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上海公共声乐演出节目单_第1页
民国时期上海公共声乐演出节目单_第2页
民国时期上海公共声乐演出节目单_第3页
民国时期上海公共声乐演出节目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国时期上海公共声乐演出节目单

公共乐队的“创牌者”如果说“洞穴”一词在中国流行了一段时间,那么上海的公共租赁市场就出现了。为了使当时租界内的红白仪仗增加色彩;为了给业余戏剧俱乐部添乐;为了马戏团在演出时不再使用老式手摇留声机,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几个老外便组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管弦乐草台班——上海公共乐队。乐队成立的确切日子如今难以查证了,不过1879年2月7日出版的《北华捷报》(上海近代第一张报纸)上倒有这么一条消息:“上海公共乐队在雷慕萨指挥下演奏了几首序曲和幕间音乐。”1907年,德国人柏克来到上海,从雷慕萨手中接过乐队,并把乐队规模进一步扩大。现在上海交响乐团团史资料室内珍藏着一件堪称中国交响乐发展史上的“镇室之宝”——1911年11月12日上海公共乐队的演出节目单。从这份节目单上可以看到,当时乐手已达33人。但这毕竟未能免草台班之俗,真正使乐队“创出名牌”的人物是意大利钢琴家梅·帕器。这位李斯特的再传弟子对中国有特殊感情,早在1904年和1918年曾两度来沪举行演奏,因他身手不凡,颇受欢迎,遂作“引进人才”,留沪接任公共乐队指挥。从此,上海公共乐队进入具有历史意义的帕器时代。帕器到任后,曾亲赴意、德、奥、俄招兵买马,网罗了不少名家,使乐队实力大大加强。1922年上海租界当局宣布收编这个远东首家正式的交响乐团,于是公共乐队便成了工部局乐队。在帕器执掌下的乐队每年分室内和室外两季音乐会,每周固定演出各类曲目,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许多著名艺术家都曾是这个乐队的合作嘉宾。比如克莱斯勒、海菲兹、莫伊赛维茨、齐尔品、夏里亚宾等。从此上海工部局乐队名声大振,遂有了“远东第一团”的美誉。当时乐团中虽尚无华人乐师,但已有造诣较深的中国音乐家与乐队合作演出,像马思聪、卫仲乐、王人艺、吴乐懿等先后都在乐团留有足迹。帕器作为乐队指挥及独奏家任职二十余载,向我国听众介绍了大量西方交响乐作品,并培养了不少年轻的中国学生,功不可没。值得一说的是,1937年8月3日,帕器与当时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系主任唐学泳还就举办杭州音乐学馆、建立管弦乐队(作为工部局乐队的附庸),由乐团赞助15万巨款事宜签署了协议,可恨的是“八·一三”炮声一响,这件“普及交响乐的实事”仅轰轰烈烈了不到三个月就夭折了。要说起华人进驻乐团,用乐坛前辈黄贻钧的话来说是“很有意思”,“我们都是外籍乐师的弟子,师父休假开小差,就找弟子顶替,做‘免费技工’。”像谭抒真、王人艺等人就是这样在乐队做过一个时期的义工。后因时局不稳,外籍音乐人才外流,华人乐手才逐渐受到肯定,但直到1938年,谭抒真、黄贻钧、陈又新、徐伟麟、毛主文等五人才正式成为乐队成员,只是他们的薪水只及洋人的一半。民国时期上海民乐队的再兴上海工部局乐队的背景与中国的苦难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早期它蒙上过租界时代的耻辱,靠租界国的施舍度日,后来又遭日本人磨难。1941年日本人在上海登陆,意欲接收此团,为维护民族尊严,中国演奏家慨然退出。次年帕器在开完告别演奏会后,乐团首席兼副指挥、米兰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富华接任首席指挥乐团便正式由日本人接管,遂改称上海音乐协会交响乐团。在这以后三年内,除了富华外,朝比奈隆和司娄斯基都曾短期“插过一杠”。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中国演奏家先后返团。国民党接收大员抵沪,乐团便又改换门庭,成了市政府交响乐团。富华离团年余,乐团先后由帕器、戴粹伦、斯登堡、弗德里克、阿甫夏洛莫夫、意达利安诺、马思聪、萨利切夫、黄永熙、司娄斯基、马果林斯基等人轮流担任客席指挥,这样的局面直至1947年春富华回团重新执掌方告结束。富华任职至1952年始离去,在任期间虽然经费不多,但他仍努力保持星期音乐会照常演出,曲目也甚为广泛。应当说,富华在动荡期间能做到这一点也十分不易。1947年至1948年上海解放前,外籍乐师相继离去,中国乐师开始大批进入乐团,比例几占三分之二多,直至1955年乐团的演奏家已全部是黄皮肤、黑眼睛了。在这几年间,乐团又频频改名,1949年6月16日(这个日子已被定为上海交响乐团的团庆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乐团,遂改称上海市人民政府交响乐团;1951年又改为上海市人民交响乐团;1953年春叫上海乐团交响乐队;直到1956年乐团才正式定名为上海交响乐团,团址也从原来的福州路菜场闹市迁至幽静的湖南路105号现址。家团的本人特色:设置了《民歌选奏》从1938年华人进入乐团算起,黄贻钧先生是唯一“留守”至今的元老。黄先生在1936年便随我国早期音乐家黄自学作曲,次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学习小号、大提琴和中提琴,成绩优异。后跟随德国音乐家弗兰克尔和戈斯林学习作曲、指挥。当年人民政府接管乐团后,黄先生即被派为指挥。黄老说:“当年派我做指挥并没有经过什么考、选的过程,因为只有我一个人能做。理由就这么简单。”1950年10月8日,黄贻钧先生以新中国第一个指挥家的身份登上乐坛,这是中国交响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那天演出的曲目是张赫的《快乐的农村》、王云阶的《江南组曲》,还有黄先生自己创作的《民歌选奏》。1952年黄贻钧先生任乐团团长兼首席指挥后,领导乐团进行本国化工作,乐团以发表中国作品为重点,像冼星海、贺绿汀、丁善德、王云阶、施咏康、瞿维,朱践耳等人的作品很多就是由乐团首演的,造就了“建国十年”时期的管弦乐盛世。可就是这位对我国交响乐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指挥家,在文革期间竟成为“反动学术权威”,被勒令扫厕所、到音乐厅门前看管自行车。说起这段历史,黄先生总是连连叹息:“文革?浩劫……我总算还活着,可几个老朋友可没捱过来。”是的,十年浩劫使“上交”建团115周年以来唯一有了排练、演出的空白点,乐团内像年仅三十、被誉为“天生的肖邦作品演奏家”、“钢琴诗人”的顾圣婴也因受迫害而英年早逝。历史是公正的,人民不会忘记这位对中国乐坛影响极大的指挥家。当黄贻钧先生恢复工作后,不顾年迈体弱,第一件事就是苦心孤诣地训练、提高乐团的艺术素养;他总是怀念当年陈毅市长对他的关心,对发展交响事业的支持,他以其从容、严谨,线条清晰、动作洗练朴实的指挥风格,向听众诠释了数百部中外交响乐作品。他多次出国访问演出,与众多中外著名的艺术家和乐团合作,实为一个“文化大使”。1981年春节,黄贻钧先生受卡拉扬的邀请远征西柏林,为“柏林爱乐”团庆100周年指挥演出,这是柏林爱乐乐团99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指挥家留下的印记。民策引导下的民族性运动使团的音乐社会化、民主协商成为可能乐团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氛围和广大交响乐听众。乐团首脑是很清楚这一点的。从黄贻钧、曹鹏到陈燮阳、侯润宇,乐团的每一位指挥都举办过各种类型的普及音乐会或讲座;从秦淑兰、钱世锦到曹以楫、魏企祥,乐团的每一位经理无不想着要为扩大听众群办实事。“交响乐热”的频频掀起理所当然。1985年9月22日,在黄贻钧等老一辈指挥家的关怀促成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交响乐的群众组织——上海交响乐爱好者协会宣告成立。她从首批会员仅八十八人发展到高峰时期拥有十三个分会,总人数近万,为普及交响乐做过大量实事,几乎同时在社会上尤其是音乐文化界引起过极为强烈的反响。创刊的《爱乐报》是我国第一张、也是目前仅存的一张由交响乐听众自办的普及读物。从当初油印到现在电脑照排,几经磨砺,已成为全国范围内一份较有影响的纯严肃音乐类报纸。去年9月,指挥大师李德伦在重庆专门为之题词:“《爱乐报》是目前我们最需要的宣传高雅音乐的报纸,特别是曾有音乐会评论文章,评论演奏方面的优点和缺点,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音乐。希望它能定期地更多地出版,扩大发行。”乐团还筹建了上海市发展交响乐事业基金会,把一批关心支持交响乐事业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聚具在一起,为交响乐事业的发展筹募资金。乐团下属的“中国交响乐作品资料中心”在陈燮阳的倡导下,筹建于1989年,这个为支持中国作曲家交响乐作品的创作、演奏和研讨的“中心”现在已成了国内包容量最大的交响乐作品资料库。大量的普及工作确实收到了应有的效果。新一代观众群在成长,乐团的建设得到了相应的促进。乐团的整体演奏素质在80年代中期逐渐进入文革后的制高点。像1985和1988年的贝多芬作品系列音乐会;1987年的柴科夫斯基作品系列音乐会;1989年的瑰宝系列音乐会和1990年的名曲荟萃系列无不充分显示了该团的实力。上海交响乐团在几经起落后,终于在去年3月又迈出了“爆炸性”的一步。在全国音乐表演团体中第一个实行全员聘用制的改革,向社会公开招聘。这一举措在上海音乐表演界好似一次“地震”。在最后乐团引进的近20名演奏人才中,就有12人曾是其他音乐团体的首席或声部首席。而在这同时,乐团又在市委、市府的关心支持下,率先成立了非盈利的乐团董事会,从乐团从隶属于政府文化部门单一行政管理模式,逐步过渡到由社会各方面力量组成的社会化、企业化的联合管理模式。改革给乐团注入了生机。如今乐团的排练演出任务比以往任何时间排得都满,在去年共计119场的演出和两次出访中,乐团的演奏水平受到普遍的称赞。在日趋上升的良好态势中,乐团的最高首脑陈燮阳是冷静的。他看到乐团还存在的问题、乐团的乐器堪称“破烂”,严重影响演奏水平的发挥;经费紧缺,难以做更高层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