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员培训课件_第1页
维修员培训课件_第2页
维修员培训课件_第3页
维修员培训课件_第4页
维修员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电子学根底…………2第一节:电子元器件介紹……………....2第二节:数字电路根底…………………...26第三节:笔记本电脑常用名词解释……...33第二章根本原理……………...45第一节:架构1………………...45第二节:根本原理介绍……50第三节:芯片组介绍………60第四节:传输总线介绍……72第五节;总线开展介绍…………………114第三章电源………………….115第一节上电时序…………………...115第四章……………...126第五章:维修工具的使用………………....155第一节:铬铁/烘枪使用………………...155第二节使用检修代码故障..........157第二节:怎样用示波器量测信号…….....158第六章:的防护………..159

25维修员培训(新人)2006-09-06:A

1第一节:电子元器件介紹1.1元器件的识别1.1.1分立元件的认识:1.1.1.1电阻:电阻用英文字“R()表示电阻的作用:A:分压B:其它特殊电阻电路符号:12或1.1.2.3排阻a.并联排阻()b.串联排阻()2第一节:电子元器件介紹

電阻的標麽方法標麽值的正常阻值應為×10^C,例:103的阻值為:10×10³3第一节:电子元器件介紹电感

电感的定义:是由导线一圈靠一圈地绕在绝缘管上,导线彼此互相绝缘,而绝缘管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包含铁芯或磁粉芯,简称电感。用L表示,单位有亨利(H)、毫亨利()、微亨利(),110^310^6。

一、电感线圈的主要特性参数

1、电感量L

电感量L表示线圈本身固有特性,与电流大小无关。除专门的电感线圈〔色码电感〕外,电感量一般不专门标注在线圈上,而以特定的名称标注。

2、感抗

电感线圈对交流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称感抗,单位是欧姆。它与电感量L和交流电频率f的关系为2π

4第一节:电子元器件介紹1.1.2電容()1.1.2.2電容的分類:1有极性电容2无极性电容2.无极性电容:瓷片电容云母电容条纶电容1.1.2.3电容的容值换算:110^310^610^910^125第一节:电子元器件介紹

1.1.3.1二极体()1.1.3.2二极体的作用(或分类):a.整流二极管、b.降压二极管、c.稳压二极管、d.开关二极管、e.检波二极管、f.变容二极管;从制作材料上可分为硅二极管和锗二极管。无论是什么二极管,都有一个正向导通电压,低于这个电压时二极管就不能导通,硅管的正向导通电压在0.6V~0.7V、锗管在0.2V~0.3V,其中0.7V和0.3V是二极管的最大正向导通电压——即到此电压时无论电压再怎么升高〔不能高于二极管的额定耐压值〕,加在二极管上的电压也不会再升高了。

6第一节:电子元器件介紹上面说了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特性,二极管还有反向导通特性,只是导通电压要相对高出正向许多,其它的和正向导通差不太多。稳压二极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做成的,但由于这个理论说下去可能篇幅会太长,所以只做简介,您只要记住反向漏电流越小就证明这个二极管的质量越好,质量较好的硅管在几毫安至几十毫安之间、锗管在几十毫安至几百毫安之间。7第一节:电子元器件介紹

1.1.4.1三极体管1.1.4.2三极体的分类1.1.4.4三极体组成的根本放大电路:a.共集()b.共射()c.共基()8第一节:电子元器件介紹共射放大电路如下图。

是集电极回路的直流电源,也是给放大电路提供能量的,一般在几伏到几十伏范围,以保证晶体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使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是集电极电阻,一般在几K至几十K范围,它的作用是把集电极电流的变化变成集电极电压的变化。是基极回路的直流电源,使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同时通过基极电阻提供给基极一个适宜的基极电流,使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中适当的区域,这个电流常称为基极偏置电流,它决定着三极管的工作点,基极偏置电流是由和基极电阻共同作用决定的,基极电阻一般在几十KΩ至几百KΩ范围。

9第一节:电子元器件介紹

如在输入端加上一个较小的正弦信号,通过电容C1加到三极管的基极,从而引起基极电流在原来直流的根底上作相应的变化,由于是正弦信号,使随也相应地按正弦规律变化,这时的实际上是直流分流和交流分量迭加后的量。同时的变化使集电极电流随之变化,因此也是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的迭加,但要比大得多〔即β倍〕。电流在电阻上产生一个压降,集电极电压-,这个集电极电压也是由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两局部迭加的。这里的和相位相反,即当增大时,减少。由于C2的隔直作用,使只有的交流分量通过电容C2作为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如电路参数选择适当,要比的幅值要大得多,同时与的相位正好相反。电路中各点的电流、电压波形如下图。10第一节:电子元器件介紹简介,指的是利用空穴來传导电性信号的金氧半导体。的电路符号如以下图,而其结构那么如右图所示,是由正型掺杂形成的漏极()及源极(),与闸极()及闸极下面的氧化层所构成。11第一节:电子元器件介紹

的工作原理当在闸极()施以负偏压时,就会在氧化层下方薄区内感应出许多电洞,当在源极()施加一个偏压之后,聚集的电洞就可经由源极()与漏极()之间的通道导通。12第一节:电子元器件介紹

的简介,指的是利用电子来传导电性信号的金氧半晶体管。的电路符号如以下图,而其结构图如左图所示,是由负型掺杂形成的漏极与源极,与在氧化层上的闸极所构成。13第一节:电子元器件介紹的工作原理当在闸极施以正偏压时,就会在氧化层下方薄区内感应出许多电子。当在漏极施加一个偏压之后,聚集的电子就可经由源极与漏极之间的电子信道导通。

14第一节:电子元器件介紹

的简介的电路符号如右以下图,组件横截面图那么如右上图所示。假设将及的闸极相连,且将及的汲极相连,即为一个根本的反向器(,左以下图)。15第一节:电子元器件介紹的工作原理(1)当输入端()输入为高电压(1)时,导通,而不导通,所以输出端()为低电压(0)。16第一节:电子元器件介紹所谓指的是金属-氧化-半导体〔(〕组成.其结构就如同字面上的意义是由金属,氧化层及半导体构成.包括和.假设將这二种合在一起使用那么称为互补式金属半导体,即〔〕。的优点为操作比较省电,因此一般电路布局设计就是以为根本单元來设计.以下将详细介绍的工作特性。17

N沟道增强型的结构取一块P型半导体作为衬底,用B表示。用氧化工艺生成一层2薄膜绝缘层。然后用光刻工艺腐蚀出两个孔。扩散两个高掺杂的N型区。从而形成两个结。〔绿色局部〕从N型区引出电极,一个是漏极D,一个是源极S。在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绝缘层上镀一层金属铝作为栅极G。N沟道增强型的符号如左图所示。左面的一个衬底在内部与源极相连,右面的一个没有连接,使用时需要在外部连接。18

N沟道增强型的工作原理对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分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栅源电压对沟道会产生影响,二是漏源电压也会对沟道产生影响,从而对输出电流,即漏极电流产生影响。1.栅源电压的控制作用先令漏源电压0,参加栅源电压以后并不断增加。带给栅极正电荷,会将正对2层的外表下的衬底中的空穴推走,从而形成一层负离子层,即耗尽层,用绿色的区域表示。同时会在栅极下的表层感生一定的电子电荷,假设电子数量较多,从而在漏源之间可形成导电沟道。沟道中的电子和P型衬底的多子导电性质相反,称为反型层。此时假设加上,就会有漏极电流产生。反型层

显然改变UGS就会改变沟道,从而影响ID,这说明UGS对ID的控制作用。当较小时,不能形成有效的沟道,尽管加有,也不能形成。当增加,使刚刚出现时,对应的称为开启电压,用()或表示。19

2.漏源电压的控制作用设>(),增加,此时沟道的变化如下。显然漏源电压会对沟道产生影响,因为源极和衬底相连接,所以参加后,将沿漏到源逐渐降落在沟道内,漏极和衬底之间反偏最大,结的宽度最大。所以参加后,在漏源之间会形成一个倾斜的结区,从而影响沟道的导电性。当进一步增加时,会不断增加,同时,漏端的耗尽层上移,会在漏端出现夹断,这种状态称为预夹断。预夹断当进一步增加时,漏端的耗尽层向源极伸展,此时根本不再增加,增加的根本上降落在夹断区。20

N沟道增强型的特性曲线N沟道增强型的转移特性曲线有两条,转移特性曲线和漏极输出特性曲线。1.转移特性曲线N沟道增强型的转移特性曲线如左图所示,它是说明栅源电压对漏极电流的控制关系,可用这个关系式来表达,这条特性曲线称为转移特性曲线。转移特性曲线的斜率反映了栅源电压对漏极电流的控制作用。称为跨导。这是场效应三极管的一个重要参数。单位〔〕21

2.漏极输出特性曲线当>(),且固定为某一值时,反映对的影响,即()这一关系曲线称为漏极输出特性曲线。场效应三极管作为放大元件使用时,是工作在漏极输出特性曲线水平段的恒流区,从曲线上可以看出对的影响很小。但是改变可以明显改变漏极电流,这就意味着输入电压对输出电流的控制作用。曲线分五个区域:〔1〕可变电阻区〔2〕恒流区〔放大区〕〔3〕截止区〔4〕击穿区〔5〕过损耗区可变电阻区截止区击穿区过损耗区22

从漏极输出特性曲线可以得到转移特性曲线,过程如下:23

N沟道耗尽型N沟道耗尽型的结构和符号如以下图所示,它是在栅极下方的2绝缘层中掺入了一定量的正离子。所以当0时,这些正离子已经感生出电子形成导电沟道。于是,只要有漏源电压,就有漏极电流存在。当0时,对应的漏极电流用表示。当>0时,将使进一步增加。<0时,随着的减小漏极电流逐渐减小,直至0。对应0的称为夹断电压,用符号()表示,有时也用表示。N沟道耗尽型的转移特性曲线如右上图所示。夹断电压24

关于场效应管符号的说明:N沟道增强型管,衬底箭头向里。漏、衬底和源、分开,表示零栅压时沟道不通。表示衬底在内部没有与源极连接。N沟道耗尽型管。漏、衬底和源不断开表示零栅压时沟道已经连通。N沟道结型管。没有绝缘层。如果是P沟道,箭头那么向外。25第二节数字电路根底数字电路:人们把用来传输、控制或变换数字信号的电子电路称为数字电路。数字电路工作时通常只有两种状态:高电位(又称高电平)或低电位(又称低电平)讨论数字电路问题时,也常用代码“0〞和“1〞表示某些器件工作时的两种状态,例如开关断开代表“0〞状态、接通代表“1〞状态。三种根本逻辑电路:与门、或门和非门(反相器)。与门:当输入端A、B同时都为逻辑“1〞状态时,输出Z才是逻辑“1〞状态。或门:各输入端只要有一个状态为“1〞时,输出便是“1〞非门:只有一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并且其输出状态总是和输入状态相反的,即求“反〞。这里同样可以26第二节数字电路根底与门〔〕:逻辑图:真值表:ABC00001010011127第二节数字电路根底与非门〔〕:逻辑图:真值表:CAB10111010101128第二节数字电路根底或门:逻辑图:真值表:C=A+BCABABC00001110111129第二节数字电路根底或非门:逻辑图:真值表:AC=A+BBCABC00101010011030第二节数字电路根底.计算机中的数制:因为计算机只认得二进制编码所以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中的所有指令,都必须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来表示二进制():就只有0和1,逢二进一.十六进制:由于二进制只有两个数字可以用,所以常常要用很多个数位才能表达一个数目,为了方便表达二进制数目,我们常常会用「十六进制」(),因为一个十六进制数字会对应四个二进制数字.十进制0123456789101112131415二进制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101010111100110111101111十六进制0123456789abcdef31第二节数字电路根底位、字节:这里顺便说说关于计算机技术中常见的专业用语:位、字节。“位〞():一个0或1称为一位〔〕;计算机〔包括单片机〕中是指二进制数的位,常用表示,例如码中的1001是4位。字节():连续八位称为一个字节();,常用表示。单片机中的数据存储量,处理速度都是以字节为单位的。字节是计算机中可单独处理的最小单位。千字节():表示存储器容量的单位是,称为千字节〔实际是2^10=1024个字节〕。在计算技术中,为了说明计数方式是二进制数,常在二进制数后面加B,以与其它计数制区别,如码中的1101B。32第三节:笔记本电脑常用名词解释笔记本电脑主板

1394接口笔记本电脑硬盘

33第三节:笔记本电脑常用名词解释笔记本电脑主板:笔记本电脑的主板与台式机的不同,笔记本电脑采用All-in-One设计,只有一块主板,集中安装了CPU、显示控制器、软硬盘控制器、输入输出控制器等一系列部件。它与笔记本专用CPU一起,通过高性能散热技术,来保证笔记本电脑的正常运转。

笔记本电脑硬盘:笔记本电脑使用的硬盘是2.5英寸,而台式机为3.5英寸,价格也比台式机高。随着应用程序的越来越庞大,硬盘容量也有愈来愈高的趋势,因此在选购机器时,应考虑硬盘的容量的扩展。硬盘是笔记本电脑最脆弱、最易坏的部件,平时使用中要格外注意防震防摔,及时备份重要资料。对于笔记本电脑的硬盘来说,不但要求容量大,还要求体积小。为解决这个矛盾,笔记本电脑的硬盘普遍采用了磁阻磁头〔MR〕技术或扩展磁阻磁头〔MRX〕技术,MR磁头以极高的密度记录数据,增加了磁盘容量、提高了数据吞吐率,同时减少了磁头数目和磁盘空间,提高了磁盘的可靠性和抗干扰、震动性能。34第三节:笔记本电脑常用名词解释即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位于与主内存间的一种容量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的速度远高于主内存,直接从内存中存取数据要等待一定的时间周期,而中保存了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一局部数据,当再次使用该局部数据时可直接从中调用,减少了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又分为一级(L1)和二级(L2),L1集成在内部,L2早期一般是焊在主板上,现在也都集成在内部,常见的容量是256或512L2。

〔〕是最新的内存标准之一,在系统时钟触发沿的上、下沿都能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即使在133的总线频率下,带宽也能到达约2.1,为的两倍左右,因此也被称为双速,还降低了能耗,是笔记本电脑的理想之选。

35第三节:笔记本电脑常用名词解释指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一种大规模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的原料。有时人们会把和混称,其实是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芯片,用来保存的硬件配置和用户对某些参数的设定。可以由主板电池供电,即使系统掉电,信息也不会丧失。本身只是一块存储器,只有数据保存功能。而对中各项参数的设定要通过专门的程序。设置程序一般都被厂商整合在芯片中,在开机时通过特定的按键就可进入设置程序,方便地对系统进行设置。因此设置有时也被叫做设置。

〔根本输入输出系统〕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局部,是在计算机开机后微处理器启动计算机使用的一种程序。它还负责管理计算机操作系统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36第三节:笔记本电脑常用名词解释

:闪速存储器,本质上属于—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平常情况下

与一样是禁止写入的,在需要时,参加一个较高的电压就可以写入或擦除。因此,其维护与升级都很方便。升级的程序盘一般由主板厂商提供,也可以到网上去下载。为预防用户误操作删除了

中的内容导致系统瘫痪,一般的主板厂商都在

中固化了一小块启动程序(

)用于紧急情况下接管系统的启动。

(),其意思是“存储器直接访问〞。它是指一种高速的数据传输操作,允许在外部设备和存储器之间直接读写数据,既不通过,也不需要干预。整个数据传输操作在一个称为“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的。除了在数据传输开始和结束时做一点处理外,在传输过程中可以进行其他的工作。这样,在大局部时间里,和输入输出都处于并行操作。因此,使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大大提高。

37第三节:笔记本电脑常用名词解释

即迅驰移动技术。2003年1月9日,英特尔正式宣布即将推出的无线移动计算技术的品牌名称:迅驰移动计算技术。这一全新品牌代表了英特尔为笔记本电脑提供的最正确技术,基于全新移动处理器微架构和无线连接功能,并且在电池寿命、轻薄外形和移动性能方面具有增强特性。

迅驰并非是一款,而是一整套技术,有三大组成局部:

1.一个微处理器:代号,没有采用传统的P-3,P-4的标记,而是直接被称为-M,主频从1.3起,目前最高的为2.0。

2-M处理器配套的还有I855芯片组3无线网卡。

以上三者中任何一项的欠缺或改变都不能被称为迅驰笔记本。迅驰品牌是英特尔首次将一系列技术用一个名字来命名。

38第三节:笔记本电脑常用名词解释,中文多称"液晶平面显示器"或"液晶显示器"。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液晶的物理特性:通电时排列变得有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说简单点就是让液晶如闸门般地阻隔或让光线穿透。常见的液晶显示器按物理结构分为四种:

〔1〕扭曲向列型〔-〕;

〔2〕超扭曲向列型〔-〕;

〔3〕双层超扭曲向列型〔-〕;

〔4〕薄膜晶体管型〔-〕。

而目前市面上的液晶显示器主要有两类:〔,双扫描交错液晶显示〕和〔,薄膜晶体管显示〕,也就是被动矩阵〔无源矩阵〕和主动矩阵〔有源矩阵〕两种。39第三节:笔记本电脑常用名词解释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目前绝大局部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缩写〕,以分辨率作为主要技术指标来划分,主要可分为几种:

1:英文全称是,这种屏幕现在一般在笔记本里面已经绝迹了,是很古老的笔记本使用的屏幕,支持最大像素为640×480,现在一些小的便携设备仍在使用这种屏幕。

2:全称,属于屏幕的替代品,最大支持800×600像素,屏幕大小为12.1英寸,现在局部笔记本还在使用。

:全称,是现在最常见的笔记本屏幕,80%以上的笔记本采用这种屏幕,支持最大1024×768像素,屏幕大小有10.4英寸、11.3英寸、12.1英寸、13.3英寸和14.1英寸。其升级版本为,即,支持最大1400×1050像素4:全称,也有被称作(),这种屏幕应用在15英寸的屏幕的笔记本上,支持最大1600×1200像素,价格也比较昂贵。

5:全称,按的16:10比例加宽了笔记本屏幕,适合于影片的长宽比,所以看时不会有图象变形或两边图象没有显示的问题,这种屏幕支持1280×800和1680×1050两种像素的15.4英寸的屏幕,现在大多数宽屏幕的笔记本采用这种屏幕。

40第三节:笔记本电脑常用名词解释

即适配器。是的缩写,即交流电,是按照有规律的时间间隔来改变其流动方向的电流。适配器用来将外部交流电的电压转化成设备工作所需的额定电压来满足设备的电力需要。1394接口1394接口,全称1394接口,也称火线接口〔〕,是一种高速低本钱的数字接口,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以及家庭数字娱乐。1394接口最早是由美国苹果公司开发的,用于网络互联,后由标准化组织对其进行标准化而形成现行标准。

41第三节:笔记本电脑常用名词解释即蓝牙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遵循802标准,最大传输速度为1,传输距离为10米,使用增益天线可扩大为100米。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等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以上这些设备与之间的通信,从而使这些现代通信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数据传输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

一种32位个人计算机卡的工业标准总线。它允许用户通过32位接口使用和高速及图像捕捉等技术。可使32位设备包装成16位卡形式,以插进卡插槽。在33总线上到达132M/s的传输速率。16位卡接口提供的和10连接不能适应快速以太网技术。插槽使用3.3V技术,以提高笔记本电池的使用寿命。

42第三节:笔记本电脑常用名词解释扩展坞/扩展底座()一些轻薄机型的特有装备,可以安装在机器底部,用以扩展出因轻薄机型的小巧体积而缺失的各类接口以及软驱,光驱等。

触摸屏()为了操作方便,人们用触摸屏代替鼠标或键盘,根据手指触摸的图标或菜单位置来定位选择信息输入。触摸屏由触摸检测部件和触摸屏控制器组成;触摸检测部件安装在显示器屏幕前面,用于检测用户触摸位置,接受后送触摸屏控制器,然后把接受的信息送主机。目前,在高级〔如和〕上,已经几乎全部使用触摸屏作为显示和输入设备,在少局部和上,也可以找到触摸屏的身影。43第三节:笔记本电脑常用名词解释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的主要作用是将计算机中的数字信号转换成可以在线上传送的模拟信号、或反过来将线上传送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可以由计算机处理的数字信号,以便通过线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44第二章根本原理第一节架构透过前面,我们对根本的电子线路有了一定的认识。其实,所有的电子产品都是由模数电路或它们的集成和相关机械部件构成。下面将通过对架构的分析,简单阐述的原理和相关总线传输协议。45第一节架构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主机外部设备系统软件主存储器中央处理器应用软件控制器运算器输入设备外存储器输出设备计算机系统的根本组成46第一节架构4748第一节架构电脑的工作过程其实就是执行指令的过程电脑要能正常工作必须要相应的软件和硬件支持.软件就是指等操作系统.硬件简单的说就是指和其相关的输入输出设备.软硬件之间的联系必须遵循一定的传输协议以下将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来阐述.49第二节:根本原理介绍:〔〕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头脑,90%以上的数据信息都是由它来完成的。它的工作速度快慢直接影响到整部电脑的运行速度。集成上万个晶体管,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存储单元〔;〕三大局部。以内部结构来分可分为:整数运算单元,浮点运算单元,单元,L1单元和存放器等。50第二节:根本原理介绍:主频内部的时钟频率,是进行运算时的工作频率。一般来说,主频越高,一个时钟周期里完成的指令数也越多,的运算速度也就越快。但由于内部结构不同,并非所有时钟频率相同的性能一样。外频即系统总线,与周边设备传输数据的频率,具体是指到芯片组之间的总线速度。倍频原先并没有倍频概念,的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但的速度越来越快,倍频技术也就应允而生。它可使系统总线工作在相对较低的频率上,而速度可以通过倍频来无限提升。那么主频的计算方式变为:主频=外频x倍频。也就是倍频是指和系统总线之间相差的倍数,当外频不变时,提高倍频,主频也就越高。51第二节:根本原理介绍:缓存〔〕进行处理的数据信息多是从内存中调取的,但的运算速度要比内存快得多,为此在此传输过程中放置一存储器,存储经常使用的数据和指令。这样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可分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一级缓存即L1。集成在内部中,用于在处理数据过程中数据的暂时保存。由于缓存指令和数据与同频工作,L1级高速缓存缓存的容量越大,存储信息越多,可减少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次数,提高的运算效率。但因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组成,结构较复杂,在有限的芯片面积上,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二级缓存即L2。由于L1级高速缓存容量的限制,为了再次提高的运算速度,在外部放置一高速存储器,即二级缓存。工作主频比较灵活,可与同频,也可不同。在读取数据时,先在L1中寻找,再从L2寻找,然后是内存,在后是外存储器。所以L2对系统的影响也不容无视。52第二节:根本原理介绍:内存总线速度:〔〕是指内存之间数据交流的速度。扩展总线速度:〔〕是指与扩展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扩展总线就是与外部设备的桥梁。地址总线宽度简单的说是能使用多大容量的内存,可以进行读取数据的物理地址空间。数据总线宽度数据总线负责整个系统的数据流量的大小,而数据总线宽度那么决定了与二级高速缓存、内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53第二节:根本原理介绍:〔,多媒体扩展指令集〕英特尔开发的最早期指令集,可以增强浮点和多媒体运算的速度。专门用来处理音频,视频等数据.(,单一指令多数据流扩展)英特尔开发的第二代指令集,有70条指令,可以增强浮点和多媒体运算的速度。54第二节:根本原理介绍:于2003年5月10日正式推出了全新的三款M处理器,采用核心,频率分别是1.7、1.8、2.0,皆采用90纳米的制程技术,具备了更快的频率速度,及各项加强型设计,并崁入更大容量的高速缓存〔L2〕,来创造出更高的运算性能。目前推出的735、745、755的支持400、333/266。核心的脚位定义兼容于核心的,因此目前采用核心的笔记本电脑,可以相当容易升级成核心的,十分便利厂商将目前的笔记本电脑升级,已经购置了笔记本电脑的消费者,也有十足的升级弹性55第二节:根本原理介绍:处理器名称M型号755745735频率(最高、最佳电源模式)2.0、6001.8、6001.7、600制程、90、90、90L2222400400400散热设计功率21W21W21W56第二节:根本原理介绍:核心和先前核心的大小相仿,但是晶体管数多了一倍,频率也提高了,高速缓存〔L2〕并由1提升至2,而最大散热功率〔,〕21W,较的24.5W低。因此表示,多了一倍晶体管的,耗电量仅和核心相当,但却可提升整体效能达17%。架构方面来看,核心的有专属堆栈管理〔〕、微处理作业融合〔〕、笔记本电脑电压调整技术〔,〕、强化技术,支持先进电信运算架构〔,〕机板的设计,参加了先进队列存取管理〔〕、先进数据预存取〔〕、应变型硅组件处理技术、强化缓存器存取技术。强化技术可动态调整电压与频率,进一步延长了电池的续航力,且在省电模式下可以最低600的频率运行。57第二节:根本原理介绍:的最好伙伴应该是915系列系列芯片组〔〕,配合2915无线模块共通组成最新的移动平台,这才是众望所归的。但由于的延期,与之搭配的915系列芯片组也随之延期,预计在今年三四季度时才会发布移动平台的其它组件,因此5月9日上市之后,使用处理器的新机型也只能叫准迅驰,因为这时的将依旧与400总线频率的855系列芯片组搭配.58第二节:根本原理介绍:小结:迅驰平台是一个革命性的架构变化,相反,却仅仅是一个处理器的变化,它并不是第二代迅驰平台,真正的第二代迅驰平台应该是533外频的、i915()系列芯片组和2915无线网卡三者的结合。这个移动平台的出现,才能够从整体上使笔记本电脑的性能有大幅度的提升。59第三节:芯片组介绍:芯片组〔〕:是构成主板电路的核心。一定意义上讲,它决定了主板的级别和档次。它就是“南桥〞和“北桥〞的统称,就是把以前复杂的电路和元件最大限度地集成在几颗芯片内的芯片组。北桥:就是主板上离最近的一块芯片,负责与的联系并控制内存、、数据在北桥内部传输。〔〕:内存控制器中心,负责连接,总线和内存60第三节:芯片组介绍:®855

1®®M902L2®®M®®M2x,4x400

()3212

(1.05V)

M902L2,MM61第三节:芯片组介绍:2,64b(72b)20026664,128,256,512x16x8.

()162,4,8,16..

.

.,,()16002100()512,2.062第三节:芯片组介绍:38259

()

4

63第三节:芯片组介绍:4()a(a)

2.01x,2x,4x24x1.532()()

32

32

64第三节:芯片组介绍:54266466

4

,,65第三节:芯片组介绍:6A0000h(128)

256,1282565121,()1.2®(M

)

593(37.5x37.5)66第三节:芯片组介绍:南桥:主板上的一块芯片,主要负责接口以及设备的控制等〔〕:输入/输出控制器中心,负责连接总线,设备,设备等。67第三节:芯片组介绍:4.:•,2.233.•(6)••,,•100/66/33•6;3;12.0••(),2.0I2C•’97,2.3(.,’97,2.3).(7)•()•()•*()2*(2)68第三节:芯片组介绍i855,板型,对应处理器、包含和4控制器的南北桥别离型移动芯片组。提供400四倍泵总线支持,24x和能源管理特征,包括、等等。采用1600和2100内存。

69第三节:芯片组介绍i855,这款增强型芯片组与i855几乎相同,但整合了带动态显存技术的3232D显示核心,也就是所称的(统一显存架构)技术。整合显示核心提供了传输,支持最高(1600x1200)分辨率,支持分辨率为(2048x1536)。

70第三节:芯片组介绍预计发布915,915和910三个编号的芯片组。其中915将支持400/533/800前端总线,支持单信道333和双信道400/533内存,最大内存容量到达4。71第四节:传输总线介绍一、总线的概念总线是连接计算机有关部件的一组信号线,是计算机中用来传送信息代码的公共通道。面向总线的结构主要有以下优点:①简化了系统结构,便于系统设计制造;②大大减少了连线数目,便于布线,减小体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③便于接口设计,所有与总线连接的设备均采用类似的接口;④便于系统的扩充、更新与灵活配置,易于实现系统的模块化;⑤便于设备的软件设计,所有接口的软件就是72第四节:传输总线介绍对不同的口地址进行操作;⑥便于故障诊断和维修,同时也降低了本钱。总线的逻辑电路有些是三态的,即输出电平有三种状态:逻辑“0〞,逻辑“1〞和“高阻〞态。二、总线的分类总线可以按其功能、性能和级别分类。1、按传输信号的性质分类总线按其信号线上传输的信息性质可分为三组:①数据总线,一般情况下是双向总线;②地址总线,单向总线,是微处理器或其他主设备发出的地址信号线;③控制总线,微处理器与存储器或接口等之间控制信号。通常这部份线的含义和特性最复杂。2、按照信号的功能分类①根本信息总线,包括地址线、数据线及内存和的读写控制信号线等。②数据握手总线,又称联络总线,是控制启动和停止总线操作、实现数据传送同步的信号线,是为保证总线上能容纳各种存取速度的设备而设计的信号线。③判决总线,包括总线判决〔总线请求、总线确认线〕和中断判决线〔中断请求线、中断响应线〕等。73第四节:传输总线介绍④定时信号总线,包括时钟信号线、复位信号线等。⑤电源信号总线,包括电源线和地线。3、按照层次位置分类如图10.1所示,为计算机按照层次位置分类的总线示意图。①片内总线:片内总线位于微处理器或芯片内部。②片总线〔元件级总线、芯片总线〕:用于单板计算机或一块插件板的电路板内部,用于芯片一级的连接。③系统总线〔内总线、板级总线〕:用于微机系统中各插件之间的信息传输。④设备总线〔外总线、通信总线〕:用于系统之间的连接,如微机、与外设或仪器之间的连接。如通用串行总线232C、智能仪表总线488、并行打印机总线、并行外部设备总线和通用串行总线等。⑤局部总线:这是相对较新的概念,许多文献也把它称为片总线。一般将插件板内部的总线叫做局部总线以区别于系统总线。74第四节:传输总线介绍

-﹐前端总线也就是以前所说的总线,由于在目前的各种主板上前端总线频率与内存总线频率相同﹐所以也是与内存以及L2之间交换数据的工作时钟﹒由于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所同时传输的数据位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宽度〕/8﹒由此可见前端总线速率将影响计算机运行时与内存、〔L2〕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实际也就影响了计算机的整体运行速度﹒75第四节:传输总线介绍总线〔:加速图形端口)的缩写,即"加速图形端口",是英特尔开发的新一代局部图形总线技术。

技术的两个核心内容是:一、使用的主内存作为显存的扩展延伸,大大增加了显存的潜在容量;二、使用更高的总线频率66、133甚至266,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率。总线是一种专用的显示总线,并且将显示卡从:上独立出去,使得声卡、设备、网络设备、I/S设备等的工作效率随之得到提高。从中受益最大的是以3D游戏为主的一些3D程序。其开展已经经历了1×,2×,4×,8×几个阶段。

目前总线有三种,即×1:266,时钟66×2:532,时钟66×4:1.064,时钟6676第四节:传输总线介绍1、局部总线的特点局部总线是对局部总线的扩充与增强,总线的时钟是66,133。①新的3.3V电气标准允许在一个时钟内传输一次或两次数据,在66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进行32位数据传输,使有效带宽提高4倍,到达532,这种技术称为双重驱动。通过一种新的电压电气标准,允许在单个66的时钟内传输4次数据,相当于将的时钟频率提高一倍,使数据传输率到达1.064。②采用边带信号传输技术,在总线上调制地址与数据的多路复用。③采用内存请求流水线技术,允许系统出理图形控制器对内存进行屡次请求,对各种内存请求进行排队来减少延迟,一个典型的队列可以处理12个以上的请求。④也能延长了总线寿命,通过把图形接口绕行到专用适合传输告速图形、图像数据的通道上,解决了带宽中最大的问题,当负担起传输图形图像数据的重担后,将会有更多的能力负责其他应用的数据传输。⑤对2视频的再生具有积极作用,但这限于不用专用解压硬件而用处理器解压2视频数据的情况。在2规格中,主要是使用720×576像素、30帧/秒的视频。理论上,传送解压后的数据需要36的数据传送能力。的实际传送速率为30-40,假设用传送,画面会发生抖动。77第四节:传输总线介绍总线(:外部设备互连〕:属于局部总线是由集团推出的总线结构。它具有133的数据传输率及很强的带负载能力,可支持10台外设,同时兼容、总线。78第四节:传输总线介绍1、总线的10特点:⑴高性能总线的数据宽度为32位,可扩展到64位。时钟频率为33,与时钟无关。数据传输率可达132—264。1995年推出的新标准的时钟频率为66,数据宽度为64位,最高数据传输率528。⑵总线还支持突发工作方式,并且后面可跟无限个数据周期。这意味着可以从某一地址起读出或写入大量数据。⑶减少存取延迟对于支持总线的设备,可以减小存取延迟,能够大幅度减少外围设备取得总线控制权所需的时间,以保证数据传输的畅通。这对以太网接口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⑷采用总线主控和同步操作总线所具有的总线主控和同步操作功能有利于提高总线性能。这可以使微处理器与上总线主控器同时并行操作。79第四节:传输总线介绍⑸不受处理器限制总线以一种独特的中间缓冲方式独立于处理器,并将中央处理器子系统与外围设备分开。这样可保证不会因处理器技术的变化而导致其他互连外设系统的设计变更。⑹适用于各种机型总线适用于各种机型,如台式机、便携机和效劳器等。⑺本钱低总线采用多路复用技术,大大减少了引线数和部件,其他系统上的扩展卡也可以在系统上工作。⑻兼容性好,易于扩展总线可与、等总线兼容。工作电压可以是+5V,也可以是+3.3V。⑼自动配置〔即插即用,〕总线具有即插即用功能,可以自动配置,这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⑽标准严格总线标准对协议、时序、负载、电气特性和机械特性等都作了严格的规定,这保证了它的可靠性和兼容性。80第四节:传输总线介绍总线的信号:局部总线的信号线有100条,如下图,图中左边是必备信号的引脚,右边是可选信号的引脚。局部总线的信号分为地址和数据线、接口控制线、仲裁线、系统线、中断请求线、高速缓存支持和出错报告等信号线。81821所谓是具有存取内存或外围装置能力之装置,也就是的装置须有能力控制地址及控制讯号如果要以存取数据,首先要经由控制讯号,向总线仲裁器发出要求,总线仲裁器会以控制讯号响应要求收到后,才取得的使用权。及控制讯号为一点对点讯号,主机板所能支持的扩充槽大都由所提供之数量决定可减少的负荷,并增加系统的效能,因为当一装置在执行的动作时仍可执行其它的指令动作.3.数据交换控制信号驱动到低态接收到驱动到底态驱动到低态且驱动到低态仲裁等待时间汇流排取得等待时间与的等待时间2汇流排存取等待时间83#﹕周期框架﹒它是由目前的驱动﹐它有效时表示数据交换开始﹐为了确定是否已经取得总线拥有权﹐必须在同一个信号的上升缘取样到#与#都被反驱动到高态﹐且#被驱动到低态﹒数据交换可以是由在目前的与目前所寻址的间一到屡次质料传输组成﹒当准备完成最后一次数据阶段时﹐#就会被反驱动到高态﹒#﹕被目前所寻址的驱动﹒当准备完成目前的数据阶段〔数据传输〕时﹐它就会被驱动到低电平﹒如果在同一个周期信号的上升缘﹐驱动#到低电平且驱动#到低电平﹐那么此数据阶段便宣告完成﹒在读取期间﹐#被驱动表示正在驱动有效的数据到数据总线上﹒在写入期间﹒#被驱动表示准备接收来自的资料﹒等待状态会被插入到目前的资料阶段里﹒直到取样到#与#都被驱动到低态为止﹒#﹕被目前的驱动﹒在写入期间﹐#被驱动表示正在驱动有效的数据到数据总线上﹒在读取期间﹐#被驱动表示准备接收从目前所寻址的传来的资料﹒为了确定已经取得总线拥有权﹐它必须在同一个信号的上升边缘﹐取样到#与#都被反驱动到高电平﹒且#被驱动到低电平﹒84

驱动#到低电平﹐表示它希望停止目前正在进行的交易﹒想要更多相关资料﹒

初始化装置选择〔〕是装置的一个输入端﹐并且在存取某个装置的组态缓存器期间﹐它用来选择芯片﹒#这是在一个单元交易序列期间〔例如﹐在读取/修改/写入操作期间〕﹐用来锁〔〕目前所寻址的的.#装置选择信号〔〕是在将地址译码后﹐由驱动的﹒它当作目前的﹐与在扩充总线桥接器上的相减译码器〔〕的输入﹒假设起始一个传输﹐并且在6个周期内﹐未侦测到#被驱动到低态的话它就必须假设没有响应﹐或在此地址上没有装置﹐然后产生一个..4.阶段85(1).位址阶段每一个交换都是以一个地址阶段开始的﹐其持续时间为一个时钟周期在地址阶段中确认装置〔透过地址〕﹐以及交换状态下装置是以驱动一个在其指定给它的范围内的地址/数据总线起始位置来识别﹒同一时间﹐以驱动一个在4位宽的指令/字节致能总线上〔〕的指令状态来识别交易状态﹒同时驱动#到低电平﹐表示在总线上有一个有效的起始地址与交易形态存在﹒因为只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显示起始地址与指令﹐所以每一个装置负责在时钟的下一个上升边缘闩锁地址及指令﹐以便在后来将之译码﹒闩锁在地址总线的.地址与在指令/字节致能总线上的指令译码﹐装置可以确认它是否被寻址以及交易的状态﹒只能提供起始地址给(在地址阶段中)﹒完成地址阶段后的交换期间﹐地址/数据总线变成数据总线﹐并且用来在每一个数据阶段里传输数据﹒负责闩锁起始地址﹐并且在后续的每一个质料群组的位置﹒(2).宣告交換数据当确定自己是交换的时﹐他必须将#〔,装置选择〕驱动到低态来宣告交易﹒假设在预先决定的一段时间内未取样到#被驱动到低电平﹐它将中止交易.(3)数据阶段交换的数据阶段是指某一段时间﹐在该段时间里﹐与之间有一个数据对象被传输﹒在某86一个数据阶段里﹐被传输的数据字节数是由在该数据阶段里所设定的指令/字节致能讯号数目来决定﹒每一个数据阶段持续的时间至少在一个时钟周期﹒与都必须表示它们准备完成该数据阶段﹐或者用一个时钟周期的等待状态来延长数据阶段﹐为此﹐总线定义了()与()所使用的准备〔〕信号线.(4)交換期间不会传送传输次数给﹒相反﹐在每一个数据阶段里﹐它都会表示是否是最后一个数据项﹒在地址阶段的开始﹐#会被驱动到低电平﹐并且持续驱动﹐直到()完成最后一个数据阶段为止﹒当在资料阶段中取样到#被驱动到低电平﹐并且#被反驱动到高电平时﹐它就知道这是最后一个数据阶段﹒但﹐数据阶段必须直到把#讯号驱动到低电平﹐才宣告完成﹒﹒(5).交换完成且总线回到闲置状态以反驱动#到高电平﹐以及驱动#到低电平﹐指示〔传输的〕最后一次数据传输正在进行中﹒在最后一次数据传输完成后会以反驱动其准备〔#〕到高电平的方式﹒让总线回到闲置状态﹒假设有另一个被总线仲裁器授予总线的拥有权﹐并且正在等待目前的让出总线使用权﹐它就可以在同一个时钟周期的上升边缘〔时钟9的上升边缘〕侦测#及#是否被反驱动到高电平﹒来侦测总线是否已经回到闲置状态﹒87[3..0]#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3..0]#10001001101010111100110111101111885控制的時序圖89两个间仲裁121234567891011使用权从B还给A使用权从A还给B16890

Readtransaction(Singletransfer)PCICLKFRAME#TRDY#IRDY#ADC/BE#DEVSEL#AddressDataCommandBE#12345678TurnaroundAddressphaseDataphaseWaitDatatransferWaitWaitWaitWait91()

31234567812

92第四节:传输总线介绍(通用串行总线):它不是一种新的总线标准,而是电脑系统接驳外围设备(如键盘、鼠标、打印机等)的输入/输出接口标准。是由、、等著名厂商联合制定的一种新型串行接口。它采用方式进行连接。由两根数据线,一根5V电源线及一根地线组成。数据传输率为12。93第四节:传输总线介绍根本思想是采用通用连接器和自动配置及热插拔技术和相应的润件,实现资源共享和外设简单快速连接。提出了和1394两种通用外设接口标准。一、的物理接口和电气特性版。98等设置了接口的支持模块。1、接口信号线总线只有4根线,如图10.18〔a〕所示。其中、为信号线,传送信号,是一对双绞线;和是电源线,提供电源。相应的接口插头也比较简单,只有4芯。在满速连接时,如图〔b〕所示。94952、电气特性主机或根对设备提供的电源电压是4.755.25V,设备能吸入的最大电流为500。设备的电源供给有两种方式:自给方式和总线供给方式。是前一种方式。二、设备及描述器1、设备设备分成设备和功能设备两种。设备即集线器,是即插即用技术中的核心局部,完成设备的添加、插拔检测和电源管理等功能。一个集线器由中继器和控制器构成。中继器负责连接的建立和断开,控制器负责管理主机与集线器间的通信及帧定时。功能设备能在总线上发送和接收数据和控制信息,如鼠标。962、端点在接口中,只给每个外设分配一个逻辑地址。而外设本身包含一定数量的独立的存放器端口,并能由设备驱动程序直接操作。这些存放器也就是设备的端点〔〕。每个设备上的端点有不同的端点号,通过端点号和设备地址,主机软件就可以和每个端点通信。3、管道设备支持功能性和控制性的数据传送,这些传送发生在主机软件和设备的端点之间,我们把设备的端点和主机软件的联合称为管道〔〕。4、设备描述器设备是通过描述器来报告它的属性和特点的。描述器是一个有一定格式的数据结构。每个设备都必需有设备描述器、设置描述器、接口描述器和端点描述器。这97些描述器提供的信息包括目标设备的地址、要进行的传输类型、数据包的大小和带宽请求等。三、系统组成和拓扑结构1、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局部。⑴硬件局部如下图。它包括主机、设备〔和功能设备〕和连接电缆。其中主机是一个带有主控制器的机,在系统中,只有一个主机。主控制器/根分别完成对传输的初始化和设备的接入。除了根外,为了接入更多的设备,需要其他。连接电缆有两种,用于全速通信的包有防护物的双绞线和用于低速通信的不带防护物的非双绞线。 9899⑵软件局部设备驱动程序,通过请求包〔〕发出给设备的请求。驱动程序,在设备设置时读取描述存放器以获取设备的特征。主控制器驱动程序,完成对交换的调度,并通过根或其他的完成对交换的初始化。2、的拓扑结构如图10.20所示。协议定义了系统中宿主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和通信。允许最多连接127个设备,最上层是主控器。对于微机的系统,宿主就是一台带主控制器的机,如图10.21所示,只有一台主机。100101四、传输类型有4种根本的传输类型:1、控制传输控制传输是双向的,主要用于设备配置,也可作设备的其他特殊用途。1022、批传输批〔〕传输可以是单向或双向。用于传送大批数据。其典型应用是扫描仪的静态图片输入。3、中断传输中断传输是单向的,且仅输入到主机,它用于不固定的少量的数据传送。的中断是查询类型的。4、等时传输等时〔〕〔同步〕传输可以是单向或双向,用于传送连续性、实时的数据。五、交换的包格式包是组成交换的根本单位,总线上的每一次交换至少需要3个包才能完成。包的种类如表10-2所示。表中包的分类编码由表示。8位中只有高4位用于包103的分类编码,低4位作校验用,其含义如图10.22所示。1041、标志包总线是一种基于标志的总线协议,所有的交换都以标志包为首部。如图10.23所示。:同步域,输入电路利用它来同步,长度为8位。:包类型域。包有4种类型,它们是、、和。:设备地址域,7位,共有128个地址。:端点域,确定包要传输到设备的哪个端点,4位,一个设备可以有16个端点号。105:检查域,用于域和域的校验。⑴帧开始包〔〕的总线时间划分为帧。一个帧周期为:主机发帧开始标志后,总线处于工作状态,主机将发送和接收几个交换,交换完毕。然后进入帧结束间隔区,此时总线处于空闲状态,等待下一个帧启动的到来,再开始下一帧。一帧的持续时间为1,每一帧都有单独的编号。帧开始包〔〕的格式如图10.24所示。1063、握手包〔〕握手包用来报告交换的状态。它有三种类型,即、和。应答包〔〕,表示接受数据正确。发送设备会收到一个。无应答包〔〕,表示功能设备不能接受来自的数据。107挂起包〔〕,表示功能设备无法完成数据传输,需要主机插手来解决故障。如图10.26所示。4、预告包当主机希望在低速方式下与低速设备通信时,主机将送预告包,作为开始包,然后与低速设备通信。六、设备状态和总线枚举当设备插到总线上或从总线移走,主机通过一个叫总线枚举的过程来确认和管理设备状态的变迁。108以下是设备从插到总线上,到设备可用的整个枚举过程。〔1〕当设备接到上,该就会通知主机发生了设备接入事件,设备进入连接状态。〔2〕主机检测,确认设备的接入事件和接入端口。〔3〕主机知道了有新设备接入端口,那么将该端口使能,并传送一个重起〔〕命令。〔4〕向端口送一个持续100的重起〔〕命令信号,当该信号结束时,端口已使能,被翻开。提供100电流给设备,设备进入上电状态。〔5〕在设备收到唯一地址前,可以通过设备的默认地址访问默认管道。主机读取设备的描述器获得设备默认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量。这时设备处于地址默认状态。109〔6〕主机给设备分发一个唯一的地址,设备进入地址〔〕状态。〔7〕主机读取设备的配置信息。〔8〕主机以配置信息和设备的用途,向设备分发一个配置值。设备进入配置〔〕状态,所有端点准备就绪可以开始工作,设备可以使用。在第〔4〕步中,当进入上电〔〕状态后,假设未获得总线的访问权,那么进入挂起〔〕状态,直到总线激活以后才返回原状态,这是为节能设计的。当设备从总线上移走时,通知主机发生了设备移走事件,该设备的端口进入无能状态,关闭端口,主机将更新局部的拓扑逻辑信息。110七、(1.1)应用:1、特点:技术的应用是计算机外设总线的重大变革。〔1〕用一种连接器类型连接多种外设。〔2〕用一个接口连接大量的外设。〔3〕连接简单快速。〔4〕总线提供电源。〔5〕速度加快了。设备有两种速度,高速〔全速〕为12,低速为1.5。2.2低速:60,高速度480设备也存在一些问题,理论上可连接许多层,127个设备,但实际上连接到3-4个设备就可能导致一些设备.失效。又如,可以提供500的电流,但遇到高功耗的设备,就会导致供电缺乏等。1112、应用目前,已经在机的多种外设上得到应用,如数码相机、扫描仪、音频系统、显示器、软驱、网卡、数码摄象机及设备等。另外有一种高性能串行总线标准1394,1995年正式成为一个工业标准。该接口采用6芯电缆和6针插头,其中4根信号线组成两对双绞线传送信息,2根电源线,向被连接设备提供电源。在电缆环境下,传送速率有98.304、196.608和393.216。正在制订的还有1。有关该标准的详细情况可参阅有关资料。112第四节:传输总线介绍—发送数据辅信道去除发送载波检测数据终端设备就绪请求发送接收数据振铃指示数据通信设备就绪113第四节:总线开展介绍114第三章电源第一节上电时序笔记本的高度集成化对电源输出电压和功率的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电源无疑是各个厂商的首选.以下将从的上电时序及结合分析实际的电源电路的原理等方面入手阐述的上电过程.115第一节上电时序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对的导电特性有了一个了解.在上的电源局部都是通分应用其特性通过一些控制电路来实现的转换为提供所需工作电压.下面将以为例简单介绍的上电时序,让大家建立起时序的概念,从而在维修中有一些指导意义.116上电时序(1&2上电时序图举例〕时序No1.Check+1_52.Check+1_2V3.Check+3V4.Check+55.CheckSMDDR_VTERM=1.25V1.CheckPQ872.CheckPQ893.CheckPQ1024.CheckPQ1055.CheckPU7NoCheck1.5_S5=1.5VCheckPU5PIN11=HCheckSBU3NoCheckSUSON=HCheckKBCU23PIN149=HNoCheck2_5VSUS=2.5VCheckPU5PIN112=HNoCheck3VSUS=3.3VNoCheckPQ1025PIN4=HCheck5VSUS=5VNoCheckPQ105CheckMAINON=HCheckKBCU23PIN155NoCheckSUSB#ANDSUSC#=LCheckNBSWON#=lowpulseCheckS5_ON=HCheckDashboardCheckKBCU23PIN148NoCheck3V_S5=3.3VNoCheckPQ100PIN3=HNo117一上电时序(以1&2举例〕ENDCheckPWROK=HCheckU23PIN28NoCheckVR0N=HCheckVCCCOREVCCP

CheckU23PU9PQ88NoCheckIMVPOK=HCheckPU9NoCheckPCIRST#=HCheckU3PINU5接上页118第一节上电时序

电流反响开启电压1充电/放电控制信号表示检测电源信号119第一节上电时序充/放电路放电路开关管电源充电路开关管充电电流控制1772功能参考下页120第一节上电时序1772功能描述121第一节上电时序当插上电源不开机35(1999)这两个电压就会有3开关管5开关管3&5122NS87541ICH7CALISTOGAMAX1999AO6402MAX1992ISL6260MAX1540CALISTOGA,GPU,IDEALLPCIDEVICESCPUFSB:100/133/166MHZYONAH6NBSWON#1.S5_ON2.DNBSWON#3.R5C832PCICGRST#SUSB#SUSC#4.SUSONMAINON5.VRON8.CPUPWRGDPLTRST#PCIRST#9.CPURST#10.CPU_INIT#11.RSMRST#ANDPWROKDELAY_VR_PWGICHPWOKANDVR_PWRGD_CK410#VR_PWRGD_CK4107.6.PLTRST#第一节上电时序123第一节上电时序1&2上信号电压标示图〔正面〕124第一节上电时序1&2上信号电压标示图〔反面〕125第四章通过上一章的讲解,对上电时序有了了解.接下来我们主要对上电正常后的工作过程进行讨论.当我们按下电源开关时,电源就开始向主板和其它设备供电,此时电压还不稳定,主板控制芯片组会向发出并保持一个(重置)信号,让初始化。当电源开始稳定供电后(当然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也只是短暂的瞬间),芯片组便撤去信号(如果是手动按下计算机面板上的按钮来重启机器,那么松开该按钮时芯片组就会撤去信号),马上开始执行指令,跳到系统的启动代码处.下面将主要围绕和的相关知识进行讨论.126第四章和的定义::就是(,根本输入/输出系统的缩写)在电脑中起到了最根底的而又最重要的作用。是电脑中最根底的而又最重要的程序。把这一段程序放在一个不需要供电的记忆体〔芯片〕中,这就是平时所说的的主板几乎都采用(快闪),它其实就是一种可快速读写的(),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在一定的电压、电流条件下,可对其进行更新的集成电路块。芯片最诱人的特性,是它的更新操作可以只使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127第四章:,即:——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本意是指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存储嚣,是一种大规模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的原料),是微机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芯片,主要用来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和操作人员对某些参数的设定。芯片由系统通过一块后备电池供电,因此无论是在关机状态中,还是遇到系统掉电情况,信息都不会丧失.可以通过取下电池的方法去除内的信息.128第四章和的区别与联系:是一组设置硬件的电脑程序,保存在主板上的芯片中,里面装有系统的重要信息和设置系统参数的设置程序——程序。而即:——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芯片,用来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和用户对参数的设定,其内容可通过设置程序进行读写。芯片由主板上的钮扣电池供电,即使系统断电,参数也不会丧失。芯片只有保存数据的功能,而对中各项参数的修改要通过的设定程序来实现。

与既相关又不同:中的系统设置程序是完成参数设置的手段;既是设定系统参数的存放场所,又是设定系统参数的结果。因此,完整的说法应该是“通过设置程序对参数进行设置〞。由于和都跟系统设置密初相关,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造成了设置和设置的说法,其实指的都是同一回事,但与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切勿混淆。

129第四章的介绍:系列采用1M*8容量的厂的的采用形式40封装.由地址线,数据线(片选信号)( 读允许信号)(写允许信号)及电源线和地线构成.130第四章的标称方式

I=40K=48=

E=(10x20)B2=(6x8)

C=0°C+70°CI=-40°C+85°C

4=10,000访问速度:55=5570=7090=90容量:080=8016=16:表厂商131第四章:的标称方式132第四章地址线数据线片选信号线读允许信号写允许信号读模式下输出波形133第四章(24C05U)特性:系列即1主要采用的24C05U,().它支持标准的I2C™总线,2线-串行数据()和串行时钟()在连接到总线的器件间传递信息和都是双向线路,都是通过一个电流源或一个上拉电阻连接到正的电流源电压.当总线空闲时,这两条线路都是高电平.134第四章

135第四章什么是上电自检?上电自检:是微机接通电源后,系统进行的一个自我检查的例行程序。这个过程通常称为上电自检〔〕。对系统的几乎所有的硬件进行检测。自检测过程大致为:加电------64--显卡等。检测显卡以前的过程称过关键部件测试,如果关键部件有问题,计算时机处于挂起状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