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秋期期中学情调研八年级物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五大题,21小题,知识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小明坐在一列从郑州开往南阳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________参照物的。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s,则动车速度是________m/s。2.“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去控制琴弦长度,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____(填“声源处”、“传播途径”)减弱噪声。3.如图所示是一新款智能屏,它可以和“主人”进行语音交流,接收“主人”指令,播放音乐,播报天气,还具有模仿父母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讲故事哄娃入睡的功能,它和“主人”进行语音交流是通过_传播的,在它上面放一些碎纸屑,它发出声音时纸屑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4.如图是小孔成像示意图。右侧是实物--蜡烛,中间是可以左右移动、开有小孔的挡板,左侧是接收屏。由小孔成像规律可知,蜡烛像的性质是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如果挡板往左移动,像会逐渐________(选填“减小”或“增大”)。5.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_______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部分近视同学为看到黑板上的字,他们戴的是近视眼镜,该近视眼镜是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6.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它的成像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7.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量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8.60cmB.1.60cmC.1.6cmD.以上读数都不正确8.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真空不能传播声音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发声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道路旁植树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D.声呐利用次声探测鱼群位置10.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你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其实就是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B.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很容易使眼“近视”,这时就需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2009年7月我国长江流域出现的日食奇观,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解释11.小红站在竖直放置的试衣镜前5m处,过了一会儿,她又向靠近试衣镜的方向走了2m,此时,关于她在试衣镜中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距7m,像不变B.像距3m,像变大C.像距7m,像变小D.像距3m,像不变12.如图所示,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倒立的“烛焰”B.变幻的“手影”C.“折断”的铅笔D.金色的“日环”13.如图所示的图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形成的是蜡烛倒立缩小的实像B.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15cm<f<22.5cmC.若将蜡烛移动到5cm处,光屏移到80cm处,会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用f=15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的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15.如图所示,这是经平面镜的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16.请在图中分别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8分)17.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小龙和小柳测量小明跑40m的速度。(1)小龙和小柳用_________(填一种测量工具)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2)小柳担任计时员,他用_________(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小明跑步的时间,他应站在_________(填“起点”或“40m”)处。(3)小龙担任发令员,发令后,小明跑完40m的路程,小柳计时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明跑40m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_s。(4)小明跑40m的速度是_________m/s。18.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较厚和较薄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的玻璃板做实验:同时选用两节相同的干电池,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________关系。(2)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放置电池A,移动玻璃板后的电池B,直到看上去电池B与电池A的_________像。(3)将光屏放在电池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像。(4)将电池A朝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电池A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_19.某小组同学在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像,生活中的_________就是利用了这样的原理:(3)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_________(“能”或“不能”)成像:物距u/cm510152030像距v/cm710302015(4)某同学在做此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你认为他的第_________组数据是编造的。五、综合应用题(第20小题9分,第21小题9分,共18分)20.小林家门口到新世纪广场的公交路线全长9km,周末,小林从家门口的公交站乘坐公共汽车用时15min到达新世纪广场公交站与同学汇合。求:(1)公共汽车从小林家门口的公交站到新世纪广场公交站的平均速度v,是多少km/h?合多少m/s?(2)新世纪广场到园博园的公交路线全长20km,则小林和同学从新世纪广场公交站乘坐公共汽车到园博园公交站需要用多长时间(假定此公共汽车的速度V2与v1相同)?20.有一根直铝管,明明在一端敲了一下,芳芳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响,时间间隔为0.3s,请帮他们算出该铝管的长度。(已知声音在空气、铝管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340m/s和5000m/s)2023年秋期期中八年级综合素质自测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动车502.音调声源处3.音色空气能量4.倒立减小5.漫凹6.凸照相机缩小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题号7891011121314答案BABDDDACBC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15、16题略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8分)17.(1)卷尺(2)秒表;40m(3)8(4)518.(1)较薄;大小(2)重合(3)不能;虚(4)不变19.(1)10.0cm(2)倒立缩小实照相机(3)能(4)二五、综合应用题(第20小题9分,第22小题9分,共18分)20.已知:略求:略(1分)解:(1)公共汽车从小林家门口的公交站到新世纪广场公交站的平均速度:(4分)(2)公共汽车的速度与相同,由可得:从新世纪广场公交站乘坐公共汽车到园博园公交站需要时间为:(4分)答:略21.已知:声音在空气、铝管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V声=340m/s、V铝=5000m/s两次声响时间间隔为:Δt=0.2s求:铝管的长度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