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松江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2021年上海松江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2021年上海松江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2021年上海松江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2021年上海松江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上海松江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

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学校和考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文言文(40分)

(-)默写(16分)

1.云横秦岭家何在?O(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知否,知否?。(李清照《如梦令》)

4.,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5.小松来到湿地公园,看到翻飞的鸟儿、水中的鱼儿,脑中浮现出《岳阳楼记》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答案】

1.雪拥蓝关马不前

2.山光悦鸟性

3.应是绿肥红瘦

4.苔痕上阶绿

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解析】

共16分,前4题每题3分,第5题每空2分,错、漏、改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此部分考察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

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

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注意“鸥”、“鳞”的字形书写。

(-)阅读下列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

【甲】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愚公移山(节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

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

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

汉之阴,无陇断焉。

6.甲诗的作者是(人名),乙文选自《》。(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甚矣,汝之不惠!

8.下列对甲乙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上述诗文都写到了在人生前行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不同困难。

B.面对困难,甲诗作者和愚公都有一个思想情感发展变化的过程。

C.甲诗中的“停、投、拔、顾”等动作,是诗人内心苦闷的表现。

D.乙文中的“长息”表明愚公为智叟所表现的顽固思想感到悲哀

9.甲诗中的“,”和乙文中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

苦而不平”,都告诉我们的道理。(4分)

【答案】

6.李白《列子》(《列子•汤问》

7.你太不聪明了!

8.B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论有多大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行动

态度1分,结果1分)

【解析】

6.本题考查的是古诗或文章的作者以及出处,需要学生掌握作者的生平介绍以及出处色相关知识。

7.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意思的理解与翻译,需要注意“惠”翻译成聪明,以及本句为倒装句。

8.本题考查的是古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中乙文的愚公思想情感并未发生变化,一直坚持移山。

9.本题考查的是古诗文内容的理解与中心思想分析。乙文中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对

应的道理为不论有多大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取得成功;甲诗中思想相同的诗句为“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故得出答案。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

元祐©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

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日:“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

书。绍圣®中,谪号涪陵④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扬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

动,与元祐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为不诬,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法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注释]①元祐: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下文的“钱穆父”“怀素”“石扬体”都是人名。

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山谷作草书数纸()(2)谪居涪陵()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以山谷曾经在涪陵得意于悟到了写草书的方法。

B.所以山谷曾经得意于在涪陵悟到了写草书的方法。

C.所以山谷曾经在涪陵自己说悟到了写草书的方法。

D.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说在涪陵悟到了写草书的方法。

12.山谷之书”与元祐前所书大异”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恨穆父不及见也”体现了山谷之情。(5分)

【答案】

10.(2+2分)(1)几,几张(2)住,居住

11.(3分)D

12.(1+1+3分)穆父的点拨;见到怀素的真迹:自己勤学苦练(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对穆父的感激及无法让穆

父见到自己进步后草书的遗憾。(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解析】

10.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山谷作草书数纸”中的“数”应翻译为“几,几张”,“谪目涪陵”中的“盾”

应翻译为“住,居住”。

1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

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

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自谓:自己说;本句属于倒装句。句意: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说在

涪陵悟到了写草书的方法。故选:D。

1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山谷之书“与元

祐前所书大异”我们根据文章中穆父日:“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和后面“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自叙》于

石扬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U,几废寝食”可以看出他能够书法大进是因为有穆父的点拨;见到怀素的真迹;

自己勤学苦练这三个原因,“恨穆父不及见也”是因为“穆父死已久”,表达了对穆父的感激及无法让穆父见到自

己进步后草书的遗憾。

二、现代文(38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8分)

向美而行

邱勇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①今天,3700多名新同学来到清华园,成为这里的新主人。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

欢迎,祝愿你们在美丽的清华园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②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在美丽的清华园展开新的人生画卷。你们将在这里领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

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你们将在宁静的图书馆里博览群书,在热烈

的师生交流中求真论道,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增长阅历,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dili前行。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

我希望你们能与美相伴,向美而行,不仅要感受、欣赏水木清华的美,更要努力培育美的素养,塑造美的心灵,成

为更好的自己!

③你们要o欣赏美的过程是丰富人生意趣、增强生命力量的过程。艺术是自然和生

活在艺术家心灵中的投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莫奈的《睡莲》,都是艺术家留给人类的瑰宝,展现了深厚的

人文底蕴和敏锐的生命直觉。长河落日、疏雨梧桐,大自然或雄伟或秀美的景色,带给人们或开阔或静谧的心境。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说:“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在几十年的游历中,他尝尽了旅途的艰辛,饱览

了大自然的雄浑壮阔和秀美绮丽,也给我们留下了文采斐然的《徐霞客游记》。徜徉在艺术和自然的天地里,你们

的世界必将更加精彩,你们的人生也必将通向更加高远宽广的境界。

④你们要用心感受科学之美。科学崇尚真理,科学是美与真的统一,良好的审美感觉有助于发现真理。法国数

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庞加莱说:“我们特别喜好探索简单的事实和浩瀚的事实,因为简单和浩瀚都是美的。”

科学之美在于科学理论的简洁、对称、和谐、统一,是一种客观的、无我的、内在的美,需要深入探索和思考才能

发现和感知广阔的科学世界蕴含着无限的大美和惊喜,你们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努力去品味科学中最美妙的诗

扁O

⑤你们要用一生去追求人性之美。人性之美永远照亮人类前行的方向。悲天悯人的情怀、坚毅不屈的精神是人

性之美。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献身于人生来平等的理想,他因为坚定推动解放黑人奴隶的事业,倒在了

冰冷的枪口之下。但他不妥协、不退却的身影,永久定格在人类史册中。我希望你们以那些坚守理想价值、具有高

尚品格的人为榜样,在完善自己、铸就个人美好人生的同时,温暖整个世界。

⑥杨绛学长曾说:“我在许多学校上过学,最爱的是清华大学。”确实,在很多校友心中,清华园是他们最热爱

的地方。亲爱的同学们,从今以后,清华将成为你们新的家园。我相信,美丽的清华园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

你们的青春足迹也一定将为清华园所铭记!

(有删改)

1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di11()()前行(2分)

14.邱校长的欢迎辞,围绕的思想主张,希望清华学子从三个方面去

努力践行:(1);(2);

(3)用一生去追求人性之美。(5分)

15.对第②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交代了清华大学的校训、校风和办学风格。

B.用排比的句式强调了大学校园生活的繁忙。

C.明确了四年学习生活中应有的追求和目标。

D.最后一句在内容上总领了第③段一第⑤段。

16.第④段加点字“有助于”能否改为“能够”?请简述理由。(3分)

17.有人建议把下面材料也作为第⑤段的事实论据,你认同吗?为什么?(5分)

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为人诚恳谦虚、温和朴素,总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在他

心中,每个笨拙的背影都蕴藏着可敬的人生与爱;夏夜失眠带给他的也不是烦躁,而是一篇隽永美文《荷塘月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他的人品学问文章,也如清澈的流水,静静滋润慰藉人们的

心灵。

【答案】

13.(2分)砥砺

14.(2+2+1分)与美相伴,向美而行;学会欣赏艺术和自然之美;用心感受科学之美

15.(3分)B

16.(3分)不能。“有助于”指良好的审美感觉对发现真理有帮助(1分),“能够”指良好的审美感觉一定可以

发现真理(1分),如果改动不符合文意,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1分)。

17.(5分)可以。这段材料写朱自清的人品学问文章,能慰藉人们的心灵(2分),与第⑤段所主张的“要追求人

性之美”的观点相符(2分)。朱自清曾是清华大学教师,以他的事例作为论据更具亲切感(或:与林肯的事例一

起,从中外不同角度论证了分论点)(1分)。

不可以。这段材料写朱自清的文学作品对人们心灵的慰藉(2分),而第⑤段作者说“悲天悯人的情怀、坚毅不屈

的精神是人性之美”,二者侧重点不同(2分)。文中林肯为解放黑奴事业不屈斗争、勇于献身的事例与作者的观点

更吻合(1分)。

【解析】

13.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正确拼写出即可。

14.考查对文章结构层次的梳理与概括。文章①一③段引出J'本文的中心论点“希望你们从今天起,不仅能感受、

欣赏清华的美,更能努力培育美的素养,塑造美的心灵”;然后从三个方面“要学会欣赏艺术之美和自然之美”“要

用心感受科学之美”“要用一生去追求人性之美”进行阐述。对于分论点“你们要用一生去追求人性之美”,又从

“悲天悯人的情怀、坚毅不屈的精神是人性之美”和“淡泊名利的风骨、谦和包容的胸怀也是人性之美”两个方面

加以阐述。据此可填写作答。

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目中己经明确是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且选择的是错误的一项,段中运用

排比句式的是“你们将在宁静的图书馆里博览群书,在热烈的师生交流中求真论道,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增长阅历”

这三句,增强语势,突出了大学校园生活的丰富,并没有写出校园生活的繁忙,所以本题选B.

16.本题考查的是议论文语言的特点-严密性。此类知识点的考查方法是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能否替换以及作用,

回答此类题目,首先表态:不能。然后解释加点词语的本义和文中义,接着说如果删除,与实际不符,最后加一句

这个词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本题问“有助于”能否改为“能够”,首先表态不能,然后解释该词,“有助

于”的意思是对……有帮助,在文中的意思是指良好的审美感觉对发现真理有帮助,如果改成“能够”,说明良好

的审美感觉能发现真理,太过于绝对,所以“有助于”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17.本题考查论据放置的问题。首先需要表态,接着注意概括材料,这段材料写朱自清的人品学问文章,能慰藉人

们的心灵。若作为第⑤段的事实论据的话,需要考虑其是否能够论证论点,材料与第⑤段所主张的“要追求人性之

美”的观点相符。同时也可以与林肯的事例构成中外不同角度。若不能作为第⑤段的事实论据的话,需要考虑它与

论点之间的出入点,主要第⑤段作者说“悲天悯人的情怀、坚毅不屈的精神是人性之美”,二者侧重点不同。同时

注意分析原本林肯事例的与观点的切合点。

(-)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20分)

一点一横长

邓跃东

①那年春天,因为顽皮无人管束得了,爷爷将我转校到他代课的外村小学读书。他两眼时刻盯着我,不准我到

野外乱跑,说要磨磨我的尊鸟,每天放学后逼我写毛笔字,写不好不准吃饭。

②“点要沉腕之力,带出顿钩。”“横要气贯长虹,欲东先西。”我手里的毛笔随着爷爷的训导左行右回,一起一落,

声音就化成了一个个黑字,笔画里溢满了他粗细有间的气息。

③“写错了,重来「‘而我的眼神飘向了窗外,农田上空的电线上落满了春燕,它们怎不被电死呢?“叭”的一声,

爷爷的巴掌落到了桌面,墨汁溅飞到我的脸上,一不小心就成了黑脸,笔下的字,却慢慢变得规整起来。

④但是,伙伴们在水田捉泥纵的欢叫声不断入耳,我心痒不安,一个横笔还未写完,爷爷的巴掌扫到了我的头

上,声音闷闷的。我不敢抬头,眼光投到了白纸上,一点一横,渐渐凝重。

⑤不远处,一个老师慢慢走过来,笑着说,爷孙俩坐得这么规矩,是在下棋吗?走近了他才看到我在练毛笔字。

于是又对爷爷说,你也守得住啊!爷爷应道,一点一横都写不端正以后还能有三撇四捺?

⑥后来,每天下午我都在写一点一横,爷爷要我练好这两笔再写其他的。我不能评说自己写得有多好,但是人

安静下来了。写完字,爷爷有时让我出去玩一会。我想着那个老师说的爷孙俩下棋的话,就走到对面往屋里看。小

屋里一床一桌,长桌一端靠着窗台,两人各坐一边,真有点像在对弈,静悄悄的。窗外是一片稻田,农夫笑语声声,

春光照进来,房间里都是绿的,透过门框就是一幅春日耕读图。

⑦下一学期,爷爷不代课了,我回到了原来的学校,虽然不像以前那样疯玩,喜欢上了课外书和投稿,但那副

笔墨再未开启过。

⑧后来闲来无事,我又想起写写毛笔字。可是爷爷不在了,无人督促,自由自在,却写不出更多觉得舒服的笔

迹,便无心去深入练习了。

⑨走上职场,我以写作为业,空闲又去玩碑帖,手摩不多,常是目临。有时兴起,抛开书帖,写点随性的笔画。

可是几种字体、数张白纸过后,能入眼的却是那一点一横,端详一阵,一种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纸上放亮了,春

晖熠熠。

⑩人不见了,气息长久地留了下来。我常想,爷爷要是在身边,我们还可“对弈”下去,我的三撇四捺要丰韵好

多,别人看到我们又是一幅多么传情的图景!

18.第①段加点的“棱角”在文中的意思是指(2分)

19.细读文章第②一⑥段,梳理爷爷磨去“我”棱角的过程。(6分)

“我”的表现爷爷对“我”的态度“我”的变化

眼神飘向窗外的春燕巴掌落到桌面字逐渐规整

(1)巴掌扫到头上(2)

每天下午规矩地练字(3)(4)

20.第⑥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对文章标题的妙处,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A.体现了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

B.兼具语言的节奏美和意蕴美。

C.强调了点和横写法上的区别。

D.暗含作者对爷爷的绵长思念。

22.简要说说你对第⑩段的理解。(5分)

【答案】

18.(2分)顽皮,无人能管束的性格

19.(6分)(1)为伙伴的欢叫声而心痒不安(2分)(2)点横渐渐凝重(1分)(3)有时允许“我”写完字后出

去玩一会儿(2分)(4)人安静下来(1分)

20.(4分)通过环境描写(1分),烘托了温馨的氛围(2分),表现了祖孙关系的和谐融洽(1分)。

21.(3分)C

22.(5分)爷爷虽已去世,但他曾经的教导一直影响着“我”(2分);表达了“我”对爷爷的感激和思念(2分);

对爷爷和“我”“对弈”时光的短暂而深感遗憾(1分)。

【解析】

18.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类题型需要结合语境,根据文章内容来看,第一句话写了“我”小时候的

顽皮,无人管束,因此“磨磨我的棱角”指约束“我”顽皮的性格,整理可得答案。

19.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答题时注意表格的表头以及给到的例子,第二行爷爷的巴掌扫到头上在文章的第四段,

根据第四段这句话前后的内容可以得出(1)(2)两空的答案,第三行规规矩矩写字在文章的第六段,我的变化是

“人安静下来了”,而爷爷也会放我出去玩。可以得出(3)(4)空的答案。

20.本题考察句段的作用。分析句子作用时可以先注意该句子有无运用手法或者特殊句式、标点符号、人称等,此

处根据句子内容可快速推断出此处为环境描写,由“农夫笑语声声”“春光”等词可看出此处渲染了美好、温馨的

气氛,又联系上下文我和爷爷对弈的场景表现出祖孙关系的融洽美好。

21.考查学生对标题妙处的掌握。此题难度不大,标题中并不能看出点和横在写法上的区别,题目中的“长”指思

念的绵长,故选C。

22.本题考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该段落为文章结尾段,根据经验可知文章结尾段和文章主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此处从“人不见了,气息长久地留了下来。”可以看出“气息、”指的是爷爷对我的教导,因而该句表达的是爷爷虽

已去世,但他曾经的教导一直影响着“我”,进一步得出我对爷爷的感激之情;又从“我常想”看出“我”对过去

与爷爷对弈时光的留恋,因此此处又表达了“我”对爷爷的思念以及对过去对弈时光短暂的遗憾。

三、综合运用(1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3-25题

曾被乾隆皇帝赘为“江南第一名鱼”的松江妒鱼,最近“游”进了松江二中的跨学科项目研究系列活动。请向

你的同学推介并共同参与这一活动。

活动内容活动宗旨

跨学科项目研究:

合作研究四腮鲸鱼的

活动一

形态特征、生活环境、人工呼吁人们

养殖以及历史文化等保护松江

松江炉鱼文化推广:生态环境

活动二借助各色文创作品,宣

传推广松江四鲤妒鱼文化

23.根据上表信息,在下列推介词中,你认为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②松江二中开展了“'江南第一名鱼'带着学子游家乡”跨学科项目研究活动

③为了保护松江的生态环境

④活动分“跨学科项目研究”和“松江妒鱼文化推广”两部分

⑤如果你有兴趣,请一起来参与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②④③⑤D.①②⑤③④

24.二中学生“复刻”了陶艺版的妒鱼(右上图),但略显单调,有人建议补上诗句。请你帮他在下列选项中选一

句,并结合句意和活动宗旨说说你选它的理由。(4分)

A.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B.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妒正肥

C.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你选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在文化推广活动中,学生们有的为妒鱼写歌,有的制作带有妒鱼图案的陶艺作品,还有的提议把妒鱼与松江传

统土布相结合。你有什么好点子?简要说说它能有助于推广松江妒鱼文化的原因。(5分)

【答案】

23.B

24.(4分)选B(1分)诗句写秋天正是吴江妒鱼肥美的季节(1分),从侧面表现了吴江的生态好(1分),呼

吁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或:有助于推广松江的鲸鱼文化)(1分)

25.(5分)答案示例:制作鱼书签(2分)书签制作简易,使用范围广,书签上的图案和相关介绍有助于人们了解

并推广松江妒鱼文化(理由充分2分,表达通顺1分)。

【解析】

23.本题考查句子的语序,根据几个句子来看,首先①应该在最前面,⑤在最后面,排除D,②指出活动,④为活

动内容,所以这两句应在一起,③是活动目的,应在活动介绍之前,作为引出,所以最后的排序应为①③②④⑤,

故选B,

24.本题考查诗句与材料的匹配,图片是陶艺版的妒鱼,所以我们很明显选择B,B句点明季节,而且也是妒鱼,更

能够让人们体会到生态好的事:要性,从而引发人们保护生态环境。

25.本题考查对文化推广活动出谋划策,属于开放题型,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材料和点子来分析意义。例如:制作

鱼书签。原因:书签制作简易,使用范围广,书签上的图案和相关介绍有助于人们了解并推广松江妒鱼文化。

四、写作(60分)

26.题目:这过程,挺享受的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答案】

这过程,挺享受的

那一刻的掌声,我永远也不能忘记。

刚刚开始初中生活的我,对许多事情充满了好奇,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