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地质实习报告_第1页
湖山地质实习报告_第2页
湖山地质实习报告_第3页
湖山地质实习报告_第4页
湖山地质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地质测绘实习报告1:1000(江宁县湖山村陡山地区)班级:地质工程二班姓名:熊聪指导老师:侯玉宾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工程系二〇一一年九月绪论测区概况汤山位于南京城东约28公里,自南京有公共汽车直通汤山镇、湖山等地,交通方便。汤山湖山地区位于长江以南,沪宁高速公路以北,地势位于宁镇褶皱束的南带,地形上有三列山组成,走向北东东。北列山海拔高度在120-169米,包括排山、棒锤山。中列山山势较高,一般标高为160-250米,主要包括黄龙山、团山、纱帽山、土山、陡山、狼山等山头,主峰孔山高341.8米。南列山简称汤山,其主峰标高为292.3米。三列山之间是两个纵向谷地。汤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植被茂盛。宁镇地区的地层单元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宁着呢地层小区。本区地层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发育良好,研究程度高。古生代和部分中、新生代地层,有达60年之久的研究历史,建有许多标本剖面,为广大地质工作者划分和对比地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汤山-湖山地区因其地层出露齐全清楚,被众多高校定为重要的实习地点。实习要求地质实习是在课程理论的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的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与现场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并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次地质实习的目的是使得学生掌握野外工作基本技能,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会判断断层走向,会测量断层的倾向、倾角。第二章地层地层岩性宁镇地区的地层单元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宁镇地层小区,实习穿越路线区域地层由老到新为:志留系高家边组(S1g)该组地层为暗色、灰绿色页岩,其下部产出丰富笔石,该地层岩性软弱,易受侵蚀,多被植被覆盖。坟头组(S2+3f)测区内第四系地层主要为近代冲积-洪基层,有砾石层、亚黏土、淤泥质亚粘土和粉砂层等。孔山北坡人工剖面出露清楚。第三章地质构造褶皱构造陡山向斜南翼岩层较陡,地层倾角达70-80度,局部地层可能受到断层影响或者岩层自身重力压塌而直立或者倒转;北翼岩层较缓,地层倾角25-35度,褶皱横剖面不对称,陡山顶为向斜核部,核部地层为栖霞组(已被开采),枢纽走向NNE,轴面向南倾斜,属于不对称倾伏向斜。孔山背斜孔山背斜紧靠向斜北侧,与之平行分布,组成中列山之北坡,孔山主峰通过背斜轴部,褶皱轴在西端向西倾伏,轴部由五通组顶部及石炭、二叠等地层组成,在东端褶皱轴向东倾伏,轴部由五通组上地层组成,中段孔山顶褶皱轴明显昂起,轴部由五通组底部含砾石石英砂岩组成,背斜南翼地层倾角缓,北翼较陡,倾角为80-90度,枢纽近东西走向,横剖面不对称,轴面向南倾斜。断裂构造陡山南坡逆冲断层该断层延伸15km,从大石碑至陈家边,断层面向南东倾斜,倾角65-70度,南盘仰冲,北盘俯冲,为一逆冲断层。证据:地层缺失:陡山南侧五通组砂岩与黄龙组、船山组灰岩碰头,显然为断层接触关系;断层两侧岩石破碎:岩石为压碎岩、断层角砾岩等,灰岩中发育有密集剪切节理,产状变陡;断层带内石炭统地层为构造透镜体,产状紊乱;局部岩层赤铁矿化现象很严重。陡西大沟横断层该断层延伸2-3km,断层通过陡山西侧之垭口,走向北西,断层西侧岩层不连续,且具有平移性质,方向左行,在同一标高处,断层东侧出露的是石炭、二叠系灰岩,西侧为五通组地层,证明断层具有东侧下降、西侧上升性质,通过三点定面原理,断层面向北东倾斜,倾角较陡,故该断层为平移-正断层。第四章地壳运动与地质发展简史南京湖山地区地区作为下扬子区的一部分,位于下扬子断裂坳陷带东段。据区外研究资料,自前寒武纪末至奥陶纪,本区处于温度的浅海环境,地壳活动以轻度抬升、沉降为特点,生物丰富,形成有上千米厚的碳酸盐岩沉积。露头地质特征表明,湖山地区在志留纪早中期仍处于海洋环境,以浅海、滨海环境为特点,构造活动较弱;生物丰富,以三叶虫、腕足动物、腹足动物和双壳动物为主;持续的沉积作用形成了大于300m厚的陆源碎屑沉积,构成了高家边组、坟头组和茅山组。志留纪晚期,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地壳抬升,海水退却,本区成为陆地,遭受剥蚀,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泥盆纪早期及中期。自泥盆纪晚期至石炭纪初,在准平原化的条件下,区内堆积了厚近200m的陆相-海漫相碎屑沉积,初期的沉积中还混有早先茅山组以及更老地层的剥蚀物质。这些沉积物构成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底部的五通群。加里东运动构成了本区志留纪晚期和泥盆纪早中期地层的缺失,以及五通群与下伏地层志留纪茅山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自石炭纪早期至二叠纪中期,本区地壳沉降、海侵成为主导。其中,石炭纪早期~中二叠世初期,海平面升降频繁,海侵、海退交替发生;总体上处于温暖陆棚浅海环境,间为海滨环境。在浅海环境时期,生物繁盛,以珊瑚、有孔虫、腕足动物海百合动物和藻类为主,形成了碳酸盐沉积和生物礁,分别构成金陵组、和州组、老虎洞组、黄龙组、船山组和栖霞组;在海滨环境时期则形成陆源碎屑沉积,构成高骊山组;多次的海退造成五通群、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老虎洞组、黄龙组、船山组和栖霞组各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而二叠纪中期,本区地壳沉降、持续海侵、海水深度较大,生物以放射虫为主,形成了硅质、泥质沉积,构成孤峰组,使得孤峰组与栖霞组为连续沉积。中二叠世末~晚二叠世早期的海退,致使本区处于以海滨为主、间夹沼泽环境,生活有腕足动物等,堆积了百余米的陆源沉积,与源自陆生的高等植物体碎屑构成龙潭组。自晚二叠世晚期,持续的海侵致使本区处于较大水深的海洋环境,生物以游泳、浮游的菊石等动物为主,发育硅质、泥质沉积而构成大隆组;至早三叠世,本区连续形成了泥质沉积、泥质与碳酸盐互层沉积、碳酸盐夹泥质沉积,以及碳酸盐沉积,它们共同构成了青龙组。嗣后,持续的地壳抬升、海退,使得本区在三叠世中晚期处于以海滨为主的环境,营潜穴生活的动物繁盛,堆积了以剥蚀物和陆源碎屑为主而构成的周冲组、黄马青组和范家塘组。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在北北西-南南东挤压背景下,于三叠纪末期或稍早一些时候,本区发生褶皱断裂并致使地壳隆起而成为陆地,造就山与谷;又经断块运动并伴有演讲侵入活动。自侏罗纪以来,本区以风化、剥蚀作用为主导,仅在侏罗纪早中期于少量山间洼地堆积粗粒碎屑物构成象山群。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古近纪。自新近系以来,在河流作用下区内广泛堆积了细粒剥蚀碎屑,构成新近系的沉积岩。印支运动及其后的长期风化、剥蚀、夷平、河流作用和沉积、堆积作用,塑造了如今所见的湖山地区的地貌状况。综上所述,在志留纪~三叠纪期间,本区地壳运动以垂向升降为特点,除了受加里东运动影响志留纪晚期~泥盆纪时期为陆地状态外,志留纪中晚期及石炭纪~三叠纪主要以海洋环境为主,形成海相沉积地层;受印支运动影响,本区自三叠纪末以来持续为陆地环境,形成陆相沉积地层。印支运动奠定了本区现今所见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的基本布局。湖山地区的地质发展历史是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历史,是地壳垂向和水平运动的构造运动史,是海相和陆相沉积的沉积史,也是江苏地区乃至我国下扬子地区地质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第五章结语此次汤山-湖山地区地质实习在辅导员葛老师和罗老师的带领下,一天的实习很快的就这样的结束了,我们艰苦但却快乐着,更多的是在收获着。通过罗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