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说《灿烂千阳》中女性的悲剧命运_第1页
论小说《灿烂千阳》中女性的悲剧命运_第2页
论小说《灿烂千阳》中女性的悲剧命运_第3页
论小说《灿烂千阳》中女性的悲剧命运_第4页
论小说《灿烂千阳》中女性的悲剧命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3"\h\u22257摘要 绪论卡勒德·胡赛尼是当代美国著名作家,他中年开始创作,至今出版了三部作品,第一部是2003年出版的《追风筝的人》,连续两年位于《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讲述的是阿米尔汗和哈桑两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故事;第二部是2007年的出版《灿烂千阳》描写了玛丽雅姆和莱拉两个女人悲惨的命运,是对暴力,爱,信仰的书写;第三部作品是2013年出版的《群山回唱》述说了一对兄妹多年因为生活贫苦从小分离,最终老年时在他国找到彼此的故事。他的三部作品都以阿富汗的战争为背景,是对苦难、爱、信念、家庭、情感的描写。本文的主角是他的第二部作品《灿烂千阳》,这部作品是胡赛尼进入成熟作家行列的代表作,但是学界对于它的研究不及他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这部作品因作者绝妙的叙事艺术,获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学界对于这部作品的研究也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局面。在国外,学者们通过这部作品对阿富汗文化进行研究,如杰西·M·尼克松他的研究认为阿富汗妇女的布卡可作为她们摆脱社会约束的工具;其次阿里(Ali)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灿烂千阳》认为语言的重要性在于描述他的地方现实,语言不应该成为读者理解小说的障碍;最后有学者从写作技巧解读小说,如丽莎·西认为小说的历史背景和情节没有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导致小说中的人物内心心理活动没有得到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国内,关于这部小说的研究论文和期刊有以下几类:一是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研究。这部作品是描写阿富汗两个妇女的,因而对女性形象的研究较多,如:陈心雨《浅析〈灿烂千阳〉中的女性形象》陈心雨.浅析《灿烂千阳》中的女性形象[J].汉字文化.2019年第15期.分析了玛丽雅姆、莱拉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寻求生存的过程。二是对小说主题的研究。对文学作品的主题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界研究的重点。对于这部小说主题的研究大多围绕成长、爱、苦难这三个主题,如:辽宁师范大学王慧的硕士学位论文《从成长小说视角研究〈灿烂千阳〉中玛丽雅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王惠.从成长小说视角研究《灿烂千阳》中玛丽雅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对小说进行分析,告知现代女性具有自我意识的重要性。三是对小说人物的创伤研究。作者从社会制度、家庭暴力、战争三方面来阐述他们的经历所造成的巨大心理伤害。四是对作品的女性主义研究。包括生态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等。如:姜莹莹的论文《<灿烂千阳>的女性生态主义解读》陈心雨.浅析《灿烂千阳》中的女性形象[J].汉字文化.2019年第15期.王惠.从成长小说视角研究《灿烂千阳》中玛丽雅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姜莹莹的论文《灿烂千阳》的女性生态主义解读[D].辽宁:辽宁大学.2012.李晓芳的《灿烂千阳》叙事视角效果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现阶段国内外对这部作品研究的主流角度如上,这些宝贵的研究成果给本文的写作提供了有效的可借鉴的参考依据。由上知晓现阶段对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解读的文献鲜有,还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对此本文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从社会、个人两方面阐述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其次从人物形象、生存困境、情感之悲三方面对女性悲剧命运展开研究,最后悲剧带给我们强烈的审美震撼升华主题。让人们真实全面的了解作者笔下阿富汗当今现状,关注到世界不发达地区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对国内研究《灿烂千阳》的思想艺术做出了贡献。一、女性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悲剧命运是多方面因素所结合而导致的,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现实因素和个人自身生存的环境都可能导致一个人的悲苦人生。如社会的战争、自然灾害等外因;也有许多个人因素,不幸福的家庭,爱的缺失等,总而言之,一个人的生活环境,自身性格各种各样的外因和内因都是对一个人的悲惨命运起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一)社会原因1、无休止的战争战争这两字是令人听之都惧怕的词语,它带给人们的只有无穷无尽的伤害,不仅会摧毁人们所拥有的美好生活,也会让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变得满目苍夷。莱拉出生于暴乱之夜,她的出生带给她家人的快乐是短暂的。在她一岁之时苏联入侵她国,自此长达10年的圣战由此开展。为了抵御苏联对她们国家的入侵,她的两位哥哥入伍为国奉献。苏联为了打赢这场战争采用各种卑鄙下流的手段,文中写道:“苏联人还喜欢将炸药藏在颜色鲜艳的玩具里面,如果孩子……他就只得留在家里,照顾他的孩子。”[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灿烂千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126页.[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灿烂千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126页.《战争与和平》中说:“战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和平只是一次战争到下一次战争之间短暂的间歇。十年之久的圣战结束也没有给阿富汗人民带来和平生活,因阿富汗的种族派别众多国内矛盾激化,内讧一触即发。小说中写到“在喀布尔,你再不能相信任何人——为了受到悬赏或者因为受到威胁,人们彼此告密:邻居告发邻居,儿童揭发父母、兄弟陷害兄弟、仆人背叛主人。”在塔利班变态的统治之下,人们之间没有温暖可言有的都是冰冷冷的算计。[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灿烂千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116页.塔利班颁布了一系列不合理的规定,如:她们不可以放风筝、不可以看电影;十五岁以上女性必须穿布卡;女性出门必须要有男性陪同等一系列不人道的制度,塔利班给她们带来了更多的生活上的煎熬,饥饿苦难。塔利班像强盗一样到处抢夺人们生活中的食物强奸父母儿童,小说中还写了为了保护阿兹莎的安全,她们用保护膜包裹住她,把她埋在深坑里,这做法[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灿烂千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116页.2、男权制的社会制度阿富汗是男权至上的国家。它的社会制度就注定了女性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男权凌驾于女性之上,女性处于完全被动接受的地位,是男性的附属品,她们一生的工作只是生育和伺候男人,这一点也是导致悲剧的潜在因素。娜娜、玛丽雅姆、莱拉三个女生的悲剧的直接原因之一也是源于冷酷无情的男人。娜娜是扎里勒家里的女佣,当她怀有扎里勒的孩子的时候,根据当时阿富汗一夫多妻的合法制度,扎里勒当娶娜娜为妻,当他为了他的声望、名誉并没有,他把娜娜和他的女儿玛丽雅姆送到离赫拉特城市区的小山丘上居住,错误都是女人自己承担,女性的命运掌握在男性者手中,这也是娜娜最后自杀的原因。玛丽雅姆是不被社会承认的“哈拉米(私生子)”,对“哈拉米”来说,他们唯一的罪行不过是诞生在这个人世陈英.生态女性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7.,她的父亲是她孩时的快乐源泉,书中写到“过去每到星期四,为了等你,我一坐好几个小时,我总是心绪不安,担心你不会出现,”[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灿烂千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58页.可以看到玛丽雅姆把扎里勒看成她的全部,她在15岁的生日时不顾娜娜的劝告跑去找扎里勒被拒,露宿街头一整夜,她的父亲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爱她,当她出现的时候扎里勒觉得他是他的耻辱。后来因为娜娜死亡,扎里勒把她接到自己的大房子里面,他的三位合法太太把玛丽雅姆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她们害怕一个女佣生的女儿夺走扎里勒的爱,她们不择手段的想要送走她,这时的扎里勒就像是玛丽雅姆的救命稻草,但扎里勒陈英.生态女性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7.[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灿烂千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58页.[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灿烂千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74页.莱拉出生于战火纷飞的时期,但她的父亲是一名睿智的教师,因此从小接受教育,战争年代莱拉家破人亡,他被拉希德从废墟中救出,因为合法的一夫多妻制度,拉希德那个险恶的想法就此诞生了,因玛丽雅姆多次流产无法生育,他想要一个儿子传宗接代,为此他选中了莱拉,为了保住肚子里她和塔里克爱情的结晶,她的选择只有委身于拉希德,沦为他传宗接代的生育机器,遭受拉希德无尽的蹂躏。娜娜、玛丽雅姆、莱拉的生活可能是阿富汗无数女性生活的缩影,她们受到男性的侮辱和压迫,多数时候只能默默的忍受,她们是男人的附属品,在男人看来她们是生育工具是生气时可打可骂的东西。3、根深蒂固的宗教文化阿富汗是个穆斯林国家,根深蒂固的伊斯兰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方式,以及民间传统。[俄]A.利亚霍夫斯基著刘宪平译.阿富汗战争的悲剧[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49页.[俄]A.利亚霍夫斯基著刘宪平译.阿富汗战争的悲剧[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49页.[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灿烂千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65页.心存伊斯兰教的阿富汗人民在痛苦的时候会呼唤真主,接受生活中所有的苦难与悲哀。在玛丽雅姆的母亲自杀去世的时候,她十分的痛苦,毛拉法苏拉赫也是用《古兰经》里的话语安慰她,告诉她说:“你哭吧,亲爱的玛丽雅姆。哭吧。痛哭没什么丢人的。但是,小姑娘,你要记住《古兰经》上说的:‘他掌管人间,他主宰万物,他创造了生与死,得到他的考验是你的光荣。’”《古兰经》第67章.《古兰经》说的都是真理,小姑娘。真主不管让我们承受什么考验和悲哀,他总有他的理由”,[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灿烂千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41页.从小生活在伊斯兰教文化的熏陶下,玛丽雅姆对于许多不合理超越人承受能力的事务都有极强的忍受能力。她相信真主,相信生活中的一切到来都是有自己的理由的。在她多次流产之后,她也认为是因为她的原因娜娜死亡所以这是真主对她的惩罚,但流产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自身身体不健康,可能也是因为体质问题,但深刻的宗教文化让玛丽雅姆认为这是上天真主对于她的惩罚。深入骨髓的宗教文化也是阿富汗女性悲剧命运《古兰经》第67章.[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灿烂千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41页.(二)个人原因1、家庭原因家庭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影响久远而深刻。家庭里的家人相处之道对于自身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可以说玛丽雅姆是一个没有家庭的孩子,她的母亲她的父亲对她有的只是一种微妙的责任而表现出来对她的关爱罢了。玛丽雅姆因“哈拉米”的身份一直没有被社会所接受所认可,她的母亲娜娜是身份低微的女佣,怀了富豪扎里勒的孩子,扎里勒让娜娜离开了他的家里。玛丽雅姆的童年是在母亲的责骂声中度过的。娜娜总是骂她是“哈拉米”,娜娜说出这个词语的口气已经让玛丽雅姆觉得它特别伤人——更何况她还边说边吐口水。[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灿烂千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4页.从小娜娜给予她的爱就是变态的,她把所有世间的不美好都展现给她,她的母亲告诉玛丽雅姆说她就是杂草,人们拔起来丢掉的东西,从小她就感觉她自己是别人讨厌的东西。当她执意的下山去寻找她的父亲扎里勒被拒的时候她更加的明白了母亲告知她的一切。她最崇拜的父亲每周四去看望她给她讲故事给她带礼物却也不待见她。当她嫁给拉希德的时候,拉希德带她出门,给她买冰淇淋吃,送给她布卡服饰,她感受到了真切的爱,她幻想着与这个男人共度余生、休戚与共,但后面拉希德的所作所为让她知道她是错的,在她七次流产无法生育之后,她们的种种问题就出现了。嫁给一个自己从末谋面的人成为夫妻,她们之间没有有爱情,是一种利益往来,在玛丽雅姆没有完成拉希德所要的,自此对她的是[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灿烂千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4页.相比玛丽雅姆,莱拉可以说家庭还算幸福,她的父亲是一位睿智的老师,她的母亲在战争还未到来之前也算是活泼开朗的人。她从小可以到学校接受教育,从青梅竹马塔里克作伴,童年生活也还算幸福。但战争摧毁了这一切东西,她的母亲整天浑浑噩噩度日,整日思念她的两位哥哥,她心里想:“当然,妈妈本该去接她……那么他们就不应该再生其他的了”[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灿烂千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123页.。她的整个童年似乎都少了母亲的陪伴和关心。原生家庭的不幸福生活和自己婚姻的失败都是导致玛丽雅姆和莱拉悲剧人生的一大重要因素。[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灿烂千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123页.2、性格缺陷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缺陷也是造成小说主人公悲剧的重要原因,许多作品中的悲剧都源自于人物本身性格的缺失。《灿烂千阳》中娜娜、玛丽雅姆是怯懦忍受力极高的女性代表。她们历来不敢反抗男人,默默的承受着男性错误带来的苦难,像娜娜告诉玛丽雅姆所说:“你这辈子只需要学会一种本领就好了。那就是忍耐。”[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灿烂千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21页.她们忍下生活带给她们所有的悲惨遭遇,从来没有想过反抗它,在娜娜被扎里勒与他的三位妻子赶出赫拉特的房子时,娜娜因为懦弱的性格并没有反抗,她是一个活的透彻的女人,如她所说:“就像指南针总是指向北方,男人怪罪的手指总是指向女人。”[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灿烂千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8页.玛丽雅姆因为深受娜娜的影响,她隐忍、自卑,从小她就被娜娜大骂口吐唾沫的喊着“哈拉米”,她知道自己不是让人喜欢的人,这让她很自卑,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所以当她嫁给拉希德,穿上布卡会让她感觉自在,这样别人看不到她,也不知道她是“哈拉米”这件事;所以当出门去弄食物的时候莱拉的母亲和她打招呼也会感到害怕,自卑的人心里是害怕和她人交往的,她们怕别人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因此往往会拒绝了向自己走开的好意。玛丽雅姆把娜娜告诉她的她需要学会的本领就是忍耐这一句话牢牢的记在心里,养成[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灿烂千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21页.[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灿烂千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8页.二、女性悲剧命运的表现形态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的地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岁月里,女性处于被压迫、被欺凌的时期也是较长的一段时间。在大男子主义的阿富汗,成千上万的阿富汗女性都成为男性的附庸品和暴力行为的牺牲品,她们丧失了自己独立的人格,一生就成为男性和家庭的奴隶,在沉重的生活中,她们哭泣、反抗、与之斗争都是以失败告终的。她们位于社会底层,不被当做活人看待,对待她们比对待路边的流浪猫还残忍恶毒,她们一生中存活都难事,战争破坏了她们的家庭,婚姻中男人也只是把她们当做仆人和生育的工具。(一)悲剧的人物形象1.玛丽雅姆——从未被重视的“哈拉米”玛丽雅姆是作品中极具悲剧色彩的一个人物。作者在文章的第一部分用柔和的语言对玛丽雅姆悲惨凄苦的一生娓娓道来。她是女佣和自己主人的孩子,她从小就被视为她富商父亲的耻辱,她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她只能住在离父亲距离遥远的山上泥屋里,她无法享受同其他兄弟姐妹一样的生活,不能接受教育,看电影吃冰淇淋的这些小事都是奢望。她的母亲对她的爱也是一种“变态”的爱,把她当做自己存活的一个理由。在她还小的时候把她的一件瓷器打碎,她就大声的骂她说一个笨手笨脚的“哈拉米(私生子)”,因为她的特殊身份,她无法享受到和其他兄弟姐妹同等的权利,她们所拥有的她都不能得到。

她是一个不被法律承认的孩子。因此她去赫拉特找寻父亲扎里勒陪她过15岁生日时,换来的是拒绝,是母亲的死亡。这个身份伴随她一生,是她心里不可提及的痛。文中一次吃饭时候的场景,她的丈夫拉希德说:“你没告诉她吗,玛丽雅姆,你没跟她说过你是哈拉米吗?”话语中满是嘲讽,玛丽雅姆也因为这个令人耻辱的身份无法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开始了悲剧的一生。2.莱拉——失去美好的知识女性莱拉,她拥有幸福的家庭,接受过学校系统教育的知识女性。相比起玛丽雅姆,她的童年生活还算是幸福美好的。按理来说,这样一个在爱里长大、自身也优秀的孩子,之后拥有的是美好幸福的生活。她从小和一个小男孩塔里克一同长大,在她的母亲因她的两位哥哥为了保卫国家牺牲在圣战之中而悲伤不已,完全忽略她的存在时,是塔里克一家给予她足够的关爱,她们是青梅竹马,塔里克的父亲也常常笑称儿媳妇来了,内心早已把她当成自己家庭的一份子,但是因为战争和亲情,即使她和塔里克发生了关系,迫于家庭,在塔里克离开的时候她还只能苦守在家里,不能一同离开这也是她的一个悲哀之处。她的朋友从小也说过“等到我们二十岁的时候……我能够在报纸的头版上发现你的照片。”但因为各种因素,她最后只得放下自己委身于拉希德这个年过半百的老头身旁,成为他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她试图反抗,每周偷拉希德的钱藏起来,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她是一个值得拥有美好幸福生活的人,但无奈上天给她太多的苦难才换到最后的幸福。3.娜娜——没有感受到爱的女佣娜娜形象只是《灿烂千阳》中众多女性形象之一,她既不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也不是作者重点渲染的对象,但她却在整部小说中起到了点睛作用。通过她的出场,读者了解到了小说主人公玛丽雅姆的生存背景,她的命运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看到阿富汗女性在与男权社会制度中受到的男性压迫和欺凌。她的一生都充满了苦难、压抑与矛盾,她说过:“每一片雪花都是人世间某个悲哀的女人叹出的一口气。”她的父亲是石匠,她是扎里勒的女佣,怀了主人的孩子等待的不是娶她把孩子平安的生下来,而是把她赶出赫拉特。因为出身低微,她注定不能嫁入豪门,这一切错误的也只有独自承担。她未婚先孕这件事让她的父亲觉得脸上无光,和她断绝了父女关系,离开了先前居住的地方。因为娜娜是身份低微的女佣,在当时的男权制度之下,社会制度法律法规都没有办法保障她的权利,家庭出身贫贱的她要想顺利的生下孩子,只能找个荒无人烟没人认识的地方。(二)生存困境作家雨果认为:“物质是生存所需的必要条件,正如理想之于人的生活,残酷的生活揭开一切美好的虚设,使生命的悲剧暴露无遗”。在这部小说之中,贫困和饥饿充满在作品中,她们最基础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原本喀布尔地区的人们都过着富足幸福的生活,因为战争,莱拉家破人亡,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战争无情的把这些美好全部都撕毁,在拉希德的鞋店被大火烧毁之后,她们一家五口人吃饭都成问题。为了减少生活的压力,莱拉不得不把自己的女儿阿兹莎送到孤儿院去,因为这样可以少一个人吃饭,但她心里明白,孤儿院其实给不了那些孩子好的生活,在那时到处都是缺少粮食的,她们心里也知道塔利班会定期去孤儿院挑选人送给他们的首领,把阿兹莎送到孤儿院等于是把她往深渊里推,可是她们别无选择,为了生存,她们需要放弃自己至亲至爱的人。她们自己的生活也是苦不堪言的,每日的白米饭都是罕有的盛宴,“厨师会让拉希德带一些剩菜回家……难以嚼动的贝壳意粉,坚硬的、混着沙子的米饭”这些是他们每日的食物。饿死成了一件常有的事情。由于战争,她们的医疗设备也不对女性开放。还记得莱拉第二次怀孕生产的时候许多医院都拒绝了她,而她们女性能去的只有没有氧气没有医疗器材的医院。众所周知,在当今医疗技术发达的今天人们也无法保证一个生产女性的性命安全,但在那时,莱拉甚至没得选,她的羊水破了,她要接受的是在完全没有任何设备的情况下把莱拉的肚子划开从子宫里取出孩子,想必每个读者看到这里都不得不赞扬母亲的伟大。莱拉和玛丽雅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之下存活下来。(三)情感之悲每个人都知道爱对于人类的成长至关重要。玛丽雅姆她的一生只有阿兹莎出现的之时她感受到了爱和被需要。玛丽雅姆从小父亲的背叛、母亲每次破口大骂的“哈拉米”都让她知道自己是一个不受喜爱的人,当她的母亲死亡父亲为了自己的声誉把她嫁给从未谋面的拉希德时,拉希德还给她买冰淇淋、送她美丽的布卡,她幻想着这是和她共度余生的男生,她试着去爱上他,想和他休戚与共,在她多次流产之后,她明白了那一切只是她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俗话说:“没有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女人”,没有孩子这一点也一直以来是玛丽雅姆所遗憾的地方,她多次怀孕多次流产,老天就像和她开玩笑一样给了她希望又给她无尽的失望。可笑是可以说她得到的爱是从她的“情敌”莱拉身上得到的,是莱拉、阿兹莎帮助她找到了自己,她们唤醒了沉睡在她身体里多年的自我意识,以至于她最后为了保护所爱之人莱拉她们选择杀死拉希德而换来自己的死亡。娜娜她的一生都是在为她人而活,如中国作家史铁生所说:“有一种卑微是永生永世的,有一种蔑视是根深蒂固的。”她即使得不到扎里勒的爱,但是每到扎里勒到泥屋的时候她都穿戴整齐乖乖的坐在椅子上,那时候的她没有妖怪会进入她的身体,她不会犯病,她知道扎里勒把她抛弃的这个事实,她也把扎里勒虚伪的面孔告诉玛丽雅姆,可是扎里勒来到泥屋的时候她又尽可能把她一切的美好展现给扎里勒,她矛盾至极。她知道玛丽雅姆要去寻找她父亲的时候,她告诉她说:“别离开我,亲爱的玛丽雅姆。请你留下。你要是走了我就会死。”她卑微的活着似乎是为了她的女儿,当她的女儿离开了她,她的选择并不是去寻找她,娜娜知道她告诉玛丽雅姆她的离开她会死的时候玛丽雅姆还执意离开的时候心已经不在她这里了,她也没有生存下去的必要了,所以当玛丽雅姆下山找寻扎里勒了,她选择在上吊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阿富汗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压制、歧视及男权至上的社会现实,禁锢了女性的自由,麻痹了女性的自主意识。因此,胆小怯懦娜娜在女儿失踪后,以一种悲壮的方式选择了逃避。残忍的自杀也是她对自我命运的一种反抗,凭着微弱的爱和坚忍在泥屋度过了短暂而悲哀的一生。莱拉为了在生活中时常忽略她情感的母亲而放弃自己的爱人塔里克,最后为了生活还只有选择嫁给拉希德,她相较于玛丽雅姆她是幸福的,有自己的孩子,心里也有自己爱的人。可是该经历的悲苦生活也一样不少的全部给她了。这段婚姻没有爱情做基础,有的就是拉希德需要一个儿子,莱拉恰好可以生育。莱拉每日忍受的不止是战争带来饥饿生活,她还要忍受丈夫拉希德的辱骂和欺凌。拉希德这个典型的男权主义代表者,他想做的只是莱拉控制者,他讽刺莱拉一个读书人讲着文邹邹的话但也要靠他才可以生存下去。只要有他稍稍的不满意的地方,他那残暴的面目就全显露出来。女性在力量方面一直都是弱者的形象,我们无法反抗男性给我们带来的殴打,这也是现今女性被强奸和杀害发生的原因之一,莱拉无法反抗他的力量,在暴力行为到来之前她只有全盘的接受。三、女性悲剧的审美特征作品中的女性悲剧带给读者的是超乎日常生活的悲苦和惨烈,这一切是每个人都不希望降临到自己身上。悲剧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痛苦与同情,更多的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坚不可摧的美好人格品质,她们的灵魂拥有坚韧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善良的品质。人类看到了可以为之奋斗的美好生活,不断超越自己,发奋图强,努力拼搏。在阅读这部作品时,给读者们带来了强烈的审美震撼和审美快感,强烈的情感冲突和心灵震撼带给我们理性的思考,呈现出女性的美好品质,不断完善自我,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悲”中有“喜”的独特性没有哪一部小说是纯粹完全的悲剧,悲剧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西方传统的悲剧都是采用“一悲到底”的方式,这部作品中也有让人欣慰的“喜”这是区别于传统悲剧的最大不同,也是它的独特之处。朱光潜曾谈到:“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笔者认为如果一部作品只是单纯地表达对悲哀人生深切的体验和对生活无尽的悲悯情怀,面对劫难却逆来顺受或麻木不仁,而没有对苦难和不幸加以抗争的话,那这部作品算不上一部好的悲剧作品。唯有在面对悲哀的人生的进行顽强的反抗,以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力求改变这种看似宿命的结局,在面临无数倍大于自己的强力时展现出蹈死不顾的抗争精神,把不惧后果的人格美展现的淋漓尽致,这可谓是真正的深层次的悲剧作品。《灿烂千阳》中玛丽雅姆和莱拉都符合这一含义。从历史发展上来看,女性一直处于社会较为弱势的一方,在阿富汗的女性更是如此,她们没有男性的陪同不能外出,她们不能反抗男性所制定的“规矩”,但玛丽雅姆和莱拉不同,她们后期对这一切说“不”,由于所处环境的险恶,她们敢于对拉希德所实施的暴力行为有反抗心理,笔者看来这是她们勇敢的一面。在莱拉女儿阿兹莎诞生之后,为了逃脱这个厄运的深坑,莱拉每周偷一次拉希德的钱,她在冬大衣衬里缝了暗袋把钱藏在里面,打算明年春天逃跑。在拉希德知道塔里克来寻找莱拉时,他感到十分愤怒,无情的对莱拉进行殴打,内心想要打死莱拉,玛丽雅姆为了莱拉用铁锹把拉希德打死。她们没有屈服于不幸的生活,她们在计划着怎么逃出这个牢笼,这代表了玛丽雅姆女性意识的觉醒是文中第一“喜”。小说的最后,玛丽雅姆一人承认的所有的罪行,入狱等待死刑的到来,莱拉和青梅竹马塔里克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在了一起,文章的最后,战争也终于结束了,莱拉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有限的一份力量,她们一家四口在一起过着平凡的家庭生活,这是文中的第二“喜”。莱拉最后去到了赫拉特,找到了法苏拉赫毛拉的儿子,去了玛丽雅姆儿时生活过的泥屋,去亲身感受她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得到了扎里勒写给玛丽雅姆的信,代玛丽雅姆来看看最后父亲想要告诉他那些未曾说出口的爱,最后她怀了一个孩子,她在心里想如果它是个女孩,莱拉已经给她取好名字了[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灿烂千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424页.[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灿烂千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424页.(二)悲剧人物的非崇高性学者康德认为,悲剧感与崇高感相同,打动人们的基本特征是在数量(或体积)或力量上超乎寻常。[德]席勒著.张玉能译.秀美与尊严一-席勒艺术和美学文集[M]文化艺术出版社[德]席勒著.张玉能译.秀美与尊严一-席勒艺术和美学文集[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第77-78页.《灿烂千阳》中作者胡赛尼用细腻的文字把痛苦和悲哀描写的细致入微,他没有用生涩难懂、辉煌壮丽的言语去表述它,文章采用异叙述的写作手法,把阿富汗女性玛丽雅姆和莱拉的一生娓娓道来,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很多时候读者会深陷其中仿佛在述说的是自身的悲惨,平常的生活、朴质的需要让读者觉得没有距离感,是亲近读者的。其次是因为作家以战争这种宏大的叙事背景时,往往更注重的是历史最终如何发展之义,用于描写社会中普通的人物价值笔墨之少,因而小人物在大背景中就容易丢失,个人的价值意义生命轨迹都被冲淡。在《灿烂千阳》中,作家把玛丽雅姆、莱拉置身于战争背景中,用大量的笔墨对她们所发生的日常事件经营描写,让读者们可以更直接、更深刻的感知她们悲苦的一生,更快速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思想。宏观上看玛丽雅姆和莱拉只是底层社会的一员,她们的生活只是万千生活中的一种,无数人都经历过苦难,她们缺乏西方传统悲剧主角的崇高和悲壮,但从日常的一件件小事去感知她们对待不幸暴力行为的不妥协与永远怀有善良之心,不服输的美好品质都值得我们歌颂。(三)强有力的批判性这部作品将目光放在了阿富汗女性身上,通过对她们的描写让广大读者知晓了阿富汗女性的悲剧命运。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她们为了生存,只有依靠在男人身旁苟且而活。悲剧想要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了解她们悲哀的一生去同情她们怜悯她们。作者借这部作品向我们讲述阿富汗战争之下女性不屈服不妥协的美好品质,也揭示出了当今阿富汗女性的生存困境。文中对于玛丽雅姆、莱拉两位女性所遭遇的家暴行为、战争对于她们生活的摧毁这一幕幕景象都让人胆战心惊,在塔利班的高压变态统治和凶残的暴力行为之下,她们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她们没有独自外出的机会,没有任何的娱乐活动;她们也还要忍受她们丈夫拉希德的殴打辱骂,在这样一个生活环境里,她们依旧善良;这时我们应该去思考我们是否丢失了一些美好的品质,我们在享受着现代科技发达人人和睦的美好生活时,是否知道和我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们还有许多过着朝不保夕的穷困生活,她们为了生存正在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作者也借这个故事揭示了战争之下人类丑恶的嘴脸,也生动的描述出了阿富汗男性的残暴和塔利班的变态统治。结论卡勒德•胡赛尼用细腻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个温暖动人的故事,把阿富汗的真实面貌展现给世人,让我们对于阿富汗有更深刻的了解。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烦恼和苦痛,我们作为社会个体,在苦难面前是渺小的、无力的也是强大的。玛丽雅姆和莱拉的悲惨命运是触碰到人类灵魂深处痛感的苦难,它是让众人念念不忘,心疼到骨子里,稍稍一回想起就会痛的不行,在毫无人性的社会中为了生存默默承受一切不幸的坚韧品格,在生活给予她们无数苦难仍然对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倔强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就像打不倒的小强,坚强勇敢。她们的悲剧命运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多了一份面对苦难的勇气与信心。在她们的一生中我们看到的是阿富汗女性的生存困境,她们不能出门,她们没有自己的生活,她们是男性的附属品,在以男权为主导的世界里,她们的命运注定是悲剧性的,她们是工作只是生育和照顾男性,在当今男女平等的生活中,这一切都是令人感到难以相信的。作者胡赛尼却用文字把这一切看似荒谬却真实存在的事件告知我们,用她们悲惨的一生来展现阿富汗战争和男权为主的社会制度下阿富汗女性的悲剧命运。由于笔者的学识浅薄,对于文本的分析解读存在许多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