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梅)《猫和老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洪梅)《猫和老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洪梅)《猫和老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洪梅)《猫和老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洪梅)《猫和老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猫和老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简析:《猫和老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第二册的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儿歌的形式讲述猫和老鼠的故事,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儿歌中巧妙地包含了“咪、眯、迷、谜”这几个形声字。本课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描绘出老鼠偷米前得意的各种表情;第二幅画了猫装睡而抓住老鼠的情景。两幅图生动地表达了韵文的意思,图文并茂,富有童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设计思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识字课对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识字的方法和经验。然而识字课是整体性较强的课型,教学起来就比较枯燥,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以提高他们识字的兴趣。本节课的设计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教学目标:1、随文识记“鼠、眯、糊、迷、谜、咪、抓”这几个生字。书写“咪、迷”这两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3、通过字形分析,初步掌握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并培养学生运用这个规律主动识字的能力。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认识7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2、通过字形分析,初步掌握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并培养学生运用这个规律主动识字的能力是本课的难点。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激趣。师:你们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老师把它们带到的课堂上。(课件出示猫鼠图)2、认识“猫”和“鼠”。师指猫图,问:这是什么?(板书“猫”并注音)猫是我们要书写的一个生字,它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新部首“反犬旁”。师指老鼠图,问:这又是什么?(板书“老鼠”并为“鼠”注音)“鼠”字是我们的一个新朋友,它是一个翘舌音的字,我们借助拼音来拼一拼。谁有好方法来记住它?3、揭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猫和老鼠的一个故事(板书:和),大家把课题齐读两遍。【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一开始,我用学生喜爱的动画片《猫和老鼠》,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入课题,创造了一个活泼快乐的学习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课文给我们讲了猫和老鼠之间发生的什么故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71页。师先指名说说遇到不会读的字要怎么办?然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要求: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2、指名分别读第1、2节,其他学生认真听后评价正音。【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并用学过的方法自学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同时,我还让学生评价同学朗读情况,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而且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分析别人的优缺点。】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1、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那让我们再一起认真地来观察图。(课件出示老鼠出洞图)(1)小老鼠们在干什么?学生口头讲述老鼠出洞的情景后,师课件出示第一行:小小老鼠,出洞偷米。(2)学生齐读第一行。2、小老鼠出洞偷米,那小花猫呢?(课件出示猫图)(1)学生讲述后出示第一节的2、3、4行,指名读。(2)小花猫在干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随机让学生先认识“咪咪”“眯着””迷迷糊糊“,然后识记“咪”“眯”“迷”“糊”,并指导书写“咪”和”迷”。(课件演示“咪”和“迷”的书写过程,学生再练习书写)(3)你还知道哪些像“迷迷糊糊”这样的词语?(4)小花猫真的睡着了吗?(指导看图)(5)全班齐读第一节的2、3、4行。3、小老鼠以为小花猫真的睡着了,他们成群结队地钻出洞去偷米。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出动的样子。(1)生观察图。(2)师:小老鼠心情怎样?(高兴、兴奋)(3)出示第二节的1、2行,指名读。(4)课文中那个词能看出小老鼠很高兴?(满心欢喜)(5)这时候小老鼠会怎么想?(你睡懒觉,我饱肚皮!)(6)第2行末尾用了一个感叹号,谁能读出感叹的语气?(指名读,男女生赛读)4、小老鼠吃到米了吗?(出示猫抓鼠图)(1)在小老鼠刚要偷米时,被小花猫抓住了。(板书:抓)指导认识“抓”,并想办法记住。(2)小老鼠到死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都没有解开这个谜。师出示“谜”,识记。(3)小老鼠到死都没有解开这个谜,你能告诉它是怎么回事吗?(4)多么有趣的故事呀!我们一起把整个故事读一读。(5)故事里的这猫是只怎样的猫?(板书:聪明)【设计意图:本课的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我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帮助孩子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在识字教学中,我遵循儿童识字规律,由句到词,由词到字,把难认的字从具体的语境中“提”出来,启发学生用喜欢或熟悉的识字方法记住字形,读准字音,突破教学重点。】三、归纳分析,了解形声字在这篇课文中,有几个字宝宝长得非常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指名读黑板上这4个生字“迷、眯、谜、咪”2、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然后师点出这几个字左边偏旁表示字义,右边偏旁表示读音。3、谁能用其中一个字给它找朋友,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4、课件出示课本73页课后练习题,学生读一读。5、师再次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对这四个形声字的观察、比较,再加上之后的组词、说话训练,让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四、扩展运用1、你还知道哪些字是形声字?2、识字的方法可真多,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孩子们,只要我们做学习的有心人,就能认识更多的汉字,就能写出规范美观的汉字。【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把学生的思维拓展开来,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能自觉运用形声字识记生字的方法。】五、作业延伸回家用自己的话把《猫和老鼠》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设计意图:作业是课堂的延伸。通过讲故事这项作业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的能力】板书设计:māoshǔ猫和老鼠抓聪明教学反思:《猫和老鼠》是语文S版第二册的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儿歌的形式配以生动形象的插图为孩子们讲述猫和老鼠的故事,整首儿歌语句整齐,韵律和谐,语义浅显易懂,充满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直观地展现了“猫抓老鼠”的生动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识字、写字。其中,我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个方面:情境教学,激发兴趣一年级的孩子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有稳定等特点。所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前,我儿歌及课文插图录入到电脑中,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上课伊始,我先通过活泼生动的猫和老鼠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识字欲望。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依次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插图,并将相关儿歌内容展示出来,牢牢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我点击放大文中的生字,指导识字、写字。整节课,我在多媒体的辅助下,通过引导性语言描述情境,通过文本和课件互为直观感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在创设的情境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识字,学词和读文,达到识字和学词的目的,提高识字能力。随文识字,突破重点因为儿歌内容浅显,我采用的是随文识字的方法。随课文识字的特点是让课文的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学生对生字生词就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也容易记忆。识记“鼠、眯、糊、迷、谜、咪、抓”这几个生字,书写“咪、迷”这两个生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时,我利用语言情景、看图、做动作等方式,将每一个字放在一定的环境里认识、书写。把“识字”同“学词”“学句”等综合起来,避免了一年级学生集中识字、写字的枯燥乏味,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着力培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归纳分析,突破难点本课的形声字的识字方法的归纳、总结、运用成了本课的难点。在随文识字后,我将“咪、眯、迷、谜”四个形声字放在一起,让学生细心观察,然后进行组词说句训练,发现了这些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总结形近字的识字方法,最后加以运用,突破教学难点。除了以上几点,这节课我觉得比较成功的还体现在学生的表现上。可能是情境创设比较成功,也可能是随文识字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回答问题时表现踊跃并富有想象力,识字方法多种多样,有一名同学还把“谜”字编成故事来识记,令我惊喜万分。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1、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好的的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