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元素在少数民族村寨文创旅游经济中的运用和发展_第1页
论民族元素在少数民族村寨文创旅游经济中的运用和发展_第2页
论民族元素在少数民族村寨文创旅游经济中的运用和发展_第3页
论民族元素在少数民族村寨文创旅游经济中的运用和发展_第4页
论民族元素在少数民族村寨文创旅游经济中的运用和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I论民族元素在少数民族村寨文创旅游经济中的运用和发展——以某个地方为例子摘要:随着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少数民族的村寨文创旅游经济也得到更好的开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一些问题。本文以贵州为例,主要分析了民族元素在其少数民族村寨文创旅游经济中的运用现状和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村寨文创旅游;少数民族;民族元素;旅游经济Abstract:along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ourismeconomyminorityvillagesliteraturecreationtourismeconomyhasalsobeenbetterdeveloped.Buttherearesomeproblemsinthisprocess.TakingGuizhouasanexamplethispaper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andproblemsofethnicelementsintourismeconomyofminorityvillagesandputsforward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accordingly.Keywords:villageliteraturecreationtourism;minoritynationality;ethnicelements;tourismeconomy

目录前言 1一、民族村寨旅游和民族文化相关概述 1(一)民族文化的概念 1(二)民族村寨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1(三)发展民族村寨旅游的意义 2二、某地民族元素在少数民族村寨文创旅游的中的运用现状和问题 3(一)运用现状 3(二)某地民族元素在村寨旅游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41.从文化角度看 42.从管理角度看 53.从村寨社区居民的参与角度看 64.从旅游产品层面上看 6三、促进某地民族元素在少数民族村寨文创旅游中的发展的建议 7(一)坚守以民族文化资源可持续传承发展为导向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理念 7(二)做好开发的规划 7(三)加强村民参与和教育培训 8(四)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打造深度体验型旅游产品 8结束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2PAGE12前言“民族村寨旅游”是指以少数民族乡村社区为旅游目的地,以目的地人文和自然风光为旅游吸引物,以体验异质文化,追求淳朴洁净,满足“求新、求异、求乐、求知”心理动机的旅游活动。它属民俗旅游范畴,又具有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特征。作为一类特殊而广大的地区,少数民族乡村社区有着一些共同特点:长期封闭,生产力水平低,文化构成单纯,经济落后且结构单一,人口素质低,人口压力大,人地矛盾突出等,其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都十分脆弱,很难承受外来强势文化特别是旅游经济大潮的冲击,因而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现状问题才更让人忧虑。一、民族村寨旅游和民族文化相关概述(一)民族文化的概念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其中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也是本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根基所在。(二)民族村寨旅游的概念与内涵民族村寨旅游是指以少数民族乡村社区为旅游目的地,以目的地人文事象和自然风光为旅游吸引物,以体验异质文化,追求纯朴洁净,满足“求新、求异、求乐、求知”心理动机的旅游活动。这里的旅游目的地是指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资源和条件的民族村寨及其周围环境,其旅游吸引物既可以是少数民族乡村的自然风光,也可以是人文景观;既可以是少数民族乡村建筑、服饰、饮食、节庆、婚丧嫁娶,,乡土工艺等显性的文化要素,也可以是居民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非显性的文化特征,因此上至寨容寨貌、礼仪习俗,下至村寨居民本身及其生产生活方式都可成为民族村寨旅游的吸引物。作为民俗旅游类型,它既体现了民俗文化旅游的基本特征(观赏和体验民族文化),又不仅仅限于民俗文化旅游,它还是一种生态旅游形式,既以和谐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为旅游吸引物,又以促进和发展人与自然之间,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化之间和谐与平衡为目标。同时,它也具有乡村旅游的特征和功能。(三)发展民族村寨旅游的意义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原始性、稀缺性、奇特性,都可以开发利用为旅游资源,从旅游者的角度看,“越是濒临灭绝和消亡的东西,越是吸引当今都市旅游者。”目前许多文化旅游者正是出于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强烈兴趣,寻求一种文化的体验而形成旅游动机,恰恰贵州具有多元的民族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对旅游者有巨大的吸引力。民族村寨具有“生态博物馆”“露天民俗博物馆”之称,能够全面的、真实的体现出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因此在贵州发展民族村寨旅游有着重大意义。从宏观上来讲,旅游对贵州民族文化保护有积极的作用。旅游业可以成为展示贵州民族文化的窗口,为了迎合旅游者的需求,各地村寨会尽可能地去表现自己的文化中具有特色的、本质的部分,在一定的程度上创造了一个特殊的保护和宣传空间,旅游获得的收益还可以增加文化保护的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村寨旅游可以唤起当地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强烈自豪感,培养他们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具体说来,民族村寨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产业形式,它对民族村寨自身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从经济方面来看,可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民族村寨旅游依托的是民族村寨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民族文化资源,这些都与当地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农民可以将一般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经营性资产,为旅客提供服务,从而增加收入。2.从社会方面来看:①可以增加民族村寨社区农民就业机会,民族村寨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力高度密集的行业,可以直接吸纳较多的劳动力,2006年,在贵州通过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达17.85万,占全省旅游总就业人数的41.23%。就业空间得以提升,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就会导致人们生活幸福指数的大大提高。实践证明,许多贵州少数民族旅游村寨通过发展旅游经济,生产条件得到改善,靠旅游实现了脱贫致富。发展旅游的民族村寨都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谐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使得民族旅游村寨社区村民的幸福指数加速增长。②发展村寨旅游业可以增进民族村寨的社会福利水平,可以促进民族地区诸如交通、电力、通信、医疗卫生等与之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如在2009年省政府安排了905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专用于民族村寨等重点旅游景区(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发展村寨旅游业还有助于民族地区基层政府牢固树立公共服务意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3.从文化方面看:①由于独特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村寨旅游的灵魂、旅游的生命源泉和提升动力,所以发展民族村寨旅游,有利于积极发掘、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挽救濒临边缘化的民族文化,唤醒村民的文化自觉。同时,通过城市游客的旅游将比较先进的文化带到乡村,有利于去除农民一些固有的封建落后的思想,无形中增长了人们的知识,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质。②最重要的是,发展村寨旅游可以促进民族地区“人的解放”,旅游业能有效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增强农民自身发展能力,旅游开发与经营是一门管理艺术,为了满足游客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参与村寨旅游开发的农户家庭或单位必须“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所以农民会自觉接受教育和再教育,边干边学,努力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从而能使得农民的发展能力和改造世界的本领都不断增强。最终达到“人的解放”。唯物论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民族村寨旅游亦是如此,通过民族村寨旅游带来的益处虽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注意到其存在的弊端。旅游在吸引人们对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挖掘和开发时,其商业性质使得相关的旅游企业为追求商业价值,盲目迎合游客的趣味而不惜扭曲民族民间文化的本来面貌,导致许多优秀文化变味,一些民俗被改造、夸张,而导向奇异甚至低俗,市场商业气息完全侵蚀了民族文化的内涵,这必然破坏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态。可见,民族文化村寨的打造,应当对民族文化采取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办法,使民族文化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最终实现保护民族文化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双赢。二、某地民族元素在少数民族村寨文创旅游的中的运用现状和问题(一)运用现状贵州世居的少数民族有1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77%,设有3个民族自治州、11个民族自治县、254个民族乡,民族乡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贵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各民族分布格局为大杂居小聚居,这就使得许多村寨纯粹地居住着某个民族(指小范围内),为民族文化村寨的开发建设奠定了现实基础。单一民族聚居的村寨,因拥有共同的生活方式、民俗民风、宗教信仰等,更易在自然及人文环境上形成较一致的具有独特魅力的风格,在旅游开发与管理上也更易达成一致意见。早在上世纪80年代,贵州省委、省政府就提出要全面开发贵州旅游业,就黔东南州而言,黔东南州结合本身的实际,明确提出了以民族旅游为重点,开发建设旅游“三条线”的思路。开辟以凯里为中心、范围包括凯里的翁项、嘛塘、清曼,麻江县的铜古、摆仰,雷山县上的郎德、西口,台江县的施洞和镇远县的报京等地的民族文化旅游村寨。至今黔东南州已有39个民族文化村寨。1991年,贵州又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旅游扶贫”的发展理念,从全省近千个具备发展乡村旅游条件的村寨中,遴选出126个典型村寨,开展了以浓郁古朴的民族文化为载体的民族村寨旅游。贵州在民族文化村寨开发建设中,有许多村寨在挖掘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的同时,也打造出了能体现自己鲜明民族特色的品牌。经过20多年的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已从贵州旅游市场的边缘走进了旅游市场的中心。2016年,贵州省开展乡村旅游的民族村寨已达3192个,有100余个民族村寨发展成为特色乡村旅游村寨,其中著名的民族村寨有雷山的西江苗寨、郎德苗寨、六枝的梭嘎苗寨、黎平的肇兴侗寨、堂安侗寨等。可以说,“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的旅游效应,在少数民族旅游村寨已初见成效。(二)某地民族元素在村寨旅游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贵州省的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发起步较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贵州民族地区的特殊性,随着旅游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当部分村寨旅游开发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社会经济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从文化角度看(1)民族传统文化表现趋于肤浅化和庸俗化:作为消费者的游客之所以到少数民族村寨进行旅游,一个重要的目的在于体验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不可否认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和大量游客的涌入,也导致贵州民族当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产生了一些冲突,导致民族文化特色弱化。然而在旅游发展中,有些村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很少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出现了诸多“假文化”、“庸俗文化”为迎合游客甚至出现歪曲民族传统文化,因此,游客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形成了一种简单的文化交易模式,可以发现旅游者的观光、游览属于短期行为,他们更重视对民族文化的娱乐和享受,所谓求知也停留在民族文化的表面价值上,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去深究各种民族文化现象的内涵和彼此之间的联系。大多数旅游者不具备高深的人类学知识,不能理解其深邃意义,只是将这些活动当作猎奇、猎艳的对象,民族传统文化表现趋于肤浅化和庸俗化。(2)民族文化内涵不够突出:①在民族文化村寨建设中往往淡化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基本上只注重对村寨房屋的包装,道路的修整,最多再修建一个民族文化长廊,真正对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较少,民族文化内涵不突出,民族风情也不够浓郁,一些民族村寨除民居建筑风格还保留一定特色外,其语言、服饰、乐器已经基本汉化,即使游客想要了解民族文化内涵,也很难找到根据了。②受外出务工等的影响,在民族文化村寨缺乏一支拿着锄头能种地、放下锄头能表演的年轻的有一定素质的表演队伍,有的村寨只剩下几个老人维持局面,这也将直接危害主要以民族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和吸引物的村寨旅游。⑶旅游形象和品牌主题不明确:景区形象是旅游者对景区的感性反映,品牌反映了旅游者对景区认可和接受的程度,贵州民族旅游村寨虽然数多,但同质性强,加之由于没有进行策划或形象定位,因而大多数景区主题不突出,单个民族旅游村寨的形象差异更是模糊不清。在贵州民族旅游村寨中,仅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等少数民族旅游村寨形成了主题品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外,其他民族旅游村寨大多知名度不高,影响力极其有限,更谈不上品牌的形成。由于民族旅游村寨的旅游形象和品牌主题不明,极大地制约了其旅游竞争力的提升。2.从管理角度看旅游开发缺乏科学规划,存在小、散、弱等问题。目前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发基本上是自发建设,由于缺乏科学规划与规范管理,贵州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普遍存在投资经营规模小、地区分布与组织形式分散、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市场竞争秩序乱的局面。在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地开发过程中也极少有民族、文化、旅游等部门共同协调、经专家论证与专业规划、在相关地域上进行合理布局的科学性开发。这就不能与其他热点旅游区或品牌性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地域性整合。因此难以形成地域性的强大吸引力,也就未能取得显著的规模效益,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品牌产品也难以构建。3.从村寨社区居民的参与角度看(1)村民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村寨旅游开发中虽然存在地方政府、旅游经营企业与当地村民的多重利益关系,但这些利益主体之间的实际地位并不平等,地方政府常常以资源供给者和管理者身份自居,旅游企业因其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所有者角色而具有实质性的开发垄断权,而少数民族地区村民则常常被看作是视野狭窄、文化知识水平低、主观能动性差的形象,这就自然而然的使村民成为弱势群体,最终导致其话语权被剥夺,从而就使得村民丧失了作为一个旅游开发主体本应享有的旅游开发、决策、管理的权利。(2)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层次低,参与面窄,村民收入分配不均衡。民族村寨大多数村民参与旅游的层次较低,多为从事景区卫生保洁、农家乐服务、兜售小商品等非技术、低报酬的工作。民族村寨社区的旅游收益面也不大,分配不均衡,在分配中村寨居民所得利益往往最少、最不稳定,而旅游开发商和政府所得收益则过高,只有少数村寨和其中的少部分人能通过旅游经营而获益。由此导致村寨之间、村民之间、旅游经营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凸现,导致了不和谐现象的出现。4.从旅游产品层面上看文化旅游产品单一,游客逗留时间短,盈利点少。总的来说,没有形成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产品层次低,大多停留在观光旅游层面上;产品结构单一,形式老化,创新不足;缺乏参与性强、文化体验性强的旅游项目。具体说来,首先,贵州民族村寨旅游的主体方式是观光旅游,大多还是停留在参加欢迎仪式,欣赏民族歌舞表演、参观寨容寨貌、体验“农家乐”、观赏购买民族工艺品等;有些散客连欢迎仪式都看不到,这些旅游项目仅需3—5小时,而且花费不多,因此,民族村寨旅游的盈利空间非常有限。忽视了参与性、文化体验性旅游项目,造成一次性旅游,无法吸引游客并延长其旅游时间。其次,追风式开发,导致产品雷同,个性丧失,其实在贵州,三里不同俗,五里不同天,寨寨不同风,各有所长,产品是完全可以做到个性化的。三、促进某地民族元素在少数民族村寨文创旅游中的发展的建议针对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优秀民族文化村寨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发展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坚守以民族文化资源可持续传承发展为导向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理念民族村寨旅游,最重要的是文化,核心是民俗风情,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堪称为“文化千岛”的贵州,民族村寨的少数民族有形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流失与衰退现象非常严重,使得贵州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那么,如何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呢?是只强调保护“文化原生态”,而不进行文化交流和发展,抑或是仅看重发展,而轻视保护呢?难道这是一个“顾此失彼的选择题”?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保护”与“利用”在本质上是相互促进的。实践证明,通过旅游开发使民族村寨的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找到了平衡点。目前贵州省已成功建立了许多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这些都使民族村寨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一种“文化自觉”。从而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的良性互动。(二)做好开发的规划在开展任何村寨景点景区规划之前,必须作好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然后,在针对区域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确立区域民族村寨旅游的目标体系,制定近、中、远期开发计划和实施步骤,具体说来可以采取以下规划理念:(1)从表面转向深入。主要指在旅游开发层次上要由浅层转向深层。民族村寨可供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既有物质文化层面的,也有精神文化层面的。目前的开发仅停留在寨容寨貌、歌舞表演、礼仪祭祀器物、农产品、饮食、服饰等的观光与体验,而对村寨文化的景观美学价值、环境生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深层次的资源价值缺乏认识,缺少可供体验的项目和产品。因此深度开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村寨旅游产品的层次,从单一观光旅游转向文化旅游、体验旅游,创造出更多复合型的旅游产品,并逐步深化形成品牌。(2)由单干转向合作,由小景区转向大景区。民族村寨旅游的开发不仅仅是某一个或某几个村寨的事,而是涉及到整个社区,必须实施整体联动开发战略。由于资源的同质性,过去各干各的,既零散无序又相互模仿,因而出现产品雷同和恶性竞争。实施整体联动开发就是要从单干转向合作,要把整个民族社区当成一个大景区来看待,景区内各村寨应作为大景区整体的一部分,各自找准自己的位置,从而形成一个个有各自特色的主题村寨。争取统一规划,形成“一盘棋”,避免单打独斗,共同努力打造“贵州民族村寨旅游牌”。(三)加强村民参与和教育培训首先,村民要参与旅游活动,在民族村寨旅游过程中,村民除了能提供食宿、导游等服务外,还要从民族文化展示(主要是民族歌舞表演和各种工艺与技能展示)、物品展览、技能传授等方面创收。参与性原则强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当地居民能有效参与旅游决策、经营和管理,并在参与中充分而公平的受益,这也是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成功的关键。其次,村民还要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从而能更好的接待来自不同层面的游客。(四)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打造深度体验型旅游产品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目前尚处于粗放型阶段,表现为旅游产品类型单一,经营粗放,大多数民族村寨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据调查,目前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吸引的游客大多是文化观光和对文化探秘感兴趣的游客和人类学或民族学的学者,大众游客数量还很少,停留时间短,所以要想把村寨旅游做好做大就必须改善这一现象。要深度开发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增加文化含量、增加知识性、增加参与性的,如民族体育文化旅游、民族节日文化旅游,做到能够吸引和留住高中低端不同类型的游客。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调查旅游者的消费满意度,搜集旅游者的意见及其他信息,然后进行科学的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有了完善的设施和周到的服务,还需要广泛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手段进行宣传从而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这样才能为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引来更多的旅游者。结束语过去的十年是中国民族旅游蓬勃发展的十年,从1992年的“少数民族风情游”到1995年的“中国民俗风情游”,再到2000年的“神州世纪游”,民族旅游的热潮似乎一浪高过一浪,涌现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旅游村寨,像湘西吉首市的德夯苗寨、广东连南三排瑶寨、贵州雷山西江苗寨、郎德苗寨、贵州黎平肇兴侗寨、堂安侗寨以及云南的众多少数民族旅游村寨。总的来看,旅游开发虽然给当地带来了一些经济利益,但旅游发展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明显,特别是给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村寨带来的不良影响更不容忽视。民族村寨旅游不能因为“大开发”而遍地开花,也不能因为群众的脱贫心切而顾不上决策的科学性和旅游业的内在规律。因此,任何开发都必须以科学的规划为前提,做好充分的市场论证,并在产品形象树立和促销方面加大力度。特别是要强调区域联动开发,避免村寨间产品雷同和恶性竞争,走团结协作、共谋发展之路。管理一直是民族村寨旅游的“软肋”,且因政出多门,相互牵制、扯皮而更显混乱和无力。居民参与既以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为目标,又以有效的组织管理为前提。有关部门可以通过与村集体联合组建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统一行使经营管理权,引进现代旅游经营管理理念,通过各种渠道培训管理人员,尽快提高民族村寨旅游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1]姚笛.中国元素在虚拟游戏道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2]黄艳萍.苗侗民族村寨民宿产业现状及发展途径——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为例[J].决策与信息,2017(03):104-108.[3]李忠斌,刘阿丽.武陵山区特色村寨建设与民宿旅游融合发展路径选择——基于利川市的调研[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3(06):108-114.[4]董法尧,陈红玲,李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