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姓名钱勤巍学号61091601022导师姓名、职称魏志春教授系所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管理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入学时间2010年7月毕业时间论文题目网络媒体背景下的学校危机管理一、立论依据(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研究意义现实意义:信息时代的来临已经众所周知,而网络技术上得不断突破使得网络媒体这一新兴的“第四媒体”大行其道,不仅能够让人类更便捷地获取和传播信息,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有学者认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已经诞生,也就是所谓的“StandAloneComplex”(集群化的个体)。同时,对于学校这类组织机构而言,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也就是不可避免地面对学校危机,而且当下很多教育管理者都已经意识到必须不断增强危机意识,做好危机处理,完善危机善后和评价。但是,当传统的危机处理方式遇到网络媒体所引发的新的危机,以及网络媒体对于传统危机的扩散影响之后,我们不得不把网络媒体背景下产生的这些新的问题进行深刻思考,以解决这类方兴未艾的危机问题。事实上,最近几年上海市已经有不少中小学或者其他各类学校遭遇过由于网络媒体而引发或者扩大化的学校危机:有些危机是传统的学校安全方面和设施方面的问题,但是经过网络媒体的扩散效应之后,影响力更加深远,甚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有些危机是发生在学校的发展问题上,比如招生、教师调动等,但是当学生、家长和社会通过网络媒体迅速地了解了情况之后,引起巨大波澜,甚至令学校的管理者也措手不及,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有些危机则是完全产生于网络媒体之上,或者甚至是无中生有,经过扩散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大量的对学校不利的负面影响,造成学校的声誉危机。特别是南湖职校二分校遭遇的“宽带山”网友散步门事件,将学校顶到了社会舆论和社会安定的风口浪尖,令人不能不感叹网络媒体在危机发展中起到的巨大推力。由这些现象可见,面对网络媒体兴起给学校危机管理带来的新问题,我们必须进行探索,而不能再仅仅依靠传统的危机处理方式进行解决。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传统中小学危机管理模式的回顾与反思,结合对网络媒体的分析与批判,在这两个问题的结合部找出突破口,以多元的思维方式和实际运用的角度来分析当前中小学应对网络媒体背景下的学校危机管理方式。理论意义:首先,在对于危机管理的问题上,我国近年来很多学者在借鉴了西方危机管理大师的理论之后,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观点。但是我国学校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正是2003年的“非典”事件,成为了全社会对危机管理的思考,而因为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医疗设施相对薄弱,学校在这次事件中又是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公众关注的目光。于是有很多学者开始对学校危机管理的问题开始进行思考。事实上西方很多学者早已经在二战期间就意识到了危机的客观存在,也开始着手研究如何进行危机管理。首先必须对什么是危机提出明确的界定,危机对策研究的先驱赫尔曼对危机的定义是:威胁到决策集团优先目标的一种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决策集团作出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且形势常常令决策集团惊奇的方向发展。斯蒂文芬克则把这一定义解释为:“危机是事物中的一种不稳定状态。在危机到来时,当务之急是要实行一种有决定性的变革。”著名管理学家巴顿认为,危机是一种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生育造成巨大损害。罗森格尔和皮内伯格则勾勒出更为广泛的危机概念:“危机是指具有严重威胁、不确定性和有危机感的情绪”。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则睿智地认为,危机包含着危险木业蕴含着机遇,通过合理的决策和措施可以实现转机。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在任何组织系统及其子系统中,因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突变,对组织的总体目标和利益构成威胁而导致的一种紧张状态。”一般认为,危机通常是在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速决策等不利情景的会聚。显然危机更多地是一种情景化的存在,它威胁着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行和生存发展;同时存在着危机状态的不确定性、影响的不确定性和危机回应的不确定性;危机发生非常突然,要求管理者能在紧迫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管理者可以通过对组织内部与外部所存在的危机隐患进行观察和预测,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进行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危机隐患消灭于萌芽中;只要处理得当,虽然危机会给组织带来各种损失与负面影响,但同时危机也可能会是机会和转机。在对危机的界定和特点进行了充分地研究之后,危机管理的各种学说应运而生。危机管理一词,最早见于处理国际政治及国际经济问题中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一般以针对国家安全和国际争端的危机为主。不过,在管理学上,危机管理概念的应用,现已遍及公司企业、公营机构,甚至所有类型的组织管理上了。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比如:StevenFink主张“任何防止危机发生的措施,都是危机管理”。hnRame认为“危机管理是组织针对危机的发展阶段,做不同的因应管理措施”。孙本初主张“危机管理是组织为避免或减轻危机情境所带来的严重威胁,而从事长期的规划及不断学习、适应的动态过程,亦可说对危机情境所做的管理措施及因应措施。”雷米(JohnRamee)定义危机管理是指组织针对危机的发展阶段,作不同的因应管理措施,如在危机发生前,应对危机的警告讯息,作适切的侦察,并舒畅沟通管道,作好危机的应对决策;当危机发生时,要成立危机管理小组,负责处理并将危机予以隔离。而决策方面,则应遵守其所提的决策法则;在危机发生后,立即发现危机的成因,并予以诊治,加速损害的复原工作。最后,针对组织的缺失,再修正危机管理计画,为下一个危机作充分的准备。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认为危机管理(crisismanagement)涉及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l)危机管理者对危机情境要防范于未然,并将危机影响最小化;(2)危机管理者要未雨绸缪,在危机发生前就做出响应和恢复计划,对员工进行危机管理的培训,并为组织或社区做好准备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及其冲击:(3)在危机情境出现时,危机管理者需要及时出击,在尽可能的时限内遏制危机的苗头;(4)当危机威胁紧迫,危机管理者需要全面考虑,不小视任何一方,这意味着此时要运用与危机初始期不尽相同的资源、人力和管理方法;(5)危机过后,管理者需要对恢复和重建进行管理。‘罗氏持的是一种过程论管理思想。他认为通过寻找危机的根源、本质及表现形式,并分析危机所造成的冲击,我们就能通过降低风险和缓冲管理来更好地进行危机管理。我国台湾有学者认为,所谓危机管理,包含了危机预防、危机处理与危机解决等三个活动,主要目的是:(1)化解可能的冲突危机(化解冲突);(2)建立或发展危机管理的组织及制度(即「安全网」,SafetyNets),以因应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著名咨询顾问史蒂文·芬克的《危机管理》,劳伦斯·巴顿的《组织危机管理》,罗伯特·希斯的《危机管理》,诺曼·R·奥古斯丁的《危机管理》,迈克尔·里杰斯特的《危机公关》等一系列危机管理专著的问世说明危机管理研究已经进入硕果累累的成熟阶段。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关于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不过随着研究群体的不断扩大,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如邹东涛《哈佛模式公司危机管理》,谢思翔的《21世纪危机管理》,李经中编著的《政府危机管理》,薛澜、张强、钟开斌所著的《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等著作都标志着中国对危机管理研究的持续深入和广泛开展。综合而言,危机管理是指一种有计划、连续及动态的管理过程,也就是政府或组织,针对潜在或当前的危机,于事前、事中或事后,利用科学方法,采取一连串的应对措施,包括:组织、命令、控制、协调、计划、激励、沟通,及为因应危机的急迫性、威胁性和不确定性,藉由资讯回馈,作不断地修正与调整,以有效预防危机、处理危机及化解危机,甚至消弭危机于无形。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1)危机发生前,要尽可能的减少危机的来源、范围和影响,提高危机初始管理的地位,增强危机防范的意识和应对危机冲击的反应能力。(2)危机处理过程中,要迅速正确的做出决策,要做到行之有效的现场调度以及畅通及时的信息发布。(3)危机过后,要认真做好经验教训总结,同时完成善后的修复管理,必要时依据所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组织变革。正是在危机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之后,学者们开始将视野转向学校这一组织机构,并提出了很多关于学校危机管理的理论。其次,关于网络媒体的定义和特点,近年来随着WEB2.0和3G网络的不断发展,其研究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开展。但作为一个新兴问题的研究,在理论成果方面并不成熟。在传统的媒体传播方面的理论还是可以借鉴的。比如:使用与满足理论,传播学家E·卡兹等人在1974年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他们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一媒介期待一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1977年,日本学者竹内郁郎对这一模式进行了补充,认为实际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是媒介接触的可能性,即身边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其二是媒介印象,即媒介能否满足自己的现实需求的评价。信息选择的或然度理论,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在其著作《传播学概论》中提出的信息选择的“或然率公式”,即“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他认为,受众在选择获取信息方法上遵循经济学的“最省力原理”,即受众选择信息的可能性与报偿的保证成正比,与费力的程度成反比。把关人理论,关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库尔特.卢因提出的。1947年,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再次论述了这个问题,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个概念引进新闻研究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模式。他认为,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的少数。意见领袖理论,意见领袖是拉扎斯菲尔德等最早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的概念。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人员对传播过程提出推测: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一意见领袖,一般受众”。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根据卡兹和拉扎斯菲尔德在《个人影响》和罗杰斯在《创新与普及》中的概括,意见领袖具有下述基本特征:与被影响者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和阶层,而是均匀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他们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这些媒体传播学方面的理论都不仅适用于网络媒体的发生发展,而且对于确定网络媒体的特点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于危机管理理论和网络媒体基础理论的探究,进一步思考网络媒体和中小学危机管理的交集,则可深入研究在网络媒体背景下的中小学危机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本人在查阅相关资料之后,发现最近有几位国内学者的理论比较成熟,值得参考。一.学校危机管理方面首先,关于学校危机及其管理问题,很多学者对于其定义和特点提出看法:青年学者徐士强在《学校危机管理》中认为,尝试给学校危机做一个定性化的解释之前,先对各种危机含义的角度做一探究,并界定危机管理的定义,划分危机管理的阶段,确定危机管理的原则和策略,并结合危机管理的阶段进行具体论述。(1)学校危机的定义:从对危机定义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现有的对危机含义的界定集中在以下几条渠道:因果论,即从危机的起因和结果这一角度定义危机;特征论(或称状态论),即从危机的发展状态之角度切入定义危机;“场”论,即把危机置于一定的“场所”中,综合考虑危机与“场”之间的关联,进而勾勒危机的性质。综合一般危机含义的界定,根据他对危机特性的总结,从界定危机含义的多重角度入手,他认为学校危机就是发生在学校内外、可能给学校全体或个人带来危害的情境。这个定义指明了危机发生的“场”、利益相关者和危机导致的结果。一般而言,学校危机事件包括学校人员的伤亡突发事件;当然,也包括学校的发展危机,比如财政危机、人员危机、生源危机等。(2)学校危机管理的界定:综合学者们对危机管理含义的界定,他概括出界定危机管理含义的几个要素:方法或途径要素,即从“如何进行危机管理”入手进行概念界定;过程或阶段要素,即以划分危机管理阶段的形式来表述危机管理含义;目的要素,即所有危机管理都服务于一个目的,那就是限制危机的爆发、降低因危机而带来的损失;主体要素,即由谁来实施危机管理。基于以上几点认识,他认为学校危机管理指的是学校主要领导(通常是校长)组织相关人员组建危机管理小组、制定危机管理计划,对学校可能的和现实的危机进行预防、处理和评价的系统化的策略应对过程。它强调三个方面的危机事件:与生命和身体安全直接相关的事件;扰乱学校运转秩序、使学校工作无法开展的事件;对师生和学校形象与声誉有负面影响的事件。(3)对于学校危机管理的阶段做出以下划分:日常危机管理,危机管理制度的构建和运作,指的是危机尚未来临时,学校危机管理组织和个人应该行使的行为和职责。危机事件管理,指的是危机管理机构根据危机事件的特性,通过确定指挥人物、制定紧急计划、实施信息攻关等对危机事件进行控制、减少危机事件的破坏后果、为危机恢复创造条件等;危机事件管理以学校日常危机管理为基础,是学校危机管理的核心,也是对学校危机管理能力的全面检测。危机管理评价,对当前危机管理进行综合评价,积累经验、发现不足,为今后的危机管理提供借鉴和指导。学校危机管理的原则与策略:ⅰ原则:需有常设的危机处理组织:危机最明显的特质是突发性与急迫性,往往在当事人的一方、甚至双方毫无心理准备下爆发。在此情境下,为保证决策拟定及执行的质量,应设常设机构,平时负责长期规划,危机出现时,成为处理中枢。①设有危机的预测机制:若能事先预测危机,则一旦危机发生时,就较容易处理。因此,危机前的应变计划是危机处理的一环。②建立沟通果道:在危机处理中,多方沟通管道必须维持畅通。但有沟通管道,未必就能顺利处理危机,因为在接受信息时,决策者可能依自己的期望来认知或判定这一信息。但是,若无沟通之管道,误解可能促使危机加剧。③决策者明确果敢:决策者的性格往往是危机处理成败的关键.因此,决策者必须具有高瞻远瞩的智能,同时更须具备有明确而果敢的决断力,否则不仅不能处理危机,反而会将危机扩大。④化大为小,化小为无:危机事件必然带来损害,因此,危机管理的要义ⅱ策略:①危机的探浏与遇止:危机探测旨在发现危机,包括人、事、时、物等,其中以人为主。并将人与各种事、物、时、地做各种不同的组合,已发现潜存危机,予以立即处理或防范,进而完成各项应变计划,以备不时之需。②发现危机:危机的发生均有其征兆,因为任何事物均有其潜在、多重的危机,甚至彼此的互动间也会产生相对的危机。因此,如何在多重、复杂的关系上,找出真正危机因子加以预防处理,实为危机处理的关键。③隔绝危机:危机可视为社会一股会传染的“疾病”,必须隔离传染病病人,才能防止传染病的肆虐流行。阻止危机的扩散速度,只有隔绝危机的病源(危机因子)。因此,隔绝危机潜存因子,是危机管理的必要手段。④减缓危机扩散的速度:危机处理要隔绝危机与冷冻危机,防止危机的扩大与恶化,不致引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另一场危机。⑤消灭危机:处理危机为危机管理最重要的一环。不过要先知先觉及早处理危机,并非一般人所能完成,必须在诸多条件与时空因素配合下,才能有效进行;在危机爆发后,必须做有效迅速的处理,才能将危机化为转机。2.另一位学者王桂东则从更加贴近实际的角度论述学校危机管理的问题,在《学校危机管理研究》中,首先界定了学校危机及其管理的定义,学校危机的起因、特点、类型、后果和预防措施;之后论述了校危机管理基本原则及运作模式,并列举了发达国家在学校危机管理方面的成就,我国学校危机管理的基本步骤;最后针对我国学校危机管理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学校危机管理的界定:一般认为,学校危机主要是指严重威胁学校或学校师生的自身利益和正常发展状态,并可能带来破坏性后果的不确定性情境或事件。学校危机管理是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危机管理制度和计划对学校危机进行预防、处理和复原的策略应对过程。它强调对三个方面的危机事件进行管理:①人身危机事件:危及生命安全或伤害生命,如因地震,火灾,楼舍倒塌等造成的伤害事故;②信誉危机:对师生或学校形象和声誉有负面影响的事件;③学校发展危机:如资金问题,师资问题,生源问题等。从学校管理角度说,学校危机会在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在学校内外的为学校全体或个人带来危害的事件,它可能严重威胁到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并可能带来其他不良后果。这种情况迫使学校领导者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决策,并迅速采取行动,以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一般而言,学校危机包括学生、教师的伤亡事故等;还包括对所有学生、全体教师员工、学校的设施具有破坏性威胁的事件,如自然灾害、火灾、校园性侵犯和性暴力等;当然,也包括学校的发展危机,比如财政危机、人员危机、生源危机等。学校危机的起因:物理起因,学校设施装备或附近环境的物理性质、情况和状态的改变而导致的危机;身心起因,学校里一些成员身体或精神有潜伏的病因,在学校病发,可能引起个人或集体伤亡,甚至招来外界误解、指责,造成学校整体的损害;情境起因,现实境况因素所带来的危机;道德起因,学校成员的行为涉及有违操守的事件,导致所属学校蒙受损害;失序起因,教师对学校纪律、规则的意识松懈,又或士气低落,呈现疏忽、拖延及紊乱等行为倾向,这情况会容易诱发学校的各种意外事故。学校危机事件主要类型:学校教学质量失控引发的教学质量危机和信誉危机;重大安全事故;财务状况恶化;人力资源缺失;学生就业困难、生源短缺;政策变化的影响;偶发事件。学校危机事件特点:偶然性与必然性,危机的发生是偶然的,这是由于学校作为开放性组织的变化是必然的;未知性和可测性,危机的发生不能被预知,但是可以通过各种现象进行合理的预测;责任和利益的纠纷性,危机事件绝大多数都是当事人双方对事件责任认识的不同而导致的不同利益主张所形成的;放射性,学校危机事件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也会被社会中的各种媒体扩大化。学校危机后果:人身的损害,包括伤损肉体、危害健康、甚至做成永久伤残、丧失生命等各种可能情况;物质的损失,成员财物的直接损失,或学校实质利益或设施受损等;责任的承担,包括要对人身伤损或财物损失负上直接或间接的法律责任、经济责任及道德责任等;声誉的损害:这包括团体的声誉、个人的名声、学校的形象及成员的自我形象的损害等;教育的损害:经历危机,学校成员间关系恶化。学校危机预防措施:强化危机意识,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做好预警分析,所谓预警分析,就是对学校显性隐性危机迹象进行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并进而做出警示的管理活动;增强实战能力,做到未雨绸缪,牢固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切实做好各项危机预防工作;创造和谐环境,做到广泛联系,努力建立广泛、和谐、友好的外部环境,切实注重与社会各界的联络沟通,广交朋友,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不留任何隐患,做到严格管理,才能防微杜渐,确保学校永驻平安。学校危机管理基本原则:①事先预防制度化原则。学校对可能发生的种种灾难事件,都应在总结经验教训和吸取相关预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出综合预防和应对措施来,并使以应对突发事件为核心的整个紧急处置过程形成制度。②生命安全第一位原则。学校危机管理的核心理念在于保护和保障学生生命安全,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防灾事务中的体现,也是世界各国处理学校突发事件的基本理念。③日常防灾训练原则。学校危机管理的基础环节是提高师生自我防护、救护的知识和技能,努力提高师生防灾、减灾和保护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学校沉着应对突发事件、尽可能减少事件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④学生危机心理的缓解和引导。⑤动员社会的参与。社会力量的参与,一方面可以缓解危机在学生中产生的副作用,使学生了解真相,祛除恐惧,起到稳定社会、恢复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和学校救治危机的成本。⑥学校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以实现学校的主要目的。学校危机管理运作模式,分为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三个阶段。①发生前:危机计划系统的建立,危机计划的目的就是在事前对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预先研究讨论,以发展出应变的行动准则;危机计划说明书草拟,所谓危机计划说明书的草拟就是对危机情境作沙盘推演的过程;危机训练系统,危机训练的目的在于使组织成员除了对既有的因应策略能有所了解及熟悉外,其最主要的目的是想透过此种训练的过程使其成员能够培养出分析的能力与知识取得的能力,并从中学习及培养独立判断的能力,以便其在危机的情境下能作出创造性的决策,并能以弹性的行动来解决危机。②发生时:建立危机管理小组,危机情境监测系统,危机资源管理系统等。③发生后:成立评估系统并进行评估;加速复原工作的推行;从教训中学习与危机管理的再推动等。(9)学校危机管理基本步骤,分为危及防范,危机处理,危及总结和危机恢复管理四个步骤。①危机防范和控制阶段:重点应放在危机发生前的预防,而非危机发生后的处理。为此,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危机管理预警系统是必要的。首先,组建组织内部危机管理小组;然后,强化危机意识,观察发现危机前兆,分析预计危机情境;接着,制定科学而周密的危机应变计划;最后,进行危机管理的教育训练。②危机处理阶段:管理者应当冷静下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危机,不让事态继续蔓延,并迅速找出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化解处理。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危机应变计划;在控制危机时就应更多地关注受害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学校的短期利益;针对具体问题,随时修正和充实危机处理对策。③危机总结阶段:危机总结是整个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调查危机发生原因和相关预防与处理的全部措施;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危机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综合归类,分别提出整改措施。④危机恢复管理阶段:危机恢复管理的首要目的就在于将危机主体恢复到危机前的状态。其次,危机恢复管理是学校或个人获得新的发展的前提准备。(10)我国学校危机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①存在问题:学校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方面的实效性不强;学校危机管理工作比较缺乏法律依据;学校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大多数学校没有处理好与媒体的合作关系。②相应对策:第一,妥善拟订学校发展目标、计划,功能有五,一是促使学校的管理作为导向未来,二是集中有限的资源做最有效的充分运用,三是提供问题解决的方向,四是培养学校成员的做事能力,五是活络学校内人际沟通管道;第二,维持学校体制强度,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共同讨论校园危机应对预案,邀请有关专家组织专题讲座,使教职员工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实施两所学校、三所学校或更多学校之间的合作活动,也可以是学校与产业界、与社会团体、与非营利事业单位、与政府机构、或其它研究机构等各种型态组织的跨组织合作;第三,学校领导者有“变”的观念和能力,应善用创意的管理方式,让自己和部属保持弹性和应变的空间,给予部属以自己的创意进行工作,同时具备沟通的愿力,并能有效授权,发展学校特色,强化师生向心力;第四,增强教师对学校认同感,激励教师的意愿,带动其行政动力,才是当务之急;第五,建立学习型组织,防止僵化导致危机,使学校成为让成员体会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让教师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扩大未来能量;第六,建立健全组织文化,减低信心危机冲击,首先加强校本研究,形成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其次探究文化管理,激发学校创新活力。几位北京的学者从实践操作的角度探讨学校危机管理,在《学校危机管理预警与处置研究》中提出,学校危机管理预警与处置的6项基本要求: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做好危机应对的预案;预警的级别与分级处置;警讯点的识别;危机的处置流程;危机的复原。阐述了学校危机预警与处置的3个关键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相应的法制与法规、校规与校纪的教育;建立良性的信息沟通与传播机制和危机处置技术支撑体系;进行学校危机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学校危机管理预警与处置的6项基本要求: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①学校危机日常管理原则:学校安全维护;学校安全教育;人性化的领导与有效的沟通;成立有战斗力的危机事件处理小组。②学校危机预警原则:强调感知与经验原则。学校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具有独特的敏感性与经验。学校安全保卫人员和管理人员要注意从日常学校检查、学生意见、教师反映、班级常规、学生事件与社会反应中发现问题,见一叶而知秋。③危机发生处置过程的原则:处理态度冷静负责、处理程序缜密周详、处理方法圆融通达、处理过程中具爱心及同情心等。④危机恢复原则:发表消息、澄清真相;对事主或相关事物的治疗、矫正与修护;对周边人、事、物的复原;加强预防,减少类似事件再次发生。(2)建立健全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做好危机应对的预案:成立公共安全管理的组织,统筹危机管理的各项日常工作,起到有效的预警作用。同时要对不同阶段内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进行估计,选择应对策略,做好工作预案。(3)学校危机预警的级别与分级处置:可以依据学校危机的损害或可能的损害程度分类,来建立一套标准。(4)学校危机警讯点的识别,确立自己的学校危机管理要素(5)建立一套可行的学校危机的处置流程:不同的学校与不同的危机类型,其流程图有不同,但针对学校自身的特点,对可能发生的危机的不同类型,做出不同的流程图。(6)搞好学校危机的复原工作:要评估学校危机处理过程及成效;消除歧见,安抚相关人员;思考事件发生的原由,避免重蹈覆辙;与媒体全面的沟通。危机过后,要及时进行有关文件的整理归档,建立完备的处理案例。学校危机预警与处置的3个关键问题:(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相应的法制与法规、校规与校纪的教育;同时,还应积极宣传危机的防护手段与自救助的技能,减少学校危机发生过程中的学生伤害。(2)建立学校良性的信息沟通与传播机制:沟通方面,收集、整理可能发生学校危机事件的有关信息,准确识别各种征兆信息,对学校可能爆发危机性质、范围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将信息及时集中汇总报告学校危机管理的最高层,为领导层的危机决策提供依据,同时预测信息不断向学校师生发布,以便学校有关部门及学生做好危机应对准备。传播方面,必须考虑信息传播的管理机制问题,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第一,学校信息主导传媒对危机信息有正确的判断;第二,注重学校媒介在传递危机信息时与学生的沟通方式;第三,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危机问题;第四,注意与外界传媒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与传送渠道,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进入与社会大众舆论的正确导向。(3)进行学校危机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并在实践中丰富与完善,要求从危机预警管理,危机评价管理、危机控制原理与沟通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以上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都自成体系,比较完善,但是体现出实践操作性较弱的特点。二.网络媒体界定及其特点方面其次,关于网络媒体的界定及其特点,也有很多学者做出深入研究,并达成一定的共识成果如下:1.对于网络媒体的定义,当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从广义上说,网络媒体通常是指互联网媒体。网络媒体就是媒体意义上的网络,恰如媒体意义上的报纸、广播、电视。它是借助国际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移动电话以及MP4等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动画、图像等超文本形式来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互动式的传播媒体。简而言之,即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以超文本为主要传播手段的传播媒体。[71从广义来看,互联网平台上的媒介渠道,网站、网络论坛、电子公告、留言板、网络聊天室、博客、即时通讯工具等都具有传播新闻和信息的功能。而从狭义来看,网络媒体主要是指主流新闻网站和综合性的门户网站,它们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传播新闻和信息的专业机构。这些基于互联网传输平台传播新闻信息的网站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具有大众传播的特点。从狭义的角度上,网络媒体被定义为:按照新闻媒体传播流程(即由专业人员对新闻和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发布)运作的、具有公信力的、能够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力和能够迅速形成社会舆论的网络传播平台。在我国狭义上的网络媒体指具备一定条件经国家新闻办批准的可以转载与摘编新闻的网站,通常指主流新闻媒体网站和从事综合性新闻传播的门户网站两大类。商业类网站主要以新浪网、搜狐网、网易三大门户为代表,官方网站主要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为主,地方网站主要与千龙新闻网、北方网、东方网为主。这些网站被列为网络媒体主要依据的是我国发布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和《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2.对于网络媒体的特点,则论点较为纷繁,比如有学者认为,其特点表现为:(1)信息传播的快捷性。网络媒体信息制作与传播的速度比传统媒体要快得多。(2)自由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媒体最根本性、最能体现其优势的特征。网络传播打破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的界限已经模糊。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更为自由,每个上网的人都可以成为网络媒体上的信息发布者,信息传播者与受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更为容易。(3)海量信息内容。较之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和承载能力。(4)信息检索和使用的便捷性。网络媒体借助互联网超文本、超链接技术,为人们上网获得信息提供了便利。(5)信息内容和服务的个性化。网络媒体的互动性特点能够使公众更为积极地参与信息的获取和传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信息和信息服务。也有学者认为,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由于自身具有的超越时空限制,超链接、多媒体和交互性等特性。超越时空限制:网络的出现从根本上突破了信息传播在地域上的限制,它具有极为宽广的传播面。在时间上的突破首先表现在网络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上。超链接、多媒体:网络媒体是由0和1组成的数字化媒体,这使得它可以轻松地将各类信息转化、复制、搬运,所以网络媒体运用的是集多种信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信息传播方式。web网页可以包含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视频等多种数据。交互性:网络兼备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双重特征,“每个人在网络中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这里的‘发布’,不再是传统传播模式中的‘反馈’互动环节,而是受众拥有了传播者的地位”。受众不仅可以借助电子邮件、BBS、论坛等信息交互工具完成对传播者的回馈,也可以借助诸如博客页面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一点是网络传播模式与旧有传播模式的主要区别。也有很多学者提出,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公信力缺失,局限性明显等等。综合起来看,网络媒体的局限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网络信息过载,有害信息、虚假信息泛滥,传播极度自由使得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激增,网络媒体公信力较低。网络媒体所发布的新闻缺乏权威性,新闻报道不能深刻全面,只能被动转载。网络媒体受众年龄层次偏低,大部分民众对于网络媒体依旧不甚了解,利用率低下,受众对网络接近权的缺失。总之,网络媒体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其特性能够满足现代人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但是对于其局限性也必须有充分的认识。(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一.学校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国外学者中对于危机管理的理论较多,但是对于学校危机管理方面更多体现在实际操作的体制上。1.日本学校危机管理体制。日本的国家危机管理体制是一个以法律为依托,内阁总理大臣为最高指挥官,内阁官房责整体协调和联络,通过安全保障会议、中央防灾会议以及相关省厅负责人紧急协议等决策机构制定危机对策,由国土厅、气象厅、防卫厅和消防厅等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的组织制度。这一体制下,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分别建有各自的危机管理体系。当危机发生时,一般是根据危机的类型启动不同的危机管理部门,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厚生劳动省”牵头应对;自然灾害危机主要由“中央防灾会议”负责;经济危机由“金融危机对策会议”处理化解;国家安全事宜由“安全保障会议”研究对策。当危机事态满足以下条件时则由内阁官房代表政府负责综合协调应对,即必须立即应对的事态(紧迫性)、出现或可能发生国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害的紧急事态(重大性)、必须由政府统一应对的事态(应急的统一性)。学校危机管理被包含在了这个体系之中。日本的危机教育首先从学校做起。日本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基本上都编写有《危机管理和应对手册》或者《防灾教育指导资料》等教材,指导各类学校开展危机预防和应对教育。2005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发表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在全日本5.4万所学校中,有76%的学校已对学生进行过如何应对天灾人祸等突发性危机的教育,有67%的学校每年要组织学生进行过如何防范和应对突发性危机的训练。2.美国学校危机管理体制。美国联邦教育部认为,学校危机管理的核心是学校的全面安全。2003年制定的《危机计划的实用资料:学校与社区指南》认为,危机的发展包括3个阶段:潜伏期、爆发期和恢复重建期;危机管理包括4个环节:危机的缓解与预防、针对危机的准备、对危机反应和危机后的恢复。教育部强烈建议按照这4个阶段制定安全计划,同时鼓励各大学制定适合每所校舍的安全计划。第一个环节是危机的缓解与预防。第二个环节是对危机的准备,包括危机预案的制定和演练以及具体的环境与物资准备。第三个环节是对危机的反应。第四个环节是危机后的恢复。美国学校制定有效危机管理计划的原则为:(1)以保障师生生命健康安全为第一要务;(2)领导层是危机管理的关键,学校应建立危机反应领导小组,使领导层的各个成员明确责职和任务;(3)学校危机计划的制定要适合各自学校的具体情况并考虑到师生的实际需求;(4)学校危机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要与社区组织,包括法律机构、消防机构和紧急卫生机构(如专业的医学、心理卫生组织)紧密结合;(5)学校要制定一套危机来临时所使用的特定术语,这些术语也是大家所熟悉的;(6)任何类型的学校都要制定危机计划,要使学校中的教职工都理解危机计划,并能采取相应的行动;(7)危机计划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美国的一些州政府和学校在制定危机管理计划方面做的很详细也很全面,因此在应对突发危机事件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弗及尼亚州教育部的《2002年弗吉尼亚州学校危机管理资源指导》对学校危机管理阶段的划分则能为我们提供直接参考。该文件很简洁地把学校危机管理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危机预防阶段(crisisprevention),为危机作计划(planningforthe。risis):(2)危机介入阶段(crisisintervention),对危机做出反应(respondingtotheerisis):(3)危机后阶段(post一erisis),危机追踪管理(fol一owingupaftererisis)。根据这个模式,美国教育部为各类各级学校制定了危机管理的政策指南,具体的政策要点如下:(1)提供一个有组织的、系统的危机管理程序来帮助学校师生和家长;(2)让教职员工知道如何在危机情况下帮助学生;(3)在危机管理方针指导下,危机管理组成员制定合作计划,分配职责;(4)学生的双亲和社会其他成员是学校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5)通过法律来保护学校的利益,并在没有能防止诉讼发生的对应政策时,建立一个基于“最好实践”的政策和程序;(6)各部门协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合作关系,以提高学校与社区公众安全的信息和交流。“9.11”事件以后,美政府对大学校园的危机监控和管理更加严格。联邦教育部《2002~2007战略规划》特别强调建立学校的安全目标,为响应联邦号召,各大学普遍加强了学生品格、公民意识和爱国主义教育,这些可以从他们的课程、教学和其他相关活动中得到证明。例如,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新增了50个与反恐和爱国相关的科目;耶鲁大学认为爱国先得了解国家,因而要求加强美国历史、文化及美国精神的教学。除教育部门外,其他部门如移民局也采取了相应举措,加强学校安全保障。另外,《国家应急反应计划》就是国土安全部与其他部门和机构合作的危机管理纲领性文件。它为所有国家紧急事件管理机构提供了一个核心行动计划,为在美国国内保护公民和处理天灾人祸、防止恐怖威胁、袭击等国土安全事件确立了统一标准,并要求各相关部门按标准行事,以便在危机时刻美国政府能最有效地动员和整合所有人力物力,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个人协调一致行动。另外国土安全部还根据危机的威胁程度建立了“绿、现从常态向紧急状态的转换。新形势下,美国的学校危机管理在《国家应急反应计划》的政策指导下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美国的教育部则根据国家“警戒级别”的政策要求,制定了学校相应采取的危机应对行动指南,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这个行动指南来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一旦危机出现就可以调动所有资源迅速投入到救援中,以尽量避免或降低因危机所带来的伤亡和损失。二.网络媒体界定及其特点:国外研究者对于传统媒体研究理论较为丰富,已经可以充分在网络媒体中证明其理论的真实性,而且国内学者的理论充分借鉴了国外学者的观点,大体较为相似,故不再赘述。参考文献:[1]陈霞:《网络新闻业务初探》,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2]罗那.莞斯博士:《对因特网“颜色”的反思》,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03期。[3]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罗伯特,希斯.王成,宋炳辉,金瑛译.《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5]赵志立,《试论新闻传媒在危机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当代传播.2005(2)[6]闵大洪.2008,《中国网络传播进入新阶段》[C/OL]..en/alumni.nfosingleArtiele.do?Artieleld=10021220[7]杜俊飞.《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董萍.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现实契机[D]:(硕士学位论文)广州:暨南大学,2007[9]殷晓蓉(著).网络传播文化的历史与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戴维·冈特利特(主编),彭兰等(译).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新华出版社,2004[11]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2]鲍勇剑.《危机管理-当最坏情况发生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版[13]赵中建、徐士强.《学校危机管理的体系构建》.(教育信息报2004.3.2)[14]耿申.《学校危机管理浮出水面》.(中国教育先锋网2004-03-18)[15]朱晓斌.《美国学校危机管理的模式与政策》.(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12期)[16]赵中建.《学校危机管理》.(全球教育展望)[17]李永贤.《危机管理与和谐校园建设》.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7):9~12[18]潘东良.《学校危机的类型、特点及管理策略》.教育科学研究.2004.(08):48~52[19]刘俊强.《我国学校危机管理研究》.浙江大学学报.2006.(02):55~63[20]张清.《学校危机管理探索》教育科学研究.2005.(11):56~63二、研究方案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目标本文通过对于传统学校危机管理和当前新兴的网络媒体之间的碰撞进行研究,力求探索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说明网络媒体兴起对于传统学校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并整理归纳出学校危机管理在这种新的社会背景下所需要进行的调整和创新。研究内容传统学校危机管理的界定、类型及其原则与策略的分析网络媒体的界定及其特点与局限性的分析网络媒体兴起给学校危机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危机管理应采取的对策,如何经行调整和创新关键问题本论文的关键问题首先在于界定网络媒体和学校危机管理的交集点,因为两者的理论本身已经自成体系,如果不能在现实中找出两者的碰撞,则无法进行研究。事实上很多案例已经说明网络媒体在传统的学校危机处理中起着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交车驾驶员聘用合同
- 2025北京建筑业劳动合同范本
- 2024年货物储备及供应协议模板版B版
- 2025水果买卖合同范本模板
- 广告传媒套筒连接施工协议
- 企业文化建设处方管理办法
- 文化场馆建设临时围挡工程协议
- 桥梁建设脚手架租赁合同
- 河道整治工程围挡施工合同
- 工业生产线电力施工合同
- 2024-2025学年佛山市南海区六上数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4年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课考试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高考化学二、三轮复习策略讲座
- 2022年高考数学试卷(上海)(秋考)(空白卷)
-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题
- 山东省济南市语文小升初2024年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 装配式建筑复习试题及答案
- 空气动力学仿真技术:湍流模型:k-ε湍流模型原理与应用
- 榛子食品深加工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4年重点项目
- 支撑梁拆除安全协议书
- 2024-2030年中国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设备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