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窟与三国时期的三国建筑_第1页
吴哥窟与三国时期的三国建筑_第2页
吴哥窟与三国时期的三国建筑_第3页
吴哥窟与三国时期的三国建筑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吴哥窟与三国时期的三国建筑

金朝是柬埔寨的首都,位于越南和洞里萨湖的广大地区。神秘的法国建筑遗迹是金朝的过去,这些金色的寺庙是熙熙来年的幸福之路。在林荫道,一棵棵棕榈树淡泊悠然,一株株菩提树花香绿叶。近年来,吴哥窟门户的暹粒,与城市连成一片。吴哥窟又叫小吴哥,创于12世纪中期,为供奉印度教毗湿奴神所建,13世纪后,变成佛教寺庙。吴哥窟的丰富浮雕,刻在回廊、墙壁、廊柱、窗楣、基石、栏杆之上。在浮雕里,有面带微笑、头戴花饰、端庄秀丽的仙女。有来自印度史诗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传说等。洞里萨湖,在700多年前,中国元代学者周达观在他的见闻录《真腊风土记》一书中,记述了“树上捕鱼,水中捉象”的异国风光。柬埔寨史载:洞里萨湖,位于柬埔寨的中心地带,在高棉文中,洞里萨湖意为“大湖”。金边有银佛寺、塔山寺、独立纪念碑金边的最高处是塔山寺,又名塔子山,坐落在100米的山上。塔山寺建于14世纪,原名金边寺,也是金边地名的起源之一。在山门,有两座矮塔,在山路两侧,各有一尊七头那迦蛇神像,扶手上有吴哥式雕塑。如果想远眺金边,可以登上一座高塔,让金边进入眼底。从塔山下来,向南行走,就是金边最古老、最大的寺庙——乌那隆寺。在乌那隆寺里,传来了诵经钟声,这里有柬埔寨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柬埔寨的佛教中心。在高大的镂花铁门里,有44座艳丽无比的佛教建筑,还有金边最大的佛塔。乌那隆寺建于1441年,1979年重新修建,寺庙接受任何人来此学习。据说,乌那隆寺收藏了一位古圣人眉毛,为了防止不测,没有人会说出古圣人是谁?因为“乌那隆”就是“圣眉”的意思。金边最大的佛塔,就在乌那隆寺,环绕乌那隆寺的是五座小佛塔。1890年,当时的寺院主持从斯里兰卡迎来了佛祖释加牟尼的骨灰,供奉塔中。以后,柬埔寨达官贵人趋之若骛,把骨灰葬于此地,塔林眩目。在乌那隆寺西面,是柬埔寨国家博物馆的一幢红色建筑,展示柬埔寨的辉煌历史,并珍藏着吴哥窟古迹的精美神像。在博物馆南面,有一墙之隔的国家统治权力中心——金边皇宫。在金边皇宫里,有突兀的建筑,有金碧辉煌的宫殿。从金边皇宫到河边,有一处绿茵鲜花的街心花园。在街心花园里,竖立着“柬越友谊纪念碑”。在河边的西哈努克大道上,耸立着紫红色的独立纪念碑。乌那隆寺紧挨中央市场,1935年,由法国人设计建造,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大型综合市场,像一个巨型的电风扇。在市场里,有出售的珠宝玉石、传统手工艺品、特色小食区,现场烹饪的风味食品。让人奇怪的是,还有一个规模小、性质相同的俄罗斯市场,经营俄罗斯的土特人参,毛皮山货等。黄昏时分,夕阳的余辉洒在河畔,镶上金边。夕阳的光影,也洒在中央市场里,洒在柬埔寨人的脸上,从他们的笑容里,可以看到他们,对和平生活的乐观满足,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向往。与乌那隆寺不远的是银佛寺,银佛寺大殿用532块银砖铺就,有一尊超过半米,用翡翠雕成的玉佛像,重90公斤,身上嵌着9584颗钻石,胸前有一颗25克拉的钻石,那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了。据说,这尊金佛像的脸,以柬埔寨西索瓦国王的样子为本。此外,银佛寺还有铜佛、许多价值连城的艺术品,世界各国领导向柬埔寨国王赠送的纪念品,在放在此寺。独立纪念碑由柬埔寨凡莫尼旺设计,1958年动工兴建,1962年11月落成,以此纪念柬埔寨脱离法国殖民政权,为国牺牲的英勇烈士。独立纪念碑宽36米,高37米,刻有一百条蛇神。每年独立节,柬埔寨国王或者国王代表,在此举行隆重集会,很多外国元首也来这里献花圈,有一字排开的各国旗帜,迎风招展,在金色祥兽,蹲在那边,注视着悠悠流淌的洞里萨河……暹粒的光线,温暖如春的吴哥窟柬埔寨暹粒,是柬埔寨暹粒的省府,是一座完全旅游的城市,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窟门户。暹粒的郊区村落,以排屋分布,与城市中心连成一片。暹粒的街道两旁,有成排的大树,几座老式的法国殖民建筑,别有风味。而暹粒河像一个神奇的河道专家,由北向南,巧妙把暹粒分成两个单元,有很多跨越暹粒河的桥梁。暹粒有很多旅店、餐馆和酒吧,街上是繁忙的摩托车。在暹粒,餐馆里汇聚着各国美食,像饕餮者的乐园。在各色酒吧里,有优雅舒适的座位,柬埔寨的咖啡和茶味很淡,坐在荫凉的酒吧里,有人读书。这里有两类人最多,一类是游客,一类是忙碌的当地人。走在街上,店主会热情地打着招呼,希望买他的东西。当游人踏上一座石桥,桥下是宽阔水面,走在凹突不平的石砖,就进入了吴哥窟。这是进入吴哥窟的唯一通道,被称为“天界桥”。传说过了“天界桥”,就可以进入天国。在石桥两侧,蹲着石兽和七头蛇水神。走在石桥上,把一个人仿佛送到千年门前,就远远望见五座圣塔,布满天空。走在圣塔上,因游人太多,原先的石梯踩坏了,取而代之的是木质阶梯。唯一不变的是,木制阶梯两边,有守护的石兽。在一幢主殿的甬道两侧,分布着小巧精致的庙宇,在随处可见的残垣断壁上,教徒们用各种石块,堆积起来,表达着无比崇敬的祈求心愿。高耸65米的主塔,位于第三层平台,往上的石阶与地面垂直75—80度,被称为“天梯”。每级石阶高35厘米,宽15厘米,这些石阶异常光滑,很难爬上去,必须手脚并用,如朝圣一样,把身体贴在梯面上。1973年,一对法国夫妇在攀爬时,法国妻子因为台阶陡峭,摔落而亡。悲痛欲绝的法国丈夫,为了缅怀妻子,他捐钱修了一条石梯。现在,这条石梯,成为了游人登上主塔的必经之路。吴哥窟是对吴哥古迹群的统称。这是一座由宫殿、寺庙、花园、城堡的完整组合。公元802年,柬埔寨国王贾亚瓦曼二世统一了高棉王国,在洞里萨湖的北岸,兴建首都,定名“吴哥”。由此,柬埔寨历代国王,都在“吴哥”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寺庙,使吴哥成为高棉的精神中心。公元1431年,泰国入侵高棉,高棉人离开吴哥,在金边建立新首都,从此,吴哥湮没在丛林之中,被世人遗忘。直到1860年,法国植物学家亨利·莫哈特,为了收集植物标本来到暹粒,让吴哥重见天日。从此,赞美吴哥窟的诗文,如同柬埔寨的丛林叶片。当吴哥窟真的展示在世人面前时,都被吴哥窟的宏伟建筑,震撼得不知所措,这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奇迹之一。但是,建造吴哥窟的历史是一个迷,是几代柬埔寨国王的功劳吗?是谁人设计的呢?吴哥窟如同巴西玛雅古迹或埃及金字塔,它被发现是偶然也是天意。总之,只有游人在此呼吸吴哥窟神秘空气,才能感到自己浑身发抖,这是一片伟大的废墟。拍照是免不了的。当游人举起数码相机,都会发现,在吴哥窟没法拍完全景,即使带了广角镜。因为吴哥窟太大了,数码相机装不下一座寺庙。因为,吴哥窟的任何一座寺庙都是伟大的整体,如果只拍局部,拍到只是几块石头。最重要的是,真正震撼游人心灵,是坐在400年前的皇宫栏杆上,脚下是雕刻精美的石头,头上是巨石佛像群,佛像四方,带着高深莫测的永恒神色。在树上捉鱼,水中摸象从吴哥窟出来,游人可去水上村庄,柬埔寨叫“空尼”。清晨,棕榈树枝的大门开了,响了几声,一个中年男人站在门口,光线从四面透风的木墙壁穿进。透过大门,有4个孩子在穿衣拾鞋,混浊发黄的洞里萨湖,像粘糊糊的泥浆。一团浓如奶酪的白云,飘在芦苇水草中,升起迷雾。中年男人是越南籍难民大苟,心神不定的他,眼光发呆,看着轮船发动机。一会儿,他要到洞里萨湖去捕鱼。洞里萨湖,又称金边湖,长久以来,这些越南渔民,以捕鱼为生。洞里萨湖有珍贵的鲶鱼、黑鯉魚、黑斑魚等。过去,洞里萨湖生态良好,每平方公里产鱼超过10吨。现在,洞里萨湖的生态系统脆弱,很多鱼群离开了,有些鱼类绝迹了。有趣的是,洞里萨湖的“一呼一吸”,会给当地带来影响。当雨季水涨时,湖畔码头离暹粒市区9公里。但到了旱季,湖畔码头离暹粒市区17公里。据说,日本以投入巨资修缮柬埔寨的古迹为条件,来换取洞里萨湖里的泥水。“据法国科学家考察,洞里萨湖的泥水,对鱼群产卵有帮助,还有很多矿物质。”水上吉普赛人,不知何终越南渔民的机动船,行进在洞里萨湖的水上,在马达的轰鸣声里,风声与水声滑过水上村庄的建筑物,在波浪中保持沉稳。而水上村庄的渔民们,早已习惯在船上刷地、洗澡、理发、修船等。一些飘浮的猪笼子紧挨竹房,几只肥头大耳的猪,你拱我攘,随着水波的晃动哼哼唧唧、摇头摆尾。这是仲克烈村,一个由柬埔寨人与越南人混居的水上村落,洞里萨湖的渔民分为三类,湖畔居民是从金边来的柬埔寨平民,这些“陆居者”,是优越的人群。其二是柬埔寨山民的后代,也有迁徙的缅甸人,他们属于“双栖人”,在湖里与陆地居住。其三是柬埔寨和越南战争遗留下来的越南难民,现在成为“水上吉普赛人”,以船为家。长年以来,仲克烈村的水上越南难民,以捕鱼为生。到了1999年,来洞里萨湖参观的游人多了,他们不打鱼了。每天开动机动船,来回接送游客。有一条游船,在洞里萨湖中心参观,有几条小船拼命靠拢,放下一个木盆,里面坐着一个小孩,一只手伸起来,向游人乞讨。据说,水上村庄的儿童,乞讨是家庭的主要收入。另外,有几艘小船也靠过来,有一个儿童举起听装可乐,哀求游人,在他带领下,一船游人去了他家。在破旧的船上,孩子壮年的父亲,躺在吊床上,见有人来了,勉强起身招呼。这位5岁儿童的家中,一贫如洗,找不到任何生活用具。原来,这个中年汉子在柬越战争中,被炸断了双腿。虽然洞里萨湖到处充满了贫穷、落后、但也产生了富翁。45岁的柬埔寨人俄格,作为水上人家,俨然是洞里萨湖的“比尔·盖茨”了。他拥有洞里萨湖最大的购物商店、水上餐厅,水上宾馆等。有一条宽大的鱼船,用围栏封起两个3米深的水池,在木栏下,不见动静,俄格舀起鱼食,向水池一洒,霎时间,池中的鱼类翻江倒海,噼啪作响,卷起的水珠飞溅。俄格说,一条鱼可以卖10美元,他养了1万多条鱼,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此时,他的妻子和女儿正向游人推销五花八门的旅游记念品,有吴哥窟名信片,有柬埔寨的手提包,工艺特殊的香炉佛龛……黄昏,洞里萨湖回归温馨了。夕阳映红了半边天,外出捕鱼的渔民回来了,准备夜渔的人又要出航了。因此,仲克烈村的水道,显得繁忙。水上人家都在准备晚饭,一阵阵炊烟飘在空旷的洞里萨湖上,女人们呼唤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有水上人家的船舱,透出电视机荧光,而更多的水上人家,摇弋着暗淡烛光。据史料记载,700多年前,中国元代学者周达观,进入洞里萨湖,在他的见闻录《真腊风土记》一书中,他记述了洞里萨湖是“树上捕鱼,水中捉象”的异国风光。洞里萨湖由泥沼平原、小湖和大湖组成。泥沼平原是一块沼泽地,平坦广阔、土地肥沃,组成了柬埔寨“中部大平原”,小湖在泥沼平原北部,大湖在小湖的北部。在洞里萨湖,以船为家的渔民,把木屋架在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