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便民金融,运营商新的业务增长点_第1页
移动便民金融,运营商新的业务增长点_第2页
移动便民金融,运营商新的业务增长点_第3页
移动便民金融,运营商新的业务增长点_第4页
移动便民金融,运营商新的业务增长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移动便民金融,运营商新的业务增长点第一篇:移动便民金融,运营商新的业务增长点移动便民金融,运营商新的业务增长点

赵山利

内容提要

“便民金融”与“移动通信”相结合,将建立金融行业和电信行业双赢局面的产业。而无论对于银行,还是通信运营商,都有可能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甚至奇兵出击,形成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手机银行和移动信息社区的逐步建立,对于开展移动便民金融,推进全社会信息化程度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业务开展的同时,必然对运营商个体的盈利和收益产生巨大影响,甚至改变现有运营商的竞争格局。当然,金融行业和电信行业的职责划分和利益拼争,以及相应监管的不到位,成为目前大力推进移动便民金融的主要障碍。如果早日克服这些障碍,移动便民金融肯定会带来全社会信息化的又一次深入推进。

正文

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银行排队的苦恼,面对营业厅里黑压压的一片,许多人都无可奈何。银行排队又成为一种“中国现象”。金融部门要解决“银行排队”的苦恼,不仅要提高服务意识、改善软硬件环境,更要打破思维上的束缚,充分发展采用移动通信等先进便捷手段的金融服务方式,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现代金融的便利。

“便民金融”与“移动通信”相结合,将建立金融行业和电信行业双赢局面的产业。而无论对于银行,还是通信运营商,都有可能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甚至奇兵出击,形成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水电煤气、电话费、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电话订票、航班查询、买机票、外汇买卖、银证业务、手机股市、养老金、医保卡、公积金、基金查询、工资代发、学费代收、本地服务等等许多金融服务,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务种类的繁多,一方面造成银行等机构面临繁重的工作任务,势必排队等待;但另一方面,也必然促进新的金融方式方法的产生,提高效率,向更高生产力水平迈进。采用移动通信的方式,提供便民金融,是现代社会信息化的最可行方式。

一、

手机银行

手机银行业务是客户将手机号与银行账户绑定,然后通过短信、彩信、(e)gprs、wap上网等方式,实时获取金融信息,享受各种银行理财和其他增值服务。简单的也可以称之为手机钱包。金融行业用户通过手机银行可实现下列服务:

1、即时转账。指定账号间的安全、快速的转账,借钱还款即时完成。

2、缴费支付:交电话费、手机费、水电、有线电视费等;

3、账户余额查询:个人账户和公司账户的授权查询,查询快,不占线;

4、电子对账单:清晰及时准确;

4、账户挂失:选择挂失账户、客户确认、处理结果显示;

5、手机炒股:即时下单买卖,安全及时;

6、外汇买卖。查询外汇买卖汇率、外汇走势图查询、建立委托、撤消委托、查询委托成交结果、交易账户查询。便民金融的服务方式

移动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此项业务完成日常生活所必须的费用的交纳。这样就避免了排队、等候或因出差、旅行而无法缴纳的现象,只需发送几条短信就可以轻松完成。人们随时随地完成各种费用的缴纳,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金融企业也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金融真正方便于民。

移动信息社区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社区,不仅具有基本的物业管理、书报刊销售等功能,还将为市民提供家政、教育、金融、保险、代缴费用、票务以及其他中介服务。这些功能的实现,如果借助移动通信的方式,实现方便,效率高成本低,将建成真正深入群众的信息社区。社区信息化要通过移动通信手段实现管理者、居民、服务提供者三方的及时有效互动沟通。

长期以来,社区信息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民生信息分布渠道独立,获取信息不方便;人与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高节奏生活下老人、小孩没有得到有效的关注;物业公司社区管理信息化程度低,通知公告很难传达到所有业主,故障报修、反馈等环节容易产生误会,引发矛盾;社区居民、社区商家、社区管理部门互动范围有限,主要服务内涵单薄,亟须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社区居民各类生活需求,扩大便民渠道的影响力。

移动信息社区可以建立依托互联网和社区宽带网,以短信、彩信、wap、语音等为载体,实现社区基础设施与各种生活服务信息的数字化处理整合平台。在此平台上,社区管理、社区商业网点、社区居民都可以发布自己的信息,开展自己的业务活动。小区业主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主动提出服务请求,故障保修,查询水、电、煤气、物管等费用明细,借助互动版块参与小区建设与管理,联络社区的朋友。移动通信在移动信息社会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便民金融服务将成为移动信息社区基本的服务内容。

二、

业务设想已初具轮廓,但现有的技术和方法能否满足我们的需求呢。其实运营商和设备厂商们早已开动脑筋,切实的推动着相关工作。让我们分别了解一下他们各自的进展。

中国移动最为国内最大的运营商,在移动支付等金融增值业务方面的探索和试验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目前比较得到认可的技术主要有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s,手机无线短距离通讯)和simpass。

以nfc为代表的非接触式支付应用在商业上最大的亮点在于“将手机银行卡化”,具有银行卡功能的手机智能卡在支付结算上与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在内的银行卡并无两样。目前nfc已正式投放XX市场,全面开展其在公交、地铁、出租车、超市等小额消费领域的商业试用。在试验中,用户能够直接在手机上进行余额查询,还可以通过中国移动的gprs便民金融的技术基础网络以及相应的银行账户进行充值,随时读取交易记录,并浏览手机内的wap站点,查询商户范围和商品信息。曾有调查,八成以上的消费者希望将公交卡、银行卡等支付工具集成到手机上,这似乎在昭示着这项技术注定成为“杀手级应用”的使命。

而simpass是一种以双界面、多用途的新型sim卡为核心的非接触应用解决方案,在支持非接触移动支付、电子存折、pboc借记/贷记以及其他各种非电信应用的同时,也可实现普通手机卡的正常功能,承载各种电信应用。simpass与nfc其实是为实现同一个目的但路径相反的技术。两种模式具有共同的思想,二者都在手机中加入了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芯片,用于与支付应用时的收单设备进行近距离的实时通讯,并同sim卡进行连接,以实现把支付业务捆绑在持有手机的用户上。

另一方面,设备商也对这一类业务相机而动。爱立信公司和ibm曾联合宣布,它们将携手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提供金融服务。它们计划合作开发移动互联网技术,帮助金融机构向用户提供财产管理、账目集合、移动交易以及信用卡和支付提醒等高级金融服务。

爱立信将提供它在移动电子支付(mobilee-pay),安全交易员(safetrader)和wap网关等产品领域的专门技术。其中,移动电子支付可以使运营商充当移动支付和交易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安全交易员是瑞典ehpt公司(爱立信和惠普合资组建)开发的一种互联网支付系统;而wap网关则可以使手机访问互联网上的内容。

ibm将提供来自其websphere系列的产品,包括websphereeveryplace套件,一种用于企业和电子商务应用程序,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开发平台;面向商业用户的eserver系列web服务器,以及相关的咨询和it集成服务。

爱立信和ibm还表示,它们相信ibm和众多金融企业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及爱立信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技术,将使它们之间的合作对移动金融服务领域的客户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三、便民金融的阻力

虽然用移动通信的方式完成金融交易快捷便利,但要真正得到广泛商业应用,还要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据unisys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71%的用户不会考虑使用移动设备办理在线银行或购物业务。超过一半(59%)的受访者不相信移动设备能够提供安全交易。只有10%左右的人有意向使用这类设备处理信用卡支付、转账和存款等交易。人们普遍担忧移动设备的安全性、以及它们在金融交易中保护有关信息的能力。大部分消费者普遍认为,与电信提供商和在线零售商相比,银行在移动交易中能提供最高的安全保护。电信运营商、在线零售商和金融机构似乎无法说服消费者相信在线移动交易平台非常安全。

另外,无论是监管当局,还是运营商,抑或技术提供商,现在仍然泾渭分明的割据在金融、电信两大阵营,三个层面的各自争端显然还是目前乃至今后很长时间内的焦点。无论对于运营商自己还是商业银行来说,都存在着对移动支付身份界定的难题。这种跨产业的新生业务看起来更像是正在嫁接的过程中,而一场多方多层次的对产业主导权的争夺战正在电信和金融两大阵营中展开。

在2006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中,银监会专门对手机银行业务制定了较为具体的管理条例。银监会将手机银行纳入监管体系,其背后一大意图就是削弱电信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影响力,强调商业银行接口的重要性,并确保金融机构在这一链条中的核心地位。目前商业银行对运营商担忧的是,除了抢走一部分银行卡业务之外,还有就是“将本属于银行的支付现金流也划走”。

另外,信息产业部存在之时,就有官员曾明确表示要让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产业链条中争取主导位置。中国移动已经拥有自己比较成型的结算系统,完全有可能抛开商业银行,通过自己的结算平台完成每一笔支付。与银行合作意味着每笔交易都将与银行按比例分成,这是运营商不甘心的地方。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将手机话费当成现金使用,当话费与现金一旦不对等,而且整个交易量又大的时候,将对货币市场产生较大压力。这个时候,移动运营商就成了最大的“虚拟货币”源头了。“一张面值50元的充值卡可能只需要30多元就能买进,存在较大差额”。因此,即便运营商争取到主导权,也必须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

四、

目前,日本的移动支付产业在运营商nttdocomo与电子产品巨头索尼引领下,已经进入“坐地收钱”的阶段。nttdocomo直接推动了移动信用卡支付在日本的风行,从2004便民金融的发展前景年开始推进基于felica技术的“钱包手机”,至今合作伙伴已经包括日本第二大发卡机构三井住友、东日本铁路公司等。nttdocomo通过收购和兼并,已经拥有银行业务板块,专事移动信用卡支付运营,并取得良好进展。2006年10月,nttdocomo曾宣布,仅在之前6个月时间,旗下的dcmx手机信用卡服务就吸引了86万用户,这样的发卡速度足见其发展有多快。

另外,据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research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称,随着银行和移动运营商向手机用户推广金融服务,到2011年,手机金融用户数量将达6.12亿,金融交易额将达5870亿美元。移动金融服务正像90年代的淘金热一样快速发展。金融服务的第四个显示屏(口袋里的atm机)正在给手机用户提供自由连接银行和在移动中进行支付等服务。

随着国务院组建工业与信息化部工作的完成,信息化已成为与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同等重要的新时期重大形势和任务。而运营商应当抓住历史的机遇,借助先进的移动通信方式,使便民金融真正走进社区,走向老百姓,真正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而一旦弱势运营商博得头筹,很有可能引起行业的重新洗牌。

参考文献:

1.2.3.4.5.6.7.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移动通信助力“三农”发展.人民邮电报.2007-05-17

王海龙.《基于电子商务的网络虚拟货币研究》.电子商务.2007.06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中国银监会.2007-6-28吴毅.3g亮点业务运营策略初探移动通信2006(1)

田光.移动增值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05(5)

郭策,金敏力.政府在电子商务中的角色定位,电子商务世界,2004年第05期白钦先等著.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导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第二篇。移动运营商全业务背景下本地光缆网架构电信行业的重组,引发了国内新一轮行业竞争高潮。业务竞争的基础是网络,网络建设的基础又是底层的光缆网。提前调整光缆网建设策略,抢先部署全业务环境下的光缆网,将是决定移动运营商保持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先地位、成功挑战固定运营商在固定语音和互联网络领域优势和成功转型的关键所在。

光缆网现状

移动运营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从上至下建设起一个适应移动通信的光缆网。从覆盖范围上可将光缆网分为省际长途干线、省内长途干线和本地传送网三个级别。本地传送网按网络规模大小又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个网络层次。本文将重点介绍全业务影响最大的本地光缆网。

核心(骨干)层光缆网是连接本地核心机房之间的光缆网。移动网络在核心层高度集中,核心机房数量少,一般在2~4个,少数发达地市在4个以上,机房多集中在市区,相互间距离短。核心机房内安装的设备是整个网络的大脑和心脏,机房间传输数据量大,业务密集。核心节点间传输的顺畅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网络的安全,一旦发生意外必定是重大事故。因此,核心层传送网的特点是容量大、冗余备份多、安全性极高。核心层光缆结构多为多环叠加的方式,核心节点4个以上的地区,逐步实现光缆网格化,核心光缆芯数一般在48~144芯之间,全程采用管道方式敷设。

汇聚层光缆是连接汇聚节点之间以及汇聚节点与核心节点的光缆,是介于移动基站与核心节点之间的光缆网络,用于将底层传送需求集中,提高网络传送效率,降低capex和opex。由于汇聚节点数量多,分布广,环行结构是首选。在业务量大的地区,已建成独立的汇聚层光缆。在业务量较小的地区,汇聚层光缆与接入层光缆混合使用。汇聚层光缆的市区芯数在36芯以上,郊县、农村地区则在24~48芯之间。XX县区光缆敷设以管道方式为主,郊县和农村以杆路质量较好的接入层杆路或专用汇聚层杆路为主。

接入层光缆是连接移动基站之间或基站与汇聚节点的光缆,同时兼顾少量营业厅和集团客户。光缆网结构以环行为主,辅以少量的星型、树型。光缆芯数一般在24芯以下,敷设方式无特殊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用管道、架空或直埋等多种方式。

移动运营商光缆网结构现状如图1所示。

图1移动运营商光缆网分成结构示意图

全业务背景下业务和技术对光缆网的影响

全业务在国外又称为“多业务”或“综合业务”。全业务运营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全业务运营是基于政策管制角度进行定义,即移动业务、固话业务、宽带业务,还包括基于以上三种基本业务延伸和拓展的各类增值和信息化业务(vod、视频监控等)。广义定义是基于多业务领域与通信的结合,即综合信息服务、通信+多媒体信息服务+综合信息解决方案。本文主要指狭义的全业务,它所对应的网络包括移动网络、固定网络及互联网络。

从整体来看,移动运营商向全业务转型的重点在于在现有以移动业务为主的网络中引入固定和宽带数据业务。业务网的融合转型催生了大量新技术,新技术的出现又反过来改变了网络架构模式,推动业务层面向全业务融合。网络架构模式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发展,又对底层光缆网的建设产生较大影响,下面将分析全业务网络的主要变化特征对光缆网的影响。

1.3g

3g网络核心层设备集中设置在少数核心机房,大量数据通过大容量的局间中继传送系统疏导,对核心层光缆网影响不大。在接入层,3g移动基站对光缆网的需求与2g基本相同,应重点保障基站接入光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网络建设初期,大部分3g基站将与2g基站共址,但3g基站需要支持高速率的数据业务,在基站空口能力提升的同时,覆盖半径在逐渐变小,后期3g基站密度将较2g网络有所加大,光缆网密度在接入层也需要随之适当加大(即fttm),网络结构仍然以环行为主。3g基站数据电路需求量大,类型复杂,可在传输系统层面通过更加智能高效的mstp/ptn传送技术解决。

2.固定语音、互联网

固定语音和互联网接入服务是移动运营商网络中资源比较匮乏的部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运营商建设传统固话网络的可能性很小,更可行的方式是利用软交换技术和ip技术的结合,在数据城域网平台上承载固网软交换业务,通过综合接入终端(pon+lan+i

)为用户同时提供固定语音和互联网服务。为能提供互联网业务,运营商需在核心汇聚层建设数据城域网,在接入层建设fttx为主的数据接入网。在核心层,由于核心网元高度集中,对光缆需求不大;在汇聚层,应充分利用现有汇聚层光缆资源,数据城域汇聚点布局时应尽量与传输汇聚节点重合。但数据城域网汇聚设备与bras之间连接为双归星型,与汇聚层光缆环行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直接用现有的汇聚光缆网承载,不但会造成大量纤芯资源的浪费,而且中间跳纤点过多,还会增加网络故障点。因此要求光缆网需逐步由环行向网格型演进,需增建城域数据汇聚节点与数据核心节点之间的直达光缆路由,或在汇聚光缆网之上增加汇聚调度光缆,重新配置汇聚纤芯资源。在接入层,全面建设面向用户的fttx光缆网,满足海量用户的接入需求是主要任务。

3.网络扁平化

网络扁平化是业务网转型的必然结果。网络扁平化后,核心层网络膨胀,核心节点之间连接更加紧密,跨片区、跨地市甚至是跨省的光缆路由需求增多。接入层由于可以方便地接入到核心网络,单个接入光缆网的覆盖范围缩小,整体网络规模加大,光缆网更加靠近用户,光缆网的接入能力和接入便利性得到提高。

4.网络ip化

对移动运营商而言,网络ip化最大的变化在于移动基站的ip化。但无论是2g还是3g,无论其电路形式是tdm还是ip化的,均要求承载层能够提供电信级保护,因此传送网的网络结构不会产生大的变化,在汇聚层和接入层,光缆网仍将以高效安全的环行结构为主,通过传输设备升级提供ip接口,应对网络ip化初期电路传送需求。

5.网络宽带化

随着ip业务的发展,普通移动个人用户和互联网用户对带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接入层,无线接入的宽带化,使得移动基站ip化之前的电路需求由1~3个e1扩大到5个以上,ip化后电路接口将以10mbit/s甚至100mbit/s为主。随着高清iptv等业务的普及,普通互联网用户带宽需求也将达到10~30mbit/s。在汇聚层,上联带宽已经达到1ge,正全面向10ge升级。若仍采用传输系统解决如此大容量的传输电路需求,将会占用大量汇聚层和核心层带宽,系统复杂度和建设维护成本也随之升高,裸纤直连的优越性逐渐凸显,这就需要增大汇聚层光缆密度。

6.传送网技术发展

在核心汇聚层,传送能力强大的wdn/otn技术大大降低了业务对光纤需求的压力,光缆容量无需大规模扩容。但技术的发展无法弥补光缆路由不足的缺陷,相反需要光缆网的网格化来支撑传送网系统向mesh升级。光纤路由的不丰富,将制约设备性能发挥。接入层mstp/ptn技术与核心层相类似,利用设备的处理能力缓解了接入点电路需求增加造成的压力,网络结构也无需作大规模调整。

归纳以上分析,全业务技术环境下除数据城域网和用户接入网分别对光缆核心、汇聚层和接入层产生很大影响外,其他变化因素都可在现有光缆网基础上灵活应对。

全业务光缆目标网架构

综合未来网络发展需要,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光缆网应分为核心、汇聚、接入三层。其中核心层、汇聚层为多业务共享的物理平台,接入层可再细分为主干(馈线)光缆、配线光缆和末端引入光缆。主干光缆可考虑多业务共享,而配线和末端引入由于基站接入和用户接入需求差异较大,建议独立建设。核心节点三个以上的大型本地网,核心光缆网结构以网格状为主,非数据核心节点之间与数据核心节点之间光缆芯数应适当加大,以满足数据城域网连接需要。汇聚层光缆仍然以环行为主,并逐步在汇聚层之上以数据汇聚节点为中心叠加汇聚调度层,增加数据汇聚节点与核心节点之间的直达光缆,推动汇聚层光缆网向网格化、扁平化演进。接入层解决2g、3g移动基站接入的光缆网应以环行为主,用户接入光缆网应以星型、树形为主,辅以少量环行光缆网,为重要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保证。光缆网的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

图2光缆网整体架构示意图

用户接入光缆网(fttx)架构中,fttx光缆网又分为主干、配线和末端接入三层。为提高接入效率,降低建设成本,降低线路衰耗,主干、配线光缆采用星型和树型结构,利用基站和光交递减配纤或非递减配纤。同时,fttx网络应能支持为少数重要客户提供路由保护和后期扩容,因此,需保留部分公共光纤。fttx主干、配纤光缆结构建议如图3所示。

3fttx主干、配纤光缆结构示意图

光缆网发展策略

1.光缆网建设应统一规划,分区分步实施。光缆网是底层物理层,多业务共享,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和所有业务需求,需要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由于用户接入光缆网的特殊性,其分布面广,接入数量庞大,光缆若要一次到位投入巨大,投资效益比很低。因此,需要根据市场拓展情况逐步实施,先覆盖用户密集、业务发展好的地区,后逐步向周边渗透;先解决资源问题,后提高容量。

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移动运营商已经建成的大量汇聚光缆、汇聚节点和基站,是其光缆网向客户推进的基础,应以这些点为基点,向下敷设主干、配线光缆,覆盖周边用户。向上利用汇聚核心光缆,完成业务汇聚。

3.核心汇聚层扁平化,接入层纵深化。受业务网和传送网技术发展的影响,核心汇聚层光缆将逐步扁平化。随着汇聚层与核心层的连接光缆越来越多,层次间的界限也逐步模糊。而在接入层,为维持基站接入光缆网的稳定,应独立发展面向基站接入的光缆网和面向用户的光缆网。用户接入光缆数量庞大,若直接接入汇聚层,将会给汇聚节点周边管线和进出局管道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需要通过移动基站、光缆交接箱、接头盒等设施逐级汇聚,通过分光器汇聚节约主干光缆线芯资源,尽量避免末端接入光缆直接进入汇聚节点。

4.网络建设差异化。在光缆网建设过程中,也应对光缆接入对象进行等级划分,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安全级别不同的接入服务,以有效控制网络建设成本,体现差异化服务(sla)的服务特色。对于移动基站、集团大客户等,应使用安全级别高的环形光网络,普通用户使用成本低、效率高的星型和树型光网络。

5.积极采用新技术,推动fttx光缆网建设。移动运营商作为固定接入和互联网接入的后进入者,基础资源相对匮乏。但同时又必须打造优于先进入者的光缆网,来吸引用户。要想达到目的,就必须利用新型光纤光缆和新的施工工艺,如微管微缆、浅槽光缆等,快速建设更加贴近客户的光缆网。

6.多运营商网络资源共享。在核心汇聚层,需要保障光缆网的绝对安全和稳定,以及在故障时的快速响应,因此,建议尽量确保使用自有管线资源。在接入层,情况复杂,管线需求数量庞大,应加大资源共享力度,节约投资。

光缆建设技术选型

1.光纤类型选择

目前最常使用的光纤类型主要有g.652和g.655光纤。对于通路非常密集的wdm系统,g.652光纤能有效抑制影响系统的主要因素——fwm效应,在技术上有更多的优势。高密度、大容量的wdm/otn系统是未来干线和核心汇聚层光传送系统中的主流技术。因此,笔者建议干线、核心层、汇聚层选用g.652d光纤。在接入层,速率相对较低的传送系统对纤芯各项指标的要求除衰耗外,其他并不严格,仍然可以采用g.652b型光纤。

fttx网络进入用户建筑物内后,因为特殊的施工条件,需要使用g.657低弯曲损耗敏感单模光纤。考虑到与本地光缆网g.652光纤的兼容性,应优先考虑使用g.657a型。g.657光纤在国内尚未得到大范围使用,价格仍然偏高,应尽量减少g.657光缆的使用量。

2.光缆结构选择

光缆结构设计已经非常成熟,并且经过了长期商用的考验。骨干、汇聚层大芯数光缆优先选择骨架式、层绞式光缆,接入层选用层绞式、中心束管式,末端引入层则可采用敷设简单、室内外通用的8字型和气吹架空型等各种新型干式、半干式光缆。

以全业务为背景的网络转型,使光缆线路建设在沉寂了几年后,又迎来新的建设高峰。光缆网络的重要性已经引起所有运营商的高度重视,均把光缆资源列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物理资源。但各运营商的网络基础和向全业务发展的策略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最终建成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特色光缆网。

第三篇:新sp企业与运营商业务合作流程新sp企业与运营商业务合作流程

新sp企业与运营商业务合作流程:

1.sp提交相关资质、《业务申请表》(需盖公章)和《业务方案规范文本》

2.运营商对sp提交的资质及业务资料进行审核

3.具有合格资质的sp参加接入评审

4.评审通过的sp递交《增值业务试用期承诺书》

5.sp在测试网关上进行接口测试

6.sp提交《网关测试报告》并经过验证

7.通过后移植到“运营商”设备上,给sp分配帐号和密码,sp录入相关业务内容

8.sp填写《信息费率表》(需盖公章)并和运营商一起进行计费测试

9.sp按内容填写《业务测试报告》并和运营商人员一起进行业务测试

10.通过后省公司与sp签订合作协议

11.业务在平台通过审批,向全省开放业务,并在平台进行通知

12.试用期结束后,根据试用期业务收入确定是否签订正式协议

13.若签订正式协议,省公司按协议与sp完成代收信息费的结算

若试用期结束不再签订正式协议,则收回通道

【宝家公司】

可以为您提供专业解决方案,另可办理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呼叫中心许可证等。我们的联系方式是:010-62303069010-62303096-80813011883909。

第四篇: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投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投资银行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简称投行业务)相对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而言,业务范围广并且在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按照国际惯例,投行业务主要包含八类核心业务:证券承销、证券交易、资产管理、企业并购、理财顾问、风险投资、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投行业务发展离不开直接融资的发展,2010年以来,随着我国直接融资规模在社会融资总额中的占比逐渐超过50%,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也日渐发展起来。

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最初是以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发行为核心内容。所谓债务融资工具,是指通过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包括短融、超短融、中票、定向工具、资产支持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信用债产品。自2007年9月人民银行下属的交易商协会成立以来,以市场化的注册制管理方式,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截至2013年年底,非金融企业债务存量规模超过5万亿元,在中国信用债券市场的占比接近70%,远远超过了发改委主管的企业债存量和证监会主管的公司债存量。在交易商协会批准的主承销商中,a类主承销商有32家,包括了20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12家券商,b类为11家城商行。商业银行不仅可以通过主承销商资格为企业发债获取中间业务收入,还可以为银行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

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概况

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自2010年起货币政策调整所引致的信贷规模收缩,使得包括投行业务在内的中间业务,愈加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寄予厚望的新兴利润增长点。2013年,多家上市银行的投行业务扩张。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机会。随着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银行在债务融资工具和债券承销与发行等投行业务方面发展迅速,而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企业并购重组的需求激增,也促进了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发展。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主要内容。一是企业直接融资业务的发行承销商,如: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发行等。业务侧重为发行方案的设计、顾问咨询、撰写报告、报送审批、簿记、发行等;二是企业的融资咨询顾问,业务侧重点是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方案的建议和咨询,提供可行性方案等;三是银信合作模式下为企业提供融资业务,业务侧重通过信托贷款模式为企业融通资金;四是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业务,业务侧重对大型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和通过理财实现其资金有效增值而收取手续费和管理费;五是兼并、重组的投资顾问业务及并购贷款业务,侧重提供国企重组兼并和产业结构调整下的投资顾问方案,对产业链整合出具整合方案,理顺产权关系,进而按并购贷款的规则给与一定的并购贷款资金支持;六是托管类业务和风险管理业务,为企业投资提供信息和方案,业务侧重为通过资金类托管和对风险的专业化管理收取托管费和管理费、手续费;七是银团贷款融资牵头组团、离岸融资业务咨询,业务侧重为通过银团贷款的牵头组团收取一定的牵头管理费和承诺费,以及对企业的离岸业务需求代为联系离案金融机构并定制融资方案。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特点。首先,投资银行业务在银行收入结构中已占据一定比重。实现综合经营、满足客户多样性的融资需求、调整业务结构,是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重要动机。目前,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已占据一定的比重,在维护客户关系、拓展收入来源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次,产品创新与传统业务紧密结合。创新是投资银行用以分散风险、拓展业务的关键。国内主要商业银行高度重视以传统信贷业务为依托进行产品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工行依托信贷资产,大力开发间接银团产品,目前该产品已成为工行最主要的投行收入来源之一。此外,民生银行也借助传统贷款业务,大力拓展融资策划、信用增级等投资银行产品,不仅获得了良好的收益,而且巩固了与高端客户的银企关系。最后,组织架构、专业团队已经成型。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培养了一支专业队伍。工行、建行、交行等各主要银行,均在总行和发达地区分行设立了独立的投资银行部,并在其他部分分行设立了投资银行二级部,建立覆盖经济发达地区的、比较完整的投资银行业务体系。以工行为例,目前已经在1/3以上的分行设立了独立的投资银行部,在1/3的分行设立了投资银行二级部。此外,目前国内大多数投资银行部定位为统筹全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综合部门,理顺了内部关系。部分银行还通过高管人员的人事安排,理顺了投资银行部与境外机构的关系。在组织保障下,各行通过几年的业务发展,初步建立了一支专业队伍。

主要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收入情况。根据2013年上市商业银行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银行业整体业绩增速正在下滑,但是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却仍保持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13年多家银行投行业务的增长率超过50%(如表1所示)。

2013年,工行实现投行业务收入294.86亿元,其中工行着力发展的银团安排、并购重组、股权融资、结构化融资等业务收入增长较快;交行2013年实现投行业务收入77.00亿元,占全部中间业务收入的26.19%,全行全年境内累计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149支,主承销发行金额达人民币3104.11亿元;中信银行在2013年通过投资银行业务累计为客户提供了4944.88亿元的融资规模,同比增长35.02%,并实现投资银行非利息收入40.48亿元;招商银行2013年实现投资银行业务收入21.08亿元,全年累计主承销直接债务融资工具199支,主承销金额达1475.40亿元;北京银行2013年度的债券承销、银团贷款、结构融资、并购融资等投行业务板块均衡发展,债券承销项目总规模达到1676亿元,银团、并购以及结构融资业务稳健增长,累计实现融资规模超过500亿元。

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问题

业务范围受限制。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现状下,我国商业银行只能从事部分简单的,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银行业务,而与资本市场、资本运作相关的一些复杂的,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项目受到严格限制或监管。例如,目前所有商业银行都无法获得ipo经营资格,堵住了商业银行为客户直接融资的大门。《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业务,不得向企业投资,这就使得商业银行无法在股票包销和证券交易上服务客户。虽然禁止银行从事某些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行业务,在风险防范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那些风险防控优秀的银行的投行业务的正常发展。

金融自主创新不足,投行业务产品线不够丰富。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在开展投行业务时自主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多以吸纳和移植为主,即通过简单模仿同业的产品或服务进行“研发”。因此,投行业务不仅产品种类相对匮乏,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且同质化倾向严重,各行在产品的研发设计、客户定位、营销渠道和盈利模式等方面均大同小异,难以形成进取向上的良性竞争态势。

专业人才匮乏,绩效考核机制滞后。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金融中介服务,它要求有一支精通金融、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从业经验的高级人才队伍作为业务支撑。商业银行现有业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不能完全胜任投行业务的开展,在较大程度上形成人力资源的瓶颈制约。人才的缺乏会导致银行业务创新能力不强,产品设计和风险计量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和隐患。在绩效考核机制方面,一些银行未能妥善处理总行投行部与分支行之间的“条”、“块”关系,在业绩分配问题上存在利益冲突。

收入结构单一,对传统业务依赖严重。目前,多数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收入仍主要依赖于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和常年财务顾问等传统业务;而ipo及再融资配套服务、并购重组、信贷资产证券化、绿色金融、结构化银团、高端财务顾问等新兴业务还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规模。

风险防控面临多重挑战。投行业务属于典型的轻资本业务,无需占用或较少占用商业银行的资本,因而风险系数相对较低。但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时仍要注重防控风险。

总结

在当今经济高度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要随时应对不断变化了的市场,这势必导致其融资模式的转变,企业的融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简单的贷款和结算,而更多的是通过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服务模式的创新得以满足。传统银行的盈利模式因息差收窄而受到挑战,传统的银行业务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也逐步弱化,包括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工具和产品创新在内的金融深化亟待加强。固守在传统业务上的规模扩张必然在资本方面给商业银行带来严峻考验和巨大的扩张风险。而日益扩大的以中间业务为核心的投资银行业务必然成为商业银行最大的利润增长点。

第五篇:全业务背景下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探究全业务背景下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

探究

【摘要】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发展方兴未艾。尤其是在全业务运营模式下,中国电信运营商以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为切入点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本文中,笔者客观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详细指出了中国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就如何在全业务背景下更好的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提出了一些关键性建议,以期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各个角色对于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全业务运营;电信;移动互联网;产业链

1.前言

近些年来,全球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同时将全球带进了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全球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其一是模拟技术时期,其二是cdma和gsm技术时期,其三是得到大范围推广的3g通信网络技术时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2008年底的移动通信用户已达6.4亿,并且目前已经拥有超过3.6亿3g用户。大力推行和发展3g通信技术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全球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电信领域中的技术进步,也是现阶段通信技术与网络发展取得极大进步的体现。中国电信运营商则需抓住我国移动互联网事业发展进步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2.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2.1移动互联网成竞争热点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形式大多为开单一的语音服务以及传统的移动增值服务。但是,近段时期国内移动互联网不断趋向于通信带宽大幅提高、资费不断降低的方向发展,移动业务创新速度愈来愈快,同时移动终端的功能也愈来愈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不断实现互动化、多媒体化、多元化。据《2008-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统计,中国在2008年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已经拥有高达96.6亿元人民币的规模,预计2009年移动互联网市场将拥有148.8亿元人民币的规模。伴随着移动通信网络、

技术和业务的相互融合,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逐步成为全业务背景下中国电信运营商竞争的热点。

2.2互联网产业链积极布局移动互联网

3g移动通信的到来使得移动互联网产业与移动通信加快了价值链整合的步伐,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不断向着细分化市场、差异化竞争和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前进,逐步形成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就整个生态系统而言,电信运营商、软件提供商、网络设备提供商、移动终端提供商等都是这个生态系统的参与者,并逐步向这金融、物流等相关领域渗透。其中,以苹果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制提供商,以微软、诺基亚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苹果移动终端制造商为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中增加自身话语权,大范围内推广“iphone终端+应用软件商店+运营商利润分成”的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取得了极大地成功;而备诺基亚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了ovi,这是具有移动互联网服务品牌的产品[1]。

3.中国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用户高速增长、time产业价值链逐步形成等相关因素为中国电信运营商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相关调查数据表面,截至2008年底中国已经拥有约1.2亿的手机上网用户,较2007年增长133%,增幅极为显著。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中国用户对移动互联网大力需求。中国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大力需求主要体现在用户隐私保护、网络便捷化应用等。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逐步成型[2]。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有不少于130家的具有一定运营规模的企业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企业不仅包括网络设备制造商、mid厂商、运营商等,同时还包括3g数据卡还有移动应用提供商等。

3.2运营商面临的挑战

中国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产业链开放程度不足。运营商以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全面主导权为基础的运营模式限制了第三方厂商介入移动互联网业务与应用的开发,阻碍了业务和应用创新,商业模式亟待创

新。其二是移动支付体系不完善[3]。就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支付量来说,中国的移动支付模式建设仍不完善,信用体制缺失成为限制移动支付体系发展的瓶颈。其三是3g网络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客户感知网络质量达不到要求[4,5]。

4.全业务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发展建议

4.1加强3g+w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