辆行业管理要“建网和联管”,形成“政府牵头、部门联管、网络支撑、信息共享”的行业管理工作格局。实行部门联控联管,对车辆行业的管理形成合力,抓住车辆登记和检验的关键环节,采取部门联合办公或派驻人员等方式实现“先税后验”和税检同步。要与国税部门和车辆管理部门建立车辆信息传递制度,及时掌握应纳税和未纳税车主的有关信息。要与公安、交通部门联合,大力整顿车辆税收征管秩序,重点清理整治车辆“黑户”和“流串户”,从而促使车辆税收管理秩序的根本性好转。

措施二,强化车辆税收源泉控管,严格运输结算“以票控税”管理和车船税代收代缴管理。从税源控管角度上说,发票是控管的最好手段。但“以票控税”不能包罗万象,不能一法治百病。因为车辆运输行业个体经济占有很大比重,这是其一;其二,运输费用结算中不索要发票的也占有很大比例。因此,车辆税收征管还要在“以票控税”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实行分部门、分单位、分税种代扣代缴和代收代缴,对客运车辆营业税由客运公司代扣代缴;车船税由各保险公司代收代缴等等。

措施三,强化车辆税收基础征管,全面掌握车辆信息,摸清车辆税源底数。要充分利用交通、交警等车辆管理部门车辆存量信息和国税部门新增车辆的信息,建立车辆税源管理档案,一车一档,详细记录车主的基本情况、家庭住址以及车辆的载客量、载货量、载重量等情况和车购保险情况,分类分车建档立户,夯实征管基础。同时,对车辆行业税收要建立考核机制,形成“车辆台账、专业管理和目标考核”的工作机制。也就是说,要针对车辆行业的特殊性,不断完善车辆行业税收管理办法,抓户籍信息建车辆台账,抓基础管理强日常考核,对车辆税收实行专项目标考核。

措施四,强化车辆税收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税收政策,统一车辆税收负担。各地税务部门(尤其是毗邻地区间)都要严格执行车辆税收政策,统一政策口径,加强车辆税收属地管理,避免出现车辆行业税负不均和区域间或毗邻县(市)间税负畸轻畸重的问题,防止少数纳税人钻税收政策和行业管理的空隙,减少车辆户籍异地登记的问题和车往税负低处跑的问题,从而维护统一规范的车辆税收管理秩序。

措施五,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对车辆行业税收实行专业化管理,强化税收管理员工作责任。由于车辆有其行业的特殊性,车辆税收征管难度很大,这就客观上要求车辆税收征管要有一支过硬的专业化的干部

队伍,对交通运输行业税收实行行业税收专管,同时还要装备现代通讯、交通工具。在采取“以票控税”、保险代收和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货物运输车辆和个体营运(出租)车辆以及农用车辆的“双定”管理,通过“户籍式”定税管理进一步堵塞车辆税收管理上的漏洞,增强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多法并举管理车辆税收,真正地把车辆行业税收管理到位,税款征收到位,车辆税收再也不流失。(作者系XX省XX县区地方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第二篇:38关于强化建材行业税收征管的思考关于强化建材行业税收征管的思考

李熙

一、XX县区建材行业基本情况

(一)生产经营情况。从结构构成上看:分为生产类(砖厂、各种型材门窗加工、水泥制品)、商业类(水泥、钢筋、地板砖、涂料油漆、防盗门及房屋装饰材料)和开采类(砂石料)三大类。从经营布局上看:商业类主要集中在县城及乡镇所在地,生产类和开采类主要集中在县城XX县区及沿河、沿路地区。从经营规模上看:生产加工类一厂一品,商业经营户大多是相关建材产品在XX县区的代理商,经营1-2种产品(装饰材料店除外),主要分布在县城的大桥路、人民路、干劲西路和幸福小区周围,多采用店面与仓库分离模式,经营情况难以掌握。

(二)税收征管情况。征管情况:从4月初建材行业摸底情况看,全县纳入ctais系统管理的建材户有149户,企业4户,其他为个体户,纳入双定户管理59户,其中装饰材料21户,五金19户,砖厂17户,门窗制作2户。纳税情况:近年来,XX县区局通过构建以委托代征为主的综合治税机制和协助县政府推广房地产税费一体化管理,该县建材行业的税收增长较快。2010年建材行业入库增值140万元,同比增长34%,其中委托代征5万元,房地产税费一体化90万元,个体双定户35万元,发票代开10万元。

二、建材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户籍管理有待加强。建材行业户数多、税源分散,管理难度大,部分纳税人税法意识不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千方百计钻税收空子,钻征管漏洞,不登记,不纳税。特别是砂石行业,纳入正常税收管理的极少,房地产税费一体化管理后,才通过代开发票缴纳部分税款,对经营户的税收管理难度很大。

(二)日常管理不到位。一是撤销农村税务所后,推行全县一个分局集中征收制,以及增值税起征点的提高,农村征管力量缺乏。二是税收管理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够扎实,管理手段不够有力、税源不清、户籍不明、纳税人经营状况不清楚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税收管理员受个体税收征收成本高且对总体税收任务影响小的影响,普通存在重征收、轻管理,重大宗税源、轻小税源的思想,导致建材行业疏于管理。

(三)税额核定难度大。一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增值税定额核定弹性很大,“人情税”、“关系税”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二是建材行业由于生产经营粗放,工作、办公场所简陋,多数经营者财务知识水平低,大部分纳税户不建账或建账混乱,致使税务机关不能掌握第一手定税资料。三是多数建材行业纳税户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存在不开票、开白条、虚开发票等违规行为,以票控税力度不强。

(四)纳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难。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标准是年应征增值税销

售额在50万元以上,商业企业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上,达到标准的必须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导致建材行业的生产经营户很容易达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如果对他们按照一般纳税人进行管理,他们在经营过程中能够取得的进项税额抵扣少,如生产砖、瓦的企业,主要存在煤、电等项目的进项抵扣,而砂石企业的日常抵扣就更少,个别企业只存在购电、火工产品,有的只有购油的进项抵扣,导致税负较高。若纳税人申请按简易办法征收,征收率为6%,仍高于小规模企业纳税人3%的征收率,受利益驱动,他们不愿意建帐,更不愿意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

(五)税收环境需优化。纳税人自觉纳税意识不强,受利益驱使,少数纳税人抱着投机心理来经营的,财务核算不健全,纳税意识淡薄,既不主动申报纳纳税,又不自觉接受税务管理,收税不见人,软拖不硬抗,想方设法钻税收空子。

三、强化建材行业税收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发票管理,发挥“以票控税”作用。加强发票知识宣传,加大税控机推广力度,不断扩大发票使用面,强化发票稽核力度,让多数人都能了解发票的作用,掌握发票使用、取得的基本常识,自觉地利用发票来维护国家的利益和自身的权益,消灭发票管理使用的“盲区”。税收管理员要克服“重视一般纳税人,轻视小规模纳税人,重视专用发票,轻视普通发票”思想倾向,增加日常巡查次数,提高日常巡查质量,对定期定额管理的纳税人,应加大对其开具的销售发票金额与核定的销售收入进行比对;通过发票

的比对,对纳税人的税额进行调整,预防偷逃税现象发生,确保税收不流失。

(二)强化征管基础,规范纳税人建账管理。要建立户籍管理制度,做到税源底子清,运用“抓大、稳中、放小”的管理思路强化管理。对XX县区范围内一线建材产品经销商或经营规模较大的纳税人,必须督促其健全财务核算,按一般纳税人管理,实行查帐征收。对经营规模较小的纳税人,应督促其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按小规模纳税人管理,实行查定征收。对辖区内不按规定建立、使用、保管账簿凭证的纳税人,重点进行财务知识辅导。对各乡镇的经营户及砂石生产户要在底子清的基础上开展委托代征,以进一步规范税收管理,确保国家税收不流失。

(三)开展纳税评估,实施分行业管理。在建材行业开展纳税评估,必须与公平定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与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税务稽查联动起来。税收管理员要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准确的掌握纳税人的工艺流程、经营动态,及时采集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的信息资料,科学确定行业峰值,及时进行纳税评估,使宏观税负、行业税负和纳税人实际税负日趋合理,申报准确性逐步提高。根据物耗、房租、费用为测算依据,重点对砖厂、XX县区建材经营大户进行评估。同时,对砂石料、钢材水泥、装饰材料等重点行业实施分行业管理,掌握行业涉税信息变动规律,科学确定管理方法,逐步形成行业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

(四)加大稽查力度,减少漏征漏管。一是大力开展“阳光稽查”,把稽查工作重点前移,变“重在罚后教育”为“重在查前督导”,避免凡查必罚的现象。二是稳步开展“调研式稽查”,查出一个案例,找出一个规律,发现一个倾向,规范一个行业。三是创新稽查方式,采取实地检查与外调相结合的方法查深、查透,发挥稽查的威慑作用。四是对偷税行为严查重罚,对构成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查处,对典型案例,在社会上公开曝光,充分发挥稽查的教育、惩处、打击职能,规范纳税行为,建立一个良好的税收征管秩序。

(作者系XX县区局副局长)

第三篇。对专卖经营行业税收征管的思考及建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大小商店逐步走向规模化经营,各种专卖店、代理商、超市如雨后春笋般地踊跃出现,成为市场经济一个不可忽视的新亮点。同时也给税收管理、日常巡查带来新的问题和思考,需要我们加以探讨与完善。

一、当前专卖行业税收征管的现状

据统计,我县城镇专卖店、代理、超市经营的纳税人有98户,经营

方式很多,也很复杂,有的是原来的商店增加营业面积扩展而成的,规模不是很大,但品种齐全,批零兼营,大多是自己经营。有的是直接租用原来的商场,专卖店、代理大多是租用2到3间门面经营,有的是投资新建商场,聘请大量员工。

一是“双定”征收。主要是针对专卖店、代理以及家庭式的自主经营为主的业户,名义上以超市经营,其实,也就是原来的个体商店,只是改头换面,换汤不换药,“新瓶装老酒”,自主经营,自收自付,无账可查,税务机关只能根据其地段、生意好坏实行定期定额的“双定”征收办法,一般一定一年不变。有的采取成本测算法,通过成本加费用加合理利润倒推算出营业额,然后,核定其税额。这种方法简单,但不能准确核定其应纳税额、也不公正,征纳双方容易相互扯皮。

二是“查定”征收。针对有一定规模,大多数是合伙经营,有据可查,但账务不健全的小超市和专卖店、代理商。通过相关数据核定一个月的营业额,从而推算出全年的销售收入,然后根据淡旺季平均核定全年的税额,按月缴纳。这种方法进行评估不准确,税收流失较大。

三是“查账”征收。针对经营比较规范的超市,采取记录超市后台管理服务器上的销售来结算税款,这种结算需要超市的积极配合,超市收银台实行统一收款按期结算。例如:君发商贸1-4号收银台与公司出纳一天一核对,十天一结算,从各柜销货款中提取管理费。各项税费由公司统一缴纳。这种作法无法保证超市后台管理销售额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方面增加了经营者的税负,同时,也给税源管理、日常巡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四是“电子”定税。无论超市、代理、专卖店大小,统一规定,对不同的地段确定不同的系数、将营业面积等相关数据输入电脑确定其税额,并通过张榜公布,领导审批,下达定额税款通知书,确定全年税额,按月申报缴纳。这种管理办法虽然科学,但也参杂了一些人为因素,不一定准确公平,容易引起上访事件。

二、专卖行业税收征管的难点

无论对超市经营,还是对专卖店、代理商的征管,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都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收入”核定难。XX县区和集镇超市、专卖店、代理大多数是个体经营或合伙经营,由于经营方式灵活,很难确定其真实的销售收入。

1、销售额很难掌握。农村集镇超市、专卖店多是个体经营方式、项目多变,进货渠道“灵活”,隐蔽性较强,现金结算居多,税务部门很难掌握其真实的收支情况,对其“应税收入”难以准确掌握。

2、专卖店、超市经营电脑账目保存不全。超市、专卖店购进货物一般都是将货物品名、数量、单价以不同条形码形式输入电脑,销售时由电脑收款进行识别、结算收款和核算收入。有的专卖店、超市是当天结算,当天删除,有的资料保存一个星期,有的最多保存一个月,导致税务机关无法对其销售收入进行核查。

3、做假账现象普遍。有的代理、专卖店、超市的电脑可以随意修改,数据不真实,有的超市账外不开票收入占应税收入的一半以上,有的个体私营者在进货时索取专票到超市抵扣税款,有关业务往来抵账以物易物等隐形收入均不作销售收入,有的是不使用正规发票而使用其它销售凭证不具实申报纳税等等。这些收入税务机关很难核定,偷逃税收相当严重。

二是“税收”管理监管难。如今,超市行业已基本脱离手工或单机收银方式,而使用的是百年软件和正同软件,服务器(后台)/tamisv2.0版机(前端)的网络销售管理系统已成为超市主要采取的收银及管理手段。他们使用的管理软件似乎在软件中隐藏了避税功能,此功能在各软件公司的体现方式各有千秋,但最终结果都一样,那就是隐瞒真实的销售金额来达到直接偷税的目的,如使用最高管理权限进入超市管理软件的系统设置中按住指令的同时快速双击指定区域就会出现隐藏功能,此功能在输入最高权限密码后就可以直接调整超市公开数据的一定比例,可以随意将收入扩大或缩小多少倍,这样,被隐藏的销售收入就可以人为操作变小了。这只是其中的秘密之一,软件启动运行时还有特殊的程序,可以自动生存二套账,在查询功能上也有很多“玄机”,这已经是业主内公开的秘密。这些让税务人员防不胜防,给税收日常巡查、监管带来了一定难度。

三是推行使用“税控收款机”难。税控收款机软件操作方便,成本费用较低,一台机器要使用多年,一个超市至少要配1-4台机器,如果全部更换成税控装置的收款机。

1、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纳税人很难接受,工作难度较大

。一台新的税控收款机少则6000多元,多则1万元多元,一个超市、专卖店、代理纳税人按1-4台测算,以前的全部废弃掉,损失过大,同时,也增加了纳税人成本。

2、安装税控收款机控制销售收入后,超市的毛利润率平均不过15%左右,本身就是微利经营,如果按4%据实征收,超市税负过高,挤占了超市利润,无利可图。

3、对专卖店、代理商的纳税人安装税

控收款机,品种单一,成本过高,具实反映经营情况,因此,一些超市、专卖店、代理商对安装税控收款机普遍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接受,真正全部推行难度很大。

四是“租赁经营”确认难。当前,很多有一定规模的超市将柜台或部分场地租赁给其他经营者自主经营,有的直接将柜台出租给第三方,收取一定的场租费,有的是统收统付,税费由超市统一收取,代扣代缴,税务机关无法区分那些是租赁区,承包给个体经营,那些是超市统一管理的,在纳税问题上,双方互定盟约,相互推诿,逃避纳税检查,无法认定是否承包,其实,无论是那一种形式,税收并没有缴纳。因此,也没有被税务机关所管理,形成税收管理的“真空地带”。

三、对专卖行业税收管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超市、代理、专卖店现有税收管理现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完善:

一是推行税控收款软件。推行税控收款机,是国际通行对现金使用量大的专项管理,是实施征管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手段。当前,一些税控收款机虽然开发出来了,但是,技术不成熟、不配套,也没有统一,税务机关实际操作困难。税务系统要开发统一模式的税控收款软件。一是数据要有“可控性”。确保数据只能读写,不可删除、修改,而且规定“税控卡”的数据每月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向税务机关申报后系统才能继续运作,否则,系统自动锁定,从而确保税务机关及时掌握准确的销售收入。二是存储信息要有“永久性”。在税控收款机中添加一种“税控黑匣子”,能准确记录纳税人的经营情况,对纳税人销售出去的货物,无论是否开具发票,税控收款机都能自动存储销售额,税控收款机的密码由税务机关掌握,税务机关按月将其中存储的信息和纳税人申报的信息进行核对,确保销售收入的准确性。三是巡查要经常性。发现未按规定使用或损毁税控装置的,可依照新《税收征管法》的规定进行处罚,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理。

三是分类管理。

1、对规模较小的超市、专卖店税收管理。一方面实行“双定”征收办法,同时安装税控装置进行监控,如果定税额数小于税控卡记录的开票数,则按税控ic卡记录纳税,并按有关程序对定额进行调整。另外也可按超市、专卖店的规模、大小、按行业规定实行最低税负率,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地段确定各行业的最低税负率作为系数,然后根据经营面积实行科学的“电子定税”,张榜公布,群众评议,领导审批,最后下达定额通知书,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合理。

2、对规模较大的,要强制安装税控装置,实行规范管理。一方面对超市、专卖店收款系统软件进行备案,以便税务部门了解纳税人软件的性能,当软件变更或者系统数据重新安装时应及时向税务部门报告,否则应视为非法销毁数据,同时,建议在超市、专卖店推行商品销售收款税控时,对超市商品的条形码管理系统也加入税控装置,把超市、专卖店商品的进、销、存都进入税务管理的视线,以防止经营者通过进货渠道弄虚作假、骗抵税款的现象。

3、对达到一定规模的要建立健全账务,办理一般纳税人,同时,安装税控收款机,实行双向监管。对销售达到一般纳税人规模又不申报办理的,按有关规定对其一般纳税人标准征税。凡安装使用税控收款机的超市、专卖店、代理的纳税人,必须携带税控ic卡办理纳税申报、并确保税控ic卡记录的所有开票都申报纳税。另一方面要加强日常产生数据报表的检查,经常性地开展突击日常巡查,以防止纳税人随意备份,修改,删除数据,有效防止超市、专卖店、代理纳税人的偷逃税行为。

4、对租赁柜台或场地的业户进行清查,账务健全的可实行查账征收,无账可查的,实行完全承包经营的,按个体户管理办法实行“双定”征收,可有效防止管理“真空”,堵塞税收征管漏洞。

四是查评并重。在日常征管巡查中,税务机关要把握尺度,对超市、专卖店、代理的纳税人的税负要进行纳税评估,测算行业平均税负率,以此来断定是否属于正常申报,低于最低税负率的要按最低税率征税,将其纳税申报作为异常申报,对超市运用商业企业“销售额变动率”、“成本毛利率”、“商业企业进项税额控制数”等指标,对其实行纳税评估,列入稽查重点,对偷逃税严重的要加重处罚,对严重的涉税违法犯罪行为,要严肃查处,不得手软,必要时,可进行公开曝光,以警示和教育进一步净化税收法制环境。

五是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对内要组织税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要系统地学习税控方面的知识,培养一批理论和实践都比较专业税控管理方面的技术人才,对超市、专卖店税控装置进行有效管理和全程监督。对外要加强宣传,宣传国家的税收政策、法律、法规,对超市、专卖店老板和财务人员要进行多样化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对税收的认识,提高纳税意识,做到依法纳税的好公民。

第四篇:加强建筑业税收征管的思考加强建筑业税收征管的思考

熊敏

摘要。建筑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税源控管缺位、征纳秩序混乱、税收管理手段不足等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建筑企业组织形式复杂,施工环节多、生产周期长、作业流动性大,建筑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综合控税能力不强以及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低。提出了加强部门联动、前置税源监控、突出项目管理、强化纳税评估、加大税收宣传和稽查处罚力度等对策。

关键词:建筑业;税收征管;项目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投资项目越来越多,投资金额越来越大,逐步成为税务部门组织收入的重要税源。但是,在建筑业对税收贡献日益增大的同时,由于建筑业的自身特点,给建筑业税收征管增添了许多难点。本文对建筑业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加强建筑业税收征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目前我国建筑业税收征管的现状

(一)税源控管缺位

1.部门配合机制缺位,管理措施乏力。税务部门与建设、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缺乏必要的协调和配合机制,对建设工程的情况未及时沟通,给税收征管带来了诸多隐患。第一,在竞招标过程中税务部门未及时介入。建筑工程实行竞招标制度是建筑行业的一大特色。在竞招标过程中,建设、计委、公安、消防等部门都参加,而且分别要对建筑企业进行资质审查,但税务部门却不参加竞招标过程,导致不能从源头上把握建筑工程的施工计划,难以对纳税人的施工项目进行有效的源泉控管。第二,税务机关未与建设单位、审计部门建立有效的联系协调机制,不能及时掌握竣工工程项目的最终造价,从而确定最终应缴税金,不能及时清缴税款,保障国家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2.建筑工程项目分散,挂靠、分包、转包项目多,控管难度大。由于建筑项目开发周期长、工程项目流动分散,建筑工程在立项时,虽然在建委、计委、税务等部门均有登记,但是承建单位并未登记,税务机关很难掌握工程项目开工、进度、完工结算情况。而且一个外来经营建筑企业往往有多个工程项目,但是这些工程项目大部分都是挂靠经营的,工程承包者向建筑企业支付一定管理费,利用建筑企业的名称开展建筑业务,开具建筑业发票。还有一些异地工程,工程的分包、转包不规范,甚至一项工程多次分包、转包,分包、转包情况未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备案,造成了税收控管难度大。

(二)征纳秩序混乱

1.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淡薄,利用“甲方供料”滞纳税款或偷税问题突出。受利益驱动的作用,许多建筑业纳税人想尽办法利用政策制度不完善和行业特点,为了谋取私利,不惜以身试法,偷逃国家税款。尤其是建筑企业往往利用“甲方供料”延迟缴纳税款或偷税。现在有一些建设单位(甲方)出于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或出于其他方面的原因,自己提供建筑材料给建筑单位(乙方)使用,双方约定定期对使用的建筑材料进行结算,这就是建筑业中的“甲方供料”现象。按照现行营业税条例细则第十六条规定除本细则第七条规定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

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生产周期长,企业一般要在整个工程项目全部竣工,才办理“甲方供料”结算手续,申报缴纳营业税。然而这些建筑材料已经实际使用,按照税法规定应在使用时缴纳税款,由此造成税款延迟缴纳。还有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已经竣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却长期不办理结算手续,滞纳国家税款。甚者更有少数单位在工程结算时,由建设单位凭购买建筑材料的原始发票直接入账,施工单位按差额开具建筑安装发票纳税,偷逃国家税款。从税务稽查部门了解的数据显示:每年税务查补的偷、漏税款中有近30%与建筑业有关。

2.不同辖区行政争税造成建筑业税收大量流失。在部分地区,由于财政收入较为紧张,同级行政存在相互之间争抢税源的情况。为增加本级财政收入,少数财政部门许诺对不应属于本级财政收入而在本级财政入库的外来税款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即俗称“引税”。在利益的驱动下,少数建筑安装企业通过注册假建筑企业、签订假分包合同、转开建筑安装发票等形式,在各级税收预算级次之间相互转换财政收入。“引税”行为一方面扰乱了国家财政税收经济秩序,造成各级财政名义收入很高,实际可用财力却非常有限,国家财政收入大量流入了私人的口袋,助长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另一方面无形中助长了偷税行为的产生。少部分建筑单位利用分包工程,在总包单位转出工程收入减少利润,在分包单位采用税款体外循环、收入不入账等形式偷逃国家税款。也有部分建筑企业,虚开建筑业发票,在享受“转、引税”返成的同时,同时也虚增建筑成本,虽然多缴了部分营业税,但由于营业税和所得税税率之间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所得税大量的流失。

(三)税收管理手段不足

1.税收管理员素质有待提高。建筑行业涉及水泥、钢铁、木材等行业,建设过程中涉及规划、国土、劳动等管理部门,要核实建筑企业成本,获取建筑业的外部信息,就需要广泛的行业、管理知识。因此,要管好建筑企业,就要求税收管理员既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又有广泛的综合行业知识和扎实的税费专业知识。而目前税务部门征管一线人员专业单一,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工程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而且相当部分管理人员根本不懂工程。

2.税收征管模式粗放。随着依法治税的要求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从客观上占用税收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税收管理员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迎接考核检查、统计上报数据等,用到征收管理的时间占的比例减少,对企业情况不熟。再加上税务机关一线管理人员较少,专业性管理薄弱,管理流程设置尚待完善,各级征收单位普遍采取“以票控税”的方式,建筑业的税收管理停留在对建筑业专用发票实行代开监管的基础上。税务部门对建筑业纳税人征管信息的获取往往主要是从纳税提供的纳税申报表和财务报表上,对纳税人的具体工程项目、税款缴纳情况难以及时准确把握。不少企业经常发生零申报、申报不实甚至不申报等现象,税务部门不能及时掌握施工企业完整、真实的财务状况,给工程的税收监控造成困扰,致使税款滞后或流失现象严重。

3.税务稽查难以开展。由于建筑行业涉及水泥、钢铁、木材等行业,一些建安企业就在成本费用上做文章。加上各地执行税收政策不一致,不少建筑商到税负较低的地方申请代开发票,还有些建筑商干脆使用假发票。建安的材料发票是增值税发票,由国税部门管理,而建筑业税收主要由地税部门征收,由于国、地税部门工作协同性欠缺,给地税部门的稽查带来相当大的难度。此外,税务部门在查办案件中发现欠税、偷税,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措施对建筑安装业纳税人难以实施。在实施冻结、扣缴银行存款流程时,通常会发现大部分建筑安装业企业在本地银行只设了一个临时账户,一般而言,工程款在这个户头上停留的时间很短,税务机关很难扣到大笔的存款;在实施查封、扣押财产流程时,在建筑施工现场,属于承建方的往往只有一些简单的施工工具,建筑材料很多是“甲方供料”,产权不属于承建方,在建的工程、完工的工程也不能查封、无法扣,如果到承建单位的注册地强制执行,《税收征管法》和实施细则都没有对异地执行冻结、扣缴、查封、扣押的程序做出明确的规定,执法成本高,风险大。

二、加强我国建筑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一)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建立与建委、审计、财政、监察、国土管理部门、房产管理、国税、工商、城建、银行、国土、房管、建设、规划等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定期交换联系制度,做到资源共享。健全协税护税的控管网络,齐抓共管,及时从不同的部门,获得城市改造、房地产开发、道路建设、项目招投标、施工许可、建设合同等相关信息,实行全程动态跟踪管理,切实发挥信息管税的重要作用,提高建筑业的税收征管效率。

(二)树立人本思想,加强建筑业税收日常管理

近几年来,税收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但是无论税收信息化进化到何地步,税收管理软件如何先进,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因此加强一线征管力量,让税收管理人员把大部分时间用来从事税法宣传、调查研究、抓登记申报入库、纳税评估、税收检查、采取税收措施等等具体的税收征管工作。安排重点力量抓重点税源,同时强化税收管理员职责,严格推行片区责任制,使税收管理员主动联系,巡视管理,建立工程作业信息连动,掌握本行政区域内的工程施工情况和基本的资料,及时做好税法的宣传与咨询,督促纳税人及时的办理各项纳税事宜,做好建筑业税收的日常管理与监督。

(三)建立税源监控前置机制,实行专业化项目管理

及时介入工程招标、工程开工、竣工验收等环节。从项目工程中标、开工之日起及时介入,责令纳税人提供相关工程项目的建筑安装工程合同,并按月提供在建工程项目的工程进度表、预收帐款收取等情况。指定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并加强实地稽核,督促纳税人如实申报。对完工项目及时督促竣工结算,办理营业税、所得税等各项税款的结算。

(四)实行双向监督,加强异地施工管理

加强纳税人机构所在地和项目所在地税务部门的协作,提高机构所在地和项目所在地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监督力度。机构所在地税务部门要定期与外出经营地税务机关进行信息沟通,结合经营地税务机关开具的发票、完税凭证复印件等各项资料对纳税人的应纳税款进行清算。对外出经营活动已结束的纳税人,核实纳税人各项已纳税款凭证,对发现未按规定期限结清税款的,及时追缴入库,有效防止税款流失。加强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的管理,要求纳税人在外出经营活动前,必须申请办理《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并加强续批管理,对施工期限超过180天的建筑工程项目,要求外出经营纳税人在到期后及时办理缴销和申报手续,然后开具新的管理证明,避免税款流失。

(五)加强纳税评估,实施行业税收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