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要籍选读考纲_第1页
历史要籍选读考纲_第2页
历史要籍选读考纲_第3页
历史要籍选读考纲_第4页
历史要籍选读考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页脚--第一编先秦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第一章中国古籍的雏形一、《尚书》:现存史书中最古者,主要记录古代帝王的言论。(现存五十八篇)1、《今文尚书》(由伏生口述,西晋已佚散失传),《古文尚书》(得自孔子壁中,以其用用古字写成而命名)。2、所谓伪《尚书》,是指东晋元帝豫章内史梅赜所献的伪《尚书》(即十三经注疏本《尚书》)。3、体裁:典谟诰誓命4、体例:严格来说,不是一部成熟的历史著作,只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是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5、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在体例和编纂方法上,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①《尚书》实际上每一篇都有一个标题,在一个标题之下,记一个完整的人或事件,它是纪传本末体的萌芽。②《尚书》虽是古代历史文献汇编,但它是经孔子编定的,全书编排,是按朝代的,在每个朝代又按帝王顺序排列文献的先后,使人读后,能大致了解一个王朝的兴衰历史过程。所以《尚书》又是我国编年史的开端。③《尚书》保留了上古时代的许多原始文献,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二、《逸周书》:原名《周书》、《周史记》,也是现存最古的史书之一,以记言为主的史书。1、今本《逸周书》共十卷七十一篇,是旧本《逸周书》与《汲冢周书》相结合的产物。2、史料价值:最起码可以反映一种现实,总会有些根据,代表当时的社会思潮,但文词太过浅显,可以引用但要做出说明。第二章编年体的产生一、《春秋》:孔子根据《鲁春秋》修改而成。1、体例是编年体,其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讫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2、编年体记事方法特点:“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3、解释《春秋》的三本书:《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3、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对中国史学体例的发展,有重要贡献。)①《春秋》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编年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②孔子不仅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而且也是私人办学的开创者。正因为招徒讲授,才使得《春秋》传布于民间。4、缺点:①记事太简单,记事没有具体内容,只有结论,而无事实经过,很难理解其经文的意义。②侧重书法,不能坚持直书,有很多曲笔及回护的地方。二、《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省称,相传左丘明著。1、体例特点:①属于编年体史书。②用史实疏证《春秋》。③叙事时不只详明当时事件的原委,还在记载人物对话当中,集录了很多有关春秋以前的史料,这是研究春秋以前历史的重要资料。④《左传》虽然为传释《春秋》而作,但与《春秋》经文并不完全一致。2、成就:①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的史料,材料丰富,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最重要的史书。②思想观点有很大的突破,其中包括很多进步思想,把周王室与一般诸侯国同等看待;集中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重人事、轻鬼神”的社会思想解放运动等。③描写细致生动,特别善于写战争,突出了作者不单纯地把战争看做是军事行动问题,而首先看做是政治问题,这给当时及后世的教育影响是深刻。三、《竹书纪年》:原名《纪年》,出自晋代《汲冢书》,共十三篇。《穆天子传》:也出自晋代《汲冢书》,叙述周穆王西游之事。【编年体:特点:以年为纲,以事相从。优点:按时间顺序纪事,诸事共载于一篇,使读者容易了解在同一时间内发生了什么事情,整个国家的形势如何。缺点:因为按年纪事,一件事如果经历了几年或几十年,就不能不散记在数年或数十年之间,混杂在数十百件事之内;读者要想了解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必须付出很多劳动和时间,来从事翻检。】【纪事本末体:特点:是以事为纲,因事命篇,详记一事的原委。(以事件为中心,每事各详起讫,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前后连贯,又不突出。)优点:读者读后,对于一件事之首尾,可以一目了然。能获得比较系统完整的历史知识。缺点:因为它是以事为纲,因事名篇,对于同年共世之事,不能并载,使读者孤立地只知一事,不知此事和其他事的关系。纪传体只能从全部历史中选择其某些方面作系统叙述,而不能对全部历史作全面系统的介绍,这是它的局限性。】第三章国别体的出现一、《国语》:是我国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全书共二一卷。1、《国语》与《左传》同为左丘明所作,但二书性质不同,一为历史资料汇编,一为历史著作。2、体例特点:①按照国别叙述史实,它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②以记言为主。③是史料汇编性质的史书,不是著述体的历史著作。3、思想倾向:①与儒家接近,反映在尊周崇礼和民神问题上。②虽然接近儒家,但对其他各家的观点并不排斥。4、对中国史学的贡献:①从体例上说,它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为国别体史书的发展开创先例。②为我们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提供重要参证,在史料上价值很高。二、《战国策》:原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记载的有关策士们游说各国诸侯的言论资料,西汉经刘向系统整理,北宋曾巩的编订校补,才成书。1、体例:本书共三十三卷,按国别、按时间顺序记事。其内容是记载战国时期策士们游说各国诸侯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2、关于史料价值:(1)《战国策》的大部分材料脱胎于先秦的一些史书。(2)《战国策》由于是把前人游说君王的资料搜集,进行加工、整理,难免有夸张、背离事实的地方。如误认为张仪和苏秦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误认为苏秦与苏代是兄弟。其中有很多记载都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第四章其余上古史籍一、《世本》:第一个辑录《世本》的人是南宋高似孙,第二个是清人张澍。二、《山海经》:是中国一部古代的地理书。还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矿藏地质文献。“经”是经历的意思。第二编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第五章纪传体的创始与发展一、《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所著。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以记载历代帝王将相及各阶层代表人物为主、兼记各种典章制度的纪传体通史。1、《史记》是纪传体的创始,兼有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长处,所谓纪传体就是以记载各类人物的活动为中心的史书体裁。2、体例:一百三十篇(1)五体的具体内容:①“本纪”十二篇,记载的主要对象是历代帝王或最高当权者。(记事方法:是以帝王或最高当权者在位的时间编年,记载各帝王或最高当权者在位时代的国家大事。本纪是全书的纲领。)②“表”十篇,分三类:即世表、年表和月表。表就是用表格的方式,记载个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表的作用,既可以使纪传体避免繁冗和遗漏,又可以通过表格方式,提要钩玄,使人对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一目了然。③“书”八篇,分专题记载各种典章制度。八书开创了后世典志体的先例。④“世家”三十篇,主要是记载诸侯世系,所以“世家”基本上记载各国诸侯的历史。⑤“列传”七十篇,记述各时期将相大臣及各阶层代表人物的事迹,以表现各时期的社会内容,列传分专传、合传、类传和民族传四种。(2)五体之间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配合。①“本纪”是全书的纲,它以王朝为次,用编年体记述历代国家大事。“世家”和“列传”是用来补充和具体说明“本纪”的。“表”是联系纪、传的桥梁,它用表格方式记载各个时期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表现了历史发展的线索。“书”是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的,可以看作是分门别类的历史。②五种结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以互为补充地记载复杂的历史事实,便于考见各类人物的活动情况以及各类人物的活动情况以及各类典章制度的源流;又是以帝王将相为历史的主人,适合了封建国家、社会的需要。因而为后代史家所遵循,一直在古代史书编纂方法中处于主流地位。3、成就:(1)优点:①《史记》是纪传体的创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②司马迁在处理史料的时候非常慎重,贯穿了略古详今的原则,他的很多主张对我们今天的历史研究工作仍有借鉴作用。③《史记》所记述的内容包含了许多司马迁思想进步的地方,例如,重视社会经济的记载;要求统治者照顾人民物质利益的思想;站在历史学家的高度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等。(2)缺点:①存在“天命论”和“历史循环论”的神秘思想。②尽管司马处理史料的态度是审慎的,但还是有缺点和错误,如颠倒了苏秦和张仪的时间顺序,没有为墨子立传等。二、汉书:是前后合班彪、班固、班昭、马续等四人的力量写成的,是一部集体著作,中间起主导作用的是班固。1、体例:全书由四体构成:即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一百二十卷。2、成就:①《汉书》开创了我国以纪传断代为史的编纂体例。②《汉书》在编排方法上比《史记》整齐严谨。③《汗书》的十志,虽然本于《史记》八书,但远比《史记》八书丰富完备。扩大了历史研究的领域。十志叙事,都是贯通古今,是后世《通典》《通考》等典章制度的通史的开端。④“文瞻而事详”。⑤《汉书》曾传和增史迹都不少,尤以对民族史传资料的补充最为突出。而《汉书》对民族史的记载比较详细、有系统,为研究民族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史料。(汉书还有一个特点是多用文字古义,文学艰深难懂。)三、《三国志》:陈寿1、体例:属于纪传体的分国史,但仅有纪传,而无表志。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2、成就:①叙事条理清楚,质朴无华,取材审慎,不苟下笔。②评论人物基本正确。作者评论人物十分慎重,无论是褒,或贬,都言之有据。另外,作者评价人物也比较客观,既有肯定其优点,也指出其缺点;而且很注意掌握分寸,用类比的方法说明问题。③从全书来看,关于各方面人物的记载,大体上是真实可靠的。《三国志》是研究三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的史籍。3、缺点:①《三国志》缺少记载劳动人民事迹,没有为探讨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提供宝贵材料。②曲笔太多,回护过甚。四、《后汉书》:范晔著。1、体例:原定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合为百卷。但十志未成,范晔就被杀害了。今《后汉书》的八志是由梁刘昭作注时从司马彪《续汉书》里取出来补进去的。2、成就:①首要价值在于保存了后汉一代的史料,很多史料都已亡失了。现在范晔的《后汉书》已成为了研究后汉一代历史的一部最重要的史书。②将有关治道的论文及重要的词辞,都收入在每个作者的传中,一方面保存了史料,另一方面对于我们研究这些历史人物也省去了翻检之劳。③编纂方法上,在类传方面以类相从进行编次,在合传方面不拘时代先后,各就其人之行事相同以类相从,使读者更易了解各类人物的情况。④思想性方面:记述了社会上敢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崇尚节义的人士,这在一定历史时期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思想主流反对佛教、图谶和封建迷信思想的;首创了《烈女传》,无疑肯定了妇女的历史地位。五、《宋书》:沈约著。1、体例:纪传体断代史。共一百卷,其中帝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而无表。2、成就:①八志材料丰富,由古代叙到宋末,可以考见前代典章制度的全貌。②《宋书》纪传多效法《汉书》,收载皇帝、大臣的重要诏令及奏疏,保存了很多重要的史料。③《宋书》创带叙法,这也是作史的一种良法。带叙法既可免多立传,又可使读者对所牵涉的人物能详其生平。【所谓带叙法,就是其人不必立传,但有事可叙,则将其事附叙与其有关的某人传内。附传与带叙区别:附传是附载在本传后面,带叙是将带叙人物简要的生平事迹插入本传的叙事中,因而文省,且结合得紧密、自然,能增强读者对叙事的理解。】六、《南齐书》:萧子显著。1、体例:共59卷,包括本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2、成就:①叙事,向称简洁。②《南齐书》各志和“类传”,除少数外,一般都有序文,概括全篇内容,说明作者旨意。这是该书在体例上得一个优点。③由于许多南齐史书均已散失,因此,本书是现在研究南齐历史得重要史籍。七、《魏书》:魏收著。今《魏书》实际上是北魏、东魏之史。1、体例:130卷,其中帝纪十二篇,列传九十二篇,志十篇。2、成就:客观而论,《魏书》还是一部比较好的史书,不仅史料价值较高,而且在编纂体例上也有一些可取之处。尽管魏收的修史态度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若将《魏书》以“秽史”二字加以全部否定,那还是轻率的、不妥当的。第六章编年体的兴起一、《前汉纪》:荀悦著。荀悦就以《汉书》的《帝纪》为纲,兼收志、传、表的材料,仿《左传》的体例,撰成一部按时间顺序记事的编年史。1、后人评价它:“辞约事详,论辩多美。”2、成就:(1)《前汉纪》对过去的编年体有所继承,也有所发展。①在编年叙事时,引进了类比材料的方法,即记一事,同时又将有关的事附记在一起,不机械地按时间顺序排列材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编年体纪事首尾不能连贯的弊病。②十分重视《论》、《赞》的撰写。(2)大大简化了《汉书》,其字数不到《汉书》的四分之一。而且它按年叙事,最容易看出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读起来最容易获得系统的历史知识,便于封建统治者学习历史,了解古代的统治经验和教训。③使编年史又重新恢复起来,并加以完备,后世的许多史书都受到它的影响而编撰成的断代编年史。二、《后汉纪》:袁宏著。八卷。1、与《前汉纪》的比较:①目的不同:《前汉纪》是荀悦奉汉献帝之命而作,目的是为汉献帝提供一部简明的历史教科书。《后汉纪》的编撰,却是由于个人不满意当时流传的各种《后汉书》,于是立志,要仿荀悦《前汉纪》的体例,编写一部简明的东汉编年史,留给后代。②《前汉纪》是以班固《汉书》为底本,按编年体加以改组、压缩而成,其材料几乎全部取自《汉书》,荀悦所增益的材料极少。《后汉纪》取材广泛,当时流传的各种有关后汉的史书、传记,袁宏都参阅过。袁宏善于博取各家之长,尽量吸收各方面的材料,经过八年的努力,才将此书撰写成功。第七章两晋南北朝时期方志地理书名著【所谓方志,即记载地方各种情况的一种资料全书。】一、《华阳国志》:常璩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方志史书。1、体例:是地理志、编年史、人物传的结合,不是单纯的地理著作;有纪,有传,有志,基本上是一部比较完整得纪传体史书。全书十二卷。2、史料价值:①分量虽不大,但保存许多珍贵史料,如关于“南征”的详细记载;对成汉政权历史和都江堰的记载。②记载西南地理较详,是研究西南地区历史的最重要史籍。二、《十六国春秋》:崔鸿著。1、优点:①十六国的史书内容残缺,体例不全,繁简失当,错误百出,经过崔鸿改编整理后,十六国史自成系统,成为一部统一、完整的史书,各国旧史的资料得以保存下来。②叙述公允,深得史法。③取材丰富,处理史料严肃认真,所载史实都比较可靠。三、《水经注》:郦道元著。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我国古代河流分布的水文地理著作。1、史料来源:①博采群书,网罗百家。②访渎搜渠,实地调查。2、成就:①依河流经过,不仅注出各水所经地方的古今地名沿革和有关历史典故,而且还详记各地山川、名胜、风俗等,内容极为丰富,使人读后,能增加很多历史、地理知识。②本书广记各文物及山川险要。③本书记录了许多古代人工运河和农田水利资料,对后世兴修农田水利有很大的参考价值。④郦道元不仅是一位地理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郦道元记水,能穷源竟委,脉络分明。《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历史地理著作,而且是一部文学著作。四、《洛阳伽蓝记》:杨衒之著。第八章纪传体的大量编修唐修五代史:《梁书》《陈书》,姚思廉;《北齐书》,李百药;《周书》,孤德棻,苓文本;《随书》,魏征,颜师古,孔颖达。一、《梁书》《陈书》:作者姚思廉。1、体例:《梁书》五十六卷,帝纪六卷,列传五十卷;《陈书》三十六卷,帝纪六十卷,列传三十卷。2、《梁书》列传五十卷,类传八种:皇后,孝行,儒林,文学,处士,止足,良吏,诸夷。其中,《儒林传》记载了杰出的唯物主义者范缜的事迹,收载了他的代表作《神灭论》全文。3、《陈书》列传不载少数民族和外族的事迹;以大量篇幅记载皇室诸王,几乎占列传一半。4、二书优点:(1)保存了大量史料;(二书的史料来源是比较丰富的,特别是均有国史作根据,史实比较可靠。)(2)文字简练;(3)列传众多,记载人物详细,特别是文学、史学方面的列传很多。二、《北齐书》:作者李百药1、体例:五十卷,帝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2、优点:(1)保存了一代史料。王劭的《齐志》以及李百药参考过的《齐史》均已失传,《北齐书》就是当今研究北齐史最原始的材料了。(2)善于学习前代修史的经验,体例比较完整。三、《周书》:孤德棻,苓文本撰。1、体例:五十卷,帝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2、成就:(1)不止记载西魏和北周的史事,还兼述与其并存的其他国家的情况,破变了解当时全国总的形势。(2)保留了很多关于西魏和北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3)如实记载,繁简得宜。四、《隋书》:魏征等撰1、体例:八十五卷,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2、十志三十卷,分别为:《礼仪》《音乐》《律例》《天文》《五行》《食货》《刑法》《百官》《地理》《经籍》。十志分段记述了梁、陈、北齐、北周、隋五朝的典章制度,以隋为主,为研究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提供了较原始的史料,如《食货志》记载了北齐、北周、隋的均田制,《经籍志》记载了汉至隋六百年书籍存亡的情况,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第二部史志目录。3、成就:(1)十志是全书的精华;(2)文字精练,大体如实记载。4、《牛弘传》,选自《隋书》。五、《晋书》:房玄龄撰1、体例:一百三十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2、成就:(1)三十卷载记在体例上是一个创造。当时北方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他们不属于晋朝但与晋并立,《晋书》就用载记来记述这些政权的历史,提供了研究十六国汉族、少数民族的阶级斗争、及民族融合的史料。(2)对晋朝的统治者的腐朽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3)列传多载有用之文。3、缺点:存在不少问题:前后矛盾,失去照应,叙事疏漏等。3、《刘毅传》:选自《晋书》,抨击九品中正制六、《南史》《北史》:作者李延寿1、体例:《南史》八十卷,《北史》一百卷,均无表、志,只有纪、传。2、两书优点:(1)把两书平等看待,无所偏袒,修史从实际出发。(2)文字精练材料丰富,记载较为真实。(3)其列传常把祖孙父子有传者集合一处,不分朝代,成为一种家谱式的史传。(4)史料主要来自八书。而且是经过他自己一手抄录、订正,应该说比较可靠。3、《范缜传》,选自《南史》七、《旧唐书》:后晋的官修史书。刘昫著。1、唐重视修史,不仅编修前代史《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还编修本朝历史,分为两类:一为编年体的实录,二是纪传体性质的国史。后晋修《旧唐书》就是以这两部分材料为依据的。2、体例: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3、优点:(1)史料价值比《新唐书》高,叙述史实比较详尽,史料丰富,便于读者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具体情况。(2)多抄实录、国史的原文,保存了原始材料的真实性。(3)继承了《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传统,在纪、传中多记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文章。八、《新唐书》:宋朝官修史书,欧阳修、宋祁等撰1、体例:二百二十五卷,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2、成就:增加了很多材料;组织体例比《旧唐书》完整。3、缺点:本纪文字太略,有时不载年月,以致叙事时间不清楚;由于撰者爱好古文,一些富有史料价值的诏令、奏疏都被砍削,十分可惜。4、《魏征传》,选自《新唐书》,记载了魏征一生中的主要经历及几次诤谏。九、《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撰1、体例:本纪六十一卷,列传七十七卷,志十二卷。今本《旧五代史》以五代为序,断代为书。2、成就:(1)仿照《旧唐书》的编撰方法,把每个时期的大事都记载在各帝的本纪里。(2)不仅仅只记载五代的历史,也记述十国的历史。(3)根据五代的实录及范质的《五代通录》而成,而编撰五代实录的人都是五代著名的史官。十、《新五代史》:欧阳修私人撰述的通史1、体例:本集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十卷,四夷附录三卷2、优点:材料比较充实,体例完整严谨,文字简洁,观点鲜明,首尾一贯。3、缺点:刻意仿效《春秋》,不注重史实叙述,专以书法褒贬人物。[史书应以全面、系统、真实地叙述史实为主]十一、《通志》:郑樵私人编修体例:共二百卷,帝纪十八卷,后妃传二卷,年谱四卷,略五十二卷,世家三卷,宗室传八卷,列传九十八卷,载记八卷,四夷传七卷,其中后妃、宗室、四夷均属列传,故《通志》实际上分六体:纪,传,年谱,略,世家,载记。2、郑樵最感到自负的,是他的《二十略》,相当于正史的书志,其突出成就是把历代的典章制度、学术文化加以分门别类,探索其演变的过程,有助于明辨事物的性质,逐渐掌握其基本特征,形成一门门专门的学问。{《通志》纪传部分的突出成就,是克服了断代史前后不相联系,彼此重复的毛病,根据新材料补充了正史上的缺漏,新立了一百多人的传。}3、成就:(1)在时间上贯通古今,在内容上无所不包,充分体现了他所主张的“会通”思想。(2)二十略内容丰富,是全书的精华。4、三通:郑樵的《通志》,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十二、《宋史》:元末官修史书,脱脱撰1、体例:四百九十六卷,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两种,列传二百五十卷2、优点:(1)体例完备,纪、传、志俱全;(2)材料可靠、丰富3、缺点:繁芜杂乱4、《王安石传》十三、《辽史》《金史》:元末官修史书,脱脱撰1、体例:《辽史》116卷,《金史》135卷2、价值,史料丰富、珍贵十四、《金史》:脱脱著。1、体例:一百三十五卷。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2、价值:《金史》比较系统地记载了女真族的发展历史,在元修《宋》、《辽》、《金》三史中。它是较好的一部,但是疏漏、重复、错误之处也不少。第九章编年体的发展一、《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我国杰出的编年体通史1、体例:共294卷,记事上起周威列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的历史。2、优点:材料丰富,比较真实可靠;长于叙事,文字生动,记事严肃认真。以年月为经,以历史事件为纬,使人容易看清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3、缺点:一件事发生和延续的时间过长,如果连续好多年,要想了解此事的全貌,便要翻阅好几卷,很不方便;记人物的活动,更难详其来龙去脉。4、《党锢之祸》5、《资治通鉴》获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1)搜集材料丰富,而且比较真实可靠。(2)有比较完善的编纂方法。(3)关于正闰之说,这是古代史家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司马光坚持从实际出发,弃封建“正统论”,这样就使《资治通鉴》更客观地叙述历史,增强历史记载的真实性。二、《资治通鉴》的续编1、《续资治通鉴长编》,作者李焘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作者李心传3、《三朝北盟会编》,作者徐梦莘4、《续资治通鉴》,作者毕浣第十章政书体的创始与发展一、《通典》:作者杜佑。专门记载历代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沿革变迁,是我国第一部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共200卷。我国第一部史库类著作。1、成就:开创了政书体;为现实政治服务,对后世影响深远;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渗透了当时比较进步的政治观点和史学观点,对唐代及以后史学的发展都起了促进的作用。2、续编:《续通典》,《清朝通典》二、《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论述了从上古到南宋宁宗嘉定末年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共348卷1、成就:内容广泛,材料丰富,比较可靠,编纂方法较优越,使用价值比《通典》高。2、续编:《续文献通考》,《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3、十通:《通志》《通典》《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文”,就是叙事,必须以经史为本,其次是参考历代会要及百家传记,必须“信而有证”者才采用,否则不用。所谓“献”,就是论事,《通考》把历代名人对历代典章制度的评论意见都收录在史实的下面。所谓“窃著己意”即加“按语”,凡史传的记载或先儒的评论,如觉不妥,活着有补充,作者均加以“按语”,发表自己的见解,即“总评”“通考”。本文采用了这种编纂方法,开创了后世历史考证学的先河,影响非常深远。】三、《唐会要》《五代会要》:记述本朝典章制度的断代史1、《唐会要》,作者王溥,100卷,详细叙述了唐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2、《五代会要》,作者宋溥,30卷,分类记述了五代各朝的各种法制典章【史学价值:正史<国史<档案】第十一章纪事本末体的创始{纪事本末体:是一种以编年史为基础,将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按专题的形式编在一起的史籍。}一、《通鉴纪事本末》:作者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完全抄摘于《资治通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它的优点在于以年为经、以历史事件为纬,使人容易看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其缺点是,如果一件事发生和延续的时间过长,想要了解这件事的全貌,就要翻阅好几卷,因此很不方便。袁枢正是针对编年体的缺点,在体例上改为以事为纲,从《资治通鉴》中选取239件历史大事,每事为一篇,详记其始末,按时间顺序排列,使之成为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的记事本末体史书。共42卷。它在中国史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其编撰方法好,开创了新的记事本末体作为史书体裁。其续编与仿作有:章冲的《春秋左传事类始末》,杨仲良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记事本末》。第十二章唐宋时期方志地理书名名著一、《元和郡县图志》:李吉甫著。简称《元和郡国图》,是李吉甫最重要的著述之一,也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全国地理总志。本书对后世舆地学的最大影响,是创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地理总志体例,即以当时的疆域为范围,以当时的四十七镇为纲,分镇叙述各府(州)、县的地理位置,户口、沿革、交通、物产、山川河流、名胜古迹等;而且每镇皆有图,冠于篇首。二、《太平寰宇记》:宋乐史著。本书是记述宋代版图的一部重要的著作。三、《元丰九域志》:北宋王存、曾肇等共同编修的一部地理总志名著。第十三章中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史通》的产生【史论,又称史评,主要是对史书体例、史书编纂方法、史书得失、史官制度的论述,及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论等。】《史通》:刘知几著。1、命名为《史通》的原因:受了《白虎通》明称及王莽时求封司马迁后为“史通子”等事的启发。2、内容:二十卷,分内、外两篇。内篇原为三十九篇,实际只有三十六篇,外篇有十二篇。3、成就:(我国历史悠久,史学源远流长,史家历代不绝,,史书越来越丰富,但一直到刘知几才第一次作出了评论性的总结。刘知几在史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可说在我国古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1)《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史。(2)《史通》以大量篇幅讨论了史书的体例、内容与编纂方法。①在体例方面,刘知几认为必须严谨。②在内容方面,刘知几认为史书并不是要记载社会历史的一切现象,他主张根据荀悦的“五志”和他所补充的“三科”来划定范围。③在编纂方法上,他指出编次要明晰严整,不能驳杂凌乱。(刘知几对于如何编纂史书,有一套系统、成熟的见解,对后世历史学者启发很大,推动中国史学前进了一步。)(3)《史通》还论述了一个优秀史学家必备的条件和应有的写作态度。“史有三长:才、学、识。”除了以上三个品质外,还必须具有“仗气直书,不避强御”的历史家的高贵品质。{“史才”,就是指写作文章的表达能力。“史学”就是指能把握丰富的史料,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史识”就是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是非曲直的鉴别、判断能力。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缺一不可,但最主要的仍是“史识”。}总之,《史通》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史学评论名著,它既总结了唐以前和唐人的史学成就,又对后世封建史学的发展起指导作用。自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其中有些看法是要批判的。第四编明清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第十四章纪传史的续修一、《元史》:两次官修,李善长、宋濂等人纂。1、体例:二百一十卷,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2、缺点和错误:①出现了一人两传,人名不划一,附传重复,编次前后倒置等情况。3、价值:以史料的尺度来衡量,还是有很大的价值。保留了元朝原始材料的本来面目,比较接近实际。取材的很多材料都已经失传了或散失了,但《元史》保存了一部分,这是极珍贵的史料,价值很高。二、《新元史》:柯劭忞著。1、体例:二百五十七卷。本纪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四卷。2、成就:①根据《元朝秘史》、《圣武亲征录》和洪钧《元史译文证补》等资料,补充了元世祖以前的蒙古史事。②柯劭忞根据各家改编的《元史》,及明清以来的野史杂记,补充了《元史》所漏载的许多重要人物的列传。3、不足:该书在补缺方面还有些应补且又能补的没有补。没有回、耶二教的事迹。人名地名的汉译不统一,有一名两译的,给读者造成了辨别的困难。还有该书引用的材料概不注明出处,致使学者不敢引用,故从史料的角度看,《新元史》对我们研究元史的帮助就不是很大。三、,《明史》:是二十四史中最后一部,是清朝特设明史馆编修的,题为清张廷玉等撰,实际上《明史》的编撰时间前后达90余年,经过三次才修成,是二十四史中编撰时间最长的一部。1、体例:三百三十二卷。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传二百二十卷。2、成就:总的来说,《明史》在二十四史中还算是写得较好的一部。体例谨严,文字精炼,内容充实。3、缺点:①有些碍清统治政治利益的,隐而不书。②无建州三卫的记载,以级南明的历史和涉及明清易代的都几乎全部被淹没。四、《清史稿》:是民国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袁世凯特设清史馆编修的。1、体例:五百二十九卷,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三十五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2、成就:①清朝立国的时间长,积累的史料较丰富,而且清朝灭亡时,也没有遭受什么损失。清史馆能集合各种史料,编成一部纪、传、表、志齐全的《清史稿》,虽然存在严重的缺陷,但是聊胜于无,为我们研究清史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资料。②在体例上有一定的创造。③其中的添加的一些历算家的事迹,为研究科技史提供了系统的资料。3、缺点:《清史稿》在关外之事这个问题上采取避讳的态度。参加编修的人缘多系清朝的遗老遗少,他们站在清朝统治者的立场上,对明遗臣及汉族人民的反清活动抱敌视态度。但因为没有好的清史出现,社会就需要它作为参考用书而存在。同时从史料的角度上来看,它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十五章编年史举要【实录不轻易示人,除了内阁及史馆诸臣,外人概不得见。实录几乎记录了皇帝的一言一行,及统治者的各项政策,同时也披露了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些矛盾,因而最高统治者对实录的修撰,向来都是十分重视的。为了神化自己祖先的历史形象,掩盖他们的弊政,为了使前朝实录的内容及书法适应现行政策的需要,故后世君主对前朝实录总是屡修屡改,明代如此,清代更加严重。】一、《明实录》:(整个朝代的实录而又完整地保存到今天的,就只有《明实录》《清实录》。)1、史料价值:《明实录》,俗称《皇明实录》。它和历代实录一样,都是官修的编年体史料长编,其内容极为丰富,举凡各种政治措施、军事行动、经济政策、自然变异以及帝王婚丧等,都有详细的记载。它记史事都有宫廷和朝廷各部门的档案作为依据,史料价值比一般记载高。但是也带有官修史书的通病,说好不说坏。由于在记录的时候皇帝们都对封建文化采取眼里的控制政策,使得史官很难坚持直书,出现了一些歪曲真相的记载,使得实录记载失实。二、《国榷》:谈迁著。是记载明朝一代历史的编年体史书。1、史料价值:对史事的记述十分慎重,取材十分广泛,但选择很谨严,择善而从,不凭个人好恶。改变了对一些历史事件的歪曲,在语言文字方面也是很严格的,文字上要字斟句酌,以简洁、准确为原则,缺疑传信,力戒信口雌黄。《国榷》对研究建州史和明朝后期历史是有积极贡献的。三、《清实录》(附《东华录》):以完整著称。1、清廷修改前朝实录的目的:①为了神化自己祖先的历史形象,掩盖他们的弊政,为了使前朝实录的内容及书法适应现行政策的需要。②掩盖其祖先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的弊政。2、《东华录》:《清实录》因频繁地改动,而造成许多内让史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东华录》是清代两位史臣蒋良骥、王先谦因职务之便撰写的清代历朝实录的缩编。第十六章纪事本末体的发展一、《宋史纪事本末》:陈邦瞻著。依据冯琦的《宋史纪事本末》和沈越的《事纪》二书书稿增补而成的。1、成就:①《宋史纪事本末》是第一部取自一部纪传体史书而为书,这是对宋以来这类史书的一个发展,它扩大了纪事本末体史书的取材,对后世有极大影响。②以较少的篇幅,流畅的文字,按历史事件为纲,把大量的史料加以剪裁、整理和集中,确具有纪事本末体“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的优点,对读者了解宋代的历史、了解这一历史时期宋、辽、金、元各国的重大事件,有极大的便利。③涉及的问题较为广泛。弥补了《通鉴纪事本末》只述理乱兴衰,忽略其他方面内容的缺陷,扩大了纪事本末体的记事内容,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二、《明史纪事本末》:谷应泰著。打破了取资一部书这一成规,首创采群书而为书,对纪事本末体史书的发展,又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优点:①(显著特点:)“广稽博采,勒成一编”,它不是仅仅抄摘一部编年体或纪传体史书,而是综合许多史料而成书。②很多有关于农民起义等的记载都为我们研究明代的阶级斗争及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提供了珍贵的系统的资料。2、缺点:①没有全面反映明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为巩固封建政权而采取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措施也缺乏系统的记载。②一些事件的记载不可靠,如《建文逊国》。三、《圣武记》:魏源著。纪事本末体。1、成就:①取材非常丰富,而且在使用这些材料的时候,都要经过自己的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故《圣武记》提供的史料,大多数是可靠的,有很大的参考价值。②在内容上,《圣武记》是综合很多方略的史料,历述清朝过去的武功,与当时军事上的颓废相对照,希望清王朝统治者反省。③《圣武记》是研究魏源思想的重要材料。从他对史实的叙述可以看出他的立场和观点。2、缺点: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在《圣武记》也有一些错误的观点,应作必要的分析和批判。如在地主阶级立场上,恶毒地辱骂农民起义。在关于我国历史疆域的问题上,他有些不准确的提法和不正确的说法。第十七章史论、史考著作举要一、《日知录》:顾炎武著。1、根据《日知录》,略论顾炎武的学术思想:①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心性的学风。②旁征博引,考经源流,倡导一种新的治学方法。③在历史编纂学方面,顾炎武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见解。对中国史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二、《读通鉴论》:王夫之著。1、王夫之史学思想:①王夫之进一步阐发了史学“经世致用“的思想,坚持史学为现实政治服务。②反对封建的“正统论”,宣传不主于一尊的民主思潮。③在历史观方面,王夫之提出了许多超越前人的进步观点。如阐发了历史进化的观点,批判秦汉以后的复古论者。此外还指出历史的发展是通过皇帝大臣的活动来实现的。但是他的史学思想也含有封建性的糟粕,贬斥少数兄弟民族、强分华夏与所谓的“夷狄”,是封建的大汉族注意思想,对农民起义的批判等。三、《文史通义》:章学诚著。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